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區政府工作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香坊區政府工作報告

區政府工作報告(精選多篇)

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2014年)

發佈時間:2014-02-11 14:23來源:政府辦發佈單位:區政府 政府辦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4年1月19日在香坊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區人民政府區長孫洪慶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圍繞“三區”建設目標,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務實創新,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和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區域經濟持續增長

2014年,區域經濟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持續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0.8億元,可比增長21.3%。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穩定發展一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振興村食用菌、光明村綠色蔬菜品牌效應不斷擴大。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到17個。堅持科技興農,先進技術覆蓋率90%以上。全面完成林權制度改革和“三資委託代理”。轉移農村勞動力2.6萬人,實現勞務創收1.85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3.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81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13.5%。積極發展二產。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同比增長66.9%。推進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建設,入駐企業發展到86戶,其中產值超千萬元企業23戶、超億元企業7戶。大力扶持規模工業發展,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155戶,其中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47戶,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1%。強力發展三產。三大商圈影響力不斷擴大,動力商圈完成新規劃,進入拆遷建設階段;安埠商圈整體改造規劃初步確定,延福地下商城投入運營,人氣、商氣進一步聚集。積極開發旅遊產業,推進以伏爾加莊園、東平滿族風情園爲核心的旅遊產業帶建設,不斷擴大北大荒農業園知名度,集生態遊、風情遊、工業遊、冰雪遊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體系加速形成。

項目建設有效實施。完成基本建設立項92項,總投資44.93億元,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分別達到296.4萬平方米和99.9萬平方米;41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0.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25%。物流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龍運物流園區投入運營,鐵路集裝箱樞紐物流中心建設進入前期實施階段,商德國際金屬物流園區投入運營,諾林化工物流中心新增用地獲得批覆。南部工業新城食品醫藥園完成1平方公里啓動區徵地拆遷,擬入駐企業6戶,佔地面積65.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25.7億元。對俄出口加工區建設有新進展,注資80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對俄貿易街完成基本建設;新徵30萬平方米農墾土地,陸橋物流等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8.2億元。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廣泛開展園區招商、產業招商、資源招商、展會招商等多層次、全方位招商活動,第二十一屆“哈洽會”簽約額53億元,國內經濟技術協作資金實現47.2億元;協議引資額實現18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38.4%;到位資金128.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

128.6%;實際利用外資3300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17%。新辦企業1418戶,同比增長22.8%,其中投資額超千萬元企業140戶、超億元企業7戶。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完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全區孵化面積發展到12.86萬平方米,入駐企業520戶。扶持龍頭規模企業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5戶,實現產值35.7億元、利稅3.7億元;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1060戶,實現產值185億元、利稅17億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區級科技計劃50項,投入開發與應用資金2932萬元。榮獲全國科技示範區稱號。

二、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完成高強度徵地拆遷工作。2014年全市路橋建設大項目大多涉及我區,長江路、徵儀路、保健路、省政府周邊道路改造以及“三溝一河”整治等工程前期拆遷、徵地量佔全市的50%以上。我們攻堅克難、共同奮戰,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務。加上棚改、鐵改、大項目、市政改造等拆遷項目,全年共完成拆遷95萬平方米,徵地343萬平方米,拆遷面積及困難程度均創歷史之最。

路網建設實現新突破。配合長江路等7條道路改造,拓寬改造街路20條,結構性升級改造和大中修街路26條,維修街路74條,改造車行道33.5萬平方米、人行道19.1萬平方米。建設通村公路10.5公里,修繕改造危橋5座,對江南中環路重點路段進行了全面養護。改造條數、面積、投入資金均創我區道路建設改造歷史新高。

綜合整治成效明顯。有效開展春季環境整治第一戰役,整治居民庭院940個、背街背巷273條,清理垃圾2.5萬噸。高質量完成以裸土地面整治爲重點的第二戰役,完成硬化、綠化面積84.7萬平方米,綠化美化居民庭院246個,拆除違章建築2.51萬平方米,清理整頓廢品收購站289個,規範整頓基建工地102個。紮實推進以“兩治一靚”爲主題的第三戰役,清理“三溝一河”沿線積存垃圾3.5萬噸,“三溝一河”沿線衛生環境實現長效管理;清理違法牌匾廣告800餘塊,規範整治23個市場;實施哈成路環境整治,硬化道路5.3萬平方米,砌築路肩邊石3500延長米,清挖邊溝3.5公里;投資4000萬元,對三大動力路、哈阿路、和興路、公濱路進行樓體亮化,並創新建設冰雪瀑布8處。

棚戶區改造繼續推進。2014年是我區棚改任務最重,項目最多的一年。啓動了文政街地段、保健路地段等棚改項目10個,拆遷面積46.3萬平方米,涉及居民4993戶。完成果園街、民生路、銀峯玻璃廠家屬區回遷安置房建設,1198戶被拆遷居民將回遷新居。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三合區域整體改造不斷推進,改造建設面積2.5平方公里,打通道路13條,建設公園19萬平方米,原來的垃圾場、城鄉結合部已逐步形成現代化的生態居住區。新建香江月遊園、四季芳洲遊園等遊園4處,整體改造安埠日月廣場,改造舊有居民庭院100個,建設休閒健身廣場10個。裝飾性節能改造樓體61棟,改造面積33萬平方米。綠化造林707畝,綠化村屯10個,新增綠地11.75公頃,新植樹木14.36萬株。成功舉辦中國?黑龍江第七屆菊花展。

城市管理不斷創新。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層層監管、時時監控、快速反應、及時處置的城市管理新機制逐步建立。清冰雪工作成績顯著,去冬今春累計清運積雪150餘萬噸,今年入冬以來,面對幾場大雪,高速、高效完成任務,受到市民好評。提升機械化保潔水平,新增現代化清掃保潔設備38臺,主要街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實施庭院長效管理,建立了紅、黃、黑榜監督機制和“四有、三清、二整理、一驗收”管理機制,開展了星級庭院評比。完善數字城管硬件設施,在全市率先爲三級網絡平臺配備了辦公設備。城區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不斷推進,人防工程平戰結合率達80%。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全民義務勞動日趨常態化。

三、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社會事業有新進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成五所民辦公助學校轉制,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

優化;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11所學校被評爲省級標準化先進學校,13所學校通過市級驗收;會考省、市重點高中升學率較去年提高5.3個百分點,中、大學聯考升學率居全市前列。文體事業健康發展。慈雲觀異地復建完成建設徵地,區文體活動中心完成規劃,新增市圖書館社區分館3處、圖書流動站1處、校園書屋5處,建設農家書屋46個;舉辦了“香飄萬里”、“全民上冰雪”等羣衆性文體活動。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強化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00萬元,20個村衛生所(室)達到省級標準,啓動社區衛生建設項目22個;發放新農合醫療補償款728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1%;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全面啓動。人口與計生工作不斷深化,深入推進惠家工程,創新實施生命健康全程服務,開展人口早期教育,穩定低生育水平,出生率5.53‰,自然增長率1.05‰。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進展順利。

社會保障有新提高。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安置就業15878人;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540名下崗人員實現自主創業,帶動就業2244人。企業改制成效顯著,8000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改造泥草房224戶,新建節能住宅2.36萬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520戶,實物配租223戶,發放租賃補貼1100萬元、經濟適用住房補貼268萬元。進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動態管理運行機制,廣泛開展社會救助,發放各類救助金3872萬元。助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市樣板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居家養老服務站26個,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區老年大學。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在全市率先實現優撫醫療“一站式”即時結算。增強弱勢羣體法律援助力度,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5件。

社會管理有新進步。全面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成第三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24個村啓動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建設資金1000萬元,新增社區達標公益用房33處,社區公益用房達標率由新區成立時的10%提高到80%。強化法制建設,“五五”普法全面完成,“法律六進”等法制宣教活動有效開展。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認真處理羣衆來信來訪,初信初訪辦結率100%;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化解息訪率57.14%。開展物價專項檢查,投放價格調節基金50萬元。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私建亂建,拆除違法建築7.7萬平方米。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規範酒類市場管理,全力查處私屠濫宰,深入開展小型餐飲業專項整治。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深入開展“打非治違”、“百日攻堅”等專項整治,組織開展安全檢查600餘次,整改安全隱患2014餘項。嚴格落實供熱管理屬地責任,集中供熱併網改造24.3萬平方米。

我們在抓好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辦復率100%。順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政府工作部門精簡至23個。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提升辦公自動化水平,行政效能進一步增強。審計重點建設項目121項,審減工程造價3143萬元。對重點項目實施監察前置,糾風直通車辦結率100%。加強財政資金監管,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行政監管、效能建設不斷加強。

各位代表,2014年我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新進步,這凝聚着全區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體現着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區機構,向在香坊創業的企業家,向全區廣大幹部職工,向關心支持香坊發展的所有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創新不夠,思想解放程度、競爭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二是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三產比重相對過低。三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城市改造壓力依然很大。四是歷史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現實存在的徵地拆遷、國企改制等引發的不穩定因素仍然突出。五是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幹部的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 2014年主要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區委一屆六次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大膽實踐,着力推進“一城一區”戰略,加大城鄉區域改造力度,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提高城鄉管理水平,致力發展民生事業,推動經濟社會較快發展,在推進全市新戰略中實現大作爲。

2014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 ;區級財政收入同比增長 17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4%;萬元gdp能耗減少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一、堅定發展目標,大膽付諸實踐

區委一屆六次全會根據市委新的發展戰略,立足區情實際,提出了建設“一城一區”的新目標。圍繞這一發展目標,2014年要着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抓好阿什河流域生態居住區和沿河旅遊區的開發啓動,解決規劃佈局、土地收儲、土地指標、招商引資等關鍵問題,全力打造以阿什河水系爲依託、溼地風光爲特色的商住、旅遊生態區。二是把握我區物流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發揮土地、交通、區位等比較優勢,加速推進龍運物流、商德物流、化工物流、鐵路樞紐中心、農墾物流等項目建設,同時引進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商貿中心,真正把物流產業打造成我區產業體系的強勢和主體。三是在南部工業新區建設中,加快食品醫藥園建設,既有1平方公里土地完成招拍掛,實施哈爾濱糧食加工中心等6個項目建設,完成新增2平方公里用地計劃、測量和徵地拆遷補償,確保入駐園區企業開工建設。四是推進機電設備產業基地建設,帶動機電產業發展,積極引進大型配套企業和項目,引導配套企業向基地集中,實現集羣化發展。五是把小城鎮改造作爲拓展城市空間、培育經濟增長點的主要抓手,結合實際大膽探索,推進小城鎮整體改造。六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規模農業、特色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加大農業園區建設力度,推進東平滿族風情園和春光園藝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新建陽光溫室200棟。

二、實施區域開發建設,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

推動重點區域改造。繼續推進三合新區開發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加快路網建設,啓動通鄉街與哈平路圍合區域改造,推動怡園綠景、三立明居、明光翡翠灣及松江高檔住宅區等樓盤建設。啓動安埠商圈整體改造,建設集休閒娛樂、餐飲文化、購物遊玩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綜合體。推進安樂街地區升級改造,啓動動力商圈電子數碼現代城和凱旋廣場建設,凱旋廣場佔地面積3.68萬平方米,規劃面積25萬平方米,雙塔樓擬建高度130米,建成後將成爲我區最高建築。實施菜藝街特色改造,雙向四車道拓寬爲雙向六車道,合理設置停車泊位,歐式立面改造30棟居民樓及1棟商業用房,架設古典歐式路燈,設置餐飲文化石刻。啓動三大動力路開發改造和樓體立面改造,建設特色景觀街路。

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三年來,我區始終把棚戶區改造作爲民生工程和城市改造工程擺在重要日程,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多方籌集資金,努力破解拆建難題,已改造棚戶區38片,完成拆遷117萬平方米,涉及居民8325戶。但是,我區作爲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老城區,仍有30片80餘萬平方米的棚戶區需要改造,任務非常艱鉅。2014年,要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集中力量打好棚戶區改造攻堅戰,消滅主城區內的全部棚戶區,爲2014年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奠定基礎。要創新體制機制,成立香坊區投資公司,搭建平臺,形成自我開發、自我建設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項目牽動作用

加快大項目建設。以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年”爲契機,全力推進大項目提速增效。今年全區計劃實施區級重點建設項目52個,計劃總投資981億元,年內計劃投資53.6億元。確保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悅達?民生國際等5個重點項目達產投用。力促益海糧食產品深加工、雙匯肉灌製品加工等9個前期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推動再生資源加工處理中心、潤通北藥研

發基地等16個續建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完成伏爾加莊園二期開發、省和平金屬加工配送中心等14個新建項目年度建設任務。重點實施龍運物流二期建設,促進入駐企業儘快開工建設。啓動哈爾濱國際冰雪奧林匹亞體育公園建設,填補市區冰雪體育旅遊項目空白。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按照“在建項目抓進度、新建項目抓保障、建成項目抓達產、招商項目抓簽約”的要求,堅持“快”字當頭,強化效率意識,加快推進工作開展。進一步強化大項目落實機制,繼續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建立項目推進組,形成“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套人馬”的推進機制,做到目標、重點、措施、進度、責任“五明確”。進一步完善目標考覈機制,嚴格落實獎懲辦法,加大督辦檢查力度,實行全程動態跟蹤督察。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全員招商、合力招商新機制。各單位、各部門要把招商引資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確定爲“一把手”工程,做到部門有指標、科室有任務、人人有份額,逐級分解量化任務,層層抓好指標落實。建立激勵機制,加大獎懲力度。二是注重招商實效。突出招商質量、規模和潛力,以帶動力強的新型工業化項目、聚集效應強的園區項目、提升業態的現代服務項目、引領發展的物流項目和機電配套項目爲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大型央企和民營科技企業,科學分析投資強度、吸納就業、財稅貢獻等關鍵要素,加快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資源能耗低的優質項目。三是創新招商方式。大力開展專業招商、會展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和網上招商,不斷拓寬招商渠道。着力解決招商項目落地、生成、生產的必須條件,積極探索融資平臺、土地收儲等問題,切實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鄉管理水平

推進路網建設。配合市政府實施公濱路、香福路、香河路、紅星路、三合路、綏化路、電教街等7條街路打通拓寬工程,主動承擔責任和任務,做好拆遷徵地工作。同時按照市領導我們拆到哪市裏建到哪的要求,自加壓力,力爭打通公濱路至成高子路段,採取有力措施,籌集資金,突破難點,完成公濱路延伸段徵地拆遷工作。提升交通承載能力,升級旭升街等6條街路,大中修延福街等5條街路,改造紅民街等23條土路,維修養護道路56條。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修築農村公路10公里。

實施城區美化綠化。利用黎明辦事處紅星村廢棄垃圾場,建設佔地72.9公頃的中國亭園。改造舊有居民庭院100個,建設休閒健身廣場10個。實施既有建築裝飾性節能改造,提升建築文化品位。改造司徒街等9條無樹街路。舉辦中國?黑龍江第八屆菊花展。

優化衛生環境。實施清掃保潔分級管理,不斷提高機械化清掃率。全面構建“六化”垃圾收運新體系,投資3000萬元,添置垃圾收儲設備,保證垃圾及時拉運。實施城鄉一體化的清掃保潔新模式,實現“三溝一河”、出城口和城中村長效管理。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清冰雪工作。紮實開展以“六改造一納入”爲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積極探索農村衛生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創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以街路和居民庭院爲基點設置169個管理網格,組織城管、園林、執法、街道辦事處以及社區等部門人員依據各自職責進駐網格,建立全域化、無縫隙、無盲區的大城管體系。完善數字城管視頻點位建設,實現從點位監控到區域監控的轉換。充分發揮視頻、網絡、城管通、微波車等數字設備功能作用,實現靜態監控與動態管理的統一,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按照“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職能、職權和責任,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能作用。加快地下人防開發建設,發揮平戰結合最大效益。

五、堅持惠民利民,發展民生事業

保持教育優先地位。啓動第三批13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開展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新建2萬平方米風華中學、前進中學校舍,新建公辦幼兒園1所。深化學校網點佈局調整,實現整合停招學校平穩過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籌建區職教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優化教育

管理,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加強衛生和計生工作。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啓動區婦幼保健所提檔升級項目,創建國家級社區口腔衛生服務示範區。實施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實行農村居民健康戶口微機化管理。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爭創國家級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範區。

推進文體事業發展。積極開展“三優”文明城區和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設。全力推進區文體活動中心、慈雲觀道教博物館、田家燒鍋文化廣場建設。組織開展第三屆合唱藝術歌會等羣衆文化活動,鞏固發展“香飄萬里”文化品牌。抓好基層圖書館和圖書室建設,新建基層圖書館1處、圖書流動站5處。開展羣衆性體育健身活動,組織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動。建設社區體育場5處、社區體育活動點20處,農民健身工程2處,安裝全民健身路徑4處。

完善社區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繼續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建設千米精品社區1處、5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區4處、達標社區21處,實現社區公益用房全部達標。積極培育社區民間組織和經濟組織,推進居民依法自治和社區自我管理。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健全社區服務體系。

努力促進就業增長。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提升就業能力,擴大就業總量,全年新增就業1.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到勞動力總數的61%。強化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爲零。構建城鄉一體就業機制,統籌推進失業人員、新生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將農村低保標準由每年1200元提高至1500元。廣泛開展扶貧幫困和救災救濟,切實提高困難弱勢羣體的生活水平。投入扶殘助殘資金500萬元,建設殘疾人無障礙浴池;開展“十個一百”助殘行動,爲貧困殘疾人家庭配備家用電器。完成民生大廈建設,打造爲民服務綜合平臺。切實加強物業和供熱管理。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化“平安香坊”創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生產、消防、交通安全等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發生。啓動“六五”普法,深化“法律六進”,完善法律援助體系,繼續開展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健全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集中力量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強化初信初訪接待和結案工作,依法妥善處理非正常越級訪,繼續開展積案化解,化解率達到95%。積極穩妥推進廠辦大集體改制工作,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健全訴前人民調解工作機制,積極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體系。

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

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超越自我。市委新的發展戰略爲我區科學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提出了高要求。我們只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在哈爾濱發展大格局中有爲有位。一是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承擔着香坊區大發展、快發展、好發展的歷史使命,我們擔負不起香坊區發展落後的責任。我們要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全新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香坊區發展的藍圖,推動香坊區各項事業的發展。二是勇於實踐,大膽嘗試。敢於做以前以爲做不了的事情,敢於做以前認爲不屬於我們做的事情,自加壓力,提升創造力,增強執行力,開拓新領域,創造新業績。深入開展“做主人、敢擔當,謀發展、惠民生”學習討論活動,圍繞區委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大膽想,大膽幹,在思想上、實踐上、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堅持創新突破,努力提高工作效率。2014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是哈爾濱實施新戰略的關鍵之年,新形勢面臨新挑戰,新戰略寄予新考驗。我們已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節奏,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敢於擔當的責任感,超

常規、高效率、負責任地推進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既定目標和工作任務。要勇敢面對各種困難和矛盾,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樹立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保持旺盛的鬥志和拼搏精神,說了算,定了幹,幹有朝氣,做有激情,成有效率,在推進新戰略的實踐中樹立新形象,展示新風彩。

堅持依法行政,倡導務實清廉之風。認真執行區人大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其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積極支持區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的監察與審計,規範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管理。深化節約型機關建設,以勤勉務實、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我們正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推進發展的責任重大,服務民生的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超越自我、開拓創新、奮發有爲,爲加快建設“經濟強區、靚麗城區、和諧新區”而努力奮鬥!

第二篇:臨川區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區人民政府區長 方百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一手抓穩定、一手抓發展,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全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一年來,我區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全省利用外資先進縣(區)、全省外貿出口先進縣(區)、全省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區)、全省油料作物生產先進縣(區)、全省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優秀縣(區)以及全市財政收入先進縣(區)、全市農業發展先進縣(區)等十多項榮譽。

概括一年來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應對困難挑戰,綜合實力迅速攀升。去年“5.26”事件後,我區信訪積案全面爆發,維穩形勢一度惡化。值此危機時期,全區上下冷靜分析,科學應對,舉全區之力打了一場疑難信訪積案化解攻堅戰,扭轉了工作局面,爲下半年加快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並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堅定不移主攻兩區,全力以赴推進“三大戰役”,全區經濟社會恢復並延續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完成生產總值211.8億元、增長12.7%;完成財政總收入12.1766億元、增長3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9億元、增長2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97億元、增長19.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11億元、增長4.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7億元、增長17.2%;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348元、增長19.5%;城鎮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在財力十分拮据的情況下,公務員津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人均增加3600元,保證了幹職工待遇不落後於兄弟縣。

——全力打造園區平臺,工業經濟提速增效。進一步加大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力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主營收入93億元、利稅6億元。2014年園區投入1.27億元,加快了路網、綠化、亮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啓動了園區五期約2014畝土地徵用報批工作,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園區功能的日益完善帶動了入園企業效益的快速提升,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億元、稅收2.5億元。加大了企業掛點幫扶力度,狠抓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骨幹企業效益迅速擴張,35戶重點企業實現稅金2.84億元,實際入庫2.79億元、增長61.48%。投入技改資金14億元,紮實推進了一批重點技改項目,促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華茂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光臨牌蜂蜜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江西盾牌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產品獲“江西省著名商標”稱號。

——緊緊圍繞招大引強,招商質量顯著提升。全年共引進市外資金37.56億元,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34個,其中億元項目20個;出口創匯完成9688萬美元,增長156.8%;實際利用外資2241萬美元,增長16.7%。特別是“三大戰役”打響以後,我區在引進大項目、大企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四特酒業和臨川貢酒的戰略合作,成功引進了投資50億元的廣西廣鋁鋁工業園項目,填補了臨川至今沒有全國500強,沒有行業10強和沒有上市公司的三項空白,對臨川工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突出抓好“三農”工作,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播種面積達132.7萬畝,總產達64萬噸;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南豐蜜桔、西瓜、花卉、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面積和效益提升。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1家、達到55家,省級龍頭企業達到6家。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重點抓好了6條萬畝圩堤以及15座小(一)型、20座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80多

公里,通路里程共計1800多公里,通村率達99%;紮實推進了164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點的建設,有效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穿衣戴帽”工程,農村環境不斷優化。

——始終堅持建管並重,城市面貌有所改善。加大了上頓渡城區建設力度,重點抓好了背街小巷改造、上頓渡自來水管網改造等17個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加強城市管理,重拳出擊整治“兩違”,依法拆除“兩違”建築170多處共計2萬多平方米,城市建設秩序更加規範;狠抓了城鎮環境衛生整治,城鄉面貌深刻變化。加大了小城鎮建設投入,抓好了唱凱、雲山2個省級示範鎮建設,推進了東館、太陽、騰橋等一批衛星城鎮的建設。

——更加註重改善民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加大了民生投入,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各項民生工程指標。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328人,就業率達94.5%;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救助水平明顯提高,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達到203元和90.9元,參加新農合人數達到67.24萬人,參合率達98%;保障性住房建設面積達2.26萬平方米。教育事業穩步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基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大學聯考喜獲豐收,共錄取清華、北大33人。農村“三下鄉”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公共機構節能取得新成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日趨協調。國防動員與民兵預備役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擁軍優屬、優撫安置工作紮實開展。人口和計生工作得到加強,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着力化解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形勢總體平穩。與此同時,國有資產管理、統計、糧食、商業、供銷、物資、物價等財貿工作,法制、人防、應急、司法、外事僑務等法制工作,廣播電視、民族宗教、接待、旅遊、氣象、地方誌、檔案、保密、老齡、殘聯等其它工作,以及金融、保險、工商、質監、供電、郵政、通信、菸草等駐區單位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爲臨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自身建設不斷加強。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各項行政審批事項58項。更加註重民主法治建設,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54件、政協委員提案137件,辦結率100%;嚴格控制會議數量和規模,務實高效抓落實。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優化了全區政務環境。落實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切實加強政府班子的自身建設,樹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把握大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團結協作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奮力拼搏、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所有爲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付出艱辛努力、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區部隊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幹警,向熱情支持和幫助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各駐區單位,向爲臨川發展積極獻計出力的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來臨川投資興業、爲臨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客商朋友,向回臨川創業的鄉友,向所有關心支持臨川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加快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還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更低。我區人口總量全省第三,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沒有佔據應有位置;財政十分困難。財政收入在全省僅排第25位,已連續2年落後於東鄉縣,失去了撫州“領頭羊”的位置,再加上財政供養約2.5萬人,年初預算就有缺口,年終收支平衡極爲艱難,仍然是一個“吃稀飯”財政;上頓渡城區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髒、亂、差”現象嚴重,“兩違”建設仍未徹底根治;歷史遺留問題多,信訪形勢不容樂觀,維穩壓力仍然較大;機關工作作風有待改進,行政效能、工作效率不高,發展環境有待優化;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4年政府工作

2014年,是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三大戰役”、建設幸福臨川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對於順利完成“三大戰役”目標任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綜合分析當前形勢,我們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難得機遇。從不利因素看,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然十分嚴峻,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歐債危機仍在繼續,發達國家經濟集體疲軟、新興經濟體困難重重等因素都將加劇經濟下行的風險。特別是受房地產市場疲軟的影響,土地市場低迷,兄弟縣多次出現流拍現象,資金籌措更加艱難,對困難的區財政而言,可謂雪上加霜,發展壓力進一步加大。從有利條件看,我國經濟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仍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市大力推進“三大戰役”,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和強大動力;我區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目前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總的來看,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科學研判當前形勢,牢牢把握髮展機遇,堅定加快發展信心不動搖,咬定爭創一流目標不放鬆,保持進位爭先銳氣不懈怠,迎難而上、克難奮進,團結拼搏、主動作爲,就一定能夠實現臨川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市、區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提速進位、爭創一流”這個中心,充分發揮兩大優勢(城區、城郊優勢),深入推進“三大戰役”,應勢而動,乘勢而上,聚勢而發,努力實現“四個進位”(主要經濟指標爭先進位,全市排名爭奪頭位,全省排名向前移位,早日贏得臨川應有地位)目標。

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財政總收入增長16%、力爭2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0%;出口創匯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以更大的決心狠抓項目,不斷加大有效投入,爲打好“三大戰役”增添後勁始終牢固樹立“項目就是財源、項目就是後勁,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發展”的理念,着力引進更多項目,以項目的大引進,帶動資金的大投入,拉動經濟的大發展。

1、發揚“五子”精神,跑部進廳爭項目。臨川既有區位優勢,又有人才優勢,臨川籍在外知名人士遍及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中央各部委辦局任職的領導幹部近千人。全區上下必須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人脈資源,充分發揚“五子”精神(即“放下架子、不要面子、開動腦子、邁開步子、才能多進票子”),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切實發揮“鑽”的精神、“粘”的韌勁、“擠”的毅力,着力在農產品開發、旅遊開發、水利建設、生態環保、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等方面,挖掘、篩選和包裝一批項目,爭取國家更好的項目和更多的資金。

2、激發“五千”幹勁,狠抓招商引項目。進一步強化“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責任意識和緊迫意識,全面激發“五千”幹勁,做到千軍萬馬招項目、千山萬水找項目、千辛萬苦攻項目、千言萬語談項目、千方百計促項目,努力形成“領導帶頭招商、部門聯動招商、全民參與招商”的濃厚氛圍,突出圍繞六大支柱產業,着力在引進大項目、好項目上下功夫,確保全年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38個,其中億元項目22個;引進市外資金3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800萬美元,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

3、強化“五最”服務,爭分奪秒建項目。樹立“一切爲了企業、一切服務企業”的理念,以“五最”的服務精神積極爲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五最”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爲客商辦理各類手續和證件,縮短辦事時間;就是要以最高的效率爲客商解決實際問題,簡化辦事程序;就是要以最優的服務全程跟蹤項目建設,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服務;就是要以最嚴的措施整

治環境,着力解決“小鬼難纏、索拿卡要”等問題;就是要以最強的力度推進項目建設,加大幫扶掛點力度,促使項目儘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堅持“五力”齊發,做實財源保項目。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想方設法做大財政、做強財力,量入爲出,節儉辦事,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在工作中做到“五力齊發”:一是在強化主體財源上聚力。加快重點支柱產業、現有骨幹企業發展,全力鞏固稅收基數,力爭有較快增長;二是在培植後勁財源上發力。重點抓好新建工業、城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培植新的稅收增長點;三是在強化稅收徵管上給力。堅持依法徵收,嚴格徵收,足額徵收,嚴禁跑、冒、滴、漏;四是在嚴格控制財政支出上形成合力。堅持有保有壓,優先保證民生、社會事業、正常運轉和急需建設的項目支出,節約開支;五是在加強財政管理上加力。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確保稅收及時收繳、均衡入庫,實現財政資金管理精細化,確保收支平衡。

(二)堅持以更大的氣魄強攻工業,做大做強經濟總量,爲打好“三大戰役”增強動力牢固樹立“工業強區”的理念,堅定不移強攻工業、強攻園區,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1.38億元、增長26%。

1、夯實園區“三大平臺”,打造強攻工業“主陣地”。一是夯實項目承載平臺。重點抓好園區五期約2014畝土地的“三通一平”以及園區的區間路、主幹道等工程建設,提升承載能力;二是夯實配套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園區金融、服務、通訊、網絡、供水、供電、污水處理、公租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三是夯實企業幫扶平臺。加強銀企對接,解決好企業融資難、用工難等問題,推動園區企業滿負荷生產。力爭全年20個以上新引進項目開工建設、10個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確保實現園區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稅收5億元。

2、紮實推進“三個一批”,植好強攻工業“產業樹”。進一步加大領導幫扶力度,全力抓好自立銅業、金弘實業等一批現有骨幹企業發展,力促重點企業的稅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重點抓好廣西廣鋁工業園、四海紙業等一批新建項目的建設,力促項目早日建成,發揮效益;突出抓好臨川酒業與四特酒業戰略合作項目、銀濤藥業搬遷、恆力電池搬遷等一批擴建升級改造項目,力促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切實提升效益,力爭在“植產業之樹、造企業之林”上實現新的突破。

3、發展鄉鎮“三有工業”,壯大強攻工業“支撐力”。依託福銀高速和國省道沿線鄉鎮的資源,積極推進鄉鎮工業的發展。重點發展鄉鎮“三有工業”,即:加快發展一批資源有優勢的鄉鎮工業,如七裏崗陶瓷業等;培育壯大一批產業有特色的鄉鎮工業,如大崗醫療器械、東館生態工業;做大做強一批發展有規模的鄉鎮工業,如桐源紙業等,全力加快鄉鎮工業集聚發展,力爭鄉鎮工業增加值完成38.4億元、增長20.8%;實現稅收3.37億元、增長25%。

(三)堅持以更大的手筆打造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爲全力打好“三大戰役”築牢平臺

堅持以實現城鎮化爲目標,以經營城市爲手段,以重點項目爲載體,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確保新增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3%。

1、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重拳整治城市環境。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嚴厲整治和查處“兩違”建設,確保上頓渡城市建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市容市貌的整治,着力解決好城市髒、亂、差和佔道經營問題;進一步搞好城市的綠化、美化、亮化,積極開展衛生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努力實現與市中心城區管理同水平、環境同等次的目標,營造一個乾淨衛生、文明整潔、美觀舒適的良好環境。

2、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全力打造重點工程。繼續堅持“六個一”工作機制,強化領導掛點責任,強力推進一批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重點抓好撫吉高速臨川連接線、上頓渡大橋重建、玉茗公園、溫泉旅遊開發、九年一貫制學校等23個新建重點項目,以及歐米亞葡萄酒莊、中洲公園升級改造、臨川賓館等7個續建重點項目的建設,並在城區規劃建設2個街頭小遊園,全面提升上頓渡城市形象。

3、以靈活創新的方式,着力搞好城市經營。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堅持以城養城的新路子,加強城區土地管理,加大土地收儲、報批力度,積極盤活存量土地,科學運作,實現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力爭土地收入4億元以上。進一步穩定發展房地產業,抓好一批高檔住宅小區建設。積極整合各類城市資產,堅持市場取向,搞好資本運作,着力破解資金難題,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同時,用好用活政策,紮實推進雲山、唱凱、撫北、溫泉等一批特色城鎮建設,加快推進騰橋、河埠等一批生態鄉鎮建設。

(四)堅持以更新的理念發展三農,促進惠農增收,爲全力打好“三大戰役”夯實基礎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1、發展特色,打造“三個基地”。在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着力抓好“三個基地”建設:一是進一步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蔬菜、瓜果、油茶等產業發展,重點抓好湖南千畝蔬菜高標準示範基地,鵬田、湖南等鄉鎮西瓜基地,高坪、展坪等鄉鎮油茶基地的建設,打造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二是依託優勢資源,抓好中藥材、黃桅子等產業發展,重點扶持壯大榮裕、蒼源、天順等一批藥材生產企業,打造中藥材產品供應基地;三是抓好生豬、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發展,打造特色養殖和水產品供應基地。通過政策扶持,進一步做大基地規模,提升效益,努力把臨川建設成爲撫州、南昌等地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2、做強龍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大中藥材、花卉、柑桔、蔬菜、西瓜、優質大米等農產品扶持發展力度,壯大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積極引導和支持專業大戶、農村能人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省、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5個。

3、築牢基礎,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抓好農業開發項目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造地增糧”工程,提高農業生產綜合保障力。高標準完成農村公路改造41條、里程42.8公里,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網絡。加快水利設施建設,着力抓好小(一)、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重點縣項目、雲山鎮防洪工程、上頓渡城市防洪日元貸款等項目建設。切實抓好農村安全飲水工作,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4、強化治理,着力優化農村環境。按照“六改四普及”要求,着力抓好省級新農村點的建設;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全面完成4.4萬畝的“一大四小”造林綠化任務;大力實施農村衛生清潔工程,全面治理農村髒、亂、差,對農村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積極將貧困村納入新農村建設選點佈局,培育1個整體推進典型示範村,不斷改善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

(五)堅持以更強的舉措發展三產,不斷拉動消費需求,爲全力打好“三大戰役”注入活力

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立足區情,突出特色,着力發展具有臨川特色的第三產業,進一步拉動內需,使之成爲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1、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圍繞做響溫泉旅遊品牌,按照“資源統一管理、治權相對獨立、各方共同建設、實行滾動發展”的思路,高標準推進溫泉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力爭2年內建成投入運營,用3—5年的時間,把臨川溫泉打造成爲國家4a級景區;依託臨川教育品牌,發展臨川教育體驗遊;依託一批大中型水庫及生態資源,抓好廖坊水庫、躍進水庫、白鷺生態園、多木山莊的開發建設,打造休閒旅遊景區;依託宗教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金山寺、靈谷峯宗教文化遊。力爭全年接待遊客達到61萬人次、增長22%,旅遊綜合收入達到7億元、增長24%。

2、加快提升傳統商貿業。用足用活用好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外引內聯,鼓勵各類投資者,尤其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參與物流設施項目的建設。加強政府引導,積極整合資源,規劃產業佈局,繼續培育壯大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和商品交易市場,着手規劃建設大型綜合物

流中心。積極抓好各類商品的銷售和流通,加快推進汽車4s店、電子商貿城、商貿綜合體等一批專業市場建設,積極搞活產品流通,帶動全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3、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充分依託信息網絡服務技術和平臺,加大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新型服務業扶持力度,加快家政、環境衛生、醫療保險等社區服務業發展。加快農村交通、郵電通信業發展,增加服務內容,改善消費環境,逐步建立適應農業生產、農民生活需要的多層次服務體系,力促現代服務業發展邁上新水平。

4、做大做強物流運輸業。進一步加大物流運輸業發展扶持力度,優化物流運輸業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大型物流企業到我區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着力打造集倉儲配送、商貿服務等爲一體的物流集團,切實加快物流運輸業發展,做強“總部經濟”,壯大財稅總量,力爭物流運輸稅收達到2億元。

(六)堅持以更多的精力關注民生,構建和諧幸福臨川,爲全力打好“三大戰役”保駕護航

進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統籌各項事業發展,築牢民生之基,夯實民生之本,確保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民衆。

1、辦好民生實事,提高公衆的滿意率。繼續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切實抓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8個方面72件民生實事。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重點做好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擴面工作;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突出解決好睏難羣體就業問題;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高新農合參合率;着力提高困難羣衆民生保障標準,加強城鄉低保精細化管理,完善鄉鎮敬老院管理制度;啓動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抓好上頓渡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公租房1000套,廉租房330套,逐步解決困難羣衆住房難題。

2、繁榮各項事業,提升社會的和諧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化教育投入機制,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加快城鎮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重點抓好上頓渡教育園建設,做大做強臨川教育品牌。實施文化“四進”工程,積極推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切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積極開展羣衆性科技活動,進一步提高公衆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農村醫藥“兩網”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醫藥衛生工作穩步推進。認真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創新社會管理,增強羣衆的幸福感。紮實推進領導大接訪活動,堅持把領導包案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暢通民生渠道,密切關注民意,引導羣衆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突出抓好重點疑難信訪問題的調處和化解工作,堅決防止重大羣體性上訪事件發生。堅持預防爲主,深入開展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繼續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爲,規範生產經營建設秩序;嚴格落實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犯罪,確保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三、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第一準則,讓人民滿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職能,改進機關作風,努力打造爲民、務實、法治、廉潔的人民滿意政府。

(一)開拓創新,提高政府決策力。決策力是政府工作的核心能力,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工作的成敗。每項決策既要以對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求真務實,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科學決策前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的意願,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掌握真實情況,瞭解實際問題,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實施重大事項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決策機制,規範決策程序,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

重大事項、重大項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行集體研究、集體決策,確保決策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努力提高決策的質量。

(二)真抓實幹,提高政府落實力。發展的快慢取決於落實的成效,工作的差距實質上是落實的差距。今年,我區經濟發展將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壓力,各級政府領導都必須始終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切實增強事業心、責任感,樹立“無功就是過,落空就是錯”的觀念,堅決摒棄“行動在嘴上、決心在會上、落實在紙上”的不良風氣,對定下來的事情,要說辦就辦,辦就辦好,要一個一個地落實項目,一件一件地落實任務,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棘手難題,要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敢於直面問題和矛盾,力爭問題在一線解決、難題在一線破解。

(三)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執行力。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政府執行力事關發展大局、事關羣衆利益。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問責制,堅決糾正和查處執法不公和行政不作爲、亂作爲等問題,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決服從區委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衆和新聞輿論的監督,把區委的正確決策和人大的監督事項以及人民的合理化建議,體現爲政府的具體主張,轉化爲政府的實際行動,確保政令暢通,政出必行,令行禁止。

(四)勤政廉政,提高政府公信力。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始終把廉潔從政、廉潔自律作爲人生境界和行爲準則,保持敬業心、平常心、進取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政績觀;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重大投資項目、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監督和審計制度,做到用制度管財、管事、管人。嚴肅查處各項違紀違法案件,努力樹立爲民、務實、清廉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奮鬥成就偉業,創新鑄就輝煌。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幹部羣衆,進一步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以奮發向上的精神、以不畏艱險的勇氣、以苦幹實幹的作風,全面深入推進“三大戰役”,爲爭當全市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爭創全省一流成績、早日贏得臨川應有地位而努力奮鬥。

第三篇:濱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濱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連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大幹2014”結碩果,“魅力濱城”建設取得新成效

2014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務、對接“十二五”工作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黃三角”開發建設的歷史機遇,按照“建設魅力濱城”總體要求,求真務實,積極作爲,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增長15.3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2.84億元,增長24.2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01億元,增長12.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增長2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2.3億元,增長19.2%;三產結構調整爲4.21∶53.7∶42.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27元。

(一)工業經濟進一步優化。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狠抓項目建設、結構調整、品牌創建、高新技術和節能減排等重點,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6億元、利稅25.86億元,分別增長26.69%、7.88%。重點項目拉動作用明顯,實施過千萬元項目63個,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中海瀝青變配電改造、東瑞化工10萬噸片鹼等30個項目投產,大唐熱電項目區遷佔完成。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技術中心4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0.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5.36%。亞光毛巾、九環機械等企業的31個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計劃。名牌戰略深入實施,僑昌化學乙草胺、泰裕麥業小麥粉等4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中海瀝青、亞光家紡等4家企業的14個產品成爲“山東名牌”。多年未決的企業改制難題實現突破,三棉破產改制結束,春曉集團、萬隆化輕職工權益兌付完成,黃河造紙、魯濱制粉土地資產變現。節能減排卓有成效,匯能節能、山水水泥等6家企業的7項成果被評爲“全市優秀節能成果獎”;11個海河迎查項目建設完成,北城污水處理廠實現達標排放,節能減排任務全部完成。園區承載能力增強,濱州工業園區榮膺“山東最佳投資園區”,建立了“區辦合一”的管理體制;東城高新化工園區功能日趨完善;楊柳雪工業項目區集聚效應顯現,工業佈局更加合理。

(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圍繞打造“黃三角中心商務區”目標,以服務業城區、園區、企業、項目“四大載體”建設爲平臺,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06.07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2.09%,服務業工作列全市第一。特色街區不斷擴規提檔,渤海七路商貿園區集聚發展,新悅國際、王府井商業街投入運營,大潤發近期開業,銀茂酒店等3家企業獲“省級服務名牌”稱號。黃河四路建材家居園區規模膨脹,環亞家居開業運營,洋貨大市場竣工招商,海虹商貿城主體完工。渤海十路餐飲園區呈“豐”字型發展,東方文化商業街招商入住。銀座商城、濰坊中百等11家服務業重點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48億元、利稅8321萬元。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120項,完成投資65.1億元,銀座家居當年開工、當年營業,濱州中關村、佳泰家居啓用,豪德貿易廣場一期、義烏國際商貿城主體完工,金博商廈開工建設。45個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27.2億元,建成面積140萬平方米;萬鑫時代新城、金座豪庭入住,創業花園、祥泰新河灣一期主體竣工。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東營商業銀行、恆豐銀行開業,天成小額貸款公司揭牌。杜受田故居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認證,填補了全市空白;三河湖景區被評爲3a級旅遊景區。物流行業協會成立,亞光物流、宇航物流等企業運行良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深入開展,城鄉消費市場持續活躍。

(三)“三農”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按照“一產三產化”的發展思路,“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抗災奪豐收全面勝利,糧食總產18.96萬噸,棉花總產9858噸。林水會戰成果豐碩,創新投入機制,落實林地政策,實施組團造林1.38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07.4公里,完成節水襯砌5000畝,建設“四位一體”水利方田1.6萬畝,改造國家級中低產田1.7萬畝,清淤治理朝陽河、二幹排等骨幹渠道;220國道東出口、205國道襯砌成爲城市綠化精品工程,在上半年全市科學發展評比中榮獲第一。新建黃河人家等高效生態示範園3家,總數達到12家,沿黃近郊生態綠色長廊逐步成型;在全市58個現代農業示範園評比中,楊柳雪生態園、三河湖百果園分獲六、七名。參加“首屆黃三角農洽會”,簽約資金4.4億元。新增省 1

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4家。認證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5個,榮獲“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區”稱號。強農惠農政策得到落實,6004萬元的小麥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等惠農資金足額、按時發放。投資5530萬元,改造農村公路88.5公里、危橋20座。

(四)城市基礎設施更趨完善。堅持“突破東區”與改造提升老城區並舉,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中心城區東城功能區、主要道路兩側建設、東區合村並居等規劃編制完成。總投資166億元的132個重點項目全面啓動,完成投資50億元。市立醫院老年護理院主體竣工,區社會福利中心基礎完成,創業園商務中心項目開工,白鷺湖片區跨湖大橋等景觀工程順利推進。投資1.1億元,完成東區骨幹道路、沿街建築的綠化、亮化工程,新建管網15.7公里,鋪設人行道8.5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35萬平方米。投資7300萬元,配套完善濱州工業園區道路17條。東、西外環路北延工程啓動,永莘路付家河至惠民段全線通車。啓動五四一等城中村改造項目37個,實施官莊、宋廟等54個村居合村並居工程。山柳劉、山柳杜整村拆遷告捷,創造了“24天的東關速度”,樹立了北楊和諧拆遷的典型。新建農村住房6664戶,改造危房686戶,建成經濟適用房13.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38萬平方米。配合做好老城區渤海十二路、長江二路升級改造,新立河西路、長江三路等道路基礎配套。服務市重點工程文化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建設和蒲湖公園、中海風景區改造;德龍煙鐵路土地清表和徵地拆遷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着眼大局,幫助市直部門做好集中供熱工作。

(五)招商引資和外經外貿工作成效明顯。完善《招商引資考覈辦法》,嚴格考覈獎懲,紮實開展“與央企對接工程”和“六個一行動”,引進項目102個,到位市外資金38億元。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赴京津唐、長三角、港澳臺等地招商,引進黃三角創業城等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6個,洛磯山高檔潤滑油等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6個。爭取源頭資金項目26個,到位資金1.3億元。首屆“黃三角經洽會”簽約資金80億元,第九屆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120億元。企業上市首獲成功,濱化集團成爲三年來山東首家在滬上市的企業,募集資金20億元。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組建成立,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外經外貿勢頭良好,實現進出口總值4.1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4110萬美元,到位資金882萬美元。

(六)和諧濱城建設邁出新步伐。新增城鎮就業812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6%。發放農村養老金2666萬元,新農保信息化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720元、300元。“雙擁模範區”創建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徵兵任務按時完成。楊柳雪新敬老院投入使用,濱北敬老院獲“全國模範敬老院”稱號;受災倒房重建完成,確保了羣衆安全過冬。建成10萬噸濱城地方糧食儲備庫。擇優考錄教師100名,農村學校“211”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紮實推進,新二小按期竣工。基本藥物制度改革正式啓動。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報銷醫療費用3510萬元。新建標準農家書屋37個,文化大院達到599家,羣衆性文體活動紅火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階段性任務,第一次水利普查啓動。禹裏敬老院援建工程榮獲“四川省綿州杯工程質量獎”。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各項人口控制目標圓滿完成。民兵預備役、廣播電視、外事僑務、愛國衛生、民族宗教、油區管理、殘疾人、紅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統計、審計、物價、地震、檔案、老齡、史志、慈善等事業都有了新進展。

(七)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發展環境優化年”、“幹部思想紀律作風建設年”和“企業發展服務年”等活動,全面整改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政府自身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推進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考覈監督“三個體系”建設,實行領導包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責任制,有力地促進了工作落實。堅持領導定期接訪制度,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27件人大代表建議和135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復;辦理羣衆來信180件,承辦市長公開電話610件。政務雙網搭建完成,政務協同辦公工程試運行。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度,推進部門行風評議和政務公開,積極打造“陽光政府”。“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強化監察和審計監督,廉政建設得到加強。

二、創新實幹求突破,“十一五”規劃全面完成

“十一五”期間,是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城鄉面貌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五年來,區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第一要務,突出結構調整主線,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嚴峻挑戰,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這五年,是區域經濟顯著增強的五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7.08%、41.78%、11.20%、19.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120家增加到181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0.99%增長到15.36%,成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2

——這五年,是產業結構快速調整的五年。三產結構比例由9.2∶54.1∶36.7調整爲4.21∶53.7∶42.09。第三產業增加值由36.49億元增長到106.07億元。新增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32家,星級酒店8家,商業銀行10家,投資擔保公司35家,被確定爲“全省服務業發展重點城區”。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7家,綠色、有機、無公害“三品”認證33個,農業產業化工作跨入全省“30強”。

——這五年,是城市化進程全面加快的五年。城市化率由61%增長到68.2%;城區建成面積由58平方公里增加到86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由19.1%增長到38.9%;城市公交車由215輛增加到638輛。新建道路261公里,形成“五橫七縱”的城市骨幹道路網。濱港鐵路、公鐵兩用大橋建成通車,德龍煙鐵路開工建設。

——這五年,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五年。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順利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全部取消農業稅;企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引進工業企業260個、服務業企業290個,利用區外資金393億元,境外資金6510萬美元;爭取源頭資金項目82個,無償資金5.64億元,被評爲“省最佳投資城市”。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外經外貿快速發展,實現進出口總值19.68億美元。

——這五年,是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五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深入落實。新建一中、六中等學校10所,擁有濱州學院、濱州醫學院等本專科院校4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羣衆342萬人次,報銷金額1.19億元。自來水、農村公路、有線電視、通訊網絡全部實現“村村通”。先後榮獲“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省級文明區”等稱號,實現省級“雙擁模範區”五連冠、“平安山東建設工作先進區”六連冠。

——這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286元增長到19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826元增長到7327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每月150元增長到32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年700元增長到1300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平方米增長到30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6.4平方米增長到40平方米;私家轎車擁有量由2149輛增長到25498輛;人均消費水平由每年6258元增長到18313元。

各位代表,五年辛勤耕耘,五年春華秋實。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拼搏、科學實幹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鼎力支持、通力協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駐區部隊、市直部門、駐區各單位、全區廣大幹部羣衆和所有關心、支持濱城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縱觀五年發展歷程,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底子薄、基礎差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缺乏大項目、大企業的有力支撐,發展後勁不足;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鉅,傳統型、資源利用型產業所佔比重偏大,企業創新力、競爭力差,自我膨脹、自我發展能力較弱。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偏遠鄉鎮經濟結構單一,農業占主導地位,農民持續增收壓力較大,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不均衡,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三是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個別部門工作效率不高、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紮實,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對存在的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高點定位繪藍圖,精心謀劃“十二五”任務目標

“十二五”是我區實施追趕超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今後五年,機遇和挑戰並存。從國內環境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較好較快發展。從區位優勢看,我區是“黃三角”開發的主戰場,位於環渤海經濟帶、濟南都市圈等區域的交匯處。隨着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有利於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成爲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發展潛力大。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時,也要正確認識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力強化,科技創新水平不高,勞動力成本增加,周邊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競爭激烈;我區正處於加快發展時期,大力推進工業化仍是今後一段時期的戰略選擇,對能源資源的消耗將會更大,節能減排任務將更加艱鉅;財力投入不足、融資能力差、信貸規模小,資金瓶頸仍是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制約科學發展的問題依然較多,消除發展障礙的任務繁重。

面對新徵程、新起點,必須實現新發展、新超越。爲此,“十二五”時期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 3

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搶抓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機遇,突出科學發展主題,以轉方式、調結構爲主線,壯大加工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效城郊農業“三大產業”,狠抓結構調整、投資拉動、改革創新、城鄉統籌、基礎設施、科技興區、節能減排、民生改善“八大重點”,打造全市追趕超越的中心區、城鄉統籌的先行區、高效生態的示範區、魅力和諧的宜居區,建設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十二五”時期,將堅持以下工作指導方針:

一是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實現超越發展。繼續把大力發展工業作爲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帶動經濟高速增長;力爭增長速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指標全面達到上游水平,經濟總量位次在全省逐步前移。 二是堅持結構調整不動搖,實現創新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興產業;發揮市駐地區優勢,加快發展加工製造業,繁榮提升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壯大城市經濟,努力形成競爭新優勢,構築發展新格局。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實現健康發展。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開發建設環境准入標準,集約化利用資源;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產能。

四是堅持改善民生不動搖,實現和諧發展。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民生熱點問題,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五是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實現持續發展。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化解深層次矛盾,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六是堅持城鄉統籌不動搖,實現均衡發展。推進城鄉“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社會事業、政策措施”六個一體化,均衡配置公共資源,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

力爭到2014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9億元,年均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6億元,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0億元,年均增長20%;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100億元;外貿進出口完成8億美元,年均增長14.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爲3∶5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59萬元和1.35萬元;城市化水平達到74%;森林覆蓋率達到28%;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化學需氧量排放消減15%,二氧化硫排放量消減1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四、凝心聚力促發展,確保“十二五”開局良好

2014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搶抓“黃三角”開發機遇的推進年,更是自我加壓、爭創一流、實現跨越發展的拼搏年。新的一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十二五”的總體部署,圍繞“結構調整、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環境創優”六大主攻方向,突出“工業膨脹、服務業提升、農業調優、技術創新、東區開發、招商融資、社會和諧”七大重點,辦好“十件實事”,積極應對,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合力共爲,掀起發展新高潮,實現“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努力建設綠色生態經濟文化強區。

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爲:

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增長1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新口徑)83億元,增長15%;利稅(新口徑)25億元,增長15%;

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增長23%;

地方財政收入26.3億元,增長15%;

實際利用區外資金40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2014萬美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億元,增長20%;

農民人均純收入828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4元,均增長13%;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突出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轉型發展,膨脹工業經濟規模。以加快工業調整振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核心,突出“借外力、強內力、增活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加快中海瀝青重質油、大唐熱電、濱化集團擴建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推動亞光工業園二期、山東明大樹脂等一批大項目年 4

內開工,力促泰裕麥業深加工、亞光超柔毛巾等項目投產。加大濱州工業園區綜合開發力度,完善東城化工園區基礎配套,規劃建設家紡服裝、高新技術、機械製造等特色園區,以園區建設帶動優勢產業發展。突出科技創新,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新口徑)5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5.55%。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爭創“山東名牌”4個,確保“全國科普示範區”創建成功。做好破產企業改制收尾工作,盤活閒置資產,保障職工權益。鎖定第一,堅決打贏海河迎查攻堅戰。強化能源和環境監管,全面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

(二)突出集聚提升,繁榮壯大服務業。繼續圍繞打造“黃三角中心商務區”目標,推進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按照“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抓好10個重點園區、30家重點企業和100項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渤海七路商業街、渤海十路特色餐飲街等產業聚集區規模,改造提升六街農副產品市場;培植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商貿企業5家,爭創“省級服務名牌”2個;推進黃三角創業城、清怡國際等25個過億元項目建設。抓好投資30億元的48個房地產項目,力爭佳興嘉和、新湖玫瑰園等15個項目年內竣工。規劃建設東城陸港物流園區,培育銀河、海華等一批物流骨幹企業;引導企業加快非核心業務剝離,發展第三方物流。大力提升金融服務業,推動齊商銀行落戶開業,完成農信社改革任務,組建區農村商業銀行,引進股份制銀行1家,發展典當、擔保等金融機構9家。新增評估、諮詢等中介機構20家,開展好家政培訓等“七大工程”,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培植髮展文化旅遊業,積極配合“三蒲”景區開發,推進黃河樓景點建設;提升三河湖景區檔次;確保杜受田故居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功,叫響濱城文化旅遊品牌。

(三)突出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增加農民收入。提升市西創業就業園、樑才禾家風尚等休閒觀光示範園區規模檔次;抓好永莘路“上林下漁”示範片建設,擴大高效精養水面規模;新建養殖小區9個,促進畜牧業集約化發展。依託隆達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特色設施農業,提高農業產出效益。提升農業產業化、標準化水平,依託泰裕麥業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綠色優質麥生產基地10萬畝;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認證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牌5個。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實施林水會戰,完成組團造林2萬畝,建設綠色通道83.3公里,爭創市級綠化與環境整治示範村40個;完成205國道和永莘路拆遷綠化工程,打造城市北出口新亮點;建設秦皇臺鄉市級水利方田1.2萬畝,改造國家級中低產田2.1萬畝。投資5000萬元,實施三河湖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提升5.1萬畝農用地綜合生產能力。配合做好廿裏堡閘重建及徒駭河治理工作。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健全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面向企業實行“訂單培訓”,提高農民工技能素質,鼓勵農民“進城入企”務工。強化農民負擔監管,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

(四)突出東區建設,努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堅持高點定位、規劃先行,高起點完成老城區建設、城中村改造等5個規劃;加快編制鳳凰古城、三河湖文化旅遊度假區等規劃,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城鎮名片”。全力推進東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白鷺湖公園、華紡小區等26個續建項目進度,建成白鷺湖景觀大橋、府山景觀區;力促京博城市綜合體、溫州步行街等27個新建項目儘快開工。集中整合東區汽車4s店,規劃建設魯北汽車交易市場。投資2.3億元,完成2.1萬米雨污管網、14.2萬平方米綠化等50項基礎設施工程。完善濱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資5300萬元,建設2條道路,實施24個路段配套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堅持讓利於民,鼓勵村居自主開發,推進51個村居改造,力爭完成東王、侯家等24個城中村拆遷任務。強化協調服務,幫助做好城區集中供熱工作;配合實施黃河二路改造等市級城建工程;確保德龍煙鐵路建設順利進行。抓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區環境質量。

(五)突出思路創新,實現招商融資工作新突破。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爲推動發展的戰略舉措,着力抓好“兩個對接”,努力實現“兩個提升”。強化與國家部委對接,緊抓“黃三角”國家開發戰略機遇,研究把握新的政策動向,爭取國家在重大項目佈局、政策性投資、用地指標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東區污水管網、農村公路改造等7個項目審批進度,爭取國家源頭資金4100萬元。繼續實施“與央企對接工程”,掌握央企發展規劃和投資動向,篩選一批對接項目,吸引更多投資項目落戶我區。提升引資融資能力,深化招商攻堅行動,力爭完成招商引資40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2014萬美元;加強政銀企合作,創新融資方式,實現融資新突破,做好第九屆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到位工作;抓好籤約項目的跟進和落實,推進洛磯山潤滑油、銀座東區店等項目開工,力促夢娜襪業等項目落戶。提升外經外貿水平,用活、用好出口退稅、加工貿易等政策,力爭完成自營進出口4.7億美元,其中出口3.9億美元。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紮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嚴格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保障水平,減輕羣衆醫療負擔。深入推進新農保試點工作。統籌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辦好義務教育,提升高中階段教學質量,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學前教育;毫不放鬆抓好校園安全。立足文化中心區優勢,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杜氏文化等人文歷史資源,以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品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現代傳媒、文化創意、動漫產業爲重點,吸引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入駐;扶持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業。努力建設“平安濱城”,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市場監管,確保食品藥品、農資等質量安全;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營造和諧安定的發展環境。穩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年度人口和計生責任目標。高度重視民族宗教、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廣播電視等工作。

(七)突出政府自身建設,打造責任政府。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深入研究轉方式、調結構政策,增強駕馭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打造高效務實的公務員隊伍,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府。深化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推進政務協同辦公,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堅決貫徹區委的各項決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推進依法行政。強化財源建設,優化收支結構,加強稅收徵管,提高財政效益。嚴格公共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帶頭執行各項廉政規定,勤儉辦一切事業。開展社情民意調查,用羣衆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努力構建和諧新濱城,維護好政府的良好形象。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在全面做好2014年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突出辦好“十件實事”:

(一)全面落實基本藥物制度。投入867萬元,讓全區50.6萬羣衆用上“零差價”的放心藥。

(二)大力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投資902萬元,解決28個村、1.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紮實推進農村校舍改造。按照“三年消除農村學校平房”規劃,投資5330萬元,改建濱北城關國小等7處學校校舍4.66萬平方米,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四)加大農村公路和危橋改造力度。投資3600萬元,改造農村公路80公里、危橋20座。

(五)加快建設黃河一路東延工程。投資1800萬元,東延黃河一路2.9公里。帶動黃河馨居、玉龍湖片區開發建設,加快市中、北鎮16個村居合村並居,安置居民9881戶。

(六)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投入567萬元,將新農合籌資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

(七)努力擴大城鄉就業。鼓勵自主就業,免費培訓勞動力700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9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八)高標準實施東、西外環路北延工程。投資8930萬元,實施東、西外環路16.6公里北延工程,確保西外環年內建成通車。

(九)高質量建設保障性住房。建成經濟適用房6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65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房4000戶,改造危房330戶。

(十)改善提升環境質量。實施環境綜合整治,下決心關停改造重污染企業,確保異味治理成效明顯、重點污染源達標排放。

各位代表,濱城新的宏偉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拼搏,乘勢超越,爲建設綠色生態經濟文化強區而努力奮鬥!

6

第四篇:區政府工作報告

區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文件

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3月2日在**區第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政府工作的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與大力支持下,全區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重大決策,大力實施“1336”工程,突出重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全面和超額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實現gdp43.90億元,增長18.41%,比“十五”計劃末42億元的目標超過1.9億元,全市排名第2,全省19個市轄區排名(下稱全省排名)第5;財政總收入20140萬元,增長28.20%,比“十五”計劃末1.9億元目標超過1160萬元,總量全市列第4位,全省列第9位,增幅列全市第2位,全省第7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697萬元,比上年增長32.21%,總量和增幅均列全市第3位。財政收入佔區屬gdp的比重達到7.15%。

——投資、消費、出口動力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7億元,增長59.51%,是“十五”計劃末6.1億元的5.23倍,總量全市排名第1,全省第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2億元,增長17.50%,總量全市列第1位,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1267萬美元,較2014年增長近50倍;外貿出口4065萬美元,是“十五”計劃末436萬美元的8.78倍,爲2014年出口創匯額的24倍。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03年的8.5:43.1:48.4調整爲7.9:46.9:45.2,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三產業。經濟外向依存度達到9.60%,比上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

——鄉(鎮)、街道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剔除不可比因素,所有鄉(鎮)、街道財政收入均保持以2位數增長,其中財政收入過500萬元的鄉(鎮)、街道增加3個,達到6個;過千萬元的鄉鎮由原來的1家,增加到3家。

去年政府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圍繞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力服務中心城區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圍繞這條主線,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50億元,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41.6%;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46.30%,拉動gdp增長8.52個百分點,創我區歷史新高;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1400萬元,增長82.49%。紡織服裝行業增加值在上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又上升了11個百分點,宏福服裝、惠達紡織、柳橋羽絨、金濤製衣等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均在5000萬元以上,其中,宏福服裝銷售收入躍上億元臺階,紡織服裝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和較強的競爭力。

城市化取得長足進步。按照中心城區總體發展規劃要求,相繼完成了沙溪鎮、靈溪鎮、朝陽鄉、秦峯鄉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以及6個農民示範小區的地形測繪、規劃審批工作。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2014餘萬元,建成農村公路22條,新增18個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建設總里程58.1公里,並對老上廣路信州段、龍潭路及城區里弄小巷等路面進行了改造,推進了國債項目信秦公路的開工建設。加強了城市違法建築清理整頓工作,配合完成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徵地2014.5畝,拆遷271戶,拆遷面積4.54萬平方米,建成了三江、疇口、鳳凰、旺饒等9個拆遷安置小區,累計安置拆遷戶1677戶。城市化率達到63.5%,提高3.6個百分點。

農業實現突破性進展。完成農業總產值4.27億元,可比增長11.1%;糧食作物總產量47

收508萬元。加強了社保、醫保徵繳擴覆工作,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全部進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體系,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開始納入醫療保險統籌範圍。城鎮登記失業率3.29%,減少0.5個百分點。解決了企業軍轉幹部醫療保障待遇問題,完善了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90%。推進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茅家嶺鄉同心村啓動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農民419人。強化了低保審覈監督工作,全年覈定低保對象9898人,發放低保救助經費625.9萬元。新建北門街道、沙溪鎮2個勞動保障事務所。構建了四級安全生產管理網絡體系,初步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方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開展了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和消防“四進”活動,啓動了全省重大危險源普查縣級試點工作。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全民健身、科普宣傳等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積極參與公共衛生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以及“五城”同創活動,城鄉環境衛生得到較大的改善。沙溪鎮被省愛衛會、省建設廳、省衛生廳評爲“公共衛生周”活動先進單位。積極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建立了現代城、茶山花苑、豐溪小區、天驕花園等多個社區新亮點,榮獲全省城市社區建設示範區稱號。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治安整治“百日行動”;組建了專職治安巡防隊和專職治安協管員隊伍;建設了靈溪治安查報站、步行街電子技術防控體系。集中處理了拖欠工程款及農民工工資等信訪突出問題,妥善化解了白鷗園經營戶羣體上訪等多起羣體性越級上訪難題。防治結合,有效加強了反邪教工作。我區被評爲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落實農村政策,減免農業稅217萬元,兌現糧食直補資金23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增加672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573元,增加800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80.34億元,貸款餘額96.9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8.17億元和20.38億元。

(六)注重加強自身建設,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

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在財政局、計生委啓動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工作;“收支兩條線”改革繼續深化,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納入預算管理;對差補事業單位經費實施定額定項管理。深化了農村稅費配套改革,着力抓好了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對上年稅費配套改革進行了“回頭看”、推進區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整治和規範涉農收費、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等六個方面的工作,完成了北門鄉撤鄉改街工作。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及人事代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了農村中國小教師26人。企業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進入掃尾階段,近年累計批覆改制方案138個。充分發揮國資經營與綜合預算的槓桿調節作用,掀起了以“系統平衡”爲基礎的職工身份置換高潮,有力克服了企業改制資金不足的矛盾,籌集政府性資金4080萬元,置換職工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銷、物資、中小企業、經貿、商業、交通等系統職工身份置換工作。

民主法制不斷深化。以《行政許可法》貫徹實施爲契機,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組織參加了行政許可法知識培訓和知識競賽,對行政許可項目和主體進行了清理,加強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認證,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執行民主決策程序,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建立了政府常年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行政行爲不斷規範。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以及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工商聯及各羣衆團體的聯繫。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建議和提案118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糾風治亂工作,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立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強化機關效能監察,全力推進了政務公開,服務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了區領導信訪值日接待活動,接待羣衆39批89人次。區長熱線“熱力融融”,處理來電、來函、來訪7325件次,辦結7085件次,辦結率96.7%,羣衆滿意率98%以上。

這裏,我再向各位代表通報一下去年政府承諾的“爲民辦10件實事”的進展情況:北門、沙溪兩個勞動保障事務所已建成;提供2014個就業崗位已完成2300個;政務信息網如期併網運行;成功解決了13個社區居委會近千平方米辦公用房,現代城社區、天驕社區、茶山社區以及豐溪小區等一批精品社區相繼建立;葉挺大道延伸工程已經竣工通車;全年完成鄉村公路路面硬化58.1公里,是計劃數的2.9倍;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口5800餘人,超計劃1000餘人;還建東門國小已全面開工建設;恆順和衆旺2家機械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已經市政府批准註冊登記;籌集續建秦峯大橋資金131萬元,項目正在招標建設;巖底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擠進國家籠子,將獲國家無償資金1440餘萬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全區上下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前進步伐進一步加快的一年,是經濟有較大發展、事業有較大進步、城鄉有較大變化、環境有較大改善、羣衆收入有較大提高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廣大幹部羣衆搶抓機遇,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熱情支持**發展的各級領導,向認真監督和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積極投身於我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廣大幹部羣衆以及離退休老同

志,向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中央、盛市駐區單位和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及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人均水平還不高,撤市設區遺留的城建債務還很沉重,財政支撐經濟發展的後勁還不足;工業相對滯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對全區經濟具有一定牽動性作用的大企業比較少;城鎮就業壓力較大,低收入人數較多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區政府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對策,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區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計劃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市委、市政府對**區發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區委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把**建設成爲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快速發展地區”的發展定位,緊緊圍繞“把**建設成爲工貿一體的現代中心城區”的奮鬥目標,堅持以加快發展爲“第一要務”;繼續實施“1336”工程,精心打造產業集羣、現代物流和小城鎮建設“三大亮點”,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體制機制創新“三個關鍵”,突出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市場專業化、政務信息化以及環境優化“五個重點”,全力實現“2255”奮鬥目標,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總體要求,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雙增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工業增加值增長25%;引進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8‰以內;城市化率提高4.5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爲實現上述目標,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堅持一個統領,抓好兩個着力”的要求。堅持一個統領,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加快發展與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更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努力做到在發展觀念上有新的拓展,在發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領導發展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區經濟快速增長上有新的作爲。抓好兩個着力,一是着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的過程中,堅持從區情實際出發,更加註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更加註重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更加註重解決長期性和深層次矛盾,更加註重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註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二是着力推進改革開放。抓住有利時機,圍繞解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樹立全球戰略意識,按照“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方針,着眼於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着眼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全面實施大開放主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促進全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紮紮實實抓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一是要繼續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牢固樹立“以大開放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產業、以大產業促進大產出”理念,要繼續採取政府推動、企業爲主的方式,更多地承接產業轉移,培植壯大產業集羣,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資本加速流動的難得機遇,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嘗兩種資源,實施全方位的大開放。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優化發展環境,引導外資、合資等多種形式的企業到我區落地生根。突出主攻方向,講究招商策略,利用委託招商點和招商月活動,全面出擊“長珠閩”,力求引進一些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牽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建立健全招商項目工作協調機制,抓好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項目的跟蹤落實,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努力擴大外經外貿工作,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出口。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體,確保全年新增進出口企業5家,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二是要認真吃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圍繞國家重點扶持的農業基礎設施和重大水利項目以及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體系、移民建鎮、公檢法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建設項目,繼續加大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積極向國家和盛市有關部門爭項目、要資金,全年力爭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000萬元以上。

堅持走新型工

業化道路,着力構建具有信州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工業格局。實施主攻工業戰略,着力抓好“園區、產業和企業”三個關鍵,進一步盤情家底,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確保到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三項指標較2014年實現“翻一番”。要堅持以結構調整、發展開放型經濟爲主線,以工業園區以及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規劃的項目用地爲主平臺,以壯大主導產業和培育骨幹企業爲重點。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把做大工業經濟總量與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實施優勢資源轉化、主導產業帶動、核心企業優強、工業園區集聚的聯動戰略,加速工業化進程。一是要着力扶持一批成長型企業。圍繞培育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光學電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大力扶持以宏福服裝、惠達紡織和海潮紡織爲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圍繞當今發展汽車工業的潮流努力培養以索密特汽配、江維部件、天元金屬、德本焊絲爲龍頭的金屬製品產業;促使以武林啤酒爲龍頭的優強食品加工企業靠大聯強極力做大食品加工產業;緊跟鳳凰光學、甬成功2家上市公司發展趨勢,全力發展以成功信息和衆力光學等爲代表的光學電子產業。二是要着力跟蹤落實一批重點項目。依託上述龍頭企業,加快實施一批關聯性工業項目,確保年內海潮紡織、武林啤酒、傅氏家紡、成功信息、信泰焊接、德本焊絲以及索密特汽配等項目達產達標;開工建設印尼奧得燈具燈飾一期工程、惠達紡織年產1萬錠精梳棉生產線、成功信息年產36萬臺電視接收器、140萬片計算機板卡、300萬臺智能電錶生產線、信達繭絲綢年產240噸紡絲生產線,天元金屬擴建年產1萬噸高純氧化鋅生產線等項目。三是要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三園合一”的戰略決策,大力參與**工業園區建設。切實抓好22家入園企業的投產見效,有序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增強工業園區的產業聚集能力、就業吸納能力、環境承載能力、要素集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按照土地集約化經營、產業鏈式化延伸、企業集羣式組合、資源循環式利用的要求,着力提升園區企業水平。力爭園區當年銷售收入7.8億元,上交稅金2100萬元,累計吸納就業6000人。四是要着力搞好企業服務。繼續強化以經貿委、中小企業局和招商局爲主體的企業服務功能,開通民營企業服務熱線和企業投訴電話,建立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用活工業發展基金,着力爲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建立銀企懇談會制度,努力營造一個“企業困難有人幫、企業發展有人助”的良好發展局面。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併購、聯合、重組和技術改造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力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上年的42家的基礎上再增加30家;新增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企業10家,過億元企業2家;新增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5家。

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圍繞“發展市嘗做大產業和做強企業”三大要領,進一步摸清家底,夯實基礎,做大總量。一是要主動參與市政府制定中心城區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工作,合理佈局商貿流通產業,積極探索城區商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新途徑,認真搞好項目包裝策劃招商工作。二是要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挖掘農村消費潛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努力提高農村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三是要加強市場監管,努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信州”品牌。四是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牢固樹立“大流通帶動大生產”的觀念,充分認識流通業在推動我區結構調整、刺激消費、改善服務、增加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出臺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促進商貿流通業實行跨越性發展。積極發展商貿、運輸、旅遊、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以及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險、會計、諮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規律,着力培育和壯大汽車、住房、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艦社區服務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以現有的解百商廈、國泰商廈、上饒大市嘗白鷗園、八角塘、寶澤樓以及江南商貿城等重點市場爲依託,通過調整、重組、改造,建設一批社會化、專業化程度高的生產資料、產品銷售物流企業,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重點建設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糧油批發市嘗贛東北特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工程以及沙溪農貿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發揮市場商品集散作用。制定更爲積極的引進流通型企業新舉措,爭取今年流通業發展取得較大的突破,全年引進商貿流通項目100個,新增稅收1000萬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由上年的35家增加到45家,過億元市場新增4個。

加快城鎮化進程,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加快推進衛星城鎮建設步伐。一是要在去年完成鄉鎮總體規劃及農民示範小區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詳規的編制工作,儘快做好上廣公路**區段、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等重點路段兩側土地的控規實施工作。激活城鎮土地資源市場,突出一級壟斷,通過高起點規劃和市場運作,有效放大規劃預期升值效應。二是要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全面完成鄉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改造目標。重點抓好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秦峯大橋的建設,確保年內完成路面建設30公里任務。三是要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產業服務功能,搞好小城鎮產業基地建設。首先,要以小城鎮建設爲龍頭,合理規劃佈局工業經濟發展新平臺。依託梨溫高速公路沙溪掛線和上廣公路**區段以及信秦公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帶,努力實現與工業經濟強縣廣豐縣的對接與互動。其次,要加大中心集鎮的投資改造以及房地產開發力度,着力加強對老鎮區的改造建設,堅決制止違法建築產生,切實改善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加強道路交通、信息服務、供水供電、地下排水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力度。今年區財政預算內將繼續安排100萬元,用於支持小城鎮建設。各鄉鎮都要高質量、高要求的建成1-2個農民建房或文

明村新亮點。與此同時,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鐵路北移、城防工程、行政新區等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的拆遷、徵地、服務和協調工作。要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中心城區衛生和綜合環境整治工作。繼續鞏固和發展“五城同創”成果,積極探索和建立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按照“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的思路,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農產品結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產業帶。一是政策推動。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已經實行的政策不會變,已給農民的實惠不會減,視財力狀況,支農措施的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從今年起,一律免徵農業稅,實現農民合同內“零”負擔。切實加強防洪保安基金、農林水項目資金以及財政配套資金的籌集、使用與監管,千方百計提高農業資金投入產出效率。繼續實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繼續對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繼續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投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認真做好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的工作。繼續實施陽光工程,不斷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同時,要廣開農民增收渠道,形成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二是項目帶動。利用國家資金整理土地1萬畝以上,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5萬噸左右。着力發展都市城郊型農業以及休閒觀光農業,要以巖底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爲載體,精心包裝項目,力爭形成以巖底水庫爲中心,集水產養殖與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立體開發新格局,以此帶動周邊農民致富。三是龍頭拉動。進一步加快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生豬機械化定點屠宰場以及納米級微粉膠囊仙人掌加工項目建設。大力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農業植物保護、農產品檢驗檢疫和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積極培植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建設仙人掌、蠶桑、苧麻、蔬菜、草莓和信木柚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做大生豬、刺鮁魚以及蔬菜果品種養殖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四是市場促動。用好用活價格調節基金,全力推進八角塘市嘲農改超”進程,穩步推進蔬菜、水果和糧油批發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本地農產品的輻射帶動能力。

圍繞解決影響全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一是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放寬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以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切實保護私有財產權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是要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和各項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深化徵地制度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財政體制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分別在秦峯鄉進行“鄉財區代管”、財政局和計生委開展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審計監督、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各有側重的經濟監督機制。加強稅收徵管,強化依法治稅。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規範投資項目的審批、覈准和備案,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規範政府投資範圍和行爲,建立政府投資項目綜合考評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抓緊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主動適應國有資產結構的新變化,將國有資產經營的重點從過去以盤活土地爲主轉移到盤活剩餘資產和債權清理催收上來,同時把各經濟主管部門國資經營收益納入年度考覈範疇,確保全年實現國資經營淨收益1000萬元。三是要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體制。從今年起,提高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即:國小由生均20元增加到40元,國中由生均30元增加到60元。建立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長效機制,普遍推行義務教育“一費制”。

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爲本,切實維護羣衆利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激發社會活力,保持社會穩定,努力建設和諧平安信州。

嚴格落實基本國策。堅持以人爲本,強化優質服務,堅持不懈地推進計劃生育法制化進程,繼續開展計劃生育“三入戶”服務活動,逐步提高計生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繼續抓緊抓實整治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各項工作,促進人口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環境質量,嚴禁向信江河直排各種污染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落實最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政策,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合理開發、集約利用、循環使用各種資源,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快發展科教事業。加快科技創新,搞好科技項目的立項、實施、推廣,提高科技貢獻率;完善企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積極培育高新技術和民營科技企業。優先發展基礎教育,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重點抓好國中的“保學控甌工作,組織實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擴大四中招生規模,確保初升高平穩“度峯”。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努力將教育優勢轉化爲服務經濟的強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觀念,創新選才、育才、用才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嚴密構築保障網絡。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盛市各項政策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搞好勞務輸出,統籌城鄉就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努力提高就業再就業率,把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擴面徵繳,及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障金。擴大醫療保障範圍,強化醫療保障能力。繼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全面落實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解困政策。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羣體,開展社會互助救濟、幫困扶貧,確保失業、失地、失居等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人民羣衆安居樂業。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改善鄉鎮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助體系,加強農村衛生防疫的組織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暴發疫情、新發傳染病及不明原因疫病應急處置能力,紮實做好血防工作;強化醫療市場管理。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和全民健身運動,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和改善價格管理與調控環境,保持市場基本穩定。抓好基本單位經濟普查工作。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舉辦“首屆中國**紅色旅遊節”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組團參加**市第一屆運動會,力爭實現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好楊益泰舊第申報省級文保單位工作。整合文化資源,積極繁榮社區文化,活躍鄉村文化,豐富人民羣衆文化生活。開展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城活動。統籌抓好計劃、審計、檔案、史志、機構編制、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武裝、民兵預備役、優撫等項工作,關心老幹部生活,積極發展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事業。

合力打造和諧平安信州。正確把握和有效處理好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對待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妥善解決好農村徵地、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案件審理等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羣體性事件。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召開,各級、各部門務必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擔負好維護一方平安的責任,公安政法部門要加大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確保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信訪部門要及時掌握基層信訪動態,着力解決那些久拖未決的信訪問題,確保“兩會”期間無我區人員進京上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着力抓好生產、交通、防火三大領域的安全工作,整治消除各種隱患,堅決杜絕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和校園安全事故,減少一般傷亡事故。繼續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把優化環境作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傾注精力,強化措施,加快建設適宜安居創業的生態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崇德明禮、熱情好客的人文環境,政通人和、長治久安的社會環境,增強信州親和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五、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

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圍繞提高執政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切實推進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

切實履行政務管理職責。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步伐,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發展活力。繼續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進行政審批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爲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競爭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原則,進一步推動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要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財政保障的重心,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羣衆生活方面傾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切實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並善於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後續管理。繼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進一步推廣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提高政府科學管理、信息服務的水平。努力建立和完善權責明確、行爲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進一步整合執法資源,完善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行爲,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要在嚴格按照科學程序辦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範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積極推進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監督考覈三大體系建設,對今年的重要工作和重點工程,分解細化,落實到人,強化考覈,嚴格獎懲,務求實效,定期督查通報,確保件件落實,取信於民。堅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重視和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衆監督。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認真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切實加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建立健全公衆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和實施評估機制。對與羣衆切身利

第五篇:區政府工作報告

以下是一篇工作報告,歡迎大家瀏覽借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政府工作的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與大力支持下,全區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重大決策,大力實施“1336”工程,突出重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全面和超額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實現gdp43.90億元,增長18.41%,比“十五”計劃末42億元的目標超過1.9億元,全市排名第2,全省19個市轄區排名(下稱全省排名)第5;財政總收入20140萬元,增長28.20%,比“十五”計劃末1.9億元目標超過1160萬元,總量全市列第4位,全省列第9位,增幅列全市第2位,全省第7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697萬元,比上年增長32.21%,總量和增幅均列全市第3位。財政收入佔區屬gdp的比重達到7.15%。

——投資、消費、出口動力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7億元,增長59.51%,是“十五”計劃末6.1億元的5.23倍,總量全市排名第1,全省第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2億元,增長17.50%,總量全市列第1位,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1267萬美元,較2014年增長近50倍;外貿出口4065萬美元,是“十五”計劃末436萬美元的8.78倍,爲2014年出口創匯額的24倍。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03年的8.5:43.1:48.4調整爲7.9:46.9:45.2,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三產業。經濟外向依存度達到9.60%,比上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

——鄉(鎮)、街道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剔除不可比因素,所有鄉(鎮)、街道財政收入均保持以2位數增長,其中財政收入過500萬元的鄉(鎮)、街道增加3個,達到6個;過千萬元的鄉鎮由原來的1家,增加到3家。

去年政府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圍繞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力服務中心城區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圍繞這條主線,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50億元,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41.6%;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46.30%,拉動gdp增長8.52個百分點,創我區歷史新高;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1400萬元,增長82.49%。紡織服裝行業增加值在上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又上升了11個百分點,宏福服裝、惠達紡織、柳橋羽絨、金濤製衣等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均在5000萬元以上,其中,宏福服裝銷售收入躍上億元臺階,紡織服裝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和較強的競爭力。

城市化取得長足進步。按照中心城區總體發展規劃要求,相繼完成了沙溪鎮、靈溪鎮、朝陽鄉、秦峯鄉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以及6個農民示範小區的地形測繪、規劃審批工作。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2014餘萬元,建成農村公路22條,新增18個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建設總里程58.1公里,並對老上廣路信州段、龍潭路及城區里弄小巷等路面進行了改造,推進了國債項目信秦公路的開工建設。加強了城市違法建築清理整頓工作,配合完成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徵地2014.5畝,拆遷271戶,拆遷面積4.54萬平方米,建成了三江、疇口、鳳凰、旺饒等9個拆遷安置小區,累計安置拆遷戶1677戶。城市化率達到63.5%,提高3.6個百分點。

農業實現突破性進展。完成農業總產值4.27億元,可比增長11.1%;糧食作物總產量47842噸,增長41.2%;糧播面積 12.9萬畝,增加9551畝。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投入資金176萬元,是上年的3倍,完成土石方20萬立方米,新建和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34處。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畜牧水產和高效經濟作物在農業收入中的比重較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新增農畜產品加工企業2戶,桑王絹紡、金星夏布、鉛嶺仙人掌、北門養豬、靈溪刺鮁魚等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新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香禾坊”牌茶油順利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有機食品標誌認證。

(二)商貿流通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城市活力進一步提升

商貿流通繁榮昌盛。商貿流通十分活躍,業態豐富多彩,商貿基礎設施建設成爲投資新亮點,一批大型購物商城進入建設階段。啓動了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贛東北特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建設項目。引進了溢洲春天百貨、解百超市等流通型企業67家,新增稅收622萬元。納稅1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由上年的12家增加到30家。

民營經濟欣欣向榮。新增民營企業39戶,註冊資金1657萬元,分別增長15.12%和23.32%。納稅過10萬元的民營企業由上年的76家增加到106家,其中納稅過100萬元的民營企業新增6家,達到19家。民營經濟上繳稅金1.52億元,佔財政總收入的76%,重點民營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日漸明顯,106戶納稅10萬元以上企業的納稅總額達到8513.53萬元,佔全區民營企業納稅額的56.01%,佔財政收入的42.23%。民營企業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主動爲園區企業招工620人,免費爲56位民營企業家進行健康體檢,我區喜獲2014年度全省“服務個私經濟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大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開放型經濟穩步推進。緊緊圍繞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光學電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牢固樹立“項目興業”意識,精心包裝項目招商。引進項目127個,利用市外資金14.61億元,增長28.34%;境外項目4個,境外資金1267萬美元,增長38.6%。通過加大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爭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個,其中過千萬元項目2個,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500餘萬元。外貿出口4065萬美元,爲上年出口創匯額的3倍,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明顯提升,對歐美出口額首次超過對東南亞地區。

產業聚集初顯成效。大力扶持了惠達紡織精梳紗、成功信息計算機板卡、武林啤酒5萬噸生產線、索密特汽車電子升降器、桑王絹紡擴建工程、天元金屬高純氧化鋅等在建項目;調整清理了一村製藥和三江鑄造等一批不符合三江工業基地發展規劃要求的項目,收回土地490畝;利用存量土地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億元的印尼奧得燈具燈飾及德本焊絲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好項目、大項目。入園企業產業聚集度達到29.8%,較上年提高10餘個百分點。

(四)科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

科教工作穩步發展。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得到加強。新增民營科技企業5家,總數達到25家。“兩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全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鞏固率97%。恢復了四中高中招生,填補了在城區內區屬學校沒有高中的空白。幼兒教育成績顯著,獲得2014年全省幼兒教育先進縣(區)的光榮稱號。在各項教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國家級獎勵56人次,省級獎勵61人次。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培訓農民5062人,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879人。民辦教育快速崛起,新增民辦學校3所,社會力量辦學已達12所。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4449平方米。

文衛體事業得到加強。新建和完善了上饒影城、圖書館等文化陣地,進行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文物精品展廳,涌現了《無題》、《三清獨秀》等優秀美術作品,穩定和壯大了文藝演出隊伍。衛生事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常青醫院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對農村衛生單位經費、資產實行了歸口管理。30名晚血病人得到免費治療。深入開展了社區體育活動。成功舉辦了“月亮灣汽車城杯”龍舟大賽和首屆老運會,在市二屆老運會上取得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一的好成績。

人口計劃生育及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開展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和計生“三入戶”活動,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08.6,摘除了朝陽鄉市計劃生育“重點管理鄉”帽子,計劃生育各項指標順利通過省、市考覈。如期完成了全市經濟普查試點工作,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亦在有序開展。完成了**市續志的編纂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國防教育和徵兵工作得到加強。國動委“八辦”正規化建設以及“雙擁”工作穩步推進,軍轉幹部及退伍士官安置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市場價格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市場價格波動得到了有效平抑。區民政局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基層單位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婚姻登記機關稱號。此外,民族、宗教、僑務、對臺工作進一步加強,計劃、審計、檔案、老齡、環保、殘疾人以及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五)着力解決關係羣衆利益的實際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建立了市區聯網的勞動資源數據庫。幫助1879名下崗工人、60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落實小額貸款160萬元,直接扶持再就業80人;減免工商稅收508萬元。加強了社保、醫保徵繳擴覆工作,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全部進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體系,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開始納入醫療保險統籌範圍。城鎮登記失業率3.29 %,減少0.5個百分點。解決了企業軍轉幹部醫療保障待遇問題,完善了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90%。推進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茅家嶺鄉同心村啓動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農民419人。強化了低保審覈監督工作,全年覈定低保對象9898人,發放低保救助經費625.9萬元。新建北門街道、沙溪鎮2個勞動保障事務所。構建了四級安全生產管理網絡體系,初步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方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開展了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和消防“四進”活動,啓動了全省重大危險源普查縣級試點工作。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全民健身、科普宣傳等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積極參與公共衛生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以及“五城”同創活動,城鄉環境衛生得到較大的改善。沙溪鎮被省愛衛會、省建設廳、省衛生廳評爲“公共衛生周”活動先進單位。積極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建立了現代城、茶山花苑、豐溪小區、天驕花園等多個社區新亮點,榮獲全省城市社區建設示範區稱號。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治安整治 “百日行動”;組建了專職治安巡防隊和專職治安協管員隊伍;建設了靈溪治安查報站、步行街電子技術防控體系。集中處理了拖欠工程款及農民工工資等信訪突出問題,妥善化解了白鷗園經營戶羣體上訪等多起羣體性越級上訪難題。防治結合,有效加強了反邪教工作。我區被評爲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落實農村政策,減免農業稅217萬元,兌現糧食直補資金23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增加672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573元,增加800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80.34億元,貸款餘額96.9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8.17億元和20.38億元。

(六)注重加強自身建設,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

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在財政局、計生委啓動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工作;“收支兩條線”改革繼續深化,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納入預算管理;對差補事業單位經費實施定額定項管理。深化了農村稅費配套改革,着力抓好了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菸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對上年稅費配套改革進行了“回頭看”、推進區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整治和規範涉農收費、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等六個方面的工作,完成了北門鄉撤鄉改街工作。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及人事代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了農村中國小教師26人。企業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進入掃尾階段,近年累計批覆改制方案138個。充分發揮國資經營與綜合預算的槓桿調節作用,掀起了以“系統平衡”爲基礎的職工身份置換高潮,有力克服了企業改制資金不足的矛盾,籌集政府性資金4080萬元,置換職工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銷、物資、中小企業、經貿、商業、交通等系統職工身份置換工作。

民主法制不斷深化。以《行政許可法》貫徹實施爲契機,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組織參加了行政許可法知識培訓和知識競賽,對行政許可項目和主體進行了清理,加強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認證,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執行民主決策程序,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建立了政府常年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行政行爲不斷規範。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以及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工商聯及各羣衆團體的聯繫。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建議和提案118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糾風治亂工作,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立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強化機關效能監察,全力推進了政務公開,服務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了區領導信訪值日接待活動,接待羣衆39批89人次。區長熱線“熱力融融”,處理來電、來函、來訪7325件次,辦結7085件次,辦結率96.7%,羣衆滿意率98%以上。

這裏,我再向各位代表通報一下去年政府承諾的“爲民辦10件實事”的進展情況:北門、沙溪兩個勞動保障事務所已建成;提供2014個就業崗位已完成2300個;政務信息網如期併網運行;成功解決了13個社區居委會近千平方米辦公用房,現代城社區、天驕社區、茶山社區以及豐溪小區等一批精品社區相繼建立;葉挺大道延伸工程已經竣工通車;全年完成鄉村公路路面硬化58.1公里,是計劃數的2.9倍;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口5800餘人,超計劃1000餘人;還建東門國小已全面開工建設;恆順和衆旺2家機械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已經市政府批准註冊登記;籌集續建秦峯大橋資金131萬元,項目正在招標建設;巖底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擠進國家籠子,將獲國家無償資金1440餘萬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全區上下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前進步伐進一步加快的一年,是經濟有較大發展、事業有較大進步、城鄉有較大變化、環境有較大改善、羣衆收入有較大提高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廣大幹部羣衆搶抓機遇,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熱情支持**發展的各級領導,向認真監督和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積極投身於我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廣大幹部羣衆以及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中央、省、市駐區單位和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及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人均水平還不高,撤市設區遺留的城建債務還很沉重,財政支撐經濟發展的後勁還不足;工業相對滯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對全區經濟具有一定牽動性作用的大企業比較少;城鎮就業壓力較大,低收入人數較多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區政府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對策,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區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計劃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市委、市政府對**區發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區委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把**建設成爲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快速發展地區”的發展定位,緊緊圍繞“把**建設成爲工貿一體的現代中心城區”的奮鬥目標,堅持以加快發展爲“第一要務”;繼續實施“1336”工程,精心打造產業集羣、現代物流和小城鎮建設“三大亮點”,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體制機制創新“三個關鍵”,突出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市場專業化、政務信息化以及環境優化“五個重點”,全力實現“2255”奮鬥目標,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總體要求,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雙增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工業增加值增長25%;引進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8‰以內;城市化率提高4.5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爲實現上述目標,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堅持一個統領,抓好兩個着力”的要求。堅持一個統領,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加快發展與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更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努力做到在發展觀念上有新的拓展,在發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領導發展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區經濟快速增長上有新的作爲。抓好兩個着力,一是着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的過程中,堅持從區情實際出發,更加註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更加註重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更加註重解決長期性和深層次矛盾,更加註重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註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二是着力推進改革開放。抓住有利時機,圍繞解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樹立全球戰略意識,按照“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方針,着眼於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着眼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全面實施大開放主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促進全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紮紮實實抓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一是要繼續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牢固樹立“以大開放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產業、以大產業促進大產出”理念,要繼續採取政府推動、企業爲主的方式,更多地承接產業轉移,培植壯大產業集羣,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資本加速流動的難得機遇,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全方位的大開放。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優化發展環境,引導外資、合資等多種形式的企業到我區落地生根。突出主攻方向,講究招商策略,利用委託招商點和招商月活動,全面出擊“長珠閩”,力求引進一些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牽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建立健全招商項目工作協調機制,抓好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項目的跟蹤落實,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努力擴大外經外貿工作,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出口。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體,確保全年新增進出口企業5家,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二是要認真吃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圍繞國家重點扶持的農業基礎設施和重大水利項目以及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體系、移民建鎮、公檢法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建設項目,繼續加大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積極向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爭項目、要資金,全年力爭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000萬元以上。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着力構建具有信州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工業格局。實施主攻工業戰略,着力抓好“園區、產業和企業”三個關鍵,進一步盤情家底,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確保到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三項指標較2014年實現“翻一番”。要堅持以結構調整、發展開放型經濟爲主線,以工業園區以及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規劃的項目用地爲主平臺,以壯大主導產業和培育骨幹企業爲重點。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把做大工業經濟總量與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實施優勢資源轉化、主導產業帶動、核心企業優強、工業園區集聚的聯動戰略,加速工業化進程。一是要着力扶持一批成長型企業。圍繞培育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光學電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大力扶持以宏福服裝、惠達紡織和海潮紡織爲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圍繞當今發展汽車工業的潮流努力培養以索密特汽配、江維部件、天元金屬、德本焊絲爲龍頭的金屬製品產業;促使以武林啤酒爲龍頭的優強食品加工企業靠大聯強極力做大食品加工產業;緊跟鳳凰光學、甬成功2家上市公司發展趨勢,全力發展以成功信息和衆力光學等爲代表的光學電子產業。二是要着力跟蹤落實一批重點項目。依託上述龍頭企業,加快實施一批關聯性工業項目,確保年內海潮紡織、武林啤酒、傅氏家紡、成功信息、信泰焊接、德本焊絲以及索密特汽配等項目達產達標;開工建設印尼奧得燈具燈飾一期工程、惠達紡織年產1萬錠精梳棉生產線、成功信息年產36萬臺電視接收器、140萬片計算機板卡、300萬臺智能電錶生產線、信達繭絲綢年產240噸紡絲生產線,天元金屬擴建年產1萬噸高純氧化鋅生產線等項目。三是要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三園合一”的戰略決策,大力參與**工業園區建設。切實抓好22家入園企業的投產見效,有序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增強工業園區的產業聚集能力、就業吸納能力、環境承載能力、要素集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按照土地集約化經營、產業鏈式化延伸、企業集羣式組合、資源循環式利用的要求,着力提升園區企業水平。力爭園區當年銷售收入7.8億元,上交稅金2100萬元,累計吸納就業6000人。四是要着力搞好企業服務。繼續強化以經貿委、中小企業局和招商局爲主體的企業服務功能,開通民營企業服務熱線和企業投訴電話,建立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用活工業發展基金,着力爲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建立銀企懇談會制度,努力營造一個“企業困難有人幫、企業發展有人助”的良好發展局面。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併購、聯合、重組和技術改造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力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上年的42家的基礎上再增加30家;新增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企業10家,過億元企業2家;新增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5家。

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圍繞“發展市場、做大產業和做強企業”三大要領,進一步摸清家底,夯實基礎,做大總量。一是要主動參與市政府制定中心城區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工作,合理佈局商貿流通產業,積極探索城區商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新途徑,認真搞好項目包裝策劃招商工作。二是要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挖掘農村消費潛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努力提高農村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三是要加強市場監管,努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信州”品牌。四是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牢固樹立“大流通帶動大生產”的觀念,充分認識流通業在推動我區結構調整、刺激消費、改善服務、增加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出臺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促進商貿流通業實行跨越性發展。積極發展商貿、運輸、旅遊、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以及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險、會計、諮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規律,着力培育和壯大汽車、住房、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社區服務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以現有的解百商廈、國泰商廈、上饒大市場、白鷗園、八角塘、寶澤樓以及江南商貿城等重點市場爲依託,通過調整、重組、改造,建設一批社會化、專業化程度高的生產資料、產品銷售物流企業,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重點建設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糧油批發市場、贛東北特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工程以及沙溪農貿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發揮市場商品集散作用。制定更爲積極的引進流通型企業新舉措,爭取今年流通業發展取得較大的突破,全年引進商貿流通項目100個,新增稅收1000萬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由上年的35家增加到45家,過億元市場新增4個。

加快城鎮化進程,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加快推進衛星城鎮建設步伐。一是要在去年完成鄉鎮總體規劃及農民示範小區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詳規的編制工作,儘快做好上廣公路**區段、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等重點路段兩側土地的控規實施工作。激活城鎮土地資源市場,突出一級壟斷,通過高起點規劃和市場運作,有效放大規劃預期升值效應。二是要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全面完成鄉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改造目標。重點抓好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秦峯大橋的建設,確保年內完成路面建設30公里任務。三是要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產業服務功能,搞好小城鎮產業基地建設。首先,要以小城鎮建設爲龍頭,合理規劃佈局工業經濟發展新平臺。依託梨溫高速公路沙溪掛線和上廣公路**區段以及信秦公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帶,努力實現與工業經濟強縣廣豐縣的對接與互動。其次,要加大中心集鎮的投資改造以及房地產開發力度,着力加強對老鎮區的改造建設,堅決制止違法建築產生,切實改善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加強道路交通、信息服務、供水供電、地下排水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力度。今年區財政預算內將繼續安排100萬元,用於支持小城鎮建設。各鄉鎮都要高質量、高要求的建成1-2個農民建房或文明村新亮點。與此同時,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鐵路北移、城防工程、行政新區等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的拆遷、徵地、服務和協調工作。要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中心城區衛生和綜合環境整治工作。繼續鞏固和發展“五城同創”成果,積極探索和建立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按照“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的思路,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農產品結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產業帶。一是政策推動。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已經實行的政策不會變,已給農民的實惠不會減,視財力狀況,支農措施的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從今年起,一律免徵農業稅,實現農民合同內“零”負擔。切實加強防洪保安基金、農林水項目資金以及財政配套資金的籌集、使用與監管,千方百計提高農業資金投入產出效率。繼續實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繼續對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繼續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投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認真做好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的工作。繼續實施陽光工程,不斷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同時,要廣開農民增收渠道,形成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二是項目帶動。利用國家資金整理土地1萬畝以上,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5萬噸左右。着力發展都市城郊型農業以及休閒觀光農業,要以巖底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爲載體,精心包裝項目,力爭形成以巖底水庫爲中心,集水產養殖與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立體開發新格局,以此帶動周邊農民致富。三是龍頭拉動。進一步加快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生豬機械化定點屠宰場以及納米級微粉膠囊仙人掌加工項目建設。大力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農業植物保護、農產品檢驗檢疫和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積極培植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建設仙人掌、蠶桑、苧麻、蔬菜、草莓和信木柚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做大生豬、刺鮁魚以及蔬菜果品種養殖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四是市場促動。用好用活價格調節基金,全力推進八角塘市場“農改超”進程,穩步推進蔬菜、水果和糧油批發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本地農產品的輻射帶動能力。

圍繞解決影響全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一是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放寬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以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切實保護私有財產權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是要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和各項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深化徵地制度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財政體制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分別在秦峯鄉進行“鄉財區代管”、財政局和計生委開展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審計監督、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各有側重的經濟監督機制。加強稅收徵管,強化依法治稅。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規範投資項目的審批、覈准和備案,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規範政府投資範圍和行爲,建立政府投資項目綜合考評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抓緊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主動適應國有資產結構的新變化,將國有資產經營的重點從過去以盤活土地爲主轉移到盤活剩餘資產和債權清理催收上來,同時把各經濟主管部門國資經營收益納入年度考覈範疇,確保全年實現國資經營淨收益1000萬元。三是要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體制。從今年起,提高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即:國小由生均20元增加到40元,國中由生均30元增加到60元。建立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長效機制,普遍推行義務教育“一費制”。

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爲本,切實維護羣衆利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激發社會活力,保持社會穩定,努力建設和諧平安信州。

嚴格落實基本國策。堅持以人爲本,強化優質服務,堅持不懈地推進計劃生育法制化進程,繼續開展計劃生育“三入戶”服務活動,逐步提高計生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繼續抓緊抓實整治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各項工作,促進人口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環境質量,嚴禁向信江河直排各種污染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落實最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政策,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合理開發、集約利用、循環使用各種資源,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快發展科教事業。加快科技創新,搞好科技項目的立項、實施、推廣,提高科技貢獻率;完善企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積極培育高新技術和民營科技企業。優先發展基礎教育,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重點抓好國中的“保學控輟”工作,組織實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擴大四中招生規模,確保初升高平穩“度峯”。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努力將教育優勢轉化爲服務經濟的強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觀念,創新選才、育才、用才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嚴密構築保障網絡。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政策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搞好勞務輸出,統籌城鄉就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努力提高就業再就業率,把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擴面徵繳,及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障金。擴大醫療保障範圍,強化醫療保障能力。繼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全面落實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解困政策。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羣體,開展社會互助救濟、幫困扶貧,確保失業、失地、失居等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人民羣衆安居樂業。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改善鄉鎮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助體系,加強農村衛生防疫的組織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暴發疫情、新發傳染病及不明原因疫病應急處置能力,紮實做好血防工作;強化醫療市場管理。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和全民健身運動,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和改善價格管理與調控環境,保持市場基本穩定。抓好基本單位經濟普查工作。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舉辦“首屆中國**紅色旅遊節”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組團參加**市第一屆運動會,力爭實現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好楊益泰舊第申報省級文保單位工作。整合文化資源,積極繁榮社區文化,活躍鄉村文化,豐富人民羣衆文化生活。開展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城活動。統籌抓好計劃、審計、檔案、史志、機構編制、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武裝、民兵預備役、優撫等項工作,關心老幹部生活,積極發展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事業。

合力打造和諧平安信州。正確把握和有效處理好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對待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妥善解決好農村徵地、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案件審理等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羣體性事件。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召開,各級、各部門務必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擔負好維護一方平安的責任,公安政法部門要加大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確保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信訪部門要及時掌握基層信訪動態,着力解決那些久拖未決的信訪問題,確保“兩會”期間無我區人員進京上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着力抓好生產、交通、防火三大領域的安全工作,整治消除各種隱患,堅決杜絕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和校園安全事故,減少一般傷亡事故。繼續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把優化環境作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傾注精力,強化措施,加快建設適宜安居創業的生態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崇德明禮、熱情好客的人文環境,政通人和、長治久安的社會環境,增強信州親和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五、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

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圍繞提高執政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切實推進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

切實履行政務管理職責。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步伐,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發展活力。繼續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進行政審批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爲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競爭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原則,進一步推動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要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財政保障的重心,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羣衆生活方面傾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切實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並善於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後續管理。繼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進一步推廣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提高政府科學管理、信息服務的水平。努力建立和完善權責明確、行爲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進一步整合執法資源,完善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行爲,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要在嚴格按照科學程序辦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範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積極推進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監督考覈三大體系建設,對今年的重要工作和重點工程,分解細化,落實到人,強化考覈,嚴格獎懲,務求實效,定期督查通報,確保件件落實,取信於民。堅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重視和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衆監督。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認真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切實加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建立健全公衆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和實施評估機制。對與羣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羣衆的參與度。“十一五”規劃和2014年遠景目標的制定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充分發揚民主,開門納諫、努力使“十一五”規劃成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體現“五個統籌”的規劃,成爲以人爲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勤政廉政服務於民。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執政爲民、從嚴治政。不斷加強幹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認真解決政府系統黨員和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達到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建設,服務人民羣衆,促進各項工作的目的。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爲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千方百計地爲羣衆多解難事、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會議,減少文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各位代表,高度重視、妥善解決羣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年區政府將千方百計加大投入,爲羣衆辦理以下十件實事:

1、爲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

2、建設鄉村公路30公里以上;

3、整理農村土地1萬畝;

4、建設遠程教育中心;

5、建設22萬伏變電站;

6、提供就業崗位2014個;

7、免費培訓農民2014人;

8、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口2014人;

9、建設蔬菜批發市場;

10、建設四中高中教學大樓。

宏圖凝衆志,重任催奮進。各位代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爲實現全區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建設工貿一體的現代**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