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報告

今天,我們的大學赴縣幫扶教育社會實踐營隊一行13人來到了縣鎮村。今天來到儲潭村是想要看望村裏的留守兒童,陪他們玩玩遊戲,聊聊天,教授他們一些知識,瞭解下他們的生活,也給他們講下自己的大學生活。在這次儲潭村教育服務活動過程中,我們經歷了許多事情。這些事情讓我們心情心態隨着加以轉變

每當看到一羣羣孩子們揹着書包的樣子,總會想到自己小時候。隨着社會的日益發展,生活水平的的不斷提高,家庭的膽子跟着加重,許多家長迫不得已背井離鄉,拋下年邁的父母以及年齡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他們也有不情願,但爲了維持生計而被迫於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這卻苦了對世界好奇的孩子們,沒有了父母那溫暖的懷抱,卻要自己獨自面臨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孰知這對還小的孩子們是一個怎樣的事實。

年幼的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大小與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給他們那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心靈創傷。而作爲新一代年輕的我們,他們眼裏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理所應當儘自己所能,給予他們幫助。我們少玩幾次遊戲、少逛一次街,也許就能給他們多買一件新衣服,多買一個文具盒,用我們的關愛填補他們內心的缺失的愛。

在村村長的帶領下我們拜訪了當地八戶留守家庭和留守兒童,根據村長介紹,村裏大多數青壯年都在外打工,只有農忙的時候纔會回來幫助家裏務農。留在村子裏的大多都是婦女,老人和兒童。每到一家,迎接我們的都是一張張純真可愛的小臉,純真可愛水汪汪的大眼睛。

其中一個孩子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雙稚嫩的臉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臉上有點肉肉的,可愛又活潑的孩子張夢玲。她對我們的到來也有些吃驚,一開始並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是通過慢慢的交流,他們也露出來孩子的天真和我們聊了起來,父母和姐姐都去武漢打工去了,自己一個人和奶奶一起住。通過這些問題的交流,漸漸的我們也成爲了好朋友,她親切的叫我哥哥,我很感動。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孩子們也知道,儘管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在關心着他們,讓他們的心裏多了一份溫暖。

歲月伊始,未來的日子還長,在我們的空餘時間,真真切切的走進孩子們,給孩子們的童年更多的關愛。我們細微的一小步,就能促進社會的一大步,我想用我們的微薄的力量,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愛與保護。我將親力親爲的爲夢玲小朋友帶去童年的快樂,讓她快樂得成長,擁有美好回憶的童年。我們要用關愛、用親情去爲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通過這次三下鄉我相信我會漸漸地讓身邊的人也關注起身邊的兒童,讓他們也能得到一樣的關愛,一樣的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2篇】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們參加東北大學“青春建功,實踐成才”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臥牛石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8月3日至8月5日的三天時間內,我們爲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於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採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被送到了當地的寄宿學校,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雖然在生活上能夠有所照顧,但是在學習上,年邁的爺爺奶奶給予不了任何輔導。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採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佔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週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於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去父母的約束後,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愛,失行爲散漫。一些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情緒憂鬱低落。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閉,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接受他人善意關懷等心理。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爲上產生了嚴重的缺陷。諸如他們性格孤僻,情感相對冷漠;進取心不足,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差,違紀違法行爲時有發生等。68%的留守兒童認爲如果政府努力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好。

(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於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爲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較差,說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於錄像、遊戲,具有破壞性。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爲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爲發生。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蔘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後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羣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爲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害後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於是採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佔12%,他們並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爲打工掙錢。

怎樣幫助這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我國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還將繼續, 留守兒童現象將會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作爲一種社會現象, 它不僅僅是個教育問題, 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們,我們從童年走過,爛漫的人生季節他們也應該享有。

比如我們可以組成一個志願團隊,在每週週末的時候,可以爲他們輔導功課,講授知識。同時爲他們帶去一些小禮品,帶去社會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們也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諸如郊遊、野炊、體育鍛煉、參觀名勝古蹟“清潔家園 綠化鄉村”等集體活動。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互幫互助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關愛他們是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作爲青年志願者,作爲東大一員,我們更要爲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提供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志願服務,加強新格局下青年志願者行動品牌建設。同時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水平。我們應在深化社會服務的基礎上,開展與服務主題相關的調查研究,爲共創和諧生活貢獻大學生的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第3篇】2022年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xx年年7月5日上午,師範教育學院15名學生在學院團總支書記**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及“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推進農村文明建設”

首先,我們到達郟縣白廟鄉楊村國小,受到了當地領導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並召開簡短見面會。在會議上,郟縣白廟鄉鄉長也作了重要講話,介紹了郟縣的總體概況,並分別談了農業、工業、教育等各項事業運轉情況及經濟狀況。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餘脈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東鄰襄城縣,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與平頂山市區和寶豐縣相連。總面積737平方公里,總人口56.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萬。1955年,毛澤東同志爲郟縣大李莊鄉(今廣闊天地鄉)寫下光輝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爲的。”郟縣自然條件優越,物產富饒而且礦產豐富,水、電資源充足。現已初步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20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全國四大烤煙發源地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收購量1500萬公斤,其中產於紫雲山西部的“山兒西煙”,以其葉片肥厚,色澤金黃,油分適中,氣味香醇而馳名中外;是豫西著名的辣椒集散地,以質量上乘,乾鮮齊全在全國各地享有盛名。農業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瓜果等。郟縣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名勝古蹟衆多。有三蘇墳、太樸遺址、文朝大成殿,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裴李崗文化遺址。三蘇墳、文奎樓、陝山會館、謁竹溝鈞窯遺址等列入《中國名勝大詞典》。老爺頂、紫雲山風景秀麗,是旅遊渡假的理想場所。鄉長對我們寄予厚望說:青年充滿朝氣活力,青年富有豪情壯志,所以青年應珍惜把握這次機會,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勇於到基層參加實踐、體驗生活,以實際行動實踐這次人生成長中不可多得的機遇。這一席話,同學們深受鼓舞。

然後,我們深入農戶,開展有關農村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我們先去探望了那些偉大的解放軍戰士——郝石滾。=等。他們把那些埋藏在心靈深處多年的感人肺腑戰鬥故事都給我們津津有味的講了一遍,我們大家都聽得很認真,併力爭從思想上、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爲時代發展的強頭兵,精神文明的帶頭人,進而來緬懷已逝的英雄。隨之,我們又探望了一位孤寡老人,參觀了老人的住所,在解說員帶領下,我們瞭解了滿天紅事件的整個過程。在滿天紅事件中參戰部隊不怕疲勞、不怕傷亡,英勇善戰,抒寫了軍民一致對敵的輝煌歷史,涌現了一大批值得人民永遠懷念的英勇將士,他們的英勇事蹟將會影響着我們,感染着我們,激勵着我們。通過走訪農村家庭,我們發現有幾位學生家庭生活特別艱苦,經濟困難,但是他們對子女的那份愛,那份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的期盼,卻非常的關心和迫切。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上一流的學校,享受一流的教育,然而,經濟的困難,生活的所迫,使得這些家庭顯得那樣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當我們感受到這份天下父母心,是那麼的偉大,而又那麼的艱澀。我們爲這份愛子之心所感動,我們服務團全體隊員都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在我們臨走的時候,還給他們送去了10版掛麪和油鹽,蔬菜等生活用品。

最後,我們到郟縣白廟鄉楊村國小授課,給他們帶去了慰問禮品,帶去了我們自編自演的諸多文藝節目。我們熱心真情的表演,表達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我們給小孩整理衣妝、梳頭、和他們嘮家常,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我們誠心的關懷和問候,他們舒心的微笑讓我們內心感到溫暖。我們的青春活力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生機,我們的熱情照顧讓他們感受了溫暖的愛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離別時他們個個臉上那兩行渾濁的熱淚,將成爲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經歷了這種場面,才深知人間真情是何等的難割難捨。離別的情緒已在空中彌散,因爲這次實踐之旅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離別的前一天上午,雙方共同舉行了閉幕式,閉幕式上縣委領導、鎮政府領導和校領導分別道了謝、送了祝福。閉幕式後,我們舉行了聯歡會。聯歡會是我們離開楊村國小之前的最後一個活動,也是我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難度最大的活動之一。我們把聯歡會的重點確立在“聯”字上,就是怎樣才能把楊村國小同學帶動起來,讓現場氣氛活躍,美妙的歌聲,感人至深;。同學們精彩的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使我們不再惋惜溫柔的浪漫,也暫時驅散了縈繞在心頭的愁緒。也許我們的表演並不專業,但帶來的是一份質樸而感人的情緒;也許我們的歌聲並不動聽,但傳遞的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聲音,是對理想的追求,也是對純潔友誼的歌頌,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最後,我們共同用“同一首歌”唱想那恆久不變的“祝福”,“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世界充滿愛”。有了送別的淒涼,纔有相逢的喜悅。歌聲有止境,祝福卻永恆。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但瞭解了郟縣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許多人生感悟,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提高了我們認知社會的能力,教育了我們思索人生價值,增強了我們奉獻愛心、播撒溫暖,爲社會公益事業獻一份力量的信念。我們牢記了““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推進農村文明建設”的內涵,把其具體要求體現在了學習和實踐中,並用實際行動實踐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順應了黨服務社會,走向農村的號召。進而全面提高了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打牢了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

【第4篇】2022年兒童腎病藥學服務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小兒腎病綜合徵(nephroticsyndrome,ns)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漿內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的臨牀綜合徵。它的臨牀症狀主要表現爲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脂血症及明顯水腫。兒童ns發病率爲2/1萬~7/1萬,患病率爲16/1萬。ns患兒極易併發各種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多見,所以此類患者常用藥複雜。爲提高患者治癒率,改善患者預後,有必要對此類患者實施藥學服務。我們以1例兒童腎病綜合徵並急性支氣管肺炎的藥學服務實踐爲例,介紹我院臨牀藥師工作的方法。

1臨牀資料

患兒,女,3歲,體重18kg。2022年5月11日出現陣發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發熱,於2022年5月12日入住我院兒科。入院查體:t37.5℃,r28次/min,p1次/min,bp85/5mmhg,雙眼瞼、會陰部、雙下肢明顯水腫,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細溼囉音。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wbc11.8919/l,neut6.6%,血小板計數428.19/l,crp5.1mg/l,血沉65mm/h,總蛋白34.8g/l,白蛋白11.76g/l,甘油三酯3.29mmol/l,總膽固醇17.57mmol/l,hdl-c2.48mmol/l,ldl-c8.13mmol/l,血肌酐37.μmol/l,血清尿素;尿常規:尿蛋白++++,尿潛血(bld):+;alt11.u/l,ast24.u/l;胸片提示雙肺支氣管炎並少許肺炎。患兒既往(29年)被確診爲“腎病綜合徵”,一直服用激素治療,此次入院前1周在口服潑尼鬆12.5mg/次,隔日1次,每週減量2.5mg的過程中出現全身水腫,患兒無藥物食物過敏史。入院診斷:腎病綜合徵(復發)、急性支氣管肺炎。

2藥學服務計劃

臨牀藥師明確患兒的入院診斷及用藥史後,確定患兒目前主要治療涉及抗感染、ns綜合治療及營養支持等。藥學服務圍繞以上方面開展。

2.1抗感染治療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確定抗感染治療方案。治療目標:體溫正常,肺部感染體徵消失,血常規結果正常。

2.2ns綜合治療根據ns的一般治療原則可選用激素、降血脂藥、抗凝等治療。治療目標:尿蛋白正常,血脂正常,水腫消失。

2.3營養支持指導患兒進食優質蛋白,限制水、鈉及含膽固醇、脂肪的食物攝入,並適當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2.4藥物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兒童是一個特殊羣體,其身體各個系統正處在發育期,使用抗菌藥物比成年人更易產生肝、腎毒性,監測肝、腎功能比較重要,ns疾病用藥較複雜,藥物之間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激素等藥物也可能發生不良反應。

3藥學服務過程

3.1第1天

臨牀藥師與醫師參照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考慮患兒的肝、腎功能及細菌耐藥狀況,經驗性的選用有耐酶作用的美洛西林/舒巴坦.9375g,每12h1次靜脈滴注,同時予布洛芬混懸液、肝素鈉、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呋塞米(速尿)等治療。藥師提醒:使用抗菌藥物前需留取痰標本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美洛西林/舒巴坦屬於青黴素類抗菌藥,使用前須進行青黴素鈉皮內敏感試驗,陰性反應者可用,本類藥物的排泄途徑經腎小球過濾及腎小管分泌,因此,對於腎功能不良的患兒需注意劑量調整。藥師同時教育患兒家長給予布洛芬混懸液口服之前,需要搖勻,以使劑量準確,必要時6~8h重複使用,每24h不超過4次,患兒家長表示明白。許多因素可以導致ns高凝狀態,包括ⅴ因子、ⅷ因子和纖維蛋白原的增加,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的減少均可促使高凝狀態的發生。肝素主要通過激活凝血酶ⅲ活性起抗凝作用,並可減少ns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因爲其爲血容量擴充劑,用藥後可以降低血液粘滯性,且有滲透性利尿作用。故上述兩藥合用,有協同抗凝作用,但須警惕合用有出血的風險。高脂血症是ns常見的另一併發症,此患兒甘油三酯3.29mmol/l,總膽固醇17.57mmol/l,其高膽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與其低蛋白血癥和蛋白尿的嚴重性密切相關,也與其飲食、腎功能不全和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有關。據文獻報道辛伐他汀能顯著降低ns高脂血症患兒的血脂指標,肝臟三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已經在兒童應用中被證實,故建議酌情加用辛伐他汀5mg,每晚1次降脂治療。

3.2第2天

患兒前1天熱峯4.1℃,今體溫呈下降態勢(熱峯38.5℃),仍陣發性咳嗽,有痰,水腫明顯,今醫囑加用氨曲南抗感染,消旋山莨菪鹼注射液靜脈滴注促進肺部囉音消失,並加服雙嘧達莫抗凝,晨起頓服潑尼鬆15mg。用藥分析:氨曲南僅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抗菌譜窄,不符合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經驗性治療原則,且其與利尿藥同用可增加腎毒性,可以調整爲美洛西林/舒巴坦1.25g,每8h一次繼續治療,臨牀醫師採納建議。糖皮質激素是治療ns的主要藥物,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免疫抑制,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及減少尿蛋白的滲出有關。潑尼鬆晨起頓服是依據人體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具有晝夜節律性,可使外源性和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負反饋抑制作用時間一致,對acth分泌的抑制以及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抑制作用較弱。

3.3第5天

患兒前2天仍反覆發熱,熱峯38.7℃。咳嗽,咳痰,水腫仍明顯,雙肺呼吸音粗,偶可聞及痰鳴音。複查肝功能出現異常(alt299.u/l,ast193.u/l),藥師認爲可能是多種藥物共同作用引起,建議給予肝泰樂口服護肝治療。鑑於目前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考慮患兒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可加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患兒水腫仍明顯,提醒其家長在患兒有顯著水腫時應忌鹽,適當限制飲水量。

3.4第7天

前1天起患兒已無發熱,間有咳嗽,雙眼瞼等處輕度水腫,複查轉氨酶正常。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左側可見膿栓,診斷爲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醫囑:停用美洛西林舒巴坦,換用頭孢吡肟加強抗感染,並靜脈滴注氨溴索祛痰。藥師分析:患兒發生了院內感染,針對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致病菌,仍可繼續使用青黴素類抗菌藥,需延長療程,但醫師主張換用頭孢吡肟,藥師認爲該藥主治下呼吸道感染,對化膿性鏈球菌所致感染是有效,但並非首選藥,況且,頭孢吡肟和氨溴索合用存在配伍禁忌,兩組液體接瓶靜脈滴注時,需先衝管,才能續滴另一組液體。

3.5第13天

患兒無發熱,偶咳嗽,全身無水腫,複查血常規正常,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無化膿。頭孢吡肟已用9d,患兒感染得到控制,建議停用。實驗室複查尿蛋白已轉陰,考慮患兒肝功能已出現了異常,即將須經肝臟轉化纔能有藥理活性的潑尼鬆換爲甲潑尼龍片每日早12mg、晚8mg口服,今日起加用免疫調節劑左旋咪唑片每次12.5mg,隔日給藥,每天兩次。用藥分析:免疫調節劑左旋咪唑作爲激素輔助治療,可增強患兒免疫功能,適於伴感染、頻繁複發或激素依賴者。

4藥物治療過程中的問題

藥學服務過程中發現臨牀醫師對於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選用特殊使用類抗菌藥物頭孢吡肟,使用檔次偏高;臨牀藥師與醫師溝通交流不夠或藥師的臨牀知識缺乏及藥物知識不夠紮實致使某些用藥建議不被認可,這是臨牀藥師必須認識到並努力的方向。另外,本例患兒在住院期間發生了上呼吸道感染,考慮可能與病區呼吸道感染患兒多、人員流動性大及小兒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對於ns患兒極易罹患各種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醫務人員必須告誡患兒家長爲其補充優質動物蛋白,加強營養以提高其免疫力,並少出去走動,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

5小結

通過本例兒童腎病綜合徵並急性支氣管肺炎的病例,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了全程的藥學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協助醫師結合臨牀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選用藥物,指導護士掌握藥物合理的使用方法,教育患兒或其家長正確的服用藥物,進行了患兒使用藥物後的不良反應監測及飲食方面的教育指導,同時,也認識到臨牀藥師還應掌握更加全面的藥學和醫學知識,全面提升自己的藥物治療水平,爲臨牀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5篇】支教實踐報告:關愛留守兒童

關愛留守兒童,放飛青春魅力。7月27日,山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前銳小組來到棗莊市薛城區留守兒童幼兒園瞭解暑期上課情況,並組織成員義務支教。小組成員胡京、王新龍對幼兒園留守兒童開展了爲期一天的“關心留守兒童 前銳伴你成長”活動。

此次教育幫扶活動主要由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xx級通信三班的胡京、王新龍組織進行。7月27日上午,志願者來到位於村郊的幼兒園小班教室,實地考察了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正值暑假,酷暑當頭,十多個孩子在稍顯破舊的教室裏嬉嬉鬧鬧,爲難耐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爲破舊的教室平添了幾分光彩。志願者們親切的與孩子們交談,問他們想不想爸爸媽媽,喜不喜歡學校裏的生活,天真的孩子們陽光的臉上掛上了一絲暗淡。雖然,每天有老師和小夥伴們的陪伴,可是依然抵不過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不過,充滿活力的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刻又忘記了煩惱,重新煥發活力。

此次活動重點之一就是解決他們的預習課業和暑期學科興趣指導問題,涉及學科的內容主要是拼音。志願者們針對他們的課業對他們進行了簡單拼音漢字認讀指導。孩子們一到教室便投入學習中,遇到問題便向守在旁邊的“老師”求助。孩子們的好學感染了志願者們。循循善誘,志願者用邊玩邊學的方法鼓勵孩子開放式地解決難題,在遊戲中學到知識。

課間休息時間,志願者與孩子們親密互動,講述童話故事或是室外遊戲,在歡聲笑語中,完成了一天的支教活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xx說:“強國必先強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暑期“三下鄉”教育幫扶活動的開展有助於大學生深入教育教學實踐,切身體驗教學行爲,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山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院xx級通信三班關注留守兒童幼兒教育,我們在路上。

【第6篇】支教實踐報告:關愛特殊兒童

這是在臨海市聾兒語訓學校開展的支教活動。xx年7月4號,我們教師教育學院黨員愛心服務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位於臨海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大樓的聾兒語訓。在這裏開始了我們爲期5天的特殊支教。

在羅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先來到三樓的聾兒語訓中心參觀,對各個班級的具體情況有初步的瞭解。這裏的孩子多在六歲以下,且大部分孩子是先天性耳聾,他們需要藉助耳蝸或助聽器來擴大聽力。在熟悉環境後,隊員帶領朵朵班的小朋友們做課間操,手牽手跳舞,共同度過二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在安靜的小教室裏,每個小朋友輪流進行語言清晰度測試,分隊成員輔助特教老師登記成績。而我負責教小朋友們識辨顏色,並耐心地教小朋友們朗讀詩歌,以此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是一次特殊的上課,不是用語言進行的簡單的教學活動,而是需要我站在他們的角度,用他們熟悉的方式學習新的內容。這時候,肢體語言似乎比口語更重要。第一天上課有些並沒有那麼成功,我認爲這是對學習者不夠了解導致的。所以當天活動結束後,我與羅老師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並上網借鑑合理的教學方法。雖然,我們不能給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灌輸許多的知識,不能真正的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但是隻要我們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也便足夠了。經過社會實踐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這樣的付出也能給孩子們帶去愛心和希望。愛,平凡而不平庸,有了愛就會有希望,我們的不經意的愛心就帶給了小朋友對學習對大學的期望

孩子們教會我珍惜每一次傾聽與表達,也讓我更樂觀積極地面對現在的生活。“帶你走進有聲的世界”,我想,這是孩子的願望,也是父母與老師的願望,更是全社會的願望,讓我們一起關愛特殊兒童!

【第7篇】法學院流浪兒童救助社會實踐報告

法學院流浪兒童救助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者:_____(法學院)

實踐選題:通過對蘭州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進行實地調查,並結合社會工作專業的專業知識,瞭解該中心的工作內容、工作過程,感受社會救助作爲中國社會保障的一部分在基層的發展與面臨的困難;瞭解被救助兒童的心理狀況與背景,瞭解他們的需求並分析需求滿足的可能性,鼓勵他們建立信心面對未來。

實踐成果摘要:

蘭州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救助的對象主要是18歲以下離家在外遊蕩超過24小時、且無可靠生活保障的少年兒童和16歲以下被遺棄的智障兒童。被救助對象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到中心:一是自己願意來到中心接受救助;二是通過公安機關護送到中心;三是羣衆護送到中心。

從結構設置上來說,作爲一個旨在爲流浪兒童提供暫時的保護場所,蘭州市流浪救助管理所的設置是比較完善的,能夠順利地完成對流浪兒童的救助保護工作,而且在對待流浪兒童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細緻的。

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他們極度渴望他人的重視與關懷。但是,蘭州市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的暫時性也使得機構人員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教育。由於工作人員大多不是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只是簡單地照顧孩子們的起居。由於受場地限制,孩子們並沒有太多的活動空間,也沒有正常學校擁有的操場、電腦房,他們只能看電視、打撲克牌。中心雖然有不少書籍,但不公開借閱,所以有的孩子想要看書也不能得到滿足。流浪兒童救助管理中心無法徹底地解決每個兒童的心理問題。

【第8篇】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

大學第一個暑假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次三下鄉的經歷,收穫滿滿,暑假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快樂。

13個人因爲這一次三下鄉聯繫在一起,一起經歷歡樂擔憂的日子,一起不顧形象的拉歌,男女對唱;一起夜傾情,暢談理想;一起燒柴煮飯,煙霧繚繞;一起到菜市場跟那些阿姨砍價,蹩腳白話;一起上課,追趕打鬧;一起玩誰是臥底,其樂無窮;一起...... 和你們在一起的感覺,簡單開心,一點都不拘束。

我不看重能夠在這一次的三下鄉中得到什麼,參加什麼比賽抑或是爲了那個實踐證明,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寶貴的財富是在這麼短短的七天中能夠找到這麼多可以這麼聊得來的朋友,真心很難得,雖然開學大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我們感情長存,套用一句“夏日微笑,未完待續 ”。

這一次三下鄉的主角是小朋友們,老實說,如果沒有這一次去支教的經歷,我也許不會深入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留守兒童,不會去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無數人眼中的弱勢羣體,不會去走進他們、瞭解他們。上網搜了一下“留守兒童”,原來“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頓時我才驚醒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個留守兒童,因爲我的國小和國中,爸爸一直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纔回一次家,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很短暫,每一次的家長會都是我媽去開的。

在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情況下,孩子們有心事找不到傾訴的對象,當看到孩子們在qq簽名上寫的東西,“殘缺的布偶,遺漏在街頭”、“無謂的等待,無期盼的等待,等待的未來只能給我一片蒼茫,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我清楚他們內心的感受,他們有多渴望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對於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何嘗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但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確實是一個痛苦與無奈的現實選擇,因爲承受不起城市教育和住房高支出,即使父母把他們帶在身邊,也無法很好地照顧他們,讓他們留在親戚家或由爺爺奶奶照顧,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孩子們住在親戚家裏,不僅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有時甚至受到親戚冷漠對待,小小年紀的他們不僅要安排自己的一切,還要幫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

因爲我之前個人經歷,所以在社會實踐支教過程中,與孩子們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內心多渴望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相聚,他們內心有多麼期待,多麼珍惜;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分離,他們內心是有多麼不捨,多麼傷痛!

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爲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鼓勵和關心,孩子們的心理會有點異常,有的孩子們性格有點孤僻,不喜歡開口,下課也只是跟自己比較熟悉的夥伴呆在座位,不願接觸其他小朋友。

孩子們平常接觸最多的能給他們引導就是老師,所以老師們要多關心、多鼓勵、多引導他們,通過支教的形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走進他們,給他們帶去正能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不要去重複他們父母的道路,靠知識改變命運。孩子們的發展不僅牽涉到他們個人的命運,也牽涉着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爲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第9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爲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2019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爲: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爲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爲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爲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爲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爲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爲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爲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衆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爲“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爲“媽媽”。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爲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爲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爲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爲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10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實踐報告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佔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後,他們整日忙於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於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於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於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繫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願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爲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6.行爲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爲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爲,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爲,爲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併爲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於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羣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羣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爲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羣體交往的小祕密,尤其要與羣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遊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羣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後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閒暇教育,吸引羣體成員投身於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羣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餘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羣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悅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爲平臺,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衆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臺,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羣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儘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說,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爲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爲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爲留守兒童開闢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儘量減少留守兒童。

【第11篇】高中生暑期智障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高中生暑期智障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螢火蟲、螢火蟲,慢慢飛。夏夜裏,夏夜裏,風輕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讓螢火蟲給你一點光。燃燒小小的身影在夜晚,爲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暫的生命,努力的發光,讓黑暗的世界,充滿希望……”當這首甜美又略帶淡淡憂傷的歌曲再次在我耳邊響起時,上個月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點點滴滴都隨之涌上心頭。這首《螢火蟲》是‘萬家幫’學員--可愛又活潑的曹曉曉的拿手好歌之一,以前我也有聽過這首歌,但並沒十分注意。當自願服務的最後一天,我和曉曉在聊天時,她說她歌唱的特別好,隨着她那甜美的嗓音和那熟練的手語,這首《螢火蟲》也深深的進入了我心裏。《螢火蟲》唱出了‘萬家幫’學員的心聲,他們就像那夏夜裏的螢火蟲,雖然身在黑暗,但他們在黑暗裏努力發光,綻放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他們很堅強然而也很脆弱,需要他人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你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感受許多許多感動……

又是一個美好的盛夏,愉快的假期就在眼前,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也隨期而至。汶川地震後的愛心熱潮仍在此起彼伏,雖然幾千年前有人性善惡之爭,但幾千年來大部分人相信人性之善,嬰兒的移情就是好證明。社會上的愛心在不斷延續,爲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這次實踐我參加了班裏組織的活動之一-----‘愛在萬家幫,自願服務不放假’。南京素有火爐之稱,這次我算是領教到了,在宿舍裏哪裏都是熱的,在車站等車就更不必說了。我一共有三次服務,兩次在下午,中午出發時熱地發暈。不過大家都努力堅持下來了,這也算是不小的突破了。

第一個半天--尊重與瞭解

7月2號中午,我們頂着酷暑出發了。一路上我都有些擔心,以前我都沒有接觸過智障兒童,不知道到時該咋辦,雖然準備了一些小遊戲,但心裏還是沒底,我想大部分第一次去的志願者都有這種感受。去的路上發生了一點小問題,不過最終我們小組都開心地到達了安養庇護所。這裏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人員那麼多,但佈置地很精緻。老實說當我第一眼見到學員時,本能的有些害怕,或許就是因爲他們的不同一般吧。或許社會上有些人會憑感覺看不起或者輕視他們。小時候,不懂事,我和夥伴們還欺負嘲笑過一個智障兒童,我們以爲他不會明白。其實他也是有感覺的,他很難過地走開了,留下一羣大笑的我們……後來,我知道了人們彼此間的尊重。理智告訴我他們應該被尊重,並且應該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然而一腔熱血的我們不知該從何下手,來過的志願者告訴我們,我們最重要的職責是看好他們,陪他們玩。佳馨是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於是我就坐在她旁邊,拿來泡沫拼圖想教她玩,結果一位教員說她不能玩這個;我想女孩應該喜歡串珠子,結果小佳馨只管往嘴裏放,根本不理我的話。兩次受挫,我有些灰心了。教員過來,耐心地教佳馨把珠子給她。她也簡單地說了自閉的可愛女孩的一些情況和照顧她應該注意的問題。有了一定的瞭解和相處,我和佳馨終於有了一點溝通。隨後我向其他人瞭解了一些學員的情況。第一天有些疲憊,帶者對他們的尊重和了解,我們回到了學校,準備下一次的服務。

第二個半天--學會讚美

7月7號下午,我們按計劃出發了。認真寫字的子玥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第一印象,她的刻苦讓我很欽佩。今天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她。這裏的學員進行最多的是智能訓練,偶爾也要到室外進行體能鍛鍊。子玥非常喜歡盪鞦韆,我帶她出去,結果有兩個社區的小女孩在玩。我很自然地脫口對她說:“男孩要讓着女孩一點,我們等一會再玩,好嗎?”隨行的教員俯下身,輕聲在我耳邊說:“子玥是女孩子啊!”我當時一陣臉紅,因爲子玥從外形上看很像男孩,我竟然一直理所當然地把她當成了男孩。要想了解他們還真得加倍努力,瞭解明白才能照顧好他們。幸好子玥沒太在意我的話。蕩完鞦韆,回到庇護所,她一坐下來就開始畫畫,她的努力非同一般。只見她幾筆就完成了畫作,很興奮的朝王老師招手。王老師是一位很不錯的教員,他走過來看了一眼:“子玥,這是誰啊?是王老師嗎?”子玥就拼命地點頭,王老師雙臂伸直,兩個大拇指上翹,大聲說:“子玥,真棒!”此時子玥笑地那麼開心!那麼天真!那麼令人感動!王老師的讚美連同他的手勢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原來讚美可以如此有力量!我們不該吝嗇我們的讚美,尤其是對殘障的人。

第三個半天--學會拒絕

7月8號上午,這是我們小組此次實踐最後的半天。佳馨有時很好動,會一個人跑出去。我拉着她的手跟在她後面跑了半天,終於她跑累了,要坐下來。這次她顯得異常興奮,一直要坐到我腿上並不斷親我的臉。我高興壞了,一直以來她對我都是愛理不理的。正當我陶醉時,教員讓佳馨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讓我暫時去照顧別的學員。原來佳馨的這種過度依賴對她是很不好的,我們要學會拒絕。曉曉年齡稍大些,很活潑健談,只是走路有些困難。我便和她聊了起來,她講了很多很多,不過最多的是對王老師的讚美。如此 深受學生讚美的老師是值得我們欽佩的。她還說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事,她最大的特點是唱歌好。她說她最喜歡唱歌,《螢火蟲》是她最喜歡和擅長的歌曲。接着她就唱了起來,打着手語,特別讓人感動。

雖然實踐結束了,但愛心和關愛並沒有結束。螢火蟲的旋律還在耳邊縈繞,螢火蟲的精神還在感動着我。他們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墜落在凡間的黑夜裏,變成了美麗的螢火蟲……

這次實踐讓我走進了這個特殊的羣體,但短短的幾個半天是無法讓我很深入地瞭解他們的。以上是我所學到的一點皮毛,希望可以給將要來接這愛心接力棒的人們一點建議,也希望熟悉此道的人給出更多的建議,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地更好、更遠。

【第12篇】關於失學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 實踐地概況

1.1地理狀況

美姑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國家最早認定的141個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8.8%。

井葉特西鄉位於縣城東北,地處黃茅埂中段西麓。東與雷波縣谷堆鄉接壤;南與合姑洛鄉和巴普鎮連界;西鄰西甘薩鄉;北毗瓦西鄉。總面積61.13平方公里,鄉駐地特西,距縣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鄉境,有過境客車通縣城。鄉境地形複雜,山高溝深,氣候寒冷。東北倚黃茅埂的書祖採洛西峯,海拔 3697米,西部最低處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佈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區。

採竹村隸屬於美姑縣、緊挨依嘎村、爾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薩村。

1.2歷史文化

美姑縣是彝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由於生存環境相對閉塞,一直沿襲着奴隸社會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當地仍存在相當嚴格的等級規定:黑彝、曲諾、阿加、呷西。當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襲奴隸生活。

(二) 當地教育普及情況

2.1教育情況:

採竹村(由四個組組成)僅有一間國小,僅採用彝語教學。當地孩子們大多數都沒有讀書的經歷,能上學孩子也僅僅止步於國小;鄉里、縣裏設有國中,採用漢、彝雙語教學;高中設在美姑縣城,採用漢語教學。具瞭解,當地採竹村老師都是由鄉里聘請過來的,但是由於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以及老師素質問題,受教育的水平不容樂觀。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我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數據:

一組: 44戶人家 32個孩子國小 9個國中

二組: 21戶人家 5個孩子國小 沒有國中

三組: 6戶人家 沒有孩子讀書

四組: 25戶人家 8個孩子國小 沒有國中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當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應的普及狀況,主要歸結起來可以分爲兩點:大多數適齡兒童不能正常上學;上學的孩子不能堅持完成學業。

2.2原因分析

a.意識問題

當地地處山區,且長期受到壓迫思想的侵蝕,讓當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學是什麼,更不要問他們外面的教育狀況了。當地衡量價值的標準不是教育帶來的長遠價值,而是簡單的牲畜佔有量,換句話來說就是,誰家的牲畜多就意味着更富有,因此,孩子們更多地被選作勞動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記着我們在村長的帶領下走訪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諾的家裏,阿作日諾家裏有三個孩子。走進院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並且豬和雞等都散養在裏面,氣味很是難聞,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他們並不知道學校是什麼,在他們的意識裏,學校就是孤兒院,只有免費纔會去,否則不如多幫家裏分擔一些家務。聽了這些,讓我們一行人非常震驚,試想一個連學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麼會要求他們瞭解上學的意義?

從當地教師的口中,我們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學,即便是上了學孩子也大多堅持不到國中,因爲在當地居民的思維中,孩子們能夠認識幾個字,到外面打工掙更多的錢,不受騙就可以。上學是爲了打工,這是多麼可怕的想法啊。

b.經濟問題

當地地處高原,三面環山,這樣的環境強迫他們幾乎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大多數當地居民都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來源十分有限。這樣的生存環境,加上嚴重的超生現象,迫使很多家庭選擇放棄孩子的學業。因爲在他們開來,這是一筆相當不划算的買賣,經過走訪我們瞭解到:

孩子上學的費用: 國小(不住校)200~300/學期

國小(住校) 500~600/學期

國中 500~600/學期

家庭收入: 一隻羊 400~500

一隻牛 1000~xx

孩子們上學以後不一定會有什麼出路,而如果多一個孩子作爲勞動力幫家庭分擔勞力,這樣不僅省去了後顧之憂,而且也幫助家裏爭取了更多的收入當地村民解釋道,其實,超生一個孩子要多花費10000元,如果用這些費用在來計算一下,其中的潛在價值將會更加明顯。

c.客觀條件

經過採訪,我們瞭解到,井葉特西鄉共由13個村子組成,自xx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可以說相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步伐慢了很多,從xx年以後,女生允許接觸書本,當地建起了學校;不過至今,由於地理、民族、語言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適齡兒童上學的進步緊張過慢。當地國小採用彝語教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並且沒有專門的負責教師,國中設在鄉里,採用雙語教學,離孩子們生活的村裏最短也要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高中僅僅設在美姑縣縣城,採用純漢語授課;孩子們在村裏讀完國小以後,即便是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國中以後也會覺得讀書吃力,更不用說語言對他們帶來的困擾了。

經美姑縣當地教育局反映,當地正在開展新村建設計劃,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針對井葉特西鄉各個村的經濟進行扶持。我們採訪時新村建設已經開始實施,不過要想在全鄉徹底展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

長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後制約着當地經濟的發展,而落後的經濟也制約着居民對新鮮事物的涉獵,地區之間的確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別是與我們聯繫甚少的大涼山,意識、經濟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經成爲阻礙當地正常健康發展的懸崖峭壁,超越了周圍的大山,阻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三) 解決方案

在瞭解這些情況之後,中國石油大學綠草環調研組針對當地情況,認真分析,初步提出三點建議:

a. 從基本做起,首抓經濟。首先應該大力宣傳,呼籲更多的組織、基金會來關注當地兒童失學狀況,成立相應的機構在物質上給予當地必要地支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經成立了綠草環一助一愛心公益組織,對當地上學兒童進行每學期固定資金支持,並定期對當地兒童進行慰問。

b. 從根源抓起,思想啓蒙。針對當地村民普遍比較盲目鈍化,應該聯繫當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專業教師、心理諮詢師前往當地支教,幫助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並定期向他們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的思想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繫,使當地居民從內心深處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 從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說到底是傳遞知識、培養人才,所以,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當地教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保證孩子們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同時,當地政府還應對已畢業及即將學生進行相關的就業知道與幫助,防止出現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後落得個無人問津的結果。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也只有親眼見到的人才可以體會。利用暑假的十幾天的時間,我們一行人進入了大涼山,也愛上了這個地方。這裏的人真的很樸實,真的很可愛;每當看到那些些許凌亂下透漏出得純真笑臉,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我們的心中便充溢着說不出的感動。所以希望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的幫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飾,省下一些大手大腳,多一些問候,多一些幫助,說不定就可以幫助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甚至可以他們的一生。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個母親的孩子,每個人生下來本應該註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們的愛心之手,邁進那個需要關懷但是卻有充滿希望的地方。

【第13篇】關於留守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目前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於城市務工經商,由此產生近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着國家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數據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調查對象:

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平壩三中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對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當地參考數據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國小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佔全縣中國小學生數(人)得12.96%;在國小就讀的6176人,佔全縣國小學生數(人)的15.95%【2】。留守兒童託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佔90%;託付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由於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佔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着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佔28.95%,60~75分佔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佔其總體的54.14%。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願意和老師說心裏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爲什麼會填如此願望(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爲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裏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爲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爲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着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裏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鬥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普遍較差。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盲目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於一舉兩得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已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着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爲學習動力,有較高的學習盲目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固然在留守兒童中佔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謊騙人,小偷小摸,抽菸、飲酒、打架、罵人………..成爲了“問題兒童”。如逸夫國小二年級學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爺爺監管,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於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境裏,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裏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小兵,由於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入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入現心理妨礙。【3】留守兒童由於年齡特徵,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佔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級學生羅光英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4、監護管理不夠強。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裏,認爲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不生病,按羣不失事就盡到責任了。甚至部分監護人,由於忙於農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問卷調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藥;20%的給父母打電話。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於溺愛,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調查中,有一個黃幫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爺爺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時間,便以各種理由向爺爺要錢,然後到處去玩耍,曉得錢用完後,纔會回家。同時,【4】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因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監護權,特別是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使留守兒同的生存存在諸多隱憂。

5、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們不曉得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學方法上海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加之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學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就在一些年輕的農村家長也難以很好的輔導學生,更不用說老年人了。並且,由於監護人的素質偏低,也造成了學校與監護人溝通上的困難,老師們更擔心,隨着外出務工者的增加,留守兒童還會進一步增加,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影響的將不再是少數人得素質,而是將來農村建設者這個大羣體的素質。

三、平壩縣對留守兒童已採取和擬採取的教育關愛措施

1、高度重視,並建立相應的機制。

成立了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施行領導掛級制、班主任包班制

可任教師包組制、班級學習小組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計,制定詳盡的留守兒童教育措施。明確學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等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定點、定人的幫扶;與監護人簽訂《監護人責任書》;班主任與留守兒童簽訂《自我承諾書》,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積極開展一系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活動。

要求留守兒童定期向父母報答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並瞭解父母在外工作、

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飢渴。

老師對留守兒童要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一旦發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定或者成績下降,就及時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穩定其情緒。

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通過“兩任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械茇點救助。

開展“結對子”活動。各班主任姚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發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教師負責一個或幾個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繫。

3、積極建立家校聯繫,舉辦特殊家長學校。

學校在學生入學時,姚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及父母的聯繫方式。當留守兒童出現非常情況時,及時與父母取得聯繫。同時,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由學校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姥爺進行培訓,改變家教不雅念陳舊。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施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談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心的集體活動,都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代表人進行溝通。)根據每一位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針,有針對性的加強丟留守兒童的指導,並進行跟蹤管理。

5、積極開展各類校內外活動。

班主任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特殊關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開發、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爲規範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丟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沉影響。

四、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1各級黨委、政府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給予高度重視。一是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興辦鄉鎮企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民失業增加

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二是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流學,失學問題,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幼兒早教書籍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強化行爲規範養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爲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繫創造條件。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留守兒童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學習,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護人真正負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養,更多地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強化監護責任,構建親屬監護網絡。相關單位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打工務工同時,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後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蓋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教育功能,引導孩子成長。此外,要敬愛強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轉變監護理念,引導臨時監護人及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給予更多關注。讓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

5、社會各界應更多關注留守兒童,爲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媒體應對留守兒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傳力度,調動社會對兒童關注的積極性;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進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法。城鄉同級學校可以與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組織學校聯誼活動,充分利用本地和對方資源來引導和教育未成年人的發展方向,社會應積極的發揮有效的能動性,多組織各種關注留守兒童的團體,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尤其是龍頭企業多做以“報答家鄉,報答社會”等形式活動,組織下鄉支教,開展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對留守兒童父母以及監護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導,從客觀上來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生齒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弗成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爲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第14篇】2022年農村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社會實踐能萌生責任意識, 只有到實踐中去, 才能迸發出熾熱的社會責任感來, 才能爲社會做貢獻。下面是本站整理的二姑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閱讀!

農村留守兒童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22年1月25-2022年2月6日

調查地點:xx鄉村

參與人員:謝建業

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留給老人或親戚照看。農民的收入雖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卻失去父母的愛,學習無人監督和指導,孩子的教育成了問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應該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

近年來,農村的農民爲了增加收入,丟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雖然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這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如留守兒童問題。

我走訪了xx市政府,調查顯示:xx市有2000萬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

我到xx市正陽縣永興鄉進行了實地調查,總結一下幾點: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問題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監護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教育幫助不夠。孩子的監護人大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裏無人輔導。由於老人在家有家務,他們很少或沒有參加家長會,也就無法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績很低。這種趨勢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2.缺乏父母愛,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於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愛,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徵和行爲缺陷。表現爲:任性、鬱悶、敏感、不安、膽怯等。在學校常常表現的不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很多兒童由於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爲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不利於孩子成長,不利於社會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臨拐騙、打架、鬥毆、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由於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兒童年幼無知,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4.留守兒童在成長期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愛和引導。目前他們尚處於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缺乏對社會生活事物的準確判斷,沒有父母在身邊交流、教育和疏導,讓他們面臨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村委會也沒設立外出務工人員花名冊,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

1.社會經濟發展,交通改善

隨着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工廠增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交通便利促進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

2.地區教育差異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需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羣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

3. 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爲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三)對問題的建議

1.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從入學教育、學校建設、戶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城就學問題,並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的歧視性待遇,確保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爲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爲主”政策的落實,解決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村流動父母的後顧之憂。

【第15篇】暑假農村調研、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報告

作爲一名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大學生活裏面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大學生涯的第一個暑假,我就滿懷激情地報名參加了“廣西大學生志願服務萬村遠程教育xx年暑假行動”。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絢麗青春並就着智慧揮灑着汗水寫了一份答卷。

8月x號,陽光燦爛,我們志願者從恭城出發,經過30分鐘的車程,我們就到了我們實踐活動的點“紅巖”。在大城市呆久了的我們,一到那裏我們就有種心情舒暢的感覺,感受到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我們首先來到村委會,取得了村委會領導的同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在庭院裏佈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兩臺血壓計,在牆上貼了宣傳單,掛起了條幅,豎起了旗子。我們又在村委會的廣播裏通知老鄉們前來村口。我們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學走進每個家庭宣傳相關的醫療保健方面的知識並向大家解釋一些夏日農忙時節保健的小常識, 組織村民到村口參加活動。還有“農家樂問卷調查”。 那時候的氣溫都非常的高,太陽公公高高的在天上笑着,看着我們在鄉間小路上或是附近農家裏忙着調研。說實話,覺得真的有點辛苦,有想過快點結束吧。偶爾也會抱怨爲什麼天氣都是這麼“大好”,就不能下點雨麼?調研必須要在村民們都在家的時候去各個村每家每戶的做調查,由於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我們都是一個題一個題地問出來的。做一份調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許多份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講的是地方話,有些同學在交流上有些阻礙,但我們都克服了種種困難。值得慶幸的是,當地的村民都很積極的配合着我們的工作,這讓我們的工作進行的更順利,更有效率。我們分成兩個小組同時進行調研,小組間合作的都很好,大家相互鼓勵,相互照顧,在工作的同時也增加了友誼,我們都懂,我們是一個團體。另一部分同學在村口開展活動宣傳,運用醫學知識幫助村名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小病症,以及免費測血壓。除此之外,我們還事先購買了一些醫療保健小藥品,分發給當地需要的羣衆,我們的行動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們也在這次實踐中體會到了作爲一名志願者的快樂和滿足。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務。

此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明白了一個活動可以順利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詳細的計劃,也離不開大家的團結。

8月8號,我們走進了勢江村,與留守兒童手牽手,共度快樂暑假。在村幹部及村志願者的鼓勵和吸引下,40餘名學齡前小朋友主動參加志願者支教活動,當走進借用的教室,心中既有豪情萬丈,也有忐忑不安。當站在講臺上看着那一羣活潑,可愛,熱情,真實的孩子們,腦子突然一瞬間變得一片空白,完全變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他們穿着樸素的衣服,臉上顯露出泥土的顏色,卻活潑可愛,聰明熱情,充滿靈氣,活得真實而開心,原以爲會很尷尬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當看到那一張張稚幼的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心中有種上帝派我們來拯救他們的感覺。很快的我們就進入了角色,和他們打成一片。我們和小朋友玩了一系列活動。例如:知識搶答,趣味拼音,詩歌朗誦,安全環保小知識學習,猜字謎。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以內加減法”搶答。還沒等我們唸完題目,幾十雙稚嫩的小手已經高高舉過頭頂,紛紛想“一展風采”。在遊戲過程,小朋友爭先恐後,場面一度失控,歡聲笑語不絕耳。

短暫而又漫長,勞苦而又快樂的短期社會實踐終於結束了。累,苦,卻很滿足。因爲我知道這就是考驗,這就是體驗,這就是奉獻,這是很有價值的,我無怨無悔。這次實踐活動的開展,更讓我們瞭解到了團隊的重要性。我們通過溝通交流協助建立了有好的合作關係,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體諒,這次實踐活動拓寬了我們的發展空間,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服務意識和使命感,責任感及奉獻精神。用實踐感受社會,用實踐關愛社會,用實踐鍛鍊自我。“服務萬村遠程教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新鮮,更是一種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震撼,我不會忘記志同道合,互幫互助,共同努力的隊友,患有那羣可愛聰明的孩子,。實踐活動就這樣悄悄結束了,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就像是一塊石頭頭人水中泛起的陣陣漣漪,盪漾開去。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感觸深刻,這不僅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更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