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學實錄(實用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國小語文教學實錄》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語文教學實錄》相關的範文。

國小語文教學實錄(實用7篇)

篇1:國小語文教學實錄

設計意圖:

我們的家鄉—武夷山,山峯奇特,風景秀麗。對於生在武夷、長在武夷的孩子們,讓孩子們用各種材料進行手工活動,來表現家鄉各風景的特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武夷山美景,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創作表現武夷山風景的特點,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2.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做事細緻耐心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白乳膠、彩色沙、彩色紙、各色豆子、毛線等

2、武夷山風景圖。

3、用各種材料製作的武夷山風景圖範例。

4、學生有過沙畫、毛線畫、撕紙貼畫、豆子貼畫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武夷山風景圖片,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麼地方?象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各風景點的特徵。)

2、出示範例讓學生欣賞,啓發學生構思佈局。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神奇的武夷山風景圖,它不是用水彩筆,油畫棒畫出來的,請你看看是用什麼做的?”請學生觀察說一說“——是用什麼做的。”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怎樣利用各種材料的顏色特徵來表現武夷山山峯的特點——是丹霞地貌:紅棕色的岩石,綠色的樹木生長在山頂上,懸崖邊。

3、介紹各種手工材料和製作方法。

“今天老師準備了彩色的沙、彩色的毛線、彩色的豆子、彩色的紙,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製作我們武夷山美麗的風景,把我們教室裏也佈置成美麗的武夷山風景區。”出示三張作品引導學生觀察瞭解到構圖時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景點要畫大些,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手工創作,在創作手工作品時粘貼得要緊密一些,要按方向順序粘貼,注意色彩的搭配與構圖。

製作沙畫的學生要有耐心、細緻。不要大面積地塗膠,一小塊塗好膠撒好相應顏色的沙後,把沒粘住得沙倒回盤裏後,再塗一小塊做。

撕紙紙畫時,把彩色紙撕小些,粘貼時要注意顏色的搭配。

豆子貼畫時要注意各色豆子的搭配運用。

毛線貼畫時要先用黑色的毛線勾邊,再用其他顏色的毛線貼滿山峯表示岩石和樹木。

4、學生作業

學生自由選擇活動內容。

5、把自己製作好的景點剪下來貼在背景圖上,組織學生說一說,我最喜歡哪裏?爲什麼?

活動建議:

1.白乳膠的用法要重點提出來,交代怎樣把膠塗均勻。

2.做沙畫時,可用牙籤罐裝,每種顏色一罐並做好顏色標記,再拿一個空盤給孩子到混色的沙,這樣不會弄得到處都是,保持作品乾淨整潔。

3.本次活動時間較長可分組合作,分工完成。毛線和撕紙畫可分工合作。

4.目標改爲:

(1)引導學生感受武夷山美景,能用彩色的沙、紙、毛線、豆子等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表現武夷山風景的特點,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做事細緻耐心的品質。

篇2:國小語文教學實錄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說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

“敕勒川,陰山下”,這句詩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寫天空像圓圓的蒙古包大屋頂,籠罩着大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主要寫草地。在藍藍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風時時吹來,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羣羣肥壯的牛羊從草裏顯露出來。 整首詩場面宏大,意境高遠,層次清楚,語言通俗,充分表達了牧民對草原風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風光的圖畫。

課文朗讀錄音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盤(或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不多,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採用部件分析方法記住字形,教學中要專設環節檢查指導。 2?寫字教學。

廬:半包圍結構,字體偏斜,書寫時應特別把握好字的重心。“廣”字旁的橫,不要寫得過長,第三筆撇,應寫作豎撇。裏面“戶”字的“”寫得開闊些,末筆要寫成豎撇。

蓋:上下結構,上邊是美字頭,下邊是皿字底。

(三)詞句教學

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

籠蓋:籠罩、遮住、蓋住。

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爲藍藍的。

茫茫:遼遠,沒有邊際。

本課的詞語,大多數是憑已有知識理解不了的,教師應在學生通讀詩句的基礎上講解。詩句的理解,要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插圖加以體會,然後通過反覆朗讀,加深理解。這首詩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

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

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

露出了一羣羣肥壯的牛羊。

(四)朗讀、背誦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結合看插圖投影、看錄像、聽音樂等,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意境。朗讀指導可參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指導朗讀這首民歌時,教師要多示範,必要時可領讀難句。只要在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多讀,就會熟讀成誦。

(五)練習提示

課後1、2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課後第3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讀詞語,體會“蒼蒼、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時,有不同的含義。應聯繫事物特點去體會。

天蒼蒼:形容天空藍藍的。

松柏蒼蒼:形容松柏翠綠翠綠的。

白髮蒼蒼:形容頭髮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沒有邊際。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沒有邊際。

雲霧茫茫:形容雲霧濃厚,看不清楚。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用1課時。

四、參考資料

《敕勒歌》見於《樂府詩集》的《雜歌謠辭》類,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這首民歌雖僅27字,卻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渾壯麗、蒼茫遼闊的北方大草原的畫面。

篇3:國小語文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春日偶成》,背誦這首古詩。

2、學會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中的《江南春》(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學習另一首詩《春日偶成》(板書)。在100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裏,北宋詩人程顥踏春郊遊,意興所至,偶有所感,寫下了這首詩。

師:聽了老師的敘述,你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出題目的意思嗎?(出示:春日:春天裏的一天,偶成:偶有所感,寫成詩歌。)

生:春天裏的一天,詩人偶有所感,寫成了一首詩。

師:程顥偶有所感而寫成的這首詩,後來竟成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經典名詩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它,欣賞它。(出示全詩)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分清節奏。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板書:讀準)

開火車分行讀,正音。

師:古詩是有節奏的。(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詩,範讀)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將它讀順。

指名二三個學生朗讀。齊讀。

三、理解詩意。

師:這首詩你能讀懂嗎?通過課前的預習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明白?出示詞語解釋,開火車讀,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字詞解釋,思考這首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可以在書上做筆記。(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隨:沿着,川:河流,時人:當時的人,識:理解,餘:我,將謂:就以爲,偷閒:忙中抽出空閒的時間。)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由說,同桌交流。

師:同學們,你理解了哪些詩句的意思?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學習成果。

學生試說,教師注意引導和糾正。

指導

“雲淡風輕近午天”,解釋方法:改變順序。“近午天雲淡風輕”

“傍花隨柳過前川”,解釋成:“在花叢柳林間穿過”,沒有直譯,根據詩意巧譯。

“將謂偷閒學少年”,解釋方法:改變順序。“將謂學少年偷閒”

師: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都說出來?

學生試說,教師注意引導和糾正。(將近中午的時候,淡淡的雲飄浮在天空,輕輕的風吹拂着大地,我在花叢柳林間穿過,又走過了前面的小河。當時的人不知道我的心情多麼快樂,還以爲我學少年的樣子,忙裏偷閒去玩耍呢 !)

師: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可以說同學們已經讀懂了,再次齊讀,讀出古詩的意思。(板書:讀懂)

四、指導朗讀、引導想象。

理解了古詩的意思,我們還要去品讀古詩的意境。(板書:讀悟)

師:各位同學,現在你就是程顥,我想請教一下,你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春景?

生:雲、風、花、柳、川(板書:雲、風、花、柳、川)出示圖片。

師:你能具體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物嗎?你可是文采飛揚的大詩人呀!

師:除了這些之外,你還看到了什麼美景?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想象。

出示句式

金黃的迎春花在枝頭綻放,像______

山坡上,那大片大片的桃花像______

油菜花開了,_________

鳥兒在枝頭__________

湖面上,幾隻野鴨_______

五彩斑斕的蝴蝶________

學生描繪春景,教師予以引導和評價。

師:哦,原來程大詩人看到了這麼多美景。你能讀出這美麗的春景嗎?

生再讀詩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指名讀、評議,齊讀。

師:同學們,如果你處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會做些什麼?(要求將句子說清楚說具體)

生1:太開心了,我編了個柳條帽子戴。

生2:我也很開心,我欣賞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在河邊逗小魚和蝌蚪玩。

…………

師:詩人程顥看到如此美麗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們一樣的舉動。那些在地裏勞動的莊稼人、在河邊洗衣的姑娘們看到這樣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做出這樣的舉動覺得非常奇怪。他們會說什麼呢?

出示句式:地裏勞動的莊稼人會說:“”

在河邊洗衣的姑娘會說:“”

________會說:“”

學生想象說話。自由說,同桌互相說。

師:詩人介意別人對他的議論嗎?你認爲詩人此時的心情怎樣呢?能否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呢?

(怡然自得、悠然自得、自得其樂的快樂。)

師:由此可見,作者寫鄉鄰們對他的議論,實際上是爲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樂!(指板書)指名學生朗讀,評價。(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師:程顥在這首詩中先描寫了美麗的春景,(板書:寫景)再抒發了快樂的心情(板書: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將心中的快樂和這柔和明麗的春光融爲了一體。整首詩讀起來,有一種閒適恬靜的意境,令人百讀不厭。我們再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朗讀,評價。齊讀。

五、背誦古詩。

師:優美的詩篇應該儲存在大腦裏,請讀熟這首詩,學會背誦。

指名有感情地背誦,齊背。

篇4:國小語文名師教學實錄

師:這篇節選課文描寫了魯迅的幾個生活片段。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品評衣着”部分。

一、一個標點

師:老師在讀第四段時,發現其中有句話很奇怪。我先請一位同學讀一下。(生讀)

魯迅先生生病,剛好了一點,窗子開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煙,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師:大家注意到沒有,整段只有一個句號,但這個句子其實包含兩個句子,看看是哪兩句?

生:一句是“魯迅先生生病,剛好了一點,窗子開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煙”,另一句是“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師:好的,這裏本來應該是兩句話,前一句講魯迅先生病好一點了,後一句講“我”穿了一件新奇的火紅的上衣。按照標點運用的一般規則,在“抽着煙”後面應該是個句號,爲什麼蕭紅在這個地方用了一個逗號呢?(生思考)請注意:既然在這個地方用了一個逗號,那就說明這兩件事情是緊密相關的,那麼二者間有什麼關聯呢?

生:我覺得這句話強調“魯迅病好了一點”,這件事是值得高興的,這種情緒同那天蕭紅穿了一件火紅上衣就有了一種聯繫,即“火紅的上衣”可能表示蕭紅希望魯迅的病能快點好起來。

生:作者希望魯迅看到她這件火紅的上衣之後心情會好,然後病能快點好起來。

生:作者希望魯迅看到她的紅上衣以後能夠心情愉快,能夠輕鬆。

生:這個逗號讓我體味出蕭紅火紅上衣的用意。因爲先生病了,剛好點,蕭紅想穿一件紅上衣給先生帶來一點喜氣,她希望通過穿這件紅上衣來慶賀魯迅的好轉。

師:是啊!一個小小的逗號,意味深長。所以蕭紅纔會急着讓魯迅來看一看她今天的衣服漂亮不漂亮。

二、一雙靴子

師:課文中魯迅除了評價蕭紅的衣服之外,還評價了她的靴子。事實上,蕭紅穿這雙鞋並不好看,但她幾次進出魯迅家,魯迅一直都沒說,他爲什麼一直不說呢?

生:魯迅說:“你不穿我才說的.,我一說你就該不穿了。”

生:他怕會傷到蕭紅的自尊心,因爲蕭紅是個年輕人,喜歡打扮,喜歡穿靴子;如果魯迅說不好看的話,她就不穿了。

師:說得很好,蕭紅喜歡打扮,但她明明打扮得不好看,爲什麼魯迅也不說,就讓她這麼去穿,這說明什麼呀?

生:他尊重小輩的穿着。

師:哦,你讀出了尊重,有體諒嗎?

生:有的。

師:好的,請坐。以前對於蕭紅的靴子魯迅一直不說,是不是有可能看到蕭紅很喜歡這雙靴子,爲了不掃蕭紅的興,他就選擇不說;而且他也覺得這麼穿也無傷大雅,就讓她穿去吧,直到這一次講到穿衣服,才順便批評一下。在這裏我們看到魯迅對蕭紅的關心、體諒和包容。

三、一條綢帶

師:除了評價衣服以外,還有一件事情令蕭紅印象深刻,就是束頭髮這件事情。請一位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下。(生朗讀)

師:這裏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咀嚼的地方。首先綢條有米色的綠色的還有桃紅色的,經“我”和許先生共同選定的是米色的,爲什麼“我”和許先生都選定了米色呢?

生:因爲米色淡雅、樸素。

生:說明“我”和許先生都覺得米色很適合“我”的氣質。

師:後來“爲着取笑,把那桃紅色的,許先生舉起來放在我的頭髮上”,請注意“取笑”兩個字,爲什麼許先生把那個桃紅色的綢條放我頭上就是“取笑”呢?

生:因爲桃紅色有點兒妖豔。

師:對,相對米色的樸素,桃紅色過於濃豔,肯定是不適合“我”的。對此,魯迅又是什麼反應呢?

生:他“眼皮往下一放,‘不要那樣裝她……’”。

師:“眼皮往下一放”,表現了魯迅——

生:他生氣了,真生氣了,動大氣了。

師:有一個問題,既然是開玩笑的,爲什麼魯迅要發這麼大的火?

生:因爲這個桃紅色過於豔麗和輕佻,不太適合純真的蕭紅,前面也說過魯迅先生是看重蕭紅的,所以他覺得純真的蕭紅不太適合這麼豔麗的顏色。

生:這個顏色破壞了蕭紅在魯迅心中純真的形象,魯迅不允許別人用這麼輕佻的、妖豔的桃紅色來裝扮她,所以他這次真的生氣了。從這,我們也看到魯迅的原則和底線,你可以不會打扮,你可以不會穿衣,但你不能讓打扮改變了你的形象氣質,不允許這麼打扮。

師:讀了“品評衣着”這個部分,你覺得蕭紅眼中的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魯迅是一個非常關注蕭紅,關心並體涼蕭紅的長者。

師:是啊!看似非常平常的文字中原來深藏着魯迅與蕭紅的感情。

篇5:國小語文名師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裏都有玩具嗎?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家裏的玩具。

(這個話題是和學生們的生活有關,而且比較直觀簡單,學生們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自主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儘快進入主題。)

師:我們的課堂上又多了一位小朋友,他和大家一樣也有許多玩具,但是他的玩具都很特別,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教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教具:缺了車輪的火車;少了扳機的手槍;沒有炮筒的坦克和散了底的輪船。

面對老師擺出來的玩具,學生們發出驚訝的議論聲:“怎麼都是壞了的玩具?”

師:對呀?爲什麼這個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壞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他好嗎?我們一起學習《我想弄明白》這篇課文。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們主動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

二、合作探究,自主識字

師:聽老師讀課文,你們仔細地看,認真地聽。

師:想自己讀一讀嗎?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筆圈出來,再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去認識它們,也可以請小組內的同學幫忙。

(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效率,而且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師:你們都記住了哪些字,向同學們彙報一下好嗎?看哪一組的同學記得最多,,要鼓勵一下自己呀!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學生以多種形式認讀。

師(指“散”):這個字讀什麼?我們以前認識的這個字又讀什麼?(學生已學習過sàn這個音,在本篇課文中讀sǎn的音)。在課文中找出句子多讀兩遍。

師:同學們可真棒!字音都讀準了,誰能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記住字形的呢?把你的小竅門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也可以幫助別的同學更好地記住它。

孩子們紛紛舉手說出自己記字的好方法、小竅門。

(孩子們記字形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很有道理,大家可以學習,對於一些沒有什麼規律的,只要能體現出學生個人的見解也要給予肯定。只有通過孩子自己的方法記住的字,才能記得牢,而且也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師:同學們的生字學得可真不錯!在課文中,你也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咱們來試一試吧!

學生通過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以及讓同學評價等多種方式練習朗讀。

(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爲主動的學,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並培養學生謙虛的態度,虛心向比自己好的同學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師:誰能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課文,通過學生間用欣賞的眼光去聽、去評,提高學生參與讀書的興趣,同時培養了語感,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內容。)

三、聯繫生活,互動交流

師:現在學生們弄明白了嗎?爲什麼這位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壞了的呢?

學生回答出因爲他要弄明白許多問題。

師:這位小朋友爲了弄明白玩具中的問題把心愛的玩具弄壞了,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不防說出來,或者也可給這位小朋友提出好的意見和方法。

學生們進入到精彩的討論中。

生1:我要說,你可真棒!是個愛學習,愛提問題的好學生,我以後也要向你學習,多思考多提問。

生2:我可不這樣想,那麼好玩的玩具都弄壞了,多可惜呀!以後還怎麼玩呀?提什麼問題,等長大了不就什麼都知道了。

生3:我可不同意你的看法,要是你總是想着玩,什麼問題也不思考,不愛學習,長大了你也什麼都不知道。

生2:要是又能學習,又不弄壞玩具那該多好呀!

生4:我們可以不弄壞玩具,如果有問題,就去問媽媽和老師,這樣不是很好。

生5:這個也不好,那你就是不愛動腦筋的孩子。

生6:如果我們在拆玩具的時候小心一點,不要把上面的東西弄丟,等弄明白爲什麼,再把它們重新裝上不是更好。

學生間通過自由式的討論,不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而且可以充分體現出國小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他們通過相互間的贊成與反對,使自己有了一定的見解,並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好的方法,形成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共同進步。

師:同學們幫助文中的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我們能不能幫他把問題也解答出來。你在玩玩具的時候又遇到過什麼樣的問題,也請同學們來幫助好嗎?

學生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

(幫助文中的小朋友解答問題,孩子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學生非常願意參與,情緒很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嚮往。對於學生解釋不清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引導和解答,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師:我們一起幫助小朋友解決了許多問題,在生活中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老師希望通你們的努力學習,將來會更準確地幫助更多小朋友,解決更多的問題。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重點體現出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提出的要求。在識字上滿足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讓學生以積極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在朗讀能力的訓練上,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講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朗讀,互評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增強朗讀的自信。其次,對於本文來講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進入到對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中,通過學生個性的思考和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用腦的快樂。

篇6:國小語文名師教學實錄

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撈鐵牛》(板書課題)。注意“撈”字讀一聲。大家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撈鐵牛。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上節課我們已經把課文分爲了四段,老師請四名同學一人讀一段,誰願意讀(指名)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中講到的鐵牛是做什麼用的爲什麼要撈它們呢

師:好,這幾個同學讀得都非常認真,誰先來說一說鐵牛是做什麼用的

生:鐵牛是拴浮橋用的。

師:那爲什麼要撈鐵牛呢

生: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浮橋,鐵牛陷在了河底的淤泥裏。洪水退了,浮橋需要重修,所以人們要撈鐵牛。(板書:陷進淤泥)

師:剛纔同學們通過讀書,知道了鐵牛是做什麼用的,人們爲什麼要撈鐵牛。下面你們最想知道什麼呢

生甲: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生乙:是用什麼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的

生丙:爲什麼不把鐵牛放在船上拉回來

師: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都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目標就是在認認真真讀書的基礎上,理解和尚是用什麼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瞭解課文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寫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剛纔我們學懂了第一段,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段。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反覆讀第二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

生:(大聲讀這一段)

師:現在先請同位的同學互相說一遍,看誰說得最好。

生:(同位同學練習)

師:誰願意給同學們說一說

生:和尚先請一個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底,看一看鐵牛沉在哪兒,然後準備兩隻大木船,船裏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他再叫人把兩隻船並排拴緊,搭個架子。最後請一個水手用很粗的繩子拴住鐵牛。

師:這段寫撈鐵牛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生甲:寫了和尚做準備工作。

生乙:這一段主要寫了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板書:準備工作)

師:剛纔同學們所說的就是這一段的段意。我們通過認真讀書,知道這一段中的四句話都是寫“和尚做的準備工作”,所以同學們把段意概括爲“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由此可見,認真讀書,瞭解內容,然後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概括這一段段意。請同學們默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們可以結合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們可以結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準備工作做好了”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師:對,誰來試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師:真好!我們讀書時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聯繫。

師:誰再來把第二段內容讀一遍,我們看一看課文中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繫在一起的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

[着眼於言之有序,緊扣教學目標,訓練重點明確,指導具有可操作性。]

生:課文

篇7:國小語文名師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都愛看動畫片吧?今天我們也來看一段動畫片。

〔多媒體〕動畫(大水沖斷浮橋、鐵牛沉入水底)

師:哎呀,大鐵牛沉到水底了,這可怎麼辦呢?

〔多媒體〕課題

(板書撈鐵牛)

師:誰來撈?懷丙是什麼人?他爲什麼要撈鐵牛?

(提問)

(板書原因拴住浮橋)

師:好,我們瞭解了撈鐵牛的時間(宋朝)、地點(黃河邊)、人物(懷丙)和原因(拴住浮橋),接下來,我們就準備撈吧!

(板書:準備――撈)

二、學習、理解課文

師:剛纔檢查預習的效果很不錯,看得出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已有了相當的瞭解。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的板書,再結合你對課文的瞭解,想想老師爲什麼這樣板書?

(板書的目的在於說明要先有準備才能撈,這是兩部分內容,以幫助學習之後正確分段)

(一)學習準備部分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先來看看撈鐵牛前的準備工作。

1、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

師:課文中哪一段介紹了撈鐵牛前的準備工作?

(第三自然段)

2、自學、討論:

師:現在自己輕聲地再把這一節好好讀一讀,然後和周圍的同學討論討論撈鐵牛前究竟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注意:將所做的準備分成幾個步驟!)

3、提問、交流

師:好,我們來看看準備工作的第一步是什麼。

〔多媒體〕課文第三自然段準備部分(並將各步驟用不同色注出)

4、歸納板書

師:我們能不能用幾個簡單的詞語把這幾句話概括一下呢?

準備:摸清位置備船裝沙並船搭架拴牛綁架

5、用自己的話說說撈鐵牛前的準備工作。

6、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要撈鐵牛了。不過,撈之前我還要留下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邊學邊想:爲什麼撈鐵牛前要做這樣的準備,這準備工作真的很重要嗎?

(二)學習撈鐵牛部分

1、瞭解撈起鐵牛的原因

師:我們現在來看撈鐵牛的過程。先請看這樣一段話。

〔多媒體〕第四自然段

(指讀、齊讀並思考:這段話什麼意思,加點字什麼意思)

師:笨重的鐵牛能夠從淤泥裏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是因爲拴住它的繩子越繃越緊,繩子越繃越緊是因爲拴繩的船身不斷地往上浮,船身能夠上浮是因爲水有浮力。懷丙能撈起鐵牛,其實是利用了水的浮力。所以他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板書浮力)

師:我們來看一看,一起感受一下。

〔多媒體〕動畫(撈的過程)

2、瞭解鐵牛被撈起的經過

師:鐵牛隻是從淤泥裏拔出來了,卻並沒有撈上來,還少了什麼工作?

〔多媒體〕第三段課文

(注意:爲什麼要把鐵牛拖回岸邊而並不在河中間把它撈上來?)

師:誰用自己的話說說撈起八隻鐵牛的經過?

(齊讀)

3、歸納板書

師:如果我們也把撈起鐵牛的過程分成幾個步驟,第一步該做什麼?

撈:剷掉泥沙船身上浮繩子繃緊鐵牛拔起拖到岸邊撈起鐵牛方法相同只只拖回

4、師:鐵牛撈上來了,我們也該休息一下了,來完整地看看從準備到撈起這一過程〔多媒體〕動畫(準備――撈)

板書:

懷丙

摸位置

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準備撈

撈起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課文錄音,指名讀課文

二、檢查本課生字

三、瞭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多媒體〕第三、四段課文

師:好了,來想想我們前面留下的問題:撈鐵牛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究竟有沒有用處。

(討論、交流)

師:正是因爲有了前面充分的準備,懷丙才能夠順利地撈起鐵牛。而他之所以能做好如此充分的準備,是因爲他在做事之前認真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個完整的撈鐵牛的過程。

(男女分讀)

四、回顧課文

師:從撈鐵牛的原因,到撈鐵牛之前的準備,再到撈鐵牛的過程,最後撈起一隻只鐵牛,(板書事情發展)

師:按照這樣的順序,怎樣給課文分段?

五、總結全文

師:到這裏課文就學習完了。對於這樣的.一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六、組織同學交流自己畫出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