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我的家風故事精品徵文通用多篇

徵文稿3.11W

我的家風故事精品徵文通用多篇

我的家風故事優秀徵文 篇一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爲有些人焦慮爲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於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有人講,現在更應該講政風社風,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風。“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四風”很重要,休慼相關、互相影響,還可以在中間加上“家風”。雖然不能無限擴大家風的重要性,“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可能有些絕對。但換一個角度看,從家風開始,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改善,這在方向和策略上卻是正確的。有用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拾起來,最膩味的是先爭論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爭論中不用。

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風。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無關文化,只關德行。家風是潛移默化發揮的,作用更是潛力無窮。家風這個源頭清澈了,有利於涵養好的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好家風就像肥沃的土壤,土壤裏的營養滋潤着我們茁壯成長;好家風就像一汪清泉,清澈我們的心靈;好家風就像花朵的馥郁芳香,讓我們心曠神怡積極向上。一個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向上、積極的能量匯聚成最美的家風。

而對於家風我想寫寫我的爺爺,但是搜索腦海裏關於爺爺的記憶,只覺得他是一位寡言綠色作文網少語的老人,記憶中爺爺最喜歡待在書房看書寫字,每天有規律的生活,他愛抽菸但是奶奶不允許他抽,他在樓道的各個角落藏了煙和火柴。信箱、窗戶邊、拐角雜物裏,我和弟弟有一次仔細搜索了爺爺經過的每個地方几乎很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煙,後來我才知道爺爺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爺爺的事蹟我都是零星從長輩口裏聽說的,爺爺自己從來沒有提及過,爺爺的家境很好有機會接觸了先進思想成爲了地下工作者,後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鬧革命,從傳遞革命情報慢慢做到了作戰參謀,一路跟隨革命隊伍從河北來到西安,剛到西安正值建國初期爺爺被安排在公安系統工作,也是因爲他有很豐富的反間諜反偵察能力,我有時猜想那時候的爺爺一定很累,很辛苦,也很危險,那時候的社會中各種魚龍混雜,要保證社會正常運轉都是很難的事情。他那時候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很想知道,但是爺爺一次也沒有提及過,甚至爸爸也知道的很少,爸爸那時只覺得自己的父親非常忙。爺爺給我留下了什麼樣的家風?我想是低調,奉獻,認真做事。爺爺的一生恪守着對黨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奉獻,我想這就是我們要繼承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祝壽信中這樣寫道:“學父親的儉樸生活,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爲我們作出了榜樣。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風,教育督促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走正道。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使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我的家風故事優秀徵文 篇二

我的老家在伏牛山區的盧氏縣,爺爺那輩是被人販子從外地賣到這裏的。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現在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口人了。父親生前常說,一家人要想在世上站得住腳,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門風”。父親說的“門風”其實就是“家風”,在父親的身體力行下,我們家和鄰里鄉親幾十年和睦相處,相攜相助,從未發生過不愉快的事。

後來哥哥成家了,娶進一房媳婦,就是我的嫂子。嫂子是鄉里的婦女主任,管着鄉村裏幾百戶人家的瑣瑣事事,整天爲村裏的女人孩子們忙活,她跑村下鄉,大事小事都操心。嫂子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的眼界卻令全家人佩服。見到她拿出自己不多的薪水給村裏的新生兒和孤寡老人買雞蛋買奶粉,家裏人有些不解,她對我們說,咱們家固然不富裕,可是有些人家更困難,咱只是起一個帶頭作用,大家要是都能互相幫助,不論多大的困難,都會捱過去。嫂子還說,只有大家好了,村裏鄉里纔會更和諧,咱們家黨員團員多,可要帶頭呀!嫂子幾十年如一日,親家敬業,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受到了鄉親們的好評,也得到全家人的愛戴。

1992年55歲的嫂子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她依然閒不住,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以前的那些上了年紀的孤寡老人,看到村裏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她會到鄉政府去反映,一如既往地幫助鄉親們解決困難。

在我們家,嫂子應該是德高望重啦,全家族的後生們都很敬重她,這緣於嫂子十分重視對後輩人的培養和教育。她時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人品重於本領。家族裏但凡有上學的工作的後生,她都會去諄諄教導一番,什麼要好好學習啦,爲國爲民啦,誠信立身啦,清廉做人啦……晚輩們都會定期向她彙報工作和學習情況,嫂子就像人生路上的警察,監督檢視着家裏每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上世紀末,我們家族裏有人提議編寫家譜,嫂子知道後,親自和編寫者一起制定了家規族約,畢竟是幾十年的工作積累和經驗,家譜裏寫的有板有眼,對男女老少都做了行爲規範和要求,同時還在家譜裏增設了光榮榜,對爲國家做出貢獻的家庭成員進行上榜表彰。截至2010年,上榜人數已經10多人,他們中有在軍隊中立功受獎的人,有省級三八紅旗手,有受到省級表彰的賢妻良母,有在本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有抗洪救災的先進模範人物,還有生活在基層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仔細想想,我們家族裏這些人的成長,無不與嫂子的嚴格要求和家庭薰陶有關係。

這裏我想說一件令我最爲難忘的事。2007年7月30日,我們老家發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災,因河水倒灌導致整個村子被洪水淹沒,倒塌民房千餘間,死亡十多人,因道路和山體崩塌,外面的救援人員進不去,人們只能進行自救。當年已是70歲的嫂子,顧不上自家的損失,顧不上自己年事已高,而是奔波在村裏村外和鄰里之間,去安慰幫助別人。家族裏在外工作的後生也急家鄉之急,紛紛解囊相助。在新疆打拼的侄女彭曉紅一家不顧自己困難,借錢匯往家鄉的救災指揮部,在深圳安家的侄子彭文斌也及時給鄉政府匯款救災。當時的我正在西安的一家醫院裏住院治病,得知情況後我趕緊提前出院到單位募集了善款,並趕回家鄉看望衆鄉親,親手將善款交給了縣裏有關部門,爲此縣裏還專門做了採訪報道。災後政府給災民每家每戶補貼,按照損失情況,我們家應補貼15000多元。可是在嫂子的堅持下我們家一分未收。經辦人員深受感動,周圍鄰居也紛紛仿效,如實申報,表示絕不多領政府的救災款。此次救災,我們家共捐款10萬多元,這筆錢相當於我縣當年農民人均收入的44。6倍,外加募捐來的衣物1000多件(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政府的救災壓力。

我深深地感覺到,家庭是組成社會的最小細胞,細胞健康了,人體才能無恙,小家好了,整個社會才能和諧。創造一個良好的家風,對我們的社會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我們將從孩子教育入手,繼承傳統,發揚光大,爲進一步構建良好家風和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增瓦。

我的家風故事優秀徵文 篇三

在《現代漢語詞典》裏,家風的解釋是門風。我想了想,娘快七十歲了,她這一輩子就是對我家家風的最好詮釋,她節儉、乾淨、堅韌、有愛。

娘出生在五十年代初,家裏姊妹多,條件不好,從小就省吃儉用,過日子更是精打細算,過年都捨不得買件像樣的衣服。我和妹妹參加工作後,時常給娘買衣服、買鞋,沒有一次不嘮叨的,理由只有一條——她個子高,我們買的她穿不上。其實,我們都知道,娘是怕花錢。2009年,我結婚買房子,娘小心翼翼地從大衣櫃裏拿出存摺放在我手裏說:“買個大點的房,我和你爸怎麼都過得去。”那一刻我才知道,娘不是怕花錢,娘是怕亂花錢。

娘愛乾淨,在整個家屬院裏是出了名的“勤快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院裏院外,一塵不染,一年到頭,娘有幹不完的活,啥時候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進入臘月,更是一刻不得閒,掃舍、備年貨、蒸年饃……孃的腰要疼一個月,累了、疼了,休息一會繼續幹。我很不解,問道:“過年不打掃房子又能怎麼樣?”娘說:“老祖宗留下的傳統不能丟,做任何事我們都不能忘了本呀!”

我畢業工作後,娘給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兒啊!咱們做事要乾乾淨淨,不要拿公家的東西,不能貪小便宜。”直到現在,我每每回家,但凡要聊起工作的事,娘都還是那些老話“給公家幹事,一定不能貪小便宜……”我現在越來越喜歡聽娘說話,我明白孃的良苦用心,我更希望娘就這麼一直給我嘮叨下去。

從我記事起,孃的身體就不好。年輕的時候時常胃疼,這一疼就是十幾年,老了老了,又是高血壓、冠心病、腰間盤突出……在我的記憶裏,娘經常都在跟各個醫院和各式各樣的藥片、藥丸打交道,吃藥成了每天的“必修課”。但是,娘從來不會把生病的事情告訴兒女,就連02年做腦膜瘤手術,她都沒讓父親告訴在外培訓的我和即將參加畢業考試的妹妹,我知道,娘是爲了讓我們安心幹好自己的事,娘是怕我們分心。當我走進病房,看到剃了頭髮的娘和她發黃、發青的臉,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強忍着淚水,走到牀邊緊緊地抱着娘,那天我終究沒有流淚,我不想看着娘傷心。

小時候,父親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在外出差,生活的擔子全都壓在娘一個人身上,娘要上班、管家,還要照顧我和妹妹,忙前忙後,就連去省城看病都不得不帶着我和妹妹,可是娘從來沒抱怨過一句。長大後,我多年在外從軍,跟很多人一樣,上軍校是我第一次離開家,軍校爲了克服我們的“想家關”,規定學員不允許隨便給家裏打電話。我清楚地記得上軍校後的第一通電話,娘在電話裏嚎啕大哭,“我這會正在你房間看照片呢,你啥時候回來呀?媽想你了!……”還沒等娘把話說完電話那頭的我早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娘從來沒有對生活艱辛低過頭,卻爲兒女思念服了軟。

現如今,我轉業回地方工作了,但凡有空,我都會帶着愛人、孩子回家看娘,娘能分辨出汽車喇叭聲,每到節假日,娘就在家等着,只要聽到我的車喇叭聲,立馬小跑出門迎接,打開車門,一準兒給孫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娃回來啦!”推門進屋,吃的、喝的擺滿了桌子,就連桌上的水果都是娘提前削完皮、切成塊的,“讓你爸帶娃買玩具去,你倆歇着,我給咱做飯。”娘一邊忙,一邊笑……

娘老了,身體也遠不如從前了,幹活也變得笨手笨腳了,但娘給我們樹立的家風,就像頭頂的星星一樣,即使我走在漆黑的夜晚,帶着些許害怕、些許委屈,但只要我擡頭望去,滿天星辰將會帶着我一路前行、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