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參觀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啓示錄

一路風雨一路歌

參觀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啓示錄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啓示錄

郭 瑞 禮

一所由四所中專學校合併組建的新辦高職院校,在“一窮二白”的困境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就成功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發展難題,完成了由“魚腩”向“黑馬”再向“駿馬”的華麗蛻變。這不是神話,而是活生生的事實。

四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眨眼即逝的短暫一瞬,但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來說,這四年卻走得既艱難又輝煌,走得令人迴腸蕩氣,其中的每一步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味、深思。

櫛風沐雨寫春秋

一次,一位兄弟院校的同行參觀了剛剛落成的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望着恢宏壯觀的教學大樓、大氣磅礴的中心廣場、花語飄香的園林景觀和一流的辦學設施,他笑着對陪同人員說:“你們職院人可真愛好啊!”

“愛好(hǎo)”一詞,在關中方言中帶有追求完美、完善的意思。的確,翻遍現代漢語詞典,實在找不出第二個詞能比“愛好”更準確、更簡潔地表現出職院人的精神追求。但是我們很難想象,爲了這份執着的“愛好”,他們卻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努力。

讓我們把記憶拉回到四年以前。

時間:2006年4月某日。

地點:臨時租用的某企業會議室。

議題:動員集資建校。

“同志們,集資工作是決定學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對每一位黨員的嚴峻考驗,是我們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主席臺上,新任院黨委書記劉文理面色凝重,大聲疾呼。

劉文理原任市政府祕書長、市長助理,2006年春節前夕,剛剛被任命爲學院黨委書記。他深知,這個書記並不好當,擺在他面前的將是說不盡的酸鹹苦辣、數不清的激流險灘。但是他沒有畏懼,既然來到學院,他就做好了打硬仗的思想準備。爲了找準破解難題的突破口,他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請知名專家開展學院發展戰略研究活動,形成了關於學院建設發展的初步構想。

思路有了,但實施起來談何容易?且不說招生上的難題、隊伍融合上的難題、實訓基地建設上的難題,單就新校區建設一項,所需資金高達6億多元,僅徵地即達5000多萬元。這筆錢,不光學院拿不出來,政府也拿不出來呀!

悽風苦雨吹夢寒。難題如山,路在何方?

爲了儘快走出困境,院黨委在對四校資源進行實質性整合的同時,決心依靠集體的力量全力破解新校區建設這一最大難題。就這樣,經過慎重考慮、全面分析形勢,院黨委作出了向教職工集資建校的決定。

當然,領導們深知,窮廟裏沒有富和尚。學院窮,老師們更窮,微薄的薪水只能勉強度日,哪來的錢集資啊?可是,面臨迫在眉睫的學院建設任務,任何猶豫、觀望都可能使新成立的學院喪失發展先機,甚至夭折。

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緊急時刻,領導幹部帶頭!共產黨員帶頭!先進模範和積極分子帶頭!

緊急時刻,全院500多名教職工煥發出了巨大的主人翁責任感,他們發誓:“砸鍋賣鐵也要建好新學院!”於是,有的老師把準備買房的錢拿了出來;有的以自家房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更有一位老師三天跑了7個縣,找親友、尋同學、求爺爺、告奶奶,看了不知多少白眼,受了不知多少屈辱,終於借到了5萬元。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硬是籌集資金2300多萬元,加上市財政投入和其他渠道籌措來的資金,終於如期完成了新校區建設徵地的任務。

爲了突破資金困境,使新校區儘早破土動工,黨委書記劉文理、院長劉聰博和班子成員兵分幾路,風雨兼程,跑西安、進北京,尋項目、找貸款,千方百計爭取中、省支持,尋求校企合作,想方設法協調各方關係,盤活老校區資產。有時爲了趕時間,常常顧不上吃飯、休息,餓了,買包方便麪充充飢;累了,在車上打個盹就算對付過去了。經過多方奔走,他們又籌集到了8000萬元資金。

作爲咸陽市人民政府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咸陽職院的建設也時刻牽動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心。在學院建設遇到嚴重困難之際,市委書記千軍昌、市長莊長興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院建設問題。四年來,通過財政投入、政策優惠、減免稅費等多種形式,市政府累計投入資金4000萬元,並由市財政擔保,先後向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貸款2.5億元,用於學院新校區建設。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極大鼓舞了職院人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面對全市500萬人民的期待,他們莊嚴承諾:不管有多大困難,2009年秋季,一定要在新校區辦學!

2007年9月28日,在滂沱大雨之中,咸陽職院新校區開工奠基儀式隆重舉行。職院人歷經幾年的酸楚,終於看到了圓夢的曙光!

此後,儘管幾度遇到資金告罄的困境,但是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他們最終還是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一個最爲動人的事實是,在工程的最後階段,當由於資金斷檔,工程再度陷入停頓的時候,學院的教職工再度發揚“砸鍋賣鐵”精神,在最短時間內湊集工程款3000多萬元,甚至連許多離退休教職工也自願加入到這一行列。

爲了花好、用好每一分錢,確保實現“一流規劃、一流設計、一流施工、一流監理、一流質量”的建設要求,22個月的施工時間裏,身爲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的劉文理無論工作多麼忙,也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轉一轉、看一看。對於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大到原材料進口、施工的質量指標,小到一草一木的栽植、一磚一石的鋪設,無不事必躬親。有時候,一但發現哪怕是十分細小的一點問題,就馬上找來有關方面負責人,要求立即處理。院長劉聰博雖然主抓辦學,但對於新校區工程,同樣時刻牽掛在心。在高度重視工程質量的同時,他更關注教學的需要、學生的需要,甚至學生宿舍晾衣架怎樣設置,門鎖使用效果如何,都要親臨現場考察,力求儘可能方便學生。

2009年7月29日,對於咸陽職院的師生來說,是一個大喜的日子。這一天,總投資6億元,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標準一流的現代化、數字化、園林化新校區終於建成,全院1萬多名師生全部搬入新校區工作學習!

經歷了無數坎坷曲折,付出了無數心血汗水,學院終於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此情此景,多少人爲之歡呼雀躍,多少人爲之潸然淚下。

【啓示一】借用劉文理常說的一句話:“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沒有沒有全院上下精誠團結、萬衆一心,“砸鍋賣鐵也要建好新學院”的那種破釜沉舟的創業精神,沒有潛藏於每一名教職員工心底的那份執着的“愛好”,他們註定將一事無成。

一路風雨一路歌

客觀地說,2006年之前的咸陽職院實際上還只是一個空架子。那時學院分爲三個校區,管理上各自爲政,體制上條塊分割,專業上互不關聯。

怎樣儘快打破這種不利局面,真正形成集團優勢?這是劉文理、劉聰博到任後所面臨的又一棘手難題。

劉聰博,原市教育局局長,2006年上半年出任該院院長。劉文理大氣豪邁,善於協調;劉聰博博學精文,長於治教。書記院長,優勢互補,堪稱黃金組合。

面對當前舉步維艱的辦學形勢,劉文理、劉聰博多次促膝長談、研究討論。經過深入分析、反覆論證,他們一致認爲,要從根本上破解學院生存、發展的難題,就必須多管齊下,打組合拳。

一是集中辦學。在新校區建設一時還難以啓動的情況下,2006年8月,他們抓住陝西科技大學東遷西安的機會,以校舍租賃的形式,在全省同類院校中率先實現集中辦學,對人財物實行統一管理。

二是融合隊伍。打破校區界限,科學編制機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按照現代大學管理體制的要求,實施制度全面創新,大力推進院系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使教學和管理快速步入正軌。

三是整合專業。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果斷打破傳統專業架構,確立“工科爲主,文理並重”的專業建設原則,對專業佈局進行大膽變革。

四是統一特色。在發展戰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深入調查論證,出臺了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解決了學院的辦學方向、辦學特色、目標定位、戰略重點和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統一的辦學指導思想。

四記漂亮的組合拳,解決了合併院校普遍存在的“融合難”問題,邁開了學院建設發展歷程中堅實有力的第一步。而所有這些,僅僅只用了半年多一點時間!

後來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劉聰博說:“這一方面得力於學院主要領導長期從政,班子成員精誠團結,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和工作經驗優勢,用人上堅持一碗水端平,工作上堅持穩中求進;另一方面是教職工在學院整合過程中看到了希望,凝聚了共識,形成了統一意志,淡化了校區觀念。”

辦學集中了,隊伍穩定了,隨之而來的第五記拳便是轟轟烈烈的全面建設。

雖然僅僅是有了一個臨時的棲身之地,雖然擺在面前的難題仍然千頭萬緒,但是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學院的問題上,從一開始,他們就體現出了大視野、大氣魄、大手筆。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他們明確提出,學院建設發展的目標是:“千畝校園、萬名學生、陝西一流、全國知名”。

爲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他們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2005年——2010年)打基礎,上規模;第二步(2010年——2015年)抓內涵,上水平;第三步(2016年——2020年)創特色,建名校。

專業建設上,根據“工科爲主,文理並重”的指導思想和“建強工科專業,提升傳統專業,辦好新興專業,打造特色專業”的專業建設思路,不斷優化專業結構,逐步形成涵蓋機電、電子、醫學、能源化工、建築、財經等10多個專業門類的多科性專業架構。

基礎設施建設上,勒緊褲腰帶,從本就十分緊缺的資金中硬是每年擠出100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中、省財政支持,先後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實驗實訓室188個,通過校企合作,建成61個院外實訓基地和部分生產性實訓基地,使院內大中型儀器設備達到4100多臺(套),儀器設備總值達到4100多萬元。2009年,又投資1700多萬元,完成了數字化校園建設,建成萬兆核心、千兆主幹、百兆終端的現代高端校園網,全院信息節點達到3500個。

教師隊伍建設上,按照“內部培養,限期提高,外部引進,專兼結合”的原則,積極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優良的保障和充足的後勁。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建設,一邊是紮紮實實的教學。

爲了儘快突破傳統的中專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學院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爲突破口,積極實施“質量立院”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他們提出了“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院”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了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大力倡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和模擬教學,全面實施“雙證”制度,構建起了“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理念的變革、模式的更新和保障體系的健全完善,直接帶來了教學質量的飛躍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巨大提升。

——2007年11月,在全省職業院校“華西杯”技能大賽中,該院學生王珂榮獲計算機操作員(高職組)唯一的一等獎,218名參賽學生全部榮獲中高級技能等級證書,該院榮獲最佳組織獎。

——2008年12月,在陝西省職業院校數控技術和電子電工技能大賽中,該院參賽學生全部獲獎,其中1人獲數控銑一等獎,綜合成績列全省前茅。

——2009年6月,該院代表隊榮獲首屆全國高職高專大學生物流技能大賽陝西賽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2010年4月,首屆全國高等院校斯威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總決賽中,首次參加全國性建模賽事的該院代表隊從70多所參賽高校中脫穎而出,榮獲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賽場上凱歌高奏、捷報頻傳,就業市場上,咸陽職院的學生也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2006年以來,該院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6%以上,用人單位滿意率接近100%,不少學生更是在實習中,就被實習單位以近水樓臺的便利截留。

2009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不少企業倒閉或大量裁員,大學生就業形勢空前嚴峻。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咸陽職院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卻依然逆市飄紅,1756名畢業生全部順利就業。這年5月8日,天津陝西商會會長王安民專程來到該院,打算爲在天津濱海新區的陝西企業招收2000名焊接、機電、酒店管理等專業的學生,但因爲沒有提前“預定”,畢業生早已被其他單位一搶而空。得知這個消息後,王安民趕緊與學院簽下了來年的定向培養人才協議。

今年年初,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打算在該院醫學系招聘8名護士帶就業協議實習,月薪3000——5000元,當時報名應聘的學生共26名。經過嚴格面試,他們最終改變了原定招聘計劃,26名學生被全部錄用。

在廣東美的集團,共有該院畢業生近600人,其中65%以上已成爲集團的中層幹部或技術骨幹。今年他們搶先下手,一次性從該院預定了355名畢業生。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一路走高,吸引着千千萬萬的莘莘學子前來尋求放飛夢想的家園。

2009年,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人數由當初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10500人。市委書記千軍昌、市長莊長興聞訊,高興地致信祝賀:“可喜可賀!瞄準市場,優化專業,強基固本,提升內涵,勇於創新,鑄造品牌!”

【啓示二】奇蹟的背後不僅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着追求,更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戰略視野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轉變、思路的大創新和體制機制的大變革。有了此等境界,咸陽職院崛起的步伐將不可逆轉,勢不可擋!

一蓑風雨又登程

風風雨雨中走過了四年,咸陽職院已不再是當年那個蹣跚起步的垂髫稚子。悽風苦雨的洗禮鑄就了她不屈的靈魂和強健的體魄,在突圍、蛻變的艱難歷程中,她已經脫胎換骨,成長爲陝西高職教育的一棵參天大樹。然而,她清醒地知道,這一切僅僅是開始,作爲肩負咸陽500萬父老重託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她理應有更大的發展。

談到學院下一步的發展,劉文理說:“今後四年,我們的工作重心是全面加強內涵建設,走規模、質量、效益、結構協調發展之路。一是堅持人才強院戰略,聚集和造就一批能夠引領學院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優秀人才;二是深化專業建設內涵,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三是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促進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條思路,瞄準一個目標,那就是早日把學院辦成一流高職院校。

職院人明白,要辦一流的大學,首先要有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教學團隊。爲此,他們一邊出臺多種優惠政策,四處訪賢,廣納天下英才;一邊內部挖潛,選拔優秀中青年教師赴教育部高職高專師資培訓中心深造,到知名大中型企業頂崗實踐。於是,一時之間,數以百計的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碩士、歸國留學生、優秀大學畢業生、企業能工巧匠、行家裏手接踵而來;110名教師取得“雙師型”資格,32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碩士學位,1名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4名教師被評爲陝西省職業教育名師,60多名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脫穎而出。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素質優良的優秀教師隊伍撐起了學院教學、科研的一方藍天,成爲保證學院教學質量提高的中堅力量。

要辦一流的大學,必須有一流的專業。如何拓展專業建設內涵,打造引領行業發展趨勢、彰顯學院辦學優勢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這是學院在完成專業整合和重構之後投入人力最大、物力最多的又一重點領域。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要求,跟蹤市場需求變化,學院進一步拓寬校企合作思路,積極爭取行業企業參與,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着力建設重點專業羣,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爲導向,以學院爲主導,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密切配合,院、省、國家三級重點專業、精品課程建設齊頭並進的多元化專業建設和課程研發格局。

要辦一流的大學,還必須有一流的服務、管理。爲此他們在院系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思維,全面推行崗位聘任制、崗位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覈制度,全面推行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落實了管理服務的責任主體,提高了管理服務的效能。

“我們辦學的根本宗旨就是育人惠民。”這是劉聰博反覆強調的一句話。何謂“育人惠民”?劉聰博解釋道,就是“通過育人成才,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就業、優質就業,帶動家庭脫貧致富。”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富民工程和惠民工程,沒有這種境界我們就無法辦好學院。”

何以“惠民”?唯有育人。爲了“育”得科學、“育”出一流,他們在探索既符合學院實際而又科學、高效的育人模式、方法和途徑上殫精竭慮、苦苦探索。

育人貴在“育能”。爲此他們積極嘗試工學結合、校企聯合、教練融合、理實統合的人才培養新思路,通過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把“工廠搬進校園”,把“實訓基地辦向工廠”,按照準企業員工的要求對學生實行企業標準化實訓和一對一現場教學,力求做到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師與師傅結合、作業與作品結合、學生與學徒結合、教室與車間結合。他們大膽改革傳統的考試考覈辦法,試行以訓代考、以做代考、以證代考、以賽代考的學生學業評價模式,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全面推行“五證”制度,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同時擁有畢業證、職業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和綜合素質等級證。

自然,高職教育絕不等同於簡單的職業培訓,它所培養的學生也決不能只是會說話的機器。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他們圍繞學生勤學成才、健康成長和優質就業三大目標,提出並着力構建道德育人、教學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文明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制度育人的全方位、多元化育人機制,出臺了領導幹部聯繫班級和輔導員進駐學生公寓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黨支部進班級、進公寓試點,在有條件的班級逐步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初步形成“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學生黨建工作格局。

學院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着力強化學生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教育,先後與省市文學藝術界共建陝西作家文庫和咸陽市作家藝術家創作活動基地;邀請賈平凹、樑衡、肖雲儒、李星等大批著名作家、學者走進校園,舉辦專題報告和創作筆會;邀請知名企業家爲學生授課,介紹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企業價值理念、品牌文化,組織學生深入企業實踐,開展企業型社團活動,培育模擬公司,有效增強了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生活的能力,培育了學生的職業精神。

過硬的職業技能,加上良好的職業素養,使從這裏走出的莘莘學子身有彩翼,在廣闊天地裏盡情放飛自己的夢想。

2009年3月,該院旅遊系28名學生在北京雲湖度假村參加崗前培訓。下課時,地面上的一團紙引起了一名學生的注意。她知道,有一場重要會議將要在這裏召開,雖然自己還沒有上崗,甚至根本不會參加會務工作,但她還是彎下腰來撿起廢紙扔進了垃圾桶。這個小小的細節被度假村人事部經理看在眼裏,他當場表示:“後面的培訓不用進行了。這些學生良好的素養足以幫助他們走得很遠!”

學生王飛來自機電工程系。今年春節前,他和他的同學來到江蘇崑山昆達科技有限公司實習。爲了儘快熟悉工作流程,他經常邊吃飯邊向老員工請教,然後就悉心揣摩、反覆演練,有時甚至專注到忘了吃飯。結果一個星期下來,他就由徒弟變成了師傅,帶起了新員工。實習結束後,企業負責人只說了一句話:“咸陽職院的學生是最棒的!”

今年21歲的陳慶,實習時,她的工作任務是師傅的80—90%,但實際工作業績卻比師傅高出10%。憑藉這一驕人業績,她很快就成了企業的業務骨幹,並被企業以近水樓臺之利留了下來,月薪達3000多元。談起箇中祕訣,陳慶說:“愛心、誠信、責任——這是咸陽職院教給我的!”

是的,咸陽職院教給了她愛心、誠信和責任,教給了她高人一籌的職業技能,使她實現了優質就業,這就是最好的“惠民”。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學院在想方設法提高育人質量,增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還把促進學生優質就業定位爲“一把手工程”,利用一切資源,想盡千方百計拓展就業平臺。

在咸陽職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領導幹部外出開會,教職工外出培訓、交流或學習,都負有推介學生、開拓就業市場的使命。更令人叫絕的是,他們還擁有一支神通廣大,全省獨一無二的駐外創業諮詢師隊伍。這些人業務精通,交際廣泛,嗅覺靈敏,常年穿梭於全國各地的知名企業,爲學院源源不斷地提供用人信息。經過他們的穿針引線,幾年下來,學院用人單位信息庫裏已經擁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171家,其中不乏聲名顯赫的世界500強企業。

具體到操作層面,他們就業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一對”——基本對口就業;“二高”——高薪、高質就業;“三無”——無毒、無害、無重體力勞動;“四心”——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用人單位稱心、學校舒心;“五不”——不考察瞭解的企業不安置,管理不規範的企業不安置,效益不穩定的企業不安置,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不安置,不辦理社會綜合保障的企業不安置。

他們考察就業單位時,那份認真與細心,有時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是計時工資,還是計件工資?是工作臺,還是流水線?是坐着工作,還是站着工作?是廠內住宿,還是在外住宿?食堂飯菜好不好?工作時間長不長?工資有無保障,能否達到標準?等等等等,那架勢簡直比給女兒找婆家還要嚴格!

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協議還不算完,學生上崗時,學院還要派人護送,無論遠近,也無論人數多少。直到學生都上班了、適應了,護送老師才返回。對已經就業的學生,學院要定期回訪,對於確實不適應工作崗位,或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學生,學院要實行二次安置,直到學生滿意爲止。

【啓示三】一所學校到底爲什麼辦學?這或許是一個再愚蠢不過的問題,因爲誰都會找出最美麗的言辭作出最動人的回答。但把“育人惠民”作爲辦學宗旨,並將其紮紮實實貫穿於教育教學和日常工作的一點一滴,真正做到名至實歸,這恐怕纔是“職院神話”產生的根本所在。以惠民爲念者,民必擁之戴之。如此,我們有理由堅信,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不是尾聲

走過了四個春秋,破解了無數難題,如今,咸陽職院已經步入了良性循環,高速發展的軌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股強勁的東風,咸陽職院這艘曾經跨激流、越險灘,創造了無數奇蹟的航船必將在職業教育的洶涌浪潮中揚帆遠航,書寫更加壯麗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