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糧食調研報告多篇

糧食調研報告多篇

糧食調研報告篇1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爲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xx年被評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着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通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xx年237萬畝的,xx年240.1萬畝,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xx年21.5萬畝,xx年25.97萬畝,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xx年實現這一目標。

(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爲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創建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創建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xx年20個,xx年25個,xx年40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爲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

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強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一要抓基地建設。依託現有的宏達、北大荒、羅麥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圍繞構築“大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產業鏈,加快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二要抓龍頭企業。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引進新上一批糧食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完成羣龍共舞的糧食產業化格局。三要抓利益連結。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簽訂購銷合同和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同時,引導企業、農民組建糧食生產協會,發揮協會和農村經紀人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簽訂訂單、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糧食作物訂單面積要達到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0個。四要抓品牌。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整合優勢品牌,組建企業集團,使我縣知名品牌借龍頭做大做強,基地和企業借品牌增量增效。全縣重點培育和打響“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拉動產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抓好與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的院縣合作共建工作,構建我縣與高等院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及時將院校的人才、技術和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吸收,增加我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我縣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

(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大豆大壟密植、小壟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鉢體育苗栽培等先進技術。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步伐。

(三)實施良種化工程。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的選育、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加快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增產增收潛力。xx年,全縣落實糧食種子繁育基地面積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抓好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普及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完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農民按標準進行生產。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縣、鄉、村都要有糧食標準化示範區、高產創建示範田,村屯要有示範戶,通過示範帶動把先進科技成果、高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糧食的生產實踐中,發揮示範區的輔射帶動作用。xx年,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實施面積佔總播種面積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民。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xx年,全縣計劃培訓農民6.5萬人次。

(六)抓好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引導縣、鄉、村幹部,創新工作方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爲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各種有效服務。重點從農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農業信息、糧食購銷、農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實實爲農民辦實事、做好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謀發展、抓落實、促和諧的合力,爲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保障。

糧食調研報告篇2

1、以制度建設夯實基礎。制度是管理的依據和保證。**庫在省、市頒佈的儲備糧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範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關的業務管理制度和“考勤獎懲制度”等4項行政規制度、職責,形成了行政管理和業務技術管理兩大塊管理措施,涵蓋了所有崗位及日常工作環節。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標,管理有制度,檢查有指標,獎懲有依據的管理模式。同時,隨着工作的深入、經營的需要、政策的變化,及時對各項管理制度加以調整、更新、充實、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2、以檢查評比落實制度。制度建設關鍵在於落實。**庫在管理中加強檢查評比、獎懲兌現,有效促進了制度落實。**庫堅持採取定期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對各項工作開展評比,促進各項制度的執行和工作任務的落實。同時,爲使檢查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勵的作用,**庫還堅持把檢查評比結果與獎懲相結合,把工作實績和個人利益相掛鉤,達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推動工作的更好開展。

3、以機制創新提升管理。在努力搞好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的同時,**庫還積極做好機制創新,建設和諧企業,促進全庫的管理水平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引導,喚醒職工自覺性,調動全員積極性,員工精神面貌、工作狀態積極向上,企業充滿活力。二是針對保管、防化、消防、安保等重要崗位,簽訂責任書,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責任、獎懲,並以此作爲考覈的依據,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實行民主管理,吸收普通員工參與管理工作,帶動全庫人員管理理念轉變,促進了工作落實。

糧食調研報告篇3

一、小麥情況

(一)播種面積和總產有所下降,單產有所增加

據我們初步調查,今年孝感市小麥播種面積147.34萬畝,比上年減少9.82萬畝,減幅6.2%;預計單產447斤/畝,比上年增加10斤/畝;總產6.6億斤,同比減產0.3億斤。黃岡市小麥播種面積爲93.1萬畝,比上年增加1.7萬畝,增加1.86%;預計單產455.3斤/畝,比去年增加8.8斤/畝。總產4.24億斤,比去年增加764萬斤。單產提高原因是由於去冬今春,兩市降雨充足,土壤墒情較好,無長時間極端嚴寒天氣,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髮育,如果後期沒有大的病蟲害和不利天氣,預計最終單產會較去年有所提高。綜合兩地數字,播種面積和總產比去年下降,單產略有增加。

分析種植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麥經濟效益偏低,影響農民種植小麥積極性。孝感和黃岡均不屬於我省傳統的小麥主產區,受兩地的土壤及氣候因素影響,小麥質量大多難以達到國家最低收購價的質量標準(特別是不完善粒指標),農民種植的小麥基本上很少能按照最低收購價出售,而是隨行就市賣給了糧食經紀人,毛糧價從0.6元/斤-0.8元/斤(摺合淨糧0.9元/斤-1.1元/斤左右)不等,售價遠低於最低收購價。據安陸市辛安專業合作社介紹,該合作社總共流轉了6400多畝土地,今年僅種植了300畝小麥,比去年減少了一半。他們預期盈虧情況是:一畝小麥種植成本430元,其中土地流轉費50元,種子60元,肥料120元,農藥30元,人工費50元,機械120元。種植成本同比上升了10%。今年畝產700斤,每斤按0.90元計算,收入630元,利潤200元。

辛安合作社算是當地種植大戶,按照以上他們的測算,在氣候條件正常、規模種植、科學種糧、田間精細管理的前提下,每畝純利潤能有200元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收益了,當然理論上規模種植還存在一項隱性成本,即秸稈粉碎費用(50元/畝)、旋耕機翻耕費用(一次50元/畝)、增加麥種費用(22元/畝),合計122元/畝。如果出現其它不利因素如:小麥成熟、收割期間遇到連續陰雨、導致小麥赤黴病發作、引發不完善粒超標;小規模種植成本增加;種植戶疏於田間管理,造成單產下降等等,那麼種植戶的實際收益水平就會隨之不同程度地下降、直至虧本。由於邊際效益低,不少新型種糧主體已經開始減少小麥種植面積。

二是國家最低收購價啓動的時間晚於農民售賣小麥的時間,政策性惠農紅利農民沒有享受到。由於氣候原因,孝感和黃岡兩市的小麥上市一般在5月10日到5月26日之間,小麥收割之後就要種稻谷或者棉花了,所以農民一般都是在5月中下旬就開始賣小麥。而國家的最低收購價(包括湖北省去年的減災救災小麥收購)啓動都是在6月份,啓動時農民手中的小麥已銷售臨近尾聲,基本沒有多少存貨。售價遠低於國家的最低收購價,雖然後期市場收購價格有所上漲,但農民沒有享受到,導致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受挫。

(二)兩地的小麥加工企業情況

由於兩市的小麥質量相對較差,農民所種植的小麥多半被用作飼料,稍好一點的被糧食經紀人販往各地填庫。據瞭解,孝感市原有5、6家麪粉廠大多已停產,現在還在運轉的只有兩家。這兩家麪粉廠加工所用的原料小麥多半是武漢、河南等地外採的,本地的小麥收購量只佔到原料總量的三成左右。其中一家公司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最近的一筆業務:從中儲糧武漢直屬庫外採的2012年小麥到廠價126.5元/百斤,每百斤小麥可出精粉約40斤,價格1.56元/斤;出普通粉約28斤,價格1.42元/斤;出標準粉約6斤,價格1.36元/斤;出副產品細麩11斤,價格0.82元/斤;出麩皮15斤,價格0.77元/斤。百斤小麥毛收入130.89元,扣除原料成本126.5元、電費約2元、人工約1.7元后,純利潤僅0.69元。

(三)對今年小麥的市場形勢及收購預案啓動分析

1.預計今年小麥開秤收購價在1.16-1.18元/斤(摺合淨糧價格)。2016年因災害性天氣,小麥減產,價格後期上漲了20%左右。2017年3月下旬河南省 2015年託市麥開始陸續投放市場,4月份後各地的中央及地方儲備小麥輪換出庫加快,供給開始寬裕,小麥價格有下滑壓力。目前,孝感市糧食企業小麥出庫價格1.21元/斤,預計新麥市場開秤價1.16元/斤左右,黃岡市目前小麥市場價格1.18元/斤,預計新麥市場開秤價1.18元/斤左右,啓動託市預案的可能性較大。

2.兩市預計收購情況。孝感市糧食部門今年預計收購託市小麥1億斤,比上年多購9800萬斤。黃岡市今年預計收購量1.4億斤,比去年增加1630萬斤。

二、油菜籽情況

(一)兩市油菜籽兩減一持平,種植面積和總產均雙降,單產持平。

按照統計部門的調查統計口徑,孝感市油菜播種面積103.76萬畝,比上年減少6.25萬畝,減幅5.7%,在上年大幅減少的基礎上繼續減少;預計單產274斤/畝,同比持平;總產2.84億斤,比上年減產1750萬斤。黃岡市油菜種植面積239.3萬畝,比上年減少5.2萬畝,減幅2.13%。預計單產276斤/畝,同比持平;總產6.61億斤,比上年減少1000萬斤。同樣,按照農業部門和糧食部門摸底調查的情況看,預計今年安陸、雲夢、黃梅三地油菜種植面積可能實際減幅達到了20%-30%,武穴市在政府的扶持下,主推油菜花經濟,面積減少的情況相對要好一些。

分析孝感黃岡兩市油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雙降原因:

一是國家取消了油菜籽託市收購政策,農民種植油菜收益大幅下降。2015年取消菜籽託市政策,開秤價格由2.55元/斤猛跌到1.6元/斤,2016年農民就大幅減少了油菜種植面積,去年油菜籽開秤價格也是在1.6元/斤,後期漲到2.2元/斤左右。由於前期農民已經拋售,多數種糧戶沒有享受到後期漲價的實惠,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二是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種植油菜籽邊際效益低,影響了農民種植意願。據瞭解,目前油菜籽人工種植每畝投入480元,其中:種子10元,底肥加追肥130元,防病30元,其它10元,人工300元。撒播種植每畝投入420元左右,其中:機耕70元,種子30元,底肥加追肥170元,除草20元,防病30元,機收100元。種植成本同比上升5%。今年按目前市場價格1.99元/斤計算,畝產油菜籽276斤,每畝毛收入549.24元。一畝地農民人工種植純收入爲69.24元,不到100元,撒播種植也才129.24元。要是按去年1.6元/斤的收購價格計算,還要虧錢,農民種植的意願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二)兩市的油脂企業情況

孝感和黃岡兩市規模以上油脂企業還在運轉的僅剩兩家,而這兩家企業主要以加工棉油爲主,菜籽加工天數全年不超過2周,加工出的菜油按100斤菜籽兌換40-42斤菜油的比例,跟農民兌換,利用兌換業務加工企業一方面可以減輕收購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副產品菜粕可以帶來部分收入。除自己少量加工外,其餘七成以上的菜籽主要用來做貿易,外銷西南的湘、雲、黔、川等地。

(三)對今年油菜籽的市場形勢分析預測

按照目前菜籽油的市場價格水平,我們推測今年油菜籽開秤價會大幅高於去年,達到2元/斤(水雜達標)左右。

以武穴市爲例,我們具體測算一下當地加工企業的成本利潤情況:國產四級菜油批發價格4.4元/斤,菜粕價格1.10元/斤。按照每百斤菜籽出油34斤,出菜粕59斤計算,每百斤菜籽加工投入產出情況是:出油34斤*4.4元=149.6元、出菜粕59斤*1.10=64.9元,刨除加工費11.5元,每百斤可以產出203元。由此,我們推測,糧食收儲企業菜籽收購價格在2元/斤以下,油廠接收價格在2.03元/斤以下,邊收邊銷邊加工是有利潤和效益的。據我們調查摸底的情況,油廠的態度是,密切關注着市場走勢,行情好的話,多收購一些,自己加工一部分、外銷一部分;行情不好,邊收邊銷,不屯貨。

三、加工企業融資情況

據我們調研瞭解,農業發展銀行收緊了對中小微糧油加工企業的貸款,孝感黃岡兩市糧油加工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郵儲銀行、農商行抵押貸款。企業用廠房設備、股權甚至私房等固定資產抵押,再找農業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後才能得到貸款;或者採取3家以上的公司之間互相聯保的形式貸款。貸款年利率7.8%-10.08%不等,擔保公司收取1.5%的擔保費和10%的擔保金,如我們調研的'有三家企業均是採取此種方式融資。

(二)本土企業利用自身的信用進行社會融資。我們走訪的一家公司就是利用自身信用,以年息10%的利率在當地吸收民間資金,年融資額300萬元左右,當然此種融資方式不受法律保護。

(三)本地農信社給予個體糧油經紀人的信用小微貸款,辦法是用戶口本抵押貸款,一個戶口本可以貸10萬元。我們走訪的雲夢某糧食經紀人就是採取這種方式貸款,借了20-30個親戚朋友的戶口本,貸了200-300萬元。

四、收購倉容準備情況

兩市目前用於夏糧收購的倉容準備比較充足,能夠滿足收購需求。孝感市準備了託市收購空倉庫容3.3億斤左右, 黃岡市準備了收購倉容2.13億斤,其中國有倉容1.83億斤,社會倉容0.3億斤。

五、建議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扶植糧油企業發展。目前糧油加工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還是資金不足、融資困難。金融部門要加大對糧食經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二)推廣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加工企業訂單等規模種植模式。連片規模種植,既可以享受廠家直供低價農資,又能順利推進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要積極引導農民與專業合作社、糧油加工企業合作,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增加糧食單產,從而提高農民的總體收益。

(三)加大小麥種植的科技推廣力度,提高小麥品質,促進增產增收。孝感和黃岡市受氣候、土質及農民的固有的種植習慣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數小麥質量較差,容重和不完善粒等指標達不到託市收購標準,農民種植的小麥只能低價賣給糧食經紀人,享受不到國家政策性收購價格帶來的惠農紅利。我們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大科技種植的推廣宣傳和培訓,引導農民科學種田,提高種植收益。

糧食調研報告篇4

一、xx國家儲備庫概況

xx庫於二○xx年七月完成改制工作,組建了新的庫領導班子,優化聘用了職工隊伍。現有職工52人,有效倉容33500噸,庫存糧食近x萬噸。近年來,該庫在管理上突出一個“細”字,狠抓一個“嚴”字,追求一個“新”字,不因庫小而自輕,不因量少而鬆勁。通過不斷加強管理,確保了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糧情穩定,儲存安全,在滁州市乃至全省各市、縣、區儲備庫儲備糧管理工作評比中連續幾年名列前茅。

二、主要做法

1、“兩個考查”抓日常管理正規化

在日常管理中,xx庫狠抓“考勤”、“考績”兩個考查,使日常管理逐步走上正規化軌道。在考勤中,爲了嚴格執行上下班制度,每天上下班都由一名庫領導值班,負責監督打卡和掛牌上崗,執行嚴格的請銷假制度,未經批准外出的,堅決按早退和曠工進行處罰。在考績中,每個星期由科室負責人對全科室同志的工作情況進行點評,並做出記錄,每月各科室向庫領導班子作一次彙報,庫領導根據各科室對所屬人員作出的評價,在職工大會上對好的同志提名錶揚,對差的同志進行批評,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促進全員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xx庫,我們看到,庫容庫貌整潔,員工統一着裝,推行半軍事化管理,全庫氣象爲之一新。

2、“三個階段”抓出入庫管理規範化

在收購階段,爲了能夠以最低的價格收到最好的糧食,xx庫跑市場、找糧源、看行情,進行市場分析,建立市場價格預測體系,創新收購方式,做到“三結合”,即:全員分配任務與績效獎勵相結合;坐庫收購與上門收購相結合;自主收購與委託收購相結合。制定出臺《糧食收購紀律規定》,堅持“一條龍”收購程序,明確各崗位職責。在檢驗階段,與化驗室簽訂《糧食收購化驗工作責任狀》,安排專人扦樣,並由科室負責人輪流值班監督扦樣。在檢驗過程中進行二次編號,嚴格化驗操作程序,明確獎懲措施,確保入庫糧食化驗結果的公正性、嚴肅性。在保管階段,與保管員簽訂《糧食收保調責任書》,明確“收保調合一”責任,制定糧食入庫獎懲措施。要求收購倉保管員對入庫糧食逐包複檢,發現問題有一包退一包。在此基礎上,對收購入倉的糧食全部進行過篩除雜,確保收購的每筆糧食都符合儲備糧的標準。

3、“四個方面”抓倉儲管理精細化

在糧情檢查方面,一是建立了主任、分管主任、倉儲科長、防保人員的四級查糧責任制;二是每週三定期召開保管員例會,分析糧情變化情況,制定針對性措施,做出工作安排;三是每月不定期開展倉儲管理綜合性檢查評比,對儲糧安全和衛生進行查評,獎優罰劣。在科學保糧方面,積極探索新的科學儲糧方法,確保糧食品質、降低保糧成本。這些新方法有:利用冬季低溫的時機,開展分階段機械通風,降低單位能耗;針對高大平倉冷心特性,實行壓蓋密閉糧面,用泡沫板隔熱風道口,減緩外界環境對儲糧的影響,實現倉內糧堆低溫等等。通過採用這些新的方法,該庫科學保糧率達到了100%。在提高技能方面,加強對保、化人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每年都要組織開展一到兩次業務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每年還要派出若干人員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保化人員培訓班,僅20xx年就分四次派出五名保化人員參加省局舉辦的培訓班,並全部獲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在xx庫,我們看到,保管人員能夠熟練報出所保管糧食的生產年份、入庫時間、品種數量、質量參數等以及所在倉庫的基本情況,做到糧情、庫情“一口清”。在硬件建設方面,近年來,xx庫不斷加大對倉儲管理的投入,先後投資20多萬元購置了移動液壓式裝倉機、輸送機,單管通風機組及測溫電纜線,增加了內環流燻蒸管道。投資40餘萬元,對現有的倉房進行維修、改造通風槽等,提高了糧食儲藏的穩定性,確保了儲糧的安全。

4、“五個落實”抓安全管理常態化

保糧離不開安全、消防,安全、消防爲保糧提供外在的保證。xx庫把安全、消防工作當作長期的工作目標,長講不倦,長抓不懈,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在具體的工作上,做到了“五個落實”:一是組織落實。成立了由庫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安全消防領導小組、安全保衛領導小組、儲糧安全領導小組。二是制度落實。建立了安保、消防、防火、用電、消防器材管理、化學危險品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三是硬件落實。配備了消防器材並開展定期的檢查和維修保養工作,保證器材的完好與正常使用。四是培訓落實。每年都要對安全、消防人員進行相關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達到“三懂”、“三會”、“三能”。五是檢查落實。主要有:自查、日查、周查、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等。通過五個落實,強化了安全、消防工作的管理,確保該庫多年來安全無事故

三、主要特點

1、以制度建設夯實基礎。制度是管理的依據和保證。xx庫在省、市頒佈的`儲備糧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範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關的業務管理制度和“考勤獎懲制度”等34項行政規章制度、職責,形成了行政管理和業務技術管理兩大塊管理措施,涵蓋了所有崗位及日常工作環節。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標,管理有制度,檢查有指標,獎懲有依據的管理模式。同時,隨着工作的深入、經營的需要、政策的變化,及時對各項管理制度加以調整、更新、充實、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2、以檢查評比落實制度。制度建設關鍵在於落實。xx庫在管理中加強檢查評比、獎懲兌現,有效促進了制度落實。xx庫堅持採取定期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對各項工作開展評比,促進各項制度的執行和工作任務的落實。同時,爲使檢查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勵的作用,xx庫還堅持把檢查評比結果與獎懲相結合,把工作實績和個人利益相掛鉤,達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推動工作的更好開展。

3、以機制創新提升管理。在努力搞好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的同時,xx庫還積極做好機制創新,建設和諧企業,促進全庫的管理水平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引導,喚醒職工自覺性,調動全員積極性,員工精神面貌、工作狀態積極向上,企業充滿活力。二是針對保管、防化、消防、安保等重要崗位,簽訂責任書,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責任、獎懲,並以此作爲考覈的依據,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實行民主管理,吸收普通員工參與管理工作,帶動全庫人員管理理念轉變,促進了工作落實。

糧食調研報告篇5

“民以食爲天,食以糧爲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爲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xx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19萬人,佔總人口的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160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60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範引導,全市已形成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xx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加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422公斤,比上年增長4.6%,總產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70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440.8公斤,比去年增產14.8公斤。全市3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平均單產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範方,最高單產637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於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140萬畝以上,其中菸農19面積110萬畝,皖麥19面積30萬畝,周麥18面積5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範區優質率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xx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200萬畝,其中小麥165萬畝,大麥、蠶豌豆20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20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範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165萬畝,其中菸農19、皖麥19、周麥18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150多萬畝,佔全部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70萬畝,其中濉溪縣55萬畝,烈山區15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面積30萬畝(其中濉溪縣25萬畝,烈山區5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各1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於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後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爲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爲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

我市糧食生產,在國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資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土地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良種補貼”、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良好,糧食生產持續得到發展。

1、科學規劃,項目帶動,爲糧食生產注入活力。

我市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範區建設,以點帶面,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小麥高產攻關,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已建立起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和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

2、科技支撐,服務到位,爲糧食增產提供動力和保障。每年秋種之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緊緊抓住技術培訓、科學播種、推廣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不放鬆,確保落實到位。今年全市測土配方面積達60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25萬畝。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共下發科技“明白紙”20多萬份。農業科技爲全市小麥單產、總產躍上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

3、政企聯姻,狠抓訂單,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

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我市先後成立了糧食協會、小麥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政府引導中介組織在技術培訓、標準研製、市場分析、產銷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依託魯王、天宏、魯南等龍頭企業,結合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積極開展了小麥訂單生產,全市糧食訂單面積達70萬餘畝。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發揮作用,做到優質專用小麥種子供應到哪裏,訂單簽到哪裏。在每年秋種時節,糧食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促進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業帶的建設,不斷提高優質小麥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農惠農,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開始減免農業稅後,農民種糧不繳糧不納稅,國家還給補貼,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xx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xx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若干意見》、《xx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管理辦法》等多個規範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特別是優質小麥生產,還處在發展階段,無論規模還是質量以及發展後勁,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實現由資源優勢轉變爲產業優勢、由特色優勢轉變爲市場優勢,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支撐、人力開發、市場開拓、經營方式和減災能力等方面需要經過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戶收益調查,今年小麥每畝成本292.72元,以畝產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計算,畝產值爲630元,畝盈利337.3元,這其中還未扣除農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純種糧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

(二)受自然條件影響偏差較大。

今年,我市受降雨強影響,造成了我市20個鄉鎮受災,32個村莊進水,農作物受淹面積141.85萬畝,絕收面積19.88萬畝,出現了較爲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基本設施還較薄弱,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田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的要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現有的投資資金遠遠不夠建設的需要。

(三)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龍頭企業力量薄弱,缺乏實力和競爭力,優質小麥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總體層次較低,附加值低,最終制約了產品和市場的擴大。

(四)流通渠道不暢。由於缺乏市場經營人才、暢通的流通設施以及信息,營銷組織薄弱,市場動作水平低,沒有形成強大的網絡,難以抵禦市場風險。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傳,由此制約了生產,又影響市場份額的擴大。同時,糧食產業化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財力不足,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扶持,市場軟硬件基礎薄弱,流通中處於弱勢。

(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後勁不足。隨着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機補貼、農村稅費改革、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着農民種糧積極性後勁不足。原因,一是務農種糧不如打工、不如種經濟作物。二是化肥、農藥、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被抵消。種糧勞動者的數量減少,由於務農不如打工,大量勞動力外出。剩餘種糧勞動者的素質在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麼種田,自己就怎麼種田。

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穩固的糧食生產基地,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

建設具有區域優勢、抗災能力強、生產基礎好的穩產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糧食基地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適度規模,充分考慮現有老產糧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穩定的商品糧基地,使糧食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與確保全市糧食安全適應。

在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時,應重點考慮糧農利益,糧食生產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容易出現“高產窮農”現象。爲此,一是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優質優價,集中財力重點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通過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減少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糧食是特殊的農產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持,有關部門應在糧食生產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從上至下營造糧食生產良好的氛圍。二是要加大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採用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國家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宣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農民種糧意識,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衆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廣泛開展技術、信息宣傳,加大技術扶持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有關涉農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駐點指導。強化農情、墒情、市場行情等信息服務。

(三)依靠科技進步,着力提高糧食生產單產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總產,只能依賴於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產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現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技術資源,藉助市內外各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糧食生產部門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化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加大對糧食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我市實施了高產、優質糧食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等等。單產逐年提高,科技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是確保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的有效保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要大力實施“212強龍工程”,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着中樞和領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的作用,其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水平。要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糧食,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其次,要廣泛開展龍頭企業與購銷企業的對接雙贏,合理利用糧食資源,促進糧食產銷銜接,降低市場經營風險,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糧食園區建設爲平臺,延伸糧食產業鏈,形成集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爲一體的產業集羣,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