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黨課講稿:爲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精神文明建設黨課講稿:爲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是在當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兩大戰略任務緊密交織背景下,破解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新徵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各項活動,從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社會保障、資源環境、民主法治等多個方面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爲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

破除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有效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我們黨歷來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明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地位和現實作用逐步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發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變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依然存在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鄉村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內容供給等多方面較城市而言,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是破除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有效路徑,是促進城鄉融合邁向深層次的客觀需要,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着力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

新時代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呈現新面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各族幹部羣衆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守正創新,積極開拓進取,在全區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努力探索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城鄉居民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爲規範等方面更加適應新時代文明要求,全區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精神風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水平不斷提升。

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內蒙古通過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統籌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新時代精神文明“六大創建”,構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體系,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爲規範。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從農村牧區向城市社區延伸,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志願服務事業不斷髮展壯大。以文明城市創建爲龍頭,帶動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高標準開展,實現全域創建、全面創建,精神文明創建覆蓋面影響力顯著提升。突出價值引領,堅持立德樹人,在農牧民羣衆中持續開展“守村規、改陋習、重誠信、講互助”活動,切實提高農牧民精神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水平不斷提高。

多措並舉開創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新局面

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是新徵程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開創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新局面,要充分發揮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優質資源向農村下沉,幫助鄉村提升自身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供給水平,實現城鄉間要素快速流動和城鄉融合發展互促共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橋樑紐帶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開創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新局面,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向廣大城鄉居民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爲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分佈廣、基層幹部對羣衆情況熟的優勢特點,通過城鄉間各級黨組織“一對一”結對共建、聯合開展主題黨日等各類活動,加強城鄉間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日常文化交流和了解認同,以點帶面促進城鄉羣衆間精神文化交流交融;要運用好城市各級黨組織優勢資源,加快城鄉間精神文明建設要素雙向流動,既把黨的創新理論、現代化文明形式送到農村,也將農牧民的切實需求和鄉村文明傳遞到城市,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橋樑紐帶作用。

探尋城鄉居民共有文化根脈,加強城鄉間優秀傳統文化交流交融。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並不是否定和消解鄉村文化,全盤接納城市文化,而是要藉助當前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向鄉村覆蓋,以及農牧業人口市民化趨勢,實現“城鄉聯動”,探尋城鄉文化融合的交融點契合面,增強城鄉居民間文化觀念的理解和認同,最終耦合成爲城鄉居民間的精神文化共識。要充分發揮城市各類資源優勢,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內容和深入淺出的方式,增強城鄉居民內心的文化認同感;要加強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實現“以城帶鄉”,推動城市文明成果更好輻射鄉村。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挖獨具鄉土氣息的傳統文化新元素,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強化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提升鄉村文化吸引力;要重視農民思想文化教育,借力新媒體平臺,優化內容推送機制,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鄉村文明融入現代化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良性互動。

夯實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物質基礎,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當前,城市擁有相對完備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但總體上服務效能發揮有限,優質精神文化資源向農村地區下沉力度不足;另一方面,鄉村在基礎設施配備上相對薄弱,精神文化供給和服務水平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求,農牧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提升。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差距,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以數字化引領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增強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效能,提升城市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深化拓展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強化服務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最後一公里”本領,對農村現有綜合文化服務站進行改擴建,針對農牧民實際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自辦羣衆性文化活動;提升優質精神資源供給能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鼓勵城市中優質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產業佈局和投資,打造多元化精神文化家園;建立和完善城鄉間青年人才流動機制,將人才和先進理念融入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以人才資源流動引領各類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

凝聚城鄉居民共識,步伐一致開展城鄉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要持續深化文明創建,突出城鄉融合“共建共享”,高質量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十大行動”,不斷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加強文明城市創建對於鄉村地區各類文明創建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羣衆性創建活動加速城鄉間精神文明創建要素雙向流動;要推出更多直接面向城鄉基層百姓的文藝作品,充分發揮烏蘭牧騎優良傳統,提升服務羣衆能力和文化供給能力,不斷豐富城鄉居民的精神世界;要提升農牧民職業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其對於現代社會的融入程度和對現代文明的接納水平,加強對農民工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關照,提升其對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發揮該羣體緊密關聯城鄉兩地的特質優勢,有力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