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多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多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當節日來臨,就少不了歡歌笑語。熱熱鬧鬧的大街上,“瘋狂”中的人們,花花綠綠的糉子和五彩繽紛的物品融爲一體,成了一個巨大的遊樂園,耀眼而不失色彩……

天未吐白,大家都已經早早的起牀了,他們可不是着急着去佈置屋子,而是匆匆地去超市、菜市場買糉葉以及各種包糉子的材料。在這個時候,大家都認爲用新鮮的糉葉包起來的糉子纔好吃,要是去晚了,大家都會嘲笑那家人懶惰。

當然,第二件大事兒就是包糉子了,人們會把剛買來的糉葉洗淨,再把豬肉、棗子、花生等剁碎,也只是剁成紅豆般大小的樣子就可以了,接着,再將紅豆、糯米和剁碎物仔細地攪拌均勻,算好定量的餡,就用糉葉把它們包裹起來,拿繩子把它們紮結實後就可以下鍋了。在這一件大事中,不論男女老幼,大家都參與到了這個遊戲之中,直弄得滿身滿手都是糯米粒,也不肯停手。瞧!鄰居家的“小公主”也相當積極,一連包了好幾個糉子,弄得到處都是餡渣子兒,人們見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卻不肯停手,只是狠狠地瞪了那幾個起鬨的人一眼,就撅起嘴不理他們了。而大夥兒都喜歡把糉子包成三角形的,因爲這樣的糉子看起來又玲瓏又精巧。

包完糉子,人們差不多該去看賽龍舟了,大夥兒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性急地向河中央望去。只見河中央早已準備好了幾條龍舟,龍舟上坐了十多個人,個個都是精神抖擻的小夥子,他們緊緊地握着手中的槳,目不轉睛的盯着終點,他們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等槍聲一響,他們必定要大顯身手,誓要奪得冠軍才肯罷休似的。到了吉時,只聽“啪”的一聲槍響,小夥子們立刻奮力划起龍舟,龍舟就像只脫了弦的箭,“嗖”的一聲直向終點射去。人們見了,也在興奮地大喊:“加油!加油!”吶喊聲、助威聲簡直是鑼鼓喧天,響徹雲霄!

比賽結束後,人們紛紛散去,他們都等着糉子出鍋呢!這時,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散發出糉子的香味,整個城市都融入了香味瀰漫的空氣之中。

這就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同樣,在這一天中,人們可要鬧到二更纔會睡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

家鄉的節日豐富多彩,而我非常喜歡過端午節。

一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着孩子們從天更上,水溝裏扯回來的菖蒲、艾草,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淡淡的糉子的幽香裏。

我最愛吃的是紅棗糉、碧綠的蘆葦葉裏,裹着雪白的米團和瑪瑙般的紅棗,顏色鮮豔而美麗,使人一看就生愛慕之心,我喜歡它不僅是因爲它顏色美麗,更重要的是它味道好極了,新鮮的蘆葉清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清清的、涼涼的、別有一番滋味。

吃完糉子,大人們忙着殺雞、殺魚,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飯。我最喜歡看划龍舟,河岸邊,站着圍觀的人。最開心的是孩子們,桃子、杏子都成熟了,他們從這棵樹上摘桃子,又爬到那棵樹上摘杏子,實在餓了,把摘下來的桃子、杏子拿到河邊去洗,吃上幾個,那淘氣的樣子,另大人哭笑不得。

家鄉的端午節,笑聲、鬧聲充滿了活力,至今另我難忘。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的端午節了!它在每一年5月初5等着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應該算吃糉子了吧!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會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糉子到桌上,那糉香也已四處飄溢,糉米中摻雜着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正是現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着節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信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着龍鬚,“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着兩岸的岩石,發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囉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終於,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思吧?希望你來到我的家鄉來作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在我們的家鄉,首先,家家戶戶都要先準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全家人用這盆水洗澡或洗臉。據說這樣可以洗去晦氣,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這水洗過後,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預示着以後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後,媽媽又用艾葉和雞蛋一起煮,煮熟後的雞蛋會變成淡青色,聞聞,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擻;嚐嚐,營養又美味。

最後,當然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去看刺激的賽龍舟啦!哇!人真多呀!裏三層外三層。紅色的信號彈一下子飛上了天。十幾條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龍舟一起衝鋒陷陣,你追我趕。龍舟健兒們高喊着整齊的口號,大家的心情也被他們感染了,都在爲他們打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着。比賽持續了很久,終於有一支龍舟一馬當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聲雷動。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家鄉的端午節!真希望下個端午節快點到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5

端午划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爲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着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後時分,父親便領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着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衝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祕莫測。原來划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儘管下着雨,觀衆們無不激動着,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着觀衆們的神經。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說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現河水渾濁,有污漬漂浮其中。這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裏暗暗嘆息。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節日的習俗豐富多彩: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清明團……而到了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吃糉子。

每逢端午節那日,我們要賽龍舟、吃糉子,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吃糉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糉子,還有一個故事: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投入汨羅江中,人們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糉子扔進江裏,希望他們吃糉子,而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裹糉子、吃糉子。

糉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糉子的種類,也有很多,有鹹蛋黃醬肉糉、棗泥糉、紅豆沙糉、綠豆糉……種類繁多,令人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糉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吃完香噴噴的糉子,我們就會趕去西溪溼地看龍舟比賽。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興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奮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兩岸擠滿了觀衆,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陶醉在龍舟賽的比拼中…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涵着豐富民主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不能實現愛國理想,便抱石投於汨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楚國百姓爲了防止魚蝦侵蝕屈原,便投米糧於水中,希望魚蝦只吃米糧。後又傳說,屈原託夢給一位老漁夫,百姓所投的米糧被蛟龍所食。人們用樹葉包飯糰,發展成糉子。端午節至今仍保留着塞龍舟,包糉子,吃五黃,掛艾草的習俗。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會包糉子。媽媽會包我愛吃的梅乾菜肉糉。我見過媽媽包糉子。首先,媽媽拿出浸泡一樣舒展開的糉葉,那一片糉葉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後,將兩張糉葉疊在一起,在中間輕輕的一折,很像一個斗笠。接着,放一點糯米,用手撥一撥,把梅乾菜和肉放在糯米中間,在上面蓋一層糯米。再把葉子對摺,並裹上一片大糉葉,在頭上折一個角。只見媽媽緊緊地捏着手裏的糉子,快速地用繩子一圈一圈地紮緊,打結。一個玲瓏小巧的糉子就包好了。

當一個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出鍋時,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糉葉,一口咬下去。只聽媽媽喊:“小心燙!”並拍拍我的頭說:“小吃貨,不要只顧享受美食,我們傳承的不僅是傳統習俗,更要傳承屈大夫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8

糉葉香隨着農曆五月初五龍舟打鼓聲響起,飄入高州千家萬戶中。

說起端午節,我們那裏更喜歡叫它龍舟節,但在鄉下地方,也鮮有條件賽龍舟。我記得我們那邊有一首每個孩子都會用家鄉話唱的歌謠:騰騰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餈,五月初五龍舟節呀,阿媽帶我睇龍船,我唔睇,我去睇雞仔……小孩都是在這樣的歌謠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龍舟節。

每年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會泡上一盆糯米,爲第二天早上包糉子做準備。一般都是姐姐和媽媽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們的糉子是四角型的,有兩種味道。一種是鹼水糉,呈金黃色的,有種淡淡的清香。另一種是鹹香糉,主要材料是以綠豆、瘦肉、鹹蛋爲主,味道醇香濃厚。

除了包糉子,端午節還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習俗。當天一大早,奶奶已經把刷牙的水準備好了,上面還飄着幾片艾葉;到了正午十二點,奶奶就會到田野山溝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夾雜些艾葉,放進竈房裏煮水給我們洗澡,傳說會洗去一個人身上污穢,讓人精神氣爽。爺爺奶奶還會在端午前一個星期釀艾酒,讓每個人在節日都能喝上一點,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着“我要喝,我要喝!”因爲味兒是甜甜的,連我們小孩都很喜歡,總會和大人們爭着喝呢!

說着說着,彷彿又飄來了那過節的快樂和那濃郁的糉香……我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裏商鄉洞坑口村,那兒十分優美,山美,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不同的舞姿,人們也是十分熱情好客。

在我們老家,到端午節就十分熱鬧,每家每戶都早早起了牀,忙了起來。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準備好了糯米、糉葉,糉繩與餡兒。依次擺好,我迫不及待想包了,奶奶看了我那着急勁兒說:“甜,彆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奶奶的話像定心丸我的心一下就平靜了下來,我拿了兩片糉葉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可看似簡單卻怎麼包也包不好,無奈之下我只得向奶媽求助了。

奶奶看了看我的糉子,有不對的地方,她馬上給我指出。在困難的嘗試中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突然我心中有了個疑問:“爲什麼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包糉子?”於是我問了下奶奶,奶奶對我說:“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意見不被國君採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這天,屈原投淚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這樣年復一年,九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奶奶一邊說,手中一直都沒有停下過,總之就都包好了,我十分吃驚對奶奶豎起了大拇指。包好的糉子立馬被放到水中,泡了一個桑拿不一會兒就好了,一股清香在鼻子中不停回味着。

我喜歡端午節蘊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還包含着一個悲傷的故事,我喜歡裏商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0

一年一度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帶花繩、帶荷包、吃糉子,甭提多高興了。

我們家鄉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爲“香包刺繡之鄉”。2006年6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可有名了。每年端午節前夕我們慶陽市都要舉辦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香包節爲端午節拉開帷幕。香包,古稱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慶陽當地農村稱其爲“耍活子”,是勞動婦女奇託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傳說,“香包”是當地婦女在端陽節制作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繡花荷包,給孩子們佩戴在身上驅惡逐魔、逢凶化吉。這種精湛的手工藝術被誠嗣保留下來,成爲現代黃土高原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願。

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菸袋上,戴在鄉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到了初五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後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更是香包的博覽會,城鎮鄉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這天上,大人們早早起牀,還採回艾草和柳條掛在門庭上避邪。從山間提回“藥水”沐浴,洗去晦氣。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舉行豐盛大會餐來爲端午節勝利閉幕。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想到這裏我心裏非常高興。划龍舟、吃糉子、放河燈、大人們喝雄黃酒等等,都立刻浮現在我眼前。

每年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一大早媽媽就買了糉葉、糯米、紅豆、還有鮮鮮的豬肉,做着包糉子的準備工作。看到媽媽靈巧的包着大大的糉子,我也忍不住想親手試試。媽媽非常愉快的允許我的提議。我拿起兩片嫩綠的糉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捲成三角狀,在裏面先放上少量的糯米,加上鮮鮮的豬肉、紅豆和少許的鹽,再加一些糯米包好,最後栓上線繩,一個不標準的糉子被我完成啦。呵呵,想着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真愉快。

包好所有的糉子後,媽媽帶着我去河邊看划龍舟比賽。來到河邊看到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真是好不熱鬧。只見河裏的3條龍舟早已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就等裁判的一聲令下了。終於到了正式比賽的時間,比賽的哨音響了,3條龍舟如離弦之箭向河對岸劃去。龍舟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奮力的划着水,唯恐被別人超過。敲鼓的更加起勁,把鼓敲得震天響。最後大家幾乎同時到達對岸,都順利的完成了比賽。無論誰輸誰贏,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我和一羣小朋友拿着早已準備好的河燈,輕輕的放到河裏。看着河燈帶着我的心願順水而下,我們高興得鼓起掌來。

回到家裏,媽媽蒸好了糉子,給爸爸、爺爺和奶奶倒上雄黃酒,我們一家人開心的吃起了午餐。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真香!

多麼開心的端午節啊,真希望她早點到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2

媽媽告訴我,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大家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搶着和媽媽一起包。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紅棗、蜜棗、花生、葡萄乾、栗子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哈哈,圓圓的糉子多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在給我加油“真不錯!”

煮糉子了,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開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我喜歡吃美味的糉子,喜歡家鄉的端午節,喜歡勞動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3

炎熱的夏天悄悄來臨,端午節也到了。我很喜歡過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糉子,還可以看龍舟比賽。

這一天,我早早地從牀上爬起來,早上吃糉子,我問:“今天爲什麼吃糉子呀?”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有關。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一心想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流離失所。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一縱身跳入汩羅江中。楚國百姓聽到他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吃過早飯,我來到河邊看龍舟賽。漣水河兩岸人山人海,場面非常熱鬧。河裏停着兩艘船,船的兩頭尖尖的,船身彎彎的,整艘船就像彎彎的月亮。開始比賽了,一聽到口哨聲,船上的人使勁划槳,兩艘船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後,其中一艘船略勝一籌,先衝向了終點,取得了勝利。船上的人喜形於色,岸邊的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歡呼,還有的人放起了鞭炮。

晚上,我躺在牀上,心裏想:我們應該學習屈原那種愛國精神,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爲祖國建設儘自己的一份力。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4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

包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經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的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在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哦!我在糯米中間按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們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得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熱氣吹走了。我在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句:宮衣亦有名,端午貝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5

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人們都過得熱熱鬧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遠離家鄉的我,不禁想起去年在家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那天一早我就被奶奶叫醒了,她說要帶我去採神露。我聽了高興地蹦起來,唱唱跳跳地跟着奶奶上了田埂,邊走奶奶邊把秧苗和蔬菜上的露水往我身上趕,還讓我把露水接在手心裏去洗臉,說這天的露水都是天上神仙降的神水,沾了可以提神祛病,長命百歲。

回到家,爺爺已經端出了剛出鍋的糉子。我們家鄉的糉子大都包成圓柱形,裏面也不加餡,要吃的時候,用一根線切成一片片,盛在盤子裏,顏色綠綠的,蘸上自制黃豆芝麻沙糖粉,好吃極了,饞得我吃了一片又一片。

吃過午飯,我們圍坐在奶奶身邊看她做香袋,只見她用各種顏色的布包縫出各種樣子,留一個小口,再裝進去一種黃色的藥粉,最後縫上一根紅線繩,就可以戴在脖子上了。據說,這種香袋是可以驅蚊防蟲,保平安的呢!我屬羊,奶奶就可以我縫了一隻可愛的羊頭,希望我平平安平,健健康康。

在我的家鄉,這天家家掛艾葉菖莆,人人泡五草澡。所以姨媽說,端午節是健康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端午節不能回家鄉了,我也會更想家,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這美麗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6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端午風俗。我的家鄉在北方的海城,每年的端午節都是我最快樂和最難忘的節日。

過節之前,大人們要準備很多好吃的東西,但最讓我垂涎三尺的就是姥姥包的糉子了。碧綠的葦葉包上潔白的糯米,裏面還要放上一顆紅紅的大棗,煮好後的糉子香飄四溢。輕輕地扒開葦葉,那潔白的糯米就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吃起來香甜可口,真是耐人尋味啊!

除了好吃的以外,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如:女孩子還要佩戴用小布頭、絲線做成的五顏六色的小香包,裏面塞滿了香草又漂亮又芳香,戴在胸前美極了,有時是奶奶親手做成,有時是媽媽帶我到琳琅滿目的小攤上去買。節日的早晨還要在手腕和腳腕上繫上五彩的絲線。各家的房前屋後都要插上艾草和桃枝,屋門上一定要掛上小猴子、小蓖子、小斧頭等小飾物,穿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漂亮極了。幼兒時的我,就知道好吃和好玩,上學後才知道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小女孩佩戴的東西和屋門上的艾草、飾物是爲了消災辟邪,祈福平安等等,真是充滿了神祕浪漫的色彩

我希望我們通過過端午節,永遠發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我們傳統的民俗民風永遠的傳承下去。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7

早上在吃早餐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說賣艾葉的事才知道,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是啊,每年端午節我們這裏的人家都會在門上掛艾葉、插蒲劍,說是起到驅災辟邪的作用。

記得每年到端午節時,媽媽總是早早出去割一大把艾葉和蒲劍回來。先在門上各掛一把,然後把剩下的艾葉放到一邊,等到晚上煮水給家裏的小孩洗澡。說是用艾葉水洗過澡的小孩一年都很少有蟲子咬,也不會有皮膚病了。每到這時候小孩總是開心地在一旁玩,等着吃媽媽包好的糉子。糉子可好吃啦!圓錐形的糉子拿在手上,撥開糉葉露出潔白的糉肉,趕緊一口咬開,裏面還有紅棗、紅豆、臘肉等。這時就恨自己的肚子太小。據說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而這天爸爸呢,總會到街上買一些好菜回來讓我們解解饞,順便也帶些雄黃酒。到了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心地吃着、喝着並沾些酒點在每個小孩的額頭和耳朵上。大概是保佑平安吧。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就帶我們到大河邊去看賽龍舟,這時岸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只見河面上有許多隻龍舟已經開始比賽了,水花四濺,龍舟疾馳,號子聲、鼓聲、震耳欲聾。岸邊人羣也在爲各自的龍舟助威加油。當第一條龍舟衝到終點時,人們會歡呼雀躍,蜂擁而上,用一匹紅綢緞掛在龍頭上以求來年平平安安。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8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每年這個時候很高興,因爲有美味的糉子吃!鹹肉的、蛋黃的、紅豆餡的······可是不明白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吃糉子?有人說,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紀念屈原的,也稱爲詩人節;也有人說,這個日子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奶奶買了碧綠的艾葉和菖蒲掛在大門口呢,說是可以辟邪。到端午節我家總是很忙!大人們很早就起來準備裹糉子了,我感覺到很溫馨,又可以吃到媽媽裹的糉子囉!我還記得,在我六歲的那年,大清早,媽媽喊:“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幫媽媽一起裹糉子吧!” “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糉子了!一開始我還不願意的,可是看着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覺得很好玩,一會兒拿片裹糉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兒拿着草繩綁呀綁。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隻糉子。雖然樣貌難看了一點,可也是我親手做的。我拿着糉子跑去廚房,叫大人們幫我煮熟它,等熟了,就把它消滅。嘿嘿!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我還回味着我親手裹的那糉子的味道,我還要和媽媽一起裹糉子,在我眼裏,家鄉那端午節,是永遠值得我懷念的!

家鄉的端午節,我愛您!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9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等,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插艾草、賽龍舟、飲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我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糉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媽媽就把糉葉先洗乾淨。再放在熱水中燙一下,然後把糯米洗乾淨,把蜜棗倒入碗中,準備工作做好了,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把糉葉折一下,往裏面裝糯米,在糯米中放入一顆甜甜的蜜棗,把糉葉包好,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媽媽的`手可真快呀!一會就包好了幾十個四角形的糉子,整齊的放在鍋裏。

接下來就是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糉葉,一股股清香撲鼻而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蜜棗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形容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糉葉的清香,蜜棗的甘甜,這種感覺只有端午節纔有吧。所以,我向大家提議,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的傳統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0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聽媽媽講宋朝張耒的這首《和端午》記錄了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悲壯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農曆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這時,人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我們這裏,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糉子了。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到了開飯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

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們又要享受這一幸福的時刻了,真高興。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不僅有吃糉子,還有插艾葉、綁綵線等等,十分豐富多彩。

早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我奶奶就會給我綁上五彩線。只見奶奶小心翼翼的把五種不同顏色的線撮在一起,然後將它們綁在我的手上。綁完之後,奶奶露出了喜悅的表情。我問奶奶:“爲什麼要綁五彩線?”奶奶說:“可以帶來好運。”我一聽,高興壞了,那我以後肯定很幸運的。

端午節這天一早,我就跟着爺爺去市場上買艾葉。我在市場上,用鼻子一聞,就嗅出艾葉那獨有的清香。這一天,市場裏全是賣艾葉的。

我和爺爺買艾葉,而奶奶和媽媽呢?原來他們在包糉子。奶奶把洗好的糯米和蜜棗、花生攪拌在一起,用糉葉包起來,放到鍋裏煮。

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說是爲了爲了紀念一個人——屈原。屈原被奸臣迫害,流放到邊遠地帶。當聽到楚國滅亡,他萬念俱灰,跳進了泊羅江。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就把糉子投進江裏。此後端午節吃糉子的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到了晚上,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吃糉子。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直接往嘴裏塞。啊!一種甜甜糯糯的感覺在我口中蔓延。再加上花生的香酥,我猶如坐上了美食的火箭,在香甜的宇宙中穿梭,一種甜甜的感覺涌上心頭。

吃香甜的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綁五彩線,是寄託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2

每到端午節這天,家鄉便會響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相傳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與南方的習俗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與打馬球。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面畫“王”字。

在我的家鄉,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每到端午節,我就有口福了,那糉子可是格外好吃,有花生餡的、有芝麻餡的、有棗兒餡的,還有肉餡兒的……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吃肉餡兒的。

端午節前夕,學校門口附近、集市上滿大街都是賣香囊的、賣五彩絲線的,香囊的的形狀各種各樣的:有兔子狀的,有馬狀的,有虎狀的,還有卡通狀的……,數不勝數。端午節當天清晨,大人們起牀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地把五彩絲線栓在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腳腕上,傳說是爲了避邪,實際上是用於裝扮。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洗艾水澡。在吃完豐盛的午餐後,雖然大人們已經忙得大汗淋漓,可還是要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艾草,煮一大桶水,全家洗個澡,整個夏天就不會被蚊蟲叮,也不會生痱子。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灌南,歡迎大家來灌南做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3

端午節要到了,看到滿街的糉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老家的端午。我記得很清楚,是六歲那年,爸爸休假帶我回老家,恰逢端午節。老家的節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六月份的山東天氣有點熱,但是早晚都很涼快。白天干熱的風裏還夾雜着熟透的麥香味兒,時而遠遠傳來幾聲布穀鳥的叫聲。

一到家就見爺爺奶奶在泡黍子和糯米,鍋裏還煮着紅棗,甜甜的味道灌滿了整間房子,遠遠地聞到,就想偷一顆吃。大夥都在忙自己的事兒,根本顧不上照顧我們,我也不想給他們添亂。

我剛到家時還有些靦腆、不習慣,但是沒過多久就和小夥伴們瘋在了一起,跑呀、跳呀、追呀、笑呀,玩的樂不思蜀了。正在興頭上,爺爺交給一個任務,讓哥哥帶我們到河邊採長茅草和寬大的蘆葦葉,我們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可身上被劃得青一道、紅一道,癢得難忍,心裏卻美滋滋的。

中午回家,剛進院門,就聞到一股香味。不一會奶奶就端出肥大尖尖的糉子,撥開糉葉,咬一口香香糯糯黏米,甜味充滿口鼻,香氣浸入心脾。我恨不得連糉葉都吞進了肚裏,還喝了一碗半加了紅糖的小米粥,一個鹹蛋黃,那感覺真似神仙生活。爺爺告訴我,糉子那淡淡的微甜清香,就是葦葉和茅草的發出的味道,就是我們的功勞。

過節了,看見街上串串的糉子,我便又回味起家鄉那黃橙橙的黍米棗糉,回想起那粘人的味道……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非常喜愛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山村裏到處瀰漫着節日芬芳。我們小孩子人人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走東家,串西家,不只是爲了炫耀自己漂亮的穿着,還是爲了“考查”各家準備的中午美食。孩子們總是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一隻只快活的小鳥。

包糉子,是我們家鄉端午的習俗。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雞蛋、肉等做餡,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左盼右盼,好容易盼到中午開飯了。忙活了半天的媽媽爲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滿桌子的雞鴨魚肉,滿屋的歡聲笑語。我搶先拿起酒瓶,爲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滿滿的倒上一杯酒,我自己也倒上了一杯“可樂”,我高高舉起杯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祝您端午節快樂!”歡樂的笑聲伴隨宴席的香味,構成了和諧幸福的家庭歡樂曲。

不知不覺,夜幕開始降臨,一彎新月高懸在西邊的天空。整個小山村又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5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爲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孩子們結伴去魚湖打糉葉、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加些蜜棗葡萄乾等。一會一個糉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不久,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拎上糉子,出去走親訪友,不僅互相品嚐,還互相祝福,一個個講着關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歡呼着、雀躍着,那場面太讓人激動了。我覺得還是我家的糉子色相味俱全、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端午節這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着香荷包,手裏拎着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6

中國有很多節日,在衆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爲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能看到激動人心的龍舟賽。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戶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各種各樣的糉子,形狀多多。有像元寶一樣的,這種糉子代表恭喜發財。有的像動物一樣的糉子,特別好看。糉子還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的、鹹的、辣的、牛肉的、水果的,但我還是愛吃我家包的棗子枸杞糉子,因爲我家的糉子是奶奶親手給我包的,有一種特殊的香甜,而且樣子大不一,形狀也不同。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龍舟賽。寧夏的龍舟賽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離我家最近的就是北塔湖龍舟賽。在微風盪漾的湖面上,有七八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個人坐在龍舟前面敲鼓。衆人齊喊“一、二 、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比,岸邊圍觀的人們頂着炎熱的太陽,還依然伸着脖子,踮着腳尖目不轉睛的看着賽龍舟。再看湖中的幾條龍舟早已賽的你死我活。每一條龍舟都奮力向前,都想得第一。好多人都紛紛拿出照相機拍下這壯觀的畫面,生怕再也看不到這麼令人難忘的場面。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時肚子也想家了咕咕在叫。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令人難忘而又激動人心的端午龍舟賽。

龍舟賽明年再見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7

家鄉的端午節寶帶實驗國小顧蔡昊指導老師:龐奇蓉 我的家鄉是在蘇州美麗的西山島上,也叫金庭鎮。這裏風景秀麗,四季花果飄香,享有“花果山”的美譽。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特點,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鄉的端午節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挖野菜,打青糕、包糉子……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農民伯伯大清早就會到山頭上,田地裏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菜,這種菜被稱爲“端午菜”。

據說這種菜營養特別豐富,還清熱解毒,也能用它來做一些糕點,家家戶戶忙呼着,人山人海,可熱鬧了。

以前的端午節,人們還會喝一種叫“雄黃酒”的酒,不過現在人們都喝上了香醇的桂花酒了。拿起糉子,解着細小的繩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剝開翠綠的糉葉,一團黏黏的糯米制成的糉子便映入眼簾。

糉子有很多種: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甚至還有肉餡的;形狀也有大的、

小的、長的、方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能饞得你直流口水……

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據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屈原因受到權貴的排擠,覺得報國無門,於是就投入汨羅江自盡了。

人們怕魚兒吃掉他的屍體,就把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每年的端午節,家鄉的鄉親們都會忙的不亦樂呼。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陰曆)五月,家鄉便拉開了端午節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開始,家家戶戶便都開始忙碌,準備端午的用品,首先要做各式各樣的香包送給孩子,其次最讓人嘴饞的要數品種繁多的糉子了。

媽媽最會包糉子了。包的糉子有棱有角,有鹹有甜,有葷有素,還有有桂圓、五香等等,我對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素糉子情有獨鍾,尤其裏面有大大的棗子,還有花生、芝麻。媽媽自己包的總是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甜甜的棗子,那真叫一吃一個爽!咬一口含在嘴巴里,慢慢地嚼一嚼,真是越嚼越香!

說起端午節,不得不說屈原。汨羅江邊,屈原大夫的內心充滿無奈,爲國捐軀。楚國大王昏庸無能,把大好河山毀於一旦,屈原眼睜睜看着國土被別國侵蝕,感到楚國不復存在,絕望地在汨羅江邊輕輕一躍,就此殉身。從此中華大地上少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裏,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

我敬佩屈原,因爲他是一個民族偉大的精魂。他不僅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政治家,一個渴望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愛國詩人,他萬分憂憤地振臂高呼:“舉國皆濁我獨清,衆人皆睡我獨醒!”

嗚呼!忠臣兮,烈士兮!你走了,但你的精神長存,品質長存,對國家的愛長存。

屈原前輩,我在端午節向你致敬!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活動,如賽龍舟、飲雄黃酒、吃煮雞蛋、家家門前插菖蒲等等,真是舉不勝舉,樂趣無窮。

年年都有端午節,我對端午節的感受也隨着年齡的增長,每年都有不同。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9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被說成是端陽節,分小端陽和大端陽,鄉下人過的是小端陽。

鄉下人對這個節日的重視,不亞於春節。在這一天,有趣的習俗不少:母親給孩子戴艾葉,給孩子的額頭、肚臍、手心和腳板心抹雄黃酒,把每間屋子以及房前屋後都灑上雄黃酒,檐下或門楣上也掛着浸過雄黃酒的艾葉和菖蒲……

按照農村的習俗,端陽節這天,新嫁出去的女兒要帶着夫婿和食品回孃家過節,走時母親要給新人兩把傘,此曰端陽傘,意思爲新婚夫婦今生今世都要風雨同舟。午飯也很豐盛,平時難得一吃的肉自不必說。金黃的麻花,在起鍋前,小孩子就央求母親撈了一根又一根解了饞。孩子們最饞的是鹹鴨蛋,在過去,雞蛋和鴨蛋是要拿到集市上去賣了,買回火柴、鹽、肥皂等家用必需品,小孩子只有在生日的早晨,吃上兩個雞蛋,鹹鴨蛋過年都沒有的,端陽節才能吃上鹹鴨蛋。

鴨蛋是自家餵養的鴨子所生的,親眼看到母親把翡翠綠或寶石白的透亮鴨蛋洗淨,曬乾,放進罈子里加鹽水浸泡,泡的時間越長,這樣的蛋黃油多才叫絕。

母親把煮好的鹹鴨蛋一切爲二,擺放在盤子裏,像小舟一樣好看。通紅的蛋黃,雪嫩的蛋白,翡翠綠或寶石透白的蛋殼,看着就饞得伸出舌頭直舔嘴脣。吃切開的鹹鴨蛋,是不用剝殼的,把半個蛋放在嘴邊,用筷子輕輕一挑,綿軟油香的蛋黃已經吃到嘴裏。吃的時候還有講究,蛋黃和蛋白一定要分開吃,萬不可將蛋黃和蛋白一同咬進嘴裏,因爲那樣完全品嚐不到蛋黃的綿軟和蛋白的細嫩。

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節的鹹鴨蛋由每人半個變成了一人一個。孩子們還是捨不得在桌上吃, 吃過午飯,一溜煙拿着鹹鴨蛋,到村口的大榕樹下和其他小夥伴會合,爬上大榕樹,坐在樹杈上,比較誰的鴨蛋大,誰的鴨蛋漂亮。比較了外形,又剝開蛋殼,看誰的蛋黃紅,油多。得勝的也沒有什麼獎品,只是心裏喜滋滋的,隨後便開始晃盪着雙腿吃鴨蛋。

現在的端陽節,也吃鹹鴨蛋和麻花,也掛艾葉、菖蒲,還吃糉子,只是再也吃不到自家的鴨子孵出的鴨,不吃一粒飼料的鴨所生的蛋,和自家磨的麥子炸的麻花。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0

在我的老家,端午節又叫娃娃節。是個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節日。

一大清早,媽媽便會拿出漂亮的新衣服,細心的爲我穿好。然後媽媽會拿出綵線,把我的手腕上.腳踝上都繫上一縷絲線。我看着手上的綵線,奇怪的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的時候會系這種七彩的線啊?媽媽說這叫絨線,每年五月初五的這天,家家戶戶的娃娃們都會繫上這種絲線,直到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纔會把它剪掉,扔在房頂上,讓喜鵲叼去給牛郎織女搭橋用。這真是個美麗的傳說。

鄰居的孩子們已經在門口叫我了,我們一起去採百樹葉。桃樹葉,柳樹葉,梨樹葉……清晨的露水把樹葉滋潤的像翡翠一樣透綠。小夥伴們你爭我搶的摘着,清脆的笑聲像銀鈴一樣響遍曠野。等我們回來的時候,媽媽們已經在村口迎接我們了。媽媽接過我們採得滿滿一大筐各種各樣的樹葉,把它們放進大鍋裏煮,沸騰的熱水散發出一股清香,彷彿還夾雜着中草藥味。等到水涼一點的時候,媽媽就會用這水給我們洗澡。這樣我們在酷暑裏就不會得皮膚病。

下午,孩子們會和大人們一起去看龍舟比賽。雖然我們不能下去划船,但我們在岸上吶喊加油,一樣很開心。

家鄉的端午節,孩子們的節日,美好的就像一幅畫。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1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五月節”,傳說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而形成的習俗,以防止汨羅江裏的魚蝦去咬屈原的遺體。在許多地方,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便會吃糉子,賽龍舟,插菖蒲、蒿草、艾葉。還有的地方會薰蒼朮、白芷,而大多數地方都會去喝雄黃酒。我的家鄉雖然習俗不多,而出名的就只有包糉子,不過,這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好不容易,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表弟、表妹都不約而同,心有靈犀,直往外婆家“奔”去,因爲外婆早已準備好了糉葉來包糉子。

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坐在火爐旁,小心翼翼地包着糉子。我立刻找了一根板凳,不聲不響地坐到外婆身旁,看着外婆是怎樣包糉子的。不一會兒,驕傲的我就自以爲學會了,迫不及待地拿起幾張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將糉葉捲成“枕頭”,在盆中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枕頭”裏,也“象模象樣”地用一根筷子在“枕頭”間劃來劃去(說是以防糯米沒有填實),然後又放入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排骨、紅豆、綠豆、巴山豆之類的,我圖多,抓排骨抓了一大把進去,再拿幾張糉葉封口,最後用線五花大綁,把“枕頭”從頭到尾、密密麻麻綁了個結實,就大功告成。哈,原來包糉子就這麼簡單!我洋洋得意,開始包第二個、第三個……

一會兒功夫,我就包了五、六個大大小小的“枕頭”和“圓錐”,想到即將就要吃到自己包的糉子了,口水忍不住“咕咕咕”地直往外竄。我迫不及待,將自己包的糉子集中捆在一起,並暗地裏打上記號,一股腦兒地同外婆包的糉子一起放到鍋裏……幾個小時後,糉子煮好了,我急不可耐地打開鍋蓋,暗暗地翻找我包的糉子——天哪,這哪裏是糉子,明明就是“糉葉煮糯米飯”呀!我不敢往下看,怕被外婆看見,心裏不住地責怪自己:真該死,怎麼包時就不檢查一下是鬆是緊呢?終究,紙是包不住火的。在外面休息的外婆哼着小曲走了進來,我連忙站到一旁,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看着外婆小心翼翼地打開鍋蓋……,外婆看到這壯觀的一幕,既好氣又好笑地問我怎麼回事。正在我不知所措,不知怎樣自圓其說時,幹了一天農活的外公走進來了,看到眼前這一幕,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幫我打圓場,對外婆說:“別怪玲玲了,第一次包糉子嘛,看這樣子,哈哈,一定蠻好吃的嘛!”說着用筷子挑了一些既像稀飯又不像稀飯的“兩不像”送到嘴裏,津津有味地嚼起來。早已跑進來看“熱鬧”的表弟和表妹,也拿起筷子,學着外公的樣子品嚐着我的傑作,做起了鬼臉……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圍着火爐一起吃糉子,有說有笑,享受着歡樂,享受着幸福,溫馨極了……

在我的家鄉,人們還有將自家包的糉子送給鄉親和親朋好友分享的習俗,寓意傳遞歡樂!傳遞平安!傳遞幸福!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它雖然很樸素,但卻樸素得迷人,樸素得可愛,樸素得溫馨……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一來到街上就可以聞到濃而香的糉子味,不時地還會聽到賣糉子的小夥子喊出的吆喝聲,“賣糉子了——有鹹的、有甜的、有紅棗餡的······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那麼熱情、那麼粗獷,向那初夏的天氣,溫暖而又會有一些親切。逛街的人們,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嚐着糉子,看的我的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有的大人在小孩子的胸前掛着彩色絲線編織成的鴨蛋網,白色的鹹鴨蛋調皮地在胸前跳來跳去。每家的門前都插着一把艾葉和菖蒲。這一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還從媽媽的口中得知:端午節又稱午日、重午、重五、地臘、中天等。而且這一天要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拈在一起系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而且我們南方還要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鹹鴨蛋黃及雄黃酒。和“五紅”——龍蝦、紅櫻桃、莧菜、烤鴨、紅燒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人們還把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這些習俗都流傳至今。

哇! 真沒想到端午節也有那麼多習俗,那麼熱鬧呀!嗨!同學們可要好好學習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加油吧!相信你們會比我更厲害!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3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查看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爲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_》、《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糉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__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爲法定節假日。20__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糉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_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着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4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興和縣。這裏的人們也很注重過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奶奶家,媽媽幫奶奶包糉子、煮糉子,殺雞,燉魚,包餃子……

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坐在一起吃着、喝着、說着。奶奶開始講故事了:“傳說,這過端午節是古時候人們爲了紀念我國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很有才華,懷着一腔報國之志。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屈原沒能如願報效國家。他很悲觀失望,寫下了一部《離騷》。最後竟然悲痛的投河自盡。屈原的愛國熱情和才氣太令人敬佩。他有才、有德,還很高尚,很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所以從那時候起,人們就規定每年的五月初五爲端午節。”

媽媽對我說:“陽陽,屈原的精神和才志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你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家鄉的端午節,讓我立下了一個要好好學習的志向。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5

“糉子飄香,龍舟競渡,又到一年端午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就開始忙碌地包糉子。糉子有兩種:一種是肉糉,一種是鹼糉。把預先準備好的米和餡料用竹葉包成個三角形,繫上扎藤。糉子的包制過程就完成了。包好的糉子被放進大鍋裏煮,時間約需兩個小時。在燒煮的過程中,竹葉的淡淡清香瀰漫着整個院子。此時,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開鍋蓋,察看情況,因爲那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我急忙把糉子上的扎藤解開,,竹葉剝開,肉糉和鹼糉擺放在盤子裏,一大一小,一黃一白,在燈光下顯得晶瑩剔透,像兩顆亮晶晶的寶石,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我忍不住咬一口,美味無窮,差點連筷子都咬掉了。

到了端午節那天,一大清早,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插上艾草,老人們還用艾草燒水給我們洗臉,據說這樣可辟邪祛災。端午氣息最爲濃郁的當數“划龍舟”了。寬大的江面上,擺出十幾條瘦長的龍舟。每條大船前頭就是一個大大的龍頭,每個龍頭雕工精細,顏色鮮豔,栩栩如生。這時,幾十個身強力壯的大漢跳上了船,穩穩地坐定,做好了預備姿勢。哨聲一響,伴着整齊有力的“一二”口號聲,站在船頭的旗手奮力揮旗,劃手們奮力揮臂,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聲勢震天,好不威風,盡顯男兒本色。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口號聲、吶喊聲、鑼鼓聲、鞭炮聲匯成一片歡騰的海洋。此時的我,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跟着龍舟在岸邊來回奔跑……

看完龍舟賽,我回到家,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有說有笑,那笑聲傳得很遠很遠。我希望端午佳節的習俗也能隨着笑聲一直流傳下去。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6

我的家鄉有許多節日,如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國慶節等等。

但我最喜歡端午節。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爲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爲了不讓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各種味道的糉子都有。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河面上,放下幾十條龍舟,十幾個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機會來我的家鄉吃可口的糉子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7

我的家鄉在信陽,那是一個具有濃厚古風的城市,還保留着很多節日的習俗。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早上,媽媽就會從菜市場買來幾把艾蒿插在門上或窗戶上,媽媽說這可以防止蚊蟲,驅蟲避邪。隨後奶奶就把提前泡好的糯米和竹葉拿出來開始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在糉子裏包上不同的材料,有蜜棗的,有紅豆的,有葡萄乾的。等到放學以後,我一邊吃着最喜歡的蜜棗糉子一邊戴着奶奶縫的香包出去玩了。這樣整個端午節都在糉子和香包的香氣中度過。我每次想起端午節,不由自主的就像聞到了那股久違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我想等我長大了,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把這種節日的傳統習俗保留下去。因爲這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沉澱,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8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每家都要準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了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我們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取。有小孩的人家一大早就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水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能避邪。

爲什麼每家都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呢?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月宮裏的嫦娥會讓玉兔把搗了一年的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所以,孩子們在農曆五月初五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能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爲五月初五那天的早上,氣溫還是很低的,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了還是很冷的。

我和弟弟是在家裏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的,水被艾葉泡了一夜後,顏色會變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每次洗完了臉,我的心裏總是有一種安全感: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9

2011年6月6日,農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節。在這個有點悶熱的季節,我想起老家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江蘇大豐的一個普通小鎮上,端午節沒有像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有賽龍舟、做糕點、祭祀祖先。記憶中,奶奶會在過端午節前半個月就到河灘上尋糉葉,把它摘回來放到外面外面曬乾(據家裏老人講這樣的糉葉包起來更加香)。到端午節那天奶奶會把曬乾的糉葉放進有水的鍋裏用火把它燒熱。然後拿出來和紅棗、花生、過年研製的臘肉糯米一起洗好,放到後院的小矮桌子上,一切準備就緒,我就會搬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奶奶包糉子。看着一片片褐色的糉葉在奶奶靈巧麻利的手裏變成一個個像小狗頭的糉子,不到一會兒功夫,竹籃子裏面就裝不下了,全部包好後放進大鍋子裏煮上好半天,等糉子煮好了,把鍋蓋打開,一股濃郁的糉子肉香撲鼻而來。

傍晚,爺爺從田裏回來,手裏拿着艾葉,鋪子掛到門上,這樣會驅蚊,能辟邪,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桌子旁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幸福極了。

這就是我記憶中老家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0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氣中瀰漫這糯米和艾葉的香氣,清香寧神,層層的霧氣掩映着熱鬧的氣息。

猶記幾千年前,那位詩人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紛紛划船尋找,龍舟,糉香在節日裏傳承下來。今天的端午是否還似當年那樣,龍舟馳騁,糯米糉香。

是否還記得,那一年手包糉葉,糯米在手中迴旋,慢慢的繞成一個又一個喜人的糉子,蒸籠的青煙瀰漫,江南小鎮的細雨朦朧,誰手持艾葉,一曲離散,吹盡了斷橋的哀愁,喝盡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黃酒。

說到端午,應該有不少人記得五色線,小小的絲線在手腕腳腕上繞來繞去,繞成一個個五彩的結,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說法也在其中流傳下來,下雨天的時候拿下來順着河水流走,總少不了雨天的詩意。

我還記得家鄉的端午節必須是要吃糉子的,那芭蕉葉包裹着的糯米,層層的香氣縈繞在鼻翼之間,小心翼翼的剝開糉葉,生怕是破壞了糉子的形狀,糯米的軟糯香氣與糉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無窮回味。

南方的許多地方或許還留有着端午佩香囊的行爲,這香囊裏有着硃砂,雄黃和香藥,外包絲布不僅樣子玲瓏奪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着祈福安康避邪驅瘟之意,在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極。

手包糉子,手採艾草只有親手才能體會到端午的樂趣。糉香、五色線、艾葉、賽龍舟。這本是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如今卻能見的幾個又有誰人能知,連那糉子也都是超市裏的各色糉糉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各色糉子爭奇鬥豔,卻也失去了曾經的那種手包糉子的歡樂,民俗在漸漸淡去,哪個纔是我們想要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的家鄉在安徽,家鄉可熱鬧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過節。

端午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插上艾葉,是爲了避邪保平安,還有驅蚊的功效。包糉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人們早早準備好糯米、箬葉、臘肉等材料。只見他們先把箬葉疊成漏斗狀;接着舀一勺浸泡好的糯米鋪在上面,壓一壓;再放一片臘肉在糯米上;然後又把糯米鋪在臘肉上並壓一壓;最後用繩子紮實,一個肉嘟嘟的糉子就誕生了!

煮好的糉子香氣批撲鼻,吃起來黏乎乎的,味道美味極了。

下午,新安江畔,早已擠滿了人,吶喊聲此起彼落!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賽龍舟!一條龍舟上有13人,其中一人,擊鼓助威,12人划船。只見“砰”地一聲,發令槍響了,8條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直奔終點,最後8號船不負衆望,奪得冠軍。頓時,岸上的人們人聲鼎沸、熱血沸騰。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因爲端午節不僅有糉子吃,而且還有精彩的賽龍舟可以觀看。?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2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基本上和別處一樣,有吃糉子、懸艾、藥浴、佩香囊等。

每到端午節,大人們就到山坡上採艾葉、菖蒲,把艾草懸於堂中,菖蒲插於門榻,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小孩子則喜歡把艾葉帶在身上,不時拿出來聞一聞香氣。晚上,大人就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在端午節時,小孩要佩香囊。這是聽大人們講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帶過。現在,端午節前後,都有人在廣場上賣香囊,但香味泛泛,我不喜歡。

我最喜歡吃糉子。每到端午節,我都眼巴巴地盼着吃糉子。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將糯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再撈乾與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兒。然後準備好麻竹葉,將麻竹葉洗淨、晾乾。麻竹葉包出來的糉子有一股淡淡的竹葉的清香。我們學校在端午節前後賣的糉子也是竹葉包的糉子,個頭雖小但味美。外公包的糉子很好看,他教我們包糉子。因爲麻竹葉薄,所以我們用兩片疊在一起來包。小小的竹葉在外公手裏一晃就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糉子。我也學着外公的樣子包起糉子來。先拿兩片麻竹葉疊在一起,再把它們裹成一個倒立的錐型,然後我開始放陷兒。外婆看到了笑着說:“別貪心,小心你的糉子‘吃’破了肚皮。”我一看,原來我把餡兒放得太多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餡兒,接着包起來,最後用繩子捆紮實,就這樣我的第一隻糉子就包好了。我得意地把糉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撲哧一下笑了出來,“你那也叫糉子?”我仔細地與外公包的糉子作比較,原來我不小心把糉子包走了樣了,別的糉子有棱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個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我仔細地包了一個又一個,結果包得很好的沒幾個,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來煮糉子了,等我們起來之後,外婆讓我們把芝麻弄碎,我們幾個小孩都搶着幹,誰也不想在旁邊打下手,於是我們就輪流起來幹。小表妹在旁邊看熱鬧,不知是誰提議放幾顆花生在芝麻裏,於是我們把花生、瓜子和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們忙完了,糉子也煮好了。我們一手抓一個,顧不上精挑細選,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別人搶了,也不怕燙手,抓起來就解開繩子,把竹葉剝開,沾點芝麻就開吃。結果飯都不想吃了,每個人都拿着糉子在飯桌上啃。我們還在糉子裏放上豬肉混着吃,味道真是好極了。外婆嘆了口氣,說:“真是服了你們了,連糉子都能吃出個新花樣。”我們聽了都笑了起來。是呀,如今生活好了,連糉子的吃法也多了。超市裏的糉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種,但吃起來終究沒有家裏自己包的糉子的那種味道。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3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遭到奸人的誣陷,最後被迫流放。在流放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離騷》、《天問》、《九歌》。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不忍心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懷沙》之後,跳汨羅江自殺。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都這樣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水裏的怪物,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爲怕飯糰爲怪物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對啦!那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指農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都紛紛划船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拿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中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中可以算是很隆重的。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蒿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都會到外婆家過。外婆都會包許多香噴噴的糯米糉子,糉子裏面放一大塊肥肥的大豬肉或甜蜜蜜的大棗就會更加香甜可口,耐人回味。吃完香噴噴的糉子後,外公就會拿些雄黃酒蘸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和頭頂上。聽外公說,這樣夏天的時候就不會被蚊子叮咬了。

現在,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它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發揚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兒歌。

還沒到端午節時,爺爺就從市場上買了艾葉和菖蒲,並把它插到了廚房裏和正屋的條桌上,我看見了,便好奇地問爺爺:“爺爺,你爲什麼要插這些?”爺爺慈愛地撫摸着我的頭說:“這叫艾葉,那叫菖蒲,把它們插在家裏會驅蟲、避邪,你聞聞看,它們還有一種刺鼻的氣味。”我湊上去聞了聞,果真有一種濃濃的藥味兒,怪不得連蟲子也怕它呢!

端午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咦,怎麼有一陣糉葉的香味?我飛快地往樓下跑去,原來是奶奶正在包糉子。只見奶奶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起來,做成了一個窩,然後再把糯米和餡兒輕輕地倒進窩裏,最後包出棱角,再用線緊緊地紮起來。糉子的餡兒有好多種,有豆瓣、有蜜棗、有紅豆,還有鹹肉……奶奶一邊包着糉子,一邊問我:“你最喜愛吃哪種餡兒的糉子?”我仰起小臉,大聲地說:“鹹肉糉子。”“好,我這就給你包。”糉子包好了後,奶奶把它們放進鍋裏煮上四五十分鐘,就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從鍋裏拎起一個鹹肉糉子,小心翼翼地剝開箬葉,咬上一口,鹹鹹的,香香的,好吃極了。我一口氣就吃了兩個,中午連飯都吃不下了。聽媽媽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去吃屈原的遺體,周圍的老百姓都往江裏投糉子。年復一年,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便把包好的糉子投到江裏祭祀屈原,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至今了。

吃完午飯,我和媽媽來到了街上。咦,前面怎麼圍着那麼多孩子?我擠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叔叔正在賣香囊。只見他手舉一根竹竿,上面掛着許多用絲布和五色線縫製的小袋子,長方形的、菱形的、星形的、方形的……好可愛哦!“媽媽,給我也買一個吧!”“好,咱們也買一個保佑我家丁丁平平安安!”媽媽付了錢,叔叔把香囊戴在我的脖頸上。我捧起香囊,聞了聞,真有一陣清香!

端午節是糉葉飄香的節日,是家鄉孩子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6

“燒肉糉、燒肉糉、賣燒肉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媽媽又唱起了這首閩南人耳熟能詳的歌曲。

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這裏的端午節民俗多種多樣:吃糉子、賽龍舟、水上捉鴨……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因爲我覺得這是這個節日裏最大的享受。

泉州的糉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外面還裹着一件“綠外衣”——糉葉。它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爲了不讓它的“綠外衣”散開,人們會用一根細麻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生的糉葉是翠綠色的,如果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上一段時間,糉子就熟了,糉葉變成了黃褐色。泉州的糉子有很多種,例如:鹼糉、甜糉、肉糉、豆糉、香菇糉等等。

家鄉的糉子最有名的當屬“燒肉糉”了!“燒肉糉”其實是閩南話的叫法,“熱”的閩南語發音就是“燒”,所以“燒肉糉”其實就是指熱騰騰、香噴噴的肉糉。泉州的“燒肉糉”個大、結實、飽滿,大的差不多有半斤重呢!你解開麻繩,掰開一層厚厚的糉葉,濃郁的糉香立刻撲鼻而來。再一看,一個金黃油亮的糉子已出現在你的眼前,軟軟的糯米夾着三層肉、海蠣幹、蛋黃等配料,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口味大開。深深咬上一口,充足的油汁從齒間溢出,感覺細膩柔軟,還夾雜着一絲“qq”的感覺,這時,如果再喝上一杯清香四溢的鐵觀音茶,別提有多爽了!

端午節前後,泉州的糉子店生意格外紅火,最有名的糉子店是位於東街的“侯阿婆肉糉店”,那可是泉州最正宗的小吃店之一。每到這時,店門外就會排起“長龍”,人們焦急地等着買到新鮮的“燒肉糉”回家過節,若是不提前預訂,或許你還沒排到時,糉子就已經被一搶而空了。

吃糉子可是要講究技巧的哦,不能太使勁地咬,不然飽滿的餡就會掉出來,同時,你的嘴角邊也會沾滿糯米粒,變成“小花貓”。

瞧,這就是我家鄉的糉子。它香甜味美,色味俱佳,又具有個性十足的閩南文化,因此,每當糉葉飄香的時節,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

“燒肉糉、燒肉糉、賣燒肉糉……”不知道你們的口水有沒有像我這樣“不爭氣”地流下來了呢?端午節到了,那麼,就請你到我的家鄉來品嚐品嚐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7

在每一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插艾葉,包糉子。

臨近端午節,人們開始忙着採摘新鮮的蘆葉,他們在蘆葦叢中邊採蘆葉邊唱歌。清清的河水緩緩地流着,歡快的歌聲在河面上盪漾。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一大清早就忙開了。先把曬乾的蘆葉煮透,再把蘆葉折成一個漏斗狀,舀一大勺洗乾淨的糯米放進去,中間加入一兩顆紅棗或一些花生,最後把“漏斗”的口蓋住,沿着“漏斗”的邊把剩餘的蘆葉緊緊地纏繞上去,用線一捆,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樂呵呵地在旁邊幫忙,可蘆葉在我手裏就像個調皮的精靈,一點兒也不聽使喚,不是這頭鬆了就是那裏散了。這個時候我就驚歎於阿姨婆婆們心靈手巧的手藝了:她們會包各種各樣的糉子,有香包糉子、枕頭糉子、小腳糉子……口味五花八門,有香甜的棗糉子、鹹鮮的肉糉子、香辣的火腿糉子……田野裏,小路上,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清香,人們的臉上放射出興奮的的光芒。他們提着糉子,你送給我,我送給你。把幸福與甜蜜相互傳遞,把勞動的果實與同伴分享。

端午節豐富多彩的活動還有好多,動人心絃的賽龍舟,富有創意的畫彩蛋,喝驅邪防蟲的雄黃酒……人們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中。遠方的客人,歡迎你們來做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