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搭石》教學實錄【通用多篇】

《搭石》教學實錄【通用多篇】

初讀感知 篇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準,並思考,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2、交流:

(1)知道什麼是搭石嗎?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指名讀,出示句子。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是怎麼樣過溪的?

引讀:人們出門工作,必須……

人們走親訪友,必須……

如果沒有搭石,家鄉人們的生活怎麼樣?(麻煩、累)

(3)再齊讀課文寫“搭石”的句子。

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僅方便,而且增加了鄰里友誼。

生3: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搭石》教學實錄 篇二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記得)這一塊塊搭石,它們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它們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使作者劉章鍾情於它,爲它癡迷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去感受那裏淳樸的民風,體驗那裏美好的民情。(板書課題)

教師用準確、凝練、簡潔的語言,引起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從而也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研讀交流

師:(簡筆畫)在家鄉這條無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那裏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處?人又美在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在課文中找一找吧。同學們可以把找到的相關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學探究,教師深入到學生中瞭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

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山村的情景圖,這裏不僅展示的是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是透過簡單的畫面喚起學生表象。這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師喚起學生的表象的同時,設置疑問“景美在哪裏?人美在哪裏?”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這是順情而導,由情而發,自然銜接。在這裏教師還注重學習方式的提示,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師:在剛纔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發現大家不但能自己認真讀課文,畫句子,而且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現在,誰想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感受?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文本是怎麼理解的,是他們自己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告訴和瑣碎的追問。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簡單,只是用引領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整合性問題“誰想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感受?”,這和傳統的做法不一樣,傳統的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提出幾個具體的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尋找答案,教師解讀替代了學生的解讀,學生是教師的附庸,那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文本。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讀出來。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生: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很爲別人着想的老人。

師:從哪可以看出來呢?

生:因爲句子中說“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就是說老人無論自己有什麼着急的事,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就一定會把搭石擺好。所以我說這是一位很爲別人着想的老人。

師:有理有據,說的不錯。從這個場景中,你還看出了什麼?

生:我感覺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師:理由呢?

生:因爲這位老人寧可自己先不趕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擺好。從這我能看出這位老人非常善良。

閱讀是對話的過程,當學生要把自己的體驗交流出來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的傾聽,並且從傾聽中捕捉信息,恰當地評論、點撥,引發學生深度地思考。

師:那請同學們看這兩句話。(多媒體出示)

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2.上了點年歲的人,怎樣急着趕路,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師:誰能讀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

師:能說一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嗎?哪句話描寫老人擺搭石的場面更適合?

生:第一句話更合適。

師:爲什麼?

生:因爲第一句話中,有無論,只要,一定,這些關聯詞語,而且後面還說“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

師:“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生:這是因爲老人怕搭石不穩,從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爲別人着想。

師:從你的發言中老師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讀書認真,並且善於思考的孩子。誰能再讀一讀描寫老人認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一般。我覺得在讀的時候,應該把那幾個關聯詞語讀得重一些。

師:哦?那你能爲大家讀一讀嗎?(生讀)

師:讀得確實不錯。

師:透過句子,我彷彿看見了在瑟瑟的秋風中,一位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麼善良,多麼可親的老人啊!讓我們一齊來感受一下吧!師引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生齊讀。

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句段,讓學生對比分析,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描寫的具體和用詞的精妙,這是在訓練學生理解語言的基本能力,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體會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無私美,這樣孩子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昇華。然後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裏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師: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現並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發現了美。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後面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裏。這句話中的“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說明人們走搭石時都想着後面的人,我覺得這也是家鄉人的一種美。

師:對,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種美。誰還願意說一說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

生: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一種協調有序的美。因爲這是一行人一起過搭石,所以他們在走的時候必須是“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就是說誰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錯,這樣才能配合默契。

師:對,這是一種和諧的美。(板書:和諧)從這句話中,你還有別的發現嗎?

生: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聲音美。

師:聲音美?聲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

師:你能模仿一下過搭石的聲音嗎?(學生模仿)

師:好象不夠輕快,聽着有點沉重的感覺呢。試着輕快一些。

(學生再次模仿)

師:踏踏的聲音,真象一個個快樂的音符,譜出了家鄉一首首動聽的歌謠。

師:你還能感受到這句話中蘊涵的其他美嗎?

生:還有畫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樂,師讀句子)

師:誰願意把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搭石》教學實錄 篇三

搭 石 (人教版四年級教材)

執教: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王玲湘老師

記錄:本人在武漢現場匆匆記錄,未作任何修改。

說明:本課獲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實乃難得一見的好課!

課前:課件展示江西的名勝古蹟,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跟王老師說的?

一、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介紹作者的家鄉,引入課題,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準,並思考,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2、交流:

(1)知道什麼是搭石嗎?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指名讀,出示句子。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是怎麼樣過溪的?

引讀:人們出門工作,必須……

人們走親訪友,必須……

如果沒有搭石,家鄉人們的生活怎麼樣?(麻煩、累)

(3)再齊讀課文寫“搭石”的句子。

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僅方便,而且增加了鄰里友誼。

生3: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研讀體悟

1、默讀2-4自然段,找找家鄉人走搭石的景象,想想是一幅怎麼樣的畫面?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 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指名讀詞語。

像搭石一樣練讀課文。

什麼叫“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什麼樣的?(有感覺,把我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我們帶到畫裏?)

音樂起。誰能讀出詩一樣的味道來?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麼協調有序

前面的

擡起腳來

後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指名讀,齊讀。

2、這一行人走出了音樂美,的確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一行人走是風景,那麼兩個人面對面走又是怎麼樣的呢?

找到相應的句子。指名讀。你體會到了什麼?(心靈很美,是一種互相謙讓的美)

讓我們再來一起感受一下這種美吧!齊讀。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麼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仔細讀,哪個詞語在你心中輕輕一擦?(理所當然,伏)你們都有自己的讀書感受。

理解“伏”。在甲骨文時代,狗是最忠實的,那樣虔誠,那樣恭敬。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這個字。

我現在是老人,誰來噹噹年青人?過了溪後,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不需要)爲什麼?(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聽了你們的回答,我想這個老人年輕的時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幫助過別人,因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這個年青人老了的時候,也必然會有人去揹他,因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通過這個“伏”字,你感受到了什麼?(透過這個“伏”字,我們也看到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4、拓展:

假如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

有很多的假如,家鄉的人,也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嗎?

咱們寫一寫吧,想一想後再寫多好!

四、課堂結語

也許有一天,家鄉會鋪上橋,建上路,也許搭石有一天會消失了,但是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每一個人的記憶中!

王玲湘老師說課:

一、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文設計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爲主線,從看得見的景美,到看不見的人美,情美,到去發現美,書寫美。

二、紮紮實實求發展。比如“伏”字的教學。注重朗讀。注重默讀,邊讀邊圈邊思考,使孩子在讀書中達到語言與情感的共振。

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搭石”。我有了“搭石”走到了今天,將來我將努力做好青年教師的“搭石”。

《搭石》教學實錄 篇四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有關愛的主題在前六冊教材中已有所涉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再次安排了“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爲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捧讀《搭石》,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翻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學情分析】

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 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幾乎無人知曉什麼是搭石,讀悟、探究的興趣應該更濃厚。

學生在本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強化了“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即“變話爲畫”的閱讀方法。教學本課,應注意繼續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刻體會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聯繫自己讀過的和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動。同時,四年級學生已會運用查字詞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通過體會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大家來讀一讀。

板書:

搭石

生:齊讀:搭石。

師:搭石這個詞,我們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通過課文,瞭解了搭石,誰來說一說,什麼是搭石?

生: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邊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噢,原來搭石就是鋪在水中,供人方便行走的石頭。如此普通的搭石,爲什麼會吸引作者,並以此爲題,寫下這篇文章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搭石》(板書)。

二、通讀全文,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3頁,自由地朗讀課文,看看作者眼中的搭石什麼樣子?把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畫下來,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誰找到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進入秋天──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也找到了,──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有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

生:課文的最後一段也是──

師:同學們找的很準確,老師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多媒體出示)同學們把這幾句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看看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怎樣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讚美,我是從這句話體會到的: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喜愛,我也是從這句體會到的。

師:那我們就帶着對搭石的讚美、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一排排搭石,起!──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作者在描寫搭石時寫了這樣一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我們都到風景區遊覽過,誰來說一說,什麼樣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

生:名勝古蹟,有觀賞價值的纔是風景。

生:很美的景色,使我們很陶醉的纔是風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們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色是風景。

師:只有美的,可供觀賞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而搭石只不過是鋪在水中的石頭,它美在了哪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三、細讀課文,感受美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使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四、彙報交流,體會美

師:同學們學的很認真。我們來交流一下,邊交流邊體會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誰來說一說,課文的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生: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秋涼以後,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惟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裏的人懶惰。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招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個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一段打動了我,我覺得這裏的人很勤勞。

師:這一段是描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在這段人們擺搭石的{}描寫中,作者用了一個很長的句子,(多媒體出示:老人擺搭石的句子)怎麼把這麼長的句子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哪些詞要重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讀一讀?

(指兩名同學讀。)

老師發現了,你們把這些詞重讀了,(多媒體閃爍重讀的詞),同學們觀察一下:這都是些什麼詞?

生:關聯詞。

師:作者一連用了幾個關聯詞,把老人擺搭石的動作連接起來,使文章順暢自然,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表現了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習正確使用關聯詞。

請同學們把打點的詞重讀,看看從中你還能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自由讀)我還體會到了這是一個勤勞的老人。因爲他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就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生:我覺得他還是個做事認真的老人。因爲他把合適的石頭搭上後,還要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知道滿意了才肯離去。所以我覺的他很認真也很仔細。

師:是啊,這真是個勤勞、善良、做事認真的老人。老人的行爲的確讓我們感覺到了美!你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覺到了美?

生:我從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感覺到了美。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一個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覺得人們尊敬老人的行爲很美。

生:我也覺的這段很美。因爲這裏的人誰也不搶着走搭石,而是互相謙讓,讓對方先走。遇上老人,還要背老人過去,他們把這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人們都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什麼是理所當然?

生:就是應該做的事。

師:這裏的人們都把什麼事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把讓對方先過河和尊敬老人、愛護老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山裏的人把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尊老愛老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可見美好的品質已經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心中。我們怎能不被這美所感動?課文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使你感覺到它的美?

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人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我覺的這一段很美。

師:這段是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人們走搭石這段的確很美,你能說說,它具體美在哪麼?

生:我覺得它的聲音很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生:我覺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生:我覺的人們走的動作也很美:他們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師:景色美、動作美、聲音美,這麼美的畫面,你能動情地讀一讀麼?請同學們先自己練一練,一會老師找人配樂朗讀。

生:(自由讀、個別讀。)

師:他讀的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生:我覺得他讀的很流暢。只不過他不音樂讀成應樂了

師:注意要把字音讀準確。你來讀一下:音樂。

(叫剛讀錯的同學。)

生:我認爲他讀的很好。很有感情。

師: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實在太美了!老師也想讀讀,行麼?(多媒體播放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想象這美好的畫面。(教師範讀。)

誰還想讀?這麼多同學都想讀?那請咱班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讀,好麼?

讀的可真好!聽了他的朗讀,老師頭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傍晚,夕陽西下,染紅了天邊的雲彩。一羣放學的孩子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飛奔回家。他們從搭石上走過,撒下了一路歡歌一路笑語──

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麼?能仿照老師的樣子說一說麼?

生: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一羣年輕的姑娘手拿籮筐,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

師:你想到了年輕的姑娘,她們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說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陽公公還沒起牀,老人們、年輕的小夥子們已經扛着鋤頭去幹活了。他們從搭石上走過,年輕的小夥子俯下身子背年邁的老人過河。這時小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說:你真是個尊老愛老的小夥子!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輕人背老人過河,你還想到了太陽公公和小鳥,非常棒!

搭石的畫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使我們感受到了山裏人純真、質樸,感受到了山裏人的和諧、美好。讓我們懷着這份美好,再來讀一讀這段。

生:齊讀。

師: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麼?

生:老師我不明白“緊走搭石慢過橋是什麼意思”,我想請同學們和老師幫我理解一下

師:誰來幫幫他?

生;“緊走搭石慢過橋”就是走搭石要快點走,過橋要慢點走。因爲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走起來難免會活動,所以你要快點走才能保持身體平衡,而橋是人們建造的很寬、很堅固的建築,走起來很穩所以不用那麼快,慢慢悠悠過橋就行。

師:你能聯繫課文後面的內容幫他解答這個問題,非常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內容也是學習的好辦法。你明白了麼?

看見了這麼多的美,感受到了這麼多的美,這美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使他發出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我覺得作者是從兩方面來寫的:一個是寫搭石任人走,任人踏,無怨無悔,另一方面也寫這裏的人們無私奉獻、默默無聞。

師:說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寫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無語,無怨無悔來寫山裏人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板書:

無私奉獻

文章的最後一句也正是點明瞭作者的寫作意圖,讓我們再來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綱契領之功能,畫龍點睛之妙用,我們今後在寫文章時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發散思維,尋找美

師:顧全文,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選取的都是生活中極爲平凡的小事,而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不起眼的小事,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使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所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這些事雖小,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人間的真愛!讓我們繼續用我們的眼睛發現美,用我們的心靈感受美,用我們的雙手創造美!

【板書設計】

21、搭石

擺 走 讓

搭石 人們

無私奉獻

《搭石》教學實錄 篇五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編排特點之一,就是以主題組織單元。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古詩兩首》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蹟,《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我所執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課時。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強說、寫的訓練,設計了通過老師的朗讀,你想到了那些動人的情景,誰能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讓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讓別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寫下來。進行說寫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爲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總結全文,提示寫法時,揭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顧優等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忽視的現象。

2、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寫一寫你身邊的美”臨時改成了“說一說你感受到的美”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3、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認識關聯詞和中心句的作用,談體會談感受。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講授的太多,因而對文章個別語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例如沒有體會“譴責”是什麼意思。人們可能會怎麼譴責?老人發現搭石不穩時,會怎麼想,怎麼做?哪些詞語寫出了老人的“心中有他人”?他滿意離開時,又會怎麼想,怎麼做?等等。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評析】

陸老師憑藉其紮實的基本功、純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向我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語文課。這堂課,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線”這一線索展開探究,不僅爲學生創設了廣闊的精神空間,同時以情激情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爲關注和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爲學生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位提升的過程。

一、教師的教學設計跟學生的心理特徵相吻合

兒童世界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奇妙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思維邏輯、價值觀念和遊戲規則。不要把成人的思維邏輯、價值觀念強硬灌輸給他們。“蹲下來”看孩子,力求與兒童世界相似,與兒童的心理特點契合。因此,陸老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多站在了學生的角度考慮,尋求教材與學生認知的結合點,教師儘可能地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髮展、成長的過程。

1、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朗讀、感悟、積累、運用:

兒童以形象思維爲主,有着豐富的想象力。語文又是一門感性課程,生動的語言描繪着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字裏行間蘊涵着的濃郁的生活氣息,教師讓學生通過欣賞課件,自瀆課文,再配樂範讀、生生互讀互評,作者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是動作的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以畫一般的美感”,彷彿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在教師的鼓舞和引領中,學生充滿感情朗讀、交流,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討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愛的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恰當把握教材的人文內涵,達成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搭石》一課選取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普通生活情景,反映出其中的人性美。這種美主要是指山裏人的純樸、友善與關愛。教學中,教師把對石頭的讚美與對人們的尊敬有機地結合起來,緊密結合文本進行思想內涵的感悟,不空洞、不生硬,讓家鄉的場景與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腦海中,刻下終生難忘的烙印。

二、課堂教學中關注即時生成的教學資源,使預設因生成而精彩

新課程倡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種資源既包括教材、資料等文本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等人力資源。教學中,對於學生質疑的“緊走搭石慢過橋”教師處理的非常恰到好處,機智靈活。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並能結合課本理解“爲什麼緊走搭石?”又怎麼是“慢過橋”的道理,尤其是後者,更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語文教學課改追求的純正的教學境界,就是尋求平衡,走向和諧。這節課總體體現了“實”與“活”的和諧統一,即:學得紮實,教得樸實;講究藝術,方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