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與人爲善的作文(2多篇)

與人爲善的作文(2多篇)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

與人爲善,爲自己創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可以少一份吵鬧,多一份融洽,讓個性和事業有更寬闊的自由天地;與人爲善,不僅能享受施惠於人的快樂,更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美麗。

紛繁人生,擁有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就等於擁有了一座五彩繽紛的花園:溫柔的小草,慈祥的老樹、溫馨的花兒……散發的清香會沁人心脾。

與人爲善,緣於一種自信,一種高尚的品性,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內心世界的一片廣闊視野。

與人爲善並不是爲了得到回報,而是爲了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孟子曰:“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善待他人是尋求成功的一條路徑,只有我們去善待別人、關愛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做一個與人爲善的人,讓人生更充實,更美麗!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

用自己的認知評論事物,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挑人過錯,自己也有不完美;責人短處,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緊逼人,不會讓別人走上絕路,而會讓自己無路可退;眼睛總盯人是非,不會讓人顏面盡失,而會讓自己顏面掃地。

與人爲善,於己爲善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一個人的修爲來自一顆和善的心。眼裏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讓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態常伴讓自己處處祥和。

不好以自己的決定去評論一個人,不好讓自己的情緒波及其他人。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尊重他人的選取。人不能霸道,霸道無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則困。心中有愛有情誼,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裏,而在自我修爲裏。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做事要留有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惡語出口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人的嘴要吐真話、善語,不好無中生有,信口雌黃。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有所覺悟會從自身找問題,沒有覺悟只會把箭射向別人。

與人爲善,於己爲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他人有過不究,於人有恩莫念,愛人先愛己,責人先問心。地至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對待伴侶需要包容,對待朋友需要寬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會爲小事而一爭高下。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從缺口處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朋友對你說了慌,應思考他是否有難處;他人給你帶來麻煩,應換位淡定應對。看事不好武斷,做事不好趕盡,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這顆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裏。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煩惱如風,無根而起;憂愁似雪,無源而來。爲他人想,爲自己活,做事不佔全利,爲人不求苛盡。路要用心去丈量,人生要靠自己完成。入目的即是風景,原諒的即是寬容,退讓的即是慈悲,不爭的即是智慧。

做事,進有招退有術;做人,心無邊行有度。看淡紛擾,看輕得失,來了、去了,隨緣隨喜。功名利祿皆爲過眼雲煙,不是自己的不好強求。真正的君子是,明知有機可投卻不爲所動。做人不求問心無愧,只求無愧於心。

所遭所遇皆看成難遭難遇。跌倒,只爲更堅強的爬起;挫敗,只爲更好的成功。朋友背叛,應心生歡喜,總比到最後知道的好;遭人背後使壞,不好生惱戳穿,讓你看清人的真面目。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爲我而生;以感恩心待人,人人皆是我師。親人讓你懂得大愛;朋友讓你知道感恩;對手讓你知道包容;小人讓你知道看清。好情緒來自好素養,好素養來自好心態。眼寬能容人,心寬跳出三界外。安然,自然;豁然,悠然。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3

寬容是一首歌,一首化解恩怨的歌,一首傳遞溫暖的歌,一首創造和諧的歌。排隊飯堂打飯,難免磕磕碰碰。你走神了踩別人一腳:一聲不好意思,別人讀懂了裏面意思大度的一嗔或一笑,淡了雲煙,依舊彩虹。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常見同桌間隔着一條赫然醒目的三八線,亦常見課間的舌戰,何以出現如此種種現象一句話:缺少諒解,缺少寬容。

同學之間必須學會寬容。寬容就是豁達大度,能夠以寬廣的胸懷容忍別人的某些過錯。寬容是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和誤會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像一團無形的火,能融化人世間的恩怨糾紛,化干戈爲玉帛,使仇人成爲朋友,人們一直提倡寬容。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有人騎一匹國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二人一路同行。駿馬咬破了國馬長鬃毛的脖頸,流了不少血,但國馬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照樣走它的路,駿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飲,渾身顫抖。駿馬主人將此事告訴了國馬主人,國馬主人說:它大概是咬了國馬而羞愧吧,我把國馬牽來,勸勸它就好了。國馬牽來後,用鼻子親近駿馬,和駿馬同槽共食,不到一個時辰,駿馬就恢復如初。反觀歷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

問再好,也難成大器。周瑜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衆,足智多謀,把龐大的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着如何打贏諸葛亮,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悽嘆後,最終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唉,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藺相如那樣寬容大量,我想,他的結局肯定不會是這樣。

江海因爲寬容,匯聚涓涓溪流而浩瀚無邊;高山因爲寬容,積聚沙石而巍峨聳立;藍天因爲寬容,包羅萬象而深邃美麗;人類因爲寬容,成就美德而譜寫和諧樂曲。生活需要寬容。寬容是空谷幽蘭,散發清香;寬容是高崖勁鬆,歷經風雨愈益堅強;寬容了別人,就是釋放了心囚中的自己。給別人一點空間,就是給自己一片天空。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淨。所以我們爲善,爲的只是達到心靈的彼岸。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4

我是一位有福氣的孩子,當我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常受到大家的幫忙。教室牆壁上貼着“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標語,老師常常用這些話來鼓勵我們,並且提醒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也必須努力,要做一個熱心助人的好孩子。

有一次,吃完晚餐過後,我拿着垃圾在外面等垃圾車過來,我發現鄰居的小弟弟吃力的提着垃圾往前走,我心想那包垃圾一定很重吧!於是,我就跑過去幫他一起提垃圾和倒垃圾。

後來,他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還跟我道謝,讓我覺得心裏暖暖的。我對那位媽媽說:“不客氣,這是應該的。”有這次做好事的經驗,我又多了一個好朋友,還能一起繼續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助人快樂之本”,做好事並不是要受到他人的讚美或報酬,而是幫助人後,心裏總是會有開心、暖暖的感覺。我會繼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幫助人的開心與快樂。來!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爲善最樂的人吧!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5

生活中的待人處事就像照鏡子一樣,你對它微笑,它會反射你溫暖;你對它憤怒,它就回應你拳頭;只有你以友善待人,別人纔會友善待你。

友善在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我也曾真切的感受過。記得一次和爸爸騎車到家附近的一家超市買東西,從超市出來買了滿滿兩大袋東西放在車筐裏及掛在車把上,由於存車處出口是下坡,加上我在後面用力一推,車把一歪就衝下去了,只聽“啊”的一聲,我定眼一看,一位老大爺被撞了個趔趄差點摔倒,鞋子也甩到了一邊,我深知闖了禍,害怕的躲在爸爸的身後,爸爸也趕快去扶老爺爺,並直說對不起,只見老爺爺回頭看了看我,單隻腳蹦到幾步外的鞋邊,穿上鞋,他並沒有我想象的發火或者責備與責罵,反而微笑着說:“看來我還不是太老,身體依舊靈活”,並走過來摸摸我的頭說:“小朋友沒事。”說完笑呵呵地走了。老爺爺友善的微笑印在了我的心裏,給我溫暖。

記得一次週六上午,我約好和同學到樓下玩,一個小朋友剛出樓梯就往外跑,結果一不小心被安全門檻絆倒了,可能是由於很痛,小朋友當時哭了起來,我趕快走過去扶起他,並問他有沒有傷着,小朋友擡起頭,看着我說:“沒事。”這時小朋友的奶奶走過來,扶着他並對我說:“謝謝小哥哥!”我和小朋友對視的笑了笑,我感覺一種快樂充滿心中。

由於爸媽工作一直很忙,所以我從小就一直跟隨奶奶長大,從幼兒園到國小也一直由奶奶接送放學,我知道她很辛苦。現在我漸漸地長大長高了,放學時我的書包都是自己背,在公交車上有座位我也會讓奶奶來坐。有一次在放學的路上,我和奶奶順路到超市去買了些菜,出來時我爭着去拿,奶奶看我揹着書包、手裏提着、懷裏抱着好多東西東倒西歪地走着,高興地說:“褚童真的長大了,也懂事了。”說着說着眼睛裏也充滿了高興的淚花。

友善就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滿滿皆是,友善幫助別人是我最大的快樂,願我們都做友善的使者,生活會更充滿陽光與幸福。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6

——熱愛生活與人爲善

《聖經》是西方人必讀的書,它是一本神聖的書,它用一個個精美傳奇的故事教人向善,如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故事一樣,在精美的文字間蘊藏着深刻的哲理。

《聖經故事》分爲新約故事和舊約故事,最吸引我的是舊約故事裏關於世界和人類起源的內容:

在天地還沒有成型之前,宇宙上下一片混沌,上帝耶和華用了七天時間讓混沌的世界煥然一新。

第一天,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交替。

第二天,把天和地分開,讓天地之間充滿了空氣。

第三天,把陸地和海洋分割開來,並讓陸地上長滿了花草樹木。

第四天,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辰,讓世界有了季度和年分。

第五天,創造了動物,並讓它們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方。

第六天,創造了人,讓人來管理地球。

第七天,耶和華感到筋疲力盡,所以,他就休息了。以後,他就把這一天定爲休息日,也叫星期日或禮拜天。

後來,有了亞當和夏娃,也就是男人和女人。

這就是《聖經故事》裏世界和人類的起源。如同所有的遠古傳說一樣,在《聖經故事》裏,人們對當時科學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都以優美的神話故事予以解釋。

由於中國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宗教觀念和文化傳統。《聖經故事》裏的耶和華,反映在我們中國神話傳說裏的就是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摶土造人,他們以不同的神話故事形式解釋了世界和人類的起源。

還有一些可以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差異地方的,比如人遇到了一件好事,東方的人就會認爲是自己的好運氣,不會與神聯繫在一起,而西方的人就會想這是上帝在保佑我;再比如人遇到了一件壞事,東方人就會想,今天倒黴,沒有好運氣,而西方人就會想,是不是我沒有做善事,上帝在懲罰我啊!這種不同的文化差異是很正常的,世界本來就大,如同自然界裏不同的花鳥魚蟲一樣,正是有了多樣的動物與植物,我們的地球才這樣可愛與美麗,也正是因爲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人類文明纔會如此燦爛輝煌、色彩紛呈!

通過《聖經故事》的研讀,我認識到不同的文化反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形成不同的傳統,不同的傳統形成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信仰又形成了不同的宗教和人生理念。更認識到即使是不同的信仰與理念,往往都遵循着兩個樸素的生活原理,那就是熱愛生活和與人爲善,讓我們用一顆熱心和善心去擁抱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用真誠地心淨化邪惡的事物,這樣我們的世界纔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7

善行,對我來說是付出後看到他人臉上的笑容,不需要太多的金錢,有時只要付出一個笑容,給了他人幫助,猶如在你我心中開出絢爛的花朵;有時捐出一張體彩,無論是否中獎,何不是一份善心?這些聽來簡單的事,不就是那遙不可及卻又近在咫尺的“善”嗎?

記得一、二年級時,有一位同學忘了帶水彩,眼看就快上課了,她臉上焦急的模樣,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當時,我二話不說的借她另外一盒水彩,看見她臉上的笑容,我們心中也猶如倒入清泉,沁透我倆的心坎,也加深我們的友誼,這時我不由自主的笑了。

此外,在“心願奇蹟”一書中,也有一位六歲的男童善行助人的故事。他叫雷恩˙傑瑞格。有一天,老師告訴他們:“非洲烏干達的人要步行六小時才能取水,而我們卻只要開開水龍頭即可,所以要珍惜水資源。”別人聽了這番話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小雷恩卻每天做家事賺錢,並且到處募款幫助非洲人蓋井,雖然沒有太多錢,但雷恩助人的心,卻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我認爲,善是一種心,它可以不用金錢,只要一個笑容、一份寬容、一個實際行動,都叫“善”。雷恩發自內心的舉動,不就是善嗎?他才六歲,就有如此的決心,大家應該仿效他,儘自己的力量爲社會貢獻以聊表綿薄之力!

人都該有感恩之心,在我們行有餘力之時要“行善”幫助他人,只要每天省幾十元,即可救助物資缺乏的人,這幾十元沒有很多,但它包含滿滿的愛心。我們的人生,多一分感恩就多一分美化;我們的世界,多一分行善就多一團和氣。行善,何樂而不爲呢?“施比受更有福”。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8

我們生活的世界絢麗多彩、生動美好,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往往不利於善良人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經常需要依靠他人的關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護、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顧、行爲的支持。苦惱的時候,希望別人能接受自己的傾訴;成功的時候,希望別人能讚賞自己的成績;危難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予指點……

然而,慢慢地你會發現人對關愛的尋求不能無度,無度的慾望會給你帶來麻煩,甚至使你受到懲罰。因爲,當你需要他人關愛的同時,他人也需要你的關愛。如果你只想掠奪別人的關愛而不願付出,你會發現到人們會漸漸離你而去,把你孤立起來。於是,在你的周圍危機四伏、險象環生,而你,卻孓然一身,無依無靠,跌入孤獨的深淵。

人不能總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別人。應該以開朗豁達的心境、熱情友好的態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

請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的自私、冷漠別人的友情、拒絕別人的規勸、忽視別人的指點;請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撥弄別人的是非、猜疑別人的好意、妒嫉別人的成績。不良的心態是極端自私的表現,會把自己與人羣隔開來,而人是羣居的高級動物,離開人羣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你必須懂得:友誼需要以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育、諒解去護理。你必須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師,而名譽是鞭策、才華是力量、奉獻是責任。你必須懂得:朋友困難時,你熱情幫助,當你患難時,會遇到更多的朋友。你必須懂得:吃虧是福,而斤斤計較則適得其反。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9

在這個世界裏,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正是因爲有許許多多善良的人,才把這個世界裝扮得如此繽紛多彩。有那麼一位阿姨,或許她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可是他那顆善良的心,卻把她裝飾得如此完美無瑕,讓我牢牢地記住了她……

有一年秋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姥姥家。晚飯吃的很,看看還沒黑的天,我早就坐不住啦。如此調皮的我,還沒嚥下幾口飯,便嚷嚷着要出去玩(也許是看着外面幾個小夥伴玩眼紅的吧)。囉囉嗦嗦的大人們是肯定不願意的,看來只有我去懇求他們大發慈悲啦。在我的再三請求下,他們縱慾答應了。可當他們擡頭看了看那灰濛濛的天時,變硬要我帶上雨傘,好要頂住那些雞零狗碎的事情。我偷偷的回頭瞥了一眼,心裏就更癢癢了。禁不住誘惑,趁大人們不注意,一溜煙竄了出去。

那些友們,活潑的很,一回去這,一會去哪,把我都繞暈了。走到一片玉米地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急驟般。前面有一個小友說:‘快,我們跑’。他們飛快地跑了去,而我在後面跟不上。最後,我找不到他們了,心裏很是害怕,便躲進了附近的一家小店鋪。店鋪裏坐着一位阿姨,面容慈祥得很。我一進去,她便親切地問:你要些什麼東西?

我一個人是要很謹慎的,不敢多說話,只是淡淡道:"不要……什麼……”然後就呆呆地站在那,合個木頭人一樣。阿姨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起身去拿了一個東西,塞到我的手裏,我定眼一看,原來是一把雨傘。

我被驚了一下,好一會,才顫顫地說:“我沒有錢啊。”阿姨笑了笑說:“錢可不是萬能的,但心是萬能的……“我領會了其中了意思,心裏也是略有感觸道過謝後便離了去。

這雖然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的一件平凡的事,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0

寬容包涵的藺相如對待位居己下的廉頗的挑釁,與之爲善,大度謙讓,書寫了千古流傳的“將相和”的美談,造就了和諧的將相關係。生活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與着他人打交道,這便要求我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要擁有一顆像藺相如般寬容、諒解、友善的心。因爲學會善待他人,纔是使得自己真正快樂的源泉。

有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盲人。這位盲人有一個在別人看來十分怪異的習慣,那就是每次走夜路的時候,總是右手拿着竹竿探路,左手還提着一個明亮的燈籠。我們知道,盲人是看不見光亮的,那他手中的燈籠豈不是畫蛇添足?於是就有人不解地問他。聽了人們的質疑後,他樂呵呵地笑着說:“雖然我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手裏的燈籠卻爲明眼的人照亮了路啊!這樣大家的路就都好走了。”

提燈的盲人用自己的善舉爲別人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同時也讓自己避免遭受到碰撞。生活中的我們,何不學習一下提燈盲人呢?善待別人也就方便了自己,讓別人因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同時也讓別人的幸福來裝飾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快樂。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嗇、斤斤計較的人,不僅覓不到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成爲孤家寡人。

皖南山區某縣有一個農民,他種的水稻品種好,產量高,他總是將自己的優良水稻品種無償地送給村裏人。村民問他:“你這樣做,不怕我們超過你嗎?”這位青年農民回答:“我將好種子送給你們,其實也幫助了自己。”他知道,周圍的人們改良了他們的水稻品種,可以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種產生變異,導致減產。

生活中也常是這樣,對人要像青年農民那樣,多一份善心與愛心,最終也就是對自我的支持和幫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國有句話說的那樣: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給別人一片晴朗的天空,就是給自己生活頻添快樂。身爲90後的我們,在實際交往中,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諒解;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提防,多一些真誠。有人道:“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的人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做個與人爲善、快樂自己的90後吧!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1

讓座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五四班李丹輔導教師王曉兵每當我坐在公交車時,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令我難忘的一幕……

那是一個星期天,媽媽帶我乘坐公交車去外婆家。到了一個站點,車緩緩地停了下來,賣票的阿姨把一位老爺爺攙扶上了車。她一邊扶老爺爺,一邊說:“誰願意給這位老人讓一個座位?”車上的人有意識的打量了一下老人,可都無動於衷,沒有人願意起來讓座。媽媽拽拽我的衣服,示意我給老爺爺讓座,可我卻不耐煩地說:“憑什麼要我讓座?我是買了票的!再說車上又不止我一個人!”車上的乘客看了我一眼。這時,一位小女孩站了起來,說:“老爺爺,你坐這兒吧!我要下車了!”她那清脆的聲音彷彿在給我警告。車上的人對他送去讚許的目光。我慚愧地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永遠不要出來。

下車後,媽媽對我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你要像那個小女孩學習啊!”是呀!戴維?德克爾曾經說過:“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尊老愛幼這常常掛在嘴邊的詞怎麼就記不住呢?我們不能只說不做,應該把尊老愛幼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在我記憶的天空中,有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他如一顆璀璨的星,閃耀在我的腦海中。

記得那是我上三年級的一個夏天,媽媽給我買了一雙新皮鞋,雖然很漂亮,可是不耐穿。才穿了一週,鞋上的一隻“金蝴蝶”就掉了下來,於是媽媽只好帶我去修鞋。來到菜市場,有好幾位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在修鞋。我們在其中一個小攤前坐了下來。“大爺,這鞋子上的蝴蝶掉了,請你把它粘一下好嗎?”“好!好!”老人熱情回答着,並接過了鞋子。老人手腳麻利地從工具箱裏取出一瓶膠水,塗在“蝴蝶”的背面,並仔仔細細地粘好。“這叫‘一秒奇’,可粘了,你們就放心吧!”老人和藹地對我們說。“那就謝謝您了!”媽媽邊說便準備付錢。媽媽的錢包裏沒有了零錢,只好拿了一張一百元遞給那位修鞋的老人,誰知那位老人卻笑着說:“算了吧,不要你的錢了!”“什麼?不要錢了?”我疑心是自己聽錯了。“喲,真對不起,我沒帶零錢,只好明天再付了。”說完,我和媽媽連聲道謝,走在路上,我不住地回頭望望,因爲我的內心深處涌出一份深深的感動。

第二天,我和媽媽再次路過菜市場時,我和媽媽早商量好一定要把修鞋的錢還上,可令我們失望的是,那位老人卻沒在那個攤位上。我焦急地問旁邊修鞋的人,他們只是搖了搖頭。後來,我就再沒看到過那位老人的影子。我猜想,老人一定是生病了。我的心裏也曾無數次唸叨還錢的事,但我的心願始終未遂。事情已過去幾年了,那位修鞋老人飽經滄桑的面容,和藹親切的話語依然在我心間縈繞……我在心底裏默默爲他祝福,希望他幸福安康!

每當想起這位老人,我便告訴自己,我也要做一個與人爲善的人。因爲我從老人的身上明白了方便別人,快樂自己!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2

大學聯考三個月倒計時的時候,我的腸胃炎突然犯了,打過吊瓶在家休息。到了平時下晚自習的時間,突然聽見敲門聲。原來是同班的同學見我沒去上晚自習,特地帶了宵夜來看我。離大學聯考沒剩幾天了,同學卻跑來找我,小心翼翼地遞給我一份資料,她說:“你數學不是很好,這個資料對你有用。”然後,微笑走開。兩個小時前,我還在考場外焦慮不安,走過的同學紛紛投來鼓勵的眼神,我收穫了無數句“加油”……

鄰人之善

爲了備戰大學聯考,家人爲我在學校對面租了一間房。住了幾個月,我對鄰居們仍是十分陌生。但這幾個月裏,奶奶總說對面的誰誰誰給我們送了十個土雞蛋,隔壁屋的誰誰誰又給咱提來了一袋蘋果,樓上的誰誰誰又幫我把衣服晾了……每次,我都沉默不語,只是微笑着,想着奶奶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怎麼會有這麼多善良的人兒喲!”

社會之善

雅安地震以後,我總會利用課餘時間關注一下雅安的情況。我看見源源不斷的愛心、善心被送往雅安災區。救援部隊夜以繼日奮力營救,只能休息時在地上眯一會兒;志願者不斷涌入災區,不求回報地提供幫助;各地的名人、明星也沒有閒着,他們慷慨解囊,毫不吝嗇……

爲了成功走過青春的泥沼,我們奮力搶奪大學聯考的獨木橋,但我們不忘互相幫助,不忘友誼;我們萍水相逢於塵世,卻相親相愛,猶如親人,不計較血緣;我們生在同一片土地,就算素不相識,依然忘我相助,共同克服難關……

善意無處不在,它以不同的容貌展現在世人眼前,只是我們要學會不同方圓的善意,感受善意,傳達善意。

善意不計較方圓。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3

善意,如凝成晶瑩的琉璃般通透晶瑩,用歲月的絲線將他們一顆顆串起來,垂成生命的重量。生生不息的善行,如同珠粒間碰撞傳來的清脆動聽聲響。與己爲善修,身養性;與自然爲善,和諧共贏;與人爲善,美景不逝。

雪萊曾說:“當善意漸漸死去,人心不過是活着的墓穴。”透過生命中錯雜的塵埃,總有一些靜好如常的金沙般渺小而閃光的品質,浸潤着人們日漸冰冷的心,柔柔緩緩地伸展出善意的嫩芽,心靈的花朵,愈久彌香。

若心懷善念,關愛便如同多米諾骨牌,綿延地向前傳遞。影星李連杰創立壹基金,不汲汲於功名富貴,呼喚每日一元錢的愛心傳遞,爲貧困兒童播撒愛心與希望。這真誠的善意便是最鮮亮的火炬,指引善意上前。“提燈女神”南丁格爾不懼烽火蔓延,平衡生活的天平,左邊放進救死扶傷的綿綿善意,右邊就用堅韌執著讓天平免遭失衡。即使天寒地凍,路遙馬亡,南丁用善意裁剪一襲華裳,開創了現代護理事件,成爲白衣天使的代言人。善意即迴歸最本真的人性美,世間紛擾依舊,獨歸心靈深處,退回生命的起始,達成生命的突圍。

不懷着予人玫瑰的真摯善意,便不會有手留餘香的那份收穫。倘若我們添些關懷他人的素白心意,又怎會驚現老人在馬路上跌倒,無人攙扶的冷漠現象?假使我們多謝真誠的換位思考,如野心十足的希特勒對猶太人那般大開殺戒的令人髮指的惡行,難道還能如常展開?汶川特大地震後,影星莎朗斯通因缺失愛心的言論,遭到封殺。愛心如一把傘,可阻擋傷人的陣陣雨滴,可撐起暖人的陽光,可承載庇護他人的情意。妥善安存善意之傘吧,讓綿長怡人的善意常駐心間,不老長存。

善意,就像春日裏的一滴甘露,總能在悲愴的歲月裏,鮮活滋潤着風乾的記憶;就像夏日裏的一襲綠陰,總能在炎炎夏日中,撐起迷茫着的藍天;就像秋日裏的一縷陽光,總能在蕭瑟的風雨中,溫暖失意者的心田;就像冬日的一場白雪,總能在坎坷的旅途中,洗滌跋涉者的征程。心存善意,眼影美景;與人爲善,美景不逝。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4

盧梭曾說:“善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退伍兵的善舉,最終贏得鎮上人對他們的善行,從而促成了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曾子云:“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沒有鎮上人的善舉,何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永和豆漿?所以我想說:“與人爲善者,人以善與之”。

他是孤寡老人,以拾荒爲生,最近又不幸患重病臥牀不起。但他並沒有因經濟問題無錢治療,也未因無兒無女而無人照顧。很多人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爲老人捐款,定期到老人牀前照顧。這位老人就是用拾荒錢助人的劉盛蘭。他省吃儉用,把拾荒得來的錢積攢下來,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人。他幫助過的人聽說了老人的情況後紛紛前來照顧。劉盛蘭老人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你自己,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大家幫一下子就過去了。”樸實的話語折射出了人性的偉大,正是老人的與人爲善,纔有了大難面前的“人以善與之”。“幫助他人就是幫助你自己”,簡單的堅守換來了真誠的回報。

她的善舉,感動了中國,她的善舉,被譽爲“最美”,她就是“最美教師”張麗莉。那一刻,她沒有猶豫,那一刻,她沒有遲疑。她的奮力一推,保護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當她的事蹟被市民得知後,市民自發的爲麗莉老師的救護車開路。全城的出租車自發的來到高速路兩旁“護送”救護車。在市民和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麗莉老師得到了及時的治療,保住了生命。張麗莉老師的捨己爲人得到了全城人的認可與欽佩,也正有了全城人的善舉,麗莉老師才能保住生命。

誠然,做人要善良是做人的基本素養,我們不能爲了謀取他人對自己的善舉而去與人爲善,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爲“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繫的東西。”如若善行變得功利化,變成一種用於交換的工具,那麼善良的意義也不復存在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許我們不能因此成就“永和豆漿”這樣的商業奇蹟,但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平凡中彰顯善良的價值。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請相信好人終有好報,與人爲善者,人以善與之。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5

我的外公是一個大好人,他不僅會開心地陪我玩遊戲,耐心地教我知識,還與人爲善。最值得我驕傲的是他還和新中國同歲,他常常告訴我: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好生活。

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加深了我對外公的認識。晚飯時,外公笑眯眯地跟我說他想和我分享件事。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外公出門路過公園時,遠遠地看見一個老人摔倒了,當時彷彿誰也沒有看到這個摔倒的老人。只見他用手吃力地支撐着身體努力地想爬起來,可是,又摔到了,像個大冬瓜似的橫在地上。外公見狀連忙小跑過去,蹲下來,慢慢扶起他,並讓他坐在路沿上。又見他滿臉是血,外公掏出紙巾輕輕地幫他擦乾淨,並詢問他孩子的電話,當外公得知老人家裏沒有人在時,又想幫他打120去醫院,卻被老人婉言謝絕。但外公還是放心不下,自掏腰包叫了輛三輪車把他送回了家,安頓好老人,確認沒事後,才放心地離開。

聽完外公的分享,我的心裏熱乎乎的,外公真是太有愛心了。如果大家都能像外公一樣,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毫不猶豫地伸出熱情的手去幫助,那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我也要向外公學習,做個與人爲善的人。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6

將自己這一年份內事情與自己需要負責的事情統籌協調分開來,就可以看到兩個自己存在。一個是隻需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認真完成任務,一個需要笑臉迎人處理現實生活關係種種。這樣的存在會讓我保持敏銳,不至於消退某些能力。

在對待事物的分歧上。得到的最終結論是,彼此立場不同,態度不同,我不是老齡化你也不是幼稚。畢竟我覺得只是我覺得。你我都是有限的。這樣的話,如果能夠獲得互相欣賞或者理解,只是出於禮貌。人各有志,所有的爭辯與討論大概都只是爲了再一次確定自己的觀點。而智者通常不發表過多意見,淺淺一笑全身而退,唯獨留下的人心有不服,試圖解釋。如果憤怒、失望與無奈是數種觀點交戰的產物,那麼何必湊在一起,你我各自獨處,互不相擾是否更容易獲得清淨。包容對方相異觀點,優雅鎮定地表明立場,便可轉身離開。就算不能被接受被理解,仍舊需要保持堅定。因為至少明白,彼此方向不同。早早站定,獨自出發更為堅定。

順其自然。本就是一切處事的最終本質。懂得在困難面前沉默轉身,並不見得就是懦弱的做法。勇於面對自己做得不夠妥當的決定,及時離開方向錯誤的路口,比繼續跌跌撞撞地走下去更為理智。很多時候人本就該知難而退,在自身還沒有足夠能力的時候就出去亂闖,除了言行牛B就只剩下盲目與天真。

像vae說的。我們渺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管我們怎麼宣揚生命的意義,個人的價值,精神財富的永恆,爲國家爲社會奉獻,等等,也絲毫不能改變在宇與宙裏我們所佔據的地位。

當遇到不平事的時候,看看天空,對比一下自己身體的渺小,隨時可能在人類社會內死於車禍,疾病,兇殺,過勞,戰爭,瘟疫,地質災害……是否還有好多好多瑣事值得斤斤計較,消耗極其有限的生命長度。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7

有位女作家,將房東的玻璃杯打碎,隨意掃入了垃圾袋裏。阿房東老人卻因爲她的這種行爲而不將房子租給他,房東進而細心處理了玻璃碎片。老人的這種負責任的態度值得我們爲她點贊。

反觀這位女作家還在因爲打碎了房東老人的玻璃杯而惴惴不安,而忽略了自己處理玻璃碎片的行爲是否妥當,缺乏了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而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最需要的且最缺少的是種態度。

21世紀並不缺乏那些富有創造力的高智人羣,確實少的反而是那些具有嚴謹態度的人羣。人們陷入了爭名奪利,爭分奪秒的怪圈,大多數人都寧願做事敷衍了事,而不願意落人之後,都打破了頭求速度快,這樣的行爲舉止都折射出了現代社會的漏洞——以快爲準則。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許多人恰恰將這句話的反面詮釋的淋漓盡致,搶車位、佔餐位,甚至連一個公共衛生間也要搶着佔,他們從未考慮過他人的感受。自己佔着車位時、佔着餐位時,看着周圍焦急等待的人們,他們心裏一閃而過的則是慶幸——幸虧自己早就到了。而有許多人常常讓人們因他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路旁的清潔工,炎炎烈日下的交警,教室裏的老師……這些普通而又偉大的人,兢兢業業,秉持着負責任的態度,本着一顆“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度過每個充實的一天。

在民族存亡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些人挺身而出,承擔起抗日救亡的責任,更有甚者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換來了一個統一和平的新中國。但也有許多的投機派,成了罵名累累的二鬼子。二者孰是孰非,相信大家自然是心中有數。我們不求能成爲擔起民族重任的英雄,只要能在平時生活中多換位思考,替他人着想,要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倘若每個人都能這麼想,都能這麼做,那我們一定能營造一個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社會氛圍,社會向前進步一大步。

綜上所述,自己在爲某些事做出選擇時,先換位思考,牢記一句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多一份思慮,爲他人,也是爲了自己。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8

老子云:上善若水。教導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無私行善,要像水一樣剛柔並濟、有容乃大,才能不斷提高自己人生修養的境界。多少年來,除了與生俱來的善良之外,自己努力驅使自己做一個與人爲善之人,雖然達不到上善若水的最高境界,最起碼用一個善心去與人相處,幾十年下來,倒是沒有吃過什麼大虧,但是絕對沒有沾過什麼便宜,反倒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在心中輾轉反覆,那就是“爲什麼受傷害的總是我?爲什麼與人爲善有時就那麼難?”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我們一生能與多少人相識甚至相遇,能夠有緣相遇、相識,哪怕是一面之緣,都是一種福分,更別說幾年、幾十年在一起生活、工作,那更是百年修來的福分。因此,與人爲善,真誠的善待我們生活中有緣相識的每一個人,應該是每個人都格外珍惜的一件事,因爲,人的一生實在是太短了,等想回頭看的時候,一切都已爲時已晚,留下的總是無盡的遺憾。然而,真正做一個與人爲善之人有時比做一個與人爲惡之人更難,難得不是自己的善心,難得是有時善心、善良被人當做一種軟弱、無能甚至是沒出息的標誌而對你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古人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流傳千年的諺語在現實生活中有時還真的是那麼回事,如果我們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一下和我們一塊生活工作的人,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生活中還真得如此,那些和筆者一樣所謂的善人們,基本上都是一些所謂的無能之輩。因爲你的善心帶來的就是你的軟弱,一個軟弱的人是不會有什麼驚天之舉的,因爲一顆善良的心讓你總有那麼多的不忍,這不忍就是人生成功與做事業的大疾。因爲古人又云:量小非君子,無毒非丈夫。大丈夫一副婦孺心腸,見誰都可憐豈能讓別人對你委以重任,即使委你重任,你也不會給人作出什麼大的業績,因爲你太善了,你缺少霸氣。所以說,當一個善人,或者說與人爲善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與人爲善,善就是善良,就是善心,就是寬容,就是做善事。生活中,如果我們真的身體力行的與人爲善,有時我們會覺得很累,甚至是傷心,因爲我們所謂的善換來的並不是我們所期翼的,但是,社會真正需要的卻是善良、善心、寬容,因此,與人爲善雖然很難,作爲一個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們有時還是應該努力做一個與人爲善的人。

與人爲善難就難在你的隨時準備吃虧,隨時準備受委屈,隨時準備接受來之他人的不友好行爲,不管別人怎麼,都要泰然處之、一笑而過。與人爲善雖然很艱難,但依筆者的經驗,做個善人最起碼有兩大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晚上睡覺能睡個安穩覺,其次就是不管走到哪,不管與什麼人相處,不管幹什麼,別人放心,自己安心。因此,筆者雖然感到與人爲善很艱難,有時甚至是很傷心,但是幾十年下來,至今癡心不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與人爲善能夠換來自己內心的安寧。寧願人負我,不願我負人。吃虧人常在,吃點虧受點委屈換來一世的平安,這種與人爲善值得。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與人爲善雖然很累,但作爲一個凡人,我們不妨就做一點凡人最容易做到的事,那就是在生活與工作中儘量的與人爲善,首先爲自己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然後爲社會和諧做點貢獻。因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人終有好報。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19

每當我捧起《青春正能量》這本書時,心中總會呈現出:愛國、文明、平等、誠信、友善這十個大字,尤其是對“友善”我理解的格外深刻。

《青春正能量》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位女中學生放學騎自行車回家時,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奶奶撞倒了,老奶奶的褲子也被扯了一個大口子。這位女中學生一看嚇壞了,心想難以脫身了,連忙丟下自行車,扶起老奶奶,一個勁兒的道歉。可老奶奶理了理衣服,淡淡一笑說:“看看我,都老糊塗了,走路也沒當心。小姑娘,別在意,別在意啊!”從那以後,這位女中學生養成了騎自行車上馬路時,一定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因爲老奶奶那淡淡的一笑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這個女中學生的這一“扶”,老奶奶的那一“笑”,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友善待人,首先就要學會寬容待人。只有學會寬容,我們纔會不斷地健康成長。

攙扶老人,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在去年,四川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震驚和憤怒的事情。有一位叫小華的國小生,在和夥伴們一起上學的途中,看見一位老奶奶暈倒了,連忙跑過去把她扶起來。可老奶奶甦醒後不斷沒有道謝,還誣陷是小華把她推倒的,並要小華的家長賠償鉅額的費用。後來,雖然在警察和一些好心人的幫助及證明下,才被還以清白。但我想:這不僅在小華幼小的心靈上,可能會留下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都像四川這位老奶奶一樣,還會造成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不友善、不寬容,充滿了猜忌、欺詐,那麼這個世界還會和諧嗎?最終,受傷的到底是誰呢?

在此,我呼籲:讓我們一起堅持與人爲善這些傳統美德,共同擁有一顆寬容之心、一份友善之情,那麼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就會充滿了真情與溫暖,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就會永遠沐浴春風、洋溢笑臉。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0

世間很美,朝賞花開花落,暮看雲捲雲舒,也許一個真誠的微笑便溫暖了人心,可是現在的美好都已消失殆盡,人與人之間早已沒有了信任,何來真善美呢?

這個時代已沒有了管鮑之交的真誠;沒有了黛玉葬花的善良;沒有了貂蟬爲報養育之恩的毅然決然這個世間的真善美到底是怎樣的?

每個人心中對真善美都有不同的理解。

我認爲管仲與鮑叔牙相交,定是看準了鮑叔牙不猜疑,不計較得失地性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鮑叔牙定是用這樣真誠地交友態度打動了管仲,即使管仲地做法在別人眼裏不可取,但鮑叔牙“想他人所想”爲自己博得了一位摯友。

“人之初,性本善。”說地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地,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地不同變化與影響,每個人地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且我認爲善良是做人不可缺少地美德。善良是一種不可或缺地人格魅力。我們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僅在欣賞花,卻忘記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地無奈與離別之苦。唯有黛玉懂得花之殤,懂得落去地無奈,懂得離別地愁苦,於是黛玉葬花,她是愛花地,但她更是善,更是善待那已逝去地花,即使它們沒有生命,但這是她地善,是善心使她對於植物地生死愈發看重即使是花在她地眼中那便如人地生死,即使是微不足道地人亦在生命地輪迴中有着重要地地位。

美是一個形容詞,但在我眼中美是一種道德精神地展現,是一種由內而外地氣質,一個人地美醜不是由外表來決定地,而是由內心地善惡來區分地,自古以來地美人中有哪位沒有高尚地品德?西施爲越王勾踐地一統天下做出了貢獻;昭君不願常伴青燈而毅然出塞,貂蟬……

而魚玄機縱使芳華絕代卻也只爲綠翹地一句“人老珠黃”便這麼倉促武斷地將其滅口,卻也真真折了自己地好名聲。毀了自己地錦繡前塵,魚玄機便是那一張白紙,上面有了污點,即使掩蓋住了,卻也不完美了…

我們正處於勃發的青春,正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齡,我們必定心存真善美,讓真善美的品質與我們攜手共進,讓真誠,善良,純真,質樸…的美德伴我們同行。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1

善,是做人之本。生活中如果沒有善心,就如同缺少魚的水塘,冷冷清清,沒有活力;生活中如果沒有善心,就如同失去鳥兒的樹林,空空蕩蕩,沒有生機;生活中如果沒有善心,就如同丟失樂譜的琴章,平平淡淡,沒有樂趣……與人爲善,不僅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也是人際交往成功的最有力的證明。

“善心”在字面意思上還可以理解爲“愛心”、“善待”。要知道,在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天災,光是地震就有幾百萬次。在強大的天災面前,過去的人們總是畏懼和恐慌。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人們在危急時刻都可以手拉手,肩並肩,共同渡過難關。是什麼力量使人們都團結在了一起?就是那永不磨滅的善心啊!在賑災現場,一批批救援物資被運送過來;在紅十字會,一個個捐款箱被裝滿;在貧困山區,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這些,不都是人們的善舉最真實的寫照嗎?在這現實而又殘酷的世界裏,如果我們不與人爲善的話,哪裏還有祖國輝煌的未來,哪裏還有祖國燦爛的明天?

人們的善心無處不在,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就可以看出。記得有一次,我上學快要遲到了。急匆匆地抓起書包便往外衝,上了車才發現自己居然沒帶錢!這時的我眼淚都快出來了,這坐也不是,下車也不是。怎麼辦呢?慌亂的我急忙向車裏看,渴望得到一絲幫助。倏地,我捕捉到了一絲迷人的微笑!那笑容徐徐地向我走來,把手給我,掌心是一枚閃閃發亮的硬幣。此時的我,除了感謝,實在找不出什麼詞可以形容現在的心情。是啊!善心是美好的,它能讓失落的人看到一絲希望。

社會需要善心,每個人都需要。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善心也不能過於氾濫,否則,將會自食其果,後患無窮。

相信大家都聽過《農夫與蛇》這則寓言故事吧!故事中的農夫在冬天經過田地時,碰到了一隻凍僵的蛇。善良的農夫將蛇撿起,並將其放在胸前的衣服裏,想暖暖蛇。誰知蛇被農夫焐醒後,還咬了農夫一口。可憐的農夫至死也不明白爲何自己的善心卻遭到蛇的如此對待。這則寓言故事它啓示我們,對會傷害自己的人也要持一顆善心去善待他(她),但不能過分地施加善心。不然,就會像故事中的農夫那樣,弄巧成拙,自己反而得不償失。

我們該愛的,早已經不止是我們身邊的人了。同樣,我們該善待的,也已經不止是親人和朋友。去與人爲善吧,讓我們串起一條又一條的善心之鏈,整個世界都會因爲充滿了善心而變得美好起來。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2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與人爲善;論語說,人之初,性本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爲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爲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爲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爲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裏。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繫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衆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3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與愛同行》。在這本書中,描述的都是一個個感人小故事。讓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幾個小故事,它們分別是一隻小手套與創造一片綠洲。

一隻小手套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家小百貨商店裏沒有一個顧客,女店主正無所事事地爲自己的雙手修剪指甲,塗指甲油。這時店裏來了一位婦女與一個少年,他們看起來像是一對母子。店主熱情地招呼他們。母親問有沒有手套賣,店主說有,便開始介紹。因爲少年的手都凍裂了,所以母親決定買羊皮手套,但是卻差了五元錢。於是,母親就叫店主賣得便宜點,店主不肯,後來母親說買一隻手套,店主也不肯。當他們要走的時候,店主發現少年沒有右手,就把一隻手套賣給了他們。

創造一片綠洲則講了小男孩去一家飯店應聘做傭工。但是飯店老闆馬特先生認爲小男孩還太小,吃不了苦。小男孩剛剛移居,錢都快用完了,因此他請求馬特先生試用自己一週,然後再做決定。馬特先生答應了。在接下來的一週裏,小男孩很勤奮地工作。到了週末,終於馬特先生決定錄用他。馬特先生的飯店每週休息一天,他總讓小男孩帶一大罐肉汁回家。一天晚上,小男孩像往常一樣回家,看見一個禿頭男人向他爸爸叫着什麼。原來,這個男人是他們家的債主,像他們家討債來的。但是小男孩家裏根本沒有錢來還債,禿頭男人就想讓他們用汽車來抵債。正走投無路時,小男孩想起了馬特先生。於是,他就去向馬特先生借了二百五十美元,把錢給力禿頭男人,並讓他趕快離開自己家。

看到這兩個故事之後,我想到了一件曾經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有一次,我與媽媽坐公交車去一個地方。可是公交車人很多,很擠,我與媽媽都沒有找到位置。因爲人多,車上的空氣很差,再加上我本來就有點暈車,所以我很想吐。坐在我們邊上的一位叔叔看見了,馬上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我,還給了我一個橘子,說我聞聞橘子皮的味道會感覺好一點。後來我試了一下,果然就沒有那麼難受了。

看了這本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發現其實從身邊一件小事中就常常能感受到別人甚至是陌生人的關心與愛。有時候人們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決定或者行爲,也許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一樣的幫助,甚至改變人的一生。所以,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接受着,並也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與人爲善,與愛同行。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4

孟子有“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大意爲君子的最高德行是與人爲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古人多以“與人爲善”爲準則待人,以“與人爲善”爲標準鑑人。古人如此,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則更應做到“與人爲善”。——題記

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關於“與人爲善”的話題,那麼,應該如何做到“與人爲善”呢?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做到與人爲善,應先學會寬容與大度。寬容,正如寇準與王旦,兩位有着對立政治立場的朝中重臣,常爲各自的主張而爭執。一次次針鋒相對後,寇準被王旦的寬容深深打動,從而更加不遺餘力地處理朝中政事與百官關係——寬容,爲一代名相寇準的誕生鋪下了奠基石。大度,正如李世民與魏徵,後者敢於直言進諫,儘管忠言逆耳,李世民作爲一國之君仍善於聽取魏徵的諫諍。君王的大度,是大唐出現“貞觀之治”這一盛狀必不可少的條件。當與他人意見不合,甚至起衝突時,寬容大度,便是化解之良策。善於聽取他人建議,哪怕是逆耳之言,同樣爲君子處世之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遇事退一步,學會包容他人,是與人爲善的一大境界。

與人爲善,要對他人懷有善意。一個眼神,一句提醒,一個微笑,都是小小的善意。對友人要常懷善意,經常關懷與幫助對方,攜手並進,共擔風雨;待至親要常懷善意,在生活瑣事上細心,做到體諒與關愛,不因小事而爭吵,多替對方着想;對競爭對手要常懷善意,他人的進步不是我們嫉妒的藉口而是經驗的積累,應爲之欣喜,由衷讚美;他人的失誤並非我們幸災樂禍的理由,我們應做的便是真誠地予以幫助。常懷善意,就像仁義衚衕——曹谷兩家的院牆雖各退一尺,卻寫出了“與人爲善”的與諧篇章。

與人爲善,更應待人以善。古有“授人玫瑰,手有餘香”,今天人們常說“助人爲樂不求報答”。當他人感到苦惱,我們應主動問候,給予其溫暖;他人遭遇挫折,我們應舉一臂之力,拉他一把,幫他走出困境。就像德蘭修女,她無償幫助了無數身染惡疾的貧苦人們:照顧傳染病患者,帶那些無親無故的病人回到自己的住所,安葬不幸死去的人們……她獲得了諾貝爾獎,因爲她給予了太多太多人溫暖。還記得在多年前的西雅圖殘奧會上,一位跌倒後爬不起來的男孩被其他參賽的孩子扶了起來,隨後他們手挽手走向終點……這些都是對“與人爲善”的詮釋。爲人處世,常待他人以善,會讓生活處處灑滿陽光。

與人爲善,可以化敵爲友,化干戈爲玉帛,能讓社會更加與諧,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團結,那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對生活美好的追求。

古人在千百年前已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都是“與人爲善”啊!生在當代的我們,不更應做好“與人爲善”、繼承這一傳統美德嗎?那麼,請給幫助過你的人道一聲謝,爲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沏一碗茶吧。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5

取長補短,努力做一個進步的人。當別人向我們學習時,不能自私,幫助別人,關照別人。

繼堯稱帝的舜,他可是人們的好榜樣,雖然舜家境貧寒,歷經坎坷,從事各種各樣的體力勞動,但是,他的與人爲善的精神實在讓人敬佩。相傳他在山東雷澤湖的旁邊,看到年輕力壯的漁夫都在搶着在魚多的地方捕魚,年老體弱的漁夫只能在魚少的急流淺灘中找魚。舜看到人們這樣自私,只管自己,不顧別人,便走入人羣,對那些見利忘義的人進行指責;如果看到有人肯謙讓,舜就稱讚表揚他們,而且拿他做榜樣,讓大家向他學習。就這樣過了一年,大家都互相照顧,捨己爲人,自覺地把容易捕到魚的地方讓給年老體弱的人。舜在製作陶器時,也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做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無論他走到哪裏,人們都追隨着他。

是啊,如果我們都能像孟子一樣虛心向別人學習,善意的對待身邊的人,我們的學習、思想將會更上一層樓。如果我們都能像舜一樣,幫助他們,照顧需要幫助的人,所有的人將會生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裏。就像一首歌裏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果每個人都有誠心、愛心、與人爲善的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應該互相幫助,理解和寬容他人,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我們友誼的雙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一個合格的國小生;在家裏孝敬父母,幹自己能幹的事;同時多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爲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爲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發一份熱,出一份力。

讓我們都與人爲善的生活吧,因爲“善待他人,就等於善待自己。”

與人爲善的作文 篇26

與人爲善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一片廣闊的視野。

與人爲善有利於增進團結。地球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此刻,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正因不團結,形不成發展的合力,貽誤了發展的時機;正因不團結,造成了一些工作難以推進、許多問題久拖不決,損害了人民羣衆的利益和黨的形象;正因不團結,出現了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影響了一些同志的成長和進步。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是個別的領導不能做到與人爲善,不能以寬廣的胸懷去善待別人。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與人爲善,使人與人之間少一點輕蔑與猜忌,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分挑剔和苛求,多一份明白和寬容;少一分掩飾與冷漠,多一份坦誠和關心。

與人爲善有利於促進和諧。實現社會和諧,共建完美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的身心之間的和諧、社會諸要素之間的和諧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要做到這些就務必做到用與人爲善的態度來處理人際關聯。這樣才能構成良好的人際關聯,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與人爲善有利於推進發展。堅持與人爲善,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和諧,有利於社會發展。工作是人幹出來的,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做到相互明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構成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俗話說的好,家和萬事興,人和事業興。事實證明,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社會與人爲善蔚然成風時,同事之間、鄰里之間、成員之間關聯就會更融洽,大家都來幹事創業,就必須會出現事業興旺發達、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與人損人利己、以鄰爲壑,那就必然會帶來紛爭不斷、內耗嚴重、離心離德,進而導致工作難有起色,事業難以發展。

與人爲善有利於使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與人爲善其實極易做到,它並不需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做了一個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但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情緒個性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原因據說就是正因早晨他那無意的一個笑。與人爲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能夠爲自己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關聯,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與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恩與人的快樂,從而更有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愛,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別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爲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爲的製造矛盾。只有處處與人爲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的時候,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這就教育我們要學着待人如待己。

“良好的人際關聯不單單是行動上做出來的,更是從心底流出來的。”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告訴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與人爲善,就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裏,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就應想方設法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忙。而這一切獲得的前提就是融洽的人際關聯,良好的工作狀態。與人爲善是善於合作的人共有的秉性,學會尊重、學會分享、學會誠信、學會寬容,就會在生活中收穫到明白和成功。

生活就是這樣:對別人多一份明白和寬容,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生活中還是讓我們從與人爲善做起吧!

標籤:與人爲善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