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2022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2022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201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篇一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1、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爲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爲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於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爲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後的發展會更加規範。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後,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二、大學生就業難帶來的影響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本人,原本以爲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以爲大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以爲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敬父母;沒想到考上大學後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佈),沒想到畢業後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對大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大學期間就花了很多錢,大學畢業後還得爲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希望孩子有點事幹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麼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問題。

2、正面影響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範圍內進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雖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政府還應該在教育改革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都在做着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於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製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後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訓練後的大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隨着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學生就業難如何解決

很多培訓機構認爲09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於找不着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並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並沒有爲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爲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麼差別。

問題在於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爲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爲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於是政府出面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後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後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願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於這一政策也並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幹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麼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後可以視爲見習期,由企業接收並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於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設備成本,一部分用於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於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爲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麼,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問題。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過是讓問題體得的更加尖銳,如果能借助這次經濟問題,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二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爲了解在蘇大學生的生活狀態與畢業預期,提升在校大學生的就業準備意識,英格瑪人力資本提升中心近期對蘇州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開展了歷時兩個月的調研活動。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200份,回收2045份,其中有效問卷爲1988份,有效率爲97.2%。

大學生活理想與現實有差距大一最有憧憬或幹勁者居多

在關於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和現實是否一樣的調查中,71.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目前大學生活與理想差別較大,28.7%的受訪大學生認爲兩者基本一致。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大學生表示真正的大學生活與未上大學之前所想象的差很遠,相對來說,自己期望的大學生活更爲豐富多彩。對此,英格瑪人力資本提升中心負責人劉肖魯表示,在未上大學之前,很多同學對大學的瞭解渠道主要通過偶像劇、青春小說及網絡,這些都會對大學生活進行一定的美化作用,當他們進入大學後,卻發現想象的大學生活與現實的大學生活距離太大,從而失去興趣與積極性。劉肖魯對記者說:大一新生對這種差距感感受最深,大學生應該要樹立積極的心態,增強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調節好身心狀態,大學畢竟不是偶像劇,現實的元素要多一些。

調研數據顯示,64.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最有憧憬或幹勁的時期是大一,在所有的選項中排名居首,其後選擇依次爲大四(15.1%)、大三(11.3%)、大二(8.8%)。小晉是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大一剛來的時候,信心滿滿,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活動,他還是班級組織委員,大一生活過得十分精彩。但是到了大二、大三的時候,社團活動新人招進來以後,沒有參與社團部長評選的他漸漸淡出了各類活動。之後看到其他同學打遊戲的打遊戲,談戀愛的談戀愛,自己也開始有些懈怠,直到升至大四,才發現荒廢了本應該進行社會實踐的時間。

在一組你的日常費用支出情況的調研數據中,72.6%的受訪大學生日常主要消費在吃飯上,54.2%選擇了衣飾,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主要用在個人提升花費的受訪大學生只佔了27.4%,不足三成。而在訪談過程中,不少大學生認爲個人提升是很重要的,但很難付諸行動,更沒有毅力堅持。劉肖魯認爲,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因爲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我提升。很多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即便是有提升自我的想法,也由於缺乏毅力,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而擱淺,從而缺乏職業所需技能與素養,往往成爲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工作成多數大學生畢業夢想六成學生認爲就業不容樂觀

就業壓力大,在校大學生也開始務實起來。在關於最希望在畢業時得到什麼的問題調研中,71.5%的受訪大學生選擇了一份好工作,其次分別爲專業知識(12.1%)、閱歷人脈(11.2%)、實現夢想(5.2%)。可以看出,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佳,在這種關乎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更多的大學生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推上了大學畢業時所想獲得東西的首選。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爲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複雜嚴峻。另據瞭解,2013年國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已達2500萬人,宏觀就業壓力增大。同時,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部分地區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結構性失衡現象更加凸顯。此外,國際經濟及就業形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外貿、出口、投資、就業等,勢必也將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影響。

基於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本次調研也對大學生的就業危機感進行了問題設計。根據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在談到其所在專業未來就業形勢時,63.1%的受訪大學生認爲不容樂觀,22.8%對就業形勢不清楚,10.6%認爲就業形勢不受經濟形勢影響。同時,還有3.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就業形勢會逆勢而上。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蘇大學生對就業形勢有一定的認知,預測也逐漸趨於理性化。

大學最後悔的事:四成大學生後悔沒修煉職業技能

在大學裏最後悔的事情這項調查中,47.1%的受訪大學生最後悔沒有修煉職業技能,居各項選擇的首位,其次分別爲沒好好學習,佔比21.1%;沒有拓展人脈,佔比13.2%;沒有處理好感情問題,佔比10.4%;其它,佔比8.2%。劉洋是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受訪中,她講到在最近一次的宿舍臥談會上和舍友們聊起大學幾年的生活,大家竟不約而同地感覺自己虛度了光陰,並且很後悔沒有好好修煉職業技能,等到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幾乎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領與別人競爭工作崗位。簡歷模板可以從網上下載,但是內容中的社會實踐經驗太少,培訓經驗也太少,只有一些乾巴巴的社團活動經驗,做的還都是打雜的事情,企業HR一看就知道沒什麼實質內容。根據劉洋和同學的交流,她總結出以下幾件事情最浪費大學生的時間,包括:睡懶覺、看連續劇、打遊戲、談戀愛和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社團活動。劉洋對記者說:以前進校時很多學長也鄭重地告誡過我們,要珍惜大學時光,不能虛度光陰,但等到真正畢業時,還是發現浪費了很多時間。

從調研結果來看,很多大學生認爲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有所差別。不少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產生了危機感,認知趨於理性化,並越來越看重職業技能的培養。但遺憾的是,真正去通過實踐提升自我並堅持到底的人並不多。通過訪談記者也發現,不少大學生對虛度大學光陰有了警覺,只是因爲缺乏對畢業後的規劃,所以對如何度過大學四年存在一定的迷茫。在課程相對寬鬆的大學校園裏,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充實大學生活的同時又能爲畢業後求職積攢實踐經驗呢?專家建議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調整心態,儘快融入大學生活。其次,提前規劃畢業後去向,並從大一開始實踐。再次,多多參加社會實踐,積極進行實習兼職,在實習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提前有個清晰的認識。

201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篇三

摘 要:

就業形勢。我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科大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宿舍合作爲了順利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助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真實有效的完成調研!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4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17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和處在就業江湖的2名大四學生!

關鍵詞:

1、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爲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帶着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並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2、方法:

被試:被調查的學生爲青島科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62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編輯出版專業、機電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船舶專業、外語專業、信息專業、經管專業和廣告專業等專業!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工具:我們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問卷樣題如下:

你認爲現在就業形勢如何:a 形勢嚴峻,就業難c形勢較好,就業容易b 形勢正常d不瞭解5*你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滿意程度是a 很滿意b 較滿意c 不太滿意d 很不滿意6*你最希望學校加強哪類服務? (可多選)a 求職面試技巧培訓d 就業信息發佈b 就業心理諮詢e組織校園供需見面會c 就業政策、形勢分析f與用人單位建立關係,做好推薦工作

3、結果: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學生、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上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爲5%左右,那爲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1人認爲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爲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爲其不重要,而認爲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爲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爲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爲本專業很沒前途。可以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爲起初工資爲1500~~XX元,14人認爲應該爲XX~~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裏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於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麼多大學生,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 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說“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領導者自己。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於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儘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說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爲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爲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爲資本化,是爲自己謀利益,卻爲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爲主體”,爲人民服務爲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爲祖國、爲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後,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 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爲了更晚一點面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爲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考慮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創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瞭解,,佔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佔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體的協調能力克服壓力的能力也是他們缺乏的,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4 結論: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5 建議:

(1)大學生在大學時應該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們加強教育,並進行積極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裏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況)。

(3)社會應該寬容對待大學生,不能因爲大學生涉世未深,經驗不足就拒絕接納大學生,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四

爲深入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存在問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國家統計局湘潭調查隊於XX年4月—5月組織專題調研,實地走訪了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所在潭高校,與就業指導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大學畢業生就當前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方向開展座談、交流,並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勞動局等部門有關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調查中,嚮應屆畢業生髮放了無記名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6份。

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據有關部門統計,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59萬,比XX年增加85萬,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破紀錄的611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以每年50萬的數量遞增,還有100多萬曆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和社會上龐大的失業人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不景氣,據XX年2月16日新華網報道,僅廣東就有7萬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倒閉,很多企業招聘崗位銳減,甚至開始裁員減壓,給處於寒潮中的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針對嚴峻的現狀,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個省(區、市)陸續出臺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政府文件。6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重要措施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就業;各高等院校更是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宣傳指導,力促學生就業。但是,各高校就業指導機構負責人普遍反映,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09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着不同以往的難題。

1、企業進校招聘明顯萎縮,簽約率大幅下降。

據瞭解,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啓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09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在啓動期便寒意陣陣。在走訪調查中,校方人員介紹,XX年10-12月的校園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許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戶和積極分子不見了身影,甚至有企業宣佈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據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統計,截至XX年底,來校招聘的單位約有200家,需求人數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單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數超過XX人,減幅分別爲50%和33.33%。

XX年4月以後,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企業進校招聘情況有所改善,加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許多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學校也利用各種渠道,引進企業,積極推薦本校畢業生,招聘單位比XX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儘管學校工作有所成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簽約的畢業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個百分點;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正式簽約率約爲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調查問卷顯示,應屆畢業生正式簽約比例僅爲10.3%,達成就業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9.4%,兩者合計還不到40%,雖高於中國社會調查所XX年2月公佈的電話調查結果35.6%的整體就業率,但與社會保障部公佈的力爭XX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0%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2、預期薪酬明顯下降。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昔日的“天之驕子”們顯然在心理上已經完成了向普通勞動者的轉變。調查顯示,畢業生已經走出“要價”過高的誤區,預期薪酬迴歸理性。湖南科技大學江主任反映,本校應屆畢業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高校畢業生也出現薪酬大幅下降的明顯趨勢。

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XX”(28.7%),只有14%的大學生將底薪定位在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畢業生表示願意接受“零工資”就業,這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各大媒體也屢屢報道,就目前來說,房價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兩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學生們求之不得。

3、結構性矛盾突出。

據調查,各專業大學生就業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專業就業比較緊俏,湖南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採礦、地質、路橋專業在5月簽約率已達到90%以上;文科、經濟管理類就業困難,以往的一些熱門專業,由於高校盲目擴招,導致供需比例失調嚴重,就業困難,由“熱門”變“冷門”,譬如外貿英語、計算機專業,尤其是學校知名度不高的畢業生就業困難。湘潭大學謝處長表示,由於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該校英語、國際金融貿易、證券等專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往年房地產行業是招聘大戶,但是今年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房地產相關專業就業情況嚴峻;而房地產部門表現不佳又直接導致了建築、施工設計行業的不景氣,導致這些專業的學生遭遇到以往沒有的“冷遇”;法學、中文、數學等傳統專業表現較差;生物、化學等專業就業情況相對穩定,最熱門的專業是市場營銷。

由於今年中央出臺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改善農村衛生服務條件,到XX年,使全國每個縣至少有一所縣級醫院和若干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基本達到標準化水平,縣醫院原則上要達到二甲醫院水平,每個行政村都有村衛生室,所以今年醫衛類專業就業比往年好很多。農村的醫療改革使許多醫療機構起死回生,因此醫衛類專業就業不但沒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反而有所好轉,成爲09屆畢業生中的幸運者。湖南職業技術學院曾老師介紹,今年本校有醫衛類畢業生2374人,已簽約和達成就業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許多專業望塵莫及。

4、就業呈現性別差異。

除了專業差異,高校就業市場還呈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就業難度遠遠大於男生。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爲14.5%,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爲35.5%;女生的正式簽約率只有5%,有意向未簽約的比例也只有21.7%。兩相比較,可以發現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遠遠低於男生。面對殘酷的就業市場,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考研”,有21.7%的女生認爲用人單位選拔不公導致自己求職遇挫。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餘老師介紹,雖然本校學生男女比例約爲3∶1,但是建築行業都傾向於要男生,女生就業成爲學校的棘手問題。

5、專科、高職層次畢業生就業情況明顯好於本科生。

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XX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平均就業率達到95.77%,從XX年開始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達到95%以上。今年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但就目前調查的情況看,我們發現專科、高職層次的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要明顯好於本科畢業生,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的整體就業率高出湘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近20個百分點。

專科、高職畢業生在對薪酬的心理預期和職業層次的要求都相對要低,而且很多專科、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本來就定位在實用型“藍領”人才,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很多院校採取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等方式,使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建設廳的'下屬院校,其建築類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設系統相關單位實現就業;湘潭教育學院對全日制學生實行訂單式培養,與廣東、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單位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爲畢業生多方提供帶薪頂崗實習與就業平臺。

6、定位城市,不願去西部、下基層。

雖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大學生轉變了觀點,不再一窩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東南飛”的景象也一去不復返,但是相當大比例的畢業生仍不願去西部省份,不願下基層工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2%的學生在求職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機會,儘管有95.6%的畢業生表示贊成“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及政府新近出臺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計劃,但是隻有35.3%的學生表示願意去西部或農村尋求個人發展,有45.6%的學生認爲這會限制個人未來的發展,而且有35.3%的學生對相關措施的配套優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學XX年還有5名通過了村官考試的畢業生出於種種顧慮放棄了當村官的機會。

7、考研、“考公”熱持續升溫。

在“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將目光鎖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務員(或是參加選調生考試)上,於是出現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軍和蔚爲壯觀的考公務員一族。湖南科技大學今年有500多人蔘加研究生考試,是去年考研人數的近5倍。湘潭大學今年有847人蔘加了選調生考試。從大範圍來看,今年全國各地有77.5萬人涌向國家公務員考場,爭奪1.35萬個職位;今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也出現了12.7萬人競爭4000崗位的情況;全國有124.6萬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試考場。湘潭市XX年、XX年公務員招考職位數分別爲195、77,報考人數分別爲3528人、3306人,考試錄取率分別爲5.53%和2.33%,競爭激烈程度逐年加劇。浩浩蕩蕩的考試大軍中有相當大比例的人爲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年未就業或是就業不穩定的大學生。

8、就業難引發了明顯的社會問題。

一些學生遭遇多次求職受挫之後,容易引發焦慮、自卑、失落、懷疑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了媒體上報道的就業不成而厭世輕生的慘案。調查問卷顯示,在求職受挫後有8.8%的學生個人生活態度比較消極,有16.9%的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懷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很多貧困生傾家蕩產舉債讀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擔心因學生們找不到工作,無法正常離校而帶來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於就業難,大學聯考棄考現象嚴重。據統計,XX年大學聯考報名人數約爲1020萬名,比去年約減少40萬,約84萬應屆高中畢業生沒報名參加今年的大學聯考,這一方面是由於大學費用昂貴,另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困難,新的“讀書無用論”悄然泛起,在這種情況下,重慶萬名貧困高中生自動放棄大學聯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201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篇五

一、前言:

近年來隨着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就業制度有了很大改變,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開始更大地邁向個人自主擇業。這種改變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給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和途徑,就業機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現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競爭、專業不對口現象、社會崗位趨於飽和等等都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挑戰。並且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似乎呈現了越來越來難的趨勢,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與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以及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也爲滯後就業提供了難題,根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與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差距持續縮小;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爲2766元,比20xx屆(2479元)增長了287元;20xx屆大學畢業生爲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將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並且藍皮書指出,從總體就業分佈上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中,有82.1%的人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或半職工作。1.6%的人自主創業;有9.3%的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1.1%的人準備國內外讀研,6.1%的人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2.1%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由於就業不易,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選擇讀研而不是參加工作據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爲608.2萬人,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爲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大學專業的不斷擴招使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求職大軍的隊伍越來越浩大,畢業生要在人才輩出、高手如雲的求職隊伍中激烈競爭,爲了瞭解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在網上和周圍做了一個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爲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爲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爲87%、高職高專爲84%;而XX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爲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爲90%、高職高專院校爲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爲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爲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爲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爲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解決方案:

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找到了大學生就業的一些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對策:

1、解決專業結構性失業。問題一中高校跟風,熱門專業逐漸變“冷”,其實是就業供大於求造成專業結構性失業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調控各專業的供應量,專家建議,大學生就業的專業預警機制應該涵蓋三個層面:國家層面、省級層面、高校層面。我認爲各高校應該調控專業供應量不能盲目擴招,大學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就業觀,認清就業形勢,把我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

2、先擇業後就業。大學生剛踏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從底層做起,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磨礪自己,有利於將來工作的提升。而專業不對口現象出現時,我們應該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層鍛鍊自己,在工作中學習。

3、準備好吃苦。大學生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簡單地,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不要頻繁跳槽,就業時先滿足生活需求,累積經驗,等到穩定和有能力時再考慮自己喜歡的工作

4、國家政策。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並且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推動就業機制改革,加強對大學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5、增強綜合素質。大學生應該自強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並且要勇於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麼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等。

6、企業科學用人。一些企業用人單位應該科學用人,要懂得與時俱進,廣泛吸納人才,選人標準要合理,選人程序要科學,鼓勵就業者提出建議,勇於創新。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六

一、研究的緣起和目的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全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從20xx年的83%降到了20xx年的72.6%,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我國長期被視爲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範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關研究部門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各有側重。我們這裏主要討論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爲全國高等院校最爲密集的地區,x市x區更是面臨着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xx區轄內擁有x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衆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佔x市的79%,每年有20000多名大學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許多人就在轄區內就業。一直以來,xx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

爲了更準確地把握高校大學生對政府就業服務的具體需要,更清晰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更好地打造服務性政府,xx團區委聯合x大學團委理論研究室,以“駐xx區高校大學生就業需求狀況”爲主題組建了課題組,於20xx年7月對xx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調研能夠對該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初步的對策,以便於找準未來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着力點,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工作舉措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樣本概況與分析

本次調查採取配額抽樣的方法,共調查了300名學生。全面考慮到男女性別比例及專業和年級及學校層次等情況,主要調查包括x大學、x師範大學、x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x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x)、x體育大學、x工商大學、首都師範大學、x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xx區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過因爲並非隨機抽樣,加上樣本量的限制,因此在進行推論時應較爲慎重,此數據能夠爲我們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議。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駐區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求職最先考慮的因素、求職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並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羣體層面和個體層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會、基層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等求職渠道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xx區政府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從宏觀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還是從具體的服務態度、服務過程來看,都爲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切實的便利;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就業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使客觀準確的政策信息傳播到更多的個體,以便於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求職決策;大學生對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觀的總體發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觀的具體落實層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爲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樑,擔負着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有必要進一步改進就業工作,完善育人環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從個體源頭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強職業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具備緊迫意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了解相關政策。共青團作爲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學生對共青團在服務就業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聯繫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活動”、“開展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維權,保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這些期待對我們共青團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養髮展人才,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有重要的啓示作用。

三、結論與思考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及就業需求特點

1.當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擇業焦慮感普遍存在。我們仔細考察了駐xx區高校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分佈,半數以上的同學有些焦慮,一成同學非常焦慮。學習階段越高,擇業焦慮感越強。伴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步入攻堅階段,就業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結構性的人力資源供過於求的矛盾。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職業規劃;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大學生情緒不穩定,在重大問題面前無法保持足夠的冷靜,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擇業失敗,造成更強烈的焦慮。xx區是全國高校聚集區,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高校學生揹負着沉重的就業競爭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感。

2.當代大學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現代社會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碰撞交融,價值觀念趨於多元。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大學生作爲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羣體,只要善於學習、踏實肯幹,都能做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於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着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爲。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的形成,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衆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着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被選擇者,而根據現實情況和個人特點的綜合因素考慮擇業,將有助於謀得理想職業。

3.當代大學生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並存。xx區高校大學生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瞭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學對政府就業政策不瞭解,缺乏實習見習的機會,缺乏對就業信息的瞭解,表現得比較盲目。理性與盲目並存的現象,有其客觀、主觀原因。客觀上看,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講,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二)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宏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普遍對政府在宏觀調控、就業服務方面的作用的認識比較模糊。這與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大學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係。在這種條件下,政府在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就業市場中的社會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因而出現了“假性飽和”的現象。

2.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運行缺乏瞭解,對相關單位的人才期望情況反映滯後,不能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另一方面,大學生很難通過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等深層次的優勢,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雖然政府提出要建設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在,但實際上依然是被動的等待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來向自己獲取信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於就業市場多樣化的適應能力。

3.對大學生到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學有意去基層鍛鍊、服務農村、支援西部,這個數據雖然樂觀的,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教育宣傳、組織動員工作還不得力,對服務基層的同學的財力支持還不到位,對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待遇保障還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是偏向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4.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支持不夠。隨着高校持續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長,社會將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合適就業崗位,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轉變舊有的就業觀念,變被動就業爲主動創業,大學生需要有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不能滿足於做求職者,還要有成爲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準備。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很多侷限,比如知識積累不夠、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夠成熟、缺少運作資金、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我們在調查中發現,xx區高校大學生認爲政府在創業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夠完善。

(三)對策分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要把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作爲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並存的現象,突出反映了畢業生就業觀念方面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及相關組織機構,着重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做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樹立“適應”的觀念。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要根據性格、愛好以及其他自身情況選擇與自己的個人特點相“適應”的工作,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看待自身條件,調整好心理狀態,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評價自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流動”意識,不要認爲“一次就業、終生不變”;要開闊視野,拓寬就業面,不要自縛手腳;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競爭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成才發展觀。政府應該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者座談會、“創業者風采”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畢業生轉變計劃經濟下陳舊的就業觀念,鼓勵他們抓住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和城市社區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契機,到西部就業,到中小城市和社區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到各行各業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聰明才智。

2.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加大綜合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制定和貫徹落實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各類優惠政策,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3.促進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繫,增加大學生就業見習機會。政府需要不斷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資源優勢,積極地在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架橋築路。xx區政府應加強與高校的協作,建立高校畢業生求職信息庫,探索建立人才儲備週轉制度;同時與用人單位溝通,收集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信息,促進供求匹配。政府應廣開渠道,給學生創造到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進行短期就業見習、掛職鍛鍊的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增強求職就業能力。

4.建立科學實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統。政府應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發佈渠道,在全國真正形成就業代碼規範,就業信息統一開放,就業指導科學合理,區域性就業信息與全國就業信息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定期由專門機構發佈大學生就業資訊和相關政策,實現供求雙方信息資源共享。xx區高校密集、企業衆多,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人事部門與教育部門等要聯合編制信息,把職業情況、學校專業情況、招聘計劃人數、就業需求人數等相關信息對應起來,保證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完善,增強預測方面的信息,以減少學生求職過程的盲目性。

5、針對不同類型的就業人羣,提供相應的完善的就業服務,提高政府科學服務的水平。本次調研在針對xx區不同性別、年級、專業、生源的大學生人羣進行相關性研究時發現,不同人羣在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等諸多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政府應對不同的就業人羣提供相應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把政府的宏觀就業政策能夠在微觀層面獲得最大收益。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組織有關專家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分類研究,對於各種特徵就業人羣提出配套的服務措施;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政府職能、完善服務設施,以保證各類服務措施的落實到位。

6.共青團應充分發揮育人優勢,切實提升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是共青團工作特別需要着力的地方。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理論學習、科技競賽、創業大賽、原創文藝活等,使“第二課堂”活動與學校教學模式形成有力的配合,培養終身學習和全面學習的能力。其次,要加強社會實踐工作,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大實踐參與面,積極開闢社會實踐新形式,豐富社會實踐新內容,努力通過社會實踐工作引導大學生真正做到“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學到把書本知識轉化爲實際才能的本領。xx團區委着力推廣的“就業直通車”項目,以團區委爲紐帶,推進xx區內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的良好互動,有效整合了地區各種資源,爲高校大學生提供了鍛鍊才幹、磨礪品格的平臺,有些單位還嘗試在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擇優選拔部分實習畢業生。這一項目有效地縮短了高校學生對工作單位的適應期,受到高校學生和企事業單位的普遍歡迎,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再次,要加強人生導航,大力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共青團應該大力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排解挫折,形成自主、獨立選擇的習慣和能力,形成耐受挫折、堅強柔韌的品格。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七

近期,一篇名爲《江蘇4萬20XX屆畢業生未就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或更嚴峻》的文章發佈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報道稱: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20XX屆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經有4個月了,20XX屆新的畢業生也已經開始考慮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蘇仍有4萬名20XX屆畢業生未就業。20XX年,新的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3.2萬人,比去年多6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0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已經來到,爲了避免企業過早進入校園招聘而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多數高校採取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求職旺季。據統計,從20XX年畢業生求職者人數突破600萬大關以來,求職者數量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僅江蘇省XX屆高校畢業生就有53.2萬人,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筆者從知名社會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瞭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屆的畢業生由於在校園招聘中未解決就業問題,被迫把目光放到社會招聘中,而社會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也導致很多畢業生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卻依然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此外,筆者還從上了解到一組數據,20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0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僅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將達到65萬-70萬,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願意自降身價,期望以降低薪資水平的代價求得一個工作機會。

對此,筆者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等招聘類網站上整理出四條求職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道路進行規劃的一個過程,作爲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在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一個時常困擾大學生的問題是:我要進入怎樣的用人單位?但卻很少有人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用人單位爲什麼要聘用我?我怎樣才能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大學生要找到工作,必須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需求何在?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它不是教育機構,旨在讓你進去進修然後成爲“全面發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機構,因爲悲憐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聖的社會職責。它是什麼?是勞動機構,是僱傭你進去“幹活”的,因爲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勞動從而以工資作爲交換的合作方式。遺憾的是,不少大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廂情願地把用人單位當做配合自己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的工具,喜歡就進去帶着,不喜歡就一走了之。根據上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大學生就業後一年內的流失率竟高達50%,兩年內更是達到了75%!

那麼,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應如何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呢?

二、大學生要清楚用人單位的員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應聘選擇前,大學生要認真分析一下:用人單位爲什麼要招聘員工,希望通過招聘這些員工達到什麼目的,有哪些具體的招聘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些信息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戰略是否吻合。千萬不要抱着“隨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換”的心態,那樣受傷的是用人單位,浪費寶貴光陰的是你自己。

三、大學生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階段發展需求。

用人單位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重點需求,大學生要做的是思考並找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的方法,並努力身體力行。如果你能爲滿足這些重點需求而作出相應成果的話,你就有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和重用。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創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員工多幹少說,在迅速發展期需要員工邊幹邊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員工思考了再幹。

四、大學生要研究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單位有更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對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進行研究,對用人單位的未來業務重點和崗位要求作出預測,並據此制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

總而言之,雖然20XX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是隻要大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職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八

一、畢業生基本情況

1、基本數據

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有6個專業284人。XX專業165人、XX專業75人、XX專業3人,XX專業11人、XX專業10人、XX專業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畢業生簽訂協議並落實就業單位的266人,簽約率爲93.66%。

2、就業去向分佈情況

我院20xx屆畢業生分佈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佔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42%;XX省地區共接收我院畢業生人37人,佔13.02%,其他省市地區共11人,佔3.87%。從就業單位來看,我學院畢業生主要進入各XX單位工作,共有170人,佔59.86%;進入XX公司共64人,佔22.53%。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學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助學院以黨總支書記爲主導,成立了以學工幹事,畢業班輔導員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分工明細,責任到人。主管領導、學工幹事、輔導員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思想變化,組織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就業動員會。

2、滿腔熱情、周到細緻地做好畢業生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就業和擇業是大學生重要人生轉折,是他們邁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爲畢業生提供了真誠關懷、科學指導、周到服務,切實幫助他們邁好人生關鍵一步。一是貼近學生實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業指導課力度的同時,針對非鐵路專業學生的特點,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畢業教育作爲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思想。針對鐵路專業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通過各種層面教育,降低他們的毀約率。二是提供周到細緻的就業指導。千方百計收集就業信息,努力開拓就業空間;讓所有的畢業生都瞭解國家關於畢業生的各項政策;瞭解每個畢業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設身處地地幫助畢業生。三是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女生進行重點跟蹤,重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求職技能,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閱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說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說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說、詳說,哪些該回避、簡談,說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爲畢業生排憂解難

首先,學院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就業處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就處的各種招聘工作,特別是針對鐵路相關單位和企業開展專場招聘工作,讓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建立校內網絡交流平臺。隨時將一些就業信息發佈出去,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取就業信息,同時,利用這個交流平臺,把平時不願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積極與學生交流,幫他們解決他們在就業工程中遇到的困難。

4、積極跟蹤畢業後學生就業情況

就業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售後”服務。我們本着學生在校是我們的學生,要爲他們服務,畢業後仍然是我們學生、校友,也要爲他們服務好。畢業生畢業後,很多學生涉及到改派、辦理戶口、組織關係等事宜時,每每找到我們,無論是誰肯定會及時的放棄手中的工作,爲他們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們還對在畢業時還沒有就業單位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一一對他們落實就業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由於我院近兩年學生就業火爆而且多數專業都能進鐵路單位,有相當多的畢業生採取了觀望的態度,特別是鐵路單位沒來招聘或者沒有關閉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單位應聘。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業定位,從而錯過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2、女生就業存在困難。由於學校的專業的特殊性,對女生外在要求較高,女生就業比男生遇到的困難加重。

3、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個別指導的廣泛性不夠,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