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質量監管工作總結多篇

質量監管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總結

一是制定計劃,佈置工作。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結合實際,制定印發了《關於深入開展商貿集市批發市場等場所行霸市霸黑惡勢力專項鬥爭工作的通知》,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基層市場監管所監管責任,要求各市場監管所與市場開辦方分別建立掃黑除惡工作臺賬,完善市場涉黑涉惡涉亂線索排查信息登記和數據統計工作,並及時報送情況。

二是傳導壓力,壓實責任。爲確保掃黑除惡工作順利進行,我局組織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會議,傳達了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詳細講解了各項工作要求,要求各市場監管所不定期到轄區商品交易市場進行督導檢查,主動開展排查工作。各市場監管所在會後分別組織召開市場開辦方會議,傳達了會議精神,督促市場開辦方落實主體義務和責任。

三是加強宣傳,狠抓落實。我局共印製掃黑除惡宣傳標語海報800份、橫幅300條,派發給各市場監管所在轄區市場內張貼及懸掛,並要求市場開辦方充分運用led顯示屏播放宣傳用語,向經營戶派發公開信,在場內明顯位置設置投訴意見箱、張貼投訴電話,積極收集線索,全方面營造掃黑除惡氛圍,引導羣衆自覺抵制、舉報涉黑涉惡行爲。

【第2篇】質量監管體系工作總結

隨着城市化率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原來的質量、進度、安全等保證體系,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項目建設的需要。

主要有以下問題:

1、規劃、設計、施工難以一步到位。往往一條路幾個設計單位、幾個管理、幾個施工單位,給工程管理帶來很大隱患。

5、施工單位管理薄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施工單位往往第一位注重的是任務開拓,其次是產值,第三位注重的纔是質量,工作重點錯位,形成企業的質檢部門逐步弱化;目前施工企業使用的地方民工較多,自己的職工培訓很難展開,有的公司又搞掛靠、轉包、分包,難以保證質量。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完善基礎建設質量監管理體系:

3、落實責任追究制。一是確認業主在出現質量問題時所應負的責任,真正發揮業主對建築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監督作用。必須確立業主單位是質量第一責任者的思想,一旦出了質量事故,首先應追究業主的責任。二是在招標挑選施工隊伍時,真正選擇報價合理,而且質量信譽好、技術水平上乘、裝備相對精良的施工隊伍;三是完善監理的各項配套措施。要以法治強化對監理的考覈約束,實行質量追償制度,對於經監理人員簽字認可的項目,出了質量問題,應對造成的損失履行賠償責任,要嚴格監理人員的資質和行爲管理。

【第3篇】質監局質量監管工作總結範文

一、突出主線,放大服務功能,引導轉型升級

緊扣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以加快實施“五個一”工程爲載體,統籌優勢資源,突出五大抓手,加大支持和服務力度,質量管理及質量指標均實現新提升,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一)突出質量管理的宏觀指引。一是完善質量導向機制。5月5日,市政府召開全市質量工作會議,張敬華市長出席會議並講話,親自頒授首屆市長質量獎,會議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會上,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對質量工作進行考覈,強化了責任目標落實。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將質量工作活動經費及獎勵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兌現質量、標準先進單位獎勵資金860萬元,保障了質量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市政府分管領導的主持下,23個職能部門5次召開聯席會議,分析質量形勢,解決質量問題,形成了工作合力。《質量報告》在全國率先納入政府工作層面,政府發文、專題部署,16個部門聯合編撰,有效提高了《質量報告》的“含金量”,質量綜合管理部門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二是提優履職服務效能。集聚質量、品牌、標準、計量、檢測等優勢要素,在以建立有機的“多線組合、上下聯合”的工作機制爲目的,首選八大區域性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集中和系統化,用工程的思想和理念,進行部署、指導和督辦。通過一年來的實踐,“五個一”工程統領作用及旗幟效應逐漸顯現。“整合優勢資源,提升綜合效能”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漸入人心,在全市系統達成了共識;質企互動,與目的性企業在“提質量、增後勁、快發展”方面形成了共振。八大塊狀產業新培育1個全國質量獎、1個省級卓越績效基地、48個名牌產品,推進80個標準化項目,建樹20個計量標杆,提升3個檢測服務平臺服務功能,質量競爭實力得到增強。三是深化質量振興活動。全市12個縣(市)、區按照質量興市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不斷採取新措施,謀求新突破。4月14日,全市順利通過了創建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省級驗收,標誌着我市質量振興工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突出品牌建設的發展引領。一是名牌名品評審更加嚴謹。修訂《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增加跟蹤監督環節,企業配備自評師,提高自我評價改進、完善提高的能力;同時,將市質量獎納入管理範疇,完備了市長質量獎的培育梯隊。名牌評審增加專家集中文審、企業現場評審等環節,程序更加規範,意見徵集更加寬泛,保證了評審工作質量。

二是品牌培育側重重點行業。以六大支柱產業、六大新興產業等主導產業爲培育重點,扶持單體品牌與創建區域品牌並重,新培育省、市名牌產品48個;開發區成功申獲工程機械產業首批區域名牌試點,品牌建設及受益對象由企業個體向產業羣體延伸,提升了“製造”的含金量。以民生熱點產品爲培育重點,新培育食品、傢俱、建材等名牌產品及服務業名牌46個,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三是企業追求質量氛圍濃厚。全市有近千家企業參與質量興企活動,許多企業不同程度地創新質量提升的內容和方式。徐工按照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標準要求,投入最優良的資源,快速補齊“短板”,促進了產品質量、經營質量、綜合績效的快速提升,成爲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118家名牌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信用體系,積極申報省工業企業質量信用等級,16家企業獲得a級,總數位居全省第四位。追求質量改進,促進質量提升,實現產品轉型升級已成爲許多企業提檔升級的共同選擇。

(三)突出標準創新的帶動提升。一是引導新興產業成長。遵循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同頻共振”的宗旨,與市知識產權局深度合作,出臺了《科研成果轉化爲技術標準的工作意見》。圍繞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舉辦3期技術標準研討會及講座,主動對接11家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研製同步發展,將32項知識產權轉化爲產品標準。跟蹤“感知礦山”物聯網發展前沿,初步搭建起標準體系框架,69家“感知礦山”產業聯盟成員單位發佈實施37項產品標準,27項標準獲得煤炭行業標準立項,2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獲省科技廳立項。用標準引導新興產業成長的新路徑逐漸明朗。二是助推傳統工業升級。指導1家企業實施省級自主創新標準化試點,10家企業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示範,16家企業實施“標準化良好行爲企業”試點;10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訂15項國標、行標,使我市一些企業的先進技術規範融入國家標準,贏得了市場競爭“主動權”。三是規範服務產業發展。在物流和旅遊業建立了標準化推進機制,推廣、灌輸標準化管理理念,雲龍湖、馬陵山、窯灣古鎮風景區等3個國家級、省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立項,推動了物流和旅遊行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四)突出“把脈”低碳的技術支持。一是開展能效對標測試。指導企業通過科學的計量手段和完善的計量管理推進節能降耗,新增7家通過計量確認的企業,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達98.9%以上。在水泥、化工行業選擇16家重點耗能企業,對使用的高耗能設備進行能耗測試、對標判定,指導企業改造、升級設備90臺套,通過採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實現年節節約標煤1.2萬噸,節約資金600萬元。二是推進鍋爐“雙達標”活動。制定併發布實施省級地方標準《燃煤電站鍋爐節能監測》(db32/t1840-xxxx年),對電站鍋爐節能監測檢查內容及要求、測試項目、測試方法、考覈指標、結果評價做出規定。完成202臺鍋爐能效測試工作,出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診斷書》,對125臺不符合能效指標的鍋爐提出了改進措施,淘汰改造高耗能小鍋爐69臺;加強對鍋爐水處理工作的監督指導,完成392臺鍋爐水處理檢驗工作。組織專家開展鍋爐節能燃燒、換熱、能量回收等節能新技術研究,在145臺鍋爐推廣應用,實現年節約燃煤12000餘噸、降低運行成本1000萬餘元。三是完成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邳州市再生鉛產業作爲首批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三年建設,完善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主導制訂國家標準5項,企業產品標準佔體系標準總數的67.2%,標準覆蓋率達到96.3%;年節標煤2.5萬噸,減排7萬噸含鉛酸液、1萬噸二氧化硫;實現了循環經濟保護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以全省最高分100.5分通過驗收。

(五)突出公共平臺的科技支撐。一是科技項目數量及質量位列三甲。市局首次召開科技工作大會,評選表彰科技及創新工作優秀作品,設立專項課題獎勵經費,有力地激發了“崇尚創新、致力科研”的熱情。全市系統在質量檢測、技術標準、行政管理等多個領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申報科研項目36項,獲准立項26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8項,結題11項,3項成果獲得省質量技術監督技術成果獎,1項被推薦爲國家總局科技興檢獎,獲得7項國家專利,不僅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均位列全省系統“三甲”,而且在網架及鋼結構產品關鍵技術和工程質量檢測方法、乳製品摻假檢測、採煤機電纜彎曲性能等學術領域取得了“全國發言權”,形成了新的學科“生長點”。二是標準信息平臺延展功能。主動貼近企業需求,圍繞解決企業檢索國際、國外標準難的問題,跟蹤標準動態,增加標準資源,升級國家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貿易壁壘預警、農產品等四大平臺,新增標準題錄61281條,平臺檢索功能連續兩年保持蘇北第一、省內領先水平;並與國家標準館、深圳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礦大科技園等形成“產學研”有機結合體,國內獨有。開展送標準進社區進企業活動,普及了標準化知識;探索標準訂製服務、打包服務等模式,對電子、汽車電器、計量機、電力電子、軟件開發、煤礦安全、醫療器械、工程機械8大領域實行免費服務,已爲9家企業提供標準訂製諮詢服務,促進了標準資源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檢測技術機構增強保障實力。全市系統投入資金475萬元,爭取上級及系統外資金支持120萬元,建成南院檢驗檢測基地、國家林產品質檢中心、省級農化產品質檢中心、市級食用菌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技術服務中心;市質檢所、市纖檢所、市信息中心搬遷至檢驗檢測基地;檢測範圍拓展到國家實驗室認可項目957項,省級資質認定項目2778項,計量標準106項,基本覆蓋我市優勢特色產業,檢測環境、裝備水平、人員素質、業務收入均得到快速提升,綜合檢測能力在蘇北、淮海經濟區領先。國家及省質檢中心積極參加本行業國標、行標制修訂等學術活動,提高了影響力;相關檢測項目參加nil國際比對、cnas能力驗證,比對結果均爲滿意。

二、嚴守底線,改進監管機制,提高安保質量

堅持以保障安全爲“底線”,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爲主導,以提高監管效能爲核心,改進工作方法,提高“三個安全”的保障力。

(一)食品質量安全實現“三個提高”。一是提高監管工作效能。市局及各縣(市)區局建立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完善工作流程規範許可程序,實行三級籤批加嚴發證審查,加強質量安全信息收集、風險分析與監控工作,今年共發放生產許可證439張、註銷46張、13家不予許可,努力從源頭促進企業提高食品安全把關水平。在睢寧局試點實施“三位一體”綜合監管模式,明晰監管、稽查、抽檢人員職責,細化監督管理的“閉環”機制,“一體化”監管實現了“六個提升”。先後組織開展以檢查非法添加物質爲主要內容的乳製品、肉製品、辣椒製品、面製品等專項行動,未發現違規行爲。指導4家乳製品企業按照新標準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廠房佈局和生產設施等全部達到新的准入條件的要求,重新取得生產許可證。二是提高企業道德誠信意識。建立了食品企業廠長(經理)和檢驗員集中培訓制度及考覈制度,對全市92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的1100餘名企業法人及從業人員加強質量管理、安全標準、檢驗技術及道德倫理的培訓,增強首責意識、法制觀念、誠信素養和從業素質。組織一次921名食品企業廠長(經理)參加的食品法律法規考試,強化了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指導127家企業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76家大型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督導企業落實好各項食品安全措施。首次在開發區食品生產企業組織質量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指導企業完善了應急處置機制。三是提高公衆知曉率。先後組織開展了人大代表視察食品生產,“市民看企業、監督零距離”活動,讓羣衆及媒體現場直觀瞭解企業生產食品的全過程,督促企業自律,引導安全放心消費。組織質監志願者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活動,發放宣傳材料2500餘冊、諮詢服務5000餘人次,鞏固了社會科普陣地。與影視傳媒聯合制作了食品質量安全公益宣傳片,藉助百場紅色電影“三進”平臺進行廣泛宣傳,播放400場次、觀衆25萬人次,普及了食品安全常識。

(二)特種設備安全體現“三個轉變”。一是監管重心向解決重點設備和關鍵問題轉變。開展電梯安全專項行動,組織“三進”集中宣傳21次,普及安全乘坐電梯知識;組織電梯應急救援演練8次,提高了維保及管理單位處置電梯故障的效能;對35家電梯維保單位簽訂“電梯維保安全質量承諾書”,並進行星級評定,擇優推薦2家三星級單位上報省局評定;檢查106家單位使用的542部電梯,對169部不合格電梯下達了安全監察通知書,責令停用電梯72部,有力地規範了電梯安全使用行爲。實施氣瓶“一瓶一碼”工作,全市77家氣體充裝站配備“一瓶一碼”充裝體系及配套設施,新購氣瓶8萬隻,安裝條碼40萬餘隻,覆蓋率100%;強制報廢“螺絲瓶”5萬餘隻,提高了氣瓶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監管方法向規範企業安保體系建設轉變。將實施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標準化與“三分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經濟開發區、新沂市、電站行業率先推行,指導2517家單位完善設備檔案,健全管理機構及制度,開展自查自評及綜合評價;其中1932家單位達標,50家單位成爲標杆,提高了使用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和安全保障體系運行水平。三是管理手段向行政許可科學化、規範化轉變。以實現“作業知識機考化、作業技能模考化”爲目標,積極推廣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理論考試系統,推進作業人員技能考試基地建設。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制定培訓基地的管理制度、人員操作規程,採用省局統一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系統軟件及考試題庫並進行了設備的調試及軟件的試運行,已使用信息化系統完成了1500名作業人員的考覈、發證工作,規範了作業人員資格許可程序,提高了行政許可效能。

(三)重點產品安全顯現“三個加強”。一是加強難點問題治理。組織“家電下鄉”、“百日清新居”、“汽車輪胎”、“限塑”等專題執法檢查行動,共檢查358個單位,立案查處27起,涉案產品標值187萬元。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和“徐宿連三市化肥聯合打假”行動,檢查生產企業59家、經銷門市130餘家,抽檢80批次,立案查處14起,爲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萬餘元。在地方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會同經信、供電等部門,嚴厲打擊“地條鋼”,共檢查涉鋼企業54家,關閉“地條鋼”生產企業47家。二是加強“雙打”專項行動。全市系統共出動執法及質檢人員2160人次,檢查850個單位,立案查處57起,涉案產品標值216萬元;其中銷售摻假棉花案、洗滌用品侵權案、土煉油案等3個案例被總局列入50個“雙打”成果展案例(全省僅4件)。深化經營案件的理念,突破個案辦串案、系列案、大要案,立案案件、罰沒款到位、搗毀製假窩點數量和移送司法機關案件數量等均有較大幅度上升,同比分別增長11%、30%、40%、200%。三是加強聯合查辦案件。六部門聯合開展絮用纖維製品質量監管及“黑心棉”打假工作,建立了禁用原料、廢物回收及處置、生產加工、市場準入、集團購買等環節的監管制度,使“黑心棉”得到有效防控。全市系統共檢查相關使用單位127家次,檢查絮用纖維製品1.6萬件(條)、紡織類牀上用品7000件、棉衣及工作服5000件,抽查絮用纖維製品124批次,未發現“黑心棉”。聯合“胡大祥”、“潤髮一世”、“恆順萬通”和“廣州立白”等名優企業打假治劣,搗毀造假窩點23個,爲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萬餘元,贏得了企業和羣衆的讚譽。

三、把握紅線,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惠民實效

緊貼政府民生工程,堅持從羣衆的熱切期盼中紮實推進惠民工程,及時跟進民生熱點,解決好羣衆所想所盼、社會所需所要的問題。

(一)計量惠民擴容。一是解決熱點問題。“兩免費”計量檢定工作向計劃生育指導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延伸,覆蓋面更加寬泛。共免費檢定162家集貿市場15934臺件計量器具,182家鄉鎮醫療衛生機構、2625個村衛生室9113臺件計量器具,166家計劃生育指導站及福利機構559臺件計量器具,免收費用300萬元。在市區22個集貿市場設立公示欄,計量器具檢定信息“一目瞭然”,便於廣大羣衆共同監督。開展“計量伴車行”行動,新建6項計量標準,對42家4s店83臺件汽車安全性能檢測設備進行檢定校準。對我市2家企業生產的7000餘隻熱量表進行首檢。省礦用安全監測儀器計量中心檢測業務向豫皖晉陝等地發展,共檢測30餘家煤礦企業5000餘臺件礦用計量器具,提高了安全防護能力。二是加強誠信計量。深入開展誠信計量創建活動,培育、評選63家誠信計量單位,並擇優推薦21家參加省級評選。對全市78個加油站833臺加油機更換強檢合格標識機鉛封,對300餘臺加油機啓用“防作弊”系統,防範措施更加嚴密。抽查與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定量包裝商品505批次,合格率爲95.22%。配合公安機關查處利用計量器具作弊偷盜天然氣案件10起,爲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00萬餘元。三是開展計量互動。組織民生計量實驗室開放活動12次、“進企業進社區”宣傳活動28次,向羣衆面對面介紹、演示水錶、電錶、燃氣表、熱量表、血壓計等計量檢測過程、答疑釋惑、普及常識,讓計量走出實驗室,貼近百姓、服務社會,提高了公衆的計量意識。

(二)維權平臺升級。一是健全工作程序。秉持一年365天、天天爲民服務的理念,以流程管理爲主線,完善業務受理、處理、轉交辦和保密等制度,增加資料儲備,設立專線語音提示,規範工作程序,把12365系統建成了集“諮詢服務窗口、申訴接待中心、舉報受理平臺”爲一體的服務體系。二是妥善處理接報。按照“打得進、接得到、辦得好”的要求,瞭解羣衆訴求,傾聽羣衆呼聲,加大羣衆舉報投訴的核查、處理力度,確保羣衆遇到質量問題有處說、有人管、有迴音。全年共受理舉報投訴及諮詢1017件,辦結率98.9%,爲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60萬餘元。

(三)監督抽查提質。一是增強服務性。牢固樹立抽查爲民的理念,將關係社會穩定大局和熱點問題作爲抽查的重點,突出時令、節令特點,加大抽查頻次,擴大抽查比例。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產品類別實施“半年全覆蓋”抽查,共抽查食品1005批次,合格975批次,合格率爲97.01%,同比提升近1個百分點。結合我市產業特點,組織對涉及國計民生的工程機械、煤炭、車用汽(柴)油、液化氣等產品開展專項監督抽查,共抽查180批次,合格171批次,合格率爲95.00%,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全年累計抽查各類產品2126批次,合格2026批次,合格率爲95.3%,與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增強有效性。從今年10月份開始,將所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全部公開,所有不合格產品後處理結果全部公開。目前已公佈抽查結果80批次,曝光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企業8家,不僅提高了抽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且發揮了保優治劣、引導消費的作用,使監督抽查真正做到“抽查一類產品,規範一個行業”。三是增強規範性。爲保證“兩公開”工作質量,制定了《工作意見》,明確形式內容、工作流程、審批程序、職權職責及應對措施等。開展“檢驗工作質量月”活動,探索“三年一週期”抓崗位培訓,深化“增強質量意識、提升能力素質”主題活動,對6家縣級質檢機構進行能力驗證,8家質檢所進行監督檢查和質量報告評比,不斷提高質檢機構的“產品質量”。市局及各承檢機構規範檢驗程序,拍照記錄抽樣過程,確保抽樣方法精細嚴謹、檢測數據真實準確、公開程序規範合法。

(四)標準應用增效。建成國家級奶牛、肉鴨,省級異育銀鯽、瘦肉型豬、設施蔬菜、日光能溫室、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區,7個示範區的經濟效益及農民收入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新沂市獲批成爲全省首批八個創建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市)之一;立項2個、發佈實施6項省級地方標準。全市共有25種農產品完善了標準體系,51個示範區發揮增產、增收效益,農業標準化水平在全省保持領先。

四、以人爲本,加強自身建設,鞏固發展之基

堅持把練內功、謀長遠作爲質監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在依法行政、風險防範、隊伍管理、文化育人、勤廉興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不斷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

(一)法制建設得到規範提升。在全省首創寧錫蘇徐四市質監法制建設區域合作聯盟,建立了法制信息交流、執法疑難問題探討的快捷通道。法律諮詢委員會發揮參謀、保障作用,幫助解決了1起跨度十餘年的勞動爭議訴訟案件、2起行政複議案件。統一說理式行政處罰告知書格式,突出闡述認定違法的理由及依據,做到“以理服人”。建立案卷季度評查制度,隨機抽取案卷評查,通過數字平臺展示,進行綜合點評,收到了以查促學、以評促改的效果。組織2次“聽庭評審”活動,開展全市系統法制人員“案審技能”比賽,增強了執法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實戰應訴能力,並在省局組織的全省系統案審技能預賽中取得總分第一名。

(二)履職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開展質檢機構質量管理及風險防範,各檢驗機構抓好內部質量審覈、管理評審工作,加強檢驗全過程控制,完善檢驗工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市局強化對質檢機構資質認定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檢查,嚴謹借監督之機搞強制服務、收費服務。制發《質量申訴案件處置規程》,規範信函簽收、審批流轉、處理過程管理、工作記錄及資料保管等環節,編制答覆通知書模板,有效防範了質量申訴隱藏的訴訟風險。積極探索建立“全員崗位廉政風險防控”與崗位履職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開展了以“工作目標任務化解”爲核心內容的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試點“紅、黃、藍”三級風險預警發佈,切實控制和及時消解崗位廉政風險,使保護、監督幹部職工工作落到實處。

(三)隊伍建設得到基礎保障。市、縣局按照“三定”方案完成了機關處(科)室的微調,普遍配強、配齊了行政人員,人到崗、職到位,理順了機關部門的職能職責。市、縣局稽查人員完成落實編制工作,經費得到保障,穩定了“軍心”。加掛“食品稽查大(中)隊”、“食品安全監控中心”、“舉報投訴中心”三塊牌子,加大了食品監管和執法打假的力度。多方位推行公開競爭的選人用人方式。在市局機關處室、縣局領導班子、礦用計量中心主任的選拔、優秀基層公務員的選調等方面採用“公開競爭”的方法,選拔幹部23名,有效拓寬了識人用人的渠道,使公開選人用人走向“常態”。

(四)勤廉建設得到鞏固深化。與企業共建“三聯”預防機制,通過打造聯繫點平臺、聯絡員網絡、聯繫會議制度,擴大預防的視角,延伸監督的觸角,搭建溝通的橋樑,完善了具有質監特色的懲防體系建設。實施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建立了法制監督、電子監察工作網絡,行政許可及行政案件辦理、工作目標任務實行網上辦理、監督和督查,平均每項任務的措施數始終保持全省系統前列。加強公車治理及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治理,健全了相關審批管理制度。強化廉政教育,主要黨政領導幹部講黨課18次,舉辦先進典型事蹟報告會12場次,開展以案說法警示教育25場次,組織開展反瀆職侵權等廉政主題教育18次,增強了幹部職工依法履職、廉潔從政、嚴格自律的認識和意識。

(五)文化建設得到有力推進。質監文化建設按照有要素、有組織、有氛圍、有載體、有活動、有效果的“六有”要求,進一步提煉、昇華文化理念。通過組織開展創建學習單位和學習型職工、創先爭優、樹典型學先進、志願者服務、“三聯四促”、踐行服務承諾、文明行業(單位)創建等活動,進一步營造氛圍、豐富內涵、拓展外延。城區分局成爲市十佳服務窗口,市纖檢所成爲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市計量所、特檢分院繼續被認定爲省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邳州局文化陣地建設得到市、縣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市質檢所、睢寧局得到省局質監文化建設觀摩檢查組“感動、震動”的評語。幹部職工對質監文化的認同感、認知度和踐行意識明顯增強。

總結回顧xxxx年工作,全市系統面對嚴峻形勢和繁重任務,在機遇中謀發展,在挑戰中求突破,在攻堅中闖新路,努力增強質監工作的時代感和有效性。一是善於圍繞中心做文章。一年來,我們堅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爲立足點,把質監工作與“三重一大”有機聯繫起來,努力從政府層面部署和推動質監工作的有效開展。“五個一”工程對接八大區域性產業,與政府的期望合拍、與企業的期盼合轍,地方黨委政府將其作爲提升主導產業質量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企業將其作爲增後勁、提質量、快發展的關鍵招數;各層線摸清基礎數據,開展質量診斷,謀劃破題之策,發揮了統籌資源、集聚服務的作用。“感知礦山”標準化戰略緊跟市政府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制訂系列產品標準、組建標準聯盟、搭建標準體系、申報標準化項目、爭取標準“話語權”等方面用心用力,標準的先導性作用得以體現。二是勇於改革創新激活力。一年來,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擴容增效作爲動力源,革新理念和路徑,創新載體和平臺,促進綜合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科研項目突出前瞻性和實用性,科研與生產對接日趨成熟,風電螺栓製造工藝、物聯網遠程檢測技術等科研項目向“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轉型,提高了實用性。各級技術機構貼近經濟需求拓展服務領域,國網中心與中石油、中石化聯合對30餘座加油站網架安全性進行檢測;拓展戶外廣告牌安全性評定,船舶無損檢測等業務,檢測業務量增長18.5%。國家木檢中心加強與國家林業局合作,不僅建成國家林產品質檢中心,還爭取到項目資金420萬元;檢測業務量增長兩倍以上。纖維公檢克服經營性棉花公檢量大幅下降的困難,積極爭取期貨棉、撮合棉、儲備棉、幹繭等公檢任務,同時積極開拓紡織品檢驗市場,委託檢驗數量實現倍增。特檢分院與徐工重型簽署合作備忘錄,對300噸以上汽車起重機關鍵焊縫提供無損檢測、人員培訓、現場指導等集約化駐廠技術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三是敢於攻堅克難創新績。一年來,我們堅持把攻堅克難、負重奮進作爲突破口,在力促電梯立法、規範安全管理上,與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辦保持密切聯繫,對疑點難點問題廣徵意見、反覆磋商,逐字逐句仔細推敲、精心修改,出臺《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成爲我國第一部地方電梯安全法規。《條例》尤其是對部分電梯管理責任、日常運行及更新改造費用等問題進行明確,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基本上解決了高層住宅電梯安全管理責任不清、費用難籌的問題。面臨西院三個技術機構亟須整體搬遷的難題,我們克服資金短缺、工程量大、時間緊迫等諸多困難,周密計劃、環環緊扣、保證質量、嚴控工期,高效推進南院檢驗檢測基地建設,爭取外部資金1800萬元、減免規費300萬元、節約資金150萬元,提前完成了18000餘平米新型實驗室的土建、內外裝修、檢測環境等工程。

在履職能力上存在的困難和差距:一是融入大局有待強化。黨委政府雖然對質監工作越來越重視,但能真正進入政府工作層面的質監工作甚少,導向不清、方向不明,部門“單打獨鬥“,難以放大效應。二是履職導向有待調準。提高經濟收入仍是一些基層局和技術機構的主攻方向,履職盡責成爲“配角”,一些收費服務不夠到位,一旦進入責任追究程序難以自圓其說。三是監管效能有待提高。監管人力不足、素質不高,一些人員責任心不強,對履職風險視而不見,長存僥倖心理,不具備應對突發事件和複雜輿情的能力。質量安全信息收集手段和渠道單一,風險研判及處置意識不足;監管、檢測、稽查聯合不夠緊密,互促互動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四是服務手段有待改善。服務內容、技術手段、裝備水平與規模企業有差距、有盲點,難以滿足企業需求,在扶助企業質量提升、提速增效上手段少、對接窄、水平低、見效小,虛張聲勢。面對複雜的形勢變化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務必繼續保持創先爭優和改革創新的激情,敢於擔當,勇於破題,在推進工作、發展事業中儘快加以克服和改進。

【第4篇】質量監管體系工作總結範文

隨着城市化率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原來的質量、進度、安全等保證體系,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項目建設的需要。

主要有以下問題:

1、規劃、設計、施工難以一步到位。往往一條路幾個設計單位、幾個管理、幾個施工單位,給工程管理帶來很大隱患。

5、施工單位管理薄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施工單位往往第一位注重的是任務開拓,其次是產值,第三位注重的纔是質量,工作重點錯位,形成企業的質檢部門逐步弱化;目前施工企業使用的地方民工較多,自己的職工培訓很難展開,有的公司又搞掛靠、轉包、分包,難以保證質量。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完善基礎建設質量監管理體系:

3、落實責任追究制。一是確認業主在出現質量問題時所應負的責任,真正發揮業主對建築產品質量的控制和監督作用。必須確立業主單位是質量第一責任者的思想,一旦出了質量事故,首先應追究業主的責任。二是在招標挑選施工隊伍時,真正選擇報價合理,而且質量信譽好、技術水平上乘、裝備相對精良的施工隊伍;三是完善監理的各項配套措施。要以法治強化對監理的考覈約束,實行質量追償制度,對於經監理人員簽字認可的項目,出了質量問題,應對造成的損失履行賠償責任,要嚴格監理人員的資質和行爲管理。

【第5篇】2022年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總結

有關農產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加強農產品安全監管是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幸福和身體健康的基礎,現將2022年農產品質量監管情況彙報如下:

一、成立縣市、鄉鎮、村屯監管機構

爲更好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切實掌握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今年,農業局成立了縣級監管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分管領導爲特產總站站長申龍奎,下屬人員2名;鄉鎮監管機構9個,分別是敬信鎮、馬川子鄉、板石鎮、英安鎮、哈達門鄉、密江鄉、三家子鄉、楊泡鄉、春化鎮;設立村級協管員112名。

二、制定並落實年度監管計劃

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工作,結合《2022年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總體計劃》相關要求,主要對我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的農產品開展有毒有害物質監測。全年計劃定量抽檢500批次。其中:蔬菜260批次,水果200批次,其他40批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目前,由於人員和專業技術問題,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只能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從2022年1月份起到12月份,檢測中心有效化驗蔬菜、水果600餘份,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農藥殘留(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總合格率達97%以上。取樣範圍主要在我市英安鎮和三家子鄉蔬菜水果生產基地以及市場和各大超市。

三、開展重要節日農產品抽檢工作

(1)中秋、國慶“兩節”期間

配合省農產品檢測中心對秋季菜抽檢工作,抽檢樣品25份,抽檢品種:白菜、蘿蔔、土豆、大蔥等。

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共抽檢蔬菜樣品32份,主要來自哈達門,英安,三家子等蔬菜基地。化驗樣品主要有豆角、柿子、芹菜、白菜等,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農藥殘留(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總合格率達100%。

(2)元旦、春節“兩節”期間

檢測蔬菜樣品81份,主要來自哈達門,英安,三家子幾個蔬菜大棚和秋儲的菜。化驗樣品主要有芹菜、芽蔥、小白菜、茼蒿、草莓、土豆、白菜、蘿蔔、毛蔥等,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農藥殘留(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總合格率達100%。

四、新增“三品一標”申報數量

琿春市2022年新增“三品一標”申報數量共4例,其中有機產品2家,分別是鬆哲種植專業農場有機種植基地和琿春市曙光農產品加工廠;綠色食品2家,分別是東北長粒香和三疆河大米。

五、存在問題及今後工作

(1)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立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儘快建立現場准入制度,加強對蔬菜農藥殘留的監控。

(2)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繼續加強宣傳學習,嚴格依法搞好各項工作,增強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爲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來抓。

(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建設,認真做好技術培訓,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