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2022糧食調查報告多篇

2022糧食調查報告多篇

2022糧食調查報告篇1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xx小學生食堂、教室

調查目地:

1、爲了瞭解同學們在食堂就餐、教室浪費的情況

2、提醒他們下一次不再浪費

3、同學們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調查對象:

校園內、食堂就餐的同學

調查分析:

經過一系列調查,我發現學校食堂浪費嚴重。經過幾天來的觀察,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大約300人中, 70%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完。更離譜的是,有些同學僅僅吃了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當我詢問其原因時,有些同學就說:“沒胃口,吃不下。”還有些同學說:“菜燒得不好吃,吃不下去。據瞭解,食堂每餐大概有500多名師生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費0.05千克大米,那麼,食堂僅僅一天浪費的大米就有25千克了,一個月31天就得浪費775千克,一年的浪費就可想而知了。同學們在吃課間營養餐的時候,有些同學隨手就把豆漿、麪包扔進垃圾桶,還有些同學吃了一口就扔掉。麪包和豆漿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不應該浪費。

調查建議:

我認爲學校應該在醒目的地方豎立警示牌提醒同學們不要浪費糧食,可以在班會上開展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一系列活動,還可以用演小品的節目讓同學們更加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要珍惜勞動成果。課後,讓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制定節儉方案,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爲,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調查結論:

看着這些浪費現象,我作出了一系列分析。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勤儉節約卻漸漸被我們遺忘,認爲浪費一點糧食算不了什麼。如果每個人都浪費一點,那就不敢想象了。讓我們記住“節儉光榮,浪費爲恥”這句話,把這句話作爲我們今後行動的指南。

2022糧食調查報告篇2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糧食仍然是一個重要商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糧食,爲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糧食局xx年對農村儲糧抽樣調查顯示,由於農村儲糧設施簡陋、缺乏儲糧技術、儲糧方法不科學等原因,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10%,全國每年農戶儲糧損失量高達150億—200億公斤,相當於有“北大荒”之稱的黑龍江農墾區糧食總產量的1.5—2倍,糧食資源浪費嚴重。爲此,縣糧食局對我縣農民儲糧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位於滇東,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五地州結合部,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國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6.5萬公頃,林地16萬公頃。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時,年無霜期244~344天。轄8個鄉鎮109個村社。共10.37萬戶39.4萬人(農業人口32萬,佔90%;少數民族人口6.75萬人,佔17%)。チ甘襯瓴1.5億公斤。

二、抽樣調查的鄉鎮及戶數情況

爲全面提高糧食儲藏安全知識,減少糧食損耗,查找糧食儲藏中施用農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糧食抽出專人組成工作組。於xx年10月至12月進行調查。分別對高良、五龍、龍慶、竹基、丹鳳、葵山、彩雲等7個鄉鎮13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62戶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落實。共出動車輛18車次,人員90餘人次。共計調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積701.4畝,年產糧食254100公斤,平均畝產糧食362公斤,人均產糧888公斤。其中自用糧食(口糧、養殖用糧)137000公斤,佔53.9%,賣出糧食117100公斤,佔46.1%,大部分是本地銷售。

三、糧食儲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調查中有70%的農戶儲糧都是採用袋裝,少部分爲鐵皮倉、木桶、木櫃或零散堆放。

2.殺蟲方法和用藥情況:農戶收起後的糧食有33戶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佔總調查戶數的53.2%;有19戶在糧食生蟲時用紗布或棉布包紮“磷化鋁”埋入糧袋(倉、桶櫃)中殺蟲的,佔30.6%;糧食數量少,儲藏條件好當年用完不留餘糧的,不施任何農藥的僅有10戶,佔16.1%。

四、農民儲糧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儲糧存在着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沒有適用的設施。目前,農戶儲糧既無適合的農家倉房,又無適用的儲糧器具,少部分農戶將糧食堆放在沒有防潮的地板上,由於達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儲糧技術,蟲蛀、黴變屢見不鮮;大部分農戶將糧食堆碼在廚屋或住室邊角部位,由於達不到有效防護,雀食、鼠盜極爲普遍;還有少數農戶由於居住面積較小,將糧食堆放在簡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隨意糟蹋,在家庭儲糧施藥治蟲過程中,因密封不善會造成的毒氣外泄,直接危害着農戶的居住安全。

2.糧食損耗量較大。由於近年來,農村強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戶家中缺乏勞動力,所儲的糧食沒有能力管理和晾曬,除正常的蟲蛀、鼠盜之外,還有部分糧食因入儲時沒時間整曬水分較高或在儲存期間返潮、結露等原因造成黴爛變質,調查結果表明,損失損耗糧食爲2萬餘公斤,損失率8%—12%左右。按照農戶留下的自用糧食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將損失糧食達1000萬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大部分農戶將糧食與人居共處,糧食儲藏中存在隨意性或不科學性地使用高殘留農藥殺蟲、滅蟲。調查結果表明: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33戶,佔調查戶數的53.2%;使用“磷化鋁”殺蟲的19戶,佔調查戶數的30.6%。

這樣以來,糧食中會有很高的農藥殘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的糧食或糧食轉化的其他食物(如:釀出的酒、大米、麪粉等)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羣體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儲糧殺蟲劑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實用的也就是“磷化鋁”藥劑。“磷化鋁”藥劑殺蟲主要是靠“磷化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映後產生的磷化氫劇毒氣體殺蟲,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使糧食裝具充分密閉、遠離人、畜住地,如果糧人共處一室會帶來直接的生命危險。

4.影響居住環境。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民在注重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農戶儲糧模式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直接影響農村環境的優化。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建議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進步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立足於人了羣衆的生產、生活和環境質量的提高。一是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提倡儲糧殺蟲選用“磷化鋁”殺蟲劑,減少糧食中的農藥殘留,以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有利於減少農村糧食產後損失。二是儘快建立糧食執法隊伍,完善糧食質量檢測手段,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形成有專門機構,人員來爲農民儲糧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資修繕原各糧點的倉庫,由糧食部門投入技術和服務、將農民剩餘的糧食由糧食部門實行代保管,代管期間農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現金或兌換其他品種的實物,即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儲糧問題,減少儲糧損失,提高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科學發展,讓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安全糧。

2022糧食調查報告篇3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糧食漸漸失去了保護意識。大街上馬路上都可發現吃了一半以及只吃了一兩口的食物被丟棄……

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有些地區和我國偏遠地區的生活質量並不高,有些甚至連溫飽都尚未解決。作爲同在一個地球村生存的村民,我們不能僅僅對他們表達同情而應該必須有所行動,相對他們而言,我們所處的環境是無比幸福的。作爲傳承人的下一代——我們這一代青少年基本上都是在溫室中長大的,從未感受過飢餓,那麼對於我們這樣的青少年對糧食的保護又是如何呢?對此我們展開了青少年糧食保護意識的調查:

一、實地調查

我們主要對學生就餐場所進行了實地調查,經過一個星期的實地調查,我們對本區學生的糧食浪費有了基本的瞭解。

許多學生在離開餐桌之後,桌上碗裏都有很多剩菜剩飯,食堂中收集剩菜飯的大桶都被裝的滿滿的,裏面都是同學們沒吃完或覺得不好吃就隨意倒掉的飯菜,除了在早餐店和學校食堂,還有許多隨手扔在垃圾桶和街道上的食品。

二、問卷調查

1、數據統計:本次問卷調查我們主要針對本區學校學生進行調查。這次共發問卷兩百張(後附有調查閱卷),回收有效問卷一百八十五份。問卷所顯示出來的結果看,本區學生有糧食保護的意識並不高。如其中第一題,有20%的同學顯示幾乎天天都有浪費糧食的現象,有58%的同學偶爾有,這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糧食並沒有珍惜意識,很多同學認爲,糧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沒有保護的意義。例如其中第三題,有24%的同學都懷着這種無所謂的心態,不屑於那些被丟掉的糧食,這些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同學們互相攀比等,加上並沒有相應的法律或制度嚴厲的制止和阻止,這也使同學們更加無拘束的浪費,這說明我們青少年對糧食保護意識的認識瞭解不夠。

又如其中第六題顯示,有12%的青少年對保護糧食的意義瞭解度爲0,只有58%的人瞭解一些,這說明現階段社會的宣傳力不大,學校的管理效率不高。

在對待事物浪費的問題還應規章制度,加大學校的管理力度,還須加強輿論監督,加強珍惜保護節約教育,使節約意識深入每個人的意識領域。其中第七題顯示,68%的青少年認爲要多做宣傳,加強人們的節約意識。因此,可以說青少年們有一定的節約意識,但還需進一步加強,但在行動上,即使有節約的意識的人並沒有做到真正的不浪費。如其中第十題有24%的青少年看到身邊的人在浪費糧食時,並沒有阻止,而是視而不見,很多青少年以爲自身有做到節約便可,不需要去管別人,認爲這是多管閒事。其實,監督他人以及讓別人監督自己,這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和義務。

在節約與發展上人們總是多次發生衝突。很多人認爲,有錢了就不在乎那些小錢,很多人就是擁有這樣的觀點,便與人攀比、擺闊。請客擺酒時,很多吃不完的飯菜,甚至還有些沒用動過的飯菜被倒掉。其實有很多人想打包帶走,但又覺得很丟臉,就是因爲這種封建觀點,讓我們看出節約問題的嚴重性。

綜上所述,青少年雖然已有一定的節約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須進一步加強,並要正確處理發展與節約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建議:

1、加強學校食堂製作規範:食堂製作要規範,食物種類要多變,定期讓就餐的同學對食堂操作人員進行評價,改進自身不足,這樣可以減少同學在食堂因不愛吃而減少浪費。

2、加強宣傳教育:在就餐過程中進行教育,製作相關標語、警示語,時時刻刻提醒就餐者,節約糧食,謹防浪費。

3、鼓勵節約,批評浪費: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相關活動,可以用相機或錄像機對就餐人員進行拍照或錄像,飯後再在教室放給同學們看(當然這要內部處理),或表揚或進行相應的批評教育。

4、加強個人節約意識:樹立節約意識,看清我國糧食現狀轉變消費觀,以勤儉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就餐中儘量不挑食,給自己制定合理的飲食標準。同時,對身邊朋友同學有浪費現象的,要加以勸道阻止。

回顧這一個星期的研究過程,是無比新奇的一份收穫: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改變了我們的習慣(開始我們也是愛挑食剩飯的人)。當確定這個主題進行相關調查,才發現我們的浪費行爲是不齒的,從此我們決定吃多少拿多少,儘量不剩飯菜。同時,在做問卷的過程中,也鍛鍊了我們的膽識,慢慢學會了與陌生人交流溝通,還找到了方法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增加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改善自己的不足。

附:調查閱卷

你 珍 惜 糧 食 了 嗎?

1、你平常吃飯時是否會有糧食剩下( )

a:經常有 b:偶爾有 c:從沒有

2、什麼因素影響你浪費糧食 ( )

a:沒時間 b:不好吃 c:吃不完 d:其他

3、當你扔掉手中的糧食的時候,你的心態 ( )

a:無所謂 b:猶豫 c:不捨

4、你看到別人浪費糧食時,你有什麼看法 ( )

a:沒感覺,習慣了 b:覺得可惜 c:沒注意 d:很生氣

5、你是否想過採取行動節約糧食 ( )

a:從未想過 b:曾想過 c:想到,但無行動 d:想到並做到

6、你知道節約糧食的意義嗎 ( )

a:十分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太清楚 d:完全瞭解

7、你最想用什麼方式制止浪費 ( )

a:多做宣傳,加強人們的節約意識 b:實行懲罰措施 c:其他

8、你平時會浪費哪些糧食 ( )

a:飯 b:蔬菜 c:肉 d:其他

9、是否有人提醒你不要浪費糧食 ( )

a:父母 b:爺爺奶奶 c:老師 d:其他人 e:沒有人

10、你的同學或朋友浪費糧食時你會怎麼做 ( )

a:視而不見 b:說一下,無所謂對方是否聽勸 c:極力勸阻

2022糧食調查報告篇4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因當時環境因素一直滯後,但從20xx年開始,連續三年實現盈利,今年1—9月盈利額居全省之首。是什麼原因使**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的變化在於改革徹底,管理規範,這是他們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的最大祕訣。

一、徹底改革,甩掉企業包袱

1、規範操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第一輪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爲妥善解決好“老人、老糧、老賬”問題,做好富餘職工分流安置工作,**糧食局制定了可操作性強的改革方案,採取“三公開、七上牆”的辦法,做到政策透明,操作規範,職工放心。全系統1459名幹部職工實行全體起立,全部轉換身份,內退、協保人員一次性解決,不留任何後遺症。重新競聘上崗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職工,都要繳納一定數額的上崗風險金(企業法人交6萬元、職工交3萬元),存入銀行專戶。

2、撤併重組,整合企業優勢資源。20xx年,**糧食局下決心將原有的33個獨立覈算的鄉鎮糧站和糧庫合併爲6個國有糧食購銷公司。縣局通過競爭上崗的辦法從原法定代表人中擇優選聘6位經理,原33個糧站法人資格保留,經理受縣局委託加強對所屬企業的統一協調和監管。管理費用由縣局統一支付,不增加企業負擔。這樣既將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從煩瑣的企業經營事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管和服務上,又將原先因分散經營造成的經營成本降了下來。

3、由原來單向購銷變爲政策性經營與市場化運作兩條腿走路,確保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在今年小麥最低價收購期間,**糧食系統將所有經營性業務全部甩開,把工作重點全部放在託市糧收購上,及時解決新問題,化解新矛盾,想方設法增加倉容,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踊躍售糧的需求。316名糧食職工在3個多月的時間裏共收購糧食20。2萬噸,每個職工平均收購糧食600多噸。其中魯口鎮、半崗鎮、江店鎮三家糧站收購量均超過1萬噸。全縣託市小麥收購量佔總產量的一半。全縣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國家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既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也讓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重新樹立了糧食企業新形象,提升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地位。

二、規範管理,增強企業活力

1、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出效益,這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糧食局長期堅持企業會計互審制度,重點加強對貨幣資金、糧食存貨和出入庫、費用支出的管理。明確規定:企業生產性費用超1000元、非生產性支出超500元的,一律先寫出報告並附預算,報縣局財務股審覈,經局領導班子研究批准後方可開支。並積極配合公、檢、法和紀委對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各糧食購銷企業負責人能夠與縣局黨組保持高度一致,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在20xx年和20xx年的企業超利潤分配方案實施中,各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得的獎金,並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中,加大糧站基礎設施投入,建設標準倉房,維修老倉,硬化地面,添置地磅和輸送機,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實行目標管理,執行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分配製度。縣局與各糧站實行目標管理,由糧站進行獨立覈算,每月向公司報賬,再由公司季度彙總後報縣局。購銷企業分配堅持“按勞分配,績效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根據貢獻大小來確定收入高低。公司經理和糧站站長可高於普通員工工資3—5倍。各獨立覈算企業每年要向縣局交納一定數量的經營風險金。對完不成指標的從風險金中扣除,超過利潤指標的實行等級分配,超過部分的20%用於企業積累,40%獎給法人代表,40%由法人代表支配給職工。通過目標管理,全系統幹部職工收入明顯增加,較改革前平均增長一倍以上。魯口糧站職工收入20xx年和20xx年分別達到1萬元和2 萬元以上。但也有部分糧站因經營不善形成虧損的,虧損單位站長風險金由縣局扣除。縣局通過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將那些創新能力不強,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淘汰出局,讓優勢企業擴大經營地盤,最終讓企業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

3、加強糧食市場管理,搞活糧食經營。20xx年和20xx年,各糧食購銷企業及時捕捉糧食市場信息,堅持常年常時收購,科學把握收購價格,創新收購方式,擴大訂單糧食收購,調動農村糧食經紀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抓住糧源。堅持快購快銷,外購外銷,委託收購等方式,擴大糧食經營量。以量取勝,以質取勝,以效取勝,讓糧食企業嚐到了改革的甜頭。20xx年全縣收購糧食11。6萬噸,銷售11。6萬噸,實現利潤1**萬元。20xx年收購糧食9。9萬噸,銷售9。3萬噸,實現利潤38萬元。今年受政策性糧食託市收購的拉動,至10月底,已實現利潤884萬元,居全省首位。

2022糧食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範圍

全省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所有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糧食企業;劃歸各級國資委(局)系統管理的國有糧食企業。

二、調查內容

1.企業基本情況。轄區內國有糧食企業數量,包括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數;企業人數及其人員構成;企業總資產;企業經營情況,包括糧油購銷、加工、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基本情況。

2.“一縣一企,一企多點”改革進展情況。包括兼併重組後縣級國有糧食企業現狀,特別是落實“一縣一企、一企多點”進展情況和改革後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況。

3.國有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包括全產業鏈建設情況,連鎖經營發展情況和糧油電子商務發展基本情況。

4.爲提前做好擬於今年下半年召開的全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主食產業化發展工作座談會有關準備,本次調查還專門設置了國有糧食企業主食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表,除全面瞭解全省國有糧食企業產業化發展情況以外,將重點了解主食產業化方面的基本情況。

5.當前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意見建議。

三、調查時間

此次調查從即日起至20xx年6月底結束。

四、工作要求

1.市縣糧食部門和糧農集團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儘快對摸底調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力求調查的情況和數據全面、真實、準確。

2.認真填寫有關報表。調查共設計4個調查統計表,各地各單位要認真按照報表欄目和具體要求填寫報表。對不能完全反映本地本單位情況的項目或指標,可及時提出具體意見建議。

3.上述三項調查工作已設置相關報表,擬以此3個表爲基礎,建立今後上下聯繫溝通的報告機制,請各地和陝西糧農集團在此次調查中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科學設置報表相關指標的意見和建議。

4.調查結束後要對本地本單位調查結果寫出調研報告,連同4個報表一起於7月5日前報送省糧食局財務處。各地各單位可通過“陝西糧食財務工作羣”進行聯繫和報送電子版材料,聯繫人:杜紅社。

5.調查活動期間,省局將派出工作組赴各地督促指導並深入基層調研,掌握實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