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大學聯考作文經典素材2021 大學聯考作文經典素材摘抄精彩多篇

大學聯考作文經典素材2021 大學聯考作文經典素材摘抄精彩多篇

作文素材二: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篇一

“我心裏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在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領導人強調,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征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紅色基因,融在血脈,紮根人心。翻開風雲激盪的歷史篇章,紅色的基因譜系耀眼奪目。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歷經98年來的砥礪奮進,淬火成鋼的精神品質、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於勝利的革命風範,構成了我們黨的紅色基因。

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紅色基因植根於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於英雄人物用行動譜寫的事業中,與我們每一個人情感相連、命運相通,是我們最需要激活的精神密碼,是我們賡續光榮、走向未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因爲有了紅色基因,我們共產黨人纔有了衝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我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紅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傳中才能煥發光芒,價值座標只有牢牢錨定纔不會迷失方向。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就要把紅色火種播進一代代年輕人的心中,成爲他們前行的動力。要紮實做好革命遺址遺存的保護工作,加強統籌規劃,堅持簡樸節約、莊重嚴肅,建設修繕好紀念設施,完善展陳內容,加強文物史料徵集保護利用;要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光榮歷史和偉大功績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和崇高精神激勵人;要把紅色基因植根愛國主義教育和文藝作品之中,創作並推出更多更好的紅色文化精品,用一系列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紅色文藝精品,使我們的紅色基因活起來、傳下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於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紅色基因蘊藏於人心、作用於精神,是一種最持久、最深沉的內在力量。讓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將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灌注到幹事創業的行動之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把革命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爲國家爲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

大學聯考作文經典素材 篇二

1、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適用主題:用以描寫求學態度,學習不可傲慢,對君子品行的討論等作文立意。如2013年山東卷《咬文嚼字》等。語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大意爲:有修養的人不隱藏自己的短處,不知道就去問,不會的就學習。

示例:《春秋繁露》有言: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真正優秀的人從來不滿足於自己原有的知識,不刻意隱藏自己的短處,而是如喬布斯那般,“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不斷地積累和學習。

2、我什麼也不否認,但我懷疑一切。——拜倫

適用主題:懷疑精神,敢於挑戰真理,實踐出真知,對前人的智慧心懷敬畏等主題。例如2009年廣東卷《談談你對常識的認識》,2015年江蘇卷《智慧》。

示例:對待我們學到的知識,我們既不應該盲目自大,不加以理解就否認一切;也不應該盲目相信,不加思索就全盤接受。

3、一思尚存,此志不懈。——胡居仁

適用主題:關於形容一個人的堅持與初心,對人民公僕的敬意,於平凡中堅守責任,討論家風或敬業等作文主題。比如2017年全國卷《我看大學聯考》,2012年北京卷《火車巡邏員的故事》。

示例:一思尚存,此志不懈。無論是“二十載鑄就大國重器”的南仁東老先生,還是不停踐行警察誓言直至殉職倒下的朱國茂警官,都在告誡着你我,在這燈紅酒綠與聲色犬馬的浮躁時代,總有人還在默默堅守着自己最初的真誠與感動。

作文素材五:“國中生不會繫鞋帶”學會辯證看問題 篇三

近日,在杭州採荷中學新生軍訓現場,七年級新生們比賽繫鞋帶。原本以爲,對於10多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很簡單事。哪知道,竟然有三成學生不會。在疊衣服項目中,學生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對此,杭城有國小校長指出,我們的孩子基本上都過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變成了生活的“低能兒”。(8月28日《錢江晚報》)

不可否認,在很多成年人眼中,繫鞋帶是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生活技能,國中生不會繫鞋帶着實令人大跌眼鏡。然而,反過來看,國中生就一定要學會繫鞋帶嗎?不會繫鞋帶、不懂疊衣服就屬於“低能兒”嗎?未必吧!

時代正在發展,一些看似基礎的生活技能正在被淘汰掉。過去,點柴生火也屬於“基礎的生活技能”,可隨着生活條件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家庭已不需要點柴生火。若是按“不會繫鞋帶等同於低能”的思維,80後90後成年人不會點柴生火是否也屬於“低能兒”?不必拿過去的生活習慣,衡量現在的生活需求。

事實上,記者調查後發現,部分孩子之所以不會繫鞋帶,不是學不會,而是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選擇沒有鞋帶的鞋子。沒穿過繫鞋帶的鞋子自然不需要學會繫鞋帶。再者,鞋類市場那麼大,孩子的未來就非得穿“有鞋帶的鞋”不可嗎?說到底,學會繫鞋帶屬於生活技能,但不屬於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不會繫鞋帶並非“失能”。

不會繫鞋帶,學會便是,且學會繫鞋帶並不難。進一步看,即便學不會繫鞋帶,也不算“低能”。試問“會生火做飯但不會繫鞋帶”屬低能嗎?“會打掃衛生不會繫鞋帶”屬低能嗎?判斷兒童羣體是否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用辯證的眼光全面綜合地看待。僅從“不會繫鞋帶不會疊衣服”便引申爲“孩子們的生活技能低下”,是帶着偏見懷揣有色的眼光看待這一代的青少年。

近幾年,總有觀點認爲,“中國式教育”剝奪了孩子的勞動生活技能,認爲這一代青少年“不會生活”,必須得靠父母照顧。放大了“家長包辦”對孩子們的影響。的確,呼籲家長們放開對孩子們的管制,讓孩子們吃一點苦,學一點生活技能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以“大多數孩子是生活的‘低能兒’”作爲督促和鼓勵的藉口。

即便是幼時被父母包辦一切生活細節,孩子們也是有成長空間的,關鍵在於能否客觀地評價孩子們,相信孩子們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部分孩子之所以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衣服、不會繫鞋帶,不在於他們不想學不會學,而在於部分家長不相信孩子們能學會。此類“有色的眼光”於青少年的成長才是不利的。社會對待這代青少年,需要的是信任和放手。

總而言之,僅從“國中生不會繫鞋帶不會疊衣服”便認爲他們生活水平低下,未免偏頗。無論是媒體、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與孩子們溝通,瞭解他們是否願意主動學習生活勞動技能,是否有毅力和信心學會生活勞動技能。單靠一時的現實表現,給國中生掛上“生活技能水平差”,想必孩子們不會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