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年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年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1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瞭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查、個別採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繼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職責;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泄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聚。

*年二十四謝竈:

在竈頭放齊貢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竈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竈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運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

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爲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正月七年級宜祭祖:

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畢後,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

八年級是出嫁女回孃家的日子,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九年級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都掃出門,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

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髮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美好的願望。

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託新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裏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2

大寧古渡挺三榕,連理同根枝葉濃。

紫氣祥雲凝白霧,黃公靈性播清風。

六朝樹色千重翠,百里鄉情一片崇。

江山霧鎖安然在,旭日東昇宇自明。

這首詩描述的正是我的家鄉——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寧鎮——的聖地,即大洲黃十五公,亦稱榕園。之所以是聖地,是因爲有兩個神聖之物——三棵連枝的古榕樹和黃十五公廟。這裏的古榕,最古老的約爲一千二百歲,三榕連理,樹下是鄉賢祠(俗稱黃十五公廟),廟的兩側是戲臺。園內詩聯琳琅,香菸嫋嫋,好一派神聖的朝拜之所。這裏亦與着大寧的美麗傳說。

大洲古榕,幾經滄桑秀色多姿,其根壯實魁偉如坐獅臥虎;其樹杈蜿蜒舒展似走虯飛龍;其枝榮葉茂像神傘華蓋;尤其那二樹連理宛然懸空之新月,飲潤之長虹。真是神工鬼斧奇妙無窮。

由於古榕形奇態美,妙趣橫生卻演化了不少歷史軼聞。

黃公,排行十五,故名黃十五公。湖南人,青年出家,在廣東三水口羽化。

一日雲遊至此,發現這浮水蓮花地,霧水燦燦,瑞氣盈盈,其間揩油數棵秀榕婷立,還有兩道清流環繞,狀如出水碧荷,風景優雅,氣象非凡,是一處理想的佳境。景美神怡愛戀之心油然而生。於是他決意就此落座修煉。黃十五公精妙神通,不但能呼風喚雨,化水爲霧,而且能樂施好善,祛邪匡正,一心爲當地鄉民功蔭福祿。傳說大寧的晨霧就是他煉就的真氣,是他戰勝邪惡的法寶。

古老的大寧,一度是野嶺荒灘,常有山豬野獸成羣結隊踐踏莊稼,禍害生靈。目睹這民不聊生之慘況,黃十五公決心消災滅害,除暴安良,旨令他自己圈養的一隻神虎剪除了這些禍害,從此,鄉民們才能年年豐收,歲歲平安。其間,黃十五公化其真氣爲霧氣與一隻鯉魚精作戰,此後,大寧的秋天的早晨總會有迷茫大霧,而這純潔的霧氣亦有美容養顏養生之功效。隨着歲月的流逝,黃十五公自然成了保鄉佑民的神聖,幸福美滿之象徵,爲歷代人民所敬仰。爲表示崇敬,表示感其功德,明清之間始建黃公殿於榕樹間,後曾改名爲鄉賢祠,供人們祀奉禮拜。

然而,塵世滄桑,大洲古蹟幾遭厄運,黃公殿毀於一旦,榕樹嚴重遭破壞,人們的精神無處寄託,茫然不知其所往。於是就出現了一屆又一屆的大寧鎮修建榕園理事會,共同致力於完美神聖。

現在,大洲古蹟已建成風景綺麗,具有精神文明的榕園。園內古榕綠蔭,臺閣輝煌,詩聯琳琅,龍鳳飛檐煥彩,檻外寧江掩映,橋堰拱衛,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此所謂“檻外古寧江看滾滾波濤流不盡雲影天光黃公魂魄,眼前這勝蹟歷茫茫浩劫依然是花晨日夕榕樹婆娑”。真是“黃賢聖蹟喜重興,十里春風化景明。五彩芬芳而毓秀,公園神韻且鍾靈”。由此,各方高人韻士仰慕前來,登臨陶醉,我鄉親父老也爲之情豪。

廟會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祭神明,祈福祿。大洲黃十五公的廟會,是三年一次,狂歡三天三夜的。人們相信,只有這樣,黃十五公才能更加顯神明。於是乎,各方宗教及非宗教人士集聚而來,上刀山,下火海,過天橋……廟會過後,大寧鎮,又是一片豔陽天。

榕圓有鄉賢祠,慈雲閣,最有趣的是戲臺。詩曰:“大洲聖地已重修,萬衆開懷到此歌。自從盤古開天地,亦有光明歷史傳。”這戲臺有兩個,鄉賢祠左前方的是男戲臺,右前方的是女戲臺。逢年過節,人們盛裝集聚於此,對唱壯鄉情歌,亦不樂乎。而聽者亦如癡如醉,如夢如幻,樂不思蜀。對歌,自古是一個很神聖的民俗,是不容許有一絲絲的褻瀆,是鄉民們心中的一片淨土。不但是逢年過節有對唱情歌,平時也有,特別是在山裏,當漫步是山上的蜿蜒小道的時候,總能聽到美麗的歌聲從山的這一頭傳到另一頭,而對歌聲也彼起此伏,熱鬧不已。但是,到了今天,卻很少年輕人會唱這優美的情歌了。也許,到了某一天,再也沒有大寧人會唱這大寧的情歌了,那麼,這榕園的戲臺也可能會成爲過去的一個見證而已,不再有它原來的功能了。

榕園的詩聯文化是最讓人賞心悅目、感慨不已的。在榕園裏,舉目望去,處處可見詩聯,即使是描寫性的片斷,也會夾帶着詩聯。“檻外古寧江看滾滾波濤流不盡雲影天光黃公魂魄,眼前這勝蹟歷茫茫浩劫依然是花晨日夕榕樹婆娑”,寫出了這榕園的氣魄,展現了世世代代人爲保衛榕園而做出的努力;雲水降甘露,慈航登覺岸。雲閣參禪衆尚仁,慈懷普度民衆善”寫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品行;“昔日春雷驚動天,鯉魚戲水隱榕邊。江山霧鎖安然在,旭日東昇宇自明”寫的是黃十五公的故事;“聖地千秋開美景,榕園萬古祝長春”寫出了人民美好的心願……還有很多的詩聯記載在理事會整理的檔案裏面,這裏資料有的是世代相傳的關於黃十五公及古榕樹的故事。自古相傳的編寫對聯的風俗自今尚在,每到春節,就會有相關的詩聯大賽,各路能士紛紛上陣,也是一個很熱鬧的活動,也活躍了整個大寧的文化氣氛。

這裏的鄉民們習慣向黃十五公及榕樹祭告他們要做的事情,比如結婚、上大學、出門做生意等等,期盼得到他們的祝福。逢年過節,尤其是正月七年級的時候,榕園熱鬧非凡。人們祭告黃十五公和榕樹,一是因爲風俗習慣,二是真的想得到他們的保佑,一帆風順。

而且,榕園有着一個不爲外人所知的預言,其真實性就不得而知。據說這個預言是紀錄在前人編訂的黃十五公的資料書上的,也傳說是黃十五公做的預言。預測在兩前年,也應該是這兩三年,黃十五公的轉世會回到大寧鎮,繼續教化這裏的鄉民們,繼續爲鄉民們祈福。雖說現在的榕園有點不如以前的昌盛,但人們依然堅守這片聖土,等待心中的英雄歸來。

但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卻沉迷於網絡世界、潮流時尚……不屑於繼承祖先傳下來的風俗,大洲榕園文化正一點點的消失。對此,深深愛着大洲榕園文化的人民恨不得能一棒打醒他們,讓他們知道作爲一個黃十五公的後代應該做的事情和應該具有的品質。

我不迷信,但我卻是爲黃十五公的後代,我得繼承黃十五公的精魂,傳承大洲榕園文化,發揚這些文化精神。同時,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大寧人該有的意識和行爲。

最後,榕樹滄桑傳千秋古趣,園林清韻開萬代新風。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日期:20xx年4月29日

二、調查地點:安徽徽州古鎮

三、調查對象:安徽徽州古鎮民俗民居文化

四、調查方式:查閱書籍,網絡查詢,走訪詢問,遊覽古蹟等

五、調查人:許新華

六、調查結果、收穫: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地域傳統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從村落、住房和房屋裝飾三個層次來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環境而言,“山嶺川穀崎嶇之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單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應徽州獨立的民俗單元體系,從唐代中葉起徽州一府六縣的行政區劃比較穩定。其家族制度極爲盛行,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長的縱向傳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風俗古樸,宗族成員彼此禮讓,反應在其建築上的人文意義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徽州地區的村落,興建之初就重視村頭組景,在進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勢、崗巒、溪流、,配置以牌樓、亭榭、寶塔、橋樑,形成優美的風水園林景觀,人稱之爲“水口”。許多民居,還精於雕鏤裝飾,通過宅門的門罩、窗楣、柱礎等予以體現,其精美的雕琢,從工藝、構造到圖案,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徽州人對中國古代詩歌、園林、繪畫藝術的追求和理解,推進了徽州“水口園林”的發展。徽州村落的景觀很特別,最宏麗的建築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築,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聖意義,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華美、更氣派,使人身臨其境時自然而然產生出一種神聖崇高、肅穆敬畏之情。由於中國位居北半球,爲了採光和防禦冬季寒冷的偏北風,住房屋多向南而建;爲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緩坡階地上。緩坡階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現階梯狀,從山坡往下看,民居錯落有致,構成良好的俯視景觀,同時也構成理想的生態景觀。

徽州民居圍牆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經商,此牆便起着防盜、對女性禁錮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設有天井,它們起着通風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設計也有一層深意,經商之人,總怕財源處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梘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爲“財不外流”。在正廳,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擺着這兩樣東西:一面鏡子,兩方筆筒狀的瓶子,諧音爲平、靜,近代出現了自鳴鐘以後,則將它放在中間。三者合起來,終生平靜也。中堂兩側是對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這些對聯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態度。

中國古代村落,從形成之初就注重選擇一種良好的“人居環境”,這種人居環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還與周圍地勢山林等物質構成要素有關。

徽州民居的裝飾也極有特色。一個古村落,一條古街道,一棟古民居,代表着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向人們述說着曾經發生在它身上的歷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築,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牆、變化豐富的馬頭山牆和大量的樓閣牌坊爲特色。徽州大門上建有門罩或門樓。門罩在離大門門框上部少許地方用水磨磚做成向外突出的線角及裝飾,頂上覆以瓦檐,複雜的則在下部用水磨磚做成垂花門形式,兩旁各置一垂蓮柱,中間施橫枋兩層聯繫。門棟、門罩、柱礎、樑架、窗戶、欄杆等部位都有雕刻,這些雕刻雖民間藝人所作,但卻是令人驚歎的藝術品。民居的雕刻圖案取材廣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遺存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點既有中國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徽州的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氣息濃厚,方言獨特具有研究意義。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時間:寒假期間

二、調查對象:家鄉人民主要是村裏人

三、調查方式:

採訪式調查,查資料,親身實踐

一、調查目的

1、圍繞風俗習慣、民間建築、方言土語等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上調查、社會考察、採訪等方式和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瞭解家鄉傳統文化。

2、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傳統文化的調查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熱愛家鄉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特色,並在活動中受到

3、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活動成果,互相學習,增強彼此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二、調查內容

1、風俗習慣

下面是有關春節時候的習俗,雖說小打小鬧,但也是地方的風俗吧。大年八年級上午,各村民在村領導的帶領下,打開祠堂的大門,把裏面供奉的觀音壽星公公等神仙擡出來,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裏輩分較大的前輩們將其擦洗乾淨,再給他們一番仔細裝幀。神門便被打扮的光彩奪目。隨着他們便在鞭炮嗩吶聲中被請入到專制的木架上,將木架放入一頂裝飾的十分漂亮的木轎裏,由村裏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擡圍繞遊走。後面通常跟着浩浩蕩蕩的觀看隊伍,尤其是孩子們喜歡跟隨木轎追打嬉戲,場面甚爲熱鬧!木轎過處,人皆歡喜!當然你還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停放一會兒,但你必須不停地放鞭炮,還得包紅包,圖的一個吉利。這些財務便充當村費 ,供以後一些農節開支,爲各種村裏活動提供保障。

農事安排在農村很講究的。我們村要過農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勞作。發試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時,各家各戶先要開秧門,下田栽禾苗時秧不夠。不能互相用手遞秧,栽不贏後面的人拋在田中間叫吃田螺。我們這有種特產紅桔,紅桔產區採摘紅桔時,摘桔人不能喝酒,還得剪指甲,並要用木製馬梯來摘。

我們還有飲茶風俗,以擂茶最爲顯著。擂茶是我們新干一枝獨秀的奇葩。過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現在已被新干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譚丘。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陶製的擂鉢,抓一把綠茶放入鉢內,我一根半米長的擂棍將茶搗碎,邊擂邊不斷的給鉢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也可以。直到鉢中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同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藥用。

除此以外,始於宋形於明而盛於清的新干蓮花落又稱爲落離蓮或者搖錢樹,當地稱瞎子戲,是當時盲人乞討而唱的民間曲藝,內容多爲勸世人揚善懲惡,吉祥納福爲主。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效。

2、方言土語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們吉安人說的話。我們肉不說肉,說妞。玩不說玩,說些。吃不說吃,說掐。掐不說掐,說撅。說不說說,說挖。掰不說掰,說缺(第四聲)。丟臉不說丟臉,說跌股。喜歡不說喜歡,說做新。很棒不說很棒,說接棍。倔強不說倔強,說熬咧。閒聊不說閒聊,說唆泡。算了不說算了,說脫卵。要命不說要命,說休命。傻不說傻,說大八神。聊天不說聊天,說缺牙膏。騙人不說騙人,說打啞哇。完蛋不說完蛋,說切裏貨。開小差不說開小差,說過陰。倒黴不說倒黴,說草捏(造孽)。做什麼不說做什麼,說組咋過。噁心不說噁心,說膩(第一聲)卻。很不說很,說幾哦。你做夢不說你做夢,說你想粉吃。瘋瘋癲癲不說瘋瘋癲癲,說懂懂黨黨。亂七八糟不說亂七八糟,說哈死巴人。你騙人不說你騙人,說你奉鬼嘖閻王。傻了吧唧不說傻了吧唧,說神頭得腦。 顧左右而言他不說顧左右而言他,說嘖七嘖八。欺負不說欺負,說掐色。 、吉安人去不說去,說切; 髒不說髒,說瓜啦煩不說煩,說nia吉安人去不說去,說切; 髒不說髒,說瓜啦煩不說煩,說nia吉安人做不說做,說自說暢銷不說暢銷,說跑火!說好不說好,說掐尬說舒服不說舒服,說撒火

3、民間建築

新干寶塔山七級狀元塔位於105國道旁,是爲了紀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諱,敢疏小人,爲當朝做出了豐功偉績。也是爲了激勵廣大新干學子端正態度,積極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學知識爲國家做貢獻。青銅文化公園和大洋洲青銅博物館都展示了商朝時候的文物。極大地深化和推動了江西對殷商文明的認識與研究,還有利於考古工作的進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關於風俗習慣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上網查資料、向父母請教等方法瞭解了家鄉的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文化習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關於方言土語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平日收集的一些較爲典型的家鄉話,瞭解到我們家鄉方言的獨具特色,吉普話也可以說是贛方言的主要來源之一。隨着普通話的推廣,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講家鄉方言。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若干年後,地方方言可能就會消失。

3、關於民居建築結果的調查分析 在活動中,我們參觀的建築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家鄉的建築特色,而且瞭解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我們也發現這裏的文物急需要保護,希望我們的政府和羣衆積極加以保護。

四、體會總結

這次關於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活動可以加強我們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加深學生與社會的瞭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接受更多的鍛鍊。並更深的瞭解了家鄉傳統文化且對我們學生也優秀教育指導作用,希望廣大學子積極行動真正領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5

高校校園文化調查的健康氛圍,是高校大學生成長的沃土,它通過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從而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巨大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相對於社會的主文化實屬“亞文化”的範疇,它與社會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約束或相互促進。在其先進獨特的基礎上,高校校園文化對於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當高校校園文化發揮其學生勤奮好學、開拓創新,教師敬業愛崗,刻苦鑽研的和諧向上的文化,並以此去薰陶和促進社會文化的進步時,它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是正面向上的。但當高校的教師不務正業,不好好教學,學生不在勤奮好學,大家都變得追名逐利,捨本逐末時,它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是負面消極的。於是,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其不足,並及時採取相應的矯正措施,從而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園文化的概念

李曉輝(20xx)指出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建校後的很長的成長曆程中,逐漸緩慢形成的由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發現、創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校園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行爲準則等精神成果的總和。高校校園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精華。要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調查,可以從高校全體成員的生活態度,學校校園的制度文化,學校校園的精神文化,學校校園的學術和文體活動等方面着手。

二、調查方法及目的

本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的設計、發放、回收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旨在瞭解和把握當前昆明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並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

三、調查對象

以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各高校大學生爲調查對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財經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等9所高校,並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

四、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所選的調查對象,針對各高校各年級的大學生及教師共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爲98%,其中學生佔85%,教師佔15%。根據調查問卷的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高校成員(教師、學生等)的對校園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層的大學生都不太清楚校園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學生不知道校園文化是什麼。有六層的大學生都會主動參與各種校園活動(學術、文藝、體育等),而被動參與各種活動佔的比例爲28%,也有的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校園活動,也有8%的大學生不願參與學校的校園活動,而更願意待在舍裏。從高校大學生知識的獲取途徑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傾向於通過“教學”(教師的教學、家人的傳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網絡(視頻、課件等)進行獲取知識,通過書籍或是憑藉自身的經驗的相對較少,大學生對書籍仍不夠重視。有38%的大學生不願參加學生會或社團,而另外62%的大學生會選擇參加社團或學生會,他們認爲參加學生或和社團既能結識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與人溝通、有人相處的能力,此外還能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您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評價”的回答,58%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學習的校園活動豐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學生和教師的需求,26%的受訪者認爲校園活動比較單調,沒有新意,其他16%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很少參加,不好評價。

針對學校三風問題的調查,首先,對於學校的學風,29%的受訪者認爲自己的學校學風良好,學生熱愛學習,刻苦專研,53%的受訪者認爲自己學校的學風一般,還有18%受訪者認爲自己學校的學風較差,學生都不愛學習;其次,對學校教風的評價。40%的受訪者認爲,教師“不務正業”,爲了掙錢或搞科研,對教學不夠重視,29%的受訪者認爲,學校教風一般,其他的受訪者認爲學校教風很好。

有關對學校制度的評價,一半的受訪者認爲學校的制度比較健全,但相對陳舊。近三層的受訪者認爲學校的制度既嚴肅又具備一定開放性,比較適合大學生教育,其他受訪者人爲學校制度對學生影響不大,全靠學生自覺。當問到“您對您的學校有歸屬感嗎?”的問題時,覺大多數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對身邊學生的評價,其中,認爲自己身邊的同學勤學上進,有目標的佔18%,認爲自己身邊的同學應付學習,得過且過,傾向於追名逐利的佔45%,剩餘的都是沉迷於網絡,不願學習和改變的。

五、小結與啓示

高校校園文化在引領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高校目前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更傾向物資文化建設,精神文化的建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少高校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在高校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中,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積極吸取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其次,各高校應該在校內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機構,注重共青團、學生會、志願服務協會以及社團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指引作用,加強學生幹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自我管理和服務的意識;再者,加強“三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風氣;最後,各高校應該積極培育學校精神,讓學生銘記國小,以校爲家,此外,還有建設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讓學生合理使用網絡工具。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6

校園文化是一種自覺地以文化爲導向的現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國教育改革和基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作爲一種育人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它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一、目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目前,很多學校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教學質量成爲學校的生命線,許多學校將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學質量而無暇他顧,學校逐漸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培養目標及常規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隨大流。同時,學校領導和教職工缺乏對學校文化本質特徵、功能作用、表現形式及方法途徑等方面的認識,而將學校文化僅僅侷限於一般意義上的文體娛樂活動,加之學校文化建設無法在短期內見效,學校從實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視。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1、培養目標不正,思想認識不夠。

由於受“質量唯一論”等影響,衆多學校一味注重文化課教學,嚴重忽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思想教育。學校領導層的思想認識未形成共識,多數領導認爲應該以升學率作爲衡量學校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所以在新形勢下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特點、問題和做法等沒有積極進行研究與部署。

2、注重硬件設施的建設,忽略制度體系的改良。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學校佈局的調整,原本薄弱的教學基礎設施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要求,故學校加大經濟投入,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卻忽略了學校軟件設施的建設。部分學校沒有完整的辦學章程,在教學質量的考覈中,缺乏科學考覈學生全面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使學校的發展很不穩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3、格調上庸俗的社會文化衝擊着校園。

由於市場經濟促進文化市場的發展,許多格調上庸俗低下的社會文化衝擊着校園。學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網吧、錄像廳、卡拉ok廳、桌球室、電子遊戲室等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包圍着校園,課餘時間,學生們成羣結隊地涌向這些場所,打發着寂寞的時光,甚至通宵達旦,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

伴隨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新課改的有效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面臨着挑戰,只有適應時代的需要,適應當今的教育背景,與時俱進,校園文化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校園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重建和發展。

我們認爲校園文化應是一種基於學校的彰顯個性的文化。由於受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的影響,學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特色校園文化。基於以上思考,本人想結合當地、學校實際,開展《挖掘鄉土人文資源激發校園文化活力的實踐研究》一課題研究。

二、當地深厚的人文背景

學校座落在瀛山書院腳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書院的延伸,歷史文化悠遠而濃厚。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多次來此書院講學著書,留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千古絕唱。在學校教學樓可以遠眺到瀛山書院遺址勝景——清風徐來,松柏蒼翠,歷代修葺過的八角涼亭依舊佇立在瀛山之巔。瀛山書院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蹟衆多,文化底蘊深厚,有着與衆不同的人文精神特點。學校將“瀛山書院”獨特的人文資源運用於校園文化建設中,創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校園文化,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發掘和利用鄉土資源,深化校園文化內涵,拓寬建設校園文化的渠道。本選題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1、通過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豐富校園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形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爲校園文化建設發掘新的意義。

2、通過開發實施校本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及社區活動的形式,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新課程實施結合起來,爲校園文化的建設開拓新的思路和途徑,對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地方和學校特色,探索特色辦學道路有着現實意義。

3、在利用鄉土資源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突出“以人爲本”的理念,體現以師生的發展爲目標,打造獨特的育人文化環境,並以其培養學生的人生智慧,呵護和滋養學生的情感生命與精神生命,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校園成爲師生的生活樂園、成長樂園和精神家園,爲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提供一個典型樣板。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7

盛夏的天氣,烈火般的陽光,晴空萬里,大自然中到處充滿着和諧的氣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這三天的時間裏,我來到了平江縣三市鎮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帶着滿腔熱情,把這塊神奇土地上的鄉村文化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味。

平江縣三市鎮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東臨嘉義,南接思村,西與安定和三陽交界,北與童市相連.這是一方充滿靈性的文化厚土,被譽爲“藍墨水上游”的汨羅江穿境而過,迴盪着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絕唱;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態淨土,連雲拔峭與南,汨水蜿蜒西流,萬畝連雲茶園青翠欲滴,一望無垠,境內的千年古樟被譽爲“中華一絕”。

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鎮文化底蘊豐厚。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說而得名,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末詩人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鍾期光,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都出生於此。以甕思遊、李裏、餘宣傳、餘四兵等爲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地的花燈戲深受羣衆喜愛,且在xx年平江縣民間藝術節上獲一等獎。著名畫家周令釗是三市鎮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陳若菊一道,爲家鄉創作大型版畫《碧浪連雲,茶香如海》,成爲三市的瑰寶。

現在的鄉村文化建設

近幾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文化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羣衆學習,鍛鍊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建的三市鎮文化活動中心擁有12個功能室,文化器材/娛樂設施15套,圖書16000冊,能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學習娛樂活動,是平江縣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較爲先進的功能中心。在調研的過程中,優美的廣場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們互相攜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贏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爲了村民廣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爲優質的生態環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來到了三市鎮著名的水庫風景區——堯塘水庫。爲緩解城關地區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飲水質量,平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科學論證,將取水源定於距城關30多公里的三市鎮堯塘村堯塘水庫。堯塘水庫風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鎮。夏日的水庫四周滿山油翠,山水相映,鳥語鶯啼。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水下游魚成羣,水上野鳥戲水。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已和諧相融,交相輝映。綠地林蔭,卵石小徑,蒼鷹振翅,岸邊觀水長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緻。饒塘水庫風景區景點有登山遠眺,電站,溢洪道,觀水長廊,思源亭……

新建的堯塘村水庫總庫容爲644萬方,屬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質優良,經衛生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水質要求。該工程投資大約7000多萬元,每天可供水5萬噸,可以解決2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已於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鄉村文化調研活動,帶給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種奇妙的感覺至今還回味無窮……詩人艾青說:“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江三市鎮,景色優美,百鳥爭鳴,花香四溢,人傑地靈,一片欣欣向榮,永遠祝福你!

年文化調查報告篇8

20xx年的春節就要到了,我們滿心的歡喜,“春節”的到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生命、成長和收穫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的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也經歷了多個春節,也瞭解一些春節風俗,這個寒假,我對春節風俗做了個調查,讓我對“春節”有了更新,更多的'瞭解與認識。

一、春節歷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歲首”即“年”,春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這幾天跟着大人們去買年貨,商場裏,菜市場,街上,到處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人們忙着買過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因爲要寫這個調查報告,我一點也不敢偷懶,只要大人們要出門,我一定要跟上的。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春聯。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我也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窗花雖然是買來的,但是我親手裝飾的,我還在門口掛了對燈籠,歡歡喜喜地在大門上貼上了“福”字和對聯,忙碌了半天,真是感覺蓬蓽生輝,有過年的味道了。

二、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我纏着姥姥姥爺給我講春節的習俗,還是姥爺知識淵博,給我講了好多好多關於春節的趣事。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爲小年,稱“掃房”;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爲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這天的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張羅要大清掃了,我是興高采烈地響應,雖然平時都不愛勞動,但是因爲今天的打掃時過年的一部分,心情就不一樣了,幹勁也足了。雖然是累些,但是大清掃的場面,真是感覺到要嶄新地迎接春節了,一邊幹着活,一邊想着這些事,臉上洋溢着盼望和幸福……

小年也叫祭竈節。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我早就知道小年要吃“小鍋白糖”,應該就是基於這個典故,一定要討好竈王爺,幫我們到玉皇大帝那裏多說好話哦。

接玉皇——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爲竈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爲“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我知道了這些後,一大早就像個小淑女乖乖的,表現特別好,媽媽自言自語到:“這孩子是怎麼了,難道是長大了,懂事了,不過一夜之間,變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樂着,自己默默品味着這節日的滋味。

趕亂歲

送竈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爲“趕亂歲”。亂歲是民衆爲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裏,民衆生活秩序是依賴着民俗進行調節的。

蒸饃花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爲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竈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饅頭,我纏着姥姥也要參加包饃饃,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個,看上去和簡單,真的動起手來,可是有些力不從心,要把豆陷包到裏面,還要把饅頭包圓,不簡單。要是平時我還真沒有這耐心,不過是過節要做的事情,還是細心,小心翼翼地包着,終於包好一個豆包包,雖然不漂亮,但是我手裏的果實。姥姥還給我講,在南方還有春節包糉子的風俗呢,我的思緒飄到了遙遠的南方,看着面板上的饅頭,竟都變成了可愛的糉子。

除夕夜: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