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辭職報告

區政府2014年工作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區政府2014年工作報告

區政府2014年工作報告(精選多篇)

——2014年3月11日在廣州市蘿崗區

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長 李紅衛各位代表:

我代表蘿崗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及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爲引領,圍繞建設東部山水新城核心區目標,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10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項目穩步推進,10大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全面啓動,10大城市配套設施工程和10大民生基礎設施工程紮實推進,1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一)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年初制定了加快發展促轉型的一攬子方案和若干政策,實行重點項目服務專員制度,形成了區、街鎮、企業三級聯動保增長的工作機制。大力實施在談項目落地、現有企業擴大產能、“瞪羚企業”培育、新企業投產等“4個100計劃”,在招商引資、企業增資擴產、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了11項配套政策。蘿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92億元,增長1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9.8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8.78%;固定資產投資537.67億元,增長2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24億元,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合同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等6項經濟指標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廣州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0億元,增長12%;工業總產值5116億元,增長13.9%;財政總收入543.0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2.9%;固定資產投資559.83億元,增長22.2%;合同利用外資22.06億美元,增長5.06%;實際利用外資14.96億美元,增長6.8%;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兩項指標均佔全市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稅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標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繼續位居前列。

(二)知識城開發建設全面提速。圍繞提升知識城品牌形象、集聚高端產業和人才等創新要素,以九龍湖爲中心規劃了1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32平方公里的主城區,完成核心區城市設計國際競賽,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南起步區獲省科技廳“綠色低碳城區建設技術集成與示範”重大科技專項支持,核心區啓動了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園區申報工作。從全區抽調精幹力量,成立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知識城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組織500名幹部參與徵地拆遷大會戰,累計完成徵地5.8萬畝,拆遷17.5萬平方米。全面完成知識城範圍內地鐵沿線徵拆工作,解決了南起步區市政道路歷史遺留問題。永龍隧道北出入口建成通車,南起步區內部路網全部開工建設,鳳凰湖建成蓄水。南、北安置區一期工程全部封頂,中安置區一期已交付使用,九龍新城安置區首期動工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3億元。大力推動產業園區化、園區特色化,確立了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生命健康樞紐等十大專業園區的規劃。累計引進項目96個,其中產業項目58個,已安排用地項目30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騰飛科技園等15個項目動工建設,金髮科技碳纖維和寶潔知識城項目投試產。制定了知識城主城區重點工作節點計劃,建立了知識城三級工作會議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進入中新聯委會議題,得到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

(三)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成效明顯。產業統籌工作進一步加強,明確了“421x”產業發展導向,優化完善了招商引資項目評審工作機制和產業項目准入評價指標體系,編制了重點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積極拓展招商網絡,加強與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聯動,建立了招商協作關係,與美國硅谷科技協會、英國貿易投資署等海外商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英國倫敦設立了招商辦事處。加大協同創新和國際教育樞紐園區招商,落實了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高校合作項目。完善項目跟蹤和籌建機制,制定出臺了鼓勵引進重點產業項目暫行辦法等政策。積極實施“靶向”招商,先後開展國內外招商活動60次,全年共洽談招商項目600餘個,新引進項目232個,批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8家,其中新批投資超30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項目31個。引進山煤德正等總部項目40個,引進本田汽車研發中心等世界500強項目4個。全區孵化器、加速器新引進項目349個。籌建企業259家,102家企業完成投試產,其中箭牌糖果、國際香料等62家企業完成投產,日立電梯、蘇寧電器等40家企業完成試產。lgd8.5代液晶面板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推動高露潔、瑞儀、金博等116家企業擴大產能,成立區中小民營企業協會和扶持聯盟,促進218家規模以下中小企業轉爲規模以上企業。引導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設立研發機構7家,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13個,1家企業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加工貿易企業設計生產和自主品牌生產產品出口佔全區出口總值的66.43%。

(四)創新資源加速集聚。深化與國際創新資源的合作,成爲全國首家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區,列入首批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重點區域,獲批全國首個國家級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集聚區。成功舉辦第三、四屆“中英生物科技之橋”項目對接會,新引進項目53個。制定了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出臺了瞪羚企業認定、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補貼資金管理等扶持政策。認定區級孵化器26家,新增孵化面積100萬平方米,新認定瞪羚企業124家,高新技術企業66家,累計集聚科技企業2207家,各類研發機構443家。全年新引進科技創新項目352個,新增註冊資本43.69億元。廣州高新區被評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廣州開發區生物產業基地獲批爲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全年有629個項目獲得國家、省、市支持資金5.61億元,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87%。全年專利申請4988件,增長16.1%,授權3150件,增長20.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63件。獲得國家第十四屆專利獎優秀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專利獎金獎1項、優秀獎3項,省科技進步獎12項,廣州市科技進步獎12項,獲得第二屆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市長獎一等獎。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聚集股權投資機構和投資管理機構達到46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到556家,其中我區企業82家;新增1家上市公司、3家小額貸款公司,建成10家社區金融服務站,獲批1家村鎮銀行,區內科技金融企業註冊資本累計達到145.8億元,建立了廣州開發區天使投資聯盟。進一步完善了人才發展和科技扶持政策,全區聚集“兩院”院士27人;新增中央“千人計劃”人才12名,累計達到35名;新增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8個,累計達到12個;新增廣州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6名,累計達到44名;新增區科技領軍人才14名,累計達到53名;新認定骨幹人才826名。

(五)產城融合步伐加快。完成東部山水新城建設方案中期成果和長嶺居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地鐵6號線二期建設加快推進,天鹿北路、光譜中路、永和大道、寶石路、友誼路改造全部完工,香雪大道建成通車,志誠大道跨鐵路立交、開發大道與志誠大道立交開工建設,鳳凰五路東延線、九龍大道與廣汕路口改造等一批骨幹項目順利推進,西區西出口新建夏園大橋工程完成勘察設計招標。新開通16條公交線路,公交站場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180億元的四大城市綜合體項目全部動工建設。推進了廣汕公路長平至金坑段、永和大道等道路綠化升級,實施了市民公園二期、善頂坑風景林改造等工程。綠道、公園、河涌整治等工程全面啓動,全年新增植樹25萬株,新增綠化面積18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8.25%,新建綠道45公里,其中20公里實現無障礙通行。鎮龍水質淨化廠首期、南崗河整治和東區、西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完工,污水收集處理率進一步提高。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編制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蓮塘村、禾豐新村成爲市級第一批美麗鄉村試點,筆崗社區成爲市級第二批美麗鄉村試點。水西等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設,火村、黃陂社區長安片、蓮塘等舊村莊和尚水酒業廠房改造項目獲批。成功通過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試點驗收,55家重點用能單位通過年度節能目標考覈,實現節能4.66萬噸標準煤,完成清潔生產驗收企業41家,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工作考覈名列全市第一。

(六)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大學聯考重點本科上線率繼續保持全市前列,總上線率達到99.42%,獲評“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完成圖書檔案大樓主體工程,新文化館、蘿崗街文體活動中心投入使用。開展“流動圖書館”、“送戲進基層”等活動,受惠羣衆達23萬人次。新建和改造社區活動室、老人健身設施、燈光籃球場等羣衆活動設施37個,我區運動員獲得首個全運會冠軍,區龍舟隊獲廣州國際龍舟賽傳統龍項目“七連冠”。建立了19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館,第一一七中學、東薈花園國小和香雪山、東薈花園、天鹿幼兒園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成“一站式”婚育服務中心,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人口計生各項任務。提前2年半實現每萬名常住居民配備2名全科醫師的目標,率先在全省開展村(居)民健康管理簽約服務試點,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醫改考評連續兩年排名全市第一。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全年未發生一起農副產品安全事故。完成禁養區生豬養殖場整治,加大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推廣力度,深入農村開展技術培訓,1000餘戶家庭受惠。全年推薦就業1.9萬人,區公共實訓基地培訓技能人才超過1萬人,成爲全國技能人才培訓規模最大、設備使用率最高的基地。30歲以上戶籍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總體參保率達99%,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81.5%。各街、鎮建成殘疾人康復站,惠及5400多名殘疾人。區社會福利院建設順利推進,各項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落實到位,城鄉低收入救助標準、農村五保集中與分散供養標準全市最高,惠及全區3800多名困難羣衆。成功舉辦首屆蘿崗區慈善項目推介會,全年募集資金達到1949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爲43399元和21987元,分別增長11.2%和13.1%。對興寧扶貧“雙到”工作被省評爲全優,對從化鰲頭幫扶工作被市評爲優秀,新啓動廉江、貴州黔南等地區的幫扶工作,區內扶貧工作全部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全區所有村居檔案綜合管理水平達到省一級以上標準,《蘿崗年鑑》連續四年獲全國年鑑編校質量獎。建立了初具現代化的氣象綜合探測平臺,有力推進了全區減災防災工作。

(七)社會管理服務深入推進。構建了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網上網下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區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9.1%。做好矛盾糾紛預防工作,信訪事項辦結率達99%,各類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2.7%。全年區長專線共受理羣衆投訴案件611宗,案件辦結率100%。大力推進“平安細胞”建設,打造了普暉社區、開發區中學、捷普電子有限公司、佳大公寓等一批“平安細胞”名片,其做法在全市推廣,羣衆滿意度和公衆安全感分列全市第一和第二。安全生產工作紮實有效,全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安全責任事故,九龍鎮獲評“全國安全社區”,我區成爲省內首個“全國安全社區”全覆蓋的行政區。紮實推進普法工作,在全市“六五”普法中期督導檢查中名列第一,被評爲全國法治區創建先進單位。積極推進“幸福社區”創建,普暉、保稅社區成爲廣州市首批“幸福社區”。積極推進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義工隊伍建設,全年新增社會組織80家,累計註冊義工人員達到12510人。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及各街鎮日間托老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率先實現向社區、企業覆蓋家庭綜合服務。深入開展社工服務進企業、進軍營活動,成功申報國家級企業社會工作服務試點,成爲廣州市首個試點區。精心打造以“金雁文化”爲重點的區域特色文化,成功舉辦“金雁耀開蘿、幸福奔小康”慰問留區過年異地務工人員迎春晚會、“情緣夢、圓起來”第二屆金雁集體婚禮等“金雁夢”系列活動,參與員工達到2萬人,中央和省、市多家媒體先後進行報道。

(八)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紮實開展“轉作風、促增長”主題實踐活動,集中整治幹部隊伍“庸懶散奢”問題,整改率達到94%。啓動區廉政風險智能化防控平臺,對重要風險點進行動態監控。全面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梳理優化行政審批及內部事項流程1157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網上辦事大廳入駐率100%,行政審批事項100%按承諾時限辦結,平均辦理時間由13天壓縮爲7天,羣衆對服務評價滿意率達100%。推行建設工程項目並聯審批,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成區“12345”政府服務熱線。大力壓縮文山會海,文件印發數量同比下降18%,全區性會議數量下降27%,會議時間減少50%。優化電子政務辦公系統,電子辦文率從70%提高到90%。大力推行“陽光政務”,主動公開31個政府部門“三公”經費,編制職權目錄和權力運行流程圖,3655項行政權力全部公開運行。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0件,政協提案和意見115件,辦復率和滿意率均爲100%。法律援助、安置幫教等工作開展有力,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密切聯繫羣衆、促進區域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文聯、科協、工商聯、殘聯工作卓有成效。武裝、雙擁和優撫安置、人防、審計、物價、宗教、僑務、對臺、外事、口岸、應急、保密、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蘿崗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企業家、科技人員、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區部隊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區建設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新增重大產業項目不足,經濟發展後勁有待增強;創新服務體系還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面向羣衆的公共配套設施還有缺失,部分民生項目還沒有落實到位;幹事創業的動力不足,行政管理服務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一年。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但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隨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國內經濟政策有利條件增多,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有利於我區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我們要沉着應對困難和挑戰,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發有爲。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保增長、改革創新促發展,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爲引領,爭創發展新優勢,着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着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着力優化城市功能,着力改善生態環境,着力保障民生福祉,着力強化社會治理能力,全面加快東部山水新城核心區建設。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佔gdp比重3.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範圍內。爲了確保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主城區建設步伐,推動知識城開發取得新突破。

做好規劃和徵地拆遷。加快知識城總體規劃修編及報批,實現鎮龍片區、康大片區等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抓好新能源利用、綠色建築、智慧城市、市政綜合規劃等各項專項規劃,積極協調市有關部門儘快穩定地鐵知識城線站位方案。充分發揮徵拆指揮部、九龍鎮的指揮協調和主力軍作用,確保完成知識城主城區、產業功能區和基礎設施2萬畝用地的徵地工作,重點完成九龍湖區、環湖地標建築、九龍新城、安置區等重點區域30萬平方米的拆遷工作。

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地鐵21號線、知識城線,加快建設鐘太快速、知識大道等主幹路網,完成鳳凰一路、鳳凰三路等12條道路建設;啓動九龍水質三廠等10個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建設,完成13座開關房修建;加快推進水利與城市景觀項目建設。全面啓動知識城220kv輸變電站、分佈式能源站、智慧民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起步區街坊中心的建設,啓動建設南起步區、九龍新城幼兒園及中國小等9個生活配套項目。全面完成知識城首批安置區3000套27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分配工作,加快推進165萬平方米的九龍新城安置區首期、二期和南安置區二期建設。

加快建設專業園區。完成10大專業園區發展規劃,落實檢驗檢測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集聚區、協同創新和國際教育樞紐園區的城市設計及相關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編制智能裝備產業園發展規劃,選址規劃建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園,同步做好土地功能規劃調整工作。實施重大項目貼身服務制度,系統解決重大項目在投資、落戶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天韻、國際商貿城等重點項目完成主體工程。開工建設萬全集團研發中心及華南總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區域生產中心等10個重點項目,推動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華南基地、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20個項目建設。

全面深化中新合作。積極爭取知識城列入中新聯委會常設議題,推動中新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實現新突破。發揮合資公司開發主體功能作用,加快推動南起步區教育配套以及商業地塊的招商和開發。充分利用新加坡國際招商的專業和網絡優勢,完善聯合招商機制,落實聯合招商行動。積極探索與新加坡緯壹科技園、騰飛集團的戰略性合作,加強園區策劃和重點項目招商。加快落實電子政府、教育培訓、社區管理服務、中新青年交流等軟件合作項目,推進安置區社會管理模式創新試點工作。

(二)着力強化招商引資與企業服務,提升產業集聚水平。

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按照“421x”的產業架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精細化工、食品飲料、智能裝備等重點產業領域,佈局建設一批專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加快北斗導航產業園、華南新材料創新園基地、國家數字音樂創意產業基地等產業園區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在各片區現有產業集聚基礎上,通過低效用地清理和老區改造升級,整合形成一批優勢產業基地。結合現有工業用地和集體留用地的盤活開發,規劃新建一批產業園區。積極拓展區外發展空間,加快推進與清遠、梅州合作共建產業園。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展國際招商,面向歐美、澳洲等地區,組織開展10次以上海外投資推介活動,新引進一批跨國投資項目。以專業園區爲依託加強重點產業對口招商,力爭全年引進80個重大項目。繼續開展總部招商,爭取落實10個內資和5個外資總部項目。開展以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爲主的靶向招商,力爭引進10個以上500強新項目。

大力促進增資擴產。積極推進京信、康師傅、百特醫療等60家企業增資擴產。鼓勵和幫助企業申報各類扶持資金,提高項目驗收和完工評價工作質量。會同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出口大戶實施“門對門”服務。進一步優化生產經營環境,確保優質企業引得進、留得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高端服務外包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支持廣州鋼鐵博彙、廣州鋼鐵交易中心、廣東漿紙交易所等專業市場做大做強。

着力推動項目落地。加大力度解決在談項目用地問題,加快推進已簽約項目落地建設,推進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南方基地等項目落地,加快落實蘇寧易購等重大電商項目用地。完善重點企業服務制度,發揮街鎮服務企業的優勢,系統性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供電、市政配套等問題,營造良好施工環境。強化企業籌建領導機制,落實籌建企業節點計劃管理,確保全年60家企業投產。

實施重點產業行動方案。加強產業統籌工作,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制定電子商務、檢驗檢測、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政策。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年度工作計劃,實施智慧知識城示範應用工程,推動成立北斗導航應用服務創新戰略聯盟,建立智能裝備產學研合作體系。研究建立新藥創制導師和申報專員制度,新建gmp廠房基地,推動生物醫藥研發和產業化。成立節能環保行業協會,實施環保產業示範應用工程。

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發揮中小民營企業協會和扶持聯盟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支持高成長性民營企業上市發展。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市場,支持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爲民營企業開展股權託管、股權登記、股權轉讓、質押融資及相關服務。科學制定中小民營企業評價體系,設立全區評價體系前100名優秀中小民營企業庫並給予重點扶持,建立區領導與中小微民營企業聯繫制度。

(三)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壯大創新發展平臺。加快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積極推進國家檢驗檢測產業集聚區、廣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推動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積極爭取廣州市知識產權法院在我區設立。加快推進我區與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合作事項,積極拓展與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強國際創新合作,重點抓好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區、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示範區的建設,落實中歐合作實體項目。大力引進跨國企業研發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快推動廣州科學城“歸谷”科技園建設。

構建“大孵化器”體系。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運營企業孵化器,加快全區廢舊樓宇、舊廠房、閒置廠房等物業的更新改造,全面推進孵化器的申報認定工作,力爭區級孵化器總數達到35家,新增孵化面積8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大力吸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快中小微企業孵化,壯大科技苗圃。進一步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快推進“瞪羚計劃”,實施重點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

積極發展科技金融。以建設“智慧金融港”爲目標,以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爲支撐,編制科技金融發展規劃,完善科技金融發展政策,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依託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股權交易、股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交易、私募債等業務,打造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掛牌融資,實現產業與金融有效對接。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積極推進金融創新服務區建設。支持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大力發展信用貸款、保證貸款等無抵押貸款。積極推動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全力打造“人才特區”。加快建設“廣州國際人才城”,完善高端服務,集聚高端人才。大力推進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基地和院士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千人計劃”專家、領軍人才的引領和集聚作用,重點推進國家“千人計劃”生物醫藥創新創業示範園區建設。強化人才服務,積極解決各類人才的入戶、醫療、子女入學等問題。加快培育優秀技能人才,加大社會事業基礎人才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提高社會服務水平。

(四)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推進地鐵6號線二期、21號線建設,推進開創大道快速化一期、廣汕公路金坑至中新段、九龍大道與廣汕路口、廣深高速大觀路出入口等重點改造項目。推進開發大道與志誠大道立交、志誠大道鐵路立交等工程建設,加快連接廣州主城區的快速路網建設,強化南北向公共交通聯繫網,啓動北二環及廣惠高速蘿崗聯絡線工程,完成蘿崗新城高壓線下地改造。

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優化長嶺居規劃和控規、城市設計等編製成果,同步編制村莊改造規劃,加快完善報批手續。加快建設聯和、永和賢江等公交站場,確保完成區內主次幹道公交站點的候車亭及公交電子信息牌建設。依託萬達、綠地、敏捷、奧園等商業綜合體,大力引進一批在本區設立獨立法人實體的企業總部、商務辦公型企業。加快實施社會福利院、東區街文體活動中心、飲食一條街、聯和新村一期等重點民生工程,大力推進永和供水加壓站外部管道改造、生物島垃圾壓縮站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設。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大力推動西區、東區、永和經濟區的更新改造,盤活低效閒置土地。完成保稅區閒置用地及樓宇回收,轉換用地功能。落實村居經濟發展留用地,加快留用地開發建設和招商工作。加快“三舊”改造步伐,大力推進筆崗、線坑、紅衛、華僑、長安等村社“三舊”改造,完善暹崗、劉村、火村等社區的改造方案,實施富荔電業、粵墾物業、三和門窗的舊廠房改造。嚴查違建搶建行爲,加強政策引導,確保“三舊”改造有序有效。

(五)大力加強生態建設,打造宜業宜居環境。

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加快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啓動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工作。大力實施10大景觀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天鹿湖、油麻山、蘇元等森林公園。進一步提煉香雪公園、華聖公園等生態景區的文化內涵,着力挖掘全區古村落、古林木等生態資源,促進生態資源品牌化。加快永和賢江古荔枝公園、玉巖書院修繕工程建設,實施細陂河、四清河、金坑河、墩頭涌東基南圍攪拌站堤岸整治,推進科學城烏涌左支改造及景觀升級。結合美麗鄉村、市政道路和公園建設,對已建綠道進行整合提升,完善配套設施和綠道運營網絡,加快打造科學城空中連廊二期、知識城綠廊等精品綠道。

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建立污染源快速識別系統,提高對環境污染事故的快速識別能力,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加強空氣環境治理,全面開展新一輪空氣污染綜合整治行動。探索通過碳交易促進低碳發展新模式,推進55家重點碳排放企業開展碳盤查和碳配額研究工作。加大重點能耗企業節能管理力度,推動落後產能和高排放項目的技術改造。加強水環境治理,推進九龍水質淨化一廠、三廠建設。加強農村排污管理,進一步實施農村截污工程。加大垃圾分類處理力度,完善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收運機制,全面建成村(居)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和收運網絡,探索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途徑,推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健全有害垃圾回收體系。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嚴懲環境違法行爲。推動光伏發電應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力爭2014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兆瓦。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鞏固前期美麗鄉村試點成果,加快實施黃麻、黃登、均和等區級美麗鄉村示範工程,積極爭取洋田村成爲第三批市級美麗鄉村試點。加快推進“村村通”工程,深入開展農村路燈二期工程建設,實現“有路必有燈”的目標。推進九龍鎮村莊布點規劃及各村莊規劃的報批工作,加快低丘緩坡試點專項規劃的編制。

(六)堅持爲民辦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辦好民生十件實事。一是完成開發大道與志誠大道立交南北向跨線橋和2座人行天橋的建設。二是完成蘿崗兒童公園一期建設,完善一批公園便民設施。三是新建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危破房改造100套,完成天鹿小區一期、聯和新村一期建設工程。四是開工建設永和中心幼兒園、鎮龍中心幼兒園、金峯園社區幼兒園和國小,完成鎮龍中學、蘿崗中心幼兒園、區新圖書檔案大樓建設並投入使用。五是實行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零費用”制度。六是新建綠道便民驛站15個,新建綠道35公里,新投放50臺公交車,新設公交線路8條。七是啓動市第二中學地下停車場項目前期工作;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與市民廣場停車場的地下便民通道建設。八是開工建設鎮龍文體活動中心,新建18間社區日間托老中心,建成區社會福利院和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建成1個區級救災物資儲備應急倉庫,實現每個行政村均有1個100平方米以上的農村老年活動站點。九是免費爲3000名適齡兒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務,免費爲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居民及65歲以上居民進行一次體檢,免費爲2800例35歲至64歲農村戶籍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十是新增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15家。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着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工程,大力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基本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切實推進北師大實驗學校、長平國小等學校的開工建設,加快西區學校改造工程。完成安全校園視頻監控建設,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加強校車安全監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引進國際、國內優質職業教育品牌院校。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大力發展文體事業。積極開展以香雪文化旅遊節、金雁文化藝術節爲代表的系列文化活動,統籌引導萬綠達等企業建設企業文化館,配合做好香雪文化藝術小鎮項目,着力打造蘿崗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修繕鍾氏大宗祠建築羣、鍾玉巖墓等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好地方歷史文化。加快街道文體活動中心、燈光籃球場、羽毛球場、業餘體校綜合訓練館等運動場所建設,加大對異地務工人員文體設施投入,深入開展各種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備戰第16屆廣州市運動會,確保取得優異成績。

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覈及管理體系建設,提高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推行平價醫院,提高公立醫院使用基本藥物比例,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合理佈局我區醫療衛生資源。規範醫療機構執業行爲,淨化醫療服務市場,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積極開展各類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防控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母嬰安康行動計劃,重點推進重症孕產婦、重症兒童救治能力建設和基層醫療機構產、兒科標準化建設。

進一步強化民生保障。優化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管理服務,推進實訓項目品牌建設,力爭全年培訓技能人才1萬人次以上。進一步推廣社工就業輔導服務,強化就業推薦,確保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80%以上。抓好社保擴面和參保發動,實現全區30週歲以上戶籍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6%以上,戶籍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總體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覈對機制,健全社會救助服務體系,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七)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構建平安和諧蘿崗。

大力加強平安建設。拓展信訪渠道和利益表達途徑,積極防範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完善信息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大力實施“平安細胞”工程,確保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健全城市管理網絡,加強街鎮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實施綜合巡查、聯合執法。強化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監管,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區。進一步拓展國際安全社區覆蓋面,力爭新增2個國際安全社區。強化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建立社會建設指標評價考覈體系,細化、量化社會建設各項任務。構建新型街坊關係,促進社區管理居民自治。創新“兩代表一委員”聯組聯動收集社情民意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羣衆工作。強化對異地務工人員的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異地務工人員全覆蓋。壯大社工人才、志願者和義工隊伍,建成三級孵化培育基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工商聯、殘聯等羣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作用。成功創建6個“幸福社區”,啓動9個社區的創建工作,力爭全區50%以上的社區成爲“幸福社區”。

(八)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推動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區屬國企參與知識城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園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本運營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支持和鼓勵區屬國企拓展區外發展空間,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對企業投資項目推行網上在線備案,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推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政府投資管理,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債務率和償債率。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按照“能放盡放、激發活力,放管銜接、強化監管”的原則,規範行政審批程序,編制審批流程圖,制定監管服務標準,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簡政放權,初步建立健全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政府治理體系,打造全省審批項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的先行區。

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屬地管理作用,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以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爲契機,加快構建村民自治機制,推動村務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平臺建設。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綜合改革,逐步探索醫藥分離的管理模式,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建設,加快健全城鄉醫保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規範、管理、監督社會組織,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評估體系,實現社會組織自我管理。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議案決議、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擴大公衆對政府決策的有效參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鞏固法治區創建成果,推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重點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確保依法行政到位。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着眼“大數據”治理目標,整合利用互聯網、語音電話、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信息工具,爲社會和公衆提供多形式、多手段、全方位、跨時空的在線式政府服務,實現政府網上辦公自動化、高效化、透明化。探索建立行政服務雲平臺,進一步暢通市民電話投訴、網上投訴及媒體曝光等監督渠道,及時解決民生、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等問題,實現精細化治理目標。

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全面實施《廉潔蘿崗建設行動計劃》,提升廉政風險“五位一體”防控效能。加大對重大政府投資、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審計力度,深化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損害羣衆切身利益、破壞社會和諧安定的典型案件。紮實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大力整治慵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加強“三公”經費管理,進一步壓縮行政運行成本。完善事權公開制度,規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強化政府績效管理。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全面、科學、高效、準確的績效管理平臺,對政府職能部門及公務人員的政策執行、工作落實、公衆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績效考覈評估。以政府流程再造爲契機,推行網上審批、並聯審批、限時辦結,對重大項目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進一步縮短全區綜合審批時間,不斷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蘿崗區自201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以來,走過了光輝的歷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九年來,在全區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下,蘿崗區建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型新城區邁進。今年初國務院同意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我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肩負新的歷史使命。新的行政區成立後,必將有利於聚集發展正能量,促進區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保增長、改革創新促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爲人先,務實進取,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附件:1.2014年10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項目完成情況一覽表

2.2014年10大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3.2014年10大城市配套設施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4.2014年10大民生基礎設施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5.2014年10件民生實事完成情況一覽表

6.2014年10件民生實事一覽表

7.名詞解釋

附件1

2014年10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項目完成情況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完成情況1廣州lgd8.5代

液晶面板項目建設主體廠房(潔淨廠房)、廠區內變電站、污水處理設施、辦公樓、倉庫及配套宿舍;購置生產設備工程總體完成94%。其中,辦公樓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廠房工程建設施工完成,潔淨室施工完成82%;已開始搬入設備;動力廠房完成試運行。2廣州鋼鐵博彙項目一期建設1.8萬㎡商鋪、交易中心綜合樓、商務辦公樓及其裙樓已開始基礎施工,已完成整體進度的5%。3騰飛新興產業園一期按時開工,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做好開工準備已完成樁基工程,開始主體施工。4中山大學國際

健康醫療研究中心完成施工圖設計、施工和監理招標工作,啓動建設已開始土地平整及方案設計。5國家音樂創意

產業基地建設原創音樂中心、嶺南文化園、藝術中心等,開始一期工程建設主體工程已封頂。6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開展前期工作,第三季度動工完成初步設計,已開始基坑開挖工程。7京東商城物聯網基地

及華南總部完成一期項目主體建設並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辦公樓結構完成,已開始裝修,倉庫和廠房基礎已全部完成。8廣州數控產業化項目完成gsk系列數控產業化基地項目三期工程,完成廣州數控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產業化項目土地購置,

啓動gsk中高檔數控裝置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gsk系列數控產業化基地項目三期工程已建成,已開始設備調試。9寶潔重大快速

消費品項目建設現代化多品類快速消費品生產基地和新一代綠色工廠,上半年試投產一期已投產。10金髮科技全降解pbsa

塑料產業化項目完成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購置雙螺桿擠出機、混合機等生產設備已完成建築主體工程和水、電等輔助工程建設,部分項目已完成驗收。附件2

2014年10大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完成情況1綠道工程公園聯絡道、雲端綠道、水西綠道、環湖綠道等雲端綠道主要指科學城一、二號空中連廊,已於2014年1月完工並開放。公園聯絡道主要指公園內部綠道建設及公園與公園之間的通道建設,已完成市民公園二期、善坑頂、西區青年休閒公園等6個公園綠道網絡建設。水西綠道已完成,環湖綠道已完成3公里。2林相改造工程麒麟山、雅居樂西側山體、善坑頂風景林等林相改造文教園區麒麟山林相改造工程計劃2014年3月完工,已完成木棧道扶手,完成亭、瞭望塔裝修、主入口廣場及管理用房面層鋪設及裝飾,主入口、山下廣場、園路兩側綠化種植完成約95%。雅居樂西側山體林相改造工程計劃2014年7月完工,木棧道鋼結構工程已完成90%。善坑頂山體風景林改造已完工。3公園建設工程牛角嶺、獅子山、甘竹山等公園建設牛角嶺公園計劃2014年初完工,主園路已放線、清雜及開挖基。文教園區獅子山林相改造工程計劃2014年4月完工,已完成園建、園路施工和綠化種植約90%。永和甘竹山公園二期建設工程計劃2014年10月開工,已完成初步設計批覆,正編制概算。4文化旅遊景區

工程香雪文化公園及周邊環境整體規劃建設,華峯山文化旅遊區停車場、周邊整治及二期工程建設,油麻山森林公園規劃編制及風景區建設,天鹿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香雪公園周邊的香雪大道全面通車,玉巖書院修繕保護工程預計2014年底完工。修訂完善《廣州蘿崗·香雪文化藝術小鎮旅遊產品策劃及概念性規劃》。已啓動建設森林公園防火通道、道路硬底化工程和綠化美化工程。華峯山文化旅遊區停車場、周邊整治及二期工程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30%。已完成天鹿湖北立交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程。已完成油麻山森林公園規劃編制,風景區建設已完成初步設計。5科城錦繡景觀

工程科學廣場與科學城核心區a、b、c組團及周邊道路、山體景觀建設該項目於2014年12月完工,已開始調試和整改工作。6防洪及河涌整治工程細陂河、四清河(二期)、流沙河、平崗河、鳳凰河等防洪及河涌整治四清河(二期)已完成大部分河道主體工程施工。細陂河上游除中海段和洋城崗段徵拆未交地的河道外,其餘河道已完成主體工程施工,下游宏仁企業和廣深高速段已組織重新招標。流沙河已徵地的地段基本完成了水工部分的施工以及兩座景觀橋和水街橋的主體,已開始景觀園林和水電施工。平崗河上游段棠下村約1.7公里交地,交地部分已完成水工部分,佔交地部分60%的工作量,碧水潭節點涉及規劃調整,目前暫緩施工。鳳凰河初步設計調整方案,將九龍湖二期部分河道納入鳳尾坑整治範圍,原整治段上游部分暫緩實施。7節能減排工程知識城智能電網及起步區分佈式能源站、廣東粵電廣州開發區50mw光伏發電項目、恆運熱力電廠8、9號機組脫硫改造、南網廣州科學城5mw光伏發電項目、重點耗能企業碳盤查工程、企業重納鍋爐實施天然氣改造1.完成了北起步區能源站8個專項報告編制並通過專家評審,完成了《環評報告書》公示。項目節能評估報告書、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和安全預評價報告等取得了相關部門的批覆。2.編制了《知識城南起步區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站項目初可研報告》和《項目競爭性配置招標方案》。其中,項目初可研報告已於2014年12月28日獲專家評審通過。3.協鑫“永和經濟區2×18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工程”獲省發改委覈准。4.推進了金髮科技、香雪製藥(一、二期)、本田汽車公司和企業加速器等光伏發電項目。5.啓動了76家重點耗能企業的碳盤查、碳核證工作。6.恆運電廠8號機組已於2014年5月初通過168小時試運行,9號機組預計2014年9月完成。已推進粵電、南網等光伏發電項目,全區已實現裝機容量15.66mw。8水質淨化工程科學城lg項目水質淨化廠、知識城水質淨化廠及污水管網配套、鎮龍水質淨化廠首期工程啓動了科學城lg項目水質淨化廠工程,鎮龍水質淨化廠首期工程項目已基本完工。九龍水質淨化一廠擴建工程已按新規劃要求調整了可研和方案設計,九龍工業園水質淨化廠已完成用地規劃、環評、可研批覆和初步設計及概算編制。9清潔生產工程清潔生產企業累計超過120家2014年我區完成清潔生產驗收企業共41家,累計135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覈驗收。10生態農業工程建設生態文明村和九龍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農家樂因農業示範區規劃與全區總體規劃不符,不再進行立項建設農業示範區。已開始制定九龍鎮農家樂休閒旅遊三年發展規劃方案。附件3

2014年10大城市配套設施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完成情況1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地鐵六號線二期工程(長湴-蘿崗)續建、地鐵十四號支線(知識城線)和地鐵二十一號線(東部新城線)開工1.六號線二期: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0%,全線10座車站中,5座(含蘿崗站)進行結構封頂,5座進行主體工程施工,10個區間中,6個區間正常掘進,4個區間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2.十四號支線:可研已上報省發改委審批,全線初步設計預審查、土建工程監理和施工招標已完成。蘿崗區範圍內已完成沿線及站點的徵地拆遷工作,鎮龍等12個工點已交地,已開始道路改線、綠化管線遷移。

3.二十一號線:可研已通過省發改委正式批覆,用地預審已上報省國土廳。全線初步設計(預)審查、全線土建監理招標、大部分土建施工招標已完成。蘿崗區範圍內已完成沿線及站點的徵地拆遷工作並交地,已開始道路改線、綠化管線遷移。2高速公路建設工程花莞高速、北二環及廣惠高速公路蘿崗聯絡線工程花莞高速公路項目:已通過省交通廳組織的初步設計評審,已完成定測、詳勘工作;項目已在省發改委網站公示,待省發改委覈准;正在辦理建設用地和核準手續。

北二環高速開創大道出入口工程項目:已完成立項程序,並進入施工招標階段。3蘿崗新城外環路及市政工程蘿崗新城外環路a、b、c、d線道路及市政工程a線:2014年6月組織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已開展起始段約400米路段的土方開挖。

b、c、d線:已完成監理招標,開始編制招標預算。4道路改造工程開創大道快速化工程(一期)、廣汕公路(金坑—中新段)改造、開創大道(駿達路—廣深公路)改造、永和大道改造、開泰大道(科翔路至廣深公路)改造、西區東、西出入口路網改造工程等1.開創大道快速化工程(一期):包含開源大道立交和萬科城、線坑村、華甫村三座人行天橋。開源大道立交已完成施工招標,開始進行場地平整及樁基施工。三座人行天橋已完成施工招標。2.廣汕公路(金坑—中新段)改造:已完成施工招標,受徵拆及管線影響,暫未開工。3.開創大道(駿達路—廣深公路)改造:已完成施工招標。4.永和大道改造已完工。5.開泰大道(科翔路至廣深公路)改造已進行施工圍蔽。6.西區東、西出入口:市建委已明確西區東出口項目暫停實施,西區西出口項目已開展初步設計。5知識城南起步區道路工程知識城起步區ks1、ks2、ks3、ks4號路道路市政工程ks1-1未完全交地,完成10%。ks1-2約460米長道路復綠,完成總工程量55%;ks1-3尾段約60米規劃調整,完成工程總量65%;ks2完成工程總量80%;ks3完成工程總量75%;ks4-2、ks4-3、ks4-5復綠,完成工程總量70%;ks4-1、ks4-4完成工程總量75%。6輸變電工程蘿崗新城高壓線下地和遷改工程、知識城110kv太人線九佛支線遷改工程、暹崗和水西變電站工程蘿崗新城高壓線遷改工程已完成塔基建設,已開始架線,下地工程已開標並公示。知識城110kv太人線九佛支線遷改工程已開始招標和新建塔基徵地工作。暹崗220千伏變電站已投產,110千伏水西變電站工程已完成建設及設備安裝。7供水管網(站)建設及改造

工程知識城南淨水加壓站、永龍隧道南供水加壓站、新塘至永和至知識城主供水管工程,蘿崗、聯和、永和、東區街和九龍鎮村社陳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知識城南淨水加壓站已完成用地選址、可研編制、勘察設計單位招標工作。永龍隧道南供水加壓站、新塘至永和至知識城主供水管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蘿崗、聯和、永和、東區街和九龍鎮村社陳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8智慧城市建設工程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慧政務、綠色醫院、綠色學校等1、智能電網:雲平站、鎮龍站已投產,知識城站、山口站開始辦理土規調整及開展土地平整前期工作,科北站已完成初步選址,暹崗至知識城站線路已開始初步設計。2、已開始智能交通項目設計單位招標,現有公交車輛已全部安裝智能終端。3、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已完成知識城南、中、北安置區光纖入區入戶。9創新型城市

基礎工程科學城科技企業加速器(五期)配套生活設施、總部經濟區項目一期配套設施、香雪國際公寓二期、生物島企業總部社區員工公寓及配套設施、生物島國際創新中心、生物島國際酒店、生物島標準產業單元(二、三期)項目生物島標準產業單元二、三期項目建設已完工並交付使用。生物島企業總部社區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已完成基坑開挖及部分樁基施工。廣州國際創新中心(合景生物島項目一期北區、南區)項目南片區開始基礎施工,北片區已完成80%的樁基工程。啓德威爾登酒店項目開始室內裝修及智能化安裝。香雪國際公寓二期已開工建設。科學城科技企業加速器(五期)配套生活設施、總部經濟區項目一期配套設施已開始施工。10綜合性商業

配套工程暹崗、蘿崗、光寶、水西四大商業綜合體萬達、敏捷項目已開始土建施工並銷售,綠地項目開始樁基礎及地下室施工,奧園項目開始打樁。附件4

2014年10大民生基礎設施工程完成情況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完成情況1知識城安置區

工程北安置區(一期)、中安置區(一期)、中安置區(二期)、南安置區(一期)、南安置區(二期)建設南安置區一期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已開展招標工作。中安置區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已開展前期與徵拆工作。北安置區已基本完工。2新村建設工程天鹿南小區、聯和新村、燕山花園建設工程天鹿南小區一期、聯和新村已完成主體工程並開始裝修。因建設廣惠西沿線,燕山花園工程項目暫停。3教育基建工程鎮龍中學、長平國小、九龍三小、知識城安置區配套學校、鎮龍中心幼兒園、永和中心幼兒園建設,知識城國際學校、科學城國際學校建設鎮龍二中改擴建工程已開始教學實驗樓、綜合樓、體育館、食堂主體施工。長平國小已啓動施工招標。九龍第三國小改擴建工程已開始綜合樓施工。鎮龍中心幼兒園已開展施工前期工作。永和中心幼兒園建設已開始施工圖設計和概算編制。長嶺居北師大完全中學、教育資源培訓中心、國小、幼兒園建設項目已開展可研、設計等前期工作。知識城國際學校、科學城國際學校項目已開始與投資方洽談。4蓮塘名村

建設工程完成美麗鄉村、名村首期創建工程建設項目蓮塘名村暨美麗鄉村首期15個創建項目已全部完工,並通過市美麗鄉村工作領導小組的考覈驗收,成績優秀。5玉巖書院修繕

保護工程玉巖書院本位修繕及周邊配套工程文物修繕已完成45%工程量,周邊市政配套受方案調整影響尚未開展施工。6蘿崗客運中心(客運站)工程公路客運樞紐銜接地鐵21號線長平站及其配套工程鑑於行政區劃調整和長嶺居規劃調整原因,取消蘿崗客運站(長平片區站)項目,將客運站功能調整爲區域公交總站。7知識城綜合服務

中心工程知識城政務、公共服務中心根據《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此項目暫緩實施。8圖書檔案大樓

工程圖書館、檔案館以及市政配套主體工程完成97%,共完成總工程量的66%。9區社會福利院

工程建設500牀位的花園式老人和重症患兒及傷殘兒童療養、康復場所a區已完成工程量佔總造價的27%。b區已開始基礎施工。10開發區醫院升級改造工程拆除舊門診樓,新建門診樓,翻新改造住院樓、醫技樓項目已完成設計招標。附件5

2014年10件民生實事完成情況一覽表

序號事項完成情況1完成開發區二小舊樓改造、天鹿幼兒園和香雪幼兒園建設、蘿崗中心幼兒園主體結構,在夏港、九佛、鎮龍、永和片區各建一所街鎮學校少年宮。開發區二小舊樓和天鹿、香雪幼兒園改造已完工,蘿崗中心幼兒園建設工程主體結構已完工,夏港、九佛、鎮龍、永和4所少年宮已完工並掛牌成立。2免費爲3000名適齡兒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務;免費爲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爲農村產婦提供住院分娩補助,免費爲35至59歲農村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對全區28所國小3484名二年級學生提供了口腔保健服務。爲11854名高血壓患者、3119名糖尿病患者和8043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完成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401人。爲2600名農村婦女進行了“兩癌”檢查。3加快西區更新改造進度,完成友誼路和寶石路升級改造、青年休閒公園建設、碧華東路和碧華西路翻新改造。完成友誼路和寶石路的升級改造並通車,完成青年休閒公園建設,完成碧華東路和西路的翻新升級。4實現全區30週歲以上戶籍人口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農村戶籍人口新農合參保率達99%。全區30週歲以上戶籍人員約10萬人,參加各項社會養老保險總人數超過9.8萬人,參保率達98%。全區共133183人蔘加新農合,參合率達99.9%以上,共支出新農合資助等各項經費近3594萬元。5建成區“一站式”婚育服務中心,啓動建設1個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和6個街鎮日間托老中心。區“一站式”婚育服務中心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和6個街鎮日間托老中心已正式掛牌運營。6新建和籌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戶),完成60戶危破房2014平方米改造。已新建和籌集176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60戶低保戶危破房2014平方米改造工程。7在全區推廣社區社工就業輔導服務工作,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0%以上。全區共開發就業崗位5.36萬個,舉辦招聘會50場,成功推薦就業15289人,其中本區戶籍人員402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900人,新增失業登記2979人,已就業3125人,就業率達80.13%。8完成永和街文體活動中心工程、東區街文體活動中心基礎工程;完善創業公園、體育公園、科學廣場等10個以上公園的公廁、休閒椅等配套設施建設,新增20公里綠道。永和街文體活動中心工程主體結構已完工。東區街文體活動中心基礎工程已完工。完成10座公園公廁改建,在市政道路和公園內共安裝1300張休閒椅。新建綠道45公里。9全面推進五街一鎮垃圾分類、收運和分揀工作,開工建設永和街垃圾壓縮轉運站、東區二次垃圾分揀中心、九佛垃圾壓縮轉運站,完成鎮龍垃圾轉運站的選址。完成22個社區垃圾分類的驗收工作(市下達20個達標任務)。永和街垃圾壓縮轉運站已完成項目規劃設計,東區二次垃圾分揀中心已完成設備安裝,九佛垃圾壓縮轉運站開始設計招標,鎮龍垃圾轉運站已完成選址。10實現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以上,有勞動能力幫扶對象年人均收入超過12014元。已實現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以上。區內22條被幫扶村(居)有勞動能力戶307戶共1266人,全部實現人均年收入超過12014元。附件6

2014年10件民生實事一覽表

序號事項1完成開發大道與志誠大道立交南北向跨線橋和2座人行天橋的建設。2完成蘿崗兒童公園一期建設,完善一批公園便民設施。3新建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危破房改造100套,完成天鹿小區一期、聯和新村一期建設工程。4開工建設永和中心幼兒園、鎮龍中心幼兒園、金峯園社區幼兒園和國小,完成鎮龍中學、蘿崗中心幼兒園、區新圖書檔案大樓建設並投入使用。5實行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零費用”制度。6新建綠道便民驛站15個,新建綠道35公里,新投放50臺公交車,新設公交線路8條。7啓動市第二中學地下停車場項目前期工作;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與市民廣場停車場的地下便民通道建設。8開工建設鎮龍文體活動中心,新建18間社區日間托老中心,建成區社會福利院和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建成1個區級救災物資儲備應急倉庫,實現每個行政村均有1個100平方米以上的農村老年活動站點。9免費爲3000名適齡兒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務,免費爲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居民及65歲以上居民進行一次體檢,免費爲2800例35歲至64歲農村戶籍婦女進行“兩癌”篩查。10新增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15家。附件7

名詞解釋

1.“421x”產業:“4”是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汽車及關鍵零部件4大主導及先導產業;“2”是指提升發展精細化工、食品飲料兩大支柱產業;“1”是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x”是指培育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等前瞻性產業,共分9大重點產業48個發展方向,以及256項細分產業領域。

2.“千人計劃”:2014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在未來的5到10年內爲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等,引進2014名左右人才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簡稱“千人計劃”。

3.“瞪羚計劃”:瞪羚是一種善於跳躍和奔跑的羚羊,業界通常將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稱爲“瞪羚企業”。制定“瞪羚計劃”,就是政府對“瞪羚企業”融資貸款、科技項目申報、上市工作、建設用地等方面給予扶持和指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幫助“瞪羚企業”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4.扶貧“雙到”:是指在扶貧工作中要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是指在處理生活垃圾過程中採用先進的工藝和科學的技術,降低垃圾及其衍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廢物排放,做到資源回收利用的過程。

6. “平安細胞”工程:包括平安村、平安社區、平安物業管理小區(大廈)、平安工地、平安企業、平安市(商)場、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銀行、平安機關、平安旅遊單位、平安文化娛樂場所、平安車站、平安大道(鐵路)、平安家庭15個方面。

7.“兩代表一委員”:是指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8.“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爲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9.“歸谷”科技園:廣州“歸谷”科技園位於科學城,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0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後將引進高新技術創新企業50家以上,營業收入達100億元人民幣。該項目是具有科研辦公、配套公寓、商業服務等有機整合和功能複合的現代化創新創業民營科學園。

10.“智慧金融港”:是指我區發展科技金融的戰略構想,意在與國際金融城、民間金融街錯位發展,形成廣州市金融業的“一城,一街,一港”品牌,形成廣州區域金融中心的金三角。

11.“四個100”計劃:促進100個重點在談項目落地;推動100家現有企業擴大產能;培育100家“瞪羚企業”;推動新投產企業新增產值100億元。

12.“gmp廠房”:“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業規範”,或是“優良製造標準”,是指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範幫助企業改善企業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gmp廠房”是指符合gmp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車間。

第二篇:區政府2014年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率先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成效顯著

xx年,是我國發展歷史上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區政府堅持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四中全會和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四求先行”主題,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主動應對金融危機和各種困難,轉變發展方式,着力民心民生,率先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85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不含基金)23.45億元,增長1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96億元,增長12.1%,圓滿完成區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新高地、新**的科學發展。

(一)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經歷持續的結構調整,工業實現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34億元,增長20.3%,比xx年淨增7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15家,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10家。以項目帶動形成新增長點,全年建成或在建項目55項,完成工業投入24.3億元,29家企業實施重大技改提升工程,華映背光模組、中小尺寸液晶相繼投產,高精鋁板帶項目加快建設,促進液晶、高精鋁板深加工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和品牌帶動提升發展質量,全年共引進重點產學研項目19項,總投資10.6億元;新增國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10個、科技進步獎18項、自主創新產品9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名牌產品8個、省著名商標3件,市級以上品牌企業達70家;萬德電氣、國脈科技等一批企業依靠自主創新逆勢成長,福大百特成爲全省首家承建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區工業產值的56%。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1項、國家標準制修訂39項。“50聚龍”戰略繼續取得實效,冠城大通等企業實現股權增發。創意產業、服務外包、總部經濟快速發展,全年共引進天晴在線、漢鼎網絡、東煌集團、中船租賃等現代服務業項目13項,總投資超過3億元;新大陸進入全國軟件企業百強。內需拉動有力有效,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增長26%。

(二)對外開放和兩岸交流繼續深化。堅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走內增式擴張的引資新路。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3項,增資項目28項,累計合同利用外資2.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8億美元,總量列全市前茅。外貿增長方式加快轉變,預計全年實現出口總值15億美元,增長1.9%,其中出口超億美元企業4家、超千萬美元22家,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比xx年提高3個百分點;進口22億美元,增長6.4%。對臺經貿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大陸首家臺灣商品超市,“兩馬”郵政業務試點成功,全國水陸路郵件經**直達臺灣,兩岸貨運直航專用碼頭建成投入使用,“華航3號”等4艘貨輪成功直航,“兩馬”客運航線延伸拓展至臺灣本島。全年往返“兩馬”航線人員達5.8萬人次,增長23%;對臺小額貿易1700萬美元,增長68%。

(三)節能減排取得攻堅實效。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循環經濟示範工作深入實施,中鋁瑞閩廢油廢渣利用、昇興集團原材料節能技術等4項列入資源循環利用示範項目,新增清潔生產企業15家。強化節能減排,全年26家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減少能耗5000噸標準煤,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圓滿完成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強化54家重點污染源監管,全年淨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126.1噸、化學需氧量119.4噸,實現削減率11.2%和5%目標。

(四)宜居宜業城市展現新面貌。城區新一輪總體規劃、琅岐中心區和工業區控制性詳規基本完成。新建或改造儒江大道東三段、世紀路北段、馬江大道、快安大道、琅岐三平至鳳窩路段等8條道路。完成君竹路、聯安路、港口路等路段57棟建築景觀改造。船政濱江長廊、天馬山體育休閒公園等工程全面動建。“亮燈工程”、供水工程加快實施,琅岐輪渡碼頭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創建文明城市取得階段性成效,農貿市場、背街小巷、無物業小區、“五小場所”和城鄉接合部得到全面整治。初步建成東方名城、水岸君山等高檔住宅小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順利通過省級綠化模範區驗收,亭江鎮獲“福建省環境優美鄉鎮”。建成6公里污水接駁管網和君竹截污泵站工程,城區綠化率35%、空氣污染指數全年平均55.2、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100%,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名列全省前茅。

(五)新農村建設富有成效。完成第一批“六六工程”12個示範村54個項目建設,全區村財收入超百萬元村達16個,農民人均純收入9300元,增長10%。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開展,全區80%以上村建立專職環衛隊伍,生活垃圾實行集中轉運,23個村通過市級驗收。林浦排澇站和新店、上溪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琅岐蘆沙浦清淤工程加快實施,茶洋山公路初步建成。率先成立亭江惠農便民服務中心、琅岐綜治服務中心,全區村級會計實現委託代理,農村信息網絡初步形成,“三農”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繼續實施農業“兩免兩補”政策,發放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漁船燃油補助等200多萬元。鑫海水產、聚珍園花卉等6家省、市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預計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6.6億元,增長6.3%。

(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堅持新增財力、公共資源向民生傾斜,全年興辦28項實事項目。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加強就業指導、培訓和援助,推薦就業1.95萬人次。全面落實免費義務教育,並免費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建成開發區職專學生公寓、綜合樓,亭江中學、琅岐中學教師宿舍樓。羅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啓動運作,快安、亭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區醫院綜合大樓工程進展順利。新建鎮街綜合文化站,改擴建區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69%;醫改前關閉破產的國有、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繼續提高,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完成21個小區3000戶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全力支援汶川抗震救災,累計捐款捐物4000多萬元,主動調減區直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支出,支援彭州市麗春鎮災後重建工作,一批援建項目動工建設。

(七)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全年教育經費投入1.74億元,建立學校設施和生均經費標準化配置制度,縮小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教育逐步實現均衡發展。開發區職專創建國家級重點職專通過省級驗收,烏山國小儒江分校正式掛牌。中國小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得到提升,船政文化、企業文化、僑鄉文化和“兩馬交流”文化品牌效應更加突出,“**馬祖元宵節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羅星塔公園被授予第二批“國家重點公園”,琅岐肩頂戲列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平移工程步伐加快,完成新建小區數字化佈設工作。競技和羣衆體育齊頭並進,圓滿完成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站接力活動,全國城運會獲得女子汽手槍金牌1枚、手槍銅牌1枚的優異成績;琅岐經濟區成功舉辦首屆運動會。完成9個和諧社區示範點建設,社區工作條件明顯改善,社區幹部待遇進一步提高。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實現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目標。大力開展乳製品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平安**”建設繼續鞏固深化,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寧穩定。雙擁支前、預備役部隊、民兵建設、徵兵、外事、僑務、人防、物價、地方誌、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有了新發展。

(八)政府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全面貫徹《監督法》,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區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政協提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立重大工作向老幹部通報制度,建成區老幹部活動中心。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穩步推進,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活動卓有成效。定期開展“大接訪”活動,暢通信訪渠道,及時處理信訪突出問題;辦理12345訴求件1500多件,辦結率98%。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建成三級應急視頻會商系統。完善機關企事業單位考覈、激勵、約束機制,廉政建設、績效評估、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糾風工作取得新成效。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複議、法律援助和羣衆消費投訴等工作,依法治區和“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xx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上取得的,凝聚着歷屆領導和廣大幹部羣衆心血與汗水。這些成績,與區委的正確領導,區人大依法監督,區政協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有力支持;與全區人民凝心聚力、頑強拼搏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爲**發展做出貢獻的歷屆領導,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區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機和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部分經濟指標增速趨緩,出口形勢嚴峻,一些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持續增長壓力加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依然艱鉅。二是基礎設施、環保設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務欠賬仍然較多,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三是一些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資源、環境和就業壓力加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艱鉅。四是政府職能還沒有轉變到位,一些部門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深、辦法不夠多,有的幹部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全力奪取xx年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

各位代表,xx年是我區經濟發展面臨極大困難但又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正進一步加深,各種不利因素對我區的疊加影響不可低估。我們要看到困難的嚴重性,更要看到中央、省、市出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有利政策,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發展和兩岸全面“三通”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爭分奪秒、奮發有爲,做好今年各項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區全會、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四求先行”,落實“四個重在”,把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爲首要任務,大力實施“項目、品牌、創新、服務”四個帶動,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建國60週年。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工業總產值增長15.5%,財政收入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實際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出口總額與上年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農業總產值增長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2.5%,化學需氧量削減2.5%。

爲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推進項目、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作爲保增長的重中之重。重點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以及產業項目建設,迅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即期拉動效應。初步安排重點項目94項,總投資151億元,其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項目12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24項,產業項目58項。抓緊重大項目生成和前期工作,形成具有規模和深度的重點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和籌措各級財政配套資金,提高公共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帶動效應,引導銀行貸款、僑資等投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領域與行業,增強拉動經濟增長的社會合力。

千方百計擴大消費。完善農民工、企業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收入正常增長、支付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等保障問題,落實農業各項補貼政策,鼓勵就業創業,引導居民拓展投資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購買力。拓展消費領域,積極落實促進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鼓勵有能力的城鄉居民購買改善型住房;倡導居民擴大旅遊、體育健身和文化消費。圍繞商業規劃佈局,再引進1—2家大型綜合商場,新建改建一批特色農貿市場;大力發展社區商業、服務業,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工程,積極開展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滿足城鄉中低收入羣體消費需求。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防範假冒僞劣產品藉機擡頭,繼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穩定市場物價,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加大財稅對經濟增長的保障力度。強化稅收徵管和服務,提升守法經營和依法納稅的觀念,力保財政收入持續、均衡、穩步增長。嚴格預算約束,深化國庫集中核算等改革,集中財力辦大事。落實中央積極財政政策,財政支出重點保法定增長、保民生支出、保重點建設。區財政安排不少於5000萬元,建立工業發展和外貿出口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對區域經濟增長、財稅增收有突出貢獻的大企業、大項目。用好用足增值稅轉型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加快技術提升改造。深化投融資改革,增進政、銀、企協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完善企業擔保機制,重點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國航遠洋、上潤精密、網訊科技、伊時代電子等一批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上市企業運用配股、增發等形式實現再融資,形成投資增量。

(二)持續推動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強化技改和創新驅動。實施“企業技改年”活動,大規模推進工業技改,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優化、產品升級和品牌提升。重點引導液晶顯示器、高精鋁板帶深加工產業鏈繼續通過技改提升實現轉型升級,力爭年內建成華映中小尺寸二期、中鋁瑞閩、萬德電氣等13項重點技改工程,推動昇興易拉罐、網訊科技、新德通容器等10項技改項目加快進度,促進企業逆勢而上,形成新增長點。完善科技創新扶持機制,實施自主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重點培育一批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強化區科技創新中心孵化功能,創建省重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國家電子信息、食品添加劑檢測中心,鼓勵鴻發光電、國脈科技等企業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形成推動我區產業發展的公共創新體系。加大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創造、保護力度,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制定並採用行業、國家和國際標準,創建全國科技先進區。

(六)突出共建共享,有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採取更加有力措施扶持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實行靈活用工、彈性工時、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廣開就業門路,千方百計穩定就業崗位。及時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強化工資支付監控,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勞務派遣,強化勞動合同管理,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爲基礎,以“五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爲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力爭羣衆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健全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捐贈、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

持續辦好惠民實事。繼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實施中國小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工程,新建福州一附小魁岐分校、福州三中江濱分校、師大二附小、閩安國小、亭江中心幼兒園、琅岐中學綜合樓,擴建實驗幼兒園。建成區醫院病房大樓、亭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快快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升琅岐鎮衛生院設施配套和醫療水平。繼續改造完善鎮村綜合文化站,加快琅岐紅旗文體活動中心及圖書館建設;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啓動建設亭江垃圾中轉站,增加重點路段消防設施、公廁;爭取再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城區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建設老年公寓、外來工公寓、環衛公寓;提高村主幹、社區幹部待遇和農村“六大員”補助標準。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紮實推進教育均衡優質協調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突出發展職業教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重視學前教育,關心老年教育。堅持把提高人民健康素質作爲重要目標。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立“社區醫生聯繫家庭責任制”。加強農村衛生隊伍建設,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強化計生綜合治理和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長效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四大文化”品牌,發掘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以文化滋養城市文明。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啓動閩安歷史名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開發。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支持馬江舉重基地二期項目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區第二屆運動會,促進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共同發展。整合檔案資源,建立健全民生檔案體系。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臺、統計、地方誌等工作,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和人防、支前、優撫安置工作,深化“雙擁”共建,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七)大力加強社會建設,維護安定穩定

紮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區,加強“五五”普法,開展民主法治示範點創建活動。大力推進“五公開”,認真做好村居換屆選舉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維護穩定第一責任,繼續實行領導包點和包案責任制,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突出解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矛盾糾紛和羣衆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引導羣衆依法信訪,努力將矛盾糾紛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設,進一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爲。加強公安信息化平臺和技防監控系統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強化流動人口、刑釋解教人員、吸毒人員等重點人羣和出租屋管理,健全羣防羣治網絡。改善社區工作條件,構建多元互動的社區管理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推進物業小區治安管理工作。強力推進交通綜合整治,打擊非法營運,建立良好交通秩序。

狠抓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行政問責,強化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主體、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開展專項治理,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形勢穩定。切實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提高食品質量,讓人民羣衆吃得放心、用得滿意。完善全區應急管理體系,建立應對突發事件重要生產生活物資的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對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凝心聚力主動作爲建設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爲人民,面對當前各種挑戰和機遇,政府責任更加重大。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科學發展,盡職履責,自加壓力,持續運作,在突破風險、應對挑戰中實現新作爲。

新作爲,要體現在解放思想、堅定信心上。信心是化解危機的力量,是促進發展的動力。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才能形成應對風險的主動意識,形成開拓進取的銳氣。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要充分看到,我區發展基礎比較紮實,持續發展的潛力巨大。我們應該多鼓發展之勁,多聚發展之力,不爲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從困難中尋找機遇,善謀實做,努力創造先行的業績。

新作爲,要體現在增強責任、迎難發展上。責任是做好工作、做成事業的前提。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和特殊時期,廣大領導幹部要成爲帶領羣衆破解發展難題、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心骨和頂樑柱,勇於任事,敢於擔當,以科學發展論本領,以勇氣和智慧主動應對,讓危機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不同崗位上、在責任的強化中體現執政能力。要抓住發展主線,咬定發展目標,以有力的措施,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上有所作爲,有新作爲,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新作爲,要體現在轉變作風、勤政廉政上。越是形勢複雜、任務艱鉅,廣大幹部越要加強學習,提高順勢而爲的能力;越要心繫羣衆,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越要心繫企業,處處替企業着想,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建立網上審批和效能監察系統,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加強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厲行節約,糾風惠民,樹立負責、爲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確保新作爲始終爲人民謀利益。

各位代表,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開啓了新的征程。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把人民的期望化作奮進的動力,把發展的使命化作積極的行動,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爲締造**新的輝煌、實現**人民福祉而努力奮鬥!

第三篇:2014年區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們有效應對複雜多變宏觀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

發展觀,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邁上百億臺階、達102億元,增長1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增長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億元,增長12.5%;“三項收入”中,財政收入受小煤礦關停整合、煤機制造業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有所下降,完成4.15億元,但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3%,達到22569元、9689元。總體上,全年經濟社會實現了速度增長和質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城市轉型與民生改善的協同着力,較好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着力優化產業結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工業經濟穩步提升。淮南工業園區擴容升級步伐加快,園區面積擴展至6.5平方公里;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完善了園區道路、天然氣管網等配套設施;美亞新材料、星通汽車內飾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建成工業地產 20.5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完成招商入駐,園區產業集聚力和項目承載力進一步提升;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1億元,增長64%。骨幹企業升級改造步伐加快,宏泰鋼鐵年產30萬噸高級合金鋼項目建成投產,企業年產值穩定在20億元以上。關閉整頓小礦井3對,煤礦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29家、達到77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3家、十億元企業2家;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6.5億元,增長35.7%,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着力克服高溫旱情影響,紮實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糧食總產達13.5萬噸,實現“十連增”。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6.7億元,增長7%。現代農業示範園加快建設,6個鄉鎮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編制完成,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促進土地流轉面積超過10000畝。農業產業化、特色化、規模化步伐加快,新增省級農業示範基地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全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實現產值8.4億元,增長16%。孫廟黃晶梨、國惠園米業、施家湖水產等一批特色農產品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優勢加速提升。

商貿物流日益繁榮。加強對現代商貿服務業的調度和扶持,促進重點商貿企業加快發展。西部商貿文化廣場一期基本建成,春林商貿文化廣場快速推進,淮南瑤海傢俱城如期開業,區域商貿集聚效應日益顯現。淮礦現代物流快速發展,實現貨物吞吐量達330億元,獲評“國家5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加快,臥龍山旅遊區、春申君文化園等規劃編制完成。律師、會計、評估等中介服務機構健康發展,通訊、運輸、保險等服務業不斷繁榮。全年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2家、達22家;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家、備案企業3家,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467萬美元。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城鎮建設高效推進。徵遷安置全面提速。及時組建24位縣級幹部領銜的“五人徵收工作組”,僅用20天時間平穩完成了夏郢孜西路最後204戶、3萬平方米的徵收任務,開創了全區徵遷工作新局面。堅持以拆違促徵遷、以徵遷促建設,全年累計拆除違建51萬平方米,推動徵遷62萬平方米,淨地交付建設用地超過1000畝。高標準編制6.27平方公里唐山城市次中心規劃,砂裏崗和西城嘉園兩大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功能持續提升。謝家集新村、李郢孜新村、新塘村等棚戶區改造項目進展順利,累計新建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紮實推進交通暢通工程,夏郢孜西路、蔡新南路全線貫通,城市發展框架進一步拉開;十澗湖西路、平山路等5條城市幹道升級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城區通行狀況明顯改善。沉陷區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謝家集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2014—2014年)規劃》編制完成;梨園新村加快建設,新建居民安置住房922套。城市管理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活動,強化主次幹道、小街小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依法關閉採石加工企業11家,取締煤矸石焚燒點5處,拆除大型非法戶外廣告牌145塊,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鄉村環境不斷優化。修訂完善全區村莊布點規劃,完成首批10箇中心村規劃編制工作。整合各類資金1360萬元,高標準完成施咀村等3個重點示範村建設,引領作用逐步顯現。投入資金2500萬元,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503戶

第四篇:2014年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18日在**市**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區人民政府區長 *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按照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真抓實幹,奮力拼搏,積極主動做好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全區實現生產總值934.4億元,增長10.2%;實現財政總收入200.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6.1億元,分別增長19.8%、2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5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2647元,分別增長11.2%、11.5%;城鎮登記失業率爲2.85%;人口自然增長率爲4.4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減排預計完成年度目標。

(一)轉型升級有力推進。把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綜合施策,全力攻堅,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規模、結構的統一。整治環境促轉型。大力推進"三改一拆",各項任務完成絕對量居全市前列,累計改造舊住宅區175萬平方米、舊廠區212萬平方米、城中村743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318萬平方米,基本完成農村"一戶多宅"整治,啓動"無違建"村(社區)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四邊三化"行動,整治污染源472個,重要道路沿線和14個入城口、互通區、交界處環境面貌有效改善。紮實推進"清水治污"行動,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建立"河長制"管理網絡。加快截污納管,敷設污水管線105.6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395家。創新驅動促轉型。實施科技創新"523"計劃,建設創新園區23個,引進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830家。深化產學研合作,成立北大工學院**未來科技城研究院,與浙大合作建設創新藥物早期成藥性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實施各類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58項,新增國家火炬計劃和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12家,發明專利授權258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7.1%,新產品產值率達30.3%。被評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四換三名"促轉型。積極推進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關停搬遷高污染高能耗企業35家,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10億元,推進21個工業園區提升改造,電子商務服務收入增長72.4%。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14個,華立儀表榮獲市政府質量獎。完成"個轉企"1676家,其中公司制企業佔82%。優化結構促轉型。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爲5.0︰46.6︰48.4。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463.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裝備製造、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產業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52.2億元,增幅居全省前列。旅遊、文創產業穩步發展。啓動建設千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7個,土地流轉率達73.6%。徑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通過驗收。擴大投資促轉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1.2億元,增長23.3%。吸引民間投資413.6億元,增長28.4%。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實際利用外資11.8億美元,規模居全省首位。引進市外內資94.8億元,浙商迴歸項目到賬資金63億元。統籌做好促消費、穩出口等各項工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3%,實現自營出口51.2億美元。

(二)城鄉統籌步伐加快。處理好集聚與統籌的關係,構建更加科學的城鄉發展格局。重點區域加快建設。"五城一基地"啓動三年行動計劃,對全區貢獻度持續提高。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全域徵遷基本完成,阿里巴巴西溪園區一期、杭師大倉前校區建成啓用,高層次人才和重大項目進一步集聚。**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爭創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區,重大工業項目招引取得突破。**北部新城完成中央商務區城市設計,省廣電勾莊發射臺遷建取得實質性進展。臨平新城深化文化藝術中心概念性方案,拉開核心區域道路框架。喬司國際商貿城圓滿完成勝稼區塊徵遷,全面啓動安置房項目建設。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基本完成礦山整治任務,加快建設核心區塊路網體系。加大小城市、中心鎮建設力度,塘棲小城市試點獲全省考覈第一名。運河綜保、超山綜保、西溪溼地、雙溪集鎮改造等項目有序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深化重點建設區域發展規劃,開展有軌電車線網規劃研究。荷禹路延伸、疏港大道、海曙路、星河隧道、臨丁路東延等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公共停車泊位520個。新增公共自行車3000輛,實現與主城區通借通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第一批59個村創建工作有序開展,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3044戶,建成農村文化禮堂30個。調整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控制區域劃分,完善農村建房政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均年經營性收入達150萬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通過國家級生態區技術覈查和驗收,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森林村莊2個。深化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環境整治,嚴格執行排污總量覈定、替代、交易制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禁養鴨317.5萬羽、豬9.3萬頭,啓動溫室甲魚養殖關停。

(三)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支出,八方面民生實事基本完成。認真解決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問題。就業創業工作深入推進,新增城鎮就業1.7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89名。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在未來科技城開展社會保障與主城區接軌試點。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開工建設社會福利中心項目。統一併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1億元。創新公租房政策。開工建設農民多高層公寓420萬平方米,竣工226萬平方米,回遷安置城鄉居民4021戶。深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良渚遺址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獲批實施,遺址區徵遷工作正式啓動,良渚古城申遺實質性推進。完成運河申遺段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被評爲全國羣衆體育先進單位、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蟬聯市運會金牌榜第一。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實驗中學改擴建、臨平一中、大禹國小等項目投入使用。平穩實施區屬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完成區一院搬遷和區三院規劃選址,在良渚設立區級醫院。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整治。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化"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立體防控,有效應對處置"菲特"颱風等自然災害和突發性事件,社會保持總體穩定,安全生產三項指標連續9年"零增長"。深化"兩網合一",完善區領導定向約訪接訪、矛盾糾紛包案化解等工作機制,加大人民調解工作力度,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全國紀念"楓橋經驗"50週年現場會參會代表在我區觀摩考察,並給予高度肯定。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試點開展鎮街公共安全監管中心建設,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全面完成村(社區)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四)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注重提升服務水平,着力破解要素制約,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嚴格依法行政。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完善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機制,加強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備案管理。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化府院聯席會議制度,全力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推進陽光政務建設,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着力提升效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合併、調整審批事項111個,區級前置審批條件由130項減至14項,推行政府投資項目和工業供地項目模擬審批,推進未來科技城等四大平臺政府投資項目委託審批。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建立區領導聯繫鎮街、平臺指導推進重點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鎮街幹部包村聯戶、住夜值班制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要素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2萬畝,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萬畝。加快省金融創新示範區建設,成立科技擔保公司,擴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企業貸款風險池基金規模。組建民間融資服務中心,成立首家村鎮銀行,完成農村合作銀行股份制改革。加強人才引進培養,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717名,"國千"人才達42名,"省千"人才達59名。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咬定目標抓落實,全力以赴、紮實工作,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列省內同類區(縣、市)前列或明顯高於省、市平均水平。

過去的一年,我們克難攻堅抓落實,堅決有力執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三改一拆"、"個轉企"三年計劃一年完成,徵地拆遷、回遷安置、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一批難點問題有效破解,各級幹部工作作風展現新氣象。

過去的一年,我們統籌兼顧抓落實,全面推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國防教育、雙擁優撫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推進,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文聯、殘聯、老齡委、關工委、紅十字會作用有效發揮,統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灣事務、檔案、慈善、氣象、地方誌、公積金等事業健康發展,區市協作、山海協作、對口支援等工作得到加強。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積極進(本文來自本站:)取、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解放軍、武警駐**部隊和駐**各直屬單位,向全區人民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大企業大項目支撐不夠,經濟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治水、治氣、治堵和防違控違壓力較大;教育質量、醫療服務水平與**主城區仍有差距,市區之間、城鄉之間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亟待加快;社會治理難度不斷增大,公共安全防範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政府機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還需持續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總體要求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任務艱鉅,意義重大。

2014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統領全局,堅持穩中求進、改中求活、轉中求好,着力激活力添動力、調結構提質效、優環境惠民生、轉作風強保障,以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潛力,再創**發展新優勢,爲攻堅"三大重任"、提前實現"四翻番、四高於"目標奠定紮實基礎。

建議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總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力爭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在具體工作中,要緊緊把握"一條主線"、正確處理"兩大關係"、加快推進"三大轉型"。

緊緊把握 "一條主線",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

要按照區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堅持改革項目化、責任制,重點抓好一批可以"馬上改"、"立刻改"的改革項目,力爭在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社會民生事業改革、基層社會治理、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取得率先突破。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兩大關係"。

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爲切入點,通過清權、減權、制權,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方法,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行爲的過度干預,充分激發市場和民間活力,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要重視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切實改變政府對公共事務"大包大攬"的做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基層社區等在行業管理、專業化服務、救助幫扶、社會治理等領域的積極作用。

加快推進經濟、城市、政府"三大轉型"。

經濟轉型,要以"五水共治"爲突破口,堅定不移打好倒逼轉型升級"組合拳",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走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要以科技創新引領轉型,加快建設以未來科技城、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區和各類科技創新園區爲重點的創新平臺,積極培育以企業爲核心的創新主體,構建完善以科技金融結合爲重點的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以大項目支撐轉型,每年都要有重大產業項目引進落戶,着力培育產值過50億元、超百億的大企業大集團,以龍頭項目帶動特色產業鏈形成,促進產業生態優化。

城市轉型,要積極推進融入主城發展,主動在規劃、配套、產業、公共服務上加快融入步伐,加速從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要積極推進重點集聚發展,進一步擡起"五城一基地"發展龍頭,加速由郊區城鎮向大都市重要功能區邁進。要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更高水平建設小城市、中心鎮和美麗鄉村,加速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政府轉型,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對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權力依法予以嚴管、暫停或取消,集中精力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着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要加快轉變工作方式,堅持問題導向,善於找準工作突破口和切入點,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不斷提高駕馭全局、克難攻堅、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l] [/l]

三、2014年重點工作

根據省市區委關於今年工作的總體部署,重點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強化創新驅動,着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優化產業結構。以打造產業鏈、優化產業生態爲着力點,推動工業提升發展,規模工業增加值力爭增長8%。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鼓勵傳統產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形成產業特色、產出規模和技術優勢。建立以企業畝均效益爲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對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和指導,綜合運用差別化政策手段,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四換三名",整治關停高污染、高能耗、落後產能企業200家;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入110億元;工業園區提升改造增加物理空間100萬平方米,盤活閒置低效土地1000畝;積極培育電子商務產業園,在未來科技城建設電商服務區,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向各行業拓展。深入實施大企業龍頭標杆、成長性優勢企業 "雙50" 培育計劃,繼續抓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以生產性服務業爲重點,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三產增加值增長13%。加快發展信息軟件、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研發設計、電子商務、旅遊休閒、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互動發展。以高效生態的都市農業爲方向,推動農業轉型發展,農業總產值增長2%。支持土地二次流轉,吸引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推進30個千畝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積極創建瓶窯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實施農業"四換三名"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清潔生產,積極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加快培育淘寶村、電商村,推動傳統農業向規模化、企業化、現代化轉變。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力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40%,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0%以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523"計劃,更加註重質量效益,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園區19個,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000家以上。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進培育國家火炬計劃和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40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7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申報實施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90項。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公共技術平臺及各類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深入開展"質量強區"工作,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實現專利授權4400件,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9個。

加快平臺建設。拉高標杆,學習先進,深入實施"五城一基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擡起發展龍頭。未來科技城要加快cbd區塊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全力推進淘寶城二期等重大項目,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加快建設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區,力爭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值均增長20%以上,工業投入達到50億元,力爭培育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家。**北部新城要加快區域內路網等基礎設施和農民安置房建設,推進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設施配套。臨平新城要加快核心區項目佈局,完善交通路網,開工建設水汀東湖,推進迎賓路沿線商業佈局儘快成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55億元。喬司國際商貿城要加快勝稼村開發和安置房建設,形成道路基本框架,完成以東湖快速路涉及區域爲重點的徵遷工作。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要加速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招引重大產業項目。

(二)擴大有效需求,着力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促進投資持續增長。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0億元。發揮重點平臺作用,"五城一基地"產業投資增幅力爭達到30%以上,佔全區比重達到60%以上。加快長江汽車、中國移動研發中心、中青影視、紅樹林酒店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力爭產業投資佔比達到37%。創新擴大民間投資機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社會事業,參與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民間投資佔比達到65%。

挖掘市場消費潛力。加快理想銀泰城、永旺夢樂城、宜家家居等重點商貿項目建設,儘快形成領軍型現代商業企業和標誌性商業項目支撐。推進農貿市場建設和提升改造,完善社區農村消費流通網絡。加快徑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建設,紮實推進西溪溼地、超山綜保、運河綜保等工程,打造特色旅遊線路,力爭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1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0億元。鼓勵紡織服裝、汽配、照明等傳統出口產品升級,推進自主品牌、營銷網絡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外貿出口持續穩定增長。引導企業進口先進設備、技術和資源型商品,加快保稅倉庫建設,優化進口結構。

提升招商引資水平。進一步轉變招商理念、思路和方式,依託重點平臺,圍繞產業鏈打造和產業生態培育,緊盯浙商、外商和央企,開展定點定向精準招商。重點招引一批投資10億、20億甚至50億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積極招引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加強平臺及鎮街招商力量,強化招商信息共享、項目全程跟蹤落地服務,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80億元,浙商迴歸項目到賬資金50億元。

優化資源要素保障。堅持以產業發展爲導向、以企業需求爲重點,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加快形成與我區經濟轉型升級相適應的梯次銜接的人才隊伍,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500名,"國千"、"省千"人才50名以上。完成土地利用中期規劃調整工作,合理安排建設用地,重點保障"五城一基地"和民生項目、產業項目用地需求。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大已批未供、供而未動土地清理力度,推進閒置土地二次開發、再次發展。深入推進省金融創新示範區建設,促進科技金融結合。大力吸引創新型金融機構集聚,探索發展互聯網金融,加快提升傳統金融業。鼓勵企業直接融資,力爭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和在省股交中心掛牌交易企業5家。穩步推進民間融資管理試點工作,探索組建民間小額資金管理公司。創新小城市、中心鎮建設和老集鎮提升改造投融資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城鎮化。

(三)立足城鄉統籌,着力建設美麗**

全面推進"五水共治"。突出治污水,深入推進"河長制",實行"一河一方案"治理,基本消滅垃圾河,有效改善黑臭河水質。全面啓動區級以上河道整治,重點治理水質相對較差、羣衆反響強烈的21條區級以上河道,完成2條示範河道治理任務。同步開展區級以下河道整治,重點治理151條與區級以上河道相連的支流河道。全面推進截污納管,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城鄉居民、企事業單位截污率、納管率及處理率均達80%以上。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年底前,138個美麗鄉村創建村(社區)完成工程任務的50%,其餘村(社區)完成40%。強化工業企業污染整治,實行企業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完成191家廢水排放企業"刷卡排污"系統建設。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畜禽禁養任務。聯動防洪水、排澇水,力爭完成東苕溪防洪體系建設和全國中小河流綜合試點整治工程,紮實推進苕溪清水入湖、北塘加固、塘棲圩區防洪工程等項目,加大城市內澇整治力度。着力保飲水、抓節水,完善供水規劃,啓動千島湖配水工程技術前期,落實最嚴格的水源區保護措施,運用經濟槓桿推進節水工作。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紮實推進"美麗**"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大氣治理,加強工地和道路揚塵污染防治,擴大高污染機動車限行範圍,深化企業脫硫脫硝治理,加快"無燃煤區"建設。加大西部生態保護力度,調整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政策,取消西部四鎮工業考覈,同時對各鎮街原則上不再安排工業用地指標。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爲。一貫到底抓好"三改一拆",繼續實施以完善功能和整治環境爲重點的舊小區改造、以"五城一基地"爲重點區域的城中村改造,結合創新園區建設加快舊廠區改造,全力推進"無違建"創建工作。深化"四邊三化"行動,強化長效管理。廣泛實施綠色創建行動,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提升全民節能環保意識。

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強化規劃引領,積極對接**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善瓶窯、徑山、超山等區域規劃。強化基礎配套,紮實推進地鐵二號線、地鐵五號線、東湖快速路、莫干山路拓寬整治、杭行路、海曙路、秋石路延伸等溝通主城的交通項目,加快疏港公路、104國道**馬頭關至勾莊段改建、星河隧道等區域路網建設。積極治理交通擁堵,編制五年規劃,優化路網結構,大力整治瓶頸路段和擁堵節點,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停車設施,運用智能化手段加強交通綜合管理,有效緩解出行難、停車難。按照"六無"標準,強化城市管理,加快以防違控違和序化、潔化、美化、亮化爲重點的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建設,推行"門前新三包",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實施新一輪塘棲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強瓶窯、徑山中心鎮建設。

提升農村發展水平。堅持拆違先行、污水治理先行,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完成第一批59個創建村治理任務,第二批創建村完成50%的形象進度。合理安排宅基地指標,加強農民建房管理。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改建農村文化禮堂25個。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發展家庭農場。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落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各項政策措施,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四)堅持共建共享,着力推進民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就業扶持政策,健全以高校畢業生和被徵地農民爲重點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登記,推進市區兩級社保制度銜接,健全社會保險基金"陽光監管"制度。加快建立多元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提升改造鎮街敬老院。關注低收入和困難羣體的基本保障,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加快拆遷安置房建設,完善農民多高層公寓安置政策,探索實施多樣化安置方式。加強以公租房爲主的城鎮住房保障。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公民道德素質提升工程,不斷深化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全面實施良渚遺址申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做好環境整治、遺產展示和材料申報工作,全力推進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加快啓動區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推進城鄉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豐富羣衆文化體育活動。加強與主城區的教育合作,開展民辦學校託管公辦學校試點。改進教師管理制度,賦予學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加快推進學軍中學分校、**高級中學遷建、五常中學、塘棲二小等項目建設。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推進浙一醫院**分院、區三院、區婦保院病房大樓等項目建設。落實"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加大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力度。進一步做好統計、檔案、地方誌、外事、人防、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氣象、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圍繞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問題,重點辦好以下實事。一是治水治氣方面,敷設污水主幹管網80公里,新增截污量1萬噸/日;開工建設臨平污水處理廠一期和**、良渚污水處理廠三期等項目;完成臨平城區"七橫七縱"道路積水點整治15處及管道清淤87公里;6月底前完成南苑和東湖街道溫室甲魚養殖關停,並嚴禁其他區域擴大養殖規模。二是交通出行方面,新增、優化公交線路8條,新增、更新公交車50輛,公交出行分擔率提升2個百分點;新建、擴容公共自行車服務點150個,新投放公共自行車6000輛。三是回遷安置方面,開工建設農民多高層公寓300萬平方米,竣工20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城鄉居民4000戶。四是城市有機更新方面,改造老舊小區125萬平方米;對14個"撤擴並"前的老集鎮實施提升改造;更新改造垃圾中轉站2個。五是社會保障方面,新增機構養老牀位數1000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月110元提高到150元;爲60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項目;爲60週歲以上戶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六是食品安全方面,全區三分之二以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達b級以上,大宗食品統一配送或定點採購率達92%以上;實施學生飲用"放心水"工程;開展食品流通領域"你點我檢"活動;全區230家食品流通企業、所有蜜餞和肉製品生產企業納入食品質量安全電子監管系統。七是公共安全方面,新增社會公共安全網絡視頻監控點2014個;建成出租房智能門禁系統7500套;實施百場萬人應急救護培訓工程。八是便民服務方面,實施廟東、邱山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改善"菜籃子"購物環境;在區屬醫院建立網上自助掛號、就診指示引導系統,推行診療即時通服務;建成數字圖書館統一服務平臺和手機圖書館平臺。

(五)創新社會治理,着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分類指導和管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社會組織管理機制,推進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開展等級評估,增強社會組織公信力。擴大政府購買服務領域,推進公共事務社會化運作。鼓勵發展區域性、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加快推進物業糾紛、淘寶網網購糾紛等調委會建設。加強村、社區隊伍建設和管理,注重發揮基層組織自治作用和服務功能。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

完善矛盾預防化解體系。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三色預警"機制。強化初信初訪責任追究制,深化區領導定期定向公開約訪接訪和重大矛盾糾紛領導包案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力度。深化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模式,紮實推進鎮街、村(社區)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規範化建設。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制,促進流動人口結構與經濟轉型升級相適應。完善欠薪防範處置機制,提高勞動爭議調處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全面加強基層公共安全執法體系建設,推進綜合執法和執法力量下沉到一線。健全立體化動態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校園、醫院安全保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重點領域專項治理,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110社會救助應急聯動機制,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探索適應寬進嚴出的市場主體監管模式,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努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健全互聯網輿情快速反應機制,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

(六)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着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清理規範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建立鎮街新增人員統一審批制度,確保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推進行政審批職能歸併,實行批管分離。深化聯合審批和模擬審批,試點推行"形式審查制",探索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零審批改革,實現工業供地項目供地後1個月內開工、政府投資項目供地後3個月內開工。完善中介機構量化考覈、動態管理機制,建立進退有序的中介市場秩序。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穩步實施鎮街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斷規範鎮街財政資金管理。加強專項資金整合,財力向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集中。建立以資本管理爲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組建國有金融控股集團,深化水務、公交等經營性國有企業改革。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

依法履行政府職責。加快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釐清政府權責邊界,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和向區政協通報制度,努力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虛心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和程序,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衆參與度。完善權力陽光運行機制,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健全財政資金監管體系,各類財政補助資金在新聞媒體上公示。

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認真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市區委作風建設有關規定,努力破除"四風"問題。堅持深入羣衆、深入一線,切實爲基層和羣衆解決實際問題。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切實精簡會議、壓縮文件。嚴格執行公車管理、辦公用房、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等方面制度,"三公"經費比上年年初預算下降30%。圍繞省市區委重大決策部署,一以貫之、一貫到底抓好落實。建立壓力傳導機制,進一步強化任務清晰、權責明確、獎優罰劣的績效導向。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和招投標等關鍵環節監管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勇者當先;千帆競發,破浪者領航。讓我們在中國共產黨**市**區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紮實工作,再創發展新優勢,爲全力攻堅"三大重任"、建設和諧幸福新**而努力奮鬥!

名 詞 解 釋

三改一拆:是指舊住宅區改造、舊廠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築。

四邊三化:是指對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開展的潔化、綠化、美化行動。

清水治污:全面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着力解決影響飲水安全和羣衆反映強烈的水污染問題,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

科技創新"523"計劃:我區計劃從2014年開始,力爭3年內在環**主城區建設50個創新園區,物理空間達到200萬平方米以上,培育引進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四換三名:"四換"是指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三名"是指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浙商迴歸:是2014年浙江省政府的"頭號工程",希望通過支持浙商迴歸發展,度過艱難的產業轉型升級期,併爲浙江經濟轉型注入新的活力。

醫療聯合體:是指由區級醫院聯合區域內若干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具有"資源共享、雙向轉診、預約診療、技術扶持、人才柔性流動、中醫康復治療"六大功能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旨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使基層羣衆在家門口享受到區級醫療服務。

安全生產三項指標:是指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數三項指標。

兩網合一:是指將基層綜治網與基層黨建網實行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層管理服務資源,推動社會管理向末端延伸。

"國千"、"省千":"國千"即國家"千人計劃",是指國家層面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主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引進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省千"即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劃",主要圍繞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面向海外引進學科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業人才。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飲水、抓節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爲突破口,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的關鍵一招。

產業生態:是指某種(些)產業在某個(些)地域範圍內業已形成(或按規劃將要形成)的、以某個(些)主導產業爲核心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徵的地域產業多維網絡體系。

城市管理"六無"標準:是指區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的"無違法建築、無黑臭河、無跨門經營、無亂停車、無牛皮癬、無黃土露天"。

七橫七縱:七橫是指星光街、邱山大街、藕花洲大街、人民大道、世紀大道、南苑街、臨丁路等七條東西向主幹道,七縱是指紅豐路、東湖路、北大街、南大街、迎賓路、星河南路、星橋南路等七條南北向主幹道。

診療即時通:是指運用無線、有線網絡資源向公衆提供的醫療全程式服務,通過登錄手機、平板、計算機等工具,公衆可即時獲取預約掛號、預約診療、排隊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電子健康檔案等醫療健康信息。

第五篇:2014年昌平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8日在北京市昌平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昌平區代區長 張燕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昌平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極爲錯綜複雜的宏觀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的有力監督、區政協的支持幫助下,全區上下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堅持穩中求進,加快深度轉型,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紮實進展。初步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長8.5%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4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統制定實施了清潔空氣、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一系列行動計劃。以pm2.5治理爲重點,健全空氣重污染應急體系,53處非正規煤炭儲運場所全部清退,農村地區減煤換煤11.8萬噸,退出污染企業20家,淘汰老舊機動車、燃煤鍋爐改造、供熱計量改造等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堅決治理污水直排,未來科技城、馬池口再生水廠投入試運行,沙河再生水廠二期啓動建設,引入社會資金“打捆”運作了“6 4”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項目。59處積水點改造、東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東小口溝等河道治理紮實推進,全區實現安全度汛。高標準完成4.9萬畝年度平原造林任務,京津風沙源治理、未來科技城濱水公園、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景觀提升等項目有序實施,收繳建設代徵綠地124萬平方米,林木綠化率提高到65.9%。深入開展“拆違打非”專項行動,全面整治違法“大棚房”項目,率先啓動小產權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違法建設680處、106.5萬平方米,市級掛賬項目銷賬率達到82.1%。利用國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鄉規劃管理共同責任機制“1 7”文件。建立環境秩序“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強化聯合執法,掛賬整治突出環境問題5621件。組建了區環衛中心,理順了區鎮村三級環衛管理體系。19項環境建設提升重點項目全面完工。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研究出臺了系列政策和實施細則,設立了3支產業引導基金,累計安排4.4億元資金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預計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42:56.4,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分別提高到14%和25%,三產完成增加值、投資額、財政收入約佔全區總量的56%、89%和63%。科技商務產業聚集態勢初顯,駐昌金融投資類企業累計達到1037家。文化、旅遊、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樂多港假日廣場開工建設,金隅萬科廣場、泰華龍旗廣場、華聯回龍觀2號店開業運營。30個年度重大工業項目按期推進,科興生物新疫苗產業基地、神霧熱能節能減排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成功舉辦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都市型現代農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增註冊資金增長3.5倍,18個央企項目成功落戶,三一集團總部搬遷進展順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中關村昌平園企業總數突破2100家,產業總收入增長23%,企業利潤總額將近翻一番,入園億元級企業達到142家,累計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陸“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來科技城成果轉化跟蹤服務體系,央地雙方已共同篩選出47個重點科技項目。成功召開了第二次科技創新大會,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複審驗收,專利授權量增長32.2%,駐昌“千人計劃”入選人才達到162位,新培育了北郵、北影2家大學科技園區。盤活閒置產業用地225畝,置換引入了中國氣象科技園等一批高端項目。國企改革改制、產業轉型同步推進,鹿牌保溫瓶廠停產和職工安置工作全面完成。組建了區級綜合性投融資平臺及水務、市政等專業公司,成功發行了未來科技城企業債、私募債,全年融資規模達到124億元,政府債務風險處於可控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進入新階段。加快“三城一區一基地”建設,未來科技城累計竣工面積110萬平方米,主要市政基礎設施完成80%,公共服務區首批項目落地,6家央企研發中心入駐運行;tbd雲集中心項目率先啓動;沙河大學城北師大新校區如期開工;新城東區文化創意新區確定了建設發展方案;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入駐項目初具規模。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昌平園、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專業化園區建設紮實推進。軌道交通昌平線二期全面開工,地鐵“昌八線”開通運營,崔昌路東延、水南路西延、沙陽路等道路竣工通車。昌平園西區供熱廠煤改氣及霍營、海鶄落變電站等工程投入使用,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力推動拆遷項目掃尾工作,6326套定向安置房實現入住,15921人完成轉居安置。在東小口地區3個新設街道辦事處探索實行了“大部制”模式。城鄉結合部重點村改造、新型農村社區化試點建設深入推進。產權、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入,實現按股分紅的村佔到93%。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質量居全市前列。推廣農村經濟在線審計,研發了集體經濟廉政風險防控系統。啓動延壽等重點溝域建設,搬遷山區險村險戶41戶,實施對口支山項目47個。

——改善民生福祉見到新成效。啓動充分就業區創建工作,出臺促進綠色就業的政策措施,推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實體化建設,累計幫扶城鄉勞動力就業9381人。完成社保整建制改革,社保制度覆蓋人羣達到191萬人次,城鄉低保標準、社會福利水平逐年提高,養老助殘、社會救助、社會慈善等工作深入開展。學前教育、中國小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有序實施,新增幼兒園學位2160個,改擴建中國小14所,北京十五中南口學校等名校項目具備開學條件。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開診運營,區醫院成功晉級三級綜合醫院,首都醫科大學昌平教學醫院掛牌成立,成功創建了北京市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脈梳理、文物修繕、文化惠民等工作深入開展。圓滿完成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第三屆“環京賽”等重大賽事活動服務保障任務。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年新建收購保障房21937套,備案家庭住房解困率達到81%。88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8500戶農宅抗震節能改造工程同步實施。制定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配套措施,實施了52項摺子工程,實行了部門與鎮街雙向考評機制。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全覆蓋體系二期工程、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六型社區”、農村示範社區創建等工作穩步推進。順利完成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入推動“平安昌平”、“法治昌平”建設,安定和諧局面不斷鞏固。啓動了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創建規劃正式實施。

——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市委十五條意見和區委十項措施,政府會議、文件分別壓減27.7%、10%,“三公經費”支出進一步壓縮,蘋果文化節、溫泉文化節實現節儉辦會。按時辦復市、區人大代表建議274件、政協委員提案182件。調整組建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城管執法監察局等機構。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開通了央企審批服務專線和“綠通項目”推進管理服務系統。完善政府績效管理體系,推行重點工作掛賬督辦制度,進一步提高了抓落實的能力。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行政監察、審計監督、政府信息公開等工作不斷加強。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啓動。深入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與西班牙託雷洪市建立了國際友城關係,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北大方正集團等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區政協支持幫助,全區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廣大駐昌單位、機構、企業和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昌平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區轉型發展面臨着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問題,主要是:人口規模調控和服務管理壓力日益加大,生態建設、污染治理、拆違打非、環境整治任務繁重,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還需付出艱苦努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入學難、看病難、交通堵等問題依然突出,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羣衆期盼;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剛剛起步,“三城一區一基地”尚在建設期,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加快培育;政府職能轉變和作風建設還有差距,重審批、輕監管等現象仍然存在,抓服務、抓落實的能力亟待提高。我們一定牢記職責使命,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區人民重託。

二、2014年主要任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總動員,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剛剛召開的區委四屆六次全會,深入分析當前形勢,指出昌平轉型發展正處在船到中流、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明確提出要緊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向縱深邁進。面對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強化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突出改革導向,把改革創新貫穿於各領域各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促轉型、促民生改善;突出問題導向,不迴避轉型過程中的複雜矛盾,正視問題,敢於擔當,努力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等制約瓶頸;突出羣衆導向,把羣衆滿意作爲政府工作的第一標準,及時迴應羣衆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過紮紮實實的工作,力爭在深度轉型的各個方面取得更大進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着力破解發展障礙和難題,着力推進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着力探索新型城鎮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和9%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達到北京市要求。

圍繞上述目標要求,着力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全面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從昌平最突出的問題、最關鍵的領域改起,爲深度轉型提供強大動力。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轉到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上來。堅持簡政放權,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好國家和北京市下放的審批事項,繼續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健全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鎮級服務中心、村級代辦室三級網絡,拓展政務網站便民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和效益。落實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同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圍繞重點功能區、重大項目建設,健全“一盤棋”的工作統籌機制,打破部門、屬地界限,打通手續辦理、項目融資、土地供應、招商引資等關鍵環節,形成系統完整的工作鏈條。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範圍,在市政、教育、醫療、社會治理等領域先行先試。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經濟進退調整,探索由管企業爲主向管資本爲主轉變,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區屬國企與央企、市企、民企共贏合作,引導國有資本向高端產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佈局。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完善非公有制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不斷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加大金融財稅改革力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好用好區級綜合性投融資平臺,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深入開展銀政合作、銀企對接,積極探索集體資金委託貸款、股權投資、保險債權等新的融資模式,進一步擴大企業債、私募債等直接融資。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科學防範債務風險。細化落實鼓勵社會投資的政策措施,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節能環保等領域。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合理劃分區、鎮事權和支出責任,探索以獎代補等機制,推動事權財權相統一,促進鎮街全面發揮職能。進一步加大山區轉移支付力度。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深入分析總分機構等稅收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好組收工作。加強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穩步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繼續抓好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等制度改革。

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制定集體資產、資金、資源規範管理的政策措施,推動“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促進農村有序建設、健康發展。着力提高集體土地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繼續抓好集體土地租賃管護、合同清查整改等工作。深化產權、林權制度後續配套改革,促進集體經濟組織按章運行、按股分紅。探索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主體,提高集約經營、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廣運用農村經濟廉政風險防控系統、農村地理綜合信息系統。

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更多地依靠基層組織,發揮好公益組織作用,促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整合行政資源,強化執法保障,健全激勵、督查和考覈機制,推動行業管理重心下移、部門專業職能下沉,全力引導支持村、社區一級組織履行職責,形成上下聯動、環環相扣的“責任鏈”。加快推進城市管理與社會管理網格化有機融合。完善“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鼓勵開展社會志願服務。深化東小口地區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大部制”管理模式,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改革任務有序落實,進一步創新天通苑、回龍觀等特大型社區的服務管理機制。統籌城鄉社區治理,提高社區規範化、村莊社區化管理水平,支持“六型社區”、農村示範社區創建。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實施司法行政基層建設三年行動。

(二)努力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全面打造美麗昌平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探索構建人口科學發展長效機制,促進生產空間集約、生活空間宜居、生態空間秀美,堅守生態保護紅線,不斷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1.“釘釘子精神”。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幹事業好比釘釘子,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着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一個單位、一個地區面貌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確的目標久久爲功、持之以恆”。

2.“四個服務”。這是中央對首都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首都工作的根本職責所在。1983年7月,中共中央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覆,提出了首都“四個服務”的職能定位。2014年1月,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中,進一步明確了做好“四個服務”的要求,即“爲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爲國家的國際交往服務,爲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爲改善人民羣衆生活服務”。

3.“三敢精神”。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多次重要會議上明確提出,全市黨員幹部要大力發揚敢於負責、敢於碰硬、敢於創新的“三敢精神”。

4.“三城一區一基地”。指未來科技城、沙河大學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務區(tbd)、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五個重點功能區。“三城一區一基地”是昌平區正在規劃建設的產業功能區的代表,是昌平實現創新驅動的支撐平臺、集聚高端要素的主要載體,也是全區大建設、大發展、大轉型的重要標誌。

雲集中心。即tbd京北數碼港一期項目,位於昌平區北七家鎮,是tbd範圍內第一個商務園區標杆示範項目,也是首個正式啓動建設的項目。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2.61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融合了高層辦公、總部獨棟辦公、住宅、公租房、商業、娛樂多種業態,全面應用了產城融合理念和低碳、生態、智慧理念,由世界級頂級設計、景觀團隊擔綱。雲集中心釋義爲以雲辦公開啓商務全新未來,將通過基於雲計算技術的辦公平臺服務,應用生態、智能、低碳、環保等科技系統,實現低碳減排、降低辦公成本、提高辦公效率的目標。

6.“一花三果”。“一花”是指以百合鮮切花爲代表的花卉產業;“三果”是指以蘋果爲代表的精品林果業、以草莓爲代表的設施農業和以柿子爲代表的傳統林果業。

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又稱爲可入肺顆粒物或細顆粒物,其在空氣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8.“6 4”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項目。是昌平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一項重大舉措。2014年區政府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吸引優質的專業化公司,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其中,“6”是指新建小湯山鎮再生水廠、流村鎮再生水廠、南口鎮居庸關污水處理設施、延壽鎮下莊污水處理設施、十三陵鎮長陵、定陵污水處理設施;“4”是指委託運營已建和在建的百善再生水廠、馬池口再生水廠、陽坊北區再生水廠和十三陵鎮胡莊污水處理設施。

9.“三公經費”。指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

10.“營改增”試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革的簡稱。2014年11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發佈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明確從2014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這次改革是繼2014年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項重要的結構性減稅措施。北京市於2014年9月1日正式實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革,爲了平穩有序推進試點改革,北京市出臺了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對稅制轉換期內稅負增加的試點企業給予財政資金扶持,財政扶持資金由市與區縣兩級財政分別負擔。從2014年8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製作、發行、播映服務被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

11.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指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爲基礎,所有財政性支出都在支付行爲發生時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

12.公務卡制度。指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於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信用卡,即具有一定的透支信用額度的銀聯標準信用卡。建立公務卡制度,是建立廉潔高效陽光政府的需要,是深化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13.“綠通項目”。是對進入“北京市擴大內需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項目的簡稱。項目進入“綠色審批通道”後,相關單位將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同步辦理各項前期手續,縮短審批時間。

14.“四化三線多點”綠色就業試點工程。“四化”即:明確“農民就業員工化、農業產業企業化、農村保障城鎮化、城鄉就業一體化”的綠色就業工作目標;“三線”即:重點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民俗旅遊業等特色產業從業人員、農村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和農村個體工商戶三類羣體綠色就業,通過穩工資、籤合同、上保險,實現就業的規範化、組織化和員工化;“多點”即:緊抓全區中心任務及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以點帶面,推動綠色就業工作深入發展。

15.“一心五團多支撐”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一心”,即在昌平新城東區建設一座區級地標性文化藝術中心,輻射城南、城北和南邵三個鎮街;“五團”,即以組團形式,在沙河、南口、回龍觀、東小口、小湯山(未來科技城)鎮建設五個大型文化服務中心;“多支撐”,即在百善、流村、十三陵、崔村、馬池口、興壽、北七家、陽坊等鎮,根據實際情況,新建或改造當地文化服務中心,適當增加室內外活動場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效率。

16.“六型社區”。2014年8月30日召開的北京市社區建設大會明確提出:建設乾淨、規範、服務、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區,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作,是推動首都和諧社區建設開創新局面的突破點。會上下發了市民政局與首都文明辦、首都綜治辦、市教委、市公安局等20個部門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六型社區指導標準細則(試行)》等文件,涉及到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各個方面。

17.“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指根據《北京市加強社會建設實施綱要》和《關於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由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認定,在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的發展、服務、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在業務上處於龍頭地位、在管理上經政府授權承擔業務主管職能的聯合性社會組織。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是創新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一項重要措施,旨在將性質相同、業務相近的社會組織聯合起來,進一步形成合力,促進共同發展。

18.“以圖管地”。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衛星遙感監測圖,以及按國家統一標準與技術規範建立的轄區土地利用數據庫、規劃數據庫、城鎮地籍數據庫或城鄉一體化地籍數據庫等成果,應用到農用地轉用報批、建設用地審批、耕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權屬登記、土地執法監察等各項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做法。

19.13條重點道路系統。根據昌平區道路建設發展規劃及道路交通實際情況,目前亟需推進13條重點道路建設。包括縱向主幹路5條,分別爲:回昌路、回昌東路、南豐路、北苑東路及北延(九華東路、七星路、北苑東路)、林萃路及北延(林萃路、黃平西側路、崔阿路);橫向主幹路8條,分別爲:山前旅遊休閒路、京密引水渠南側路、山區旅遊聯絡路(望寶川路)、北環路、定泗路、七北路、回南北路、太平莊北街。

20.p r停車場。即park and ride site,停車換乘停車場。是爲減少城市中心區的交通流量,設置在市中心外圍、與公共交通樞紐(如地鐵站等)銜接、收費低廉的停車場,通過低廉的停車費和便捷的換乘促成公共交通與小汽車出行方式的銜接,從而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是一種較爲成熟的交通換乘系統。

21.4g網絡。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英文全稱是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該技術採用了扁平化和全ip化的網絡架構以及多輸入多輸出等領先技術,能夠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時延、且永遠在線的網絡服務,是td-scdma(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通信技術)的後續演進技術。

22.“智慧昌平”。指在《智慧北京行動綱要》指導下,在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背景下,圍繞改善民生、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等關注點,綜合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城市現有信息化基礎設施,融合先進的城市運營服務理念,以部門協同爲前提,以數據共享爲支撐,推動建立廣泛覆蓋和深度互聯的城市信息網絡,實現城市運行智能感知、數字生活廣泛普及、企業運營綠色低碳、政府服務協同高效、城鄉建設和諧發展,通過信息化與城市經濟社會各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