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小常識作文精品多篇

小常識作文精品多篇

常識的議論文 篇一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讓我來告訴大家有關這一天的一些知識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爲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天中節(古人認爲,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爲“天中節”。)、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爲俗。)、解糉節(古人端午吃糉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糉葉的長度、長者爲勝的遊戲,故有“解糉節”之稱。)、菖蒲節(古人認爲“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爲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有關端午的知識我就介紹到這,怎樣,大家清楚了嗎?

常識的作文800字 篇二

鄉村,是美麗的,在鄉村中,一年四季都洋溢着孩子們的笑聲。

春天,鄉村的孩子們上山去採野菜,一會兒,抓把油麥菜;一會兒把手伸進水裏,讓水從指間流過;一會兒拾根小樹枝,和別的孩子打打鬧鬧。玩累了,他們把身子靠在樹幹上,聽着小鳥唱歡樂的樂曲,聞着花草的芳香,看着湛藍的天空,哼着小調,在林間的草地上休息。回家的時候,背上的竹簍一定會滿滿的,可謂是“滿載而歸”。

夏天,鄉村的孩子們就在小河裏游泳,捉魚,一會兒從這頭游到那頭;一會兒伸手去抓魚;一會兒把小手伸到石頭縫裏,去摸摸有沒有小蝦可以抓;一會兒到岸邊找一塊鵝卵石拋入水中,激起層層微波。玩累了,就坐在滿是鵝卵石的河岸邊,把腳伸進清澈見底的小河裏,聽着小河流水的聲音;看着水裏歡快的魚兒,用手摸着光滑的鵝卵石,不時還用腳潑出一朵朵水花。回家的時候,他們總是把一兩條大魚帶回家去,真是“年年有魚(餘)”。

秋天,田野裏一片豐收的美景,稻穀抱着豐滿的穗兒累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玉米杆上結出了一個個金黃的玉米。鄉村的孩子就用磚堆出了一個烤架,把玉米和紅薯放上去,用火烤一烤,再約上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吃紅薯、玉米。吃完後,再到田野裏去跑跑,看看田野裏豐收的景象,看看農民收割的樣子,再在稻田裏打一個滾,到長滿棉花的地裏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坐在小徑旁,看着田野里美麗的風光。回家時,已是夕陽西下,還捨不得離開田野的懷抱。

冬天,一場大雪過後,大地就被染成銀色的了。樹披上了銀裝,小河結上了冰,冰上又蓋了一層雪,屋檐上垂下了一根根冰柱。這時,小朋友們可高興了,他們先在門前用雪堆了兩個摞在一起的雪球,然後給它戴上綠桶帽,插上個胡蘿蔔鼻子,用布條圍了一條圍巾,還在上面放了幾顆鈕釦,該做手了,可是,要上哪找樹枝呢?鄉村的孩子就從屋檐上摘兩根冰柱當手就可以了。雪人堆好了,於是大家就開始玩打雪仗,扔來扔去,好玩極了。就這樣一直玩到天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啊!鄉村,你一年四季都被孩子們的笑聲環繞,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鄉間風光。

常識的作文 篇三

如果你隨便找一箇中學生,問他什麼是對數,什麼是洛侖茲定律,什麼是原子核式結構,他一定可以把這些東西給你講得頭頭是道,讓你驚歎當今青少年個個都是科學家的料。但是,你找個尖子生,問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麼辦,他也許會搔搔腦袋瓜,苦想各類化學反應式,然後淡茫地對你說聲不知道。那麼,青菜多少錢一斤?不知道!被子怎麼疊不知道!爲什麼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現狀:對科學知識抓得狠,也把各類奧賽搞得紅紅火火,但卻似乎對常識的教育力度不夠。學校的課程包羅萬象,可以獨缺常識。學生們便因此被擱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學問。當今中國要強國,靠的是飛機、大炮、火箭這些高科技,似乎就應該給學生餵飽科技知識。常識那些小事兒,何足掛齒,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每當看到這些言論,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謬矣,別拿常識不當乾糧!

常識是一門指導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爲,無一不需要常識的引導。我們現在洗衣煮飯等家務活可以由父母包辦,各種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勞,儼然一個個不問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們一輩子,長大後還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識,將來豈不是要處處碰壁?難道還事事都找個電話問父母?而連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塗,又怎有心思搞學問?

常識也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廣生於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實踐與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從葉子會割傷手的常識中發明出鋸子。離開常識而空談高科技,就像蓋樓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觀之,在素質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識的普及,是很有意義的。應做到常識與科技知識兩手抓。但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在平凡的常識中總結出科學規律,又或者讓他們大膽質疑常識,不要囿於常識。當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正是在對常識的質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歷史也證明了他的這一大膽質疑是正確的。

常識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其對於人的意義堪比干糧。別拿常識不當乾糧,用它來填飽學生的腦袋,用它來支起科學大廈的腰腹吧!

關於常識的作文 篇四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講創新,那麼,中國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創新嗎?

我看未必,創新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也不是每個領域都需要的。討論大學創新,應該在理性的基礎上真正有點創新。

創新不能背離教育常識

大學創新包括教育創新和學術創新兩種類型:教育創新,指大學自身的改革,大學理念、組織制度、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學術創新,指大學培養創新人才,發展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等。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之所以要進行教育創新,目的是要實現學術創新。

中國大學所謂的改革創新實在太多了,以致於沒有了秩序,背離了最基本的教育規律、教育常識。現在需要的是迴歸常識。

西方大學在近千年的歷史中,確實不斷髮生變化,但除了兩三個關鍵點的變化較大外,基本上變化是很慢很小的。

比較起來,中國大學才一百年,但這一百年中的變化實在是驚人的。這一百年來,中國大學就沒幾年是在安安靜靜、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辦學。

在當前,對大學校長、教師和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靜下心來,回到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回到講臺和書桌,用心教書育人和學習。

大學的教育創新分爲: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教學創新。理念創新是很難很慢的,而且大多數理念都在大學辦出成績後才總結出來的。

制度創新確實需要,不過,大學制度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引進、學習西方已有的成法,進行制度建設。

教學創新,包括課程、教學。課程內容應該不斷更新,但大多數內容其實還是以前積累下來的。至於教學方法,新的技術手段應用到教學中。但從歷史來看,教學幾千年變化甚微。

大學的學術創新是大學裏最需要的,但學術創新在不同的學科、專業還是有差別的,也要具體分析。基礎研究當然越創新越好,技術也要不斷創新。但有的學科專業,比如工程、會計、法律等就不能把創新作爲根本追求。

其實,不管哪個學科,創新的少,守常的多。不同類型的大學,對創新的追求也不同。世界上大學有3萬多所,但真正肩負創新使命、有創新能力、作出創新成果的可能也只在幾百所。這世界上的科技人員無數,教授學者多如牛毛,但大多數能把已有知識、技術掌握和運用得好就不錯了,應該創新、需要創新、也確實創新的所佔比例是很少的。

就學術創新的四個方面來看,創新人才,無論哪個時代都是少數;思想的突破更難,大多數時期都產生不了新思想的;新知識不斷產生,近代以後,新知識增長越來越快;現代技術不斷突破和進步,這也是當代世界各國最用力追求的。技術是我們這個時代創新的重點,也是最可能獲得不斷進步的領域。

創造有利創新的制度環境

筆者認爲,大學的理念、教學沒多少可創新的,主要是制度。

中國大學和教育現在一講就是“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我覺得應再加一條“世界通例”。大學本來是西方制度,我們的大學制度建設主要就是把西方的引進來。創新的地方,就在於根據中國的國家需要,把中國傳統教育成功的要素納入進來,使世界通例制度在中國運行得很好。

設計好了一個大學制度框架,再改革推行。在改革之前,一定要經過深入全面的探討。德國柏林大學的經驗是值得借鑑的。在洪堡之前和同時,康德、席勒、謝林、費希特、施萊爾馬赫等德意志一批頂尖的思想家和學者廣泛討論了大學的利弊和改革方向。

真正要培養創新人才,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第一,社會價值的多樣化,提升科學家和學者的地位。

中國社會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價值多元化。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追求,不把別人的價值作爲自己的價值,不把他人的追求作爲自己的追求。

在價值多元的同時,尤其要提高科學家和學者的地位。一方面科學家和學者要清高、自重,要恃才傲物,而不是相反;一方面整個社會要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家和學者,社會地位要居前列,收入不一定要高,但社會聲望一定要高。

第二,發現有志於學術職業的優秀人才。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華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中國的優秀人才從來都不缺乏,但缺乏的常常是發現人才、尊重人才、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中國大學中有很多聰明的學生,也有很多有學術潛質的學生。但中國的大學就是不太會發現有志於學術職業的拔尖創新人才。

問題在於,有學術潛質的學生不願從事學術工作,因此,我們看到,清華、北大的金融專業擠滿了全國各省的大學聯考狀元;中國的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的學生可能在全世界各國中是人數最多的,但畢業後從事學術工作的少之又少。中國留學生也是如此。而大學挑選學術人才時方法和標準都不對路。學者過着一種理智或精神生活,對物質的要求不高,且一般都相對內向,表現爲沉潛、孤獨、內省、冥想、神遊、心齋、純靜等特質,而現在的本科、研究生招生,特別是面試,強調所謂綜合素質,結果招來的常常是英俊瀟灑或能說會道、表面功夫十足的人,真正具有學術潛質的學生反而被排除了。

第三,以學生爲主體,賦予學生和教師應有的學術自由和權利。

任何人才的成長歸根結底是個體自身的發展,一切外在的努力都只能是爲人才的發展創造環境,提供條件,給予支持,加以引導。創新人才更只能是由個體內在的意志驅動,積極主動自我發展的結果,而不能靠外界的強制灌輸而迫使其發展。中國大學真正要做的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權力和管理爲中心,而要以學生和教師爲中心,賦予學術自由,把學生和教師應有的學術權利重新還給他們。

第四,創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和制度。

創新人才是自主成長的,學校和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創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和制度。對創新人才成長來說,關鍵是自由和競爭。創新人才唯有在自由的競爭中學方能健康成長,脫穎而出。其他的還包括舒適的自然、人文和人際環境,濃郁、寬鬆的學術氛圍,以及學術自治、學術評價、專業倫理等制度和規範。

青年時代是科學家的黃金時代,是創新人才成長的關鍵時期,科技史上最偉大的創新成果都是在青年時期作出的。中國大學和學術界一定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重視學術權威、學術老人的狀況。近代德國大學的成功是因爲對研究的重視,其後來的衰落則緣於對青年學者的壓制。美國大學的成功就正在於給青年學者創造自由成長的制度和環境。歷史一再證明,誰擁有了青年,誰就擁有未來;哪所大學擁有最優秀的青年學者,哪所大學就擁有未來。

小常識作文 篇五

故鄉的春日,透過飄渺的晨霧,遠近高低目光所及,到處是一片片暖暖嫩綠。 ---題記 是大海的藍色,映照到了天空,然而天空也成爲藍色的;是小草的嫩綠,感染了生活,所以生活也成爲了綠色。爲生活抹上一筆綠,會成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輕鬆愜意,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西天的逍遙自在。也許那抹綠色正是我們這世界所需要的。 這個世界,21世紀,成片的建築,四通八達的公路,隨風飄逝的便利袋,這一切的一切正不斷的涌現,人們奔走在這個忙碌的世界,孩子們喝着可樂玩着手機,虛擬的遊戲取代了戶外遠動,現在各種資源在人們無休止享受中化無烏有,彷彿,我們的生活是緊張的,沒有初春的嫩綠那般美好,缺少的是心田的一抹綠色。 我們需要用綠色來裝點生活,在那個綠色的時空中,空氣中瀰漫着淡淡花香,天空是那樣的清澈明淨,那滿山遍野的一抹抹綠色,如同一幅幅動人的油彩畫。 青山隱隱他用叢林的綠色詮釋着陽剛之氣,綠水迢迢,他用活躍的綠色展示着陰柔之美,讓我們用綠色充斥着我們美妙的生活,揭示着生活的真諦,追求着心靈的綠色,倡導快樂的生活。它是自然贈與人類的財富,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綠色包含着我們的責任與義務,這不僅是優美的風景,更是我們無聲的行動,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情趣,影響我們的社會。

常識的作文800字 篇六

從出生起,我們就生活在愛與溫暖的懷抱裏。

父母、老師、夥伴,一些親切、熟悉的面孔,在我們迷茫時,在我們困惑時,給予我們堅定的微笑與力量。他們值得我們感恩。

素不相識卻偶然相遇,一些陌生但慈祥的面孔,在我們出門在外遇到困難時,給予我們溫暖與難忘的幫助。他們值得我們感恩。

酸甜苦辣,百味陳雜。是她,給我們挫折,讓我們歷練;是她,給我們困難,讓我們解決;是她,給我們淚水,讓我們感動;是她,給我們成功,讓我們喜悅。是她,讓我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她,讓我們明白風雨之後的彩虹更絢麗,她讓我們的成長更豐富、感謝生活

一縷微風拂過我的面龐,輕輕一嗅,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麻雀在剛剛鑽出嫩芽的小樹上嘰喳地叫着,一切充滿活力。

——題記

喜歡從車站起點坐到終點,感受四季的雅容,穿越人世的繁華,靜靜地觀賞每一個人的舉止,每一處景色的絢麗……真的好愜意。感謝生活給我這麼愜意的空間。

喜歡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偶爾用相機捕捉下可愛的笑容或怡人的建築,有時也會到博客上寫點兒日記,將生活縮影在文字之間。有時安靜地躺在牀上,閉上雙眸,仔細回想進來的趣事與憂愁,讓心去保留這一刻……真的好快樂。感謝生活讓我快樂地面對人生。

時常會因爲一件事而憂鬱,就像把自己鎖在寒冷的冰窖,黑夜是這裏的最高統治者。但這並不是長久的,朋友和家人的關懷似冬日的陽光,雖然不如春風那樣和煦,但讓這一縷微弱的陽光來撫慰我心靈的創傷,已經足夠了。它就是打開牢獄枷鎖的神奇鑰匙……感謝生活賜予我親愛的朋友、家人。

但有時遇到挫折時,我的身旁並沒有可以供我依靠的人。我要堅強的去面對,用雙手撥開遮住陽光的烏雲,去開啓成功的大門,讓這一路憂傷的回憶與艱難的環境成爲崎嶇險路的鋪路石……感謝生活給了我這麼多考驗,使我離輝煌燦爛的明天不再遙遠。

有時曾想自己重要嗎?反覆玩味這個問題。我在父母眼裏是重要的,我在我內心是重要的,因爲我是有意義地生活着,我沒有碌碌,我沒有躊躇……感謝生活讓我沒有虛度年華。

如水,如生活一般旖旎,生活賦予了我的許多,而我所能回報她的,只有微不足道的感謝……

常識的作文800字 篇七

我這個暑假是從世界盃開始的。老爸的熬夜看球影響了我的作息,也帶動了我去了解世界盃。我雖然熬不了夜,但我可以通過報紙和網絡來了解世界盃。現在,我的書架上還塞滿關於世界盃的新聞報道專刊,我也能報出幾個挺進八強的隊伍。早上問候老媽的第一句話不再是“早安!”而是“昨晚那支隊被淘汰了?不會是德國過吧?”在世界盃期間,德國隊成了我們最喜歡的球隊。這個暑假,我手抄報的主題是世界盃,我家吃飯時聊天的是世界盃,看報紙時格外關注世界盃專版。

世界盃點燃了我的運動熱情,暑假裏我幾乎天天去游泳擊水。老媽給我在飛速健身裏辦了一張游泳卡,我每天大概傍晚七點鐘揹着包下樓,走過三道斑馬線就到了。泳池的水冰冰的,簡直是冰箱裏冰塊化開送到這兒的,水不算深,剛好漫過我頭頂。我在飛速健身裏練習蛙泳、自由泳、仰泳,我遊蛙泳已經一年左右了,最爲熟練;自由泳也已學會近半年,但怎麼練還是練不好,尤其是換氣,還是經常嗆水。仰泳是這個暑假剛學的,而我應該是那種天生在水裏浮着沉不下去的一類,幾乎不用動就能穩穩地浮在水面,一打腿就直接往前劃。老爸給我定了個目標:每天至少遊600米,一次來回至少120米不停頓。剛聽起來很難,其實不難,我最慢的一次大概是30分鐘完成,而現在,在暑假即將結束時,我只需要幾分鐘完成。和同齡人比速度,我已經算很不錯啦。在遊得過程中,我還會時不時練習一下自己比較笨拙的蝶泳。在水裏嬉戲成了我暑假生活的一大樂趣。

在這個暑假裏,我也沒有一直宅在家裏,隨父母短途出行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在上海博物館,我看到了“上海第一人”的頭蓋骨,去了宜家家居買了不少老爸眼裏無用卻被媽媽視爲珍寶的家居用品,我感嘆於工匠們的創意設計,那樣人性化的家居樸實又美觀;在杭州文化廣場的浙江自然博物館,我驚訝於古鯨魚、猛獁等大型遠古生物的巨型化石,看到了人類進化到不同時期的頭顱骨,領略人類進化的漫長與神奇。

這個夏天的八月,下了好多雨,天氣並不太熱。涼爽中,在不經意間,夏天就這麼過去了。回頭看看,我過得充實又自在!

小常識作文 篇八

環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我們涉及的主要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生存的環境分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非人類創造的物質所構成的地理空間。陽光、空氣、水、土壤、野生動植物等自然物質與一定的地理條件結合,就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是指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所建造的人爲環境,如城市、農村、工礦區等。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這種人和環境的關係稱爲環境道德。在我國環保已成爲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於1990年9月成爲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簽約國。環境污染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環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質和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環境污染有各種類型: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塵粒、廢氣(SO2、NOX、CO2、CH4)、光化學煙霧(NOX和烴類在陽光照射下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具有刺激性的淺藍色煙霧。)、甲醛(裝修材料散發氣)。

水體污染:酸雨、重金屬、有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

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塑料、幾百年難分解,可降解塑料)、廢舊電池污染。

食品污染:食品可綠色食品是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類食品的統稱,絕對不含有害物質,與食品顏色無必然聯繫。也有人把綠色食品定義爲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的食品。藍色食品是由海洋提供的食品,如海帶、海蔘、紫菜等。白色食品是通過生物發酵製得的食品,如食醋等。例如:“瘦肉精”能加速動物生長速度,瘦肉相對增加,但有很強烈的副作用,出現中毒性心悸,肌肉食顫動,手抖,頭暈,乏力,心律失常,低血鉀。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音、放射性、熱、電磁波等)、能源污染、固體廢物污染。

圖片資料:震耳欲聾的馬達聲通宵達旦的卡拉OK

污染源:是造成環境的污染物的發生源,通常是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的總稱。

污染物:是指進入環境後能使環境的組成、結構、性質、狀態乃至功能產生直接或間接有害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物質。可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所引起的污染,如SO2、NOX、CO2、CO等,二次污染物指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或一物等因素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物質,如XO3、H2SO4、HNO3等。

尊重常識作文 篇九

說到常識,我忽然想到從前聽過一件事:

在美國,有一條著名的大街,因爲在這條大街的每一個角落,都佈滿了流浪漢。而這羣流浪漢也便終日靠別人的施捨來生活,慢慢地,這種靠別人施捨成爲了一種習慣。

那天,天很冷,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安逸,他一身名牌,似乎很有錢。他對流浪漢們喊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過冬用品,請大家依……”他話還沒說完,身後的物品便被搶奪一空。那人無奈地嘆了口氣,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傳入耳朵。

“謝謝你,叔叔。”他轉頭一看,竟是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衣服破爛,而手裏只拿着一塊麪包。

後來,人們再也沒見過那個男人與小孩,只是多年後,一位成功人士,NBA傳奇巨星迴憶道:“如果沒有當年的那聲‘謝謝’,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我不禁陷入沉思,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謝謝”二字成就了一個傳奇巨星?沒錯,就是常識,是在小孩內心中最純淨的一方土地。但是,就是這一個常識,一聲感謝,卻被無數人拋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名爲“利益”的東西。

眼前的電視機,不知什麼時候被換到了中央三套,演的正是在春晚上給我們留下深刻記憶的小品“扶不扶”。

當老太太被汽車撞倒在地,當她的手在地上顫抖時,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去扶。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一位男士走了過來,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下,在【】老人面前拍了幾張照片便揚長而去。看到這兒,我氣得直咬牙,好在,赫健不顧一切地扶起了那位老人。當人們以爲皆大歡喜,以圓滿結局收場時,不料老人又百般刁難起來。最終,還是好人赫健的耐心與熱心,化解了矛盾,他的努力,無疑也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帶去了陣陣暖意。

但事情真的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嗎?爲什麼對於扶老人這樣舉手之勞的事情都要猶豫?當扶老人變成了一種“冒險”,變成了一句句“少管閒事”時,我不禁啞然:何時,人與人之間竟成了這樣?

常識是什麼?其實,常識僅僅是一種底線,一種人盡皆知的做人準則。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被利益與金錢束縛,而心中的道德天平,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平衡。

早在幾千年前,古代聖賢便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訓,但幾十年、幾百年後,孔子的訓誡會不會成爲封塵的記憶?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會不會在未來終結?

想來,其實幸福很簡單,簡單到只需拾起“忽略的常識”就可以輕易獲得,簡單到只要尊重常識,敬重萬物,內心就會有永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