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縣蔬菜調研報告多篇

縣蔬菜調研報告多篇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1

一、菜市場總體情況

我縣菜市場的總體數目約80個(其中絕大多數是趕集式的墟場)。位於縣城的菜市場有城南市場、永興市場、天華南市場和金苑市場等4個。按地理位置分,城南市場、永興市場及天華南市場處在河西片的老城區,而整個河東片的梅苑開發區卻只有一個金苑市場;按建成時間分,城南市場和永興市場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開業的老牌市場,近兩年已全部改造成標準化淨菜市場,天華南市場則是今年剛建成開業尚未產生效益的市場,而金苑市場卻仍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十一月底竣工營業;按市場規模分,城南市場是目前縣城最大最繁華的菜市場,其營業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有200個攤位、30來個門面,其年成交額達2.5億元。剛建成的天華南市場營業面積有2200多平方米,擁有攤位160多個;在建的金苑市場營業面積有多平方米,攤位120個;永興市場營業面積爲400平方米,有攤位60來個,年成交額達0.6億元。

除縣城的4個菜市場外,我縣其餘的菜市場全部分佈在各鄉鎮,我們統稱爲農村市場,這些農村市場中規模較大的有型市場有洋溪、槎溪、水車、孟公、白溪、圳上等6箇中心市場,他們的營業面積在到5000平方米之間,攤位個數在100到300之間;都是每天營業的日日場。除此之外,其餘的農村市場都是4至5天才趕場營業一次的墟場,並且一般都是沒有固定地點的馬路市場,每逢趕場日便人流擁擠,交通阻塞,“髒、亂、差”現象相當嚴重。

二、菜市場管理體制

我縣80來個菜市場當中,屬國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區的城南、永興兩個城區市場以及26個農村墟場,其餘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場或村辦市場。國有所有制市場由縣市場服務中心管理,按理說縣市場服務中心應是管理全縣市場的公益事業單位,但當初卻定性爲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單位,這種體制對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一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是事業單位性質,到銀行貸不到一分錢,而無法搞市場建設;二是市場服務中心實行企業化管理而沒納入財政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無任何撥款,但稅費卻“五花八六”,負擔重,職工工資毫無保障;三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只有服務職責,沒有管理職能,導致平時的收費工作和市場規範管理工作難度很大,就連自己管轄市場的周邊冒市也無法規範整頓,而更何況對其餘市場進行規範管理。因此,目前市場服務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轄市場內履行服務職責,無法進行市場的規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也不到位,至於那些私人股份市場與村辦市場,則在管理體制上沒有統一模式,各作其主,隨心所欲,從而導致我縣農貿市場的管理體制混亂不堪。

三、攤位租金收取情況

我縣城區各菜市場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採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攤位的年租金,然後由經營戶一次性交清,而在農村市場,由於收費難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場,因此也採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攤位租金。從收取的數目來看,由於受單位體制的限制,縣市場服務中心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難按政策及物價局覈定的收費標準足額收取到位,農村市場更是廖廖無幾。

四、菜市場經營的財務情況分析

我縣城區現有的4個菜市場當中,金苑市場正處於在建當中,天華南路市場剛建成尚未產生效益,只有縣市場服務中心管理的城南與永興兩個菜市場是歷史悠久的老牌市場,就這兩個市場來說,每年的市場收入合計也只有150萬元左右,這是目前縣市場服務中心的主要經濟來源,其餘農村市場一般都是利用率極低的場棚市場,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破爛不震堪,本來就收不抵支,加之經過的冰災後更是雪上加霜,每年用於農村市場的維修費就高達80餘萬元。因此,縣市場服務中心每年的市場收入除去108名職工的工資及正常辦公開支後,缺口達250餘萬元,按“收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的原則,每年都是收不抵支。

五、縣政府在加強市場建設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幾年來,縣委、政府在加強對農貿市場建設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去年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文明城市以來,對農貿市場的建設管理更加重視。

1、加強馬路市場的整頓。馬路市場是我縣普遍存在的一大現象,90%的農村市場都是馬路市場,“五里一市、十里一場”,各個鄉鎮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歷史根源造成的,這些市場一般都是解放前選址開業的,人們在這裏經營購物已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習慣。馬路市場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這些市場很多都選在省道、國道兩邊經營,每逢趕場日便人山人海,菜擔子、流動車輛、地攤到處都是,加上吆喝聲、叫喊聲,雜七雜八,交通嚴重受阻,市場的“髒、亂、差”特別嚴重,過往人羣與當地羣衆都怨聲載道。這些馬路市場嚴重損害了我縣的城市品位,曾經在人大會上許多委員代表紛紛提出整頓馬路市場的建議提案。近幾年,引起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政府每年組織交通、工商、商務、公安、城管、公路、建設、規劃等職能部門,對全縣馬路市場進行專門整治,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歷史習慣根深蒂固和市場建設的硬件設施難以跟上,我縣馬路市場仍然存在還是難以根除。

2、加強市場投入。自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衛生文明城市以來,縣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建設投入加大了力度,近兩年,先後對永興市場和城南市場的農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餘萬元。經過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從下水溝到地面、從牆面到頂面都裝修一新,市場攤位都是標準化淨菜市場攤位,活禽區與水產區都是相對獨立的銷售區域,市場設置了監控中心、信息發佈中心及農藥殘留檢驗檢測用房,整個市場的硬件設施完全符合標準化淨菜市場的要求,場內佈局規範合理,商品擺放整齊美觀,完全改變了改造前那種亂拉亂扯、亂堆亂放、亂吐亂丟的現象。可以說,通過政府投資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是一個完全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的農貿市場,既整潔美觀、方便適用,又顯檔次品位,是我縣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強對市場的規範管理。在這次“雙創”工作中,縣政府將縣市場服務中心列入創建單位,要求對全縣農貿市場進行規範管理,並且針對市場的佈局、商品的擺放、衛生保潔、健康教育、經營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各項工作進行了細化。按理說這確實是有利於各農貿市場的規範管理,但由於實施主體是縣市場服務中心,而市場服務中心受自身體制的制約,沒有職能去管理其餘的私辦市場,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場中按照縣政府的要求和標準去規範管理市場,其餘的私辦市場卻仍然我行我素。爲此,目前縣政府正在研究準備成立新化縣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強對全縣各類市場的規範管理。

六、我縣在創新農產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從對城南、永興兩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後,我們將農產品的價格行情在信息發佈屏上予以宣傳,同時對市場的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以便消費者明白市場行情,買得稱心、吃得放心。此外,農戶和商家實行“農超對接”,直接從菜農基地進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這些舉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動了農產品的營銷。

七、對進一步加強菜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零售網絡的建議

1、儘快成立全縣市場的專門管理機構,賦予其管理職能。以便規範管理各類市場,搞好我縣“菜籃子”工程,提高我縣城市品位。

2、進一步加大對農貿市場的建設與投入力度。目前我縣縣城僅4個農貿市場,這對於20多萬縣城人口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梅苑開發區僅一個市場。因此,請政府行政劃撥土地,加大市場建設力度,方便羣衆購物,搞活農產品流通,美化我縣市容市貌,保障“雙創”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2

爲深入研究當前蔬菜市場運行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意見,近期我們與商務部、農業部、北京市有關部門座談,並向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山東莘縣蔬菜種植大戶瞭解情況,專題調研了蔬菜產銷的最新情況。

一、當前蔬菜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1-2月份全國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明顯低於歷年水平。預計隨着天氣轉暖,加上蔬菜種植面積小幅增加(據農業部統計2月底580個蔬菜重點縣監測點在田蔬菜面積同比增長3.9%),蔬菜上市量進一步增加,3-6月份蔬菜價格將呈現季節性下降走勢。雖受成本剛性上升影響,較去年同期有一定漲幅,但預計同比漲幅不大。

蔬菜市場的平穩運行主要得益於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市場供應增加。據農業部農情調度,20xx年全國秋冬蔬菜面積較20xx年增加400萬畝,加上去冬今春氣溫普遍偏高,利於蔬菜生長,上市量增加。今年1月份全國580個重點縣蔬菜產量86萬噸,同比增長8.6%,2月份產量78萬噸,同比增加5.3%;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1-2月份蔬菜上市量同比增加了15%。

二是相關政策措施發揮實效。我委會同商務部先後下發了《關於做好20xx-20xx年度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工作的通知》、《關於保障當前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關於及時投放冬春儲備蔬菜保障節日市場供應的通知》,督促地方政府抓好蔬菜保供穩價工作,及時投放冬儲菜,保障春節期間的市場供應。據統計,春節期間51個北方大城市共計投放蔬菜超過20萬噸,有效地抑制了節前菜價的大幅上漲。據商務部監測,春節期間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價格比上月底上漲18.5%,漲幅比上年同期低4個百分點。

二、市場運行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蔬菜大流通格局日趨成熟,市場自我調節能力逐步增強。近年來,六個蔬菜重點優勢產區加快發展,以批發市場爲主體的流通網絡初步構建,產銷銜接水平和冷鏈儲運能力逐漸提高,蔬菜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流通格局已經形成,不少蔬菜品種初步實現了全年有序供應、均衡上市,蔬菜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逐步增強。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爲例,每年蔬菜供應來源地歷經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生產方式由露地向大棚、再由大棚向露地轉換的過程,而山東、河北等傳統產地目前市場份額僅爲22%和17%,並呈下降趨勢,其他大部分蔬菜來自華中、華南、西南和東北,市場蔬菜品種豐富,品種間調劑餘缺的空間大。

(二)大中城市蔬菜自給能力有所增強,政府調控手段得到豐富。一是大中城市政府加大設施蔬菜投入力度,提高自給能力。據農業部統計,今年北方地區日光溫室面積較去年增加100萬畝,往年冬季需要從南方長途運輸的菠菜、油麥菜、小油菜等綠葉菜,今年由於北方大棚生產上市量翻番,價格明顯低於往年。二是大中城市政府日益重視蔬菜市場調控工作,20xx年起實施的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對於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政府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調控要求,對於保障了元旦、春節及異常天氣期間的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成本因素推動價格剛性上漲,天氣和週期性因素易造成短期波動。從年度情況看,受人工費、運費、農資等價格持續上漲,蔬菜綜合成本明顯上升,推動價格每年上一個臺階。如目前新發地市場工人工資已由20xx年每天100元漲至150元以上,山東壽光到北京的運費也從20xx年4000元/車(28噸)漲至6000-7000元/車。從季節情況看,由於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當季產區遭遇惡劣天氣減產,易造成供應斷檔;某個產區因氣溫等原因延遲或提前上市,就會與其他產區碰頭,易造成滯銷、賣難;生薑、大蒜、土豆、洋蔥等根莖類蔬菜一季生產、全年消費,易產生較大的週期性波動。

三、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的幾點建議

針對蔬菜市場的運行特點,在總結近幾年保供穩價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下一步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督促各地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繼續加大督促指導力度,推動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做好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工作,及時組織督促各地做好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措施發揮實效。同時,根據蔬菜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應對之策,豐富調控手段、提高調控能力。

(二)努力增強信息引導的針對性。

一是針對近年來局部災害性天氣多發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產區氣候條件和蔬菜生長情況的監測預警和信息發佈,引導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運銷大戶加強信息溝通和產銷銜接,及時開展跨區域調劑,提升應對突發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二是針對個別品種可能出現的週期性波動問題,有針對性和預判性地加強生產信息引導,減少種植的盲目性,促進蔬菜市場的平穩供應。

(三)繼續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落實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切實減輕蔬菜流通企業稅收負擔;進一步落實支持產銷銜接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蔬菜產銷從產地到銷地直接對接的比重,減少中間環節費用;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對農貿市場等各類零售網點的投入和補貼力度,增加蔬菜零售經營網點,加大對攤位費收取的監管力度。

(四)切實加大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一是要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減少流通損耗,增強市場自發的吞吐調節能力,減少災害性天氣和集中上市期的蔬菜價格波動。

二是進一步重視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並儘快形成一個覆蓋全國、實時反映價格、有效引導產銷的公共信息平臺,滿足全國大流通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3

爲加快我市蔬菜產業化步伐,最近,我們專門深入到xx街、新洲、白衣等鄉鎮街道進行調研,並就如何推進蔬菜產業化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發展的優勢

1、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市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性溼潤氣候,四季分明,乾溼明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氣溫低於10℃,夏季高於22℃,春秋兩季多在10℃—22℃之間,非常適合蔬菜的種植與生長。同時,我市原爲一隅洪荒之地,西納九澧之水,東連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積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種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種植技術。我市陽由垸歷年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早在六十年代,就是聞名全省的蔬菜種植基地,當地的農民大多是種植蔬菜的行家裏手。近幾年,在發展傳統蔬菜的基礎上,還大面積種植了反季節蔬菜。出產的蔬菜以其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品種多等特點聞名於湘鄂,產品不僅供應本市城區,還遠銷全國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種植藠果歷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種植技術。

3、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本市市場需求來看,我市50%以上的市場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調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滿足需求,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從澧縣購菜7.5萬公斤以上,特別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大部分需從外地調入。從國際市場需求來看,世界年人均蔬菜佔有量102公斤,日消費量爲0、28公斤,遠未達到世界營養學會推薦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別是目前人們消費理念大多遵循從溫飽型─營養型─保健型─環保型的發展規律,正形成一股“綠色消費”的熱潮。 “綠色食品”的主要對象蔬菜蘊涵着巨大商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各國農產品將以低關稅或零關稅貿易,迫使各國將按比較利益進行資源配置,進而引起全球產業佈局重新調整。蔬菜產業作爲勞動密集型產業,一些工業化國家因土地資源價格、勞動力等機會成本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市場,而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價值較低,因此,我國蔬菜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市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離金羅火車站僅30公里,水運直通洞庭湖和長江,便於蔬菜的外運外銷。

4、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種植蔬菜與稻穀比,有極爲可觀的經濟效益。從兩者的成本覈算來看,稻穀每畝的生產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畝稻穀淨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穀的近9倍;如果反季節種植,則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我市澧陽社區菜農宋進宜,一年種蔬菜3畝,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種植蔬菜的高經濟效益,已成爲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取得的成績

1、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特色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種植蔬菜5萬多畝,佔全市農作物的9%,佔經濟作物的16%,成爲僅次於水稻、油菜的第三大農作物。今年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5億公斤,總產值將超過2億元,將佔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與20xx年相比,面積增加了一倍,總產量將擴大一倍,產值將增加1.3倍。在總量增長的同時,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類,1000多個品種,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產基地。如白衣的藠頭、新洲的辣椒、xx街的蘿蔔等已聲名遠揚,成爲我市蔬菜產業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漸優化。當前,蔬菜設施栽培、無公害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體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項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瓜果蔬菜嫁接、組織無土培育、野生蔬菜立體栽培等新技術示範成功。從20xx年起,先後引進、推廣了春帥絲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種40多個;50%以上的蔬菜品種實現了升級換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80%以上,品種體系逐漸優化。同時,我市現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通過驗收的達到了20xx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發展壯大,不僅提高了蔬菜產品的檔次,而且增強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蔬菜加工初具規模,出口創匯初現端倪。近年來,我們通過探索蔬菜產業發展新途徑,大力發展蔬菜加工項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進發展了綠康食品、大瀝環球食品、豐蓮食品、金宏菜業、金達食品、藍籌食品、平和食品、廣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業,年消化鮮菜6萬噸,年加工產品1.1萬噸,出口產品0.4萬噸,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

4、營銷體系建設加快,中介組織穩步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以零售市場、產地批發市場、集散點爲一體的蔬菜市場網絡逐步形成。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2個,吸納團體和個人會員1071多個,培養營銷大戶10多戶,年交易量達2萬噸,年成交額5000萬元左右。今年,全市從事蔬菜營銷的達120多人,外銷蔬菜0.5萬多噸,蔬菜營銷隊伍和中介組織在蔬菜銷售中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幹部觀念落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幹部羣衆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善於把握市場機遇,着力建基地、抓生產、拓市場、促銷售,使蔬菜產業逐年穩步發展。但有的同志、特別是部分幹部對發展蔬菜產業缺乏足夠認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認爲發展蔬菜產業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服務,導致蔬菜產業發展不快,曾一度爲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產、批發集散地的光環隨之消失。

2、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產主要靠農戶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條件落後,田間便道路況更差,菜農無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亂糟糟”成爲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另一方面,排灌設施差,受天氣影響變化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蔬菜生產基本處於粗放經營狀態,直接影響到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3、企業加工環節滯後。近年來,我市蔬菜加工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產量直線上升。但因加工企業技術落後,加工檔次低,精、深加工極少;企業規模小,加工產品單一,加工鏈條不長;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率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導致xxx的多爲時鮮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

4、市場集約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戶生產經營爲主,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測,各家各戶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難以保證市場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難以創名牌產品。另一方面,菜農賣菜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易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四、幾點建議

1、要切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

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當前,關鍵的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等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發展蔬菜產業的專門工作機構,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要大力宣傳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發展合力,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化。

二是搶抓機遇,因勢利導。發展蔬菜產業,關係到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原則。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又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既不能在市場商機面前猶豫不決,喪失機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發展蔬菜產業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產業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要抓住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時機,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力度,加大對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產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並對水利等設施實行有償使用,調動全社會投資興建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二是加大幫扶力度。財政、科技等相關單位要從促進蔬菜產業發展角度,對生產大戶、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扶持。金融部門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支持蔬菜產業的發展。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做好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3、要培育蔬菜產業龍頭企業。

一是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要儘快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出臺支持蔬菜加工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的申報、融資等方面優先考慮。對於國家和市裏支持的政策性資金,要向龍頭企業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創辦更多蔬菜加工企業。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機制。按照“公司+農戶”的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指導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與農戶的經濟聯繫,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4、要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檔次。

一是大力推廣新品種。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注重培養科技骨幹,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設好1萬畝根莖菜、1萬畝菌類蔬菜、1萬畝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名優蔬菜品種,使我市的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相對集中向區域化轉變。

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在鞏固現有大棚、拱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的同時,着力發展溫室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

三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產環節堵住農藥殘留。向農民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肥料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要建立完善監測體系。蔬菜市場要建立檢測檢驗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必要的檢驗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進行抽查。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進一步強化對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加大蔬菜產品註冊商標、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產業服務體系。

一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要指導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爲與外地銷售網絡接軌的專業組織,在信息諮詢、規範經營、協調價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強村、強企、能人的作用,創辦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工商部門要及時審批頒發營業執照,在收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稅務部門對新辦的中介組織要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要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擔當蔬菜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

二是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蔬菜營銷協會,設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國外市場的需求信息,逐步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各蔬菜基地要在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立信息發佈點。通過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網絡,使蔬菜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能夠做到有效銜接。

三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建設一個集蔬菜展銷、檢驗檢疫、儲存配送和信息發佈中心爲一體的蔬菜綜合批發市場。同時,進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農貿市場,逐步形成一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爲中心,以產地交易市場爲基礎,以農民產銷組織爲補充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促進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4

農貿市場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服務設施,其建設是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更是方便、滿足人民羣衆日常生活需求的一項民生工程。隨着我區規模不斷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對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增加和城市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亟待規劃一個有代表城市現代化規範經營管理標誌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來滿足城市整體發展需求。

新城區現有人口約60萬左右,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引導下,新城區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較快發展。但是,隨着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城鎮人口急速增加,特別是城中村改造力度的加入,使大部分的農村人變成城鎮戶口,靠現有的社區便民菜市場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目前生活需要,與羣衆期望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品位提升。因此,如何建設一個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管理科學、文明度高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已成爲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一、呼和浩特市農貿批發市場的現狀

呼和浩特市區共有以蔬菜爲主的大型農副批發市場4個:呼市東瓦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玉泉區食全食美首府無公害農產品物流中心、賽罕區惠東農貿市場、賽罕區保全莊現代農貿物流中心。賽罕區惠東農貿批發市場全部銷售地產菜,年交易額爲1.4億元,呼市東瓦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玉泉區食全食美首府無公害農產品物流中心全年交易量中地產菜不足20%,80%的菜靠外調,外調地區主要是山東、河北、天津、甘肅、包頭、巴盟等地。地產菜只能決定呼市6-10月份的蔬菜價格,其它時間的菜價由外地菜決定。長期以來,市民吃菜難,冬季大量蔬菜靠外運,蔬菜價格居高不下。近郊原有的基本菜田大部分被徵用,但新的蔬菜基地尚未建成,蔬菜市場供需矛盾突顯。

目前,新城區還沒有一個成規模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建立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實行經營品種的統一劃區,統一管理,可以從根本上杜絕目前多數小型批發市場存在的同一的經營品種分佈不集中,經營管理混亂的局面。農貿批發市場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當前,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新形勢下,大力推動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經營規範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建設,對於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進居民消費、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農貿批發市場存在問題

儘管我區近幾年對農貿批發市場建設和標準化改造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存在一些問題,與消費者和城市建設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規劃不合理,不能適應城區發展。

目前,城區農貿市場缺乏專業適用權威的發展規劃,新增的城區範圍和居民小區都沒有設立農貿市場,之前都沒有相關的規劃來明確農貿市場方面的內容,也沒有考慮農貿市場的規劃、新建、擴建、改造、關閉的具體情況。具體表現爲:

一是城區快速發展,農貿市場沒有很好實現對接。近幾年來,隨着衆多住宅小區的興建,居住人口迅速增長,一些必要的生活設施如農貿市場卻沒有及時配套,沒有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二是老城區的市場建設或改造升級嚴重滯後,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無法適應和滿足市民對購物環境的要求。三是一些市場由於沒有改造升級或佈局不合理,導致經營狀況不好,空攤率上升,有的甚至成了空殼市場。同時,由於部分農民以街爲市的傳統農產品交易方式還沒有改變,攤擔不願進市場,造成市場內攤位利用率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交易設施簡陋。

目前,轄區小型農貿批發市場,特別是一些老市場,普遍存在基礎設施簡陋、老化,建設水平不高等問題。進出通道設置不合理、攤位建設簡陋、廢棄物處理等環保設施不健全、管線安裝混亂、消防安全設備不完善、檢驗檢測實施缺乏、人貨雜居、“髒、亂、差”現象突出。有些農貿批發市場已成爲當地城市環境綜合治理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3、經營管理水平低,食品安全無法保障。

由於農貿批發市場大多由業主按物業管理方式進行管理,且一定距離居民可選擇範圍小,缺乏充分競爭,業主大多侷限於能夠及時足額收取攤位費,對農貿市場的設施設備改造、安全、質量等缺乏統籌考慮,相關的管理制度侷限於較低水平,缺乏做品牌、保安全的意識,市場銷售的商品質量、衛生等沒有相應的制度保證,消費者購買商品不放心、不安心。

4、管理制度有待理順。

農貿批發市場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尚未理順,雖然管理部門衆多,但部門職責不清,相互推諉。同時,在農貿批發市場管理中,監管多、收費多、責罰多,投入少、引導少的現象還較爲突出。

5、政府投入不足。

目前,農貿市場的新建和改造基本上靠民營資本投入,政府投入佔比例極小。過去由部門或政府投資興建的市場,雖急需升級改造,但因資金匱乏,停留在策劃中;因投資回報低,民營資本對批發市場改造缺乏積極性;對新建的小型農貿市場,急於通過高價銷售或收取較高的租金回收投資,增大了經營戶成本。或者造成由經營戶將成本攤進銷售商品中,提高了蔬果、肉類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或者造成經營者不願入駐,農戶不願入場交易。給經營成本低廉或根本不需要繳費的佔道交易提供了市場空間,消費者爲圖便利大多選擇佔道經營購買商品,與相鄰的廳室市場人流量不足,經營困難。在一些城市,多年來菜農、果農與管理人員“打游擊”,屢禁不絕。

三、興建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的意義

目前,在新城區建設一個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應該說正當其時,符合國家擴大投資、改善民生、拉動消費來擴大內需的思路,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建設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是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重要措施。通過搞活流通、促進消費來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顯得尤爲迫切。《財政部關於印發的通知》明確指出,中央設立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專項資金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縣鄉集貿市場和地級城市農貿批發市場標準化改造項目給予支持。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擴大投資的有利契機,把農貿批發市場建設工作作爲拉動內需,提升我區流通產業水平的重要手段來抓。通過扶持建設農貿批發市場的實踐證明,市場的環境好了,菜籃子淨了,由此帶來了消費量上升,經營者獲利,消費者滿意,社會穩定,政府和市場舉辦者實現了雙贏。

其次,農貿批發市場標準化建設體現了政府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農貿批發市場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場所,也是一面折射社會熱點,它所具有的社會意義遠遠高於其經濟意義。一方面,農貿批發市場是生鮮食品和農副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消費安全;另一方面,是關係三農問題,抓好農貿市場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貿市場作爲一個微利行業,投資大,收益低,回收期長,市場機制在這裏面的作用不會很大,迫切需要政府這雙“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再次,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是加強城市管理的需要。我區大部分小型農貿批發市場基礎設施簡陋,佔道經營較爲普遍,髒、亂、差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加大了城鎮管理難度。另外,經營者與市場業主、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如今農貿市場已經成爲“讓市民揪心、讓政府頭痛”的熱點問題之一,必須下決心、花力氣,加大治理力度,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最後,關係城市形象。農貿市場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體現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實施農貿市場改造是加強城市管理、建設宜居環境、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四、興建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的必要性

一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後對食物消費結構和食物質量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是促進首府城市經濟建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三是促進城市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四是合理利用資源優勢,加快民族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的轉化,實現脫貧致富。

五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六是實現本領域以大型無公害農產品物流中心爲龍頭,小型農貿市場及零售市場爲依託的市場營銷網絡,促進商品流通市場規範有序成熟的發展。

五、新城區建立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的有利條件

1.交通條件便利

新城區內有橫貫轄區兩個鄉鎮、12個行政村的110國道和京藏高速,及北方地區橫貫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火車站,交通條件十分優越,給農貿產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2.糧油經營戶衆多

現有糧油批發市場3家,分別爲金牛糧油市場、通力達糧油市場、中盈糧油市場,金牛糧油市場和通力達糧油市場隨着城市發展及東庫東西街整體規劃的推進,面臨搬遷重建的現狀,急需尋找新的經營場所從事經營活動,大型農貿市場的建立,一則爲市場引進了商戶,促進了市場的繁榮,二則爲糧油經營戶找到了新的經營場所,使其安心從事經營活動,達到雙方“共贏”的目的。

3.倉儲物流區的建設

位於二環路以北,與長途運輸業相配套,道路沿線已自發形成了多家小型貨物零擔市場、中小型物流倉儲場所,主要有元福物流園區、迅達物流、中鐵快運、恆通物流、聚源物流、惠澤物流等,現建物流項目包括:惱包公路物流園區項目、呼和浩特市昌璕冷鏈物流倉儲園區、鮮活農產品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建設項目。下一步我區結合110國道總體發展規劃,加大110國道南北兩側周邊區域的改造,加快公路倉儲物流貿易市場建設與功能提升。配套倉儲物流園區的建設,可以加快農產品流通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改變農產品流通建設落後的局面。逐步建立起佈局合理、輻射力強、現代化程度高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積極發展農產品的物流、配送等新型商業業態,減少流通環節,加快農產品儲藏、運銷等設施建設,促進鮮活商品的流通,爲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創造條件。

六、興建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的建議

首先,市場建設應遵循“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合理佈局、設施配套”的原則。市場主要服務於市民及周邊地區,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服務半徑及輻射範圍很大,根據市場情況及銷售情況按市場建設的最高標準配置各方面的設施。市場具體建設地點應結合城市規劃,選址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並根據用地條件採用適宜的建築形式。市場建築外觀和門面要設計美觀。市場可採取獨立設置或與公共服務建築連體設置的形式。連體式農貿市場的設置要處理好同連體建築物的關係,應在滿足主題建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滿足市場使用功能,要保證市場有足夠的自然採光及通風條件。

其次,要積極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如政府要加大對農副產品經營的政策宣傳,引導經營者尤其是自產銷者轉變觀念意識,促使他們服從管理;商務、工商、農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構建安全有序的經營環境。要堅決取締城區馬路市場。針對目前馬路市場盛行的問題,要組織商務、工商、城管、衛生、質監等部門組成綜合執法隊,分成若干執法小組,劃定責任區域,採取經常性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思想工作與強制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整治。特別是對規模大、影響寬、羣衆反映強烈的地段,要全面出擊,採取鐵的手腕,克服一切困難進行整治。要強化市場自我管理意識。在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監督管理作用的同時,出臺相關的責任追究辦法,使農貿市場經營戶承擔起場內秩序共同管理的責任,自覺維護市場內良好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秩序。從而促進農貿市場的有序經營。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5

近年以來,合水縣委、縣政府把蔬菜產業開發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縣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蔬菜產業已成爲全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一、基本現狀

一是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攀升。目前,全縣年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9.56萬畝,總產量達到15.8萬噸,實現總產值10924.5萬元。川區蔬菜面積佔耕地面積由20xx年的30%增長到85%,塬面蔬菜面積佔耕地面積由20xx年的15%增長到25%,全縣農民人均蔬菜佔有量935公斤,人均蔬菜純收入484.8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1.3%。經調查,20xx年設施蔬菜10060畝,其中日光溫室260畝(不含新建316畝),總收入234萬元,畝(棚)均收入9000元;塑料大棚5610畝,總收入3646.5萬元,畝均收入6500元;塑料小拱棚4190畝,總收入628.5萬元,畝均收入1500元。

二是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步優化。引進示範了一代日光溫室,示範推廣了二代、三代節能日光溫室、早春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等20多項新技術;引進推廣伊麗沙白甜瓜、雙孢菇、嫁接西瓜、新22號尖椒等80多個名優特新瓜菜品種。通過宣傳培訓,物化補貼,算帳對比等形式使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100%,主導新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

三是依託獨特自然優勢,蔬菜基地初具規模。利用川區冬暖、春早、夏熱的氣候優勢以及交通便利的條件,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形成了白黃瓜、西瓜、甜瓜、葉菜、馬鈴薯、甜椒六大特色產品蔬菜生產基地,建成蔬菜專業村10個,8畝以上蔬菜生產大戶313戶,5畝以上蔬菜生產大戶2850戶。

四是依靠科學技術,栽培模式不斷更新。經過縣、鄉(村)專業技術人員和菜農大膽創新,反覆試驗,探索出了獨具特色優勢、符合當地實際的“菜糧型”、“菜菜型、“菜經型”三種間作套種立體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蔬菜連作與病蟲害防治的矛盾、輪作倒茬與產量效益的矛盾、淡旺季節生產與銷售供應的矛盾,變傳統的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種植模式爲一年兩熟或三熟,大大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生產效益。

五是無公害意識不斷增強,綠色蔬菜蓬勃發展。目前,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4萬畝,佔全縣蔬菜總面積的25.1%,認證無公害產品5個,綠色農產品鸞罰┤現?個,起草和正在執行生產甘肅地方標準5項(甜椒、花生、向日葵、板橋白黃瓜、草莓),申請批准地方特色產品(慶陽板橋白黃瓜)地理標誌1個,其中“板橋白黃瓜”通過甘肅省無公害認定授牌,已遠銷西安、蘭州、銀川等省會城市。

六是產業化經營已具雛形,市場體系得到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擴大,全縣現有縣城南北2個蔬菜批零市場,有12個鄉鎮集貿市場, 5個蔬菜協會,2個專業合作社,有320名會員常年從事蔬菜販運經銷,已初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爲中心,鄉村集貿市場爲網點,集體和個體經銷爲主體的市場網絡體系。20xx年全縣蔬菜商品量18.5萬噸,除滿足縣內消費外,有50%的產品銷往外省區。

七是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已成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蔬菜與糧食相比,有着極爲可觀的經濟效益。以設施蔬菜爲例,一座日光溫室(0.5畝)嫁接黃瓜套種辣椒純收120xx元,摺合畝收入2.4萬元,投產比1:7.3,一座水泥立柱式塑料大棚(1畝)西瓜套種甘藍純收入12500元,摺合畝收入1250,投產比1:6.9。蔬菜生產的高效益,爲我縣展現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廣闊前景,蔬菜生產已成爲我縣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存在問題

1.蔬菜基地基礎配套設施差。全縣適宜種菜的四個川區,沿河道沒有灌溉用電專線,菜農灌溉時從家中長距離拉線,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隱患,境內的攔河蓄水壩年久失修,受水災破壞嚴重,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醜家川、九頃灣兩村蔬菜基地到主公路的路況差,影響和制約着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集約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目前,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戶生產經營爲主,缺乏技術指導和產品檢查,各家各戶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低。

3.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蔬菜產業效益雖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整體科技含量不高。一是川區長期連作瓜菜,生產管理滯後,致使病害防治難度較大。二是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欠規範,少數菜農無公害意識不強,商品觀念淡薄,產品質量不高。三是龍頭加工企業少且規模小,檔次低,沒有深加工產品,輻射帶動力不強。

4.生產投入困難,規模發展緩慢。目前設施蔬菜生產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但因建造費用高,一般農戶有心無力,限制了設施蔬菜規模發展,政府缺乏扶持蔬菜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對策和建議

1.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首要位置

當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和一切依賴政府的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堅持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形成發展合力,堅持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原則,將蔬菜產業培育成全縣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2.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

一是要加快研究現有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二是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吸引外地企業來合水創辦加工龍頭企業。三是建立完善產業化經營利益機制,引導企業與農戶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基本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

3.提高科技含量,創市場知名品牌

蔬菜主管部門要認真抓好良種及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和推廣,積極與甘農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引進和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優蔬菜新品種,建設優質品種示範基地。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同時,要繼續做好綠色無公害蔬菜認證工作,組織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合作組織及個人申報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努力擴大認證品牌蔬菜的基地規模,形成規模效益,提升品牌效應。

4.完善蔬菜檢測、檢疫機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一是完善檢測體系。以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爲依託,合理佈局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通過配置速測儀器,免費培訓檢測人員等有效的手段,全面推進檢測體系建設。二是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行資料登記備案制度,田間管理記錄制度,產品質量檢測制度等。三是搞好蔬菜產品質量檢測,對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和飯店等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實行農產品質量抽樣檢測制度。四是積極推行蔬菜質量追溯制度,真正做到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立即追溯到生產、加工、營銷者,爲城鄉居民健康消費提供可靠保障。

5、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加強信息建設

大力發展和規範農村經濟組織隊伍,通過組建蔬菜專業經濟組織,實現對外開拓市場,建立穩定可靠的營銷網絡,對內組織生產,籌措資金,協調服務等。同時,進一步加強信息體系建設。通過網絡、展銷會等各種途徑,向外界推介我縣蔬菜生產情況,吸引客商到合水投資發展。在農民、基地、市場、商販中培育綜合素質較高的代表,並構建由這些代表、主管部門、加工企業、技術人員參與的信息網絡,建立廣泛的信息源,及時向基層和市場發送產銷信息。

6、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要健全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水利、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步伐。縣財政應對生產大戶、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要進一步放寬抵押條件,加大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力度。根據國家對農業產業保險政策,做好蔬菜產業的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羣衆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6

一、菜市場攤位費租賃收費情況

(一)縣第一、二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投資總金額240萬元,固定攤位102個,出租率100%,攤位租賃費每攤位每月120-160元,市場垃圾清掃運費40元/攤.月,水電費30元/攤.月,自產自銷市場衛生費1元/天.擔,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20xx年停收&l工商兩費&r後縣財政每年補助85萬元。

(二)鎮農貿市場。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投資總額520萬元。有固定攤位113個,出租率爲70%,攤位租賃費80-120元/攤.月,市場垃圾清掃費10元/月,水電費10元/月,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20xx年停收&l工商兩費&r後縣財政每年補助2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佈局不合理,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是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的硬件,但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硬件設施問題,頂棚式市場結構、通道式攤位格局、狹小節約型攤位設計、活禽宰殺沒有專門設計、熟食攤位設計沒有防繩設施、水產攤位設計排水不科學等等,導致場內&l髒、亂、差&r現象嚴重。

2、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一些經營者打&l時間差&r,&l候鳥型&r馬路市場到特定時間把攤點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經營,形成移動式或馬路市場,農貿市場管理者和城管局部門也以向馬路市場經營者收取一定費用了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馬路市場的&l合法化&r。

3、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與市場現狀不適應。隨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區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對農貿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我縣與城市建設相配套的市場網點建設相對滯後,現有的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已不能適應城市化的發展要求和居民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城區幾大農貿市場由於建設年代較早,市場老化、破損嚴重,市場基礎設施簡陋,服務功能落後,經營環境不優,營銷方式粗放,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樣不僅造成市場經營被動,高耗低效,削弱了其應有功能,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品味的提高。由於市場建設水平不高,服務還不到位,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稍高,導致承租人意見較大,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沒有全部出租出去,影響了市場的發展。

4、市場法制環境差,管理不到位。我縣農貿市場管理工作,雖然由城管、工商、環衛等單位根據各管轄職能各司其責,但由於缺乏具體、全面專業的市場管理辦法,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受侷限。市場管理部門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市場發展環境不優。目前,全縣市場均存在各職能部門多頭收費和收費標準混亂的問題,一些職能部門重收費、輕管理、不服務,還有一些部門只收費、不管理,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加重了市場業主和經營戶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三、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的建議

儘管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連鎖超市普遍經營了生鮮食品,給城市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社區菜市場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適應居民消費習慣,適應當前部分菜農自產自銷的銷售方式,其經營靈活、管理成本較低、購買方便、服務周到的經營模式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很強的生命力,對滿足城市居民消費有難以替代的作用,爲下崗職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l4050&r人員、殘疾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羣提供了一條重要的就業渠道。爲加強對我縣農貿市場發展的宏觀指導,進一步促進農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們調研瞭解的情況,針對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特提出如下幾點應對措施,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着力加大農貿市場管理的力度。要堅持把農貿市場管理作爲民生工程和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來抓,充分認識到加強農貿市場管理的重要意義:一是關係市民生活,農貿市場是公共消費服務平臺、市民的&l菜籃子&r,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安全;二是關係城市形象,農貿市場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體現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加強城市管理、建設宜居環境、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三是關係三農問題,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貿市場作爲一個微利行業,投資大,收益低,回收期長,市場機制在這裏面的作用不會很大,迫切需要政府這雙&l有形的手&r大力扶持。

(二)合理確定攤位租賃收費水平。攤位租賃費標準可由市場開辦者根據市場建設或承包費用、設備折舊、人員工資及保險、物業管理費、公攤水電費等有關費用及上繳稅金和合理利潤等確定。要嚴格實行市場收費明碼標價。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按規定,將向場內經營戶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在經營場所或繳費地點顯著位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內容包括:服務內容、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行業監督電話、價格舉報電話等。未經公示的項目、標準,農貿市場的經營戶有權拒絕繳納。要合理控制市場收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市場開辦者應本着誠實信用原則,合理控制農貿市場攤位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保持收費水平相對穩定。原則上,收費調整幅度應不超過成本費用變動幅度,並且在合同期內市場開辦者不得單方調整收費標準。市場開辦者調整收費標準,應提前2個月向場內經營戶告知調價理由及調價標準,一般情況下收費標準一年內調整不得超過一次。

(三)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實減輕市場稅費負擔,爲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全縣農貿市場收費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堅決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除國家有關部門按規定批准的收費項目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建議在城區市場實行&l一站式收費&r管理辦法,即市場管理部門可作爲各項規費的代收機構,採取&l一個窗口&r、定額收繳的辦法進行結算。

(四)進一步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一是出臺管理辦法,明確監管職能。縣政府要制訂有關政策,出臺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辦法,如《全縣城區農貿市場收費管理辦法》及相應的懲治措施等。明確各單位協助市場服務中心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收費管理,推進農貿市場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強化攤位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固定攤位實行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開辦者應與場內經營戶簽訂書面攤位租賃合同,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合同中應明確攤位費標準、攤位面積、租賃期限、相關費用繳納方式等內容。三是規範和降低收費水平。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正確認識和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主動規範農貿市場攤位費,進行收費時,必須開具財稅部門認定的合法票據。同時,及時掌握攤位租賃動態,防止轉租攤位或炒作攤位造成攤位費上漲等問題,維護公平公正的交易環節。四是加大市場執法檢查力度。要加強對農貿市場收費行爲的監督和管理,全面清理規範農貿市場違規收費項目和收費行爲。要切實加強對本區域主要農貿市場攤位費情況的調查和監測,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違規收費項目,查處違規收費行爲,維護市場經營秩序,降低市場環節流通成本,穩定農副產品價格。

(五)&l疏堵&r結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持長效管理。針對專門佔道的臨時市場,在不影響環境、交通的前提下,增加設置臨時疏導點,引導經營者買賣有序。對頑固佔道經營者,要遏止這一無序現象的發生,只有堅持長效管理,加強整治力度,纔能有效建設好市場。

(六)加大財政投入和管理,注重菜市場的公共服務功能。菜市場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政府應考慮實際,加大財政投入,建設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菜市場。要提高對標準化菜市場硬件建設和菜市場經營者的管理,改變過去以收費爲主的管理方式,轉變爲以服務爲主體的市場管理模式。市場服務中心要根據各市場的特點,負責指導、督促、檢查對市場內歸行化市、設施維護、經營秩序、劃線定位等進行內部的規劃管理,確保市場經營環境安全衛生、井然有序。

(七)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市場活動。要重點解決市場&l髒亂差&r和&l假冒僞劣&r問題,整治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市場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能力;要加強對廣大市場經營戶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經營戶自律組織,大力倡導守法經營、文明經商、公平競爭、照章納稅的行業風氣,使其自覺遵守市場規則,爲市場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縣蔬菜調研報告篇7

設施蔬菜產業現已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目前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4.56萬畝,佔全市20.83萬畝的70%,佔全區84.5萬畝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黃瓜、西瓜等特色品種爲主的日光溫室示範基地66個,小拱棚瓜菜示範基地6個,建成沙漠日光溫室1200座、0.2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65萬噸,產值達到9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蔬菜的收入達2204元,佔沙坡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4%,主產區設施蔬菜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設施蔬菜不僅成爲農民投資回收最快、效益最爲明顯的支柱產業,而且解決了3.6萬餘人的就業,有效帶動了流通、運輸、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日光溫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種栽培模式爲主,面積分別佔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兩種栽培模式爲主。品種佈局上,番茄佔50%,茄子佔10%,辣椒佔15%,黃瓜佔5%,瓜類佔10%,設施園藝及其它佔10%,產品的外銷量佔90%以上。制訂推廣了12項提質增效措施,平衡施肥、無土育苗、小氣候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co2氣肥、反光幕、新型覆蓋材料、陰陽棚及熱風爐等技術開始示範使用。

存在問題

1、流通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沒有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蔬菜交易在園區內直接進行,相互壓價時有發生。二是缺乏流通銷售龍頭企業,現有的流通企業經濟實力、帶動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對市場調節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術服務滯後。現有市、鎮(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50多人,不僅斷檔老化、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專業不對口,真正的內行更不多,指導千家萬戶和幾萬座大棚的生產,不僅力不從心,碰到技術難題更是束手無策。由於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地區間、農戶間的生產水平很不平衡,相當一部分日光溫室的產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標準化監控機制不完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超市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測不夠嚴格,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的價位優勢得不到體現;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時有發生,病蟲害重治輕防、以化學防治爲主的現象比較普遍,食品安全生產的意識亟待提高。在銷售上雖然一再強調統一包裝,但部分運銷企業爲節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廢舊包裝箱的現象仍有發生;在蔬菜暢銷時,部分農戶對產品不分類,以次充好,對“沙坡頭”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響。

4、種苗生產銷售管理有待加強。個別種苗公司引進的蔬菜新品種不按程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就批量生產銷售,造成部分品種穩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種苗公司有銷售過期苗,病苗的現象;有的種苗公司技術力量薄弱,售後服務不及時。

5、基礎設施不夠配套,部分園區生產條件較差。一是老灌區設施蔬菜園區現有電路普遍爲單相電,無法滿足捲簾機三相用電需求,影響了農民投資安裝使用捲簾機的積極性。二是沙漠農業園區大棚保溫性能差,冬季棚內平均溫度比老灌區低2—3℃,外界溫度零下14℃時,棚內溫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滿足蔬菜正常生長的溫度需求,遇到極端低溫天氣,就會造成嚴重凍害;同時,風沙危害較重。

幾點建議

1、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一是採取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內引外聯,儘早建設集蔬菜展銷、檢測、收購、保鮮、加工、交易、外銷爲一體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輻射面廣的國家級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一個高效、暢通、可調控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發揮其在資源配置、產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佈、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頭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組織有關部門儘快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整合有關農業發展項目資金,集中財力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扶持現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民經紀人,通過聯合、重組,形成流通集團或大型龍頭企業,爲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走龍頭帶產業、產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2、多策並舉,強化技術服務。一是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市鎮(鄉)農技服務中心人員編制,面向區內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產特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再教育,促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二是加強對農民的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技術操作水平和市場經濟觀念,真正把廣大農民羣衆培養成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充分發揮種苗公司技術力量的作用,通過銷售種苗,爲農民提供全程技術報務。四是加大聘用山東農民技術員的力度,充分發揮當地“土專家”、“種植能手”的作用,爲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

3、強化監控,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保護。一是把好蔬菜生產環節關,堅決堵住農藥殘留。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強化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引導農民認真汲取青島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訓,積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農藥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二是健全完善監測體系。現有的產地(田頭)市場要建立健全檢測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要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地進行抽檢,積極探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三是繼續實施統一品牌、分級包裝、統一標識和對包裝箱進行適當補助的措施,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傳力度,努力把“沙坡頭”蔬菜打造成寧夏、中國的名牌農產品。

4、狠抓種苗質量和供應管理。嚴格程序,規範品種引進。所有種苗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經有關部門評審鑑定,登記備案後方可推廣。加大對種苗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向農戶銷售過期苗和弱病苗的現象。建立獎懲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對種苗質量高,技術服務好的企業,應給予相關項目優先申報及政策扶持;對育苗設施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無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種苗公司應限期整改或勸其退出種苗市場。

5、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改善生產條件。一是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園區供電線路改造,爲提質增效提供基本保證。二是加強沙漠園區科研攻關,通過增設保溫裙、防寒溝、雙膜覆蓋,增溫火牆(爐)等,千方百計提高大棚保溫性能;加快造林綠化,草、灌、喬和草方格相結合,在園區外圍和主幹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減少風沙侵襲。

20xx年廣東省蔬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種植面積達130.7萬hm2,種植效益也較往年有較大提高,生產區域佈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總產量佔全省的38%,但仍存在價格波動大、技術人員緊缺、基地不穩定等問題.從蔬菜生產、區域分佈、進出口、市場供給、價格動態等方面,對廣東省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做出具體分析,並建議在制定優勢區域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加強蔬菜產業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構建蔬菜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科技研發實力,完善蔬菜技術支持體系,加強加工流通體系建設,提高產業化生產水平,促進廣東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