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民生民情調研報告 篇一

根據是政府安排,我們建委“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工作小組,從月日到月日,對徐臺村入戶開展訪民情,送政策,辦事實活動,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徐臺村地處仙彭公路以東,城南大道兩側。名村幹部,1名計生專幹。全村共781人,勞動力498人。區域面積1765畝,其中耕地面積863畝,漁池面積450畝,主要收入來源爲漁池承包收入,20xx年村人均收入5900元,到目前爲止,還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農業村。

20xx年,全村啓動了整村搬遷工作,共229戶在近一兩年內可基本脫離舊模式的村民生活,將集中住進小區,住入公寓樓閣,開創全新的新農村的面貌。

二、工作過程

我們嚴格按照“三萬”活動“三個全覆蓋”的要求研究了工作方案。我們每家每戶,一戶不落的將黨的惠農政策送上門,將每戶民意記錄下來,並將走訪的民情民意歸納分類,實現了走訪活動的全覆蓋。在老人許奶奶家中,當了解到許奶奶的二兒子和媳婦都不在了,她和十四歲的孫女相依爲命後,對她宣傳了國家的政策,告訴她國家對孤兒的拆遷優惠政策和對孤兒的照顧。這種方式深受農民的好評,送去了黨的政策,送去了溫暖,農民們暢所欲言,說出了心裏話。

三、調研結果

在逐戶走訪和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黨的惠農政策在下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村民們非常感謝黨和政府,但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對政策,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分析和歸納,村民們反映的問題和要求主要有:

1、羣衆們對拆遷標準不滿,認爲拆遷標準太低,與鄰村的拆遷標準相差太大。

2、困難戶,低保戶的確認,缺乏公開性,要求公開公平。

3、村裏磅站的污染嚴重,要求相關部門幫助清理一下。

4、實行農村養老保險,60歲以上的老人要享受老人保險。

5、村幹部與羣衆溝通少。

6、孤,寡,殘,病等人要求照顧,解決困難,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針對民情民意的問題和要求,我們工作小組與徐臺村村委會班子進行了溝通協調,希望他們能儘快落實解決。

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是:

1、將收集的問題向村裏,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圓滿解決,給農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2、對特困戶,困難戶,傷殘病人進行慰問,解決他們的一些實際困難。

3、協助拆遷小組進一步向農民們宣講拆遷政策和拆遷的優惠政策,使拆遷工作能儘快完成。

4、引導村民尋找產業用地的經濟發展方式。

精選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二

近期,按照市委要求,我們就羣衆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發現主要集中在教育、醫療、住房和社保四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㈠教育方面。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資助4025名學生共28.5萬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㈡醫療方面。醫療衛生基本滿足羣衆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6處,規範村醫務室899處,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方便羣衆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到80.2%,,累計報銷210多萬元,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羣衆的意識不斷增強。

㈢住房方面。近年,城區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建華夏、聚鑫園、津華園、明星家園、永基花園等住宅小區10餘處,共計3017套、41.96萬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0005人、15000人、440人、10200人、5700人。

二、存在的問題

㈠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鉅。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後。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國小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佔了國小教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㈡醫療方面。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範圍不瞭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範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9.5%左右,目前均價爲每平方米1500元。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城區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一是擴面難。當前,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率僅爲10%,絕大多數職工遊離於養老保險之外。二是徵繳難。企業參加意識差、部門配合力度弱,徵繳困難重重。三是逆差大。1-7月份各類保險徵繳 4526萬元,發放5166萬元,收不抵支640萬元,估計全年相差1500萬元。

三、建議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一是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項足額預算教育經費並執行到位,同時,探討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二是減少農村中國小教學點,逐步實現國中全部、國小部分進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三是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結構、加強培訓。四是採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決教師老齡化問題。五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精力用到該用的地方,保障國小教育資源不被擠佔。

㈡醫療方面。一是適當調整新農合報銷比例和範圍。同時要提高對殘疾人、五保戶、特困人口的費用補償。二是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在治療方法、治療方案過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三是加強醫德建設,讓醫務人員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爲首選。四是簡化轉診手續,下放到鄉鎮合管辦,逐步實現省內聯網,讓農民能縣外就醫就地報銷。

㈢住房方面。一是調控房屋價格。建議公開房地產業成本與利潤,實行政府指導價等措施,努力使其適應小城鎮絕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承擔政府責任。積極推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決收入較低、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三是推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並全面推進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職工解決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切實消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社保認識上的不足與誤區,強化用人單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規的自覺,喚醒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二是擴大社會保險面。採取教育加強制的手段,以民營企業爲重點,擴大參保人數。三是依法加強徵繳力度,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實行部門聯動,整合勞動、工商、財政、稅務、審計等力量,使不繳納者寸步難行。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三

前言:

在這個寒假,我通過一個假期的實地走訪、上網調查,對家鄉的社會現狀進行了全面的瞭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鄉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走訪了一些村戶和村幹部,從中我瞭解到人民生活總體上有所改善,但由於各種問題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沒有落實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調查,具體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家鄉的生活條件,如:人們的收入情況、住房情況和交通情況。從而瞭解我家鄉具體存在着哪些問題,並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從進行任意抽取幾戶人家進行訪問,再到村幹部那裏瞭解一些近幾年來我們村的各戶家庭的總收入、個人收入、以及其收入來源和我們村通往城鎮的交通情況,同時 ,親自去體驗一下。

三、調查方式

在村委會幹部的幫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爲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且親自詢問了一些同鄉的親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關於他們的經濟狀況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問題以及他們的看法。

四、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調查內容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幾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農忙到農閒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羣(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六、調查結果

在問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時,在800元以下的佔有44%,800—1200元的佔有15%,1200元以上的佔有41%,而家庭醫療費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佔有38%,500—1000元的佔有39.5%,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2.5%。近幾年,農民的收入的確有了明顯的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的醫療費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鄉在家務農的人們,他們的收入基本上來源於種地、種田和養豬,然後把地裏的農作物和田裏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裏用的,剩下的賣掉,而那些賣農作物得來的錢還要除掉肥料費和農藥費纔是純收入;養豬賣錢要除掉買幼豬的錢、糧食費和飼料費纔是賺來的。通過務農掙來的錢還要用於買日常的生活用品,這樣算下來農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鄉的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據調查統計顯示,16歲—20歲沒有在校讀書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歲—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50%以上,40歲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20%左右。由調查可知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2%—5%,800—1500元的佔有50%,1500—2500元的佔有35%,2500元以上的佔有10%左右。

近幾年來,在我家鄉的人們的農閒時間比以前跟多了,因爲人多了,剩餘的土地就多了,又因爲有一些農作物種植複雜,收割又困難,因此就放棄種植了,而種植更多的其他農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長滿草的小路,現在有了寬闊的公路;以前人們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現在大多數是磚瓦房了。據調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3%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

從村委會幹部那裏我還知道了村幹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組成,本村村委會成員一般高中學歷。村幹部有電子,有想法,有頭腦,但是由於資金短缺,所以很多項目像水利打井、拉電線或修路之類的都無法順利的實行。由於年輕一輩的人們許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識的青年農民,這使得農業生產缺乏有技術、有文化的勞動者,生產水平難以較大提高。

七、調查總結

從我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農村發展中存在着許多的困難,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傳統小農思想根深蒂固,願人窮不願人富的思想嚴重,很難統一思想進行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和發展規模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嚴重,存在這等、靠、要的思想,對現有的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滿足,進取心不強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相當一部分農民將精力和時間大量消耗在爭奪“蠅頭”小利上,很少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待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行動上,發展經濟的措施、方案不是積極配合支持,而是設置障礙,謀取小利。

2、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制約這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現有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已發揮出應有效益,無法繼續深挖土地潛在力,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中,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相對脫節,導致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慢,優質優價難以很好體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增長緩慢;現有土地承包政策確保了農村社會穩定,但分散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難向“種田能手”和“種養大戶”集中,規模化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效益難以實現。

3、基層入不敷出,宏觀調控乏力,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表現在:一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推廣舉步維艱,脆弱的農業建設基礎設施導致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功能不強,高產、穩產無保障,滯後的農業科技使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生產無法實現;二是由於財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機構臃腫,政府窮於保吃飯、保穩定,分散了發展精力;三是上級達標升級活動使基層政府只能向農民收錢收物來完成,影響季幹羣關係降低了政府威信。

4、農業生產方式粗放,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業與農戶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5、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耕地糾紛、耕地與建築矛盾、林農矛盾等問題日益增多。

6、農村技術含量不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力不強。

a、是農業新技術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新技術到戶率不高,科技貢獻率較低,主要表現在農民掌握的新技術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強。

b、是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培訓離實際、實用、實效的目標和農民的意願、需求還存在差距,農業科技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跟不上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步伐。

c、在農村依託科技致富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農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識不強。

d、大部分農戶產業單一,缺乏多元發展接受能力。

在農業已經發揮出最大的生產潛力,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已成爲必然,我認爲發展農村經濟應結合當前農村工作的實際,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經濟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改善現有脆弱的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的災害的能力,減少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同時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現有科技服務體制,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具體有用現代工業部門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裝備農業,全面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徹底改變以人力爲主的農業耕作方式。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糧食生產要以增收爲目的,要以生產質量高、增加值多的農產品爲主。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蔬菜業等,優化農產品品質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農村經濟必須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體制下,突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難的矛盾,才能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徹底扭轉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必須盤活土地資源,鼓勵將耕地、山場的經營權通過轉包、拍賣、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戶、向能人集中,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必須實施規模經營,可以通過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產業規模經營,也可以通過示範樣本的輻射帶動形成規模化生產。

3、必須探索減負系途徑,爲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通過企業發展,一方面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農民變農工,增加非農收入;另一方面,壯大集體實力,變農民上交爲集體上效,徹底減負。

4、推進農村市場化,產業化。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富裕化與現代化爲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城鄉發展,攻克城鄉二元結構,增加農民致富資本,以制度創新爲動力,建立優勢互補,協助統一的城鄉關係,推進城鄉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融合,推進農村經濟市場化、產業建設,才能形成以城帶鄉、以工帶民、以農穩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以特色和優勢佔領市場,招商引資,發展經濟。

民生民情調研報告 篇四

一、取得的成績

市檔案局(館)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歷來重視民生檔案工作,針對老百姓利用頻繁的婚姻檔案,早在年,我局就要求各鄉鎮將分散保管的婚姻檔案資料集中統一管理,並在當年全部整理規範,編制案卷目錄和卷內目錄,於年底全部移交進檔案館。地震後,爲了方便羣衆查閱,市政府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從地震應急資金中撥付30萬元用於民生檔案數字化加工,並從年起,每年財政投入15萬元用於此項工作,納入檔案局預算。我市婚姻檔案截止年已移交進館並全部實現數字化管理。

我館現藏關係民生的婚姻、組織、人事、勞動、商業、工業、學校、知青等檔案已經全部進行了數字化,極大地方便了廣大人民羣衆利用。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檔案已進館保存;工商業務檔案整理規範,有目可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保檔案整理規範,部分已進館保存;國土資源局國土檔案整理也符合要求,機關檔案室達到了省一級標準,利用也很方便。

二、做法和經驗

民生檔案是檔案工作體系的一部分,民生檔案工作的好壞也與本地檔案工作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市檔案工作歷年的基礎工作做得較爲紮實,加之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時間比較早,數字化也較早開展,所以整個民生檔案工作的發展形勢也相對較好。經驗和做法有幾條:

1、抓好部門、鎮鄉檔案工作基礎業務建設是關鍵。民生檔案分佈廣泛,涉及的部門和鎮鄉非常多,只有在整體上提高本地區檔案工作水平,民生檔案的收集整理質量纔會提高。我局(館)歷年來堅持分片對部門鎮鄉進行上門指導服務,將檔案工作納入目標考覈範圍,每年堅持進行目標考覈實地檢查評分,由市政府出臺文件對先進進行表彰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2、爭取本地黨委、政府的支持是重點。各單位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需要得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財政支持。市檔案館民生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全面數字化都得到市委和政府在財政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包括絕大部分民生檔案進館保存都是市委政府的決策行爲。離開黨委政府的支持談民生檔案工作的發展是空談。

3、民生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一定要實現現代化。我館對民生檔案數字化後,利用方式和效率有了質的變化,數字化後的查全率和查準率和手工檢索相比具有巨大的優勢,利用者滿意度非常高,特別是查準率的提高,節約了雙方的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查全率的提高,解決了不少社會矛盾,這也是市委政府在財力上支持民生檔案數字化的原因之一。

三、民生檔案目前情況

1、婚姻檔案。我市全部婚姻檔案已接收進館,包括結婚、離婚登記證明材料,保管期限80年。已全部數字化,利用方便快捷。

2、農業農村檔案。全市157個行政村於年全部按標準建檔,資料收集較爲齊全,整理基本符合規範,有專門的檔案櫃架存放,有目錄,有制度,有檔案兼職人員。鎮鄉檔案工作秩序正常,所有鎮鄉檔案室都達到省三級標準以上。

3、工商檔案。市工商局工商檔案在檔案局的指導下於年左右全部進行了規範整理,編制了全套檢索工具,保管條件較好。

4、人事檔案。我市人才交流中心所存人事檔案已於年進館保存。

5、國土檔案。國土檔案由國土資源局保存,有兩名專職檔案員,檔案整理規範,目錄已全部錄入微機,檢索方便。檔案室達到省一級標準。

6、其它如知青、原輕紡、商業、經委、組織人事等民生檔案已進館並全部實現數字化,納入檔案館計算機查詢利用體系。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解決辦法

1、目前國土、建設、人事(人才交流中心部分)、工商等沒有納入檔案館管理的民生檔案還沒有進行數字化,保管和利用不太方便,需要市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檔案局配合相關部門要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努力實現本地區民生檔案全部現代化管理,以滿足羣衆利用所需,工作查找之便。

2、民生檔案資源整合未完成,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上級檔案主管部門和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3、檔案現代化管理標準及應用平臺統一問題。需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統一標準,以利資源共享。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五

做好市xx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從8月份開始,市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擬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張寧生副主任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採取召開專題座談會議、區縣調研、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和上報書面材料等五種形式,對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瞭解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江寧特殊教育學校、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個民生項目,並聽取了市發改委、農工委、住建委、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等十個相關部門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有關民生工作情況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和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加快“三個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始終把着力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採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部門、各區縣創新進取、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來,爲推進民生工作,市委專門成立了社會事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專門將《意見》以今年市委1號文件形式出臺,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全市民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爲導向,把提升羣衆福祉和幸福指數作爲主要發展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到位、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擴大民生保障範圍。首次編制了《南京市“xx”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二)突出工作重點,緊抓年度目標任務落實。截至XX年9月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85萬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長12.5%。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政府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從今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免除44.1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費1.05億元,XX年民生教育目標全面完成。積極推行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全市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79個,居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構建了十五分鐘醫療服務圈,方便羣衆就醫;7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省599種基本藥物在我市範圍內個人自負比例均爲零;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指揮部和保障房建設發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項目812.6萬平方米,新開工457萬平方米,竣工127.6萬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賃房3200套(間);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從1月份開始,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准入標準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對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及以下申請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全市主城區基本形成15分鐘步行的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機構牀位2800張、農村敬老院牀位280張,全市建成城市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54個,爲3400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提供政府買單的家政服務;爲90歲以上老人提高了長壽營養補貼標準,實現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費進公園等助老優惠政策。

(三)加大城鄉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社會保障政策體系一體化建設,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統一全市養老金支付標準;探索建立新農保及徵地保障與企保銜接制度,截至9月底,全市社會保險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比去年底淨增70.9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主城區城鄉低保首次實現同區域同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均達230元以上,老年農民生活困難補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徵地保障標準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村村通”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完成農村地區危橋改造38座,建成農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區(縣)有線電視用戶5.9萬戶,總入戶率達到91.3%。完成60個自然村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

(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民生工作新機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運作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培養了10餘支專業性、規模化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在這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全程對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透明高效運行。啓動了投資項目就業評估論證制度,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結構優化、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內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價指數,增幅僅爲6.6%。與此同時,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預計爲13.7%,分別高於城鄉居民收入3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困難羣體基本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保障民生的壓力明顯加大。

(二)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大量的財政性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一般預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新增的剛性支出項目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吃飯型”財政與稅收增收難度加大並存,市級實際可用財力較少,在進一步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與水平、擴大保障範圍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三)拆遷安置力度有待加強。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早期被徵地農民還沒有全部進入社會保障體系;拆遷居民的安置房工作還存在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規劃不完善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進展不快。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在今年確定的18個重點民生項目中,有8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佔總數的44%,有4個項目處於項目啓動階段,佔總數的22%,僅有6個項目進展狀況良好。《意見》中的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有6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階段,尚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亟待加速推進。

三、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順工作機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針對這次機構改革後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關的職能調整問題,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儘快建立起由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市民生辦全面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強化政策的執行落實,切實履行好、兌現好政府各項惠民,讓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二)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民生項目有效落實

對照年初確定的爲民辦實事工程和重點民生項目,從目前情況看還有部分重點民生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還沒有開工建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集中資源,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重大民生項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民心”項目,確保完成XX年民生目標任務,爲“xx”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羣衆切身利益問題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對大學畢業生等羣體的就業創業引導,重視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待遇,穩定大學生社工隊伍。加強對“4045”人員、殘疾人、“雙失”家庭等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進展,解決好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城市新區要規劃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方便羣衆就醫。認真研究解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出現的基本藥物品種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讓利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儘快將早期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完善對困難羣體救助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標準,加快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臺建設。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體系

做好“三個發展”時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務,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統籌安排,優化制度設計和政策設計,着力構建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要建立統籌協調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學制定解決民生問題的系統規劃;落實長效民生投入機制,確保用於民生事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民生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發展,加快形成有序競爭、服務良好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格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民生工作綜合考覈評價體系。

關於民生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六

報告

院系:國際商學院

專業:金融

班級:***********

姓名:********

目 錄

摘要 。.。.。.。.。.。.。.。.。.。.。.。.。.。.。.。.。.。.。.。 3 序言 。.。.。.。.。.。.。.。.。.。.。.。.。.。.。.。.。.。.。.。 4

1、調查目的 。.。.。.。.。.。.。.。.。.。.。.。.。.。.。.。.。.。.。 5

2、調查對象及方法 。.。.。.。.。.。.。.。.。.。.。.。.。.。.。.。 5 3調查內容 。.。.。.。.。.。.。.。.。.。.。.。.。.。.。.。.。.。.。. 5

3.1住房問題 。.。.。.。.。.。.。.。.。.。.。.。.。.。.。.。.。. 5

3.2教育 。.。.。.。.。.。.。.。.。.。.。.。.。.。.。.。.。.。.。.。.。 6

3.2物價 。.。.。.。.。.。.。.。.。.。.。.。.。.。.。.。.。.。.。.。.。 9

3.2食品安全 。.。.。.。.。.。.。.。.。.。.。.。.。.。.。.。.。.。.。.。.。.。 10 結論及建議 。.。.。.。.。.。.。.。.。.。.。.。.。.。.。.。. 11 總結 。.。.。.。.。.。.。.。.。.。.。.。.。.。.。.。.。.。.。. 12 附錄 。.。.。.。.。.。.。.。.。.。.。.。.。.。.。.。.。.。.。. 12 附錄一:你最關心的民生問題 。.。.。.。.。.。.。.。.。.。.。.。. 12 附錄二:食品、藥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 12 附錄三:訪談 。.。.。.。.。.。.。.。.。.。.。.。.。.。.。.。.。.。. 13

摘要

本文主要講述了居民對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中國的住房、物價、食品安全和教育問題。首先,本文從宏觀的角度對這次調查做出瞭解釋,給大家對民生問題一個整體的印象。其次,文章從微觀的角度結合各種實例和調查報告說明了居民們最關注的民生問題即住房、物價、食品安全和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對我所關注的民生問題做了詳細的介紹以及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體會。最後,對整篇文章加以總結,同時也提出了合理的意見。

關鍵字:民生問題 住房 物價 食品安全 教育

序言

隨着現在時代的發展,民生問題已是刻不容緩的解決問題。民生問題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問題也是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問題是事關人民羣衆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和解決好的核心問題。爲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川外校園建設,我們小組對此開展了一次民生問題的調查。

一、調查目的

已經過去的十八大,將民生問題放在了首位。可以說是奏響了民生問題的時代最強音。民生問題的解決有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穩定團結。我們就十八大中提出的幾個民生問題做了一下調查(見附錄一),人們最關注的民生問題集中在住房、物價、食品安全和教育這樣四個方面。我們針對這幾個人們最關注的民生問題,開展了社會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重慶範圍內的人羣(以學生和中產階級人羣爲主體)。

2、資料收集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幾個民生問題的問卷調查》瞭解相關民生情況。

3、調查方法:四川外語學院的學生採取直接問卷的形式,並對社會上人羣採取採樣調查的方法,結合網上和政府的相關資料進行調查。

三、調查的內容:

1、住房

2、教育(側重於留守兒童調查)

3、物價

4、食品安全

具體內容如下:

一、住房問題

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商品的價格也在上升,人口高峯期和炒房熱的到來致使房價飛速上升。在這樣的局勢下,有錢人手中囤積的房子越來越多,而窮人卻沒有地方住。

我們調查中,針對是否有住房的問題,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數據: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七

根據省、市、縣開展“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的要求,房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成立了專題調研組,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衆、代表座談、查閱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縣的農村民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房縣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圖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場),304個行政村,1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財政收入2.1億元。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老蘇區,全縣有優撫對象31160人,其中享受撫卹定補5469人,農村實有五保6610人,農村低保對象3.3萬人,城鎮“三無”對象820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萬人,常年因災救助對象400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90歲以上的老人476人。全縣建有福利機構23所(其中縣辦福利院1所、光榮院1所,鄉辦福利院21所),爲民服務窗口2個(即婚姻登記服務大廳、低保服務大廳),社會公益事業管理單位2個(即烈士陵園管理所、殯葬管理所),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1、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工作,我們從城市低保救助開始,不斷拓展救助種類,目前已開展了農村低保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救助、災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十項社會救助種類,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困難羣體“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時,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標準,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實惠。“十一五”期間,我縣共投入民政事業資金4.5億元,常年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達到5.8萬人,常年災民救助4萬人次,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羣衆1.2萬人次,實現了城鄉居民無飢寒。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五年累計救助2500人次。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幫助災民恢復住房8000戶。建立了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鄉低保救助陽光化操作 爲了解決羣衆不瞭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政策執行不嚴等現象,近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面實施救助服務。一是建立了民主評定製度。在低保對象的確定上,以村(居)民委員會爲基礎,開展“民主選貧”活動,對提出低保申請人,採取“一會兩票”的辦法確定對象,逐級上報、審覈;二是建立了季度審覈、半年覈查、年度走訪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對象即進即出、保障標準有高有低”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了“四級公示”制度,即對低保對象實行村(居)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示、戶掛標示牌,接受羣衆監督;四是建立了公衆服務窗口。投資50餘萬元建立社會救助服務大廳,接受全縣羣衆的政策諮詢,受理羣衆的上訪,辦理臨時救助,承辦社會救助工作。2009年和2010年,我縣低保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

3、社會福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局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切實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提高了爲民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100萬元,對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新增牀位210張。目前裝修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全面向社會開放使用,有效推動了我縣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農林場福利院、化龍堰鎮福利院,改建了青峯鎮福利院、榔口鄉福利院、紅塔鄉福利院、土城鎮福利院、野人谷鎮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達到省級模範福利院標準,6所福利院已達到合格福利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福利生活配套設施,使入院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確保了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民政綜合服務大樓,爲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和婚姻登記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寬敞的服務場所,每年接待服務對象達4萬多人次。四是啓動了殯儀館和公墓建設項目。

4、優撫安置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全面落實了優撫撫卹政策,按政策及時予以調整,建立優撫對象臺帳,實行網絡化管理,及時兌現優撫資金。二是認真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制定出臺了《房縣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對優撫對象建立了醫療救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對現役軍人家屬給予重點幫扶。三是廣泛開展擁護中國人民解放軍,優待烈屬、軍屬、傷殘軍人和復員退伍軍人慰問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各級各單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擁護中國人民解放軍,優待烈屬、軍屬、傷殘軍人和復員退伍軍人走訪慰問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民軍政魚水情。四是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擴大就業渠道。

5、防災救災工作快捷高效 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方針,努力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確保受災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權益和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嚴格執行汛期和特殊時期24小時救災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收集、彙總、上報災情。災害發生後,及時督辦鄉鎮開展自救,下撥救災資金,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乾淨飲用水。二是規範常救對象的救濟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對全縣常年救濟對象進行摸底調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及時下撥冬春生活救助資金,解決常救對象的口糧、衣被等生活困難。三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鄉鎮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數據庫,成立縣救災備災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拓展社會募捐渠道,逐步實現社會捐助活動由集中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日常性轉變,每年接受社會捐贈款物50萬元以上。三年來全縣先後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和羣衆生活救濟資金2147萬元,其中用於冬春生活救濟資金1114萬元,因災倒房恢復重建資金1033萬元;下撥棉衣棉被12萬件6000牀。

6、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 在婚姻服務上,逐步實現了以鄉鎮分散登記向全縣集中登記的體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婚姻諮詢、法制宣傳、登記拍照、電子檔案傳輸、信息查詢、代 寫婚姻文書等一系列婚姻登記服務。年結婚登記量4500對左右,登記合格率達到100%,2009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單位”。在收養登記上,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嚴格服務程序,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在社會組織管理上,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文化事業等方面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加快房縣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社會救助水平低。房縣屬貧困縣,縣級財政投入社會救助資金有限,儘管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形成,但各類救助水平較低,救助面較小,難以應對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福利機構不健全。一是城區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養牀位40張,遠遠滿足不了城區450名“三無”老人入院需要。二是農村福利院投入少,規模小,集中供養率低。全縣僅有21所中心福利院,牀位都在50張以下,容納人數有限,無法滿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縣無一所救助機構,社會流浪乞討人員和生活無着落人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救助。四是殯葬服務設施匱乏。全縣目前尚無一處殯儀館和公墓,殯葬制度難以推行,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適應。

3、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隨着打工經濟和異地就業新格局的出現,有30%的留守老人處於孤獨無助狀態。而全縣目前尚無一所社會養老機構爲他們提供養老服務場所,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優撫安置服務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環境優美的光榮院,爲傷殘軍人提供服務。沒有軍休所,無法爲退離休軍人提供活動活場所。沒有優撫醫院,優撫對象的醫療難、生活難、活動難、就業難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5、村(社區)基礎設施滯後。村(居)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人民羣衆的橋樑,是國家政權基礎。隨着社會的轉型,村(居)民委員會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務型。而村(居)組織的辦公經費的困難和辦公服務場所的缺少,無法爲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嚴重影響了城鄉社區建設的推進。

6、村幹部隊伍嚴重老年化。目前,村幹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結構偏大,思想不夠解放。大多數村幹部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爲;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幹啥就幹啥,上面讓咋幹就咋幹”,僅僅停留在完成常規工作。

四、意見和建議:

1、提升農村低保救助水平。我縣農村低保救助標準低,月平補差僅有45元,救助人口4.6萬人,請求上級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將農村救助政策向貧困山區傾,與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接好軌。

2、加快農村福利院建設。一是要明確機構的性質和福利院管理人員的身份,請求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建議明確爲政府福利事業單位,採取縣辦鄉管或縣辦縣管的管理體制;二是福利院提檔升級,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建立農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機制,不斷改善辦院條件,讓五保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農村五保供養經費。農村五保供養費過去是由村級提留中解決,稅費改革後,由財政轉移支付解決。五保數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養經費形成缺口。全縣省財政轉移支付供養3956人,實有五保6610人,供養經費缺口每年達480萬元。

4、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縣只有一所福利院,沒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們對縣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增牀位210張,可以有效解決我縣“三無”老人住房緊張問題。今年以“竹房城鎮帶”爲試點建1-2所標準化農村福利院,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請求領導給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鄉社區建設力度。我縣共有304個村(居),目前,只有107個村(居)有辦公場所和一戰式爲民服務場所,有120個村(居)只有辦公場所,沒有足夠的爲民服務場所,還有77個村(居)辦公用房簡陋,辦公設施老化,難以適應爲民服務的'發展需求,請求政府加大城鄉社區建設扶持力度。

6、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力度。要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途徑,做好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村級幹部培訓力度,加快村級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進程。優化班子結構,從而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待遇問題,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體現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從政治上關心愛護村幹部,讓廣大村幹部感到政治上有奔頭。

民生調查報告 篇八

爲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羣衆幸福指數,新化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規範流程、強化監管爲重點,確保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惠及民生。XX年,該縣在“三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直接涉及民生領域投入累計達到369666萬元,佔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8.61%,充分體現了民生優先的公共財政職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資金落實情況

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要求,新化縣積極創新生財聚財方式,轉變理財用財思路,在財政政策制定、財政資金分配等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認真傾聽羣衆呼聲,始終把貫徹民生政策作爲重中之重,積極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讓廣大人民羣衆切身感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越來越溫暖。

一是不斷夯實財力基礎 ,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

新化縣地處湖南中部偏西,是國家貧困縣、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試點縣,轄區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萬,其中農業人口 120萬。近年來,民生資金標準提高幅度較大,遠遠超出了該縣財政的承受能力,縣級財政配套壓力越來越大,財政運行十分艱難。儘管如此,該縣努力克服收支雙重壓力,在財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徵管方式上求創新,在監督管理上求精細,不斷夯實民生財政的基礎和保障能力。

進一步增強保障實力。爲確保各項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該縣想方設法拓寬收入渠道,狠抓財源建設,挖掘增收潛力,不斷增強財政保障實力。XX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06051萬元,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8515萬元,爲預算的101.1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該縣緊緊抓住被納入武陵山片區發展和扶貧攻堅試點縣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着重加快改善民生。XX年新增財力補助1.25 億元,其中農田水利、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農村飲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項目獲得中央、省、市支持的資金額度均有明顯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民生工程投入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進一步強化預算安排。該縣堅持將民生投入作爲縣財政預算安排的重點內容予以優先保障,科學編制民生支出預算,加強對財政支出預算的編審工作,積極建立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的用財機制,確保當年新增財力性補助的80%以上用於民生支出,不斷提高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大力壓縮行政運行成本,節約一般性開支,努力擠出資金用於改善民生。

抓好資金整合。積極探索在民生資金“使用性質不變、使用方向不變、分配方式不變”的前提下,以整合資金、推進財政支持民生建設機制創新爲突破口,着力在盤活存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按照“管理責權不變,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部門、各渠道安排的民生資金,調整資金投向,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

二是切實加大投入力度,紮實推進了民生改善。

該縣認真落實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項財政政策,不斷提高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確保將財政資金更多地向民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傾斜,切實解決事關羣衆的切身利益問題。

支持“三農”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特色產業、農民培訓和重點農業項目建設。通過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督查整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大力強化資金管理使用,確保各項惠農資金及時發放到位,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XX年,全縣農林水事務支出66963萬元,增長18.26%;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效率不斷提升,全年共發放涉農補貼項目56個,累計發放資金54759.44萬元。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維護了廣大農民羣衆的切身利益,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支持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近年來,該縣努力克服預算執行中的諸多困難,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持續提高全縣社會保障水平。XX年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8119萬元,增長13.73%。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切實解決了城鄉困難羣衆的基本生活問題,推動了就業再就業工作開展。

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統籌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邁向均等化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該縣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作爲財政支持和保障的重點,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財政投入,XX年全縣醫療衛生支出61206萬元,增長19.55%。大力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縣醫療基礎設施和就醫條件全面改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按照“先教育、後其他”的原則,把教育經費作爲剛性預算優先保證,做到了教育撥款比例始終高於財政增長比例,教師工資水平明顯高於全縣財政供養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目前,該縣可用財力中近一半投入到了教育,在全市居於領先水平。XX年,該縣財政教育支出93629萬元,爲預算的130.17%,增長0.81%。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強基固本、旺旅興工、融城帶鄉、重教治貧”戰略目標,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突破口,該縣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及時撥付建設資金,大力支持惠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農村水電增效擴容資金4088萬元,基本消除了農村老舊水電站安全隱患;投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20xx萬元,完成91座病險水庫的`掃尾工作。繼續加大對資江防洪堤、農村公路、污水處理廠、文體中心及移民避險搬遷等工程項目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了人民羣衆生活水平。

二、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主要措施

爲確保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該縣財政部門始終恪守“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爲民理財”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預算安排重點的同時,切實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強農惠農等民生資金的監管力度,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確保了民生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和安全高效運行。

嚴格預算約束。爲努力實現“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髮展目標,該縣財政部門不斷細化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加強資金調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確保民生支出預算執行到位;嚴格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追蹤問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縣人大會議審批的預算,確保預算資金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同時,積極推進財政預算信息公開,將涉及民生項目的支出計劃和執行情況向社會公開,特別是與羣衆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以及“三農”等方面的財政專項支出予以重點公開。

加強制度建設。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該縣先後制訂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涉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涉農補貼資金信息化發放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事關民生方面的多個資金管理制度和辦法,明確了在民生資金申報、實施、監管過程中部門職責權限和程序,保證了民生資金按進度及時足額到位。

強化工作職責。針對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出臺、民生資金不斷增多、監管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爲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以爲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該縣財政部門進一步增強保障民生的政治責任感,着力增強服務和保障民生能力。完善崗位職責理順工作流程,實現任務細化、責任到人、監督到位,加強全方位、立體化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民生資金撥付流程更加順暢。充分發揮國庫集中支付職能,強化財政支出監管,在辦理民生項目資金撥付時,所有請款憑證及附件必須要符合規定,要素齊全、缺一不可,凡是要素不齊全或資金使用範圍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予辦理,堅決杜絕擠佔民生資金用於其他支出。着力發揮鄉鎮財政所就近監管的優勢,增強鄉鎮財政支出管理意識,避免民生項目資金在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增強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規範監管模式。該縣財政部門在協同紀檢、監察、審計、檢察等部門做好外部監管的同時,將財政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作爲內部重點監督內容,切實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監管模式,以撥款程序是否合規、撥款手續是否完善、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爲監管重點,變事後監督爲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管,實現監督關口前移和監督全過程無縫隙連接,保證了民生資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實性、公正性。如對一事一議、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民生資金,該縣財政局每月和鄉鎮財政所進行對賬、檢查,每季度與省財政廳對賬。爲確保資金安全,對民生項目公共部分的資金,按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到項目建設單位,對個人的補貼補助,通過“一卡通”及時足額打卡發放到享受對象。

開展績效評價。爲不斷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該縣強化民生資金“問效制”和“問責制”,將民生工程列入推行績效預算改革的主要內容,積極探索以提高財政管理效能爲核心,以實現績效預算爲目標的科學、規範的民生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對每一個民生項目的支出進度、資金管理、績效認定分別明確了工作標準、實現要求、測算依據,增強了項目實施單位的績效觀念,提高了民生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加大對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的揭露懲處力度,重點圍繞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違法違紀行爲,加大對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開展專項檢查,突擊檢查,自查自糾,以案促糾,多措並舉有效保證了全縣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切實維護了人民羣衆根本利益。

三、存在的問題

隨着黨和政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民生保障的資金量越來越增多,新化縣民生資金使用管理總體運行良好,但也由於個別單位和人員的財經法紀意識不夠強,還不同程度存在虛報冒領和截留挪用等違法違紀行爲,存在財務管理鬆懈,管理制度不健全,資金使用管理把關不嚴,資金髮放不及時、發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及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賬目管理不規範。一些單位民生專項資金沒有實行單獨覈算,與單位日常性開支混同一起覈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瞭然,資金結餘情況也無法正常體現;有的支出票據不合規,收支覈算不規範。

虛報冒領套取民生資金。有的主管部門數據採集不實,造成財政補貼資金存在“張冠李戴”和“吃空餉”現象;也有個別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通過簽訂假合同,做假預決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利用虛假信息騙取套取民生資金;有的申請項目大,實施項目小,虛增項目工程量,套取民生專項資金。

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有的單位由於支出控制不嚴,造成支出膨脹,財力緊張,不同程度擠佔挪用民生專項資金,支出使用和單位的經費使用混在一起,將民生專項資金充當了一部分單位經費支出。

民生工程監督體系薄弱。“上級不瞭解情況,無法監督;下級怕穿小鞋,不敢監督;同事怕影響關係;不好監督;涉事人員怕失面子,不願監督;羣衆缺乏手段,不會監督”的現象依然存在,致使監督機制間隙多,不到位。基層財政普遍面臨資金、項目多頭管理的情況,很多資金由項目主管部門管理,由於項目多、業務量大、資金分散、多頭管理,無法實施有效監督。縣直部門特別是基層財政所監管力量薄弱,業務人員少,許多項目需要專管人員長期深入實地檢查,加之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公共財政的監管需求。

四、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的相關對策

民生資金涉及面廣,項目內容繁雜,要着力在清查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一是要加強幹部教育管理。

實施民生工程,提升工程質效,關鍵在人。要切實加強實施和監管民生項目幹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紀教育,用艱苦奮鬥、節儉辦事、廉潔奉公的典型事蹟教育幹部職工,用工程上馬、幹部落馬的慘痛教訓警示提醒工作人員,把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選拔任用到民生項目管理崗位,確保各項民生工程安全高效實施。

二是要健全監管機制。

要建立科學的民生工程項目選擇機制,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強化立項監督。要健全高效的協調推進機制,切實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體工作合力。要強化保障措施,形成穩定多元的籌資機制和安全高效的用資機制,防止上一個項目、留下一個包袱現象發生。

要切實強化審計監督檢查,深入查清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及時修訂和完善民生資金數據採集、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要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辦事公開和信訪舉報制度,拓寬民主監督渠道,讓各種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營造羣衆敢舉報、社會敢監督、組織敢查處的濃厚氛圍。要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網上監管系統建設,從源頭上防範民生資金領域各種違法違紀行爲,確保各項民生資金安全規範運行。

三是要加強績效管理。

推動建立科學的民生資金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動態、全程的支出績效監控機制,不斷提升民生資金使用效益。要積極探索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根據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把績效評價結果與被監管單位年度考覈、領導幹部考覈掛鉤,強化被監管者的責任意識。

四是要強化責任追究。

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使每一項民生資金的監管都有具體部門和人員負責。要堅持明察與暗訪、評審與審計、獎勵與查處結合起來,定期不定期開展各種監督檢查,重點查處民生資金領域存在的腐敗和違法犯罪問題,嚴肅查處侵害國家、集體和羣衆利益的經濟案件。

要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加大對民生政策落實、民生項目建設、民生制度執行等方面羣衆反映強烈問題的查處力度,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努力形成政治上負責任、工作上能作爲、經濟上不沾光的民生領域用人導向,切實提高社會各界對民生工程的關注度、理解度、滿意度和支持度,不斷提升政府省心、部門合心、幹部誠心、羣衆放心的優政效果。

民生問題調查報告 篇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勤服務中心根據工作實際,制定了調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員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範圍內,通過會議、訪談、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了調研活動,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後勤服務工作中有關民生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後勤服務中心現狀

後勤服務中心下設辦公室、膳食科、學生宿舍管理科、水電科、綠化科、房管環衛科、醫院等,主要從事學生飲食服務、學生宿舍管理與服務;水電管理與服務、校園綠化管理與服務、校園公房管理、環衛管理與服務、車輛服務、郵政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中心現有在編職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後勤服務保障工作中有關民生的主要問題

1、學校生活用水存在質量問題,影響師生身體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規劃的總指向、總目標,民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時便提出,“”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來制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見,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是我國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發展爲民”、“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現實體現。

我校教學生活用水均屬自備井供應。目前我校自備井四口,其中:東區一口、西區兩口、同大學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經孝感市衛生防疫站檢測化驗,我校自備井水質中鐵錳離子超標,雜質較多,時有渾濁現象。鐵錳過多,易造成對人體肝、腎及大腦的損傷,雜質較多在人體內易形成各種結石,影響着師生身體健康。

2、學生食堂使用煤及柴爲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爲積極構建節約型校園,降低能耗、節約開支,後勤服務中心於XX年對學校食堂鍋爐燃料進行了“煤改柴”,用廢木料和穀殼代替煤,每年節約開支約10萬元,炒菜竈臺繼續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過程中,無論煤或柴的排放均對周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而學生食堂與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相鄰,排放的廢氣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導致部分教職工家庭、學生宿舍長年不能開窗,部分教職工特別是老幹部多次向後勤服務中心反映情況,希望得以解決。

3、部分基礎設施(設備)存在薄弱環節,影響後勤服務保障。

近年來後勤基礎設施(設備)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環節:(1)同大學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電系統需要完善配套,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無法控制,存在安全隱患;(2)東西區宿舍沒有安裝電扇,學生自行購置電扇,使用多用插座現象比較普遍;(3)食堂部分設施(設備)需要維修、購置,如:東區鍋爐已過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隱患,急需更換;教工餐廳操作間低矮狹窄;東苑餐廳一樓操作間漏雨,二樓操作間改造;同大食堂需購置空調、電扇等;(4)醫院設備老化,需購置更換部分設備;(5)校外垃圾站存在轉運不及時現象,應建立校內臨時垃圾存放點;(6)綠化設施、設備不足,導致員工勞動強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學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1)學生使用的飲水機存在質量問題,易引起飲水機自燃,已發生兩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員發現及時,避免更大的事故發生;(2)學生宿舍內偷盜現象時有發生;(3)同大學生園區新公寓已經開工,施工車輛與用工人員均從同大學生園區內行走;(4)東區部分學生宿舍電線路老化。

5、職工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影響後勤管理服務水平。

後勤員工素質決定後勤管理和服務質量,後勤服務中心從其人員構成來看,高學歷、高職稱的的管理人才較少,技術人員缺乏,現有技術人員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年齡結構層次上,人員老化現象比較明顯,缺乏後備力量;一線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工作積極性不高,主人翁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三、解決後勤服務保障存在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加大學校有關民生工程基礎設施(設備)資金投入。

(1)爲保障學校師生飲用水安全,建議對學校飲用水進行淨化處理。鑑於淨化水涉及二次轉水,每噸處理成本大約在0.70元左右,故建議有選擇性的實施此項目,即僅對涉及教職工生活(入口飲用)的水進行淨化供應,一是東區家屬區及學生食堂爲一專線,在東區盆景園處建6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二是西區二井須全部採用淨化供應,在西區建120噸/小時處理能力的設備一套。預計資金投入80萬元。學生宿舍和教學樓仍用原水供應,同大園區大部分爲學生宿舍沖洗用水,故不採用淨化處理水供應。

(2)爲加強校園環保建設,建議試點實施食堂“煤、柴改氣”工程。將東區食堂鍋爐、竈臺改造爲以天然氣爲燃料,由於食堂鍋爐需要更新,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約需投入80萬元。

(3)進一步完善設施(設備),保障後勤服務需要。建議根據後勤工作實際,由資產與後勤管理處、審計處、後勤服務中心成立調研專班,對於基礎設施(設備),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強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強化聯動管理機制。

學生宿舍進一步加強“四個三”的安全管理機制,要樹立以學生爲本的工作理念,加強安全工作防範,一是加強學生自身安全保護知識的宣傳,做好用電安全、防火、防盜工作;二是加強安全工作管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設施,如:電線路改造、防護網安裝、飲水機更換、增設貴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強安全巡邏隊伍建設;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強化各部門聯動管理機制。

嚴於律己改善民生問題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做好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從8月份開始,市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精神,擬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張寧生副主任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採取召開專題座談會議、區縣調研、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和上報書面材料等五種形式,對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瞭解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江寧特殊教育學校、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個民生項目,並聽取了市發改委、農工委、住建委、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等十個相關部門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有關民生工作情況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和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加快“三個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始終把着力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採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部門、各區縣創新進取、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來,爲推進民生工作,市委專門成立了社會事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專門將《意見》以今年市委1號文件形式出臺,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全市民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爲導向,把提升羣衆福祉和幸福指數作爲主要發展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到位、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擴大民生保障範圍。首次編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二)突出工作重點,緊抓年度目標任務落實。截至XX年9月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85萬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長 12.5%。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政府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從今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免除44.1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費1.05億元,XX年民生教育目標全面完成。積極推行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全市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79個,居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構建了十五分鐘醫療服務圈,方便羣衆就醫;7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省599種基本藥物在我市範圍內個人自負比例均爲零;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指揮部和保障房建設發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項目812.6萬平方米,新開工457萬平方米,竣工127.6萬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賃房3200套(間);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從1月份開始,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准入標準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對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及以下申請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全市主城區基本形成15分鐘步行的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機構牀位2800張、農村敬老院牀位280張,全市建成城市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54個,爲3400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提供政府買單的家政服務;爲90歲以上老人提高了長壽營養補貼標準,實現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費進公園等助老優惠政策。

(三)加大城鄉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社會保障政策體系一體化建設,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統一全市養老金支付標準;探索建立新農保及徵地保障與企保銜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會保險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比去年底淨增70.9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主城區城鄉低保首次實現同區域同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均達230元以上,老年農民生活困難補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徵地保障標準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村村通”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完成農村地區危橋改造38座,建成農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區(縣)有線電視用戶5.9萬戶,總入戶率達到91.3%。完成60個自然村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

(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民生工作新機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運作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培養了10餘支專業性、規模化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在這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全程對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透明高效運行。啓動了投資項目就業評估論證制度,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結構優化、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內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價指數,增幅僅爲6.6%。與此同時,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預計爲13.7%,分別高於城鄉居民收入3 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困難羣體基本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保障民生的壓力明顯加大。

(二)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大量的財政性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一般預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新增的剛性支出項目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 “吃飯型”財政與稅收增收難度加大並存,市級實際可用財力較少,在進一步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與水平、擴大保障範圍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三)拆遷安置力度有待加強。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早期被徵地農民還沒有全部進入社會保障體系;拆遷居民的安置房工作還存在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規劃不完善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進展不快。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在今年確定的18個重點民生項目中,有8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佔總數的44%,有4個項目處於項目啓動階段,佔總數的22%,僅有6個項目進展狀況良好。《意見》中的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有6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階段,尚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亟待加速推進。

三、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順工作機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針對這次機構改革後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關的職能調整問題,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儘快建立起由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市民生辦全面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強化政策的執行落實,切實履行好、兌現好政府各項惠民承諾,讓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二)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民生項目有效落實

對照年初確定的爲民辦實事工程和重點民生項目,從目前情況看還有部分重點民生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還沒有開工建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集中資源,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重大民生項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民心”項目,確保完成XX年民生目標任務,爲“”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羣衆切身利益問題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對大學畢業生等羣體的就業創業引導,重視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待遇,穩定大學生社工隊伍。加強對“4045”人員、殘疾人、“雙失”家庭等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進展,解決好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城市新區要規劃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方便羣衆就醫。認真研究解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出現的基本藥物品種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讓利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儘快將早期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完善對困難羣體救助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標準,加快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臺建設。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體系

做好“三個發展”時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務,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統籌安排,優化制度設計和政策設計,着力構建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要建立統籌協調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學制定解決民生問題的系統規劃;落實長效民生投入機制,確保用於民生事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民生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發展,加快形成有序競爭、服務良好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格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民生工作綜合考覈評價體系。

民生民情調研報告 篇十

根據《關於XX年在全省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的通知》和《關於在全市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黃岡市安監局“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工作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時,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衆、代表座談、查閱資料和聽取彙報等多種方式,結合農村生產生活、新農村建設等問題,開展民情調研活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謝湖村地處麻城市宋埠鎮東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鎮區6公里,交通較爲便利,現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29,現有耕地1986畝,其中水田1185畝,共有塘堰38口,面積700餘畝,主要農產品有糧、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養豬、外出務工爲主,水產品養殖、個體工商業、運輸業、服務業和各類家庭作坊等爲輔助,XX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約4100元。

二、謝湖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村級積累較爲薄弱。謝湖村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資源潰乏,村集體經濟經濟十分薄弱,集體經濟基本無來源途徑。加之該村人多事情多開支多,僅有的集體收入還不夠辦公開支和支付村組幹部工資。

(二)基礎設施尚需完善。據工作組調查,村民對基礎設施的建議和意見居第二位,僅次於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風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謝湖是農業大村,近幾年雖然爭取國家水利項目做了大量工作,但與羣衆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溝渠、排灌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環境保護需加重視。經過調查村民對村容村貌整治認識不足,對新農村建設的錯誤認識數不勝數。由此導致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隨手亂丟、隨處亂倒。在村裏我們發現,目前垃圾亂倒的現象較爲普遍,有的倒在遠離住處的田溝裏,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後,集鎮上雖然好一點,但垃圾仍然到處可見,加上現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風化,無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據調查情況來看,關於加強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佔到了32%,足見在民生保障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

其一還是宣傳不夠,由於村民自身原因和宣傳手段限制,現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還是點對點的宣傳;

二是現有的發展水平與羣衆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在該村家庭供養負擔重的困難戶、被病殘拖累的困難戶、老無助的困難戶還佔一定比例,需要分類關注與幫助。

(五)農村文化生活單一。相對而言,謝湖村屬一個農村文化活動搞得比較好的村,但由於資金、機制方面的原因,總體來看,大多數羣衆的文化生活比較單一,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蝕,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年青人自強意識、創業意識不強,地下彩票仍屢禁不絕、打牌賭博的風氣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時有發生,需長期予以研究和關注。

(六)村組幹部任務繁重。該村有村幹部5人,小組幹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戶數多,幹部工作常常顧此失彼。尤其是村幹部,不僅要面對全體村民,同時要應對縣鎮各部門,加上目前塘堰整治、黨建、公路建設、發展大棚蔬菜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幹部協助,村幹部任務十分繁重,檢查多、驗收多、會議多、接待多讓村幹部疲於奔忙。

三、幾點思考

(一)進一步加強謝湖村基層組織建設。以建好領導班子爲重點加強謝湖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務實管用的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模式,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五個基本”爲抓手,健全規章制度,積極在年輕農民中培養優秀人才作爲村兩委後備幹部,同時在外出務工經商的年輕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加大培養髮展力度,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通過培養吸收年輕人才,以增強村兩委班子的潛力,爲農民、農村發展致富帶好頭。

(二)要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住扶貧點和結對共建機會,要借“三萬”活動的東風,繼續採取得力措施,對未納入整修範圍的水利設施進行維修,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加強日常管護,確保水利設施的最大利用率。繼續爭取項目,逐步改造現有溝渠、塘堰、水庫等,提高水利設施灌溉利用水平,確保水利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道路、電力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礎設施管理機制,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村民安全飲水問題;完善大棚蔬菜設施建設,實現蔬菜種植高產高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要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基於村一級經濟積累較爲薄弱的現狀,建議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範圍,採取村收、鎮轉、集中處理的辦法予解決;同時要高度重視新辦企業的污水排放問題,嚴把項目審覈關、污水處理與排放關,確保農村環境不被破壞。

(四)要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各項惠農政策,使羣衆對各項政策家喻戶曉。

二是要加大監督力度,切實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兩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切實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農政策,嚴格實行“一卡通”,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民手中。增加農村低保覆蓋面,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戶的關心。對納入低保對象實行縣、鎮、村“三榜公示”制度,嚴格做到“六公開”。

(五)要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農村文化生活單一,是直接導致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要紮實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提升謝湖村社會文明程度。開展羣衆性愛國衛生運動,實施清潔工程,推動村莊美化、環境淨化。大力加強科普工作,開展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平安村建設,依法查處封建迷信、黃賭毒、非法宗教等活動,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六)要切實爲農村幹部減負。謝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動人員廣,給村幹部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和壓力;同時上頭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大量事務性的檢查、驗收、檔案資料佔據了村幹部大部分精力,村幹部往往疲於應付,建議上級各部門要切實爲村級減負,從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關心村組幹部,積極爲村組幹部創造一個想幹事、能幹事、多幹事的好環境。同時加大村幹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積極爲村組幹部隊伍輸送新鮮血液,爲年輕幹部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