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作文怎樣審題

作文怎樣審題

審題作文600字 篇一

一、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要審清題目中的“題眼”和“題限”。“題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題限”,即題目限制的記敘範圍。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爲你擋風寒,爲你分憂愁,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請用一兩件事來介紹你最好的朋友,寫出他的特點。寫一篇450字以上的記敘文。

審題解讀:題目中的核心詞是“好朋友”,因此這是一篇寫人爲主的記敘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用一兩件事”寫出好朋友的“特點”。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題型。寫好半命題作文首先要分析題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然後細讀提示中對空白處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據提示展開聯想,搜尋最適合寫的材料。補寫文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在提示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爲最想寫、最有把握寫好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例:____給予____

提示: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我們曾經感受過他人給予的關懷,社會給予的磨鍊,生活給予的啓迪;也曾將信任給予他人,愛心給予社會,熱情給予生活……請圍繞“給予”選擇合適的材料,寫一篇400字以上的紀實作文。

審題解讀:這個題目的關鍵詞是“給予”,“給予”就是“給”的意思,它包括物質上的給予和精神上的給予。“給予”是雙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給我,也可以是我給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一句,它點出了“給予”帶給人的感受,同時也爲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調,那就是 “快樂”。

大學聯考作文審題立意 篇二

1、寓意揭示法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裏,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裏,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爲文章的論點。

2、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着命題者的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爲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好事之徒”,“趨之若鶩”,貶斥之情溢於言表,顯然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要有獨特的美;②要順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如不顧材料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不怕難”、“堅持就能成功”之類的觀點,就有跑題之嫌。

3、互補完善法

示例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孰是孰非?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而各種方法也並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效果則更佳。

4、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爲常用且最爲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爲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採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裏,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爲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爲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5、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着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由於材料作文加重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是很容易跑題的,所以應該充分的把握,上面就是一些大學聯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對於不同的材料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審題,就很容易的理解題意確立主題了。

審題作文700字 篇三

審題就是弄清題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拿到一個文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文章讓我們寫什麼,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是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作文,是給材料作文還是幻想類作文等。其次要弄明白要求寫作的文章的體裁是什麼,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是寓言,童話故事還是讀後感。另外,還要仔細看看題目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有沒有提示中心的條件等。這些都要認真分析思考,纔不會使寫出來的文章偏題或走題。

典型例題:

《雷鋒的事蹟教育了我》

這個題目的重點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寫“雷鋒的事蹟”,又要寫“我”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寫雷鋒的事蹟,而沒有寫對“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鋒的故事;如果寫了對“我”的教育,但只是表表決心,蜻蜓點水,那也是輕重倒置,重點不突出。

《我和母親》

有些作文題目所用的詞語相近,但實際上卻有較大的差別,審題時要認真加以比較,找出它的特點。例如《我和母親》這個題目與《我的母親》比較一下,前者要求寫我和母親兩個人,後者則重點寫母親一個人。

《我最喜愛的 ______ 》

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題,需要同學們自己補充內容。碰到這類題目,要先想一想題目後面可以補充什麼詞語,關於人物的:老師,同學,朋友,關於活動的: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關於事物的:工藝品,書籍,文具等。想好以後,再選擇自己熟悉的,擅長的,有意我的內容填上去,然後再寫作文,就不會跑題了。

《校園的早晨》

這個題目,既可描寫早晨校園裏師生鍛鍊身體的火熱場面,也可以寫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動人情景,還可以攝取若干小鏡頭,小片斷,表現同學們新的道德風尚,或者是熱情歌頌園丁爲培育新苗不辭辛苦。總之,審題的時候,既要準確地理解題意,緊扣題目來寫,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審題作文700字 篇四

1、命題性質:關係命題。要講清感動與出發的關係。

2、主語的補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羣體、特定的事情。

3、感動與出發的關係。感動是前提,出發是結果;感動是內在的,出發主要是外在的。

4、詞語的推敲:感動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出發,可以是觀念的出發,觀察、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的出發,也可以是行動的出發。回報社會、關愛他人、立足本職、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內涵。帶着,有時時提醒、時時鼓勵的意思。

5、感動與出發的內容比例。學生可能認爲出發是個起始性的詞語,因而這方面的內容少得可憐,大部分內容放在感動上,比例失調。最保險的辦法是感動和出發交替出現,融爲一體,互相作用。其實,出發在這裏已經是行動的代名詞,包括了行動的過程。

6、定勢思維的干擾。平時寫慣了“感恩”之類的話題,結果不動腦筋,生搬硬套。沒有把重點放在出發上,偏題了,也偏離了出題者的意圖。因爲人類任何思想的結果在於行動。

7、表達方式,最好是敘述、議論、抒情有機結合的散文,議論文次之,說明文難度較大。

8、思維方法——收放結合。放,就是聯想。聯想人:家人、友人、師生、各行各業的人;熟人、陌生人;領導、羣衆;健全的人、殘疾人;偉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聯想事:雪災、奧運、震災、一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卻令人感動的小事……聯想物:天地萬物爲我所用,供我生存,可歌可泣。放,就是所有的段落、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材料都要百川歸海,迴歸一箇中心,否則就是一堆磚石的堆積,不等於一座精美的樓房。

9、超凡脫俗難。雪災、震災可寫,寫的人肯定多,但是寫出新意難,如何以小見大或另闢蹊徑,那就要動動腦瓜了。

審題作文600字 篇五

在會考作文中,因爲偏離題旨而失分的情況屢屢發生,會考作文中審題常出現的三種問題。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一、整體偏離。指文章內容全部沒有落實題目要求,比如,題目要求以“誠信”爲話題寫作,有的考生擬題“要做個誠實的人”,全文大談誠實,忽略了“誠信”中“守信”的意思。

二、部分脫軌。即行文中出現離心句、離心段,使得部分內容偏離題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關注“神舟”六號飛船升空》一文,記敘“我”全天守候在電視機旁關注飛船的情況,中間寫母親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誤學習,順勢寫“我”以前癡迷於電視導致學習退步的經歷,結尾又寫“我”看飛船而感到自豪一事,中學生作文《會考作文中審題常出現的三種問題》。文中插入“影響學習”一段就偏離了題旨。

三、表達失當。有些題目對寫作內容或文章體裁有限制,不注意就容易出問題。比如題目是“小議骨氣”,文章如果成段成篇地描寫,就不符合該題目要求寫議論文的暗示。還有的小作文要求進行場景描寫,你如果大段描寫人物言行就不妥當。

造成偏離題旨的原因,主要是寫作時審題不準,錯誤地理解了題意。比如,以“責任”爲話題作文,你若將它等同於“任務”,就會寫別人“指定”你擔任的工作,而不是寫自己“應盡”的職責。曲解題意,寫作就極容易離題。其次是扣題寫作和圍繞中心寫作的意識不強,寫作時隨意性大。特別是話題作文,不要以爲只要把寫作內容鎖定在話題範圍之內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話題理所應當,扣住你自己擬定的文題寫作也很重要。三是沒有掌握一定的點題方法。比如,有的同學重視開頭點題而忽視結尾扣題,結果在中間部分跑了題。

審題作文700字 篇六

材料作文較之話題作文,審題上有一定難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準角度提取觀點,材料在作文中必須引用,而由材料引發其他聯想,通過分析、議論,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比較深入的思考。雖然標明文體不限,實際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還是以議論爲主,不像話題作文,所給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話題範圍內,天馬行空,任你馳騁;文體上可議論,可記敘,可抒情,編造寓言、神話、童話、科幻,甚至寫小說,都無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種限制性很強的作文,千萬大意不得。但也有好處,就是注意到了讀寫結合。對材料的審讀也應該是很重要的能力,因爲它直接考察學生是否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否對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質內涵。事實上,對材料審讀有偏差的同學,即便其文筆再好,作文也缺乏對事物認識的深度,或者,觀點容易偏激。

除了審題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來說,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一、引述材料。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數如果比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數比較少,可以照引不誤。

二、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內涵。

三、聯繫現實,提取觀點。

四、由此及彼,產生聯想,想到其他事情,緊扣觀點,具體深入分析。聯想根據論證觀點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聯想、相反聯想、相關聯想等。選例必須精當,對事情的分析,必須能夠恰如其分地說明你的觀點。

五、做出結論。

具體寫作時,也可以先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再引述材料,可以靈活機動,但對於大學聯考作文來說,觀點必須在顯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將觀點包含文中,使閱卷老師費猜。要知道是閱卷老師審查你,不是你審查閱卷老師的閱讀水平,看他是否能讀懂你的文章。

審題作文600字 篇七

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是寫作訓練的首要一步,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審題能力呢?我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教會學生找準“題眼”。找準了“題眼”,也就找到了寫作的重點。然後圍繞“題眼”選材組材、謀篇佈局,就能做到詳略得當,層次分明。有的題目“題眼”突出,一看便知。比如:《最後悔的一件事》、《我愛媽媽》、《一件難忘的小事》等,只要抓住了“後悔”、“愛”、“難忘”等“題眼”,就不會出現離題的現象。

教會學生弄清題目的寫作範圍。教師要指導學生善於扣住寫作範圍,寫作就會切合題意。比如:我在作文教學中對《春天的發現》這篇作文,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來確定寫作範圍的。可以寫到田野、山上以及到名勝古蹟參觀等內容;可以寫春遊中看到的事物或春遊中經歷的難忘事情;如果寫景物,一定要反映出來春天景物的特點;寫景物一定要把什麼時間和什麼人到什麼地方看到的景物是怎樣的,有什麼感受等寫清楚。總之,寫出春天的特點是這篇作文的重點之處。

教會學生確定寫作體裁。記敘文是國小階段常寫的文體,而記敘又分爲寫景的、記事的、寫人的、狀物的等。審視記敘文題目,能夠幫助國小生確定文章的體裁。因此,教師也應在這一方面加以指導,以免出現給出作文題目,學生無處下筆的現象。筆者認爲:教師要正確瞭解學生依據題目確定“怎麼寫”。例如:《校園生活二三事》,抓住題目中的“事”,就可以確定是一篇記事的文章;《美麗的校園》,只要抓住了“美麗”二字,就可以直接確定爲寫景的;《辛勤的園丁》,重點圍繞“園丁”來寫,一看便知道是一篇記人的文章;《小草》,要重點指導學生放在“小草”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可見指導學生確定體裁是寫作的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