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一

目前,我國仍然處在計劃 經濟 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渡時期,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客觀存在,勞動力市場機制不健全。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從“統一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大學生和高校都面臨着挑戰。近年來,我國高校逐年擴招,在滿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使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大,造成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再加上大學生就業觀念滯後等多方面的原因,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大學生就業將面臨嚴峻形勢:

一、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再認識

(一)政府加強統籌規劃,宏觀調控是大學生充分就業的基礎

按我國目前的情況,國民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新增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可見我國經濟的快速 發展 爲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同時,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積極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大學生“就業優先”的思想,工作重心從以前的就業管理轉變到就業服務上來,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減輕了大學生的精神壓力,爲大學生就業創造了寬鬆、公平的環境。

(二)不同專業的就業形勢

外語專業的、懂得世貿()組織規則經濟類的、管理類和財會類的學生將繼續搶手;隨着IT業的逐漸復甦,社會對 計算 機類、電子 類專業的學生會有更高的需求,學生的就業可能比較樂觀;中文專業學生適應面廣,有一定的功底,社會提供了許多崗位:記者、祕書、管理等,都適合他們去做;社會 科學 等專業的學生,報考公務員可以解決一部分這類學生的出路,但由於公務員崗位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就業不太樂觀等。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但是社會對不同的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都可以找到工作。

(三)用人單位招聘制度的變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更多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來選擇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這樣一種環境,無疑將給一般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及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民營 企業 成爲吸納畢業生的重要渠道

民營企業有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成爲接納畢業生就業的一支新生力量。隨着個體、民營經濟的繼續發展,其需求崗位必然將進一步增加。這就要求廣大畢業生,積極轉變就業觀念,不僅要將目光放在大公司、大企業上,還要適應形式要求,投身到充滿生機活力的民營企業中去。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 中國 地域寬廣、人口聚集不均、地區各種因素差異決定着我國就業形勢的差異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異。

2、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體制有待於健全完善。畢業生就業制度由“統一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一個改革性的大飛躍,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各種刺激。“雙向選擇”從不利因素上講,給那些拉關係走後門的人開了“綠燈”,解決了工作問題。“擇優分配”在“雙向選擇”中難以有效實行。雖然學校通過評選優秀畢業生或提供信息,主動推薦等做了一些工作,也能體現到部分畢業生,而那些通過關係到好單位的畢業生無須與其他學生競爭,這樣就造成畢業生素質好差與用人單位好差及需要脫節。

3、結構性矛盾突出。龐大的就業力量,客觀上造成大學畢業生的增長速度大於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4、高等教育和經濟轉型速度沒有完全協調起來,教育體制改革相對滯後。由於高校擴招造成了生源質量下降的現狀,在教學質量上增加了難度。因此,學生培養質量難以與市場需求接軌,遠遠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步伐。

5、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向現實。學校和社會不是隔絕的,社會上消極、腐朽的東西,弱化了他們將所學知識去報效祖國和人民,立志到艱苦地方去創業的思想。

6、就業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範。由於人才市場的不完善、學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力度不到位、學校與社會單位的協調不夠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和供需溝通渠道不暢、社會用人制度相對滯後、就業競爭環境欠公平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

7、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放鬆。家長、教師、校園環境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都是非常廣泛和深刻。家長對子女的關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學習成績上,而對子女的道德品質培養、心理輔導、勞動教育等有所忽視,這些弊端影響學生在擇業上,貪圖安逸,講究功利實惠;學校在教育指導思想上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敢嚴格管 理學 生的現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後, 政治 方向模糊,把文憑和學位當作換取名譽、享受地位的條件,引起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不滿。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因素

大學生職業能力不足。表現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繫統、不紮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專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1、職業規劃能力比較欠缺,很少有大學生對自己做出詳細的探查,明確自己的素質、能力、個人特長、興趣、學習、工作方式及對工作環境的喜好等,依次做出決定和計劃。

2、大學生就業觀念落後、回報期望過高、就業盲目性大。有的學生還無法接受就業制度的改革,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出現高估自己的能力;有的學生對自身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使自己陷於不戰自敗的困境中;有的學生在獲取職業信息和職業目標的篩選能力上不強,常採取不切實際的從衆行爲等。很多大學生並不瞭解因爲擴招、下崗工人多而再就業等多方面原因帶來工資標準降低,進入大城市、大企業的要求更高、機會更小等就業行情,因而在就業中沒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浪費了就業機會。

3、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低,創新意識不強,綜合素質不高。在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試教育觀念在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導地位。學校培養高分低能、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許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自覺意識不濃,條件不完善、渠道不通暢。

4、部分大學生文明禮貌欠缺,不注重細節。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好與壞、對與錯,在生活中表現得自私、封閉,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與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現今的用人單位幾乎都特別注重團隊合作,因此很多學生失去了機會。

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建議

高校畢業生畢業分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望與發展。搞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由於大學畢業生就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導也應該是廣泛的,將就業指導和教育結合起來,不僅爲畢業生傳遞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補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一)深化就業指導,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科學就業觀

1、教育學生正確理解畢業分配政策的內涵。強調市場經濟下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並不意味排斥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的政策界定了擇業的目標和出發點:爲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面向基層,充實生產、科研第一線,學以致用,人盡其才。

2、高校應以理想信念 教育 爲核心,加強國情與艱苦創業精神相結合,教育和引導廣大畢業生,堅定樹立 科學 的、務實的事業觀和奮鬥觀。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分析就業形勢,確立就業目標,教育畢業生擺正個人和集體、個人和國家的關係,要有知難而上、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在現實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最能發揮個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二)教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大學生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才能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歡迎。因此,學校要讓大學生清楚:市場 經濟 的需要和 發展 的趨勢只能使競爭越趨普遍和激烈,優勝劣汰,誰也迴避不了,必須使個人適應這個要求。市場經濟中,複合型、應用型和開拓型人才適應性強,需求量大,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導畢業生要以這些人才的標準加強學習和鍛鍊,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爲行爲準則,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完善就業平臺,爲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服務

1、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專門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教育畢業生對自己認知,對社會認知,對職業的知識、性質、特點、發展前途、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及市場需求等應有全面的瞭解;學校要幫助畢業生了解自己的特長、興趣、心理承受力、合適的職業類型等,逾越自己條件或對自己缺乏信心都會使擇業失敗。

2、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學校和社會通過網絡 、電話、郵寄等多種溝通方式相結合,使信息暢通無阻,保證大學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適合自己的信息。

4、要進一步規範就業市場,實現各種就業渠道相互貫通、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見習、實行、參觀考察、提供模擬招聘會和麪試機會。

總之,當代大學生要正視現實社會的嚴峻性和挑戰性,強化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時時注意把自己打造成適合社會的合格成員。爲國家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促進個人的成功並不斷髮展完善。

參考文獻 :

[1]張遠。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的若干思考[J]。教育 藝術 ,1996,(4)。

[2]郭建峯,劉啓輝。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調查分析[J]。 中國 青年研究,2005,(8)。

[3]高曉琴。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和方法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8)。

[4]王宏衛。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與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6)。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二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90年代末開始的大學擴招造成大學生畢業過剩,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下降,供需比日趨上升,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現狀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一個熱門話題,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難在以下幾點: 一,畢業生數量的迅猛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短期內增幅有限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二,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影響,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一方面,縣,市中小企業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畢業生不願去第一線,去基層,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依然存在。畢業生的基層意識和創業意識有待加強,有待做更加細緻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 三,高校畢業生流向不夠合理。目前高校畢業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這些地區往往佔據各種優勢,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較大,形式多樣。

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1、社會原因,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爲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爲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 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學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爲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爲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爲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

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衆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

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爲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 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作爲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 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三

摘 要

爲進一步掌握畢業生就業準備情況,有計劃、有措施地提高畢業生就業意識,提升畢業生求職技能,拓寬就業準備的深度和寬度,筆者對所在的學院400餘名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準備情況調查表”的問卷調查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畢業生 就業準備 對策建議

爲進一步掌握畢業生就業準備情況,有計劃、有措施地提高畢業生就業意識,提升畢業生求職技能,拓寬就業準備的深度和寬度,筆者於2014年10月對計算機學院400餘名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準備情況調查表”的問卷調查和分析。

1 相關數據

本次調查問卷以班級爲單位,12個題目,以表格填空的形式進行,主要設計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意向、對將來就業前景態度、就業準備情況、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面臨主要問題以及所需的幫助等問題。

2 畢業生在就業準備中的問題

數據顯示,畢業生在就業準備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就業方向不明確,求職步伐緩慢。41.8%的畢業生尚未確定求職方向,不確定是否找專業對口的工作,不確定從事哪個方面的工作,實習就業計劃一再拖延,難以下手。歸根於他們在目標性和角色意識上定位模糊,自我認識不清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任何的優勢,沒有堅定的求職目標,求職步伐緩慢。

(2)專業學習不深,專業信心不足。40%的畢業生反映想找專業對口的職位,但在求職過程中對自己的專業學習沒有信心。大學學的都是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多樣化,但課程學習和探究深度不夠,如編程、java等實用性、專業性課程。在求職期間看到公司對崗位的具體要求,覺得自己達不到公司需求,有畏難情緒,不敢去面試專業崗位要求較高的職位。

(3)社會實踐缺位,項目經驗貧乏。大部分畢業生在大學四年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行業發展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用人單位在明確要求應聘者具有工作經驗,49.6%的畢業生認爲沒有工作經驗是求職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兩者的錯位脫節,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學生的求職信心,使大學生的求職過程變得更加困難。

(4)角色轉換較慢,畢業準備不足。部分同學尚未從大三的心態轉變爲畢業生的心態,認爲自己離畢業還較爲遙遠,未將畢業及求職提上日程。究其原因,就是學生主觀上沒有做好心態準備的因素;學校在就業指導、就業培訓上給學生的壓力不大,就業形勢介紹和就業氛圍的營造上不夠,學生存在角色定位不清的錯覺。

(5)行業發展瞭解不足,求職盲目隨大流。43%的畢業生對專業市場發展方向認識不足,不瞭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求職缺乏目標性及針對性,盲目投遞簡歷。以本次調查主體的計算機學院學生爲例,大部分學生存在對計算機、互聯網行業的運用模式不熟悉的問題,即使有跨專業就業意願的學生,也對要從事的行業沒概念,認爲找得到工作就勝利,不看行業發展情況。

(6)求職技巧欠缺,技巧意識有待提升。招聘單位在一次招聘過程中可能要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篩選簡歷,進行面試。在時間極其寶貴的場景下,學生能在簡歷製作上能否吸引眼球,面試表現能否脫穎而出,取決於學生對求職技巧的掌握。畢業生求職技巧欠缺,包括簡歷製作及包裝,面試中溝通和其他方面技巧。個別學生盲目認爲技巧不重要,個人實力是面試成功唯一因素。

3 就業工作建議

3.1 學院層面

(3)開展校園就業招聘宣講,提高學生就業主動性。通過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組織機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以及加強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的滲透來爲學生做好就業準備提供有利條件。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增加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讓在校大學生更瞭解社會更好地認識發展道路。

3.2 輔導員層面

(1)加強學生思想引導,樹立正確就業觀。每個月定期深入學生宿舍、課堂瞭解學生就業觀念,分層次、分類別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養,教育學生講誠信、知敬業、懂感恩、明集體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篩選公佈多元招聘信息,適應求職多樣化。及時整理和彙總企業招聘信息,並通過各種渠道將招聘信息發給學生及班導師,有針對性發動學生應聘。針對部分不想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學生,在發佈招聘信息時,可適當發佈非本專業就業信息。對市場就業環境和行業、崗位的工作要求和發展趨勢等做全面信息篩選和公佈,做到招聘崗位信息的多樣化,爲學生提供多元職業諮詢服務。

(3)開展求職技巧培訓,提高求職成功率。舉辦求職技巧培訓班,系統講解簡歷製作、面試技巧等方面,適當推行人際關係中的文明禮儀,提高學生求職成功率。針對學生面試企業,單獨爲學生提供一對一的當面指導。指導學生通過提高就業準備度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以自我包裝、抓住機會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協同學院、班導師、專任教師共同推進就業工作。在學院、班導師、專任教師之間穿針引線,相互溝通,共享就業信息資源,將學院、班導師、專任教師、輔導員擰成一股繩共同做好學生就業工作。

3.3 班導師層面

(1)就業心理引導,提前做好就業準備。深入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家庭情況、心理狀態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與學生溝通,做好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引導,引導學生提前做好就業的心理準備。

(2)專業方向指導,提升專業信心。利用班導師對本專業行業發展方向較爲熟悉的特點,增加與學生在專業發展和行業發展方面的溝通,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專業技術學習,重在培養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

(3)深入班集體,瞭解學生動態。深入班級、深入宿舍,瞭解學生的困難與困惑,有針對性地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就業困難的學生,幫助其順利就業。及時和班幹部溝通,督促、整理、彙總每位學生就業信息,掌握班級每位同學的就業狀態。

3.4 畢業生層面

(1)及時轉換角色,做好求職準備。將自己的狀態轉換爲畢業求職狀態,增加求職及社會生存的危機感,做好充分的求職準備,包括正裝購買、簡歷製作、面試技巧學習等。在就業前對求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估計和評價,爲解決這些問題而建立角色轉換的思想觀念。

(2)端正求職心理,準確自我定位。畢業生須要充分認識到求職就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遭遇挫折和失敗實屬正常,不能因爲失敗過一兩次就畏懼求職。同時,準確自我定位,不盲目地對薪金有過高的要求。

(3)面對客觀困難,把握當前機會。因學分未滿而留在學校的同學,須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客觀事實,安心留校上課,並嘗試找本地區的實習崗位,把握每一個實習就業的崗位。在校的大學生應該努力地學好專業知識,打牢自己的基本功,同時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綜合全面地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2] 孫利,吳建民,李林英。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對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

[3] 張函梅。廣東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準備狀況調查報告[J]。學校管理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