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目錄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第一篇:新農村建設指導民情日記第二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第三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第四篇:富源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第五篇: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高橋鄉聯盟村指導員——陽可華

時間:2014年3月1日天氣:陰

這天是我駐村的第一天,我的心裏不免有點興奮,又有一點緊張。 上午10點,我們掛高橋鄉指導員一行從縣城來到高橋鄉,鄉政府領導、各村書記、主任已熱情地在會上等着我們的到來。會上,各村爲指導員彙報了本村的基本情況,使我們對自己掛的村有了初步的瞭解,隨後作爲高橋鄉新農村隊長楊林還給我們提了些工作上要求。開完會我就去找聯盟村委領導“認親”,打了下招呼,記下了他們的電話,就吃飯去了,很久沒喝酒的我興致高漲,喝了個半醉。稀裏糊塗的就坐車去聯盟村了。

時間:2014年3月9日天氣:多雲

通過一週的駐村工作,我對村的各種基本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這天我單位由張副局帶隊,在村辦公室開了個辦公會,主要圍繞春耕生產作些工作安排,我單位的劉太光同志爲村委領導簡要介紹了蔬菜種植技術。將計劃在下月玉米播種期間現場培訓及爲我駐的聯盟村贈送玉米及蔬菜兩種。

時間:2014年4月9日天氣:晴

這天我們單位又在張副局長的帶領下一行四人來到了我駐的聯盟村,這次他們帶來了20多個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實驗。吃過午飯後,我們來到地裏,我們幾個親自在村主任的地裏種了起來,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種玉米對我來說不難,但是在我單位專家劉太光同志的指導下,才知道這裏邊的科學多着呢!我們量地、施肥、播種、灑農藥,

經過3個多小時的工作,我們才把20多種不同品種的玉米種完。有差不多20年沒到地裏幹過活的我晚上全身都痠痛,不過心裏卻挺充實的。不過全村玉米播種還沒有全面開始,根據時節,他們計劃4月13日到村對全村村民進行一次現場培訓,爲每戶發放玉米種子及薄膜、農藥。

時間:4月13日天氣:晴

早上,我大早就起牀,等着張副局長一行的到來,村民也來了大半。到11點左右他們終於來了,單位的越野車後邊全裝滿了種子,我們幫着把種子下到村公所稍作停息,我們就來到地裏,一切就緒,我們的老劉就爲開始爲村民進行現場科學種植培訓了,沒有正式的儀式,但是羣衆反映說培訓效果非常好,實用。培訓用了差不多2個小時,其間,我單位另外以爲同志還爲村民簡單談了下土雞養殖技術。從地裏回來,我們就忙着爲村民發放種子、薄膜、農藥。看着農民燦爛的笑容,我覺得在艱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駐村以來,我覺得我並不是一個匆匆過客我所做的不論是單位支持的還是個人爭取的,都實實在在爲了農村、爲了農民。其實,農村真的很淳樸,很單純,作爲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我,不會把自己當作一個匆匆過客,要用心、用情、用力對待每件事、每個人,深深地融入農村,融入農民。

第二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時間:三月十日塘房鎮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朱洪

今天是我被派到大撮魁村做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第七天。大清早,我和駐村工作組一道來到水稗田國小,該國小距離鎮政府駐地有七公里,地處在兩面夾山的深溝裏面,通往裏面的公路是剛剛經過政府投資三十萬元維修和新修的。雖然路面仍然是泥濘和坑窪,但是相對去年而言已經有

了一個質的變化,因爲我去年就是該村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當時我到水稗田國小時還根本就沒有通車,連羣衆運輸生產生活物資所用的馬車行駛起來都很不安全,現在可以看到裝載八噸左右的小型農用車輛已經可以暢通無阻的行駛了。

記得去年來到了水稗田國小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間灰濛濛的教室和一塊泥濘的黃土操場,走近一看,教室面積雖然還可以,但是都比較黑暗,門窗破破爛爛,沒有一塊玻璃,都是用薄膜紙蒙了一層,再看桌椅,多數都是殘肢斷腿,經過了解,水稗田國小有學生149人,靠現有的3間教室根本容納不下,因此只能採取一二年級合上複式教育來緩解教師和教室緊缺的現狀,而且該校只有3個教師,正式教師只有1人,其他的都是代課教師,待遇比較低,因此他們的工作熱情不高,隨時都可能辭職,這已給管理和教學水平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這些代課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低,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當然就談不上素質教育的開展,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沒有圖書室,電教室,教學儀器與設備短缺,整個給人的感覺有點像僅僅是個可以掃盲的學校。

大約四十分鐘後,我們一行來到了水稗田國小。當我再一次看到該校時,雖然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已讓人有了一種學校應該有的那種感覺。教學樓二樓已經修建結束,正在進行裝修;耳邊聽到的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眼裏看到的是孩子們虔誠的求知慾。據校長介紹,去年年底鎮政府就多方籌集資金,爲該校新建了二樓,大大緩解了教室不足的狀況,同時又調來了兩名正式教師,聘請了一名代課教師,而且代課教師的待遇已經提高到了六百元每個月。校長高興地說:現在我們這個學校,雖然在教學質量和水平上還比不上中心校點,但是我們已經有了信心把教學搞上去,把孩子們越教越好。

第三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記得xx鎮副書記xx同志曾在四羣教育實踐活動座談會上講過這樣一句話,“作爲一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首先得了解村情民意。”藉着這句話,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所駐的這個小山村。

我所駐的村名叫xx,地處xx鎮東邊,距xx鎮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縣城30公里。東鄰鳳慶縣,南鄰xx鎮,西鄰xx村,北鄰xx村,轄內包括坡大吉等2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80戶,人口3748人,社區國土面積5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35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297畝,人均耕地0.61畝,林地43978畝。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核桃爲主。

xx在xx鎮轄內的各村來說,是比較貧困的村落。鎮上通往村上的水泥路是前兩年纔剛修築的,這是我在村裏見到的唯一比較正規的一條道路,對於長期以摩托車爲交通工具的xx人民來說,這條路給村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增強了城鄉之間往來車輛、人員的安全性。而寨與寨之間、戶與戶之間的道路就顯得有些艱險,路面不是太寬,一邊挨着山體,一邊則是陡坡,好點的路面是用彈石鋪成的,但絕大多數還是泥巴路。一條又一條這樣的小山路,在山與山之間,寨與寨之間,戶與戶之間延伸着,蜿蜒曲折。在路面上依稀還可以看得到摩托車留下的輪印,而當你細看輪印時,你會發現輪印或深或淺,偶爾還有急剎後留下的長長滑痕,可以想象一條山路,隱藏着多少未知的驚險。

來到xx,隨處都可以見到茶樹、核桃樹、桑樹,不要爲此感到奇怪,因爲這是xx人民賴以生存的經濟作物。每年xx人民都是在圍着這些林木忙碌着,這些作物創造給xx人民的是吃穿住用行所需的各種經濟來源。雖然xx人民的外出勞務收入依舊佔年收入的很大比例,生活依舊艱辛,但不可否認的是xx的一方水土養育了xx這一方百姓。

駐村近一個月,xx給我的感覺很質樸。諸如當你在村裏或者村委會晃悠的時候,遇到你的百姓都會很熱情的給你打招呼,簡單的聊上兩句,順帶讓你去他們那邊坐上一坐。當要做飯的時候,村委會的大傢伙會很自覺的走到竈房前,幫點忙,要不圍着土竈坐會,邊生火,邊聊點“殼子”,開點玩笑。做好的飯菜,時不時的會出現點“外來人員”沒有吃過的野味,像樹頭菜、小白花、香蔥等等,反正我以前是沒吃過的,味道相當可以,據說價格比雞肉還貴。話說回來,xx這邊一天吃兩頓飯,早上十點左右一頓,下午四點半左右一頓,晚飯後大家有活沒幹完的還會繼續去幹活。而前段時間我就跟着“蘇總”和趙主任去各社長家裏面開羣衆路線教育會議。因爲xx村小組比較多,忙活了近一個星期時間才把全部社區開完。在這段時間,跟羣衆零距離的接觸,讓我越發瞭解了xx,我會關注他們住的房子,下面養豬、養牛,上面住人;我會關注他們屋檐柱子上掛着的火腿,對於殺年豬這事聯想偏偏;我會關注他們的竈房是否也和村委會一樣,在地上擺了土竈;我會時常豎起耳朵聽聽今年的茶葉價格,村裏婦女一天採茶的工錢;我也會悄悄的向村民問上一句一年的收入在多少。日子久了,我還發現,原來xx大齡未婚的男同胞很多,是遠近都有耳聞的“光棍村”。記得那天跟着縣發改委領導去走訪農戶時,有一戶村民家的兒子都四十多歲了還沒結婚,當時真的倍感詫異……

xx地廣人稀,要能好好利用、開發好各種資源,百姓的日子會得到明顯改善,但長存下來的缺水、路險等熱點難點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嚴重製約着xx的發展。希望乘着建設美麗鄉村的大船,能夠載着xx駛向脫貧致富的海岸。

第四篇:富源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富源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2014年4月29日星期日晴

又是一個週末,天氣酷熱。到十八連山鎮箐頭村委會一個多月來,我對週末的概念已經不清了,因爲農村工作是沒有周末的,週末只屬於城市機關的上班族。2014年春,連續3年的乾旱已造成箐頭村委會11個自然村2798村民飲水困難(箐頭村委會共有14個自然村,3488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這裏的村民終於盼來了久違的清泉水。這是箐頭村委會歷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這事還得從我才進村的第一天說起。在駐村工作的第一天,還沒來得及熟悉村委會的情況,就被村總支書記李開文和村民火急火燎地叫上跟着進山了。在崎嶇的山路上,陸陸續續續見到當地村民在揹着什麼,還有的用馬馱,上前一問才知都是到兩三公里的地方背水、馱水。頂着烈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爲新農村建設工作者,怎樣才能履行職責,才能真正把感情結在一線、困難解在一線、實事辦在一線呢?看着背馱水人漸漸遠去的背影,我心裏終於有底了。箐頭當前最困難、最需要辦的實事就是解決人畜的飲水困難。當前我們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讓當地老百姓不要再爲乾渴而發愁。

翻過陡峭的山壁、鑽過密密的刺蓬,看了幾個以前據說水量 - 1 -

還可以的水源點,但是在今年這樣乾旱的年份,也已經乾涸或只有極少的水流出了,根本滿足不了缺水村寨的飲水,更不用說澆灌了。“不知道松毛林水庫的水可不可以引到我們這些村來?”,有位村民說道。哦!是啊,一起來的同志恍然大悟。我們連忙趕往三公里外的松毛林水庫,看着清清的水面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可是這裏的水能引到箐頭嗎?心裏沒底。這時一直沉思的總支書記李開文說話了:“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們老百姓,已經請水利專業技術人員一起踏勘、規劃過。經過測量,松毛林水庫的水可以引到箐頭來,並且項目已經批准,現在是研究怎樣儘快建設的問題。”所有的人無不歡呼雀躍。

接下來便是建設、籌資的問題了,我和村幹部們一起召開羣衆大會共商對策,達成共識。村民除投工投勞外,爭取向上要一點,自己籌一點,解決架設主管道和水池建設的困難。爲了節約資金,管道經過的地塊,沒有一家村民要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助費。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一共鋪設管道37公里,在村委會辦公後山頂建取水大水池100方1個,其它地方建成蓄水池5個,加之過去建好的蓄水池6個,今天終於將水引入村民家中,至此結束了村民天天背水、馱水的困境。當村民李平打開水龍頭時,看着清清的水從水管流出,心裏樂開了花,一個勁地直對我們說:“謝謝!”。我知道,由於有了水,李平家烤煙擴栽、藥材種植的計劃可以實行了,箐頭村委會缺水村民象李平家一樣致富有了新的希望。

- 2 -

大旱是無情的,可我卻有幸和當地的老百姓一起參與到與旱魔鬥爭的過程中,投身到具體的抗旱救災工作中,爲羣衆辦點實事,我體會到了做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快樂!我堅信這段工作的經歷必將成爲我今後工作的動力,也將再一次豐富我的人生閱歷。

富源縣十八連山鎮箐頭村委會新農村建設指導員

- 3 -**

第五篇: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八月十一日,大理州彌渡縣新街鎮新農隊左隊長帶領金剛村新農村指導員及村上的創業骨幹及致富能手,對米甸鎮的核桃產業發展進行考察調研。

一行人主要參觀了大理州懷寶經貿公司的小裏坡核桃種植基地,米甸鎮黨委副書記李梅,懷寶公司經理高毅,農業技術專家時品陪同進行考察。新街鎮金剛村和米甸鎮的自然地理條件相近,地處山區,山地多,(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平壩少,氣候狀況也適宜核桃產業的開發,目前當地從事核桃種植的農戶較多,正開始向產業化結構發展。雙方人員針對核奶桃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加工工藝及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通過座談,相互提高了認識,增進了友誼。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走出去”的方式很重要,通過考察與本地區條件相似的、發展相對較好地區的特色產業,學習別人的長處,改善本地的發展方式,可以較快的解決當下發展中面臨的瓶頸,接下來,我將努力尋找機會,組織開展類似的活動。

zad小編推薦相關範文:

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建設民情日記 二

3月指導員民情日記

新農村指導員民情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