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海砂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海砂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海砂調研報告篇1

實踐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瞭解工作程序,鞏固所學知識;實踐又是對我們所學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能讓我們查漏補缺,串聯之前所學內容,是所學知識系統化;實踐還能讓我們更好的用理論去聯繫實際,掌握理論跟實際操作的聯繫,爲以後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一、實踐目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覈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爲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

鑑於此,爲了讓所學知識能更好的聯繫實際,學校安排了這次試驗。在這次試驗中,共有三個軟件供我們練習:一個是基礎會計單項,第二個是會計崗位分工,最後一個則是電子報稅。通過這三個軟件的練習,能讓我們瞭解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爲以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踐時間

20__年6月17日至20__年6月25日

三、實踐地點

河北工程大學西校區第十教學樓五樓機房

四、實踐內容(步驟)

首先,是關於會計基礎的內容,基本程序是:填制原始憑證,原始憑證的審覈,填制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的審覈,科目彙總表的填寫,登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編寫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編制相關的會計財務報表,還有財產的清查,相關單據填制的演示。

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是會計覈算的原始依據。按原始憑證取得的不同,可分爲外來原始憑證和自制原始憑證。審覈原始憑證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原始憑證的填寫是否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數字準確,填制及時,書寫清楚,順序使用等。

然後根據審覈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寫記賬憑證。記賬憑證中的專用記賬憑證分爲三種,一直收款憑證,二是付款憑證,三是轉賬憑證。還有通用的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寫要求較嚴格,要求準確無誤,不得更改。審覈記賬憑證的內容是否完整,借貸方金額是否相等,方向是否填寫正確,日期填寫是否正確等等。

再根據審覈無誤的記賬憑證填寫科目彙總表。科目彙總表是定期對記賬憑證進行彙總,按各個會計科目列其借貸方發生額的一種彙總。它的填寫依據的是各個會計科目的借方發生額的合計跟貸方發生額的合計相等。科目彙總表有試算平衡的作用,也是登總分類賬的依據。

接下來就是登記各種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了。日記賬有現金日記賬呵銀行存款日記賬,它們的填寫按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逐日逐筆登記。明細賬分爲三欄式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和數量金額式明細賬。按發生的經濟活動的不同,分類填寫各類明細賬。然後根據各類明細賬和記賬憑證填寫總分類賬。總分類賬和各明細賬有互相補充說明的作用。

接着是編寫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如果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的餘額和銀行對賬單上的餘額不相等,就需要編寫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了,根據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上的經濟業務編寫。

會計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註。這次試驗中,主要是填寫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會計報表對外提供會計信息,也對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觀看單據演示的部分,能讓我們瞭解認識填寫憑證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更好的完成憑證的填制工作。

其次,操作內容是技能實訓,也就是不同的會計崗位。技能實訓包括:出納員崗位,資本資金覈算崗位,材料會計崗位,往來業務會計崗位,工資會計崗位,固定資產會計崗位,成本費用會計崗位,財務成果會計崗位,財務報告會計崗位,投資崗位,記賬員崗位等等。這些會計崗位工作基本程序是:開始是經濟業務的處理,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一些憑證,填寫科目彙總表,然後登記相關的明細賬,總賬,有的編制試算平衡表。這部分的實際操作將第一部分的內容系統綜合了起來,也將我們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的聯繫起來。

第三部分的實際操作內容就是電子報稅的網上申報。電子報稅就是納稅人使用電子報稅工具(如計算機),將申報的原始資料通過通訊網絡(如電話網)以電子數據的形式發送到稅務局的計算機主機系統上,稅務局主機對這些申報的原始數據通過進行

身份識別、邏輯計算審覈之後,在稅務局主機內生成相應的電子報稅數據,並將納稅人的申報款信息發送到相應的銀行進行稅款保留。同時,稅務局主機將申報的結果立即返回給納稅人。在這次的會計軟件實踐中,電子報稅包括國稅和地稅兩種,都有企業端,國稅局端和銀行端三個方向。其中,企業端中有增值稅的納稅申報,消費稅的納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覈定徵收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幾方面的稅種。使用電子報稅能節省報稅時間,減少人工受理納稅申報的失誤等。

做賬不夠細心,有時填錯日期、金額什麼的,有些自制的憑證不知道該填些什麼上去,會計報表的編制還需要繼續加強學習,還有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需要耐心根系心在加上平時所學的基礎知識才能作對,這些都需要繼續學習。

這次的學校實踐,雖然時間不長,但讓我對會計工作的具體流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以後進入工作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適應各種企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我仔細認真的學習做事的正確積極態度,更好的適應工作的需要。在這次實踐中,所做的每一步我都必須得謹記,不僅爲我現在的學習增長知識,更爲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提供經驗。

最後總結一下,作爲一個會計人員,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稅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對外要與社會公衆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在於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在學好專業基礎的基礎上還要拓寬學習領域。

海砂調研報告篇2

勞動關係作爲矛盾的產物,離不開矛盾運動的發展規律。研究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特徵、規律以及現狀和特點,對於正確把握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發展規律,推動勞動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生產關係的一次重大變革。生產關係的變革必然引起勞動關係的深刻變革,使勞動關係呈現新的狀況與特點。

1、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主體對象發生了變化,勞資格局已成趨勢,多元化、複雜化特點顯現。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勞動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獨資或與非公資本合資,組成公司制企業。政府轉變職能,不直接管理企業,而是委託資本運營,原來企業(政府)與職工的關係,轉變爲資本與勞動者的關係;另一方面,大量外資、港澳臺資的引進和個私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國有中小企業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勞資結構在勞動關係中的比重日益擴大。就局部而言,一些地方職工的主體已經相對集中在非公企業。這些情況表明,勞資化格局已成趨勢。與此同時,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也給勞動關係帶來了多元化、複雜化的局面。

2、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主體地位發生了變化,投資者主導勞動關係,勞動者被支配地位趨重。勞資格局的形成,單從資產佔有的角度上講,投資者在勞動關係矛盾運動中的主導地位被確立,勞動者被支配地位趨重。首先,企業資產歸投資者所有,企業的經營活動由投資者說了算,職工在企業的勞動(工作)受投資者支配;其二,企業選擇用工和分配形式自主,勞動者選擇職業和報酬自由。但事實上,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企業選擇用工和分配形式空間較大,而勞動者選擇就業和報酬的餘地相對狹小,多數勞動者只能依附於企業;其三,企業違規行爲還不能得到有效調控。

3、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主體利益發生了變化,勞動關係雙方成爲對立統一的矛盾體,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勞動關係的變革說到底是利益關係的調整。在計劃經濟時期,職工就業由國家計劃分配,其利益由國家通過計劃級別工資和再分配實現,企業與職工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勞資格局的形成,使企業與職工的利益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然而,投資者也好,勞動者也好,雙方利益的實現都依賴於企業的發展與效益,因此,投資者與勞動者同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必須相互依存,共擔風險。

勞動關係的這些變化,是勞動關係的一次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決定了勞動關係在總體相對平穩的基礎上要經歷一次陣痛的過程,這種陣痛將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育和勞動關係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而逐漸減退。

勞動關係勞資化趨勢並不改變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我們要從勞動關係的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來研究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發展趨勢,把握對策,推動勞動關係矛盾運動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是利益化趨勢,這是勞動關係的基本屬性決定的。勞動關係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勞動關係雙方都從屬於利益。投資者爲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根本出路在於加強企業管理,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勞動者爲獲取最佳勞動報酬,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這也是勞動者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勞動關係的利益化趨勢,決定了勞動關係雙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二是市場化趨勢,這是勞動關係的市場屬性決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與勞動力流向的自由度和空間擴大,雙方都向低投入、高回報領域集聚。因此,勞動關係的市場化趨勢,有利於促進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是契約化趨勢,這是勞動關係的法律屬性決定的。勞動關係的優化組合,單靠市場調節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立法和契約形式來規範和調節勞動關係。勞動關係的契約化趨勢,必然推動勞動關係的法制化建設。

首先是加快培育發達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關係調節的槓桿作用。解決勞動關係的矛盾,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其根本出路在發展。爲此,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特別要重視發展環境的研究和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建設和戰略性研究,加快培育發達的勞動力市場,讓資本和勞動的潛能競相進發,各顯其能,各得其所。

其次是加快勞動關係的立法進程,充分發揮法律對調節勞動關係的保證作用。必須加快制定和出臺與《勞動法》相配套的,如《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各地還應依據相關法規制定具體的實施條例或細則。勞動關係法律法規的制定,要緊緊扣住勞動關係的主要矛盾,把規範和調節利益關係作爲重點,充分考慮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強化對投資者的行爲規範和對勞動者的利益保護。同時還要強化對勞動法律法規的普法教育和執法的監督檢查,建立良好的調節勞動關係的法制環境。

海砂調研報告篇3

注:開宗明義地交待清楚調查目的、意義、任務和方法。

爲期三週的實習結束了,雖然以前也在包鋼實習過,但這次我們參觀瞭解的

比較充分,還去了往屆同學沒去過的包鋼薄板廠(冷軋廠,熱軋廠)。在這次實習中我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機會,同時也認識社會鍛鍊自身能力,以及更的適應社會需要的機會。這段時間的實踐,收穫應該是很多,都得到較大的高。

這次實習還是以參觀實習爲主,我們在由管我們冶金方向的老師帶隊,先後

參觀了鍊鐵廠(燒結,四號高爐),鍊鋼廠,薄板廠,軌粱廠,高線;很遺憾由於時間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們沒能參觀成無縫廠.

下面那我就參觀的各廠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認識!

注:錯誤之處很多,是不是寫完就沒讀過

今年這學期我開始了畢業的最後一個人任務——畢業設計。我的指導老師給我分配的畢業設計題目是關於“高爐布料器”的設計。爲了更好的瞭解高爐布料器的作用、機械構造、工作狀態以及發展現狀,我開始了爲期三週的實習調研工作。經我大量的查閱資料和網上查詢,從中我瞭解到鍊鐵高爐裝料布料設備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爐冶煉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通過對現有國內外高爐裝料布料設備 的深入學習,布料器是無鍾爐頂設備的心臟部分,是實現溜槽旋轉、傾動和既旋轉又傾動的必需設備。

通過我在包鋼的實習和認真觀察研究高爐的結構及高爐布料器運作,使我瞭解到國內外無鍾高爐原來基本上採用“pw 式行星差動傳動布料器”,該設備有兩套電機傳動行星差動輪系,通過信號控制,實現爐頂的各種布料要求,但其製造、裝配難度大、設備重量重、投資大。

在這次調研過程中使我更清晰的瞭解了布料器的工作現狀及內部構造和作用,要想提高冶煉效率,就要對布料器進行改進和完善,也要趕超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在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必須積極走自行開發研製創新的道路。通過生

聲實踐,不斷改進創新的五型布料器成爲目前國內新建或改造大中型高爐較爲理想的可供選用的新技術。

文獻綜述

(設備發展狀況、周邊設備簡介)

近幾年來,隨着我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及對現代冶金設備的需要,我國先後設計出了一批具有獨特結構的、先進的無料鍾爐頂設備。

1980年10 月,我國對包鋼1號爐進行了大修,需要設計無料鍾護頂設備。於是對首鋼進行了考察,1979年12 月建成的料鍾爐頂設備,特別是無料鍾爐頂的關鍵設備—布料器,經研究確認:國內外現有的無料鍾爐頂行星差動雙電機傳動無料鍾布料器,結構複雜,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裝麻煩,傳動系統太複雜,溜槽雖然很靈活,但自動控制很複雜,工藝操作不易掌握。目前國內外的經驗表明,溜槽仍採用固定兩個角度的環形布料,沒有充分發揮靈活布料的作用,並且消耗量大。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了國內外有關無料鍾護頂設備資料,提出了把旋轉和擺角兩組傳動分開設計的構思,經過艱苦努力,解決了許多具體結構設計問題,一個新穎的、在結構上具有獨創性的bt型無料鍾布料器設計誕生了。該布料器傳動機構分開傳動,結構簡單,製造容易,溜槽既可單獨擺動,單獨旋轉,又可進行復合運動。此外還改進了密封,降低了nz耗量,增設了水冷屏風。

1983年4月我國爲包鋼1 號高爐無料鍾爐頂設計布料器時,又提出改爲全液壓傳動的bt83一工新型布料器的結構。爲驗證這種全液壓傳動布料器運行的可靠性,我們先設計製造了一套1,2.5模型進行結構試驗。在包鋼機修總廠進行加工製造安裝和冷熱態試運轉,累積運轉10 小時以上。模型試驗表明,這種布料器結構設計合理,運行平穩可靠,能實現溜槽的旋轉和擺動同時動作的複合螺旋運動,可滿足高爐布料器各種布料要求,對改善高爐冶煉有很大意義,同時模型試驗也爲進一步改進高爐設計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1985年3 月,第一臺bg一i 型布料器在包鋼1號高爐正式投入使用。這檯布料器與國內外普遍採用的pw型無鍾爐頂布料器相比較,具有完全不同的傳動機構。國外pw布料溜槽是以行星差動減速傳動機構實現布料溜槽圍繞高爐中心旋轉(p角)和使溜槽繞吊掛軸上下襬動使溜槽與爐體中心線形成不同的夾角(a 角),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下,由。角和盡角靈活的組合,構成單環、多環、螺旋、定點、扇形布料等方式,以滿足高爐冶煉的需要。而bg一i 型布料器是採用一交叉滾柱(或球)軸承將一個旋轉圓筒吊在頂蓋上,圓筒與軸承外圈相連,軸承內圈與頂蓋相連,圓筒下端用兩根花鍵軸懸吊溜槽托架和溜槽,這樣圓筒的旋轉就使溜槽隨之繞高爐中心線旋轉,實現溜槽的旋轉運動,達到沿圓周均勻布料的目的。溜槽的傾角a角運動是通過液壓系統操縱與溜槽用花鍵軸相連的曲柄滑塊機構實現的,該曲柄一端的滑塊在一個帶有水平旋轉託輥並可在一個帶有滾道的託圈內迴轉的浮動框架內滑動,當液壓缸提升託圈時,通過託輥使浮動框架上下移動並可帶動曲柄繞花鍵軸旋轉,從而達到溜槽上下襬動的目的,實現a角的改變,通過控制系統對a角和日角進行控制,使其實現不同的組合,即可實現高爐生產工藝所需的各種布料方式,滿足高爐布料需要。

海砂調研報告篇4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着。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後,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爲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並不是說你病了然後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說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於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着,於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爲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爲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瞭解程度,並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爲滿意的結果。

一、社會調查

1、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羣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麼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瞭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鑑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瞭解功能性食品,瞭解其功效,並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爲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於功能性食品不瞭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後來就沒感覺;對於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瞭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說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瞭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瞭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鑑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說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瞭解;認爲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鬆、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

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爲,目前社會上對於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於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範,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誇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羣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於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2、調查建議

(1)儘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範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二、功能性食品

1、定義及分類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爲: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一種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適當的營養作用,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及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功能的解釋是:當以正常的日攝入量食用某種食品時,只有有證據證明它有益於人體健康,或者以有效攝入量攝入某種食品時,其有益作用是衆所周知的,這樣的食品才能被稱爲功能性食品。

(2)分類: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羣(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髮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禦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種功能性食品(特種保健食品)着眼於某些特殊消費羣(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祕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爲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爲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

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鹼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皁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羣,潤腸通便,保護胃黏膜)、改善骨質疏鬆、促進排鉛、抗突變、抗腫瘤、抗疲勞、提高應激能力、清咽潤喉、保護化學性肝損傷、減肥、美容、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營養性貧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學習記憶力、增進智力、促進生長髮育、改善視力、耐缺氧作用、抗輻射等。

4、市場上常見的功能性食品

自開發功能食品以來,各國各企業熱衷研究的課題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腫瘤食品、防癡呆食品、糖尿病患者專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專用食品、老年護髮食品和護膚食品等。

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針對其作用而生產﹑銷售。常見的有補充微量元素、補血、補鈣等。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佈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佔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說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佈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僅佔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佔銷售收入的6、54%,由於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爲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添加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添加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偉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添加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添加一些中樞食慾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3)法規需進一步完善

需儘快加強對生產條件的審批,設立複查制度,對新功能的審批進行規範,對轉讓產品進行限制。

(4)消費者的誤區

a、藥品是用來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療爲目的,它重在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與生理節律,增強機體的防禦功能,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達到現代毒理學上的基本無毒或無毒水平,在正常攝入範圍內不能帶來任何毒副作用。而作爲藥品,則允許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無需醫生處方,沒有劑量的限制,可按機體的正常需求自由攝取。

三、發展功能性食品的措施

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是一個有着巨大潛力的市場,高速增長的國民經濟是保健食品業發展的基礎,中國經濟發展中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是保健食品發展的特殊機會,因此規範保健食品市場迫在眉睫。

1、加緊進行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力爭取得好成果

(1)與工商部門聯手整治廣告宣傳;

(2)開展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自查自糾;

(3)進行保健食品質量抽查;

(4)組織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重新審查。

2、完善保健食品審批工作

(1)利用衛生部網絡,徵求意見;

(2)審批過程和情況,能上網的儘量上網公開;

(3)建立檢驗機構問責制;

(4)完善毒理和功能評價程序,加強對保健食品功能與功效成分的研究。

3、儘快出臺新版《保健食品管理辦法》

(1)省級初審內容的調整;

(2)申報單位生產條件的審查;

(3)設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有效期;

(4)檢驗機構認定和責任的規定。

海砂調研報告篇5

一、引?

權威發佈:目前我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有1200萬人左右,不過高層次會計人才只佔20%,隨着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對高水平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據報道,我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現有6.1萬名執業會員,7萬名非執業會員。這個數字距我國提出的擁有30萬註冊會計師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很多人表示“會計熱門證難考”,“考過後是幸福的,但過程可真是艱苦呀。”“會計累就累在總是有考不完的試,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呀!但是不考又不行,那就真的永遠出不了頭兒了。”

說到這兒,科目的調整、考試難度的提高,使許多本來就工作繁忙的從業人員只恨自己分身乏術。很多人都是考過初級就不再考,只要能按時拿到薪水就好,然後保持現狀,對於再上一層,不是怕辛苦,就是學歷不夠,或是能力有限,因爲還涉及到外語跟其他。在最近一項名爲“中國未來十年緊缺人才資源”的調查中,會計師赫然位居短缺人才的榜首,而另一方面,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平均工資甚至呈現出不升反降的現象。這說明低層次的會計人員供大於求,而高層次的會計人才是緊缺的。

二、正文

(一)我國會計人才市場主體現狀分析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會計人才市場逐漸建立和完善,會計人才供應主體和需求主體的主體意識已經基本形成。但在會計人才市場上,會計教育單位尚未成爲全權的會計市場主體,使會計人才市場缺乏應有的經營主體,會計教育單位不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只要取得了招生指標,就能獲取相應的收入;至於學生在學校學了什麼,到社會上能幹什麼等等,都似乎與會計教育單位無關,而實質上會計人才使用價值的大小與會計教育單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爲:一個完整的會計人才市場必須有會計教育單位的入市,這樣會計人才市場才能健全。會計教育單位的入市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會計教育單位與會計受教育者共同承擔會計人才的就業責任,並由社會根據不同會計教育單位畢業生就業狀況對其做出評價,即由市場來直接決定其收益水平;二是由會計人才中心對畢業生進行全國性的統一考試,把不合格的“產品”留給會計教育單位進行處理或者“再加工”,即由市場來直接影響其成本高低。只有會計教育單位進入市場,成爲社會經濟循環中的一個產業部門,才能構成全社會的會計教育競爭,也纔可能通過競爭來提高會計教育質量,達到爲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會計人才市場機制特徵分析

市場機制在會計市場中的運行形式,是通過會計市場內部有關會計商品價格,會計市場主體競爭及會計市場供求變動的相互制約關係來實現的。本文擬從市場機制的過程來考察、探討、分析會計人才市場機制包括的內容。

1.會計人才的供求機制

會計人才的需求來自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管理水平提高以後,人們對會計信息需求和對會計管理需求的提高。由於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人員的直接勞動成果,會計服務經營主體使用會計人才的收益,主要表現在取得會計服務收入上。會計人才的供應規模取決於會計教育的規模和社會對會計職業的評價以及會計工作人員的收入狀況,當會計人才的供應大於需求時,會使會計人才工資水平降低,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結果,更爲重要的結果則是會有一部分會計人才找不到會計工作崗位,從而使會計人才的實際收益降低,導致社會對會計人才投資的減少;當會計人才供應小於需求時,會計人才工資水平會上升並超過其他專業人才的工資水平,從而導致社會教育投資的增加、各種會計教育形式出現和更多的勞動者願意接受會計教育並充當會計人才。

2.會計人才的價格機制

從理論上講,會計人才生產價格的主體是會計教育的投資,它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即會計受教育者所在家庭的投資、國家投資、會計人才經營主體投資和會計人才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後由使用單位做出的後續培訓或教育投資。這些投資所形成的價值量對會計人才所有者個人來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國家政府纔可能掌握這些數據的統計資料。但是,由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甚至不同院校,其文化傳統、教育水平、教育條件都不同,對會計人才教育的投資也存在着較大差異,所以,國家政府所掌握的生產價格也只是一個大致的平均數據。由於會計人才的價值與會計人才的生產價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並且對會計人才所有者來說生產價格又是一個模糊概念,所以,會計人才所有者的決策一般是在工資水平與機會成本之間進行比較後做出的。

3.會計人才的競爭機制

會計商品的不可替代性使會計市場競爭出現壟斷和限制於會計行業內部。具體講會計人才經營主體的目的是爲了爭取更多的國家對會計教育的投資和獲得更多的會計教育收費收入,會計教育單位之間的競爭反映了會計教育單位之間的利益關係。其結果是:一方面提高了會計教學條件和會計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相對降低了會計教育的收費標準和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額。會計人才個人競爭的目的是爲了爭奪有利的就業條件,獲得優厚待遇,它反映的是會計人才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在會計人才供過於求時,會計人才個人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會計人才個人競爭的結果表現爲:一方面,降低了會計人才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另一方面,提高了會計人才的素質,即會計人才的質量。

4.會計人才的管理機制

由於會計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貫穿於會計信息加工過程中的、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活動,所以,會計主體單位使用會計人才的收益就不僅表現在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等使用活動上,而且還主要表現在對經濟活動的監督管理過程中,即如何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會計市場供給主體是一種特殊職業,它的存在必須以高素質的會計執業隊伍、高質量的會計商品爲前提。根據我國會計市場的現狀,政府對會計市場進行了較強的干預以提高會計商品質量。在供給方面,政府規定了會計商品生產者的執業資格條件以及會計商品價格標準,並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質量檢查,以保證會計商品質量。在需求方面,政府則主要規定了應接受審計、評估及其他會計服務的範圍,以增加會計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他商品市場相比較,會計市場宏觀管理的直接性十分明顯。

(三)目前會計行業就業短缺的原因

原因一:一部分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會從事其他行業。很多學會計專業的中專畢業生,在畢業前夕,最後半年實習時間,可能還有更長的。在這個時候,學校就會提供一些實習工作,但提供的實習工作裏,大部分都跟會計工作無關,有些學生覺得,是個鍛鍊自己的機會,便去面試了,還有些,因爲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想提前工作,補貼家裏,所以也會去應聘,沒去的同學,有的可能是覺得學校介紹的不好,沒有自己找的好,但他們大部分會選擇南下打工,廣州,深圳等,而此時,他們又會因爲沒有畢業證書,用人單位會讓他們從最基層做起,但也是跟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剩下的學生,有的繼續選擇上課,考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或其他會計證)。而有的是等到拿到畢業證,再出去找工作。等拿到畢業證書的畢業生,有的會找跟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有的是,父母找關係,到某廠,某公司,去上班。像之前已經參加實習的畢業生,在拿到畢業證之後,這時,他們有的可能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最基層爬起來了,有了更高一層的職務,那這些人就會考慮放棄畢業證,放棄會計工作,從而保住目前的工作,或繼續往上爬。還有些在學校裏,交了學費,只是爲了混日子,爲了混畢業證,沒有真學實才,這些人在畢業以後更不會把會計工作當作是就業的第一目標。

原因二:資質要求。資質包括工作經歷、工作業績和現在的職位三個方面。當今,大部分大學會計本科,專科畢業生,時學四年出來後會考慮去中,大型或國有企業應聘,而這些企業的招聘條件是除了基本的會計證以外,還有各方面都要好,最爲重要的,會計工作的工作經驗,經驗越長越好,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少有一出校門,自身就有很多經驗,有也多半是其他經驗,與會計無關。在大學生畢業時,中等畢業的學生,可能已經工作一年多或兩年,其間他們也考取其他證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都會考慮,有證書,有工作經驗的中專生,此時,大學生面臨生活的問題,很多不得不放棄所學專業—會計,另就高職。

原因三:法律和制度出於條而行於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於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於地方政府,塊強線弱。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係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鑑於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頻頻曝光的一系列財務醜聞使得會計師們面臨一場誠信危機,做會計,確實需要在飯碗和良心之間選擇,目前的從業環境使得這一選擇常常是很艱難的。面對繁瑣而辛勞的工作,面對壓力和誘惑,會計師的錦繡前程只有他們自己小心才能好好把握如,很多私人企業,或部分企業,都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爲,那這些大部分是,在帳上作手腳,涉及最多的是財務人員,所以這些企業在招聘時,也會提出會不會做假帳的問題,如果不會可能就直接被踢開,如果會,就有可能有“前途”,如果在利益面前屈服了所以,會計不但是看一個人的專業技能如何,也是考驗一個人的職業道德,人品。

原因四: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佔着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蹟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原因五:會計人員嚴格的要求。同從事任何技術工作一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在專業素質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持有會計證,即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證者才能上崗,這既是對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因爲用人單位一般難以對擬聘用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考覈;同時,對已經持證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工作權利。而對希望從事會計工作但尚不具備條件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爲他們確立了努力的方向。二是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至於如何考覈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設置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的。三是要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這是因爲,受我國會計學歷教育規模的限制,目前會計人員中具備規定學歷的比例還不高,要使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在職培訓是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備了規定學歷的,也還有知識更新的問題,有適應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或者是技術上新的要求的問題,這些只有通過在職培訓才能解決。一般說來,會計人員大多是認識到這一點的,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強調的是單位的支持。對此,《會計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還作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規定:“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於學習和參加培訓。”這是對會計人員的關心和愛護,也是與各單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原因六:考證難,考證貴。職業資格證書已成爲職場中人獲得職位晉升及擴展事業的重要砝碼,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硬通貨”。有人斷言:“21世紀將是職業證書的時代”。

例如:申報高級會計師的基本高求,主要是英語-

職稱綜合英語b級(也包括日語等小語種)。計算機(a級),還包括政治思想水平,另外還有學歷的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會有些差異。但一般起碼要本科以上學歷。如是專科,或相當專科,甚至更低學歷,申報評審會比較困難。除非在資歷和工作實績方面特別突出,不然落選的可能很大。

隨着中國成爲wto成員國,許多職業的就業標準開始國際化。一些外國教育培訓瞄準了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開設考點,國際認證變得炙手可熱。大量的“洋”資格證書涌入中國,令中國的“考證族”應接不暇。一時間,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掀起了一股“洋”流。國外的一些頂級行業的資格考試,如國際註冊會計師證書(acca)、ccna(cisco職業認證)、ccie(國內互聯網專業證書)等國際認證,都受到就業者的普遍歡迎,而許多證書目前在國內獲得人數甚至不足百人。調查結果顯示,獲得一項認證,個人的薪金就能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爲一紙證書付出了大部分的業餘時間和大量的金錢。因爲大多數人相信,爲證書付出的金錢和此後得到的回報是成正比的: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報名費是幾十元,四六級就是最普遍的“入門證”;而要通過國際註冊會計師(acca)14門考試,則需要3萬元。考證費用昂貴。

原因七: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將促進會計學會計學的專業化、國際化、綜合化、細化、邊緣化方向發展。

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於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於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從會計專業分類角度看,會計國際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會計政策慣例國際化。即在制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過程中,在內容、結構體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趨同國際會計政策慣例,其中核心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因爲會計準則是會計規範的核心,一國的會計準則在結構、體系和規範的內容及方法上是否與國際會計準則慣例趨同,是影響會計國際需求的主要因素。

(2)會計管理體制慣例國際化。主要是指會計組織管理體制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兩方面趨同國際會計管理慣例,它包括本國會計管理機構設置、企業會計機構和人員的管理模式、民間會計組織設置與運行模式,特別是積極參加國際性會計組織等內容。

(3)會計教育慣例國際化。包括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專業層次的設置、課程體系的編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

(4)執業會計慣例國際化。包括註冊執業人員的認定、考覈方法、機構的審批、民間審計的運作和監管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

(5)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慣例國際化。即建立與國際慣例相同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記錄方法和報告體系等,促進所供會計信息滿足國際經貿往來和國際資本市場等的需要。

(6)積極引進和運用國際上通用的先進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

(7)促使與各國會計事務處理的協調化、標準化和規範化。

(8)積極參加國際會計活動,努力促使其他會計事務處理方法趨同國際慣例。

知識經濟擴大了會計領域,會計向管理領域擴展,向與會計相關的領域擴展,大大豐富了會計的內容,使會計學呈現綜合化發展的趨勢。會計學的綜合化主要是:

(1)對全部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相互聯繫的會計分支學科作爲一個總體進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趨勢和規律、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學科體系等,如對《會計科學學》進行研究。

(2)對類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分支會計學科中性質相近的學科作爲一類進行研究,也就是把會計學科體系劃分爲不同的學科羣(類)進行研究,如對會計基礎學科、會計部門學科、會計專門學科,或對會計人本學科進行研究。

(3)對會計學科比較的綜合,將性質相近或相同的幾門會計學科進行比較研究,如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中外會計原理的比較研究等。

知識經濟在擴大會計領域的同時,也深化了會計內容。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從實際出發,探討適應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強經濟管理需要的會計分支學科。會計內容的深化,既是適應客觀需要的過程,也是人們對會計內容提高認識的過程,兩者的結合,才形成某些專門的會計分支學科。在這方面,會計學的發展具有專門性的細化特點,即對某些專門的或特殊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種專門性會計分支學科的發展,主要是會計學中基本學科——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的細化。

進入21世紀,科學融合發展趨勢將更爲明顯。科技進步爲科學融合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科學研究、經濟發展和管理要求爲科學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學發展的融合趨勢,向會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促進了會計科學的融合發展。

會計科學的融合即會計學的邊緣化,是將其他現代科學的理論、方法與會計學的理論、方法相結合進行研究而發展會計學的過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會計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結合,會計學科將某種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移植或運用到本學科,使會計學科的理論、方法發生顯著的或質的變化,會計科學與其他科學的融合發展,主要是: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興會計科學;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的會計理論與方法;移入其他科學理論與方法,完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發展會計科學。

三、調研總結

經調研,總結出會計5大就業方向,如下:

方向1:公共會計

就業工種:國際會計、審計/

保證服務、稅務、環境會計、法務會計、信息技術服務、個人財務規劃

理想僱主:大型/跨國、區域性會計師事務所等。

方向2:企業會計

就業工種:財務管理,財務報告,內部審計,成本會計,稅務規劃,預算分析

理想僱主:各行業中的各類企業。

方向3:政府財務

就業工種:審計、財務報告、財務管理、預算分析、研究類工作

理想僱主:美國聯邦機構和部門,其中包括聯邦調查局、國家稅務局、財政部、審計總署、行政管理和預算局、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各州及其當地機構。

方向4:教育財務

就業工種:教師、科研機構、諮詢服務

理想僱主:美國各大學學院或相關教育諮詢服務機構。

方向5:非營利機構或組織財務

就業工種:會計、內部審計、財務規劃、預算、鈔票打理和財務記錄保管

理想僱主: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醫院、公立學校系統、各類大學學院、宗教組織、圖書館和博物館、各個政黨機構、工會組織。

海砂調研報告篇6

一、消費者消費行爲分析

1、消費者的產品偏好

通過對消費者的調查可以得知,90%的消費者會選擇牛仔服裝,他們選購牛仔服裝除了考慮到牛仔服裝具有耐磨、方便、舒適、易打理等方面的特點以外,還認爲穿着牛仔服裝使人顯得有活力、具有時尚感。

在這些穿着牛仔服裝的消費者羣中,100%的消費者會選購牛仔褲,選購外套和牛仔裙的消費者比例都不是很高,其中只有13%的男性消費者會選擇購買牛仔外套,女性消費者對牛仔外套的選購比男性稍高,比例達到27%,至於牛仔裙,有34%的女性受訪者表示會選購。從細分的情況來看,男性消費者在選購牛仔褲時100%會選購牛仔長褲,而女性消費者中,除了100%會選購牛仔長褲以外,對牛仔熱褲的選擇機率達到了33%,其他的褲品,如九分褲、七分褲、揹帶褲的選購機率均達到了7%。

對於在牛仔褲色彩的選擇上面,男性消費者較爲單一,100%的消費者認爲藍色系是必不可少的選擇,而女性消費者中僅有7%的消費者表示黑色系的牛仔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在對於牛仔套裝產品的消費調查結果中不難發現,男性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的態度較爲一致,他們中有80%的人表示自己不會購買套裝產品,只有20%的消費者表示自己只是偶爾會嘗試對套裝產品的選購。

此外,在男性和女性的受訪者中均有93%的人認爲在北京市場中很容易就會選購到自己喜愛的牛仔服裝。

2、消費者的購物動機

調查統計表明,“需要搭配衣服”是北京市場牛仔服裝消費羣體的主要消費動機,80%的男性消費者是在產生諸如搭配衣服時的需求時纔會選購牛仔服裝,而女性在這種情況下選購牛仔服裝的比例爲60%,這說明在北京市場中牛仔服裝的消費者選購產品是整體上來說都較爲理性。

但是,通過調查的細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男性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隨機性購物的不同特點。女性消費者更容易在“看到自己喜歡的產品”時產生購買的慾望,這個比例達到了27%,而這種情況下,男性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的比例僅爲7%。對於男性消費者發生隨機性購物的情況更多的是發生在商家集中的促銷階段,雖然從商家的集中促銷對消費者選購服裝的促動性來看,對男性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但是促銷的誘惑力對男性消費者而言仍然要高於女性消費者,我們的調查結果就顯示,在“遇到商家促銷”的情況下產生購買慾望的男性消費者比例爲13%,而女性消費者的購買比例卻爲7%。

海砂調研報告篇7

企業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不可缺少的勞動力資源,他們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一個企業的員工素質高低決定着企業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同樣也對企業經濟效益有着重大影響。當然,合理的員工人數應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冗餘的人員將會增加企業經濟負擔,但可以減少所得稅。

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實行計稅工資的企業,應當在計稅工資標準的範圍內按實列支,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不得在稅前列支。

因此,當工資總額一定時,有兩個互爲反比的因素影響計稅工資,一個是員工人數,另一個是平均工資。當員工人數增加時,會降低平均工資。當平均工資低於或等於計稅工資標準,則可全額在稅前扣除,否則超過計稅工資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例如:某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實行查帳徵收,年工資總額爲120xx00元,員工人數爲100人,當地計稅工資人平月標準爲960元,企業所得稅率爲33,則該企業人均月工資爲1000元,超過月標準計稅工資40元,因此,超過的工資額40×12×100=48000元不得稅前扣除,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48000×33=15840元。當工資總額不變,員工人數增加爲125人時,則人均月工資爲800元,小於計稅工資月標準960元,可以全額稅前扣除,免繳企業所得稅。如果該企業爲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或合夥企業並實行查帳徵收個人所得稅,則同樣也會影響到個人所得稅。因此,企業員工人數的增減變動,會影響到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

隨着國有、集體企業的民營化改造及勞動人事體制的改革,原來的全民人員和集體人員已基本被私營僱用工所取代,企業用工除特殊行業外一般無須任何部門批准。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符合企業用人標準,就可錄用。雖然這樣解除了企業人事制度上的束縛,增強了企業用工的靈活性,促進了企業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提高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但給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帶來管理上的不便,特別是給稅收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在稅收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企業特別是建築安裝企業將僱用工工資和非僱用工的勞務報酬混淆在一起,用工資單作爲支出憑證,計入“應付工資”科目,作爲企業工資總額在稅前列支。這不僅給稅務機關在審查企業計稅工資總額時增加難度,而且會發生偷逃營業稅的行爲。特別是臨時工與外部提供勞務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劃分,比如:季節性生產經營臨時用工、突擊性生產經營臨時用工和外部人員爲企業提供商品購銷、建築安裝修繕、運輸裝卸、代理等勞務,企業在財務處理上,絕大多數是以

“工資”形式進行會計處理的,這不僅逃避繳納營業稅,而且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也產生影響。更有甚者通過虛列工資抽逃資金、列支超支的業務招待費及其他非法支出等偷逃稅收。而現行的財政稅收法規在企業員工性質界定上,只有原則性的規定,卻沒有明確規範措施,可操作性差,不便於稅收管理,容易誘發避稅和偷稅行爲。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呢?我認爲,可以採取以下四點措施:

一、以規章形式規定,納入社會保障範圍的員工爲企業僱用工。

國家稅務總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規章形式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勞動人事檔案,只有企業與應聘人員簽訂僱用合同,並經縣級以上(含縣級)的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公證後錄用的各種管理、技術、生產經營或服務人員,且爲其繳納各種社會保障金的,方可作爲企業員工即僱用員工。否則,一律視爲外來勞務工即非僱用工。

二、強化信息採集,要求企業按月報告企業員工情況。

當前,稅務機關要求企業報送的納稅資料主要有納稅申報表、代扣代繳稅款報告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等,而這些資料無法滿足對計稅工資審覈的需要。因此,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要求企業向稅務機關提供僱用合同並按月報送《企業員工情況月報表》,作爲稅費徵收、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的重要依據。其報表內容主要包括:員工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或護照號碼、家庭住址、聯繫電話、工種、工資標準、進出企業時間、企業當月提取工資總額及實發工資總額等項目。對於員工人數較多的企業,可以規定每年1月份報告企業全部員工的情況,其他月份則報告每月的員工變動情況,這樣既可以減輕企業辦稅人員的工作量,又能滿足稅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弄虛作假。

稅收日常管理是一項基礎性管理工作,其管理質量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納稅人能否做

到及時如實申報繳納稅款。因此,加強稅收日常監督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企業員工的監督管理上,要求稅務人員經常深入企業車間、店堂瞭解企業員工情況,進行必要的抽查覈實,因此,這項工作要求細緻踏實,不能蜻蜓點水,否則就失去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防止企業在員工人數上做文章,企圖達到偷逃稅收的目的。

四、加大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的力度,規範企業行爲。

多年來的稅收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工作應當把重點放在計稅工資和原料、產成品成本覈算上,這恰恰是稅收評估和檢查的難點,特別是計稅工資的審覈難度較大,企業常用此法以達到避稅和偷稅目的。這主要是因爲企業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不確定性因素較大,又缺泛制約機制,因而更具有隱蔽性。因此,稅務機關應當通過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工作,有針對性地對企業人力資源分佈、使用情況和計提發放工資方面,進行細緻地評估和審查,看企業有無虛列員工人數,故意降低人均工資數額以及將非僱用工作爲僱用工,用工資單列支勞務報酬等現象,一經發現應當督促企業進行糾正,並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只有通過有效的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工作,纔可以規範企業的行爲,儘可能減少稅收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