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行政管理論文

以人爲本 建設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我見

以人爲本 建設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我見
以人爲本    建設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我見
***區平潮國小    錢  妍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央統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關係國家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是一項宏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諸多方面。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把握好建設新農村的各個關鍵環節和因素。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靠人來建設,其最終目的和歸宿則是爲更多的農民羣衆謀利造福。在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和因素中,人是最根本的,廣大農民和農村的基層幹部是最根本的。
一、注重提高廣大農民素質,調動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無論是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還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存生活環境;或者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保障農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等,歸根到底都是爲了農民。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建設的主力軍,新農村建設離開了農民,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動力。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農民爲主體,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要圍繞農民的需求謀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農民的意願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信農民、依靠農民、發動農民,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新農村建設成爲他們的共同願望和自覺行動。胡錦濤總書記諄諄教導我們:“廣大農民羣衆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羣衆的主體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敗的關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落實。
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主體地位的確定和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和取決於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國是個有9億多農民的農業大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人口多,底子薄,各種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低、職業技能缺乏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面向未來,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深感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和緊迫性。建設新農村要靠農民,要依靠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自覺性、創造性;管好新農村,還是要依靠農民。農民整體素質如何,是決定新農村建設成敗的根本因素。因此,新農村建設最迫切的問題、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大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這些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政治法律素質、身體健康素質等等,培養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觀念新、能創業、會經營、善管理、講道德的新型農民。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億萬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
當前,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1、促進城鄉交流和城鄉經濟融合。實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戰略,是改變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最好的農民素質教育形式之一。一是加大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力度。農民通過外出務工經商,在城鄉交流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學到了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自身素質得到了迅速提高。回到農村後,這些人大多數都成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和骨幹力量。二是加快城市建設和城市經濟向農村地區擴展、覆蓋。在實施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農民與城市各類經濟組織密切接觸,受城鎮居民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的耳濡目染、薰陶默化,其思想觀念、道德水平、生產技能都會獲得很大變化,自身素質也有明顯提高。
2、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把培育新型農民作爲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推進農民素質“陽光工程”,建立健全新農民培育工作的長效機制。以各類成人教育學校和機構爲依託,以政企合作爲保證,建立一批專業培訓基地,打造、構建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平臺和陣地。
3、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新生代農民的整體素質。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重點抓好農村未升學的應屆高、國中畢業生的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1—2門實用技術。
4、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認真總結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經驗,逐步完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培養和樹立新型農民所必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水平,爲“鄉風文明”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使廣大基層幹部成爲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和領路人
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新農村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取決於農村基層幹部對上級方針和切合當地實際的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尤其是取決於他們創造性的工作。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村級領導班子,核心在黨員幹部。村級基層組織是新農村建設最直接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基層幹部長期生活在農村,根植於農民之中,他們對農村最熟悉,對農民最瞭解。新農村建設要靠他們去領導,農民要靠他們來組織,發展生產、富民強村、改善環境、建設家園、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等大量的任務,要靠他們宣傳和發動農民、帶領和組織農民去完成,他們在領導組織新農村建設中的龍頭和骨幹作用,是任何一級組織所不能替代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迫切要求村級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村幹部能夠成爲帶領農民勤勞致富、創業致富、合法致富的帶頭人和領路人。20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已涌現出不少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和能人,但數量遠遠不夠。目前,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村基層幹部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是年齡結構偏大,二是文化素質偏低,三是思想觀念守舊,四是行政能力不強,更嚴重的是村級幹部後繼乏人。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已成爲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把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村幹部隊伍建設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其視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導性工程、基礎性工程和保障性工程,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首先,要選好帶頭人,配強一班人。通過各種途徑和多種方式培養、選拔政治素質好,願爲民、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新農村建設基層幹部隊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其次,要依法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和村民自治組織建設。維護普通黨員和農民羣衆的選舉權,按章依法選舉產生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健全和落實民主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議事等制度,加大村務公開、民主理財的力度,保證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尊重和實現農民的合理意願;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實行村民自我管理。通過這些措施,不斷強化農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意識、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調動他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