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着一盞盞大紅燈籠高掛街頭,空氣裏的年味兒也越來越重。啥是年味兒?吸一吸鼻子,聞見的是一種由餃子、湯糰、糯米腸子、臘肉條混合在一起的奇異香味,此時,注意你忍不住的口水喲!

載夢的小船

猜一猜,白裏帶黃的膚色,肚子鼓鼓囊囊,扁扁的體型,兩頭挑尖,在碗裏歡騰。這就是餐桌上的小船餃子。過年爲什麼要吃餃子?其實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那個大腹便便、耀武揚威的傢伙一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吃貨的盛宴。看着剛買回來的沾着霜的豬肉,瞅着薄厚不一的麪皮摞一點點地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緻的小船。看着小船在鍋裏翻騰,乘風破浪的架式看得我心驚,彷彿一剎那就會破裂。餃子終於被端上了餐桌,只見盛餃子的瓷花碗裏,乳白色的餃子靜靜地貼在碗壁上,醬油湯給它們染上了一層褐紅,還浮着一層蔥綠的香菜。我拈起一隻輕輕一咬豬肉的嚼勁十足,肉彷彿還有彈性,骨肉分明。韭菜在脣齒間留下了鮮香,彷彿意猶未盡,這時,我嚼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竟然是硬幣!奶奶笑咪咪地對我說:你真幸運呢!這枚硬幣只有一隻餃子有的,說明你會在今年實現夢想呢!”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這餃子原來還是一隻載夢的小船呀!

臭豆腐的兄弟

說起以臭爲美”的食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臭豆腐。只有臭豆腐吧?不然。還有一種與臭豆腐臭味相投”的好兄弟,就是糯米大腸。糯米大腸是啥?嘿,這可是我們家鄉獨有的美食喲。我們家鄉,有走訪親戚的習慣,有些窮人家沒有禮物,怎麼辦?就做一條糯米大腸,走到哪兒切一些,自然一點也不會浪費。做法也不復雜,從豬肚裏取出豬的大腸,用清水與板刷洗滌乾淨大腸中的污物,這就是所謂臭”的源頭。用紅繩紮上大腸的兩頭,解開較粗長的一頭,把晶瑩剔透的糯米灌進大腸,紮起開口,扔在鍋裏,用沸水煮大腸。如果聞到臭味漸漸消散,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奇異的香味,那麼大腸就完成了。但還不能吃呢,要再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炸。鍋已經在滋滋”作響了,油在鍋裏翻滾、呻吟,冒着一串串泡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糯米大腸終於在千呼萬喚下款款行來,輕輕地拈起一塊,放進了鍋裏。炸糯米大腸也不是件易事,大腸在油裏翻騰,原本白裏帶青的表皮烙上了一塊塊的傷痕”,冒着油光,漸漸變得焦黃。豬腸皮的邊微微卷起,微微泛着粉紅色。只見兩支竹箸一挑,就夾起了一塊,放在碗裏滋滋”作響。放進嘴裏一嚼油星四濺,在嘴裏四散開來,在喉嚨裏打着旋兒,滑入喉腔。糯米是帶點甜味的,沖淡了糯米腸一點點的腥味,增加了一種味蕾上的衝擊。豬腸皮是酥麻的,卻不容被咬斷,像倔強的孩子。也只有這樣經歷三重磨難的食味,纔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美味吧。

不必說街道上的風景,一個小小的家也年味兒十足。對不起,年味兒太重,我饞啦!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二

我總是在想,什麼是年味?它到底是一樣東西,還是一種感情?

帶着疑惑,我便踏上了尋找答案的路。我曾問過大人,也曾上網查找,但終無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在我的老家——廬陵,找到了答案。

老家有一道菜叫粉蒸肉,它是廬陵人的最愛。今年回家過年,外婆也爲我做了這一道菜。在我的記憶裏,小時候回老家,這是桌上最常見的的一道菜。但隨着時間像潮水般瀉去,回老家的次數少了,吃到粉蒸肉的次數也少了,漸漸地,它像一道光,消失在了我的記憶裏。

廣州,一個大城市,雖說每年過年都有大魚大肉,但少了那種和家人團圓,吃到家人做的菜的感覺,總覺得這和“年”又差了些什麼。

今年,爲了尋找我的答案,我回到了老家。這次外婆在爲我做粉蒸肉時,少放了一些豬肉,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輔菜,例如:豆角幹、梅菜乾、南瓜等。外婆將他們鋪在肉的下面,一來讓它看上去是滿滿一碗,二來即便我們沒有吃到肉,但能吃到帶着肉香的輔菜,也是一種享受。看着外婆皺的像紙的手和臉,我的眼眶溼潤了……

在那滿滿一碗粉蒸肉端上後,香氣瞬間灌滿了整個房間,吸一口氣,人間美食好似嚐了個遍。用筷子扎一紮,再撥開那一層金色的蒸肉粉,露出那嫩得流油的肉,輕輕地夾起一塊,含在口裏,讓它慢慢融在嘴裏,我嚐到了愛的甜味和外婆對我的用心的鹹味。不管是誰,不管在哪裏,不管是什麼時間,口水都會飛流直下三千尺。豆角乾脆脆的,梅菜乾酸酸的,南瓜粉粉的,全都披着一件金色的外套。這是“色香味俱全”啊!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五香味濃郁。浸在粉蒸肉的香味中,我找到了我的答案:“年味”既不是一種東西,也不是一種情感。其實是一種陪伴,外婆身體不行,我不知道我還剩多少時間去陪外婆,她爲我付出了了太多,我現在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陪伴、陪伴……

在粉蒸肉的香氣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是時候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三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烈、最重要的古老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益陽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四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爲熱鬧和隆重。

記得外婆家每逢十二月初八都吃“臘八粥”。即將五穀雜糧一起煮,預示春節將近,寓意來年五穀豐收。過了臘八節年味就逐步濃起來。我還記得那蜜棗的香甜和糯米的綿軟,很是讓人回味。至臘月二十四俗稱“小年”。益陽地區這天要祭竈神,貢品以當日的晚飯爲主,輔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棗。聽說竈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去監視的,給他糖和棗吃就能夠讓他嘴巴變甜,在玉皇大帝跟前只說好話,以得來年富貴與平安。

臘月二十五至二十八進年貨的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各種春節所需的食品、用品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小吃點心、餐盤碗筷。除辦年貨,大人們還有的做臘腸、香腸、幹雞、薰魚、臘肉、幹鴨、滷香乾、雞菌子,家家戶戶香飄滿院,到處佈滿着濃濃的年味。臘月二十九家鄉人們過新年都要除塵打掃、清潔洗浴,意圖把一切窮苦、晦氣統統掃出門,寓意是辭舊迎新。

大年三十貼春聯、掛年畫、寫福字,華燈初上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晚輩給長輩拜年,叫“辭歲”。家鄉長輩會拿出預備好的紅包壓歲錢賜給晚輩。一家人歡聚在一起,通宵達旦,叫“守歲”。娛樂方式有打麻將、鬥地主、紙牌、手機玩紅包遊戲,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年七年級清早起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接門神。家鄉的男主人帶着妻子兒女往爺爺奶奶家拜年。給自家人拜年後,男主人就要給左鄰右舍拜年。七年級這天不能倒垃圾,意思是不把財氣往外丟。七年級家鄉主張“不動刀”,一天的飯食是年三十的蒸菜、臘魚、臘肉、香腸、幹雞、珍珠肉丸、蛋餃、扣肉、炸藕丸,品種豐富味道鮮美,光看就忍不住口水直流。這是寓意“趕忙三十夜,清閒七年級朝”。

八年級開始走親戚,益陽有句俗語叫“七年級崽”、“八年級郎”,男主人這天帶着媳婦家人回岳父岳母家拜年。提的拜節禮品一定要是雙數,圖個大吉大利。九年級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開始就往其他一些親戚家去,俗語叫“初五、初六走四方”。家鄉風俗“七不出八不歸”是說初七這天不宜出遠門,初八這天不宜返回遠處的方向,是爲保四方平安。家鄉初八這天商人宜主張開門做生意,大放鞭炮慶開市。年到這天漸行漸遠了。至正月十五傳統元宵佳節,家鄉人民舞龍燈、猜燈謎、吃湯圓、賞花燈,這天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着實又熱鬧了一番。家家戶戶這天點亮所有的燈光,燒一盆爐火直聖深夜,至此年到這天真的走了。

家鄉的“年味”除了有豐盛的物質,更夾雜着濃濃的文化氛圍。讓我們傳承家鄉的“年”習俗,將傳統的年味春節習俗轉化爲未來傳統的“年文化”。它凝聚了家鄉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包含着民族的精神財富,包含着人們對家鄉的眷戀和情感。讓我們將傳統的春節習俗發揚光大。讓家鄉的年味傳承一代又一代。祝願我的家鄉越來越好!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四

“新年到,真熱鬧,大紅燈籠牆頭掛,倒貼的福字門上掛……”

“糖瓜祭竈,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在一陣陣的歌謠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辭舊迎新的日子——春節,也就是過年。其實在臘月二十以後,濃濃的年味兒就已經悄然散開。

在我們家鄉,各種各樣的風俗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家戶戶都有的蒸花饃,小年過後,家裏就開始張羅着蒸饅頭,並不是蒸普通的饅頭,而是象徵着新的日子會蒸蒸日上的花饃。臘月二十五早上天還沒亮,媽媽和奶奶就用前一天發好的老面開始和麪,面醒好後,在爸爸的幫助下面很快就揉好了,隨後就輪到奶奶大展身手了,奶奶已經帶好老花鏡,準備好了小梳子、小剪子、刀等各式各樣的工具以及棗和黑豆等。大人們一邊閒話家常,一邊捏花饃。那勞動慣了的粗糙的大手,這會兒就像變魔術一樣,切、揉、捏、揪……在言談笑語中,一紮一挑,盤棗點豆,不一會兒,一個個活物自手中而出:躍躍欲蹦的兔、威風凜凜的虎、溫馴善良的羊、引吭高歌的雞,待醒好上鍋急火蒸出,一個個白白胖胖,鮮嫩靈活,嬌態可愛,常常誘惑得我想吃卻又不捨得吃,糾結許久。

身在家鄉,讓我自豪的不止多彩的風俗,還有那些爲充滿文化特色的地方,有西侯度遺址、大禹渡等值得一去的地方。西侯度遺址是中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遺址中帶切痕的鹿角和動物燒骨的發現,昭示出他們已將“火神”征服在腳下,顯露出“萬靈之靈”的神韻;而那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芮城縣縣城東南黃河之濱,依崖傍水,風景宜人的大禹渡更是引人入勝,大禹渡山青水秀,景觀薈萃,優美的黃河自然風光與底蘊豐厚的大禹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輝映,融爲一體,已成爲黃河中游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聖地。而我身爲芮城人,不禁爲這些感到驕傲與自豪。而春節期間,就可以在走親訪友之餘,呼朋引伴,或陪伴家人,或獨自騎車,在明媚的午間,去西候度感受“萬靈之靈”的神韻,去大禹渡領略那裏的無限風光和底蘊豐厚的文化,在永樂宮那豐富的壁畫中感受道教文化,抑或傍晚坐黃河岸邊欣賞那獨特的美景……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而家鄉的風俗,更爲這個隆重的節日添上了一筆重彩!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五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腳步近了,可爸爸媽媽每年總要爲在哪過年的問題爭執。媽媽認爲在岐山縣城過年方便,舒適,而爸爸總覺得老家範家營的年才接地氣,年味十足。我和媽媽是一個陣營,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固執的爸爸。因此,每年都回老家過年,似乎成了我們約定俗成的事情!

回到老家範家營,我們的心似乎到了另一個天地。屋舍儼然,視野開闊,土地平曠,我們絕不會像在縣城一樣窩在舒適的房間。老家的庭院很大,再加上許多在外的遊子也回家過年,少不了串串門,拉拉家常,暢談自己闊別回鄉的情感。許久不見的孩子們也會聚在一起玩耍,這就使得老家的年味多了一些熱鬧,親切和鄉親們的大團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詩中辭舊迎新的盛況在今天也是有增無減。除夕是春節的序幕,這一天,天剛剛亮,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爲過年做各種準備,我們全家各司其職,媽媽和奶奶在廚房忙活,我和爸爸、爺爺負責貼春聯。貼春聯是一個古老的習俗,紅色的春聯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春聯的內容都傳遞着一種美好的願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遐想都寄託在這鮮亮的文字之中!我已迫不及待地拿出對聯,急切地遞給爸爸。咦,先貼那個呢?兩張都一樣呀!突然想起媽媽說過,上下聯要看尾字的平仄,仄起平收也就是上仄下平,我鄭重地讀着對聯上金黃的大字:春光明媚山河錦繡,繡爲仄聲,這應該是上聯,快點呀!站在梯子上的爸爸催促着我。我自信滿滿地把上聯遞給爸爸,他滿臉疑惑:確定沒錯?貼反了會鬧笑話的。我得意地說:沒問題!一旁扶梯子的爺爺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內心一陣竊喜。

前後幾道門的對聯貼好了,接下來要貼神。俗話說,心誠則靈。奶奶特別講究,因此,這個神聖的事情就由奶奶完成。我跟在奶奶後面,聽聽奶奶講貼神的事情。老家的神位很多,有門神爺,竈王爺,天王爺,土地爺,井王神,倉王神,還有保佑大家財源滾滾的財神爺。貼神時,奶奶小心翼翼,而且唸唸有詞,不斷叮囑我:嘟嘟,不要亂說話,小心觸怒了你神爺爺。看着奶奶嚴肅而虔誠的神情,我嚇得不敢吱聲。小時候,我只是覺得奶奶好笑,現在的我,竟也天真地相信,在這麼多神爺爺的護佑下,我們全家人一定會平安無事,幸福美滿的,我也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這就是奶奶對家人的深愛。貼神,燒香,拜神,這一切在奶奶熟練而又習慣性的動作中完成了。忙完這一切,奶奶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情,就像實現了一個願望一樣安心。這時候,奶奶一聲令下:可以放鞭炮了!拿着鞭炮的爸爸早已蠢蠢欲動了,樂得像個孩子。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濃濃的煙火味連同年味一起散開在鄉村微冷的空氣中!

忙完了,快來包餃子。廚房的媽媽忙得不可開交,她已經調好了餃子餡,等着全家一起包餃子。瞬時間,廚房又成了一家人的主陣地,我們說着笑着,醞釀着除夕之夜的歡快與喜慶,期待着除夕之夜的團圓與祥和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這年味是爸爸念念不忘的童年回憶,是爺爺奶奶常年的期盼。如今,我和媽媽也認同了這份家鄉年味,因爲它也是家鄉親人對我們滿滿的寵愛。

明年,不用問,我們還在老家過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六

時間過得真塊,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到了一年的海底。除夕的上午,我從家裏的大門口上撕下舊的春聯,換上了嶄新的春聯。新春聯的具體內容是:左聯爲”一帆風順吉星到”,右聯爲“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爲“財源廣進”,春聯的中間還夾雜着一個大大的“福”字,顯得更加洋氣大方啦!哈哈!看樣子,我家在新的一年裏。要發一批不錯的大橫財啦!每當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時光匆匆,卻又無可奈何卻又有一絲絲的欣慰和逛喜之情。

每當陪爺爺看電視播放新聞的時候,過年時節電視上總是呈現出解放軍叔叔堅守祖國邊疆的動人畫面。這些體現正能量的畫面,總會讓我想到,我們這一代零零後是多麼的幸福啊!從小到大,一家人都沒有背井離鄉過:過年的時候也沒有過過苦楚的生活。但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個區域,倒也沒了團圓的興奮和歡樂。可再三細細思量,這身邊帶着幾分市井氣息的家鄉,倒也耐人尋味。我這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也應該珍惜身邊這最美的景象。

每年臨近過年的那幾天,我那親愛的爸爸媽媽,總是在廚房裏忙這忙那忙得不可開交。準備精美的年貨和開口的。飯菜。每一口家的的味道都令我難以忘懷。重要的不僅僅只有美食和美味,更加重要的是,還有寄託在那年味上邊的思念與情懷。

如今的年味雖然沒有以前的那麼濃了,但卻也不算那麼缺乏人情味。過年那幾天斷斷續續或震耳愈聾的鞭炮聲絡繹不絕,也可以算得上熱鬧非凡了阿!

除夕的下午,臨街上的門面雖然早已變得冷冷清清的了,但是也顯得乾淨整齊,井然有序。人們都早已沉浸在家人的陪伴和飄香四溢的團圓飯之中了。但鞭炮聲還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便是第一輪燃放鞭炮的高峯期,和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交織在一起。

每當過了除夕十二點鐘,那便是燃放鞭炮的最大高峯期。此時的鞭炮聲纔是絡繹不絕,一炮接着一炮,久久不會平息。我們這裏的風俗習慣是:放鞭炮,出天星,迎接天上的財北星下凡。

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在新年第一炮放出的時候,來祈福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

在紛紛飄落的細雨當中,年雖然早已過完了,但家鄉的年味仍是揮之不去,其樂、融融;仍然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與回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七

我的爺爺祖籍是紹興,那裏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小鎮,名曰“安昌古鎮”。

到了寒假,那裏就滿滿都是過年的氣氛。竹架子上掛滿了臘雞,臘鴨,臘香腸,還有一個個肥頭大耳的臘豬頭,哈哈!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架子,像一座臘味做成的牆,這是新年的第一道風景。

不過,我們小孩子喜歡的不是那些臘味,而是那些甜甜的糖果。淡黃色的麥芽糖吃在嘴裏黏乎乎的,甜滋滋的。伴隨着鄉音,一陣陣吆喝,長長的扯白糖來了。還有那薄荷糖,涼絲絲的。但我最愛吃的,是薑糖。顧名思義,就是把生薑汁滲入糖中。吃起來滿嘴都是辣味,嗓子像是着了火。但回味後又忍不住再放進去一顆。

我弟弟最喜歡的是糖畫。有小雞,小狗,小老鼠,多得數也數不清,個個姿態可掬,憨厚可愛。你瞧!做糖畫的老爺爺右手拿起一個盛着糖汁的銅勺,左手用力壓住光滑的塑料板,就開始作畫。龍飛鳳舞,老人的右手時而如一隻雄鷹久久盤旋,時而如一隻小狗歡蹦亂跳。流淌下來的糖汁,有時又像一條歡快的小溪,細水長流。然後,一個個藝術品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嘭!嘭!嘭!”過年當然少不了天上的五彩斑斕。走進一條小巷,你會發現,不少鋪子裏都擺上了煙花。每一個喜氣洋洋迎面走來的孩子們,手上肯定少不了一盒金鷹牌鞭炮和小巧的火柴盒。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火藥味,這也是過年的味道。

掛起來的臘味,甜甜的糖果,美麗的糖畫,使人快樂的煙花,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