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團支部調研報告多篇

團支部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社區團支部工作調研報告

爲了更好的瞭解社區青年的現狀,在奉獻社會,服務羣衆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開展好團支部的工作,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走訪了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況:社區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團員人數452人,14--35歲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願者幫扶服務隊伍。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帶頭,施行“一助一”的志願者幫扶活動,經常組織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入院戶對特困孤寡家庭問寒問暖。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幫助,有肢殘需提供就業幫助的,就近讓他們看守垃圾點,適當給予生活上的補貼,爲他們辦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貧的,就常上門問候,並對他們實行醫療救助,對他們在生活上給予幫助;每逢節假日,我們就挨門挨戶爲他們送上慰問的禮品和親切的問候,切實讓他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看到他們由衷的高興,我們也是欣慰的。

三: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多次組織社區志願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髒,不怕累,穿着雨靴在河道里撿垃圾袋、雜物,一車車的垃圾推向垃圾點,髒了自己,美了環境,受到居民羣衆的一致讚揚;利用寒暑假期,開展青少年成長教育健康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宣傳交通法規,宣傳文明市民教育活動;以“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爲主題,發放宣傳資料,觀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們學習、參與、受教育。帶領他們清理街頭牛皮癬、小廣告,衛生死角、清洗護欄、關注孤寡老人,等社會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健康成長;積極協調社區內的離退休人員,讓他們發揮餘熱,開展老幼協調結合,實施網絡監督制度,爲維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付出他們的汗水與熱情。團組織因地制宜,統籌安排認真履行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等各項職能。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爲豐富居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我們多次舉辦大衆廣播體操比賽、健步登山、舞蹈比賽。以慶“三八”、慶“六一”、慶“黨的生日,促文明新風”“喜迎奧運”等爲主題的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家踊躍參與,情緒高昂,氣氛熱烈。領導的重視和讚賞,更加使活動錦上添花,人們生活越來越和諧,心態越來越寬容,爲創建繁榮、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區增添活力。

通過各種形式的組織活動,我們團組織要充分發揮好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聯繫實際,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爲促進我社區的穩定、發展、安樂、祥和發揮出作用,做出貢獻。

【第2篇】增強團支部活力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調研報告以如何進一步擴大基層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構建起多層次的聯繫體系,從而實現對團員青年的全覆蓋,不斷增強新時期團員意識和團的基層組織活力爲調研重點,調查了上海各領域的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情況,揭示了當前團支部在聯繫覆蓋團員青年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了影響團支部活力建設的要素,最後從加強思想凝聚、組織凝聚和服務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強團支部活力建設的對策和建議。關鍵詞團支部活力 加強聯繫 擴大覆蓋 增進意識保持和增強共青團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爲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衆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服務,這是團的工作的核心任務。當前,上海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經濟結構提升、社會結構轉型、城市功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這既是一個“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凸現期”。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共青團組織要圓滿地實現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強憂患意識,突出重點,破解難題,不斷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不斷增強團工作的生機,不斷增強團組織的活力。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就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構建起多層次的聯繫體系,從而實現對團員青年的全覆蓋,不斷增強新時期團員意識和團的基層組織活力。課題研究的切入口是團支部的活力建設,團支部具有“單位最小、數量最多、對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實”等特點,只有團支部有了活力,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增強團員意識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本課題由團市委組織部牽頭,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復旦大學團委、寶鋼集團公司團委、建工(集團)總公司團委、普陀團區委、長寧團區委等6家單位共同參加。課題主要通過問卷調查、下基層訪談、研討等方式開展研究。一、當前基層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基本情況課題組對地區、青工、高校等各領域的團支部建設情況作了一次調查梳理,併到6家成員單位進行了座談交流。調研中瞭解到,全市各領域團員青年的流向、分佈都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對各級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基層團支部的活力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爲此,各級團組織相應採取了一些鞏固、調整和發展團的組織覆蓋形態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地區領域情況1、體制外青年跟隨“兩新”組織向園區、樓宇集中,團組織通過區域性建團實現覆蓋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全市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併入駐各類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經濟開發區,以及各類商務區中的商業大樓,其中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組織攙雜,涉及的領域包括高新科技產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等諸多方面,這些“兩新”組織中匯聚了大批白領青年、藍領青年和外來務工青年,而建團工作卻一直比較困難,團組織對這些青年的聯繫和覆蓋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普陀區的“兩新”組織8000多家,其中資產超百萬元的1000多家,絕大部分分佈在全區各類園區中,這些“兩新”組織中35週歲以下的青年有38000餘人,已確認的團員2840餘人。而作爲中心城區,靜安區內商業商務樓宇較多,樓宇內也集聚了較多的高學歷、高層次青年,僅南京西路街道轄區內就有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恆隆廣場等各類商務、寫字樓53幢,其中入駐了許多知名企業,匯聚白領青年達24000餘人。針對這些情況,地方團組織紛紛探索建立起區域性的團組織,如:建立樓宇團支部、園區團支部等,這些區域性團組織打破企業、機構、組織的間隔,針對各類園區、開發區、商務區中的不同青年羣體的需求,組織開展各類社會化的、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力求覆蓋到整個區域,實現對全體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在此基礎上,這些區域團組織逐步建立起以各種類型團支部爲核心,以青年中心、各類社團、俱樂部、興趣小組等爲載體的多層次組織網絡,實現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覆蓋。2、互聯網絡成爲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場所,團組織引導、參與網絡建團實現覆蓋隨着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和各類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量的團員青年實現了從“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傳統的組織聯繫方式已很難聯繫、影響、覆蓋到他們,而互聯網絡卻逐漸成爲了一個能夠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場所。“4·16”涉日遊行隊伍的集聚方式、“快閃族”的人羣召集方式、各類青年“自組織”的動員和組織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聯網的這個特性。因此,各級團組織都在思考如何藉助網絡實現對團員青年的聯繫與覆蓋,並把這項研究作爲使團員青年從“社會人”向“組織人”迴歸的重要課題。如:地區團組織積極探索以網絡爲平臺來創新團組織的工作手段、活動方法和運行機制,擴大對團員青年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許多區的團組織建立了團的專屬網站,有的建立虛擬團支部,在網上開展團的活動,吸收遊離在體制外的團員迴歸團組織,也吸引有上進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參與團的活動。一些社區團組織則與那些青年實名參加的會員制網站建立聯繫,探索以會員制網站爲載體的有效聯繫團員青年方式。如長寧區虹橋路街道團工委與“虹橋青年白領俱樂部”合作開展“相聚虹橋白領party”、“青年成才論壇”、“上海白領回歸童年夏令營”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吸引更多團員青年參加團的活動。此外,一些網絡公司也參與了試點工作,如盛大網絡、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團組織實體,並在網上建立了虛擬團組織,由於這些公司的人氣旺盛,在凝聚網上團員青年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團總支還利用本單位團員青年自主開發的團員oa系統進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網上團員大會”,通過選舉系統公佈團委候選人情況,並組織公司團員通過網上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屆團委。

【第3篇】團支部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調研報告以如何進一步擴大基層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構建起多層次的聯繫體系,從而實現對團員青年的全覆蓋,不斷增強新時期團員意識和團的基層組織活力爲調研重點,調查了上海各領域的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情況,揭示了當前團支部在聯繫覆蓋團員青年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了影響團支部活力建設的要素,最後從加強思想凝聚、組織凝聚和服務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強團支部活力建設的對策和建議。關鍵詞團支部活力 加強聯繫 擴大覆蓋 增進意識保持和增強共青團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爲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衆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服務,這是團的工作的核心任務。當前,上海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經濟結構提升、社會結構轉型、城市功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這既是一個“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凸現期”。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共青團組織要圓滿地實現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強憂患意識,突出重點,破解難題,不斷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不斷增強團工作的生機,不斷增強團組織的活力。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就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構建起多層次的聯繫體系,從而實現對團員青年的全覆蓋,不斷增強新時期團員意識和團的基層組織活力。課題研究的切入口是團支部的活力建設,團支部具有“單位最小、數量最多、對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實”等特點,只有團支部有了活力,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增強團員意識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本課題由團市委組織部牽頭,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復旦大學團委、寶鋼集團公司團委、建工(集團)總公司團委、普陀團區委、長寧團區委等6家單位共同參加。課題主要通過問卷調查、下基層訪談、研討等方式開展研究。一、當前基層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基本情況課題組對地區、青工、高校等各領域的團支部建設情況作了一次調查梳理,併到6家成員單位進行了座談交流。調研中瞭解到,全市各領域團員青年的流向、分佈都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對各級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基層團支部的活力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爲此,各級團組織相應採取了一些鞏固、調整和發展團的組織覆蓋形態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地區領域情況1、體制外青年跟隨“兩新”組織向園區、樓宇集中,團組織通過區域性建團實現覆蓋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全市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併入駐各類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經濟開發區,以及各類商務區中的商業大樓,其中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組織攙雜,涉及的領域包括高新科技產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等諸多方面,這些“兩新”組織中匯聚了大批白領青年、藍領青年和外來務工青年,而建團工作卻一直比較困難,團組織對這些青年的聯繫和覆蓋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普陀區的“兩新”組織8000多家,其中資產超百萬元的1000多家,絕大部分分佈在全區各類園區中,這些“兩新”組織中35週歲以下的青年有38000餘人,已確認的團員2840餘人。而作爲中心城區,靜安區內商業商務樓宇較多,樓宇內也集聚了較多的高學歷、高層次青年,僅南京西路街道轄區內就有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恆隆廣場等各類商務、寫樓53幢,其中入駐了許多知名企業,匯聚白領青年達24000餘人。針對這些情況,地方團組織紛紛探索建立起區域性的團組織,如:建立樓宇團支部、園區團支部等,這些區域性團組織打破企業、機構、組織的間隔,針對各類園區、開發區、商務區中的不同青年羣體的需求,組織開展各類社會化的、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力求覆蓋到整個區域,實現對全體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在此基礎上,這些區域團組織逐步建立起以各種類型團支部爲核心,以青年中心、各類社團、俱樂部、興趣小組等爲載體的多層次組織網絡,實現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覆蓋。2、互聯網絡成爲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場所,團組織引導、參與網絡建團實現覆蓋隨着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和各類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量的團員青年實現了從“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傳統的組織聯繫方式已很難聯繫、影響、覆蓋到他們,而互聯網絡卻逐漸成爲了一個能夠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場所。“4·16”涉日遊行隊伍的集聚方式、“快閃族”的人羣召集方式、各類青年“自組織”的動員和組織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聯網的這個特性。因此,各級團組織都在思考如何藉助網絡實現對團員青年的聯繫與覆蓋,並把這項研究作爲使團員青年從“社會人”向“組織人”迴歸的重要課題。如:地區團組織積極探索以網絡爲平臺來創新團組織的工作手段、活動方法和運行機制,擴大對團員青年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許多區的團組織建立了團的專屬網站,有的建立虛擬團支部,在網上開展團的活動,吸收遊離在體制外的團員迴歸團組織,也吸引有上進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參與團的活動。一些社區團組織則與那些青年實名參加的會員制網站建立聯繫,探索以會員制網站爲載體的有效聯繫團員青年方式。如長寧區虹橋路街道團工委與“虹橋青年白領俱樂部”合作開展“相聚虹橋白領party”、“青年成才論壇”、“上海白領回歸童年夏令營”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吸引更多團員青年參加團的活動。此外,一些網絡公司也參與了試點工作,如盛大網絡、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團組織實體,並在網上建立了虛擬團組織,由於這些公司的人氣旺盛,在凝聚網上團員青年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團總支還利用本單位團員青年自主開發的團員oa系統進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網上團員大會”,通過選舉系統公佈團委候選人情況,並組織公司團員通過網上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屆團委。3、青少年社區意識增強,團組織通過組建、活躍居民區團支部實現覆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權建設的需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強化社區工作,社區的環境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力量配備等都得到較大改善,社區對市民衣、食、住、行、娛樂、安全等各方面的影響正顯得日益重要。同時,在社區團組織的努力下,青少年的社區意識也在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願意參加社區團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許多街道、社區團組織在居民區中建立起活動型的居民區團支部,部分社區的居民區團支部組建率已達到或接近100%,普陀、黃浦等團區委還制定了《星級居民區團支部晉級標準》。居民區團支部發動團員通過直選選出自己滿意的團支部書記和委員,並自行開展各種形式多樣、受青少年喜愛的活動。如黃浦團區委在南京東路街道廈門、貴州兩個居民區率先開展了團總支民主直選的試點,通過廣泛動員,採用“共青團選舉證”的辦法把選舉權交給珍惜自己民主權利的小區團員,在選舉過程中設立了自薦、考察和審定的程序,提高了選舉的透明度。通過直選推出團員青年信任、社區居民認可、黨組織放心的優秀團員擔任居民區團組織負責人,不僅增強了團員青年的社區意識、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同時促進了居民區團組織與團員青年之間的關係,增強了居民區團組織的生命力。(二)高校領域的情況1、完全學分制和後勤社會化的實行使學生羣體流向發生變化,團組織通過靈活設置組織進行多重交叉覆蓋第一,完全學分制打破了過去集中統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高校教育體制改革。這項制度實行後,同一班學生在選課方面出現了很大差異,很難在一起集中活動,班的概念被大大淡化了,長期依託班的建團模式也就發生了動搖。一方面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性大大增強,學生參加團組織活動的主動性大打折扣,給團的活動開展帶來了難度;另一方面,同學不同班(年級)現象出現,傳統班團組織設置相對穩定性與學生活動時空分佈的多樣性產生了矛盾,導致傳統班團組織功能退化,團活動存在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質量不高,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第二,高校後勤社會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共同辦教育,將社區的力量結合到高校建設中來,但這項改革將使學生公寓逐漸遠離校園,特別如佔地4600畝的松江大學城,那裏彙集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等多所高校,學生規模達4萬人,這些高校共同構建沒有“圍牆”的大學園區。在各類學生社區裏,學生居住更爲集中,硬件設施更好,不同班級、專業的學生可能住在一起,由於服務和管理有社會力量參與,公寓、社區成爲學生學習、生活、交流、娛樂的重要場所,以班級團組織爲載體開展的活動將進一步減少,團組織如何覆蓋到這裏成爲一個新問題。此外,校園內開始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延期畢業學生和越來越多的已畢業而未就業的“校漂族”青年,對這一青年羣體的管理和引導也成爲了高校團建的一個難題。面對這些情況,許多高校團組織突破過去依託班級建團的單一模式,轉變爲依託班級建團與依託生活園區、學生社團等建團相結合;突破過去只建班級註冊團支部的靜態模式,轉變爲靜態班級註冊團支部與動態區域性活動團支部建設相結合,做到“多種模式結合,多重交叉覆蓋”,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覆蓋無盲區。同時,加強對“一體兩翼”工作格局的探索和實踐,加大高校團委和以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爲主的“兩翼”的領導和指導力度,促進高校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在工作和活動上與高校團組織進行密切配合和有效補充。如上海交通大學團委通過成立社區團工委、樓棟團總支、樓層團支部,建立起社區團工委——樓棟團總支——樓層團支部的一整套組織體系;在社團,通過設立社團中心團總支、以社團爲單位建立團支部的組織架構,建立起一套以社團支部爲主體,中心團總支爲上層管理機構的組織結構模式。目前,全校108個學生社團已有92個學生社團申請併成立了團支部,支部覆蓋率達85%。通過樓棟、社團使活動功能覆蓋到每一位同學,同時,還針對各類型的學生羣體鞏固、調整和建立相應的團支部,如建立研究生實驗室團支部、未就業學生團支部、延期畢業學生團支部,真正形成“多重覆蓋、不留空白”的團組織建設機制。2、班級形式仍將長期存在,團組織通過強化自身建設深化與團員青年的聯繫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依然有70-80%的大學生是通過班級組織起來的,大學生的行政、教學管理等日常事務也是通過班級這一形式組織實施的,因此,目前通過班級建團仍然是高校的主要建團形式,並將長期存在。然而,班級團組織功能的弱化是個不爭的事實,同時,加上團組織和學生組織的工作活動時有重合,造成部分班團活動的消極競爭,進一步弱化了班級團支部的作用。爲改變這種狀況,強化班級團支部建設,進一步發揮好班級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作用,各高校團委進一步明確班級團支部的主要職能,積極整合團委和班委的班子力量,整合班團的工作資源,理順班團組織的工作職能,有的高校團委還爲班級團支部的活動提供專項“團建改革基金”進行支持。復旦大學團委則將班級團支部作爲工作的突破點,在全校300多個班級團支部中開展創建“示範團支部”的活動,通過深入挖掘基層的創造力,給團支部搭建一個舞臺,給團支部一個驅動力,讓班級團支部從碌碌無爲或者自娛自樂的狀態中走出來、活起來。一個個“示範團支部”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發揮出良好示範效應和規模效,使班級團支部加強了與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三)企業領域的情況1、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團的組織設置帶來影響,團組織通過建立青年工作協調機制來加強工作力量在傳統企業形態中,企業團組織都處於同級黨組織直接領導下的黨政工團這一行政架構裏。同時,企業的團組織還要受上級團組織的工作領導。但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後,其管理日趨法制化,且利益最大化這一企業內生目標逐步外現,成爲企業行爲決策的最終標準。因此,企業團組織的存在依據受到挑戰,團的職能需要重新定位。現代企業制度推行以來,許多企業團組織被撤併,團幹部力量被削減,團組織在很多企業事務上不便於介入,尤其是在基層企業的最基層,改制後的車間,甚至班組分工更細、任務更重,有的還兼有“三班倒”,這對於團的基層組織的設置,如團總支、團支部的設置及團總支和團支部書記人選的選定都需要作重新的權衡和調整等。團的工作能否納入企業管理考覈範圍,直接決定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力、參與面和直接效果。針對這些情況,企業團組織緊緊依靠黨建帶團建,從培養青年人才和培育企業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共青團對企業綜合利益的貢獻率,不斷鞏固、調整和發展現有陣地。在組織架構方面,則依託黨政力量建立企業青年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聯席會議等青年事務協調機制,使團組織的工作環境得到優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團組織設置困難所帶來的不利影響。2、企業團員青年流動性增強,團組織通過創新組織設置形態實現有效覆蓋一方面,隨着企業人事制度的改革,企業職工呈現高流動性,企業青工隊伍逐步萎縮,許多青工流出企業,同時,也有許多外來務工青年流入企業。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如建築公司、航空公司等,由於工作需要,造成團員青年的流動性大,分散度高。再一方面,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中散見一大批團員青年,但其人事材料都由人才中心管理。從企業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的情況看,有的企業團組織規模不斷縮小,建制從團委萎縮到團總支再到團支部,最後甚至一個團員都不剩;有的企業流動團員不斷增加,甚至超過了企業原有團組織的規模;有的企業有團組織到團員青年無法集中,無法開展活動;有的企業則有團員,但團員找不到團組織。爲此,企業團組織嘗試研究如何通過行業聯繫、資產聯繫等方式實現建團,以有效覆蓋團員青年,如通過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人才中心、國資大股東等實現建團工作;加強對流動團員的梳理和制度規範,進一步明確對各類流動團員的管理辦法,根據團員流動的特點,以“哪裏有團員,哪裏就有團支部”爲原則,建立相應的臨時團支部。如建工集團團委依託工程建立項目團支部,完成工程施工任務後解散,再根據新的工程建立新的項目團支部;電氣股份公司團委設立流動團員聯絡站,把流動團員管理統一納入公司全體團員的管理體制。二、團支部在聯繫覆蓋團員青年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各領域團組織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現狀中反映出一些問題,經過各級團組織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雖然許多問題帶有全局性,在處理和解決過程中需要通盤考慮,但從團支部是團組織的基層戰鬥堡壘和全部工作的最終落腳點來看,當前基層團支部的活力明顯不夠,在聯繫覆蓋青年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一)團支部的覆蓋方式與團員流動情況不相適應1、體制外領域流動團員集聚,但建團困難,團支部無法覆蓋體制外領域主要指各類“兩新”組織,其中的團員數量衆多,除了在流動中流失的一大批團員,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流動團員,這些團員分佈散、成分複雜、流動性很大。在“兩新”組織中建團的工作已開展多年,但成效還是不顯著,建團率還很低。據統計,xx年團內口徑能夠統計到的14—35週歲青年數約爲304萬,而市統計局統計的18—34週歲青年就達317萬。目前,仍有大量的團員青年找不到團組織,而已建立的各類區域性團支部對團員青年的聯繫覆蓋面還不是很廣。2、體制內部分領域團員的活動時間、空間變化大,團支部覆蓋有困難體制內的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團員的流動性也在加大,無論是地區、高校,還是企業,無論是哪種機制的轉變,都造成團員活動時間、空間的不一致,使團支部很難去統一開展活動,由此應運而生各類以“化整爲零”或“動態組合”方式組成的團支部,力爭消除時間、空間帶來的限制。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很好的總結推廣。(二)團支部的職能定位與客觀能力不相適應1、團支部工作要求面面俱到,但實際難以保證實現對團支部工作的要求太全面是導致團支部戰鬥力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團支部是直接聯繫團員青年的一線單位,上級團組織的所有工作要求都彙集到團支部,使團支部應接不暇,疲於應付而無法細緻入微地開展服務團員青年的工作。而實際上,各種不同類型的團支部的職能並不相同,如機關團支部、企業團支部和學生團支部,其工作側重點有着顯著的差異,可在組織職能上卻沒有做過區分。2、團支部工作重點不突出,導致團支部競爭力較弱基於團支部工作要求的面面俱到,許多團支部在工作中往往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眉毛鬍子一把抓,整體工作缺乏特色,因此與其他青年組織、青年團隊相比競爭力較弱。如高校中的班委、企業中的青年突擊隊、共青團號、社會上的各類青年社團、青年“自組織”,經常顯現出強於團支部的活動能力和影響能力。3、團支部幹部精力分散、動力不足,工作熱情較低團支部的團幹部基本上都是兼職的,精力較爲分散,加之工作要求的分散、活動競爭力的低下,許多團支部幹部工作動力不足,信心受到打擊,認爲在團支部崗位得不到鍛鍊,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直選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團支部幹部的工作動力,但還需對團支部的要求、職能、重點進行梳理,對團支部幹部進行工作培訓,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團支部幹部的工作熱情。(三)團支部的運作機制與工作目標要求不相適應1、團支部的社會化運作程度較低,活動範圍較侷限由於團支部能夠調配的工作、活動資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非獨立的建制,對單位團委的依賴性較大,自我進行社會化運作的意識、能力都較低,因此,其活動範圍一般較爲侷限。在“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中,團支部的“單位性”使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對團員青年的凝聚力程度都較低。2、團支部的民主參與程度較低,團員意識較爲淡薄團支部中的團員除了支部委員會成員,大多沒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在一般情況下,通常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或可稱爲一個“觀衆”,因此,長此以往造成缺乏主人翁意識,對團支部工作較爲淡漠,甚至對團員身份產生麻痹感。一些活躍的團支部往往是團員發動得好的團支部,團員都把團支部當成自己的家,但團員的這種主動參與團支部工作的熱情缺乏機制性的動力保障。三、團支部活力建設的若干影響要素分析以上這些分析可能並沒有窮盡當前團支部存在的所有普遍問題,但還是揭示了團支部活力建設中的一些關鍵因素,也促使課題組對構成團支部活力的要素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出對策,活躍團支部建設,使團支部更好地發揮聯繫覆蓋團員青年的作用。1、使團支部具有活力的結構要素分析團支部作爲團的一個戰鬥單位,從結構設置上看,應具備靈活性、多樣性和獨立性,否則將陷入僵化而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從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共青團組織行政權威的弱化來看,團支部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覆蓋程序應該首先是活動覆蓋,然後是工作覆蓋,最後是實現組織覆蓋,即一般應以活動爲先導,以服務爲核心,以最終實現“組織化”爲目標。從實現團的基層組織對團員青年的全覆蓋要求看,團支部對團員青年的覆蓋應當允許交叉性,對團的職能的體現應當突出針對性和互補性,所以,應大力推進團支部的活動與組織管理有機結合、適當分離的模式。從管理結構上看,團支部應該是扁平化的管理結構,這種結構將使團支部的工作更具效率和參與率,能更好地幫助團員堅定“組織人”的觀念。2、使團支部具有活力的資源要素分析團支部資源的缺乏是制約團支部活力的重要因素。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團的各類資源原本就較爲短缺,在基層一線團支部,這種情況更爲明顯且又很難靠團支部自身去圓滿解決,因此而成爲一個制肘的要素。解決資源渠道問題,首先必須由面上的團組織承擔起責任,多方爭取並形成資源調配機制。其次,必須構建一個能夠方便地實現資源調配,快捷有效地進行資源共享的工作平臺,這個平臺將成爲增強團支部活力的資源保障平臺。最後,還必須爭取更多的保證團支部活動的物質、資金和政策。3、使團支部具有活力的成員要素分析團支部的成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團幹部特別是團支部書記,二是團員。對團支部成員的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團支部書記的素質和能力。首先,團支部書記的來源要實現多渠道,要儘量把最合適的人選推舉到團支部書記的崗位;其次,對團支部書記要加強發展導航,要把團支部書記隊伍作爲團幹部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培養;第三,通過能力提高和作風錘鍊使團支部書記具備強烈的“以團員青年爲本”意識。二是團員對團支部工作的參與。團員是團的隊伍中的最小細胞,團支部具備活力的基礎必定是團員具備了活力,或是帶動了團員的活力,要讓每個團員成爲“一面鮮豔的旗幟”,而不是“一位事不關己的觀衆”。從團隊管理的原則來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只有承擔了團隊中的一份職責後,才能對這個團隊負起責任,增強團隊意識。因此,要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和激發團員的民主參與意識,並建立起團員民主參與團支部工作和管理的制度規範。三是團支部書記和團員的關係。團支書和團員的關係應該是適應扁平化管理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優點包括四點:其一,這種方式對團支部書記的要求高,鍛鍊大,有助於團支部書記在管理能力上進階;其二,爲每個團員提出了爲團組織盡義務的要求,有利於增強團員的組織觀念和模範意識;其三,爲每個團員提供了鍛鍊和展示的舞臺,有利於擴大團支部書記後備人選的選擇面;其四,淡化了幹部羣衆觀念,更符合羣衆工作內涵,使每個團員都以團支部爲自己的組織,有利於增強團支部的凝聚力。四、進一步加強團支部活力建設的對策與建議(一)加強團的思想凝聚,實現對團員青年的有效影響團支部的核心職能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也是行動的靈魂;思想上的凝聚是牢固的凝聚,也是長遠的凝聚。團支部要從青年的思想實際出發,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實爲依據,以真理的力量、真實的邏輯、真誠的態度感染青少年,做到春風化雨,內化於心。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在典型示範、體驗教育、實踐參與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創新工作載體,幫助青少年在典型激勵下收穫感悟、在真實體驗中自我教育、在相互啓發中共同提高。1、進一步增強團員意識教育工作一要注重爲團員的成長髮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二要注重擴大團員對團工作的民主參與,提高團員對團組織的“主人翁”意識;三要注重倡導適合團員特點的儀式教育、團日活動和志願活動,要求團員做到“唱團歌、舉團旗、戴團徽”,增強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範意識。2、進一步創新聯繫團員青年的形式要多角度思考聯繫團員青年的多形式,既要實現把黨政工作中心和青年需求有效結合起來,又要實現使青年喜聞樂見,更要通過現代化、社會化手段,如:網絡、手機短信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團員青年參與。3、進一步加強團支部書記、委員直選工作對團支部書記的產生要最大限度地體現團內民主,讓最廣大的團員共同參與,讓最有熱情、最有公認度的團員成爲團支部書記和委員,使團支部書記和委員成爲團員嚮往的鍛鍊崗位。(二)加強團的組織凝聚,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覆蓋組織建設是增強團支部凝聚力的基礎和依託。要分類、有序、積極地推進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覆蓋,通過工作和活動使“社會人”成爲組織影響的人,通過社團、自組織的骨幹等使“社會人”成爲組織聯繫的人,最終通過建立團組織使“社會人”真正成爲“組織人”。要堅持一手抓新興領域,一手抓傳統領域;一手抓覆蓋面的擴大,一手抓內在活力的增強,積極主動地以多樣化的聯繫方式和多層次的組織形式應對青年羣體結構和時空分佈的變化。1、進一步建立健全團的組織體系當前急需構建起一個多層次的團的組織體系,因地制宜地從實際出發,既鞏固、調整傳統領域團員青年聯繫覆蓋方式,又積極探索開創新興領域特別是體制外團員青年的聯繫覆蓋新方式。構建起一個“同心圓”組織體系,即:以團的組織爲核心,以各類青年社團、青年中心爲內環,以各類其他青年組織、青年“自組織”、網絡虛擬組織等爲外環的多層次組織體系。2、紮實推進團支部自身建設一要研究、跟蹤一些團支部建設的個案,在不同領域、類型中抓出示範的典型,讓典型團支部說話、引路。既要抓典型出生率,也要抓存活率、成長率,應有持久性,不是曇花一現。二要通過建立一套活力標準,爲團支部創建起一個導向作用。要注重以長效機制和敏感指標來體現標準,既要有定性標準也要有定量標準。團支部活力建設重在推廣,要通過總結基層、提煉方法,分類指導、分層管理,整合資源、尋求後臺,激勵爭優、發展導航,形成一套可推行的項目和方法,進而推廣。(三)加強團的服務凝聚,爲團員青年提供有效幫助有效、深入的服務是團組織凝聚團員青年的根本途徑和手段。一方面,團組織要貼近青年、貼近實際地開展服務;另一方面,要強化資源配置,爭取黨政資源、協同社會資源、整合團內資源。此外,還要理順青年事務管理體制,把青年事務管理納入政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範疇,用公共財政、社會政策等執政資源滿足青年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努力改變團內資源“橫向分隔、縱向衰減”的現狀,建設面向青少年、開放互動的服務體系,以個性化的服務滿足青少年多樣化的需求。1、進一步加強青少年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要建設好一個資源共享、交流通暢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特別要根據團支部的工作特點和資源需求情況,設立相關的資源支持項目和系統,使信息平臺成爲全市團支部的工作大後臺,而地區、大企業集團和高校等團組織應建設好相應的對接中平臺,這樣,每個團支部才能成爲團的工作前臺。2、進一步加強社會化青年服務網絡構建,加快青年卡(電子團員證)發行在構建好團的組織體系和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同時,還應抓緊構建社會化的青年服務網絡,使團員能在社會生活中感受到組織的存在和服務;同時,通過青年卡(電子團員證)的發行,使團員能在用卡(證)的時候感受到團組織和團員的社會地位和價值,爲團支部活力建設提供良好的內部動力和外部環境。(趙國強、張靂、王宏舟、劉玉祥、翁志華、宋宗德、卞炯、俞雙)領導點評團支部活力建設是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團支部要具備活力,有賴於完善的組織體系、工作體系和支持體系;團支部具備了活力,才能通過其有效作爲來實現對團員青年的更廣泛、深入的聯繫覆蓋,實現對團員青年的“組織化”凝聚。課題組集中了團市委組織部和地區、企業、高校團委的力量,通過對團支部這個團組織“細胞”的詳實調研和全面分析,把團支部建設作爲一項系統工程來思考、研究和推進,提出了通過加強對團員青年的思想凝聚、組織凝聚和服務凝聚來增強團支部活力的對策和建議,爲進一步擴大基層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繫和有效覆蓋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參考。希望課題組進一步加強對課題成果的轉化,推出一批切實可行的工作項目,紮紮實實地爲團的各個“細胞”提供支持、激發活力,使其煥發出蓬勃的生機,爲最終實現共青團組織的全面活躍作出更大的貢獻。——團市委副書記 王宏偉

社區團支部工作調研報告

爲了更好的瞭解社區青年的現狀,在奉獻社會,服務羣衆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開展好團支部的工作,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走訪了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況:社區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團員人數452人,14--35歲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願者幫扶服務隊伍。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帶頭,施行“一助一”的志願者幫扶活動,經常組織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入院戶對特困孤寡家庭問寒問暖。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幫助,有肢殘需提供就業幫助的,就近讓他們看守垃圾點,適當給予生活上的補貼,爲他們辦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貧的,就常上門問候,並對他們實行醫療救助,對他們在生活上給予幫助;每逢節假日,我們就挨門挨戶爲他們送上慰問的禮品和親切的問候,切實讓他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看到他們由衷的高興,我們也是欣慰的。

三: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多次組織社區志願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髒,不怕累,穿着雨靴在河道里撿垃圾袋、雜物,一車車的垃圾推向垃圾點,髒了自己,美了環境,受到居民羣衆的一致讚揚;利用寒暑假期,開展青少年成長教育健康活動,組織中國小生宣傳交通法規,宣傳文明市民教育活動;以“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爲主題,發放宣傳資料,觀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們學習、參與、受教育。帶領他們清理街頭牛皮癬、小廣告,衛生死角、清洗護欄、關注孤寡老人,等社會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健康成長;積極協調社區內的離退休人員,讓他們發揮餘熱,開展老幼協調結合,實施網絡監督制度,爲維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付出他們的汗水與熱情。團組織因地制宜,統籌安排認真履行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等各項職能。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爲豐富居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我們多次舉辦大衆廣播體操比賽、健步登山、舞蹈比賽。以慶“三八”、慶“六一”、慶“黨的生日,促文明新風”“喜迎奧運”等爲主題的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家踊躍參與,情緒高昂,氣氛熱烈。領導的重視和讚賞,更加使活動錦上添花,人們生活越來越和諧,心態越來越寬容,爲創建繁榮、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區增添活力。

通過各種形式的組織活動,我們團組織要充分發揮好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聯繫實際,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爲促進我社區的穩定、發展、安樂、祥和發揮出作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