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組織人事公文

語文素材名人事例(新版多篇)

語文素材名人事例(新版多篇)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一

陳景潤爲了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學了英語、德語,乃至俄語。無論酷暑還是寒冬,陳景潤都要花上十幾個小時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實哥德巴赫猜想時,光演算的草稿紙都裝了幾麻袋。

他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寫入了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中。《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一經發表後,立馬引起了國際數學界人士的重視。

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高度評價了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並將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寫入書中,給其命名爲陳氏定理。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二

1、馬雲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國小,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

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佈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

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爲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爲“詩仙”。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三

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親的朋友能幫助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數學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他。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頭。“會計怎麼樣?”父親的朋友接連地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吧,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輕人,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餬口的工作。”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裏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四

1、明代-大學士-徐溥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以爲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由此對他十分讚賞。

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後來爲官,一直都還保留着這一習慣。

憑着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後來終於成爲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對自己行爲的高標準約束顯示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獨是自律的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仍然能夠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絲毫不放鬆自我監督的力度,謹慎自覺地按照一貫的道德準則去規範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覺。

2、漢朝-儒學大師-孫敬

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爲怕自己睡着,就把頭髮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頭垂到一定的時候頭髮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五

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從單純地練習將木頭砍成四方形開始,經數年刻苦練習,最終成爲名流千古的土木建築發明家。

魯班曾拜一名知識淵博的老工匠師傅向他學藝。他每天早出晚歸,按師傅的旨意,從練習砍木頭開始,經苦練到熟練以後,又開始進行砍木塊、木條的基礎訓練。後來再製作各種小模型。日積月累,有一天他終於自己發明創造並製出了第一架活動小亭——現在的傘的“雛形”。後來又成爲了著名的工匠、土木建築發明家。

我認爲魯班之所以會有昔日的輝煌,是因爲他當日有恆心能從小事做起,技術、經驗與日俱增,纔能有此成就。我領悟到做任何事都要從小事做起。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六

1855年,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集《草葉集》闖進美國文壇時,情景是很悲涼的。出版了一個星期,一本也沒有賣掉;第二年增訂了第2版,也僅僅賣出11本。最使他痛苦的是連母親和弟弟都不接受它,弟弟看了幾頁就丟了,母親則斥之爲“泥巴”。英美資產階級評論家們,有的把它投入火爐,有的發出謾罵:“惠特曼最不懂藝術,就像豬玀不懂得數學一樣。”惠特曼後來回憶說:“這本書所到之處,引起了暴風雨般的憤怒和斥責。” 初版《草葉集》只受到一個人的賞識,那就是惠特曼一向尊敬的美國散文作家愛默生(1803~1882年)。愛默生在給惠特曼的信中說:“你處在偉大的經歷的開端,我祝福你。”

這部詩集的第一版,由惠特曼自己排版,自己印刷,自己發行,共94頁,收了他多年來寫作的12首詩。這位只讀過國小,13歲就開始艱難謀生的詩人,出版這部詩集時已是須發斑白,但年齡不過36歲,是一個印刷廠的臨時工。詩集表現了充分的民主思想,並首創了自由詩的新形式。此後,他用畢生精力來維護和充實《草葉集》,先後出過九種不同的版本,“臨終版”裏,詩歌總量達396首。

欣賞的名人素材 篇七

鄧亞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親鄧大鬆曾經是河南省乒乓球隊選手。從鄧亞萍兩歲多開始,父親常常把鄧亞萍放在他的自行車上,帶着鄧亞萍到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鄧亞萍5歲起跟隨父親學打乒乓球,父親則給她制定了—套不同於常規的訓練方法。

開始,鄧亞萍拿的是橫拍,由於鄧亞萍個子長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讓她改打宣拍。鄧亞萍從小打球就特別認真。在鄧亞萍成長的道路上遇到過很多困難。

因爲個頭矮,省隊不要她,這些情況父親都跟鄧亞萍說了,鄧亞萍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別人說你不行,你就要自己爭口氣,要加倍苦練才行,所以鄧亞萍從小就很乖,訓練特別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