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民風民俗作文多篇

民風民俗作文多篇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 篇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諺語可謂是家喻戶曉,衆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嗎?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風?我們地處中原,只瞭解本地的民俗習慣,你們知道藏族節日嗎?如果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藏族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按照他們的日曆——藏曆來算,月月有節日。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節日,人們從十二月初就開始準備過年,人們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後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蔘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們打掃房間,傍晚時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種叫古吐(一種麪疙瘩)。七年級那天人們喝青稞酒,八年級人們拜年。初四拉薩舉行大規模的傳召大會,此後一直活動直至二十六日。

此後的節目數不勝數,五月十五林卡節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頓節,意思是“吃酸奶的節日。“還演藏戲;望果節是豐收節,沒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節;”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

中原的節日豐富多彩,但西藏的'節日更是多種多樣,願節日越來越多,人們越過越紅火,祝大家在這些節日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健健康康,日子越過越好!

民風民俗作文 篇二

臘八節就要到,這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於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爲進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數九寒天”,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爲過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乾飯。每人再給那麼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裏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麼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爲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有關民俗作文 篇三

今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我們小記者團相約寶雞名俗博物館,尋找西府民俗風情,體驗民俗魅力,學畫馬勺臉譜活動。

進入展館,我們在講解員老師的帶領下依次參觀各種種民俗物件、塑像、臉譜,傾聽民俗風情,瞭解民俗文化知識。參觀結束後進入了我們期待的親手學習繪製馬勺臉譜環節。民間工藝張大師詳細的向我們介紹了關於臉譜的知識,張老師說:“臉譜分爲黑、紅、紫、白、黃、藍、綠等10多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意思。黑色、紅色臉譜代表鐵面無私、忠勇正直的人,紫色臉譜代表性情直爽的人,白色臉譜代表奸詐的人,黃色臉譜代表兇暴的人,藍色、綠色臉譜代表勇敢的人。”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化妝方法,我們將臉譜做成頭飾,然後分配角色,進行表演。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每個類型的人物都有大概的譜式,所以稱爲“臉譜”。跟着藝人學畫臉譜!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先用鉛筆把臉譜的輪廓勾出來就開始用毛筆和各色顏料畫了:先畫眼睛,眼睛的形狀像長橢圓行的葉子形狀,在裏面塗黑色;接着畫眉毛,眉毛畫得要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也塗黑色;畫嘴是非常複雜的,先得把嘴巴畫長一點,再把嘴的兩角下垂,一直到下巴;鼻子更復雜,鼻子向上彎,鼻子下畫“6”字形。把臉塗成粉紅色一張臉譜就完工啦!拿着自己的作品,感受着畫臉譜的樂趣別提多高興了。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各自拿着自己的臉譜遮住臉相互欣賞、相互打鬧、張牙舞爪、嚇唬四處逃竄。哈哈,今天真快樂,不僅學會了畫臉譜,還了解了更多的民俗風情、傳統文化知識及臉譜的科普知識,收穫很大!期待下次的活動更精彩!

民俗作文 篇四

端午節快到了,龍舟鼓咚咚地響了,大人小孩的心怦怦地跳了。

我們的龍舟,是指我孃家浙江樂清柳市一帶的龍舟:雕刻得非常精緻的龍頭龍尾,彩繪得五彩斑斕的龍身龍鱗;36個座位36把短槳,頭尾各配長艄一把,還有司鑼、司鼓、司旗各1人,共41人。

長艄是特別長的 槳,並不劃,只是架在船後當舵用,保證龍舟穩穩地前進。持長艄的人,兼做“躥龍頭”的工作。躥龍頭是高難度動作,得有極好的彈跳水平和平衡能力。他每一躥都得躥得高高的,這時龍舟已前進幾米,他得計算好這個距離再穩穩地落下。躥起,落下,再躥起,再落下,那是給龍舟發力,讓龍舟如虎添翼,飛快地向前射去。司旗之人也絕非尋常。那旗很大,旗杆很長,還吃着風,照理說扛着它站立在船頭都困難,可司旗卻還能把旗幟打出花樣,打得獵獵作響。他左邊一劃,右邊一兜,那面旗比一支槳還管用,撥着龍舟向前躥去。

龍舟出行,有作獨龍表演的,有雙龍爭強三龍鬥勝的,也有四龍五龍戰得難捨難分的。最排場時,十條龍舟齊頭並進,龍頭高高昂起,龍尾瀟灑飛揚。健兒們奮力地舉槳落槳,動作整齊劃一,掀起了驚濤駭浪,水起霧繚得連人影也看不清了。兩岸則人山人海,搖旗吶喊的,歡呼雀躍的,那種盛況可以和世界上最爲激烈的競技運動相媲美。記得一年端午節回孃家,車子經過一座公路橋時忽然走不動了,前面是一溜長蛇般的車隊。原來,橋下的龍舟鏖戰正酣,司機們停了車爭先恐後地撲向橋欄歡呼着,慶幸自己遇上了這樣壯觀的場面。

我們的龍舟,的確比別處的要彪悍矯健得多。我在南京秦淮河看到的龍舟,像一口碗,才12把槳,好像一個還未斷奶的孩子;三亞的龍舟是14把槳,雖然披紅掛綠,卻像是一個小兒出來玩玩而已;韶關的龍舟有20把槳,龍身倒也不短,但總嫌瘦弱纖巧,不堪委以重任;香港的龍舟人數不少,但龍頭龍尾被簡化了,看上去不太像龍。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24把、28把槳的,有的造型簡單,色彩灰暗,而且沒有司旗司鑼,顯得有些冷清,更沒有躥龍頭的弄潮兒——請原諒我對自己家鄉的偏愛!

每年過了春節,我們的龍舟就會從“龍舟屋”裏給請出來,進行一番仔細的檢修。等到農曆四月,龍舟訓練就開始了。下水的那天,鑼鼓喧天,炮仗動地,人們點香燃燭,祭拜天地以及河神和龍王。有結婚、添丁或考上大學等喜事的人家,還要扯上兩丈紅綢,給龍頭龍尾披紅掛綵,把龍舟打扮得喜氣洋洋的,祈求快樂和吉祥。

划起龍舟來,司鼓是總指揮。來不及出門觀戰的人,在家裏只要聽着鼓點就知道龍舟們在幹什麼:咚,咚,咚咚,鼓聲平淡,龍舟只是在趕路;密密的一串長音,是龍舟轉槳了——龍舟從不調頭,只是轉槳,健兒們齊刷刷地擡身、轉身、落座,龍尾朝前,逆向前進;鼓聲越來越激,如馬蹄,如急雨,我們就知道是鬥得如火如荼了;鼓聲如狂飆,如雷霆,那就是我們的龍舟大獲全勝了。我們的龍舟劃到哪裏,那裏的村民就放起炮仗來迎接,還用幾個大盤子把酒、菜、糉子、香菸等送到河埠頭來,慰勞健兒們。

我們村裏有個豆腐佬阿三,每天總是戴着一頂破草帽,挑着他的豆腐擔子,走村串巷地叫賣。在龍舟比賽的日子,他不走大路專走河岸小路,我們村的龍舟划向哪裏,他就跟到哪裏。聽到有人喊買豆腐,阿三就放下擔子,一邊劃拉豆腐,一邊吹噓我們的龍舟如何如何雄壯。可我們的龍舟也並非百戰百勝,贏了,豆腐佬就把草帽推到背後,揚起一張意滿志得的臉;輸了,他連豆腐也沒心思賣了,把那頂破草帽扣得低低的,灰溜溜地回村來。所以,我們的龍舟這天在外勝敗如何,只要看豆腐阿三的破草帽就知道了。

划龍舟的時節,是村子裏最和諧最團結的日子,哪怕恨得幾年不說話的,哪怕剛剛打得頭破血流的,只要上了龍舟便拼盡全力,同仇敵愾。男人在外頭賽龍舟,女人自覺地做好後勤服務工作。大太陽烤着,熱吧?一天到晚拼命划槳,累吧?爭強鬥狠,上火吧?還有那坐久了皮開肉綻的臀部,發炎吧?女人就在家裏早早地熬好綠豆湯,加了冰糖,放涼了,等丈夫、兄弟或者是兒子們回家,狠灌一氣。

那一天,煥嫂正在臨河的窗下攪着一大鍋波浪滾滾的綠豆湯,我們村的龍舟和鄰村的龍舟拼上了,相持着不相上下,她的丈夫和兩位弟弟都在船上。煥嫂那個着急啊,她一邊揮舞着勺子,一邊吶喊:加油!加油!再再加油!龍舟是划過去了,可一大鍋綠豆湯也全被她潑到地上了……

如今,我們的龍舟划向了全國,劃出了國門,並在各種大賽中屢屢獲獎。這就是我們的龍舟,可愛的龍舟,驕人的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