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篇一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觀念問題

目前就業難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高等教育剛剛從精英化轉到大衆化,大學生就業觀念出現了問題。從畢業生角度來說,真正難的不是就業,而是其合理的定位與觀念的轉化,完成從精英學子到普通勞動者的觀念轉變。高等教育大衆化必然帶來就業的大衆化,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樣,承擔一些基層工作。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不高

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前表現出自身實力不足,知識面窄,自信心不足,溝通意識、團隊精神較差,缺少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

(三)“人才高消費”現象比較普遍

近年來,隨着大批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呈供大於求的狀態,因而便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的現象,一些單位和部門招聘人才時,不是根據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憑、高學歷爲條件,出現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現象。

二、從高校自身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

(一)學科和專業結構不合理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在擴招競爭中,幾乎所有高校都進行着外延式的發展,無暇顧及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發展,結果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即人才的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和素質結構很不合理。由於高校的擴招基本是在原有學科專業結構框架內進行,忽略市場需求,僅以學校條件爲依據設立專業。這些專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又嚴重滯後於市場,學不能用,用非所學。畢業生社會適應性差,就業競爭力不強,致使部分專業畢業生相對過剩,就業困難。

(二)就業指導力度不夠

就業指導是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不可或缺的學校常規性工作。目前從總體上看,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規範性、針對性。不少高校專職指導人員不足,更談不上建立一支學歷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專職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另外,就業指導的專項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真正的就業指導內容僅限於在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偶爾開設幾次就業講座或設個就業諮詢,或舉行就業形勢報告等。學生得不到來自學校的更全面、更具體的幫助。

三、全方位多舉措促進大學生就業

(一)學校

1、根據市場定專業,實行招就結合

從近幾年來看,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於對社會需求預測不夠準確,佈局不夠合理。當市場上出現了某些搶手的專業,各高校不顧自身條件,一哄而上,儘量擴大招生規模,而學校的培養週期長,社會需求瞬息萬變,學生臨畢業時,原來的熱門專業則變成了冷門,甚至造成供大於求,造成新的就業難和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所以,高校要重視就業市場的信息反饋,做到招就結合。以社會需要爲目標,培養計劃要有預見性。做到招生工作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相結合,依據市場需要來預測需求專業、需求人才數量,適時調整招生結構。

2、突出專業特色,增強市場針對性

學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是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受傳統經濟結構的影響,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和重複性。爲適應社會的需要,調整優化現有學科專業結構,要加強市場調研,做好科學預測和規劃,從宏觀上控制和把握學科專業的總體平衡。高校要加強對傳統學科專業的改革和調整,使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要積極開發適應現代科技、經濟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高新技術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專業。

3、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經得到越來多的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一個事業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校期間結合自身實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爲自己的就業早做準備。

4、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拓寬學生就業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應”的影響,實力和名氣相對較小的院校畢業生,其選擇就業的競爭力顯然偏低。但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因此,這些學校必須主動和用人單位聯繫,主動尋求與用人單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產業合作、實習基地建設等緊密關係,進而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首先,學校要牢牢樹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指導思想。主動同用人單位建立以科研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產業合作、業務合作等爲基礎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促進學生畢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和人才綠色通道建設,力求給學生提供較爲充分的就業機會。

其次,定期開展畢業生質量調研回訪活動,加強同用人單位的感情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指導好學生的培養工作。一要了解學生就業後的表現情況;二要加強同用人單位的聯繫;三要聽取用人單位方面對學生培養工作的意見與要求。此外,不斷強化學校同校友的聯繫,開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並充分利用好校內教職工的資源優勢,提倡“人人關心就業工作,人人蔘與就業工作”,鼓勵教職工通過自己的關係和渠道向外推薦畢業生。

再次,辦好學生就業指導網站,廣泛蒐集就業信息,並在校內建立起就業信息快速準確的傳達機制,以保證就業信息渠道的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同各地人才管理機構建立聯繫,開拓檔案寄存掛靠業務合作,爲學生在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就業提供可靠的勞動關係保障措施,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5、創業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知識產業化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之計,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充。高校應邀請更多的有創業經歷的成功人士來承擔創業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的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團隊,使學生通過創業實踐,進一步提高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積累較爲豐富的經驗,爲今後進行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可以給予校內的老師更多的機會培訓,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

(二)大學生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摒棄社會錯誤輿論,要克服追求穩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強調經濟收入、忽略發展空間、誠信意識薄弱、好高騖遠、相互攀比等這些陳舊的思想,發揚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勇於到市場經濟大潮中拼搏競爭。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同國家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瞭解國情、瞭解社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

2、提高就業競爭力

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以及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務,從而保證自身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要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應該從夯實專業知識基礎和發展綜合素質兩個方面努力:

(1)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探索並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勤奮學習,夯實專業知識基礎,發展自己的一技之長。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增強崗位適應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學生要培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學生就業過程本生就是與招聘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因此學生要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多學習人文課程與心理學,克服人際交往中的障礙;要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與同學、教師交往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職業品質之一。學生要樹立集體榮譽觀,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首先維護集體利益併爲集體目標而奮鬥;要學會尊重,多看別人的長處,努力營造和諧團結的集體。

(三)政府部門

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社會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場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資建立免費培訓機構幫助就業困難的學生儘快走上工作崗位,另外對於一些失業的羣體要建立失業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業生活補貼,保證基本的生活,讓他們有重新尋找工作的信心。

2、開拓就業崗位

開拓就業崗位是政府一個重要職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矛盾還是供需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加就業崗位,一方面爭取引進外資,政府部門,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應該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的進入增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應該在稅收減免、貸款支持等方面給予充分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增加就業崗位。另外鼓勵創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簡化註冊程序、提供小額貸款、稅收政策優惠、提供創業場所。

看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的人還看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100字 篇二

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被調查的學生爲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潛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爲5%左右,那爲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爲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爲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爲其不重要,而認爲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

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爲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爲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爲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爲起初工資爲1500元,14人認爲就應爲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爲社會生產人才。

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爲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爲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取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

(2)存在性別歧視。

(3)生源地域歧視。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下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狀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

促進大學生的就業措施 篇三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觀念問題

目前就業難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高等教育剛剛從精英化轉到大衆化,大學生就業觀念出現了問題。從畢業生角度來說,真正難的不是就業,而是其合理的定位與觀念的轉化,完成從精英學子到普通勞動者的觀念轉變。高等教育大衆化必然帶來就業的大衆化,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樣,承擔一些基層工作。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不高

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前表現出自身實力不足,知識面窄,自信心不足,溝通意識、團隊精神較差,缺少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

(三)“人才高消費”現象比較普遍

近年來,隨着大批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呈供大於求的狀態,因而便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的現象,一些單位和部門招聘人才時,不是根據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憑、高學歷爲條件,出現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現象。

二、從高校自身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

(一)學科和專業結構不合理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在擴招競爭中,幾乎所有高校都進行着外延式的發展,無暇顧及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發展,結果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即人才的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和素質結構很不合理。由於高校的擴招基本是在原有學科專業結構框架內進行,忽略市場需求,僅以學校條件爲依據設立專業。這些專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又嚴重滯後於市場,學不能用,用非所學。畢業生社會適應性差,就業競爭力不強,致使部分專業畢業生相對過剩,就業困難。

(二)就業指導力度不夠

就業指導是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不可或缺的學校常規性工作。目前從總體上看,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規範性、針對性。不少高校專職指導人員不足,更談不上建立一支學歷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專職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另外,就業指導的專項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真正的就業指導內容僅限於在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偶爾開設幾次就業講座或設個就業諮詢,或舉行就業形勢報告等。學生得不到來自學校的更全面、更具體的幫助。

三、全方位多舉措促進大學生就業

(一)學校

1、根據市場定專業,實行招就結合

從近幾年來看,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於對社會需求預測不夠準確,佈局不夠合理。當市場上出現了某些搶手的專業,各高校不顧自身條件,一哄而上,儘量擴大招生規模,而學校的培養週期長,社會需求瞬息萬變,學生臨畢業時,原來的熱門專業則變成了冷門,甚至造成供大於求,造成新的就業難和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所以,高校要重視就業市場的信息反饋,做到招就結合。以社會需要爲目標,培養計劃要有預見性。做到招生工作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相結合,依據市場需要來預測需求專業、需求人才數量,適時調整招生結構。

2、突出專業特色,增強市場針對性

學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是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受傳統經濟結構的影響,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和重複性。爲適應社會的需要,調整優化現有學科專業結構,要加強市場調研,做好科學預測和規劃,從宏觀上控制和把握學科專業的總體平衡。高校要加強對傳統學科專業的改革和調整,使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要積極開發適應現代科技、經濟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高新技術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專業。

3、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經得到越來多的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一個事業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校期間結合自身實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爲自己的就業早做準備。

4、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拓寬學生就業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應”的影響,實力和名氣相對較小的院校畢業生,其選擇就業的競爭力顯然偏低。但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因此,這些學校必須主動和用人單位聯繫,主動尋求與用人單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產業合作、實習基地建設等緊密關係,進而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首先,學校要牢牢樹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指導思想。主動同用人單位建立以科研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產業合作、業務合作等爲基礎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促進學生畢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和人才綠色通道建設,力求給學生提供較爲充分的就業機會。

其次,定期開展畢業生質量調研回訪活動,加強同用人單位的感情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指導好學生的培養工作。一要了解學生就業後的表現情況;二要加強同用人單位的聯繫;三要聽取用人單位方面對學生培養工作的意見與要求。此外,不斷強化學校同校友的聯繫,開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並充分利用好校內教職工的資源優勢,提倡“人人關心就業工作,人人蔘與就業工作”,鼓勵教職工通過自己的關係和渠道向外推薦畢業生。

再次,辦好學生就業指導網站,廣泛蒐集就業信息,並在校內建立起就業信息快速準確的傳達機制,以保證就業信息渠道的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同各地人才管理機構建立聯繫,開拓檔案寄存掛靠業務合作,爲學生在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就業提供可靠的勞動關係保障措施,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5、創業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知識產業化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之計,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充。高校應邀請更多的有創業經歷的成功人士來承擔創業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的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團隊,使學生通過創業實踐,進一步提高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積累較爲豐富的經驗,爲今後進行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可以給予校內的老師更多的機會培訓,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

(二)大學生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摒棄社會錯誤輿論,要克服追求穩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強調經濟收入、忽略發展空間、誠信意識薄弱、好高騖遠、相互攀比等這些陳舊的思想,發揚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勇於到市場經濟大潮中拼搏競爭。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同國家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瞭解國情、瞭解社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

2、提高就業競爭力

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以及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務,從而保證自身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要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應該從夯實專業知識基礎和發展綜合素質兩個方面努力:

(1)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探索並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勤奮學習,夯實專業知識基礎,發展自己的一技之長。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增強崗位適應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學生要培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學生就業過程本生就是與招聘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因此學生要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多學習人文課程與心理學,克服人際交往中的障礙;要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與同學、教師交往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職業品質之一。學生要樹立集體榮譽觀,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首先維護集體利益併爲集體目標而奮鬥;要學會尊重,多看別人的長處,努力營造和諧團結的集體。

(三)政府部門

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社會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場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資建立免費培訓機構幫助就業困難的學生儘快走上工作崗位,另外對於一些失業的羣體要建立失業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業生活補貼,保證基本的生活,讓他們有重新尋找工作的信心。

2、開拓就業崗位

開拓就業崗位是政府一個重要職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矛盾還是供需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加就業崗位,一方面爭取引進外資,政府部門,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應該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的進入增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應該在稅收減免、貸款支持等方面給予充分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增加就業崗位。另外鼓勵創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簡化註冊程序、提供小額貸款、稅收政策優惠、提供創業場所。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四

學校:洛陽師範學院

院系:化學化工學院

作者:楊 宇 閣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爲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爲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爲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爲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2.4問卷調查的結果

1. 你認爲現在的就業形勢如何?

2. 您認爲當前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多選)

3. 您將來想要到什麼樣的單位就業?(多選)

4. 您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是什麼?

5. 您對上述地區的選擇原因是什麼?

6. 如果求職較爲困難,您對去基層工作是否願意?

7. 你進入畢業時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現在去求職,你覺得你自己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創業,認爲您最需要的是什麼?

10. 您所欲就業的類型是否與您的專業相符?

11. 您認爲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途徑是什麼?

12. 請問你的擇業觀念是什麼?

13. 你期望你畢業後的工作薪資是多少?

2.5調查結論

1、大學生對就業前景關注度不夠

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3、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學生的就業觀仍需改善,

5、學校、社會指導與輔助力度不夠

第三部分:調查分析

3.1大學生就業現狀認知與分析

3.1.1大學生就業形勢

據瞭解,相對於“史上最難就業季”20__年來說,220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名,相對去年增加28萬,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220年高校就業人數高達810萬;同時220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有6.7萬家倒閉,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220年,中國經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同時也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20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爲大概率事件。

220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3.1.2 13、14年的就業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0__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就業率最高,均爲86.2%;其次是專科生,爲79.7%;本科生的就業率最低,爲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20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理科類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高的前50個專業,就業率均超過了全國本科平均91.8%的就業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築學、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護理學專業,都是理科專業。

3.2 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因素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64.7%的同學認爲“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爲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對 專業面太窄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30.5%的同學認爲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爲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還有21.2%的同學認爲靠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從這些資料裏可以看出來,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大學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經驗得到重視,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當前各大學校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是爲了鍛鍊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大學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爲自己將來的就業收穫經驗。

我們同學們處於一種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來的要求,只能勉強適應其中的一、兩條,有些同學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覺得能被看重的崗位,更談不上熟練、精通這樣的要求。

3.3大學生就業的選擇

3.3.1工作崗位的選擇

根據調查結果,55.2%的畢業生選擇了到工作穩定,福利相對較好的國有企業,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50.5%的畢業生選擇先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所佔比例也有所上升。

關於工作崗位的選擇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熱門企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選擇哪種企業,都要對公司有一定的瞭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學生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省會城市或發達地區這樣的一二線城市在求職者的選擇工作地點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後纔是家鄉縣級城市,另有相對較少人表示願意去西部相對發達地區,個別人選擇其他地方如海外。

選擇工作地的主要標準:過半數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爲首選標準。可見對於面林就業的學生而言,發展前景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後是生活條件,宜居程度等。

這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願意去偏遠的地方。

3.3.3去基層工作意願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明確願意不願意去基層工作的求職者比例都有下降趨勢,而表示可以考慮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求職者對於去基層工作的態度總體上視乎更模糊。

3.4大學生畢業時的去向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52.2%的同學認爲直接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佔16.4%超過想考研的人數14.4%,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10.2%求職考研兩手準備,極少數人認爲3.9%出國深造,也有人認爲可以緩幾年。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後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爲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現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爲什麼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爲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對於求職的同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包括對就業需求的瞭解,對應聘公司情況的調查,就業心態的調整等。要把握好就業的主動權,只要能夠抓住機會,憑藉自己的努力,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就業前景。對於考研的同學,也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因爲也許會錯

過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也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就業信息。

3.5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學生認爲 “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9.3%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網上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說明大學生正習慣於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12.5%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係”獲得就業,佔25.3%的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總之,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係。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佔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爲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

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爲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 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佔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會作爲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3.6大學生就業觀念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64.5%的畢業生選擇了“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觀,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先就業,是要求大學生擯棄陳舊擇業觀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態。通過先就業,在涉世之初積累社會和工作經驗,在工作中不斷進取,在社會競爭中發現機會,爲以後職業發展和職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3.7大學生期望月薪

調研數據表明:近一半的求職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22.1%的求職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間,少數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儘管物價在上漲,但求職者期望的月薪並沒有隨之水漲船高,依舊保持與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與建議

4.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4.1.1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4.1.2就業容量小,就業人數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人口衆多,經濟發展狀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高校的擴招、企業的改革、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但有中小企業660萬個,而中國13億人只有中小企業1100萬個),就業容量不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現等衆多的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4.1.3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也都把有相關實際工作經驗作爲招聘的必要條件。但是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自身認知度不高,

社會實踐能力缺乏,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夠完善且有下降的趨勢,突出表現爲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範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

4.1.4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着誤區

1、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爲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導致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不當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隨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衆化教育轉軌,就業也勢必由精英就業向大衆就業轉軌。從大城市逐漸走向地方城鎮乃至廣大農村,從大企業走向中小企業是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客觀趨勢。當前人才市場競

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爲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願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自我設計過於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4.1.5就業制度上存在障礙

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爲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

4.1.6學校對於大學生就業關注意識不強

許多學校熱衷於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學校對於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力度不夠,同時現今中國的大學仍以學習爲主,對於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實踐的鼓勵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夠。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4.2大學生就業建議

4.2.1學生層面

1、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1) 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

2) 做到靈活就業。轉變到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

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

3) 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尋找與自身條件

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人魚資源的能力等。

2) 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

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 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

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4.2.2學校方面

1、改革教學過程與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與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合各門各類知識,成爲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爲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爲自主學習。

2、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 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 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

3、召開就業講座,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多開展類似就業指導的講座,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創業,進

行教育改革。加大對社會市場狀況的瞭解並將之用於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4.2.3企業方面

1、招聘標準與程序的變動

1)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爲經驗論、爲學理論,摒棄用人歧視。

2) 選人標準要合理。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

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制定合理選人標準。

3) 確定合理招聘程序。確定招聘考覈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再按考

核程序進行後,擇優錄用。

2、與學校的合作

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踐機會,爲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業措施變動與關注

1) 政府則應該完善就業渠道與途徑,爲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2) 應該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積極跟進報道大學生的就業情

況,從而讓大學生時時刻刻了解有關就業的相關情況,更好的做好就業規劃。

2、加強政策實施。

無論是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崗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相關的政策出臺,關鍵是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學生真正受益。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五

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及《2016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在北京發佈。報告對25萬2015屆大學畢業生進行跟蹤評價,同時對2012屆畢業生三年後就業情景進行分析。報告顯示,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大,但創業、深造確保了大學生就業率繼續堅持穩定。

收入

大學畢業生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爲3726元,比2014屆3487元增長了239元,比2013屆3250元增長了476元。其中,本科畢業生2015屆4042元比2014屆3773元增長了269元,比2013屆3560元增長了482元。高職高專畢業生2015屆3409元比2014屆3200元增長了209元,比2013屆2940元增長了469元。從近三屆的趨勢能夠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同時,“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4718元比2014屆4394元增長了324元,比2013屆4123元增長了595元;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3907元比2014屆3649元增長了258元,比2013屆3447元增長了460元。連續三屆呈現上升趨勢。

在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4313元,最低的是醫學3462元。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爲“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4823元,其次是“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製造業”4552元。

就業

過半大學畢業生進入中小微企業

據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爲2015屆的59%,而在國企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5屆的18%,在外企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

此外,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郭嬌介紹,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的就業大學生比例持續提升,3000人以上大型企業大學生就業率是下降的,不管本科還是高職都是這樣的趨勢。

數據顯示,從2013至2015屆的本科畢業生中,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45%上升爲50%。高職高專畢業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6%上升爲60%。這意味着中小微企業僱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此外,報告還顯示,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就業比例上升。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爲2015屆的55%。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6%上升爲2015屆的48%。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從58%上升爲61%。

創業

畢業直接創業三年後一半存活

報告中稱,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爲91.7%,與往年持平。郭嬌介紹,分析大學生就業穩定的因素,自主創業是原因之一。郭嬌介紹,自主創業在過去三年持續提升,今年到達3%。“可能這個數字大家感覺有點小,可是相當於90%以上的就業率高的情景下每增長1個百分點都相當得有意義。”郭嬌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680.9萬估算,2015屆大學生中約有20.4萬人選擇創業。報告也指出,大學生創業三年的存活率僅一半。2012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比例爲2%,其中畢業時創業三年後還存活的僅約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存活率僅在一半左右。

在創業資金來源方面,報告指出,2015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生的比例爲78%,高職高專學生的比例爲75%,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政府資助的比例均較小,還不到5%。

同時,報告對大學生創業的結構進行分析,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21.1%),其後是零售商業(12.8%)、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11.6%)。2015屆高職高專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13.2%)。

對於大學生創業的回報,報告也披露,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羣的平均月收入爲5131元,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4042元高1089元。

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就業率最高

立刻就進入高校招生錄取季,什麼專業的就業情景好,是廣大考生關心的問題。報告披露了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和最低的十個專業,其中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率爲96.6%,就業率最高;而口腔醫學的就業率僅爲83.4%,爲最低。

根據失業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報告評出了2016年本科生就業的綠牌專業和紅牌專業。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分別有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審計學、廣告學、車輛工程等。應用心理學、化學、音樂表演、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美術學被評爲紅牌專業。

從行業上分析,報告指出,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有“教育業”(增加3.6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8個百分點)、“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增加1.8個百分點)。

向,這樣就能夠歡樂的工作,歡樂的生活。何樂而不爲呢?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900字 篇六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這個寒假,我採訪了一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姐,瞭解到了當前就業的前景和存在困難,並通過調查以及查詢資料,以找到問題並求得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爲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二、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爲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爲主還是以工作爲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爲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爲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爲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爲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1)對社會認識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對自身認識能力: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爲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爲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爲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七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啓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爲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爲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爲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爲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類型,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爲x6%。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爲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爲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爲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爲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八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17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17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

“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98年85萬人,到2010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爲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爲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爲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九

一.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題問卷調查表(表一)

卷一(針對所有被訪者)

被訪者年齡: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訪者性別:A男B女

⑴您認爲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

A.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羣要容易得多

C.有點嚴峻,與其他較低學歷人羣差不多 D.不瞭解

(2)您是否認爲當前高學歷者就業會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爲了就業而千方百計考證?

A這爲求職成功增添砝碼

B 這對求職成功沒有多少幫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熱的現象?

A 繼續深造可以躲避就業高峯,增加就業優勢

B 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 其他-

(5)您認爲當前學哪類專業更易於找到工作?(可以多選)

A.文史類B.經濟類 C.工科類 D.農林類 E.管理類F.理科類 G 。師範類H.其它(請具體填寫)

(6)您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

A. 這種現象很普遍,根本無所謂,很容易適應

B. 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

C. 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其崗位上呆得長久

D. 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E. 從未關注過這一現象

(7)您認爲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無所謂;C沒有必要;

(8)您認爲某些學校搞的“包裝畢業生”(比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就業更有優勢?

A有很大幫助; B有一些幫助;C沒有幫助;

(9) 您曾採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可以多選)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大學的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您認爲大學生與其他人羣相比較其就業優勢與劣勢各是什麼?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您認爲這是否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宜工作起重要影響?同時,中學生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時是否會考慮這一因素?

(13)中國入世後,國內的就業情況有一定改觀,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卻日益凸現,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職者:

① 您的就業觀是什麼?(從a.對薪水的要求;b.對自身發展的要求;c.心態;三方面回答) ② 您認爲求職過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會起怎樣的作用?您是如何準備你的面試的?您認

爲在求職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③ 您是否有可能會選擇自主創業?

④您的求職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們對應聘者除專業、學歷外還有哪些特殊要求?你們認爲大學生應加強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你們在某些職業的選擇上,是否會優先考慮男

士?

③ 你們認爲大學生在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時應持有怎樣的心態?

④ 你們企業在解決眼下人才的結構性矛盾方面採取過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認爲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哪些素質?他們應持怎樣的心態來面對社會?

② 是否贊成大學生自主創業?

③ 你所在大學是否做過相關方面的指導或者培訓?

二. 調查情況

(1) 調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將達630餘萬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趙婀娜)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力爭20xx年高校大學生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習實訓,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羣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瞭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自己的專業!爲以後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自己有風險意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學習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

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表示將來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與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不瞭解,表示將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