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多篇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多篇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1

調查時間:20xx年暑假期間

調查地點: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調查對象:部分留守兒童、部分外出的農民工、部分中國小教師以及周邊地區人員

調查方法:堅持上下結合、點面結合的調研原則,採用實地考察典型、

深入留守兒童家庭、發放調查問卷以及網絡、資料搜索等。

調 查 人:何家餘

一、引言: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導致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嚴峻。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xx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及以下佔86.5%。目前留守兒童成爲我國農村的普遍現象,在留守家庭中,隔代教養、單親照顧、親朋監護、無人監護, 給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他們失去父母的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農村裏的留守兒童數量也逐漸增多,他們面臨的問題也日益複雜,並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憑藉署假的機會,就徐聞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現狀的不容樂觀性。要解決留守兒童的諸多相關問題,需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絡體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等方面應加大力度來改變現有狀況。

二、調查分析:

首先請看看我們的調查數據(前山鎮北鬆村)

a、農村兒童成長與教育調查統計表

b、北鬆村留守兒童各年齡階段的人數及比例:

情況分析: 調查

顯示,北鬆村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於6—12週歲。父母外出打工後,與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使之親情關係逐漸淡化。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以爺爺奶奶爲主的隔代教育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在當地留守兒童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

北鬆村留守兒童中大部分處於6—12週歲,這正是他們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自然而然的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父母外出務工,他們多通過電話這一單一的方式進行交流。在對北鬆50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後發

現,該村大約有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電話與父母聯繫,其中53.5%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並且一週或更長時間才能與父母聯繫一次的比例達到64.8%,甚至有8.7%與父母沒有聯繫。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不容樂觀性

由於受父母出務工的影響,留守兒童易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成績普遍較差。從對吳閣中心國小留守兒童的調查情況來看,該校留守兒童只有2%的成績優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卻佔到了88%!由於缺乏監管或監管方法不當,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反映出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吃苦精神,嚴重者發展到經常曠課、逃學。課下,沒有父母的督促, 自制力差, 甚至難以完成課堂作業, 根本談不上主動預習或複習功課, 學習成績顯著下降, 厭學情緒嚴重, 最終逃學甚至輟學。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嚴重性

留守兒童處在未成年時期, 而且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時期。由於父母外出務工, 造成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 缺乏父母的親情關愛。特別是在以隔代監護爲主的留守兒童家庭中,監護人很少與他們談心交流,且大多數的關愛僅限於物質上的、生活上的滿足,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極易形成人格障礙、心理疾病,甚至嚴重的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對該村200名留守兒童的相關調查中發現:有說謊、偷竊、暴躁行爲的,分別佔64.6%、28.2%、40.6%。另一方面,農村適應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娛樂設施很少,而社會上諸如網吧、遊戲廳、不良書刊、黃色碟片等無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少留守兒童經常光顧此類場所。這必然不利於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留守兒童安全隱患較多

根據認知發展規律及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少年兒童處於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長髮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屬於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以爺爺奶奶爲主的隔代監護人安全知識的匱乏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

(五)留守兒童監護人及其監護情況的嚴峻性

據調查,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種情況: 一是隔代監護型(佔85%),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的方式;二是親朋監護型(佔10%),即把孩子託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們通常是把孩子的學業成績放在第一位,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對於孩子行爲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一切順其自然,順其發展。 三是自我監護型(佔5%),即由於沒有上面兩種條件,或其他各種原因,監護的責任就讓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談不上家庭教育。這就導致了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裏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的行爲習慣,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六)社會關愛不足

社會關愛不足,使留守兒童彷徨在社會的邊緣,這是他們面臨的重大問題。繼家庭、學校教育的缺失之後,對留守兒童成長影響最大的因素就來自於社會。缺乏對事物正確判斷力的留守兒童難免受其影響,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實令人堪憂。他們小小年紀就染上了吸菸、酗酒、、小偷小摸等惡習,在行爲方面放任自流,違反學校紀律,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這又引起了下面將要探討的問題,留守兒童給社會秩序帶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可謂之環環相扣,留守兒童年齡均不大,作爲一個弱勢羣體,他們沒有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另一方面,由於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管,他們的自身行爲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況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2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一個新的羣體--留守兒童。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因此,留守兒童問題雖然得到了各級黨委、

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留守兒童問題仍然是當今社會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筆者在儀徵市馬集鎮方營村進行了走訪和調查,並對留守兒童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方營村位於馬集鎮北首,共有20個村民小組。常住戶540戶,現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積2684畝,其中花園800畝。現有機械加工、玩具、生態園等企業8家。三業總產值2500萬元,人均純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羣衆迫於生計擠進了打工隊伍中去,成爲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據調查,全村有留守兒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學生中就有18位留守兒童,佔學生總數的41.9%,老人監護的有35人,佔81.4%,寄養他人的有2人,佔4.7%。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成績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其中17%的國小生成績較差,4%的國小生成績很差;留守兒童中有1%的人上學經常遲到,有時遲到的高達27%,11%的留守兒童有過逃學的經歷。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部分農民潛意識裏認爲,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大,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二是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作爲一個特殊的監護羣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隔代監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爲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兒童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想念父母的佔85%,有38%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半年回來1次,30%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8%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55%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有的留守兒童從小父母就長期在外打工,一年難得回一次,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孤獨、自卑、冷漠、少語,很少或不願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和玩耍,只與個別人來往。這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心理出現了偏差。據調查此類心理現象的兒童佔留守兒童的14.3%。

3、留守兒童生活普遍較差。由於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乾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兒童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據調查顯示,80%的留守兒童生活較差,20%的留守兒童生活一般。

4、留守兒童道德行爲較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爲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不少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爲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爲,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

3、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一。對於留守兒童,以家庭爲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兒童的責任,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在,在某種程度上關係到我國未來人口和勞動力素質,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城鄉社會穩定,因此值得全社會高度關注。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3

爲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連雲港市灌南縣婦聯歷時兩個多月時間,深入新安鎮、新集鎮、三口鎮、李集鎮農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50餘份,訪談留守兒童家庭100餘份。

一、基本現狀

調查顯示,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較之過去有轉變,具體體現在:

1、家教觀念深入人心。96%的受訪家長認爲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狀況非常關心,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大專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家教行爲趨於理性。80%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75%的家長會選擇討論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服從。81%的家長熱衷於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過廣播電視、報刊閱讀、親友探討等學習經歷。

3、親子關係逐步改善。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的佔96%,雖然長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夠保證每週至少一次跟孩子聯繫,56%的留守兒童願意向父母傾訴煩惱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務工。

4、學教困難有所緩解。62%的受訪留守兒童很喜歡上學,65%的孩子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僅15%的孩子覺得父母外出務工 對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學習管教也較以前有了大的改觀,73%的留守家庭會督促孩子的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家長培訓渠道不暢。調查顯示,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76.6%,母親佔65.8%。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有40%是來自長輩的經驗,35%是自己從小的體驗。因此,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90%的家長有培訓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長有過相關的學習機會。

2、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話題,60%的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過於集中的關注給留守兒童的學習帶來壓力。數據顯示,70%的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另有26.6%的學生認爲“自己成績未達到父母的期望”,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有較大差距,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現象依然存在。調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電話溝通。但留守兒童對這種溝通並不滿意,63%的留守兒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聯繫一次,48%的孩子承認父母不在,缺乏保護,膽小怕事。

三、建議與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牽涉面較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建議如下:

1、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建議各級黨委政府着眼未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勞動等政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規辦事。二是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羣衆團體的作用,支持他們依據章程開展關愛活動和志願服務,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適當傾斜技能培訓、貧困助學、社會救助等資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公共財政,做到有錢做事。

2、家庭要成爲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陣地”。各級婦聯要繼續深化以家庭爲載體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送家教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家長和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當好孩子的“啓蒙老師”,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

3、學校要成爲留守兒童的“家外家”。推廣和完善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當前留守兒童“家裏管不好,學校不好管”的難題;開設學生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化解心理問題;鼓勵教師對留守兒童傾注更多的關心關愛,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友情彌補親情。

4、社會要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組織動員巾幗志願者、婦女幹部、退休幹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兒童託管”機構,讓孩子放學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養”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假期擁有“知識充電站”和“快樂加油站”,實現“離校不離教”。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4

一、摘要: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已經使社會上存在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他們多數遠離父母,於是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存在,而且他們與父母在思想等方面缺乏交流溝通,養成叛逆等心裏。通過社會調查進行了解,找出問題根源進而找到解決的方法。

二、關鍵字:留守兒童、叛逆、調查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目的:爲了能夠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及時糾正他們的叛逆行爲,找到問題根源進行此次調查活動,希望能夠真正幫助那些留守兒童。

(二)調查背景:該地理位置較偏僻,距縣城較遠,無法選擇就地務工。爲了生計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裏和老一輩一起生活。老一輩的溺愛和嬌慣使得許多留守兒童養成了很多惡習,在心裏上和他們缺乏交流和溝通,使他們把不快都憋在心裏,漸漸的形成一種心理壓力,爲了緩解這些壓力他們往往選擇上網,打架等方式來發泄,甚至犯罪。

(三)調查時間:20xx年8月

調查地點: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郭村鎮潘莊

調查對象:該村6----14歲的留守兒童

調查人員: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地理信息系統專業10級二班潘從金

調查方式:與當地村幹部交流了解,向當地村民瞭解,上網搜查資料

四、調查過程及結果

該村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形成致富、增加收入的根本來源。但是由於戶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多在家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

進行心理交流。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教育缺失等諸多方面的客觀原因使得當地的留守兒童問題成爲當地突出的社會問題,因此學校、家庭、政府、社會等都應該採取一些方法措施來挽救這種問題的發生。因人口流動引起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爲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導致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學校和家庭的監管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的發生,並且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都不如正常家庭兒童。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與父母缺乏交流溝通,有被遺棄的感覺,感到自己被忽視,因而沉迷於網絡的虛幻世界,或者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犯罪率較高。

3、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被拐賣等現象多發生在留守兒童中。

五、意見和建議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伴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和勞動力轉移產生,解決好這類問題關係到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

首先、政府應該派專門的計時人員到該村進行調研,尋求該村更好的致富之路。或者政府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在該村進行投資建廠,使該村的剩餘勞動力能夠在自己家門口打工掙錢,這樣能夠使父母和孩子長時間在一起,從而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生長。

其次、學校應該加強對於學生的管理,防止留守兒童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的發生。並且在課餘時間加強管理,禁止未成年兒童進入網路,在虛擬世界尋找存在,進而模仿引發犯罪。

第三、家庭父母都應該給兒童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感到社會溫暖和家庭溫暖,避免其有孤獨的情緒。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時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瞭解他們的想法,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與他們交流溝通,讓他們感到父母在乎他。

六、結束語

近年來外出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留守兒童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調查研究留守兒童有助於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讓家庭、學校、社會認識到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進而解決這些問題。

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也提高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使我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5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向城市打工,這羣打工族通常是將子女留在農村,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友看管,形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

幾年來,____鎮黨委、政府在對全鎮留守兒童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爲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日前,鎮婦聯對我鎮的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較詳盡的調研,報告如下:

我鎮共有留守兒童84人,一半多家庭生活處於貧困之中。由於沒有父母的照顧,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爲孤僻等個性特徵,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有時甚至會出現違法犯罪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爲了使留守兒童能夠與普通孩子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地成長,由鎮婦聯爲主要牽頭單位,在“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中,我們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建立“留守兒童”活動室

“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親情,在人格的成長上形成障礙。爲了消除“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與人合作

的能力,我鎮在校舍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擠出一個大會議室作爲“留守兒童”活動室。讓“留守兒童”在課餘時間有了去處,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訴說在家的感受,增加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宣泄了心靈的苦痛,彌補了性格的不足。活動室裏有電視、電腦和dvd,學生在活動室裏可以觀看電視節目和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既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又陶冶了他們的心靈。

2、開通“留守兒童”家長熱線

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結構中對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是最爲有利的。但是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的就是親情,爲了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婦聯與學校鼓勵“留守兒童”給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寫信,設立“留守兒童”熱線,增進了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讓父母傾聽子女的心聲,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3、建立“留守兒童”家訪制度

“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父母雙方長年在外打工,平時很少回家,只有過年時才能全家團聚。因此我們要求授課教師在他們的父母回家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當面向他們的父母彙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並做好記錄,這樣充分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合力作用,同時又增加了父母對學校教育的熱情和關注。

4、評選留守兒童中的“三好學生”

爲了宣傳和樹立“留守兒童”中好的典型,以他們的先進事蹟激勵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勤奮好學、快樂生活、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和學生身心健康,我們在留守兒童中優先評選三好學生,並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5、鼓勵留守兒童參加各項活動,活躍他們的心情

爲活躍留守兒童的心情,使他們從孤獨中走出來,我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展了詩朗誦、聲樂、器樂、繪畫、書法、舞蹈、合唱、課本劇等形式多樣的比賽,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加,在活動人選上留守兒童優先。由於方法得當、發揮了留守兒童的特長,所以在普蘭店市藝術節比賽中,這些留守兒童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活動全體學生都受到了教育,留守兒童也從中體會到在家庭要盡孝心,在學校獻關心,在社會獻愛心。

總之,我鎮留守兒童工作得到了鎮黨委、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各條戰線上從事這一工作的全體工作人員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使留守兒童工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1、缺乏共同關愛、幫助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還沒有充分形成“全方位啓動、全社會參與”的管理工作格局。

2、監護人與學校溝通不暢,配合上缺少默契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多數是祖輩或親戚,祖輩對孫輩重養輕教,嬌慣溺愛,他們只能保證讓留守兒童吃飽穿好,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學生的學習,有的留守兒童出現問題了,班主任和學校通知他們到學校協助,有時他們都不願來,有的監護人連小孩在哪個班級都不知道。

3、教師的要對這些“留守兒童”多關愛,給他們愛心,頻進行家訪,增加情感交流。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情感的關懷者。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倡導終身從教的思想,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特別要對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的家訪和聯繫,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1、要加強媒體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等大衆傳媒優勢,利用宣傳櫥窗、

標語畫冊等宣傳載體,精心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宣傳教育。緊緊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積極宣傳“以人爲本”,“兒童優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爲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宣傳留守兒童的先進典型事蹟。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

2、加強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的指導培訓。

利用家長學校、座談會等不同形式,組織監護人特別是祖父母的培訓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監護意識和能力。

3、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由政府協調組織派出所、工商所等單位,堅持定期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如取締擺攤設點現象,降低學生亂花錢、相攀比的現象,促進養成教育;打擊誘惑、騷擾學生的違法行爲,使學生遠離不良環境。使農村“留守兒童” 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使農村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整個社會達到和諧穩定。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6

摘 要:大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可是,隨着現代經濟的發展,以農業爲主的大名縣經濟發展不是很理想,現在依然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名縣產生了很多富餘勞動力,這些富餘勞動力自然就要向城市轉移。伴隨着大名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兒童”。在我所實習的學校——至誠中學,就是一所半數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的學校。作爲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些實習生義不容辭應該解決的。本次調研主要是應用問卷調查的問題來進行,並探究相關的措施來解決。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探究

一、引?

大名至誠中學,是一所私立的鄉村基層中學。該校現在有學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大名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縣,當地的居民僅僅靠務農很難維持生計,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對於打工的父母來說,只能將孩子留在家裏,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當中。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名至誠學校能夠有這麼多的留守兒童,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而這些留守兒童,因爲遠離家長,容易產生各種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祖國未來的發展,依靠的是現在正在逐漸成長的學生。而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已經對“留守兒童”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留守兒童”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專家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這些探究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石柱模式。我們作爲初出茅廬的實習老師,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情況雖然說“留守兒童”問題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爲他處在一個特殊的環境當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自己的結論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調查,最終找到真正影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後,就能夠施行有效地措施,幫助本校“留守兒童”走出困境。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爲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創造出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和成長環境,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將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七年級六個班留守兒童)。

二、方法

(一)問卷反饋

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問卷的對象是七年級留守兒童256名(七年級一共有學生324名),回收問卷234份,其中有效問卷227份。

表一:關於留守兒童父母回家的頻率

父母回家的頻率留守兒童所佔百分比

兩個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關於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對父母想念程度所佔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12.7%

對父母不想念,依賴爺爺奶奶或者親友11.8%

表三:關於留守兒童和學生髮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和學生髮生矛盾處理方式所佔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訴說15.7%

悶悶不樂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關於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度

對待學習的態度所佔比例

很認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厭惡學習23.1%

表五:關於留守兒童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所佔比例

很樂觀12.4%

心裏有時會非常鬱悶56.3%

孤僻,不合羣22.5%

厭惡自己所處的環境8.8%

(二)由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當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長時間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兩次;這些孩子,對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時常會因爲這個問題無心學習,或者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裏的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大部分都不怎麼上心,而且流行“學習無用論”。這些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會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地方出臺了各種措施,有的措施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關於留守兒童對父母想念:

留守兒童普遍想念父母,這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夠照顧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情感,只能給他們一些零花錢,有些孩子的零花錢是非常少的。這樣,就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情感飢渴”。他們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這樣的年齡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自然相當需要這方面的關懷。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學校住宿。他們只能夠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爺爺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親友家中。在親友家,很多話,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們的想念與日俱增。

2.關於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

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會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這是因爲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愛,心裏很空虛。他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使他們對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說,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激動,一旦和同學或者舍友發生矛盾,就會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有些時候,他們在生活中,或者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選擇放棄,因爲沒有人在背後支持他,也沒有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

3.關於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問題

大名至誠學校的留守兒童學習狀態一般都比較差,這樣的結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造成一段時間沒有心情學習,而這也就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空白期;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或者是親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只能在口頭上簡單詢問一下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不能夠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輔導;在這些孩子當中,盛行“學習無用論”,總是會說自己的父母沒有上大學,也照樣可以每天掙到很多錢,而看不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針對大名至誠中學的這些情況,關於“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擬定並實施了這樣的措施:

(一)我們實習生組建了一個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小組,並且研究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不僅要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特別是心理情況。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負責自己任課的班級的孩子。因爲在學校當中,任課老師對於這些孩子有比較深入的瞭解,而且也比較容易做相關的工作。另外,在課上任課老師也能夠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況,制定專門的幫扶措施。

(二)關愛小組的成員要結對幫扶留守兒童。通過了解,我們從每個班級當中挑選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兒童學生。每個班級,我們要安排一個具體的實習生來進行指導,我們這些實習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有必要的話,對這些學生要時時進行家訪;特別是在學習上,我們要利用課餘的時間幫助他們補習功課,用成績的提高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困境,並且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建立相關檔案。對於這些留守兒童,我們要爲他們建立一個檔案系統,這個系統把所有留守兒童的信息,以及我們幫扶的情況,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看清楚這些孩子的成長,也能夠讓我們對他們瞭若指掌,更好方便對他們的幫扶工作。如果一個學生出現問題,我們就可以調出他的檔案,通過以前的情況做好幫扶工作。

(四)要發動全校師生力量。關注“留守兒童”工程,只靠我們這些實習生的力量,未免有點太小了。因此,我們決定動員全校師生的力量來進行幫扶。比如說,我們可以請示大名至誠中學的校長,爲“留守兒童”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說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等等。同時,我們也申請一個專門的教室來進行心理輔導工作,輔導的任務交給我們實習生中的心理老師。另外,在“留守兒童”之間,也要開展互相幫扶活動,讓孩子之間互相關注,互相關愛,互相理解,最終使他們珍惜純潔的友誼。

(五)定期開研討會。作爲我們這個關愛小組,要不定期的進行研討。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開會研討一下。研究之後,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六)對於負責老師要實行獎罰制度。這項工作需要我們這些老師強烈的責任性,而有些老師不自覺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兒童”工作。因此,我們要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考察和審覈,對審覈的結果要有一定的獎罰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壓力,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而獎罰的依據,主要是讓學生定期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評比,打分。

(七) 要爲“留守兒童”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不能夠之關注他們本身,而應該從他們周圍的環境做起。只要他們周邊的環境好了,有了人文氣息,他們自然就會讓自己向這個方面來靠近,素質也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比如說,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讓工作在改進中得到發展;還要定期召集學生,一起開座談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聆聽學生的新聲,聽聽他們的想法。

四、結論

經過我們幾個月的努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當的效果。“留守兒童”在我們的關愛和幫助下,無論是在學習習慣,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在學校都屬於寄宿生,他們現在已經明白了應該如何獨立生活;如何處理好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明白了家長的辛苦,堅定了自己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決心。

看到這些的效果,作爲實習生的我們非常欣慰,但是我想這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希望,在我們以後的實習生當中,能夠接過我們手中的這根“責任棒”,讓“留守兒童”工作永遠接力下去。

參考文獻:

[1]楊元鬆.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江蘇文藝出版社,20xx.

[2]盧德平. 中國小如何做好留守兒童教育. 北京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 20xx

[3] 譚中長.留守兒童教育石柱模式.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xx

[4] 史正剛.農村留守兒童安全與教育.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xx.

[5] 張雲華.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4)

作者簡介:楊東東,米佳騰,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xx級大名縣至誠中學實習學生。

附錄Ⅰ

關於“留守兒童”的調研問卷

1、父母回家的頻率()。

a兩個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好幾年一次

2、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a非常想念b一般c對父母不想念,依賴奶奶爺爺或親友

3、關於留守兒童和學生髮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a吵架或者打架b向父母訴說c悶悶不樂d其他方式

4、關於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度()。

a很認真,很努力b一般c厭惡學習

5、關於留守兒童心理狀態()。

a很樂觀b心裏有時會非常鬱悶c孤僻,不合羣d厭惡自己所處的環境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7

一、調研目的:

希望通過此次調研爲汝城的領導者們爲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一些參考材料、幫助。

二、調研形式:

留守兒童調查問卷、家訪、一對一交流

三、調研參與組織、人員:

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

何新舜、歐雅文、朱勤飛、何寧、朱志浩、朱瑩、朱欣欣、歐頭紅、朱靜敏、朱忠波、鄧子文、朱鮮鋒、朱麗娟、何榮、朱晨星、朱佳楠、胡運科、胡志剛、袁啊蘇

四、調研時間、地點、對象:

20xx年7月28日—20xx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縣馬橋鄉石泉村苗圃希望國小

石泉苗圃希望國小250名學生中的85名留守兒童

五、調研內容:

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組織的這次支教活動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兒童,佔學生總數的34%。

1、首先,我們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的成員對馬橋鄉石泉苗圃國小的85名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調查所得的數據資料:

調查問題調查結果調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與父母聯繫一次很少聯繫39.9

你多長時間沒見過父母了近半年49.7

你希望父母多久與你聯繫一次每天65.5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經常想念76.7

你有心裏話最想對誰說父母77.4

你希望和誰住在一起父母70.0

父母打工期間,你有沒有受到過欺負沒有或很少53.6

如果被別人欺負,原因是什麼別人故意挑釁45.5

你喜歡集體活動嗎喜歡80.0

喜歡交朋友嗎喜歡93.4

喜歡和哪種人交朋友同學77.8

喜歡上學嗎喜歡90.7

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嗎滿意61.8

家裏有人輔導你的學習嗎有,輔導一部分58.1

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希望父母賺很多錢,儘快回家46.2

對於學習的態度希望父母在身邊輔導,爲父母爭光44.4

最想對父母說的話類似“爸爸媽媽快點回來”的99.0

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最想找誰幫助父母90.0

將來想幹什麼賺錢49.5

2、其次,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成員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家訪。留守兒童人數85,家訪戶數61,家訪率71.8%。

留守兒童當中“單親”監護型的佔絕大部分,還有爺爺奶奶或親朋監護的。

主要特點是:關愛不健全,缺乏父愛或母愛,造成父愛或母愛的缺失。留守兒童處在一個需要關愛和監護的年齡,監護的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聯繫,半年沒見過父母的有49.7%,一年沒見過父母的有22.2%,兩年以上的10%,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監護人多數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進行溝通。據監護人反映,孩子一般不與其敞開心扉,進行內心交流。有的監護人還要幹農活,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的正確引導。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爲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據部分家長反映,有的國小教師素質不夠高,一部分老師經常在父母面前貶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是很嚴重的。一者,孩子的信心受到打擊;二者,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孩子,由此產生的偏激心理,以不恰當的行爲方式施壓於孩子身上。從而,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

3、再者,我們與留守兒童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

孩子經常想念父母的佔77.4%,最想對父母說的話,99.0%是類似“爸爸媽媽快點回來”。留守兒童希望自己的父母留在自己的身邊,儘快回家。留守兒童極度想念父母,有時候感到孤獨無助。有少部分留守兒童形成了“自閉”性格,不願與別人交流。。大部分留守兒童喜歡學習,有上進心,希望父母在身邊輔導自己的學習。我們還以小紙條的形式與留守兒童進行了交流。從他們寫的小紙條的內容來看,他們看似天真不懂事,但內心情感世界卻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明白父母外出賺錢的艱辛,他們感激父母爲自己的付出。“我要考上大學,給爸爸媽媽買房子,買冰箱,給他們很多錢”一位留守兒童這樣寫到。

六、留守兒童問題:

在這次支教活動中,招生250名,留守兒童人數高達85名,佔學生總數的34.0%。留守兒童羣體很龐大,留守兒童產生的心理問題也很嚴重,據調查顯示,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寓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羣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汝城的明天,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

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拼命打工賺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但是,他們又因爲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子女帯進城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爲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撫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裏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汝城人民更應該關注他們的成長。留守兒童問題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的進步,魯迅先生曾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籲層面上,應該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與社會資源分配等方面來解決。爲了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社會、學校、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下面我們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部門應該優化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整合社會資源,從宏觀調控方面使留守兒童這一龐大羣體真正受益。

2、應該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農民富裕了也就不必被迫外出打工了,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

3、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呼籲社會,積極支持利於留守兒童成長成才的公益性組織。

(請各位成員修改,充實內容,在後面加建議,加圖片等等,在調研問卷那裏辛苦鮮峯把各選項的百分率加上去,製作表格。最後發送給朱晨星、朱瑩、朱鮮鋒)

關於留守兒童大調研報告篇8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爲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爲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裏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裏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溫暖、關愛的童年變爲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爲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爲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裏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裏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羣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研,農村留守兒童羣體中,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國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爲優秀,我們調研中發現,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爲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研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爲53%,一年一次的爲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爲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爲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