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程學習總結(通用多篇)

課程學習總結(通用多篇)

課程學習總結 篇一

1、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與學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

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是爲了實現徹底改革傳統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促進大批創新人才成長的目標,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作指導,對於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於我國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衝擊;建構主義理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着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沒有信息技術就沒有建構主義的“出頭之日”,就沒有今天的廣泛影響,它可以對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2、注意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

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使計算機既可作爲輔助教學的工具,又可作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最理想的辦法是將“以教爲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爲主”的教學設計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並重”教學設計理論;這種理論正好能適應“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要求。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並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3、轉變思想,尋求學科教學新途徑。

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這是我幼年上學時,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那時我覺得老師必須是擁有廣博知識的人,同時他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必須是他精通的,只要跟着老師學他所教授的知識就可以了。但這樣的觀點我覺得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就能完全適用了,應該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只要教給學生找水、舀水的方法,其它的就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了。”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放棄以往教師單純教授,學生照單全收的陳舊方式,要在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質疑、解疑、釋疑的過程中探求方法,並能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往往收到的教學效果會非常好。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嘗試先把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提前佈置下去,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一般是兩個同學爲一個小組,通過兩個人的探討、操作實驗(可結合自己的經驗或是參考教材介紹的方法),然後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總結操作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組織同學彙報自己組內的操作過程,當然每組的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各具特點,教師並不做過多的評判,讓學生們自己去比較哪種方法更便捷、更省時,且效果最好。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但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還避免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對於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着很好的作用。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可以解決。

此外,信息技術作爲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在課程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爲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信息技術課上也是應該得以充分體現的。學生創新思維具有五大特徵,即: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動的靈感。教師應該課堂中及時抓住學生所閃現出的點點光輝,要將那些有獨到見解的孩子作爲學生學習的榜樣,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這樣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學思想,不要拘泥於以往固定的模式般的教學方法,儘量使每個人的思維空間得到最大限度。

4、“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

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諮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課程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後,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複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絡環境(尤其互聯網)正爲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繫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合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爲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程學習總結報告 篇二

新課程的學習已經結束,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新課程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課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同就在於新課程更注重學生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要想有效的實施新課程教學,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注重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實際運用爲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衆,學生說的機會很少,口語、聽力得不到提高。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老師的調動。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創造性運用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新課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礎。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爲中心,紮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爲中心,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課程學習總結 篇三

根據漢語言的專業要求,同時也爲了提高同學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大三第一學期我們開設了公文寫作課程,有經驗豐富的趙中華老師爲我們講課。課程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採用例文分析方法,讓我對公文不僅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而且較準確的掌握了公文寫作的格式特點及其應用。公文寫作即將結束,以下是我對於這門功課所做的簡短報告。

一、理論知識的把握

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公文是一種專業的寫作文體,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公文是指國家黨政機關,羣衆團體,企事業單位在公務活動中使用和形成的,一般指具有特定體式並經過特定程序處理的任何書面文字材料;狹義的則是指通用公文和專業公文。根據xx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的規定,我國國家行政公文主要有十三種,它們是:

(1)命令;

(2)決定;

(3)公告;

(4)通告;

(5)通知;

(6)通報;

(7)議案;

(8)報告;

(9)請示;

(10)批覆

(11)意見;

(12)函;

(13)會議紀要。

此外,每一類公文中有很多精確細緻的分類,比如“通知”這類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文種,它下面就有分:發佈指示的通知,頒佈規章的通知,曉諭性通知,會議通知,任免通知,批轉,轉發文件的通知。瞭解掌握它們尤爲重要,因爲這對寫好公文起着關鍵的作用。

另外讓我特別注意的是上述文種雖有相似之處,但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功能作用,不能相混淆。像“決定”這種公文是不能用在黨政機關的。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遠非這些,還有公文的行文規則,作用,特點等,我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通過15周公文寫作課的學習,我對於公文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

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13類公文的寫作是這學期我學習的重點,課堂上除了命令,決定與公告我沒有進行實踐操作,其餘的十種我都認真地練習過。也因此,我對它們的概念,分類,寫作方法有了進一步形象化的瞭解。以“批覆”爲例,我做了兩次練習,發現裏面有很多小的東西需要我們注意,像“你辦關於……請收悉”這句話在批覆中是不可或缺的,還有落款的時間是要用漢字寫的,不能用阿拉伯數字,所以我認爲學習公文一定要細心,如果不仔細,就會出現小的錯誤。

公文的寫作一般都分成3部分:標題,正文,落款。尤其是正文部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它需要依據,需要理論,要說清楚事項,它所使用的文字是嚴肅,莊重的,不允許有口語或歇後語出現。在剛開始練習時,我寫的公文就是作文,沒有理論依據,用詞模糊,表達不清晰,經過多次訓練後,我會很自覺的運用像“根據,爲了,決定”等這些公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而且能比較準確的運用公文,不會把應當是“通報”的寫成“通告”。當然離正規的行政公文還有一段距離,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三、日常事物公文寫作的學習

除了對行政公文有了比較深的瞭解外,我還學習了日常事物公文寫作——計劃,總結,調查報告,述職報告等。更深入的瞭解了它們的涵義,比如說“計劃”,以前我一直以爲它只是簡單的列個提綱,現在我知道它是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對預定時間內所要完成的任務所作的科學化,條理,化的一種應用文書,安排,要點,設想,方案,規劃等都屬於計劃,此外,它還有很多分類,按內容分的話就有工作計劃,生產計劃,科研計劃,學習計劃,還有很多種其他的分類方法。其他的文種也有複雜處,需要我們去慢慢練習,加以掌握。

“計劃”,它能夠使我們高效率地完成任務,掌握應變主動權,因此可以把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平時我有擬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在以前,我只是大約定個時間,像“這星期的目標是……,星期一完成什麼,星期二至星期天。”,可以說是草稿的形式,而現在,我有意識的地去訓練“計劃”的寫作手法,會在學習計劃中寫明確切的目標,列出具體的事項,讓我知道怎麼做,便於操作落實,並且有具體的時間,這樣出來的成品要比以前的具體,而且可行性也高了很多。關於總結,調查報告等文種,我沒有加以練習,原因有兩個:一是“總結”我們每學年都會寫一次,對它的練習放到下次,二是調查報告等文種規模比較大,精細度也很高,現在練習不是很適合。但是我們訓練寫了十個調查問題,發現它的要求很高,問題與問題要有緊密的聯繫,得出來的結果必須有意義,所以對於問題的設置有一定專業要求的。

課程總結 篇四

透過新課程改革通識培訓網上一段時間的學習,有了許多新的收穫,同時也有了許多感受。培訓學習期間和同行以及專家互動交流多些,發起話題和上傳資源多些,對建立個人工作室和資源建立有很大幫忙,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學反思,用新課程理念及要求自己評價過去的教學活動實踐。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後的教學實踐潛力,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貼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標準,使自己的教學更高效。下面我根據自己的學習談一點學習心得和對未來教學的一些理解:。

一、重視教學反思、做好反思實踐

反思是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參考書中的觀點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後果。在教學中要不斷反思:透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構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透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直面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改善教育行爲,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構成自己對教育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

二、以名師爲榜樣、大膽探索實踐

透過參加各類培訓也好,自己進行教學研究也好,以名師名家爲榜樣,這當然也包括我身邊好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有的課上得精彩,有的班級帶得漂亮。他們都會成爲我追隨的目標,我會以他們爲榜樣。把自己用心悟的教學原理透過最樸實、簡單的教育教學手段來進行實踐。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愛的教育。

三、加強職責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發展,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爲了提高個人教學水平,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悟新課標精神,努力做好教學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把學生放在首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透過這次的學習,使我在教學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並能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並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不遺棄,不淘汰任何一個學生,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礎。我深切感覺到,做爲一名教師,不僅僅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標準的師德,也需有先進完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努力、去學習、去實踐。

課程總結 篇五

一、《影視欣賞》課程在專業培養中的地位、作用:

本課程在專業培養方案中是在最後一個學習階段所開設的課程。針對學生均是畢業班學生。教學以理論講授爲主輔助優秀影視作品欣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能對電影產生的背景、類型電影的概念、發展狀況及特點,會用所學知識分析影片個案。

二、教學目的、性質

本課程是必修專業課;授課班級:08主播;課程的任務:本課程總學時爲38學時,在第三上學期完成。學生應掌握以下內容:認識電影、類型電影(商業片、武俠片、喜劇片、片、愛情片、、音樂片等17種類型電影)、動畫片、記錄片、電視篇。

本課所涉及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但因爲授課班級均爲畢業班學生所以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內容上均作了一些調整,以此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學習更爲實際的知識。在本課的學習中將對這些內容進行具體而深入的練習,使學生對影視欣賞這門課有系統的認識,瞭解電影的歷史,清楚的知道電影的發展歷史、構成元素等。

三、教學方法、手段:

1、理論知識授課爲主

2、多媒體演示

3、優秀電影案例欣賞、點評

在課堂中根據課程內容點評各類不同類型電影。點評也可以是教師點評,也可以是學生點評或小組之間互相點評,以達到課堂的交互效果,增強課堂的學習和研究氣氛。

3、課堂練習

在課堂中佈置大量的練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有利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四、取得的成績:

1、通過近半學期系統、專業的影視欣賞課程學習後,使學生更加清楚瞭解該門課程重要性。

2、學生能夠獨立系統的從較爲專業的角度欣賞影視作品和電視欄目製作。

五、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應在平時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導思 :激活思維思想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 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2、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衆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3、輕理論重技能;

作爲一名教師不僅僅在佔也知識上應有所建樹還應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反饋及時將其反應在教學工作中,不僅是讓學生聽懂還應讓學生學的有興趣、能不斷的創造和提出問題!今後將不斷的進行教學工作總結以利於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