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工作推進調研報告多篇

工作推進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2022關於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推進情況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幹力量、黨政幹部隊伍後備人才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這項工作自xx年在全國開展以來,各地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逐步形成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四年來,全國累計有30萬名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他們主動融入農村,帶頭創業富民,真心服務羣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基層幹部羣衆的歡迎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各界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從大學生村官中成長起來的年輕幹部和各類人才越來越多。大學生村官工作戰略意義逐步顯現,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黨和國家事業可靠接班人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xx強調:“此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贊成試行”。自xx年4月起,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部署開展大學生村官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xx年底,全國已累計選聘大學生村官30萬人,目前在崗21.2萬人,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廣大大學生村官甘於吃苦奉獻,主動幹事創業,受到了農村基層幹部羣衆及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爲總結四年多來的經驗成果,研究部署新階段的工作任務,我們到江蘇、山西、重慶等十多個省市的農村基層實地調研,對2076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問卷調查,委託教育部、人社部的科研機構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統計了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綜合情況,彙總形成了調研報告。

基本做法

四年來,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部署和中組部要求,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創新方法途徑,爲大學生村官打造了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促進大學生村官鍛鍊成長,推動大學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⒈健全選聘錄用機制,提高村官隊伍素質

各地嚴格標準、拓寬視野、競爭擇優,努力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大學生村官隊伍。一是合理分配名額。中央組織部每年向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達選聘計劃,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基層需求,確定當年選聘數量,統一組織實施選聘工作,保持大學生村官數量穩步增長。二是規範選聘程序。規定了個人報名、資格審查、考試考察、體檢等一套完整程序,實行職位、條件、標準、過程、結果“五公開”,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提高選聘質量。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中共黨員的比例達到80%以上”,同等條件下“學生黨員優先、學生幹部優先、回原籍任職優先”。北京、上海、廣西等地採取重點院校定向招聘、駐村實習、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等措施,努力選拔優秀畢業生。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中本科以上學歷佔66.1%,黨員佔57%,部屬院校畢業生佔16%,較xx年分別提高18.2%、22.2%和2%。

⒉健全管理考覈機制,引導村官認真履職

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覈,總體上比照公務員有關規定進行,同時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特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明確職責任務。明確大學生村官爲“村級組織特設崗位”人員,到村後一般安排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主要履行“宣傳落實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聯繫服務羣衆、推廣科技文化、參與村務管理、加強基層組織”等職責。各地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了大學生村官具體職責和工作任務。二是嚴格崗位管理。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主要在村工作,鄉鎮以上機關單位不得借調使用。河北省委組織部每個月直接抽查1個縣(市、區)大學生村官在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規範考覈措施。由縣(市、區)委組織部牽頭負責,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具體實施。考覈分爲年度考覈和聘期考覈,採取個人述職、黨員和村民代表測評、村“兩委”班子評價等形式進行。湖南省按照任職村佔50%、鄉鎮佔25%、縣市區佔25%的比例,建立縣、鄉、村三級百分制量化測評考覈辦法,考覈結果作爲續聘、獎懲、提拔任用的依據。

⒊健全教育培養機制,提升村官能力水平

各地把大學生村官當做後備幹部來培養、當做優秀人才來服務、當做自家孩子來關愛。一是分級分類培訓。建立“中央和省抓示範培訓、市抓提升培訓、縣抓日常培訓”的培訓體系,確保大學生村官每人每年培訓累計不少於7天。中央組織部編寫出版了《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指南》,免費發放給大學生村官;舉辦了兩期示範培訓班,直接培訓200多名大學生村官。二是加強幫帶培養。各地普遍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繫、鄉鎮領導指導、村幹部幫教的三級幫帶機制。江蘇省組織1.2萬名離退休幹部和1.1萬名大學生村官結對幫扶,有效促進了大學生村官成長。三是注重實踐鍛鍊。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村官參加村鎮項目建設、小額信貸辦理、新農合代理等集中性工作,到信訪、綜治等崗位鍛鍊,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四是鼓勵創業富民。中央組織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的優惠政策,指導各地通過資金扶持、技術培訓、興辦創業基地等措施,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帶領羣衆發展致富中增長本領、豐富經驗。目前,各地已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4452個,籌集扶持資金13.9億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神華集團等捐助1億多元創業扶持資金,探索建立黨委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創業扶持模式。

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激發村官工作熱情

各地認真落實待遇保障,着力優化大學生村官成長環境,激勵他們幹事創業、創先爭優。一是完善保障制度。明確新聘任大學生村官補貼標準比照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後工資收入水平確定。中央財政補助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大學生村官的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2萬元、1.5萬元、0.8萬元。同時,健全社會保障和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制度,並會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爲大學生村官辦理了重大疾病等商業補充保險。二是加強典型宣傳。中央組織部創辦了《大學生村官報》,聯合團中央創辦“大學生村官之家”網站,並通過中央各大媒體,廣泛宣傳各地做法經驗和先進典型。江蘇、山東等地製作出版了《榴花正紅》、《潮人》等影視、文學作品,充分展示了大學生村官風采。三是強化政治激勵。對優秀大學生村官堅持“四個優先”:優先發展黨員,優先評先樹優,優先推薦“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優先推薦後備幹部。今年5月4日,中央組織部組織全國80名優秀大學生村官參加了紀念共青團成立90週年大會,現場聆聽xx重要講話,全國大學生村官備受振奮、深感自豪。

⒌健全有序流動機制,促進村官多元發展

中央組織部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通過留村任職、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等“五條出路”有序流動。對錶現優秀、羣衆公認的大學生村官,通過推薦參加換屆選舉、組織任命等多種途徑選拔到村“兩委”班子,促進農村基層幹部隊伍轉型升級。加大從大學生村官中定向考錄公務員和公開考選鄉鎮、縣直部門領導班子成員的力度,並將其中的優秀分子列入後備幹部隊伍,夯實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積極引導神華集團、農業銀行、中國郵政等中央企業從大學生村官中招錄員工,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城市社區、社會組織招聘大學生村官。截至xx年底,全國共有20萬名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基本形成了有序流動、多元發展的局面。

主要成效

經過四年多努力,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大學生村官成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助推了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了農村文明和諧

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年紀輕,有知識、觀念新、幹勁足等優勢,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事業。他們及時向農民傳授新技術、新信息,積極發展新項目,帶領羣衆共同致富,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者;他們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倡導者;他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主動化解矛盾糾紛,成爲農村和諧穩定的維護者。目前,全國有3萬名大學生村官創辦致富項目2萬多個,總投資60.8億元,領辦、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6451個,爲24.3萬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江西大學生村官危冬發捨棄十幾萬元的年薪,回鄉創辦明膠生產企業,使原來的貧困村一躍成爲年產1000噸、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的明膠專業生產基地。遼寧省組織500多名大學生村官擔任科普志願者。雲南西雙版納大學生村官組建戒毒宣傳隊。西藏大學生村官張小波組織排練的話劇《農奴淚》演出26場次,觀衆達5.6萬人次。河北大學生村官石玉琳在村裏成立“村民法律服務站”,把一個矛盾重重的移民村變成鄰里和睦的文明村。村民們說:“城裏少了一個大學生沒什麼,村裏多了一個大學生就了不起。”

⒉大學生村官成爲農民羣衆的貼心親人,服務了基層羣衆,密切了黨羣關係

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後,真心拜羣衆爲師,真誠服務羣衆。他們主動到田間地頭,到農民家中,瞭解了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他們吃農家飯、學農家話、幹農家活,在和羣衆一起摸爬滾打中培養真摯感情;他們照顧孤寡老人的生活,給留守兒童當“輔導老師”,爲困難家庭發起捐款,盡己所能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清華大學法學碩士魏華偉,主動到艾滋病重災村——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當大學生村官,四年如一日紮根服務,被村民當成“俺們文樓的主心骨”。重慶市大學生村官謝文鑫,讓留村的孩子們通過互聯網和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見面對話”,得知謝文鑫任職期滿的消息後,村裏大媽們拉着她的手說:“謝書記,你不要走!”大學生村官爲羣衆辦的一件件好事、實事,讓羣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許多村民說:“現在黨和國家政策這麼好,還給我們派來了大學生,幫我們辦了這麼多事,今後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⒊大學生村官成爲基層組織的新鮮血液,促進了村幹部轉型升級,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創造活力

大學生村官經過在農村幾年的摸爬滾打,逐步成長爲農村基層的骨幹力量。目前,全國有8.2萬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兩委”幹部,其中,任村黨組織書記的3221人、任村委會主任的1839人;任村“兩委”副職的3萬人,進一步改善了村幹部隊伍結構,提高了村幹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水平,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重慶市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後,村幹部平均年齡下降近3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提高4.2%,活力明顯增強。遼寧省大學生村官馬寧,積極推動在專業合作社建立黨支部,將20名年輕致富能手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改善了黨員隊伍結構。浙江省大學生村官項玉君,從解決歷史問題、推行村務公開入手,一年時間使一個負債100多萬元、村“兩委”班子接近癱瘓、上訪不斷的難點村改變了面貌。

⒋大學生村官成爲黨政幹部的源頭活水,優化了幹部隊伍結構,夯實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

目前,全國已有3151名大學生村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47人進入縣直部門領導班子;7537人列入鄉科級後備幹部培養,531人列入縣級後備幹部。大學生村官爲黨政幹部隊伍補充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從源頭上優化了幹部隊伍素質和結構。經過基層實踐鍛鍊後,大學生村官在領導崗位上謀劃發展更科學,開展工作更務實,服務羣衆更有效。江蘇省儀徵市大學生村官鄭福源擔任團市委副書記、鎮長後,根據在村工作時瞭解的羣衆困難,協調有關單位投入400多萬元,建設居民新區,安裝路燈,清理水塘,使村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山西省大學生村官陳帥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任山西省平順縣西溝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後,大膽開發紅色旅遊產業,帶領鄉里8名在崗村官創辦了4個專業合作社和1個公司,爲農民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四川省大學生村官胡曉菲擔任曾是血吸蟲病重災區的彭山縣觀音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後,逐村走訪排查,針對每個村特點制定防治方案,當圓滿完成查滅螺工作後才“把心放在肚子裏”。山東省棗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褚志高說:“鄉鎮對大學生村官非常歡迎,因爲他們熟悉基層工作,不需要適應期就能擔起重任。”

⒌大學生村官成爲廣大青年的學習榜樣,弘揚了時代精神,帶動了更多優秀青年到基層建功立業

大學生村官農村艱苦環境的工作經歷,讓大學生村官磨練了意志品質,增長了能力才幹,昇華了精神境界,成長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如得到中央領導同志親切關懷的張廣秀,被評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周曉琳,榮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的高金磊、郭煒靖,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的王淑媛、石磊、邢鐳等。他們身上,體現了當代優秀青年的可貴品質,比如胸懷大志,把個人價值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敢爲人先,積極探索創新發展道路;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紮實前進;艱苦奮鬥,在迎接挑戰中收穫成功,等等。大學生村官以實際行動弘揚了時代精神主旋律,爲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優秀青年到基層創業,實現理想抱負。四年來,全國報名應聘大學生村官的高校畢業生達到200多萬名。湖北、安徽、雲南等省都組織大學生村官報告團,到高校巡迴宣講,讓大學生們深受觸動,他們說:“聽了大學生村官的事蹟,感覺找到了方向,自己要好好思考如何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幾點啓示

隨着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深入推進,其戰略意義逐步顯現,爲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探索了新經驗,提供了有益啓示。

⒈輸送和培養年輕人才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基層普遍反映,隨着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新農村建設現在最緊缺的就是有現代知識、現代思想、現代眼光的領路人,農村基層黨組織也急需年紀輕、有文化、闖勁足的新生力量。大學生村官給農村帶來了新觀念、新技術、新文化,爲農村黨組織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辦成了許多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實踐證明,人才資源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無論從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還是從黨長期執政的戰略要求,都必須大力選派像大學生村官這樣的年輕人才到農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來改變農村面貌。

⒉基層一線鍛鍊是年輕幹部成長成熟的必由之路

把年輕幹部送到基層一線的艱苦複雜環境鍛鍊,符合年輕幹部的成長規律,是我們黨培養幹部的光榮傳統。大學生村官工作是新時期我們黨在基層培養後備人才的一次生動實踐。大學生村官經過在農村幾年的摸爬滾打,瞭解了基層社會,掌握了實踐本領,踏上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黨政領導幹部等崗位後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幹部羣衆的廣泛認可。實踐證明,實踐鍛鍊人,基層鍛鍊人,艱苦環境鍛鍊人,必須及時把年輕幹部送到艱苦環境中去培養鍛鍊,促使他們更好更快地成長。

⒊堅持以用爲先是培養年輕人才的重要原則

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優勢和不足都比較明顯,關鍵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許多地方主動搭臺子、交任務、壓擔子,讓大學生村官在推動農民致富、做羣衆工作、處理複雜矛盾的實踐中增長實踐本領,對實績突出、羣衆認可的優秀村官大膽提拔到鄉村幹部崗位上,進一步發揮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村官可塑性很強,只要給他們足夠的舞臺,他們完全可以成長爲農村工作的“當家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對大學生村官這樣的年輕人才,要予以充分信任,堅持以用爲先,放手使用,加快使用,促其早日成熟。

⒋改革創新勇闖新路是實現突破提升的主要動力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推進中面臨許多新問題,同時因爲思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推進中也遇到一些阻力。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支持下,中央組織部指導和鼓勵各地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探索新思路、開闢新途徑、實現新突破。實踐證明,凡是新思路新辦法多、創新力度大的地方,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成效就更加明顯。對待大學生村官工作這樣的創新性工作,一定要解放思想、放眼長遠、與時俱進,大力推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體制機制創新,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中實現突破發展。

⒌完善制度是推動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大學生村官隊伍是一個規模不斷壯大、情況複雜的羣體,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針對這些特點,中央組織部和地方各級黨委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的規劃、政策、體制、機制,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同時發揮政策的“風向標”作用,樹立鼓勵實幹的導向。實踐證明,建立“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制度體系,是大學生村官工作健康開展的根本保證。必須始終把制度建設牢牢抓在手上,用制度化來保持全局性、穩定性,促進規範化、科學化

【第2篇】醫養結合工作推進情況的調研報告

在養老服務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資源整合和分工合作。下面是本站範文網小編整理的醫養結合工作推進情況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醫養結合工作推進情況的調研報告1 隨着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和家庭結構變化,家庭養老難這一問題漸趨突出,尤其是養老中的醫護需求愈來愈旺盛。面對養老的醫護需求,傳統的養老機構缺乏醫療服務能力,醫院又無法提供養老基本服務,而“醫養結合”模式既能給醫院減輕病人長期“壓牀”的壓力,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利用,還能解決老人養老過程中的醫療問題。爲加快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威海市榮成市民政局在對全市老年人身體狀況進行統計的基礎上,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到3個機關科局、8家養老機構、4家醫療機構、5個城鄉社區,採取聽取情況介紹、開展座談討論、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如何有效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摸清了榮成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基本情況,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榮成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現狀

截止2022年末,榮成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8.7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28%,超過了全國16.1%、山東19%、威海25%的比例,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2.8萬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達3.37萬人,分別佔老年人口總量的3%、15%。近年來,榮成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形勢,針對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需求和健康服務需求相疊加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實際,圍繞“老有頤養、病有良醫”目標,大力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養老需求。綜合起來,主要探索並逐步推行了四種“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

(一)養中有醫。養老機構根據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開辦醫療機構,按照牀位在500張以上、150—500張、150張以下的標準,分類設置護理院、醫務室、巡診室。比如,榮成市萬福苑老年公寓建設老年護理院,一期工程投資2000萬元,設置牀位230張,設立了內科、中醫科、慢性病康復科等特色科室,醫療設施設備達到二級以上醫院標準,並與榮成市人民醫院簽訂對口支援合作協議,到2022年8月底已經收住患有各種慢性病的老人161名,入住率達70%,投資3000萬元的二期工程將於2022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榮成市社會福利中心養老服務園區,配套設立了專業康復機構—榮成中康醫院,主要以康復爲特色,集康復、治療、保健、預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榮成市盛泉養老公寓投資4000萬元建設養老護理院,設置牀位360張,設立康復理療、中藥保健、臨終關懷等4個科室,配備醫護人員23人。

(二)醫中有養。醫療衛生機構發揮自身設施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增設、轉型等方式,拓展老年養護、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項目。以石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例,該中心利用閒置的樓房資源,投資360萬元建設老年養護院,設置專業護理牀位50張,成爲威海市第一家由醫療機構主辦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已經進入試運營階段。榮成市今年計劃採用這種模式,利用人和鎮中心衛生院現有的8000平方米閒置房屋和土地再改造建設一處。同時,榮成市還規劃在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石島人民醫院開設老年病區,主要收治處於康復期、療養期和病情穩定期的老年人。

(三)養醫簽約。全市26處基層醫療機構與周邊的養老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內設置巡診室,將入住老人納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檔案,每週派醫護人員進行巡診,每年開展健康體檢服務,對慢性病患者每年提供不少於4次的隨訪服務,並對突發疾病的老年人開設“綠色通道”,確保其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逐步構建起“小病就地診治,急危重病人到醫院,經醫院治療好轉或痊癒送回養老院”的模式。以榮成市老年公寓爲例,榮成市人民醫院在該公寓內設置了醫療診所,由專職醫生全天候坐班就診,每週對入駐的90多名老人例行一次健康查體,小病在診所內進行治療,重病去醫院予以救治。

(四)居家巡診。依託社區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建立健全全科醫師團隊家庭簽約和鄉村醫生家庭簽約“雙簽約服務”模式,爲居家養老人員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社區護理等服務。比如,榮成市在推進h型高血壓防控新模式過程中,市、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與2萬多名患者簽約,由醫生提供定期送藥隨訪和健康查體服務,使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相應的醫療服務。

二、制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

“醫養結合”作爲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既能夠有效破解傳統單一機構養老的弊端,也能滿足廣大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是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但從工作實踐看,由於醫保政策瓶頸、專業人才匱乏等多重問題,醫療與養老有機融合之路並不好走,面臨着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從養老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爲“三難”:一是執照難辦。“醫養結合”的“醫”,並不是單純的吃藥、打針那麼簡單,應該至少達到一級以上醫院的醫療水平,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診療項目、醫療器械和醫師護士,並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目前養老機構開辦醫療機構設置的門檻過高,申請執業許可證的難度較大,納入醫保定點的要求較嚴,榮成市僅有萬福苑、盛泉2家養老機構達標並於2022年獲批,其它大多數養老機構並不具備醫護條件。目前,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總牀位比重僅爲10.4%,與山東省確定的30%的目標要求相距甚遠。二是醫生難招。醫護人員在養老機構執業,業務範圍變窄,工資收入過低,缺乏發展前景和崗位吸引力,造成醫護人員不願到養老機構就業,即使進入了也是頻繁流動,隊伍不夠穩定,目前全市養老機構招錄醫護人員57人,僅佔護理人員總數的10.8%。而養老機構現有護理人員素質較低、年齡偏大,缺乏系統化、專業化培訓,1/4左右沒有持證上崗,特別是鎮街敬老院的護理人員中,83.5%爲“4050”農村婦女,很難爲老人提供醫護服務。三是資金難籌。榮成市目前建有養老機構40家,儘管養老機構數量不少,但大多規模小、實力弱,牀位利用率只有52.8%左右,再加上微利經營甚至虧本經營,實在沒有更多的資金再去設置醫療機構或聘請職業醫生。以鎮街敬老院爲例,入住的老年人90%以上爲農村五保供養老人,每人每年 6500元的五保集中供養經費較難維持,只能通過壓縮人力成本來保障運轉,而五保供養費用中又沒有單獨列支醫療費用,一旦某個敬老院中有多名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療,事後救助的模式使得住院治療費用擠佔正常運轉經費的現象經常發生,拿出更多的資金來增加醫療設施、聘請醫護人員,對他們來說確實成爲一種奢望。

(二)從醫療機構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爲“三個缺乏”:一是缺乏政策激勵。各級對養老機構建設運營的投入很大,在建設期,每張牀位給予11500元建設補貼(省級每張牀位7000元,榮成市本級配套4500元),2022年2月2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東省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中,對護理型養老機構的建設補助標準再提高20%;在運營期,儘管根據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數,省、榮成市總計給予每人每年900元、1800元、3300元的運營補助(省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2400元的標準,榮成市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每人每年300元、600元、900元的標準配套),但補助的期限僅爲3年。一系列真金白銀投向養老機構,而對於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卻與扶持政策無緣,導致參與“醫養結合”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缺乏醫療人員。榮成市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缺編現象較爲明顯,據統計,全市缺編總數達325人,其中市級醫院缺編179人,鎮街衛生院缺編135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編11人。醫療機構在自身需求就很旺盛的情況下,騰出醫療市場去做養老不太現實,即便是到養老機構巡診,也在很大程度上拿不出時間精力,抽不出醫務人員。三是缺乏利益驅動。公立醫院雖然突出公益屬性,但逐利機制尚未破除,加之擔心發生醫療糾紛,對進入“投入多、利潤薄、回報週期長”的養老行業意願不夠強烈,榮成市目前僅有1家醫療機構設立老年養護院。同時,鎮街衛生院與敬老院簽約後,除拿藥、打針外,提供的是免費醫療服務,沒有較大的利益回報,導致鎮街衛生院履行協議動力不足、熱情不高。

(三)從老年羣體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爲“兩個不對等”: 一是需求與供給不對等。目前,榮成市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達1662人,護理型牀位卻不足800張,相對於老年人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量,“醫養結合”的供給量還很少,而對長期醫療護理服務的市場需求卻呈擴大趨勢。二是收入與收費不對等。榮成市具備優質醫療資源的養老機構基本上屬於中高端養老機構,雖然看病就醫方便,但普遍收費較高。以榮成市社會福利中心、萬福苑養老公寓、盛泉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爲例,基本收費標準爲1000—1580元/月,身體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根據身體狀況每月加收1000—2280元的護理費用,而2022年榮成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年,企業退休職工退休金1800元/月左右,大多數老人顯然承受不起如此高昂的費用。

(四)從政府部門看“醫養結合”。主要表現爲“兩個不健全”:一是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從目前情況看,養老機構隸屬於民政部門管轄,而醫療機構隸屬於衛生計生部門管轄,涉及到參加醫保及醫療保險費用報銷等事宜又由人社部門主管,牽扯到資金保障又與財政部門有關,交叉重疊的部門管理直接導致“醫養結合”處於“九龍治水”的困境中,部門之間職責界定模糊,容易出現利益紛爭、責任推諉等問題,這是“醫養結合”推進緩慢的關鍵原因之一。 二是政策保障不健全。從實踐看,無論是獨立設置醫院還是配套設置醫務室,面臨的都是能否能邁過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這道門檻。在榮成市養老機構中,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康復治療,但往往無法享受醫保報銷的待遇,無疑增加了治療成本。

三、對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幾點對策建議

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快速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釐清相關標準,完善養老服務人員培養和就業優惠政策,破除其發展障礙,需要多方共同給力,才能使“醫養結合”走得更快、更遠。要結合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重點在構建“五個體系”上下功夫。

(一)整合資源,構建政策保障體系。2022年11月20日,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聯合出臺《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84號),2022年4月8日,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又聯合出臺了《關於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民發〔2022〕52號),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首先,成立“醫養結合”發展議事協調機構。建立健全部門之間統籌聯動工作機制,打破民政、衛計、人社三條線分立狀態,從根本上解決“養老不醫護、治病不養老”的問題。其次,建立健全制度保證體系。圍繞資金補貼、用地保障、投融資、稅收減免等方面,研究出臺可操作性的政策保障措施。要明確規定,凡是醫療機構開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養老機構,享受與社會辦養老機構同等的扶持優惠政策,做到既扶持養老機構,又鼓勵醫療機構,還惠及老年羣體,從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合力。第三,優化“醫養結合”項目審批環境。對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或醫療機構增設養老服務的,衛計、民政部門要按照首接責任制原則,及時根據各自職責辦理審批,不得將彼此審批事項互爲審批前置條件,打造“無障礙”審批環境。

(二)注重實效,構建完善標準體系。一是降低“醫養結合”項目准入門檻。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各種醫療信息數據可以共享的有利時機,對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的,在審批條件上要降低標準和要求,不能要求像醫院那樣各種各樣醫療設施設備都要齊全,各種各樣醫護力量都要具備,從而既有效降低養老機構的資金投入,又切實杜絕醫療設施設備的閒置浪費。二是明確“醫養結合”項目具體標準。2022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文件,部署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東省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中也提高了對“醫養結合”型養老牀位的補貼力度,但到底養老機構應當具備什麼的條件纔算是“醫養結合”型的,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標準,即使是2022年6月24日《山東省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實施辦法》(魯民〔2022〕44號)中確定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應具備的條件,也是比較籠統、繁雜,導致一些意欲建設爲“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社會力量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無據可依。鑑於此,建議有關部門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出臺內容具體、操作性強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標準,比如在硬件方面應該有什麼設施、具備哪些功能,在人員配備上有醫師資質的需要達到多少人、專業護理人員應占多少比例等,一清二楚,一目瞭然。這樣一來,既爲建設者提供建設指南,也爲管理者提供認定標準。

(三)分類實施,構建協調發展體系。一是適應社會需求,發展中高端養老。發揮榮成市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加強養老、房地產、旅遊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候鳥式養老、旅遊養老等新興業態,引導養老項目與區域內高檔樓盤、各大醫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吸引外地高消費老年羣體前來休閒度假和康復療養。二是嚴格規範管理,改善“託底”養老。鎮街敬老院主要承擔農村“五保”集中供養任務,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屬性。建議對承包經營主體進行嚴格考覈,與供養經費掛鉤,確保供養服務標準不降低;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並從中單獨列出一部分資金,作爲“五保”老人的醫療費用,醫院提供“一站式”服務;可借鑑推廣青島膠州模式,探索實行鎮街衛生院託管敬老院,衛生院院長兼任敬老院院長,促進“兩院一體”發展。三是強化服務功能,提升居家社區養老。針對90%以上的老人居家養老的現實狀況,要在醫療服務進社區、進家庭,爲老年人開展巡診服務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搭建智能化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依託平臺爲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將平臺大數據與衛生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網共享,爲居家老人配備智能終端設備,一旦突發疾病,立即通知醫護人員,使老年人得到及時救治服務。

(四)引育並舉,構建人才支撐體系。一是抓人才流動。鼓勵醫療機構的優秀執業醫師和護士到養老機構中進行輪崗服務,並給予相應的特殊崗位補貼;對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的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進入養老機構就業並簽訂勞動合同的,工作滿一定年限後,給予一次性數額可觀的經濟補助。二是抓待遇提升。將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中的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管理,在薪酬、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辦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抓職業培訓。將養老機構負責人和老年護理員納入政府培訓計劃,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和有經驗的養老機構合作開展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五)創新制度,構建醫療保險體系。一要有針對性解決老人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圍繞解決“醫養結合”發展模式的醫保報銷不暢通、個人支付費用較高這一瓶頸問題,對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依照申請納入,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定點服務協議,入住的參保老人按照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同時,適度放寬需要治療的老人醫保範圍,對於失能程度較重、病情嚴重且花銷較高的老人,可設立一定的報銷比例,解決部分老人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二是逐步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借鑑北京、浙江、青島等地模式,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失能、半失能的參保老年人,引導其在定點護理機構接受長期醫療護理,或居家接受相關機構的醫療護理照料,由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相關費用。三是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分擔作用。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關於“鼓勵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關於“積極發展意外傷害保險,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的要求,積極引導各保險公司,設計開發健康險、養老機構責任險、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等多種形式的險種,爲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醫養結合”保障服務。

【第3篇】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推進情況調研報告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幹力量、黨政幹部隊伍後備人才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這項工作自xx年在全國開展以來,各地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逐步形成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四年來,全國累計有30萬名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他們主動融入農村,帶頭創業富民,真心服務羣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基層幹部羣衆的歡迎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各界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從大學生村官中成長起來的年輕幹部和各類人才越來越多。大學生村官工作戰略意義逐步顯現,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黨和國家事業可靠接班人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xx強調:“此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贊成試行”。自20xx年xx月xx日起,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部署開展大學生村官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xx年底,全國已累計選聘大學生村官30萬人,目前在崗2 .2萬人,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廣大大學生村官甘於吃苦奉獻,主動幹事創業,受到了農村基層幹部羣衆及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爲總結四年多來的經驗成果,研究部署新階段的工作任務,我們到江蘇、山西、重慶等十多個省市的農村基層實地調研,對xx年來,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部署和中組部要求,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創新方法途徑,爲大學生村官打造了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促進大學生村官鍛鍊成長,推動大學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⒈健全選聘錄用機制,提高村官隊伍素質

各地嚴格標準、拓寬視野、競爭擇優,努力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大學生村官隊伍。一是合理分配名額。中央組織部每年向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達選聘計劃,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基層需求,確定當年選聘數量,統一組織實施選聘工作,保持大學生村官數量穩步增長。二是規範選聘程序。規定了個人報名、資格審查、考試考察、體檢等一套完整程序,實行職位、條件、標準、過程、結果“五公開”,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提高選聘質量。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中共黨員的比例達到80%以上”,同等條件下“學生黨員優先、學生幹部優先、回原籍任職優先”。北京、上海、廣西等地採取重點院校定向招聘、駐村實習、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等措施,努力選拔優秀畢業生。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中本科以上學歷佔66. %,黨員佔57%,部屬院校畢業生佔 6%,較xx年分別提高 8.2%、22.2%和2%。

⒉健全管理考覈機制,引導村官認真履職

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覈,總體上比照公務員有關規定進行,同時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特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明確職責任務。明確大學生村官爲“村級組織特設崗位”人員,到村後一般安排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職務,主要履行“宣傳落實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聯繫服務羣衆、推廣科技文化、參與村務管理、加強基層組織”等職責。各地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了大學生村官具體職責和工作任務。二是嚴格崗位管理。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主要在村工作,鄉鎮以上機關單位不得借調使用。河北省委組織部每個月直接抽查 個縣(市、區)大學生村官在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規範考覈措施。由縣(市、區)委組織部牽頭負責,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具體實施。考覈分爲年度考覈和聘期考覈,採取個人述職、黨員和村民代表測評、村“兩委”班子評價等形式進行。湖南省按照任職村佔50%、鄉鎮佔25%、縣市區佔25%的比例,建立縣、鄉、村三級百分制量化測評考覈辦法,考覈結果作爲續聘、獎懲、提拔任用的依據。

⒊健全教育培養機制,提升村官能力水平

各地把大學生村官當做後備幹部來培養、當做優秀人才來服務、當做自家孩子來關愛。一是分級分類培訓。建立“中央和省抓示範培訓、市抓提升培訓、縣抓日常培訓”的培訓體系,確保大學生村官每人每年培訓累計不少於7天。中央組織部編寫出版了《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指南》,免費發放給大學生村官;舉辦了兩期示範培訓班,直接培訓xx年2萬元、.5萬元、0.8萬元。同時,健全社會保障和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制度,並會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爲大學生村官辦理了重大疾病等商業補充保險。二是加強典型宣傳。中央組織部創辦了《大學生村官報》,聯合團中央創辦“大學生村官之家”網站,並通過中央各大媒體,廣泛宣傳各地做法經驗和先進典型。江蘇、山東等地製作出版了《榴花正紅》、《潮人》等影視、文學作品,充分展示了大學生村官風采。三是強化政治激勵。對優秀大學生村官堅持“四個優先”:優先發展黨員,優先評先樹優,優先推薦“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優先推薦後備幹部。今年5月4日,中央組織部組織全國80名優秀大學生村官參加了紀念共青團成立90週年大會,現場聆聽xx重要講話,全國大學生村官備受振奮、深感自豪。

⒌健全有序流動機制,促進村官多元發展

中央組織部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通過留村任職、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等“五條出路”有序流動。對錶現優秀、羣衆公認的大學生村官,通過推薦參加換屆選舉、組織任命等多種途徑選拔到村“兩委”班子,促進農村基層幹部隊伍轉型升級。加大從大學生村官中定向考錄公務員和公開考選鄉鎮、縣直部門領導班子成員的力度,並將其中的優秀分子列入後備幹部隊伍,夯實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積極引導神華集團、農業銀行、中國郵政等中央企業從大學生村官中招錄員工,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城市社區、社會組織招聘大學生村官。截至xx年底,全國共有xx年多努力,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大學生村官成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助推了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了農村文明和諧

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年紀輕,有知識、觀念新、幹勁足等優勢,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事業。他們及時向農民傳授新技術、新信息,積極發展新項目,帶領羣衆共同致富,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者;他們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倡導者;他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主動化解矛盾糾紛,成爲農村和諧穩定的維護者。目前,全國有3萬名大學生村官創辦致富項目2萬多個,總投資60.8億元,領辦、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645 個,爲24.3萬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江西大學生村官危冬發捨棄十幾萬元的年薪,回鄉創辦明膠生產企業,使原來的貧困村一躍成爲年產 000噸、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的明膠專業生產基地。遼寧省組織500多名大學生村官擔任科普志願者。雲南西雙版納大學生村官組建戒毒宣傳隊。西藏大學生村官張小波組織排練的話劇《農奴淚》演出26場次,觀衆達5.6萬人次。河北大學生村官石玉琳在村裏成立“村民法律服務站”,把一個矛盾重重的移民村變成鄰里和睦的文明村。村民們說:“城裏少了一個大學生沒什麼,村裏多了一個大學生就了不起。”

⒉大學生村官成爲農民羣衆的貼心親人,服務了基層羣衆,密切了黨羣關係

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後,真心拜羣衆爲師,真誠服務羣衆。他們主動到田間地頭,到農民家中,瞭解了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他們吃農家飯、學農家話、幹農家活,在和羣衆一起摸爬滾打中培養真摯感情;他們照顧孤寡老人的生活,給留守兒童當“輔導老師”,爲困難家庭發起捐款,盡己所能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清華大學法學碩士魏華偉,主動到艾滋病重災村——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當大學生村官,四年如一日紮根服務,被村民當成“俺們文樓的主心骨”。重慶市大學生村官謝文鑫,讓留村的孩子們通過互聯網和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見面對話”,得知謝文鑫任職期滿的消息後,村裏大媽們拉着她的.手說:“謝書記,你不要走!”大學生村官爲羣衆辦的一件件好事、實事,讓羣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許多村民說:“現在黨和國家政策這麼好,還給我們派來了大學生,幫我們辦了這麼多事,今後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⒊大學生村官成爲基層組織的新鮮血液,促進了村幹部轉型升級,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創造活力

大學生村官經過在農村幾年的摸爬滾打,逐步成長爲農村基層的骨幹力量。目前,全國有8.2萬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兩委”幹部,其中,任村黨組織書記的322 人、任村委會主任的 839人;任村“兩委”副職的3萬人,進一步改善了村幹部隊伍結構,提高了村幹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水平,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重慶市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後,村幹部平均年齡下降近3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提高4.2%,活力明顯增強。遼寧省大學生村官馬寧,積極推動在專業合作社建立黨支部,將xx年輕致富能手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改善了黨員隊伍結構。浙江省大學生村官項玉君,從解決歷史問題、推行村務公開入手,一年時間使一個負債 00多萬元、村“兩委”班子接近癱瘓、上訪不斷的難點村改變了面貌。

⒋大學生村官成爲黨政幹部的源頭活水,優化了幹部隊伍結構,夯實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

目前,全國已有3 5 名大學生村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47人進入縣直部門領導班子;7537人列入鄉科級後備幹部培養,53 人列入縣級後備幹部。大學生村官爲黨政幹部隊伍補充了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從源頭上優化了幹部隊伍素質和結構。經過基層實踐鍛鍊後,大學生村官在領導崗位上謀劃發展更科學,開展工作更務實,服務羣衆更有效。江蘇省儀徵市大學生村官鄭福源擔任團市委副書記、鎮長後,根據在村工作時瞭解的羣衆困難,協調有關單位投入400多萬元,建設居民新區,安裝路燈,清理水塘,使村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山西省大學生村官陳帥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任山西省平順縣西溝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後,大膽開發紅色旅遊產業,帶領鄉里8名在崗村官創辦了4個專業合作社和 個公司,爲農民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四川省大學生村官胡曉菲擔任曾是血吸蟲病重災區的彭山縣觀音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後,逐村走訪排查,針對每個村特點制定防治方案,當圓滿完成查滅螺工作後才“把心放在肚子裏”。山東省棗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褚志高說:“鄉鎮對大學生村官非常歡迎,因爲他們熟悉基層工作,不需要適應期就能擔起重任。”

⒌大學生村官成爲廣大青年的學習榜樣,弘揚了時代精神,帶動了更多優秀青年到基層建功立業

大學生村官農村艱苦環境的工作經歷,讓大學生村官磨練了意志品質,增長了能力才幹,昇華了精神境界,成長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如得到中央領導同志親切關懷的張廣秀,被評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周曉琳,榮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的高金磊、郭煒靖,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的王淑媛、石磊、邢鐳等。他們身上,體現了當代優秀青年的可貴品質,比如胸懷大志,把個人價值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敢爲人先,積極探索創新發展道路;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紮實前進;艱苦奮鬥,在迎接挑戰中收穫成功,等等。大學生村官以實際行動弘揚了時代精神主旋律,爲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優秀青年到基層創業,實現理想抱負。四年來,全國報名應聘大學生村官的高校畢業生達到xx年輕人才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基層普遍反映,隨着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新農村建設現在最緊缺的就是有現代知識、現代思想、現代眼光的領路人,農村基層黨組織也急需年紀輕、有文化、闖勁足的新生力量。大學生村官給農村帶來了新觀念、新技術、新文化,爲農村黨組織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辦成了許多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實踐證明,人才資源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無論從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還是從黨長期執政的戰略要求,都必須大力選派像大學生村官這樣的年輕人才到農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來改變農村面貌。

⒉基層一線鍛鍊是年輕幹部成長成熟的必由之路

把年輕幹部送到基層一線的艱苦複雜環境鍛鍊,符合年輕幹部的成長規律,是我們黨培養幹部的光榮傳統。大學生村官工作是新時期我們黨在基層培養後備人才的一次生動實踐。大學生村官經過在農村幾年的摸爬滾打,瞭解了基層社會,掌握了實踐本領,踏上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黨政領導幹部等崗位後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幹部羣衆的廣泛認可。實踐證明,實踐鍛鍊人,基層鍛鍊人,艱苦環境鍛鍊人,必須及時把年輕幹部送到艱苦環境中去培養鍛鍊,促使他們更好更快地成長。

⒊堅持以用爲先是培養年輕人才的重要原則

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優勢和不足都比較明顯,關鍵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許多地方主動搭臺子、交任務、壓擔子,讓大學生村官在推動農民致富、做羣衆工作、處理複雜矛盾的實踐中增長實踐本領,對實績突出、羣衆認可的優秀村官大膽提拔到鄉村幹部崗位上,進一步發揮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村官可塑性很強,只要給他們足夠的舞臺,他們完全可以成長爲農村工作的“當家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對大學生村官這樣的年輕人才,要予以充分信任,堅持以用爲先,放手使用,加快使用,促其早日成熟。

⒋改革創新勇闖新路是實現突破提升的主要動力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推進中面臨許多新問題,同時因爲思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推進中也遇到一些阻力。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支持下,中央組織部指導和鼓勵各地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探索新思路、開闢新途徑、實現新突破。實踐證明,凡是新思路新辦法多、創新力度大的地方,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成效就更加明顯。對待大學生村官工作這樣的創新性工作,一定要解放思想、放眼長遠、與時俱進,大力推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體制機制創新,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中實現突破發展。

⒌完善制度是推動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大學生村官隊伍是一個規模不斷壯大、情況複雜的羣體,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針對這些特點,中央組織部和地方各級黨委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的規劃、政策、體制、機制,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同時發揮政策的“風向標”作用,樹立鼓勵實幹的導向。實踐證明,建立“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制度體系,是大學生村官工作健康開展的根本保證。必須始終把制度建設牢牢抓在手上,用制度化來保持全局性、穩定性,促進規範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