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怎樣寫作文【精彩多篇】

怎樣寫作文【精彩多篇】

如何寫好作文 篇一

一、觀察是寫作的基礎

1、注意平時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只有生活豐富多彩、熱愛生活的人,思想纔會活躍,感情纔會豐富,纔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觀察,善於捕捉事物特徵。

“一棵樹的葉子,看上去是大體相同的,但仔細一看,每片葉子都有不一樣。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使他們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善於找出同類事物千差萬別的個性和特徵。

3、注重閱讀,豐富間接生活積累。

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是十分重要和有好處的,但受着時刻、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要培養學生善於閱讀的好習慣,正因超多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同時,使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超多閱讀,善於積累,同樣能夠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

二、分析題意,提煉素材

沒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寫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選材或選材不當,仍然也寫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潛質,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立意、謀篇佈局的潛質。

1、審明題意,選取材料。

材料是爲主題服務的,因此,在選取材料前,務必要明確文章的體裁及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有些學生往往不捨得割捨材料,有用沒用一齊上,這樣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結果。因此,在寫作時,首先要明確主題。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注意分析課文題目,培養審題技能以外,還可採用一些具體方法,培養學生概括、提煉的潛質。如,讓學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濃縮爲一句簡短的文字,即提煉出“主題句”。採用這種濃縮法,對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選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質,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材料。同時,還應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創意要新穎。

無論何種體裁的文章,都需要透過材料烘托主題。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礎上,還要看作者的創意是否新穎,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見解,所抒發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則人云亦云,則沒有新意。因此,在寫作訓練中,應拓寬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文章中體現自己的獨特性,這樣就會抓住讀者,給人一種新鮮醒目的感覺。要做到創意新穎,關鍵是寫作的角度要新。正因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客觀事物紛繁複雜,人物千姿百態,即使是同一生活現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觀察者的角度不一樣,就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側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觀點要新,構思要新。

三、注重表達潛質的培養

作文潛質一般包括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兩方面的潛質。認識生活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潛質,而反映生活則需要準確的表達潛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表達潛質。

1、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潛質訓練。

學生表達潛質的體現,首先表此刻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準確的語言表達潛質,因此,訓練口頭表達潛質是不能忽視的。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口頭表達潛質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提綱,可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構思潛質,而且能夠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潛質。再如,可採用講故事、談感想等方法培養學生不僅僅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否則七嘴八舌,前後無序,雖訓練了說的潛質,卻不能增強學生的思維潛質和語言組織潛質。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組織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研討或辯論,這樣能夠鍛鍊學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領。

2、採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書面寫作潛質。

寫作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爲提高學生的寫作潛質,它包括觀察潛質、分析決定潛質和語言文字表達潛質。因此,我們應首先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有益於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決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以及快速準確的文字表達潛質。因此,它一向是中學語文教師作爲提高學生寫作潛質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正因我們的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在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特點後,能夠讓學生模仿範文自行命題。如,學習了抒情散文《白楊禮讚》可讓學生模仿其筆法,寫一些抒情性文章《燭火贊》、《粉筆贊》、《雪》等等。如學習了說明文《景泰藍的製作》,能夠讓學生模仿說明文的寫作方法,說一下自己的小製作、小發明或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後,寫成說明文。像這樣類型的寫作訓練,既結合了教材、範文,又可跳出教材範文的框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用心性,對所學的。文體能做到較好的掌握和訓練。

再者,教師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根據所給的資料進行寫作,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既培養了學生寫作的基本潛質,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語言教學中潛質的培養,重在寫作潛質的培養。正因對學生作文潛質的考覈,實際上是對其思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潛質與智力的綜合性考覈,這種考覈能在必須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作文潛質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如何寫好作文 篇二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彙庫”。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羣。建立“語彙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能夠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衆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着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用心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爲什麼”、“是什麼”、“怎樣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那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嫺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鍊成習慣,鍛鍊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刻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好處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裏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好僅僅侷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好處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纔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一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纔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潛質,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怎樣寫作文 篇三

獨詞題目可加上限制補充

有一類題目僅僅只是一個詞語,例如:“習慣”“責任”“父輩”等。審題時,我們可以在詞語前後加上一些限制詞或補充成分。如“習慣”,可變成“我的習慣”“要養成好習慣”“習慣勢力最可怕”“習慣是我們養成的”“好習慣一輩子受益無窮”等。以加了限制和補充內容的命題作寫作重點,然後再研究一下原題應涉及的範圍,這樣寫出的文章就緊緊扣住了命題,內容具體,重點突出,深刻透徹。

並列關係題目看辯證關係

有一類題是由並列的幾個概念組成的。如“個人與集體”“樹木·森林·氣候”等。若僅僅考慮個人要服從集體,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考慮集體對個人的影響,忽視個人,集體也只是一個空殼。突出這一層意思,文章也有了相應的深度。這就是寫作此題時應有的辯證思考。一棵樹孤立地看沒有多大作用,一旦形成了森林,就可以調節氣候,而氣候環境好了,對樹木的生長也極爲有利。把握了這一層辯證關係,審題就抓住了重點,內容也提高了一個檔次。

虛實命題要注意相互轉換

所謂“實題”,指的是有具體實在意義的題目,如“窗口”“朋友”“燭光”等;所謂“虛題”,指的是“春色”“光陰”等比較抽象的題目。要做好這兩種題目的文章,應注意實題寫出虛義,虛題實處着筆。例如寫“窗口”,可以立意爲“改革窗口”“心靈窗口”等;寫“春色”,可以借街道志願服務隊的服務行動作比,可以借學校師生互教互學爲喻等。這樣的審題立意別開生面,恰到好處。

點擊查看:大學聯考作文頻道

符號題目要賦予現實意義

有些題目僅僅只是一個符號,準確地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特殊意義是寫作重點。例如“?——!”“6和9”“‘十’的聯想”等。我們把“?”理解爲“疑問”,把“!”理解爲“獲得的成功”可以;把“?”理解爲“對某個問題的發現”,把“!”理解爲一種令人吃驚的結論也可以。“6”和“9”從形體上看剛好相反,如果從不同方位去看“6”和“9”剛好顛倒了過來,這個特點完全可以比附爲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現象。“十”可以聯想很多很多——人生的十字架,人生的十字路口,紅十字會,數學中的加法等,如果我們確定了一種或幾種理解,寫成文章,一定有趣有理。

漫畫命題要揭示象徵意義

漫畫是大學聯考經常採用的形式。寫這種形式的供料作文,如何準確把握漫畫藝術,揣摩漫畫主題顯得非常關鍵。審題時以下幾點應該引起我們注意:(1)思考誇張變形的實質;(2)抓住借代象徵等手法;(3)注意畫題和畫中文字;(4)挖掘畫中的現實意義。

材料命題可以分四步進入

一般來說,材料有如下類型:①一則材料;②幾則材料;③材料加題目。從內容上看,有現實世象的,也有寓言形式的,還有名言警句式的。我們要明確材料的主旨,揣摩命題意圖。可進行四步思考:

①切割要點,將材料內容包含的要點進行分割。分割要點的目的是爲了準確地把握命題主旨。②補充空白,將材料中未直接說出或象徵暗示出的意思挖掘出來。有時應採用辯證分析方法來補充,結合社會現實來思考。③組合推論,將切割出來的要點和補充空白得到的內容結合起來思考,然後分類合併,組合推斷,得出結論。④聯繫現實,將這個結論和現實社會、個人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思考,得出新的結論,這就是文章的立意。

無論怎樣的命題材料(淺顯的或是隱寓的),有了以上四步,審題就一步到位了。

材料作文要注意“三個抓住”

(1)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一則材料或多則材料,一般有那麼一兩句(有時是關鍵短語)暗示了它的主旨,我們審題分析材料,就要抓住不放。如20xx年大學聯考全國課標卷Ⅰ的作文材料:

“山羊過獨木橋”是爲民學校傳統的團體比賽項目。規則是,雙方隊員兩兩對決,同時相向而行,走上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獨木橋,能突破對方阻攔成功過橋者獲勝,最後以全隊通過人數多少決定勝負。因此習慣上,雙方相遇時,會像山羊抵角一樣,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不過,今年預賽中出現了新情況:有一組比賽,雙方選手相遇時,互相抱住,轉身換位,全都順利過了橋。這種做法當場就引發了觀衆、運動員和裁判員的激烈爭論。

以裁判的角度看,比賽目的就是選拔,比賽結果應分勝負。在比賽中規則是關鍵,如果無視規則,就失去了比賽的意義。從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關鍵詞是“規則”。抓住了這個關鍵詞,立意就不會偏。

(2)抓住材料中的潛臺詞意。一般材料,具有潛臺詞義的較多,因爲這種供料可以有多個理解,這就爲多角度思維提供了條件。材料作文審題難度並不大,但重視潛臺詞仍然有意義。一般來說,寓言材料都有潛臺詞。如20xx年大學聯考全國課標卷Ⅰ的作文題: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覈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衆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材料有對比的因素,反映的是情、理、法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但暗含命題者的思想傾向(潛臺詞)——贊同小陳的行爲,強調法制精神。

(3)抓住材料中的對比實質。如果一則材料中有對比的兩種情況,或者多則材料內容形成對比,我們不能只看對比的一方,而要考慮對比的實質。抓住了實質也就抓住了材料的主旨。如下面的材料:

詩人:走過的路使我暗自驚心/爲什麼要這樣曲曲彎彎/浪費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條直線/豈不節省許多光陰

學者:曲線包容着無窮多的直線,避免了單調和重複,曲線構成的生活更富有彈性。

很明顯,這兩則材料的“質”(觀點)相對。在對比上做文章,可以選取其一做觀點,也可辯證地分析。

此外,還可以抓住材料的反面去領悟,抓住材料的因果聯繫去領悟。如果材料有幾則,且內容各不相同,我們就應尋找這些材料之間的公共聯繫。找到這個聯繫也就找到了命題的意圖。

如何寫好作文 篇四

我國文學家冰心說過“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所以想要將一篇作文寫好就要多讀多看多寫,去借鑑別人寫的好的地方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取其之長補己所短。

寫作就如同蓋房,唯有把地基打好了,這棟樓才能蓋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好,而想打好地基就必須多讀多寫,這樣你的地基才能打的紮實。而在我身邊的很多人卻都害怕寫作,我也曾問過他們爲什麼?他們說:“因爲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寫。”其實這也並不算是個問題,因爲那些文學家們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好的文章是因爲他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學會去觀察你身邊的事物並把他們整理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你要很多可以寫的東西。而有一些人他們的文筆其實還不錯,但在語文考試時作文分數遠遠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那是因爲他們在語文考試時總是在想怎麼才能拿高分,怎樣去賣弄自己的文采,而這就會浪費掉他們很多的時間,也會覺得很累,所以在語文考試時不要想太多的技巧啊,用詞啊什麼的,隨心去寫就好了,你寫的東西可不浮華不晦澀,但你要寫出自己內心想寫的。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我身邊的很多同學讀不懂題目,而之所以讀不懂題目那就是因爲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夠強,而想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你只需要去多閱讀一些文章,這樣你的理解能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強了。

其實寫作很簡單,無非就是講故事,而在講故事之前就要給這個故事取個好名字,因爲別人在看你所寫的這個故事時首先看到的是故事的題目,只有題目夠有吸引力,別人纔會看下去,所以寫作前要先想好題目在去寫你的故事,不要把寫作想的那麼難,只有你願意花時間去寫久而久之你自然就會寫了,就如同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

如何寫好作文 篇五

摘要:作文是人最稠密、最燦爛、最充盈 、最生動的生命活動之一,要搞好作文教學,要使學生筆下生花、就要引導學生善於積累。積累愈厚實,寫作就愈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出奇葩了。但是應試作文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示出自己最優秀之處了,這裏筆者主要從作文的開頭寫法入手,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薄的看法。

關鍵詞:開篇點題;設置懸念;抒情修辭;引用名言;設置題記;比興寫作

考試作文如同舞臺走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示出自己的閃光點,贏得閱卷老師的眼球,除了平時苦練基本功,除了要有雄厚的寫作基礎外,要得高分,在應試中還要掌握一些考場作文得分的小技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開頭至關重要,它如同定海神針,30秒內就可以鎖定閱卷老師的評判標準。成功的開篇既起到了爲後文定位奠基的作用,又有鮮明的閱讀導向功能。所以在這裏筆者主要想用舉例子的方法,說一說寫好作文開頭的幾個方法。

一、開篇點題 ,單刀直入,簡潔明快

這種開篇寫作手法,常常被用在應試作文當中的議論文中,它的好處就在於,開頭非常鮮明、直觀的表明自己的觀點 ,開始就鏗鏘有力,亮相就博得滿堂喝彩。比如劉禹錫的《秋詞》開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就在開頭亮明瞭自己對秋天有着和古人不同的人生感悟。

二、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探究謎底

評論家王笠耘說:“懸念是引人入勝的磁石,是進入故事的跳板。懸念主要來自懸而未決的矛盾衝突,而故事恰好就是這些矛盾衝突的軌跡。挑起懸念,也就進入了形形色色的矛盾衝突,自然而然就進入了故事。”這種開頭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佔得先機。一個精彩的懸念可以顯示你的睿智,也可以激活閱卷老師的思維,激發他的閱讀慾望,引人深思。

這種做法我們在古典詩詞當中可是經常見到。比如:崔顥的《長干曲》開頭是這樣的:“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詩的一開頭就用了一個問句,引起我們的疑惑。當然現代人用的也不少,比如席慕容《生命的滋味》中:“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來之後,我總禁不住想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麼呢?’”這兩個例子都是用問題的方式來設置懸念的,當然設置懸念還可以開頭就呈現高潮或是結局,設置矛盾的語境等引起讀者的興趣,吸引他們去尋找謎底。

三、抒情開篇,運用修辭, 拔動心絃

好的環境描寫或者是抒情渲染,不僅能強化人事氛圍,增強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是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記敘性的文章。比如:2009年全國I卷佳作《我愛你媽媽》的開頭: 夜深沉,而夕陽拖着疲憊的身軀緩緩地西沉,霞光初時的渴望也一點點暗淡,一抹淡夏的紫紅還殘留着豔紅的憧憬。這就給用精彩的修辭手法爲我們設置了人物活動的背景,襯托出情感氛圍,便於後文的抒情。

四、引用名言 ,飽含哲理, 精煉深刻

名家名言、詩詞佳句往往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啓示性。作文中選擇與主題有密切關係的佳句作爲“切入點”,可賦予文字以審美的意蘊,或營造一種哲理氛圍,令人尋味。 比如,作文課堂中有一位同學寫作《等待》,開頭是這樣的:“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是滿懷希望的等待,等待歸入回來之後的喜悅。“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境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這是肝腸寸斷的等待,等千帆過盡,等心中的那個人出現。等,不是軟弱;等,不是淒涼。它是情侶間悠悠的思念,堅貞的愛意。開頭就用了現代詩句和古代詞句,營造了等待給人的那種綿長悠然的意境,爲後文展開來寫“等待是情侶間堅貞的愛意。”做了充分的情感蓄勢。開頭就給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再如,另一位學生習作當中的《讓特長開拓新天地》中的開頭:靜謐的月夜,意大利詩人誇西莫多吟到:“我沒有蘆葦的纖柔,我只有綠葉的閃亮,我有一片綠蔭,便可展示靈魂的專長。”是啊,只要不被弱點束縛,發現自己的特長,傾注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就一點能開拓一片新的天地。就是引用名人的名句來體現“啓示”性 的。

五、設置題記,簡短精緻 凸顯主旨

題記,是寫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好的題記,能指示或是凸顯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常常收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題記作爲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要求簡短、精緻,或重於語言的展示,或重於思想的呈現,但無論那一類,都必須直指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比如,學生習作《這也是一種幸福》中,開頭的題記爲:不是每一份愛都許的起‘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不是每一份愛都需要經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生死離別;涸澤之魚,相濡以沫,這也是一種幸福。開頭就是運用詩詞名句,側重描寫鋪排,意在渲染情景,烘托氣氛,爲正文部分寫作“父母對子女的那樣一種平淡、細微卻綿長的關愛”奠定了抒情格調。再如,學生習作中《心靈的呼喚》,題記爲: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間,成爲我們的憂傷;善良的背囊拋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就是用題記來點名主旨,讓讀者對文章有明確的把握。這種做法在應試當中可以讓閱卷老師開始就對文章有個準確的判斷。

六、比興手法,娓娓道來 親切舒暢

先以細節化的語言描寫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對象,所要表達的情意或所要闡述的話題,即“先言她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這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寫作手法――興。如果他物與所詠之物之間具有類比或是比喻關係,這又是“比”的寫作手法。比如:我們在《孔雀東南飛》當中學過的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就是用孔雀鳥的徘徊猶豫來比喻引出劉蘭芝雖然被遣但是卻不忍離開焦家的情狀。再如《關雎》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由水邊沙洲上的雎鳩鳥的“關關”叫聲,引發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這樣的開篇往往有遠及近,娓娓道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暢的藝術效果。

最後要提示的是,要想寫出好的作文,不僅僅要在文章的開頭上下工夫,更主要的是要在課外多積累、多練習,才能做到“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小技巧只能幫助你的作文在開頭比起平鋪直敘者稍稍勝出一點。

如何寫好作文 篇六

根據七年級年級新生寫作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彙庫”。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羣。建立“語彙庫”的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及時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寫作來源於生活,平時要捕捉大衆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甚至抄襲,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沒有營養。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爲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創設情境,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嫺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鍊成習慣,鍛鍊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啓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複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

(三)立意要新穎。文章最忌隨人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裏構築屬於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爲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裏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着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七年級新生,我們老師要引導他們長期積累,循序漸進,激發學生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