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改工作總結(實用4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9篇《課改工作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課改工作總結》相關的範文。

課改工作總結(實用49篇)

篇1:課改工作總結

今年是我校實施新課程的第三個年頭。在這一年裏,我校在已積累一定新課程實驗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進一步積極落實市、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學校課改實驗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以“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爲研究核心,積極開展各項教育教學科研活動,促使我校教育教學科研質量不斷提高。現將一年來的課改情況作一簡要小結。

一.培訓學習,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程的理念始終是進行課改實驗工作的源頭活水。爲此學校堅持以理念爲先導,組織全體老師分層次多形式參與學習與培訓,促使教育理念得以不斷更新。

1.通織培訓,紮實有效

一年來,認真組織1——3年級老師全員分學科參加濱湖區級新課程學科培訓(8/25—8/26);六個年級老師全員分學科參加濱湖區級新課程教材培訓(2/16、8/30);1—3年級語、數老師輪流每月參加濱湖區級階段教材培訓(語文共計6次,數學共計7次)。全體老師通過全員參與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法培訓,切實成爲了課改實驗工作的志願者。

2.骨幹培訓,以點帶面

骨幹教師是學校課改實驗工作的排頭兵,爲此學校千方百計爲骨幹教師提供更多學習途徑。今年,已有3位老師參加了江蘇省級骨幹教師培訓,6位老師參加了無錫市級骨幹教師培訓,3位老師參加了無錫市教學新秀研修班學習,6位老師參加了無錫市國小教學研究班學習,1位老師參加了濱湖區名師工程培養,3位老師參加了濱湖區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學習,4位老師參加了無錫市班主任培訓等。以上培訓學習使我校骨幹教師真正深入新課程,成爲課改實驗工作的生力軍。在此基礎上,骨幹教師學以致用,以點帶面,已有10多位骨幹教師在我校範圍內作專題講座,引領其他老師深入理解體會新課程的理念,成效顯著。

3.校本培訓,豐富多彩

學習是不竭的動力,構建學習化羣體是課改推進之必須。爲此我校更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本培訓。

⑴讀書活動,競賽提高

我校積極開展大學習活動。人人讀新課程理論書籍,人人撰寫讀書筆記,人人交流心得體會,人人蔘與讀書競賽。不少老師的學習文章在網上得到了發表。在讀書學習的基礎上,我校還組織全校老師參加了新課標理論考試,老師們都取得了優良成績。

⑵外出觀摩,切磋交流

老師們不僅向書本學,也積極向同行學,向兄弟學校的老師,向市內外先進學校的老師學。一年來,學校先後組織30批,約200多人次的老師外出赴錫山區、惠山區、常州、上海、南京等實驗觀摩學習,親臨課改現場,切磋課改體驗,提升教學理念。

⑶專家名師,傳經送寶

爲引領老師更好內化理念,學以致用,我校聘請了一批專家教授分學科定期來校進行校本培訓活動。一年來,原無錫市教科所所長江坤才老師來校對課題研究指導30次,原錫山市教師進修學校主任何智存老師來校對數學老師指導36次,無錫市英語名師丁曉倫老師來校對英語老師指導4次,無錫市英語學科帶頭人張愛琴老師來校對英語老師指導13次。此外外籍教師MissLiger下半年來校公開執教展示8次。專家名師的傳經送寶,零距離的接觸,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

二.實踐活動,優化課堂教學

課改的主戰場在課堂,學校把“抓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作爲重中之重,力求使課程的生命煥發於課堂,課改的魅力呈現於課堂。

1.發揮學科組優勢,加強集體備課

爲優化備課,根據我校規模較大,同一年級最少有7個平行班,最多有12個平行班的現狀,同年級同教材教學的老師組成的學科組切實加強集體備課。備課由“服務於老師教”向“服務於學生學”轉變。備課突出“三維度整合,爲學生制定全面的發展目標;瞭解學生,爲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挖掘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集體備課時,由組內中心發言人說理念、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過程,其他老師認真傾聽,並在事先獨立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出謀劃策,提出改進意見,探討其中的問題,並在上課嘗試的基礎上再集體討論,進一步完善與優化。如此,凝聚着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老師們的備課較前更體現課標的理念,更具有可行性,更利於老師優化課堂教學了。

2.轉變教與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

⑴上好平時每一節課

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老師們注重上好平時每節課。努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孤立、接受變爲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們在課堂上注重創設民主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同時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學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合作互相幫助學。如此課堂較前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⑵搞好四級教研活動

在教研活動中展示、交流、研究、討論、改進,是優化更多老師課堂教學的最有效途徑,爲此我校分層次、多方位積極開展四級教研活動。一年來,各學科組內老師人人上一節組內好課,共計288節,其中包括1—3年級老師每週上課改實驗課52節;校內掛牌課、課題研究課50多節;輔導區級(由中心國小和村小老師共同參加)公開課30多節;區市省級公開課10多節。以上公開課展示學科覆蓋面廣,教學的有趣與有效同現,且均做到上課、聽課、評課相結合,研究深入紮實,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惠如芳老師執教數學課《確定位置》獲江蘇省部分城區第20屆青年教師會課一等獎,韓如碧老師執教《插入圖片》獲濱湖區南片信息教育技術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陸琳林老師執教《人有兩個寶》獲濱湖區南片語文國標教材教學展示二等獎。

3.即時性指導,落實聽課調研

一年來,教研中心來校集體調研3次,教研員單獨來校聽課調研6次,學校行政人員、年級組長、學科組長共聽推門課200餘節。不僅如此,本學期還組織分別對中心國小三年級、六年級、巡塘國小、將洞國小分別進行爲期一天的視導。視導時,重點突出學校(年級)實施新課程的情況,尤其是課堂教學研究的情況,視導組成員共聽課100多節。以上聽課者聽完課後都能對執教者進行即時培訓,彼此進行交流對話、釋疑解惑、點撥指導、共同探究,使老師的教學行爲在思維的碰撞、交流、啓迪中得到進一步轉變。

4.凸現新教材研究,舉行說課競賽

在實踐研究中,老師們越加覺得要在課堂上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老師正確深刻地把握新教材是前提、基礎和保證。爲促進老師們對新教材的研究,上學期舉行了輔導區1—2年級國標教材說課比賽。在學科組內(村校校內)比賽的基礎上,共9位老師參加了輔導區說課決賽。9位老師都能做到程序規範、內容充實、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重視教育現代技術的運用。爲其他年級老師研究教材及教法提供了鮮活的示範。在此基礎上,我校又承辦了濱湖區南片國標教材說課比賽,我校張玲莉老師獲南片一等獎,並在本學期參加了濱湖區級決賽。

三.積累總結,取得成果經驗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有效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總結相結合方能不斷積累成功經驗。爲此我校引導老師即時總結,有感必發。首先1—3年級學科組以學科組爲單位,每月上交本組本月課改工作月彙報表。其次每位老師平時加強每節課後的回顧與思考,對自己認爲感受最深的、典型的例子,及時寫出來,形成個案。要求1—3年級老師每月上交一篇案例。一年來我校老師共寫新課程教學案例400多篇。其中60篇優秀案例在輔導區交流評比的基礎上彙編成冊,40多篇優秀案例在區市級比賽中獲獎或在會議上書面交流或在刊物上發表。我們還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結合自己的實踐,每學期撰寫一篇有質量的課改實驗論文,並積極組織老師參加各類新課程教學論文評比活動。一年來我校老師共寫新課程教學論文300多篇。其中60篇優秀論文在輔導區交流評比的基礎上彙編成冊,57篇優秀論文在區市級比賽中獲獎或在會議上書面交流或在刊物上發表。

同時,我校作爲濱湖區數學課改實驗學校,每學期組織實驗老師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作好記錄。一方面能讓實驗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另一方面對教材提出修改或改進意見,資料的詳實記載,總結的反思提煉,受到了教研員的多次好評。

四.反思現狀,發現問題不足

(1)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氛圍中主動探究,並一再強調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對於如何恰當地把握時間和把握開放度,我們感到比較難操作,總有顧此失彼的感覺。尤其是在四、五十人的大班若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並要兼顧弱勢羣體,時間上肯定來不及,所以一節課完不成教學任務是教學中常有的現象。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教師補差工作量大。

(2)在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驗的新課程面前,怎樣解決學具匱乏的問題。我們在使用實驗教材時,總覺得相應的配套材料太少。比如教材中有些內容缺少掛圖、缺少教具學具,尤其是第5、6冊的教輔用書有些滯後,教師課前準備工作量較大。掛圖最好是與書本對應,即書上有的都要配套好。有些雖然是練習題,其實也要像例題一樣需要集體講解,沒有圖就很難講清楚,最好練習題也有相應的掛圖。而學生的學具有的質量太差,如二年級的學具鍾,還沒撥幾下就散架了。

五.開拓創新,確定新的思路

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課改實踐中老師們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與此同時也遇到了矛盾和問題。展望新的一年,如何將課改工作深入下去?我校將從以下六個方面繼續努力,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

1.抓好理論培訓學習,進一步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

2.抓好教材的研究,進一步深刻領會教材編寫意圖

3.抓好課堂教學研究,通過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研究

4.抓好教師培養,進一步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5.抓好關鍵問題的突破與解決,加強分析與反思

6.抓好課改資料的積累、整理、彙報、交流

篇2:課改工作總結

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從國慶節後的推進至今,已有一月之久。從課改資料的檢查、聽評課、集備等逐項活動的開展中,我發現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雖然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要想課改得以向縱深處推進,把發現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就顯得更爲重要了。

一、缺失小組展示的重要環節。

此環節正是尚美五步教學模式中的“展”這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達成學習目標?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學習小組整個團隊彙報展示的過程中進行觀察,並對此環節中的生成性問題進行引導、點撥,幫忙學生總結歸納。同時,注意要使用學校既定的規範化的語言模板,幫忙引導學生構成規範化的語言。有些教師,在整個課堂的過程中,僅有合作學習的形式,而沒有對學習成果的顯示。同時,此環節也是兵教兵,兵強兵的過程,講臺此時應成爲學生展示合作成果的舞臺。學生的思維本事、合作意識、語言表達等本事應在此得到鍛鍊與提升,自信心得到培養。

二、教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指導不夠。

教師在小組合作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當小組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需要教師恰當地指導。經過對各小組合作活動的指導,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景及掌握狀況如何。可是在有些課堂中,教師對小組合作活動的指導是不夠恰當的,還有的教師只注重指導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景,對合作意識、合作技能等方面基本不予以指導。課堂中,從教師的教學行爲中都能反映出來,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景,對於合作技能方面只會稍微帶過。

學生缺乏合作技能,不會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認爲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學生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表達本事、傾聽本事、發現與提出問題的本事、吸收與保留意見的本事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本事等。有些學生既信任合作學習又願意合作學習,但並不明白怎樣才能與其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如:有的學生討論分工就花很多時間,自主學習後的討論,往往你一言我一語,磨磨蹭蹭,慢慢騰騰。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瞭解對方,信任對方,並進行清晰正確的交流;當產生不一樣意見時,不能建設性地解決矛盾衝突。有的小組也有分工,小組長、督察員、發言員等,但他們沒有各司其職,工作很混亂,他們沒有掌握自身職責的工作技能,不知該幹什麼。還有的學生因爲年齡特點,缺乏自制力,不專心,易受干擾,在小組合作的時候做小動作,講一些與主題無關的話題,或過於喧鬧,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組內分工不合理。

小組內合理的分工即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我負責完成的任務,僅有這樣纔能有效地完成小組的任務。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並非如此,小組內分工不合理的現象時常發生,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景:

1.小組內無分工。

很多合作小組內沒有分工,教師宣佈活動開始,組內成員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你一言我一句,各說各話,場面十分嘈雜,根本聽不清彼此在說什麼,此情景主要集中在中段。活動一開始,小組的成員都在發言,毫無秩序,不明白彼此在說什麼,沒有小組長或秩序維持員來協調大家的發言順序。而到了活動的後半截,小組成員要不各說各話,要不就是無關行爲,小組的合作活動是無效的。由此不禁想到,經過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小組在發言時應當構成了必須的順序,每次由誰先發言,之後是誰等等,應當構成小組活動的一些規則。

2.小組內分工不全。

在有些合作小組中,並非每個成員都有自我的主角,而是僅有少數幾個人有主角、有分工,剩餘的小組成員則沒有相應的分工。

3.小組內有分工無合作。

還有的小組內是有分工的。在很多的課堂中,教師把分工的權力交給小組長,組員先說自我想做什麼,然後由小組長協調、分配組員的各項任務,這種方式很好。但由於小組長或成績優秀的學生的霸權,開始合作活動後,情景則不一樣了,這些學生一人多職,忙得不可開交,其他組員則身無一職,輕簡便鬆,無事可做。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把握不當。

從聽評課反應的情景來看,教師對小組合作活動時間的把握不當,主要有三種情景:

1.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大部分教師在宣佈小組開始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沒有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一些反應緩慢的學生還沒有想到怎樣做,就被反應敏捷的學生“帶跑”了。時間一長,這可能就會導致反應緩慢的學生構成惰性,不進取思考,不進取參與小組活動,沒有自信心。

2.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短。部分教師不能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活動的時間。爲了能按進度完成教學任務,當學生還在激烈地討論、交流時,教師就強制性地結束了小組活動。

3.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長。部分教師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過長,學生交流完畢之後不知如何安排剩餘的時間,於是在小組內嬉戲、打鬧,做一些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情。

五、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不合理。

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學生能不能正常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僅有當學生明白任務是什麼時,才能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在什麼情景下研究使用小組合作學習?一個問題提出來以後,如果是很簡單的問題,在一齊合作是浪費時間,學生不會喜歡的。僅有不一樣思想撞擊的情景下,不一樣思維、不一樣觀察視角下學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樣的情景下,這就需要交流,這個時候比較適宜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師在課前設計小組合作任務時,必須要注意到要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景。也不是什麼環節都要用小組合作學習,有些任務的設計還是不利於學生小組開展合作活動。

六、對小組缺少持續不間斷的評價。小組的凝聚力不強,小組間的難以構成抗衡的局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沒有給予正確的評價操作。這個是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所在。班主任要注意協調科任教師,將班級分組情景及時用小組建設情景一覽表的形式告知每位教師。在小組的評價上要及時評價、及時記錄、及時溝通反饋、及時總結評價,並在班級內給予必須的獎利,減免作業權、優先坐位權、優先站隊權(對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莫大的榮耀)。這是前期很多班級在此問題上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同時,每位科任教師也要提高認識,要及時關注提問,更多是針對整個學習小組,要及時落實記錄對小組的評價。在前期檢查中,更多三四節課的記錄評價缺失。

教科研活動月的號角已經嘹亮吹響,全員賽課活動的帷幕也已循序拉開,讓我們在課堂教學的竟技中彰顯教師智慧,在課堂教學的觀摩中百花齊放,盡顯個人風採,實現我校課改工作與個人專業發展的雙贏!

篇3:課改工作總結

學期即將結束,四年級語文教學在課改實踐中又度過了頗有收穫的一年。

此刻就實施新課標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和體會做如下總結:

一、關注、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異常是後進生

每個班都有幾個異常讓人頭疼的學生,四年級也毫不例外。應對他們,我們語文教師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密切聯繫家長,死釘死看”的策略,一方面取得家長支持,另一方面利用課堂、課間、放學後的分分秒秒,給予他們學習上的指導和幫忙。

二、設置開放作業,注重讀書積累

爲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本事,我們除了加強平時的教研之外,還異常在設置作業上下了一番工夫、動了一番腦筋。精心設計各種訓練,使學生的本事在作業中得到鍛鍊、得以提高。比如圍繞我們組“蒐集與處理信息本事的培養策略”這一科研課題,平時經常佈置查找資料的作業,並在如何處理信息上給予指導。對蒐集來的信息首先要讀通順,大致理解資料,再進行刪減,記住你認爲重要的信息,做成資料卡,或者以手抄報的形式出現。比如學完第一課《教師,您好》,我們就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並要求根據資料辦一份以“辛勤,園丁”爲主題的小報。再如,學完《說勤奮》一課,佈置查找勤奮學習,刻苦用功的模範,並創作一則有關勤奮的板報。爲了使學生敢說、會說,我們設置了各種說話訓練,如“自薦、小小討論會、一分鐘演講、排演課本劇”等。對每篇課文,我們都潛心鑽研,交流共享,對每一課的知識點和讀寫結合點都達成共識,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寫一些小練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在讀書方面,從三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分階段向學生推薦書目。到了四年級,更加註重學生的讀書積累。我們帶領學生一齊制定詳細的讀書計劃,包括時間、日期、數量、名言警句和好詞好句的摘抄、背誦等,並定期做讀書交流,使學生的閱

讀與寫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轉變教師主角,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的轉變是推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要徹底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首先要轉換教師的主角。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應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善於合作的探究者,良好探究氛圍的創造者,學生探究活動的觀察者和服務者,學生纔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打個比方,過去,學生手中都拿着待點燃的火把,等着教師給自我火種;當今的時代,應當是教師與學生都執有燃燒的火把,教師的任務是引導衆多的火把一齊放出光和熱。學生對教材也有自我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對此應進取鼓勵,多方引導,使課堂成爲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唯有如此,才能創立和諧平等的氛圍。爲此,我們研究教學方法,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提高,創設出更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走進學生心靈。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思考的價值,教師也感受到師生和諧交流的樂趣,這種和諧的氛圍在我們的課堂上隨時可見,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感到了學習的樂趣。

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有欣慰,也有遺憾,我們會再接再厲!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爲我們學校帶來了挑戰,帶來了生機,帶來了發展,我們願帶着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放飛學生靈動的翅膀,讓他們在語文世界裏盡情地翱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4:課改工作總結

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要不斷加強學習培訓,在轉變教師觀念的同時,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重點通過樹立課程理念、把握課程目標、開放語文課程、改變學習方式、關注課程評價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一段實踐,我覺得語文課一定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傳授系統的語文知識,而在於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以閱讀教學爲例,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應是“以讀爲主,討論交流”,一節課大部分時間應是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當然,這種讀書活動決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教師應作爲讀書交流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要有層次地安排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對話式的指導和講解,使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有序、有質地推進。

把握課程目標,是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的關鍵。 很明顯,新課程不是不要“雙基”,但是新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與傳統教學的“雙基”不同。

首先,傳統教學老師傳授的“雙基”是系統的基礎知識,而學生主要是接受、儲存這種知識。這種“雙基”知識的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儘管十幾年來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爲本的“雙基”並未改變。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新課程則不然。新課程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語文課程不再是系統的語文知識的教學內容和單純的基本功訓練。新課程的語文教育提出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經驗,注重學生的實踐與探究。這正是終身學習所需要的。

其次,“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接受學習,學習以書本爲主、以認知爲主、以獲得間接經驗爲主。儘管這種學習保證了人類文明高效率的繼承和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這種學習卻是以犧牲個體的直接生長體驗爲代價的。學生在獲得“濃縮果汁式”知識的同時,失去了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經歷和體會,失去了人類發展取之不竭的動力——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豐富性和完整性。這種傳統的學習已喪失了學習的基本內涵——實踐性。

新課程改革堅持學習的實踐性觀點,認爲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無論新知識的獲得或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知主體的活動。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習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國際委員會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內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有定向、激勵、調控作用。教師要善於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激起學生對達到預定目標的強烈願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有教師預設的文本,而且有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中生成的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經驗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課程不再是“學生適合教師的教學”,而是“教師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因此,預設的教學目標不應是固定不定的,而應該是開放的、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經驗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改變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課程的語文課的核心任務。 傳統教學主張課堂爲中心、課本爲中心、教師爲中心,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養規格化人才的教育,強調的是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變。對學生來講,這種教育採用的是一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這種教育的教學忽視情感,忽視創新精神的培養,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學語文,就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識字寫字,自己學習讀書,自己去進行口語交際,自己學習寫作文。以閱讀教學爲例,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有層次地讀書,由“讀通”到“讀懂”再到“品讀”。正如課程標準提倡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得到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學習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以前在學法指導上有兩個偏向:一是具體情境下的學法指導多,一般情況下的學法指導少;二是教師教給學生統一的學法多,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法方法少。現在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學習活動。學習任務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爲完成共同的任務組織活動,積極交流、溝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還應有必要的讓步。還要學會學習別人、讚賞別人,在共同活動中進行評價。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探求是人類的本能,求知慾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動力之一。探究學習正是適應人類的探求本能、發展每個人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以學生的接受學習爲主要學習方式。這次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已習慣的接受學習之外學會探究學習。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是探究學習的前提。天底下沒有一個不愛求知的孩子。青少年爲探究提出的任何問題和答案都是有他們的邏輯和道理的,有價值的,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問題。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自己獲取新知能力的途徑。這種“新知”可以是對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對自己是新的,對別人並不新。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的,因此學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可能是錯誤的。探索的經歷和體驗對學生的發展是有意義的,錯誤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關鍵是“我經歷了,我努力了”。

相信隨着課改的逐漸深入,我會探索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篇5:課改工作總結

開學以來一個多月,我校積極貫徹落實縣課改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認真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現就我校一個多月來課改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習課改精神,統一課改思想。

1、2月21日(正月十二),我校黃旭華校長就組織召開學校行政會議,專題研究新學期課改工作。開學第一天就組織教師會,對我校20xx年秋期課改工作進行了回顧,認真分析了我校在推進課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就新學期如何更加深入地推動我校課改工作進行了研究和佈置。

2、3月4日學校業務例會上,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了學習縣課改會議精神,並將銅都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習資料,發放到每一個教師手中,使全體教師充分認識了課改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統一了課改思想。

3、3月7日下午,召開學校七年級教師會,分析上期成績,羣策羣力,共謀本期課改大計。

二、外出聽課取經,改進課堂教學改革。

在本月,我校相繼派出多位教師參加各級課改教研活動,同時以片區教導主任賽課爲載體,號召全校教師積極學習各兄弟學校課改經驗。凡是外出教師回校,均上課改彙報課,起到了“一人外出,大家共學”的效果。

三、領導示範,從上而下狠抓課改

自3月11日嚴永奎副校長上課改探究課開始,凡是任教七年級的學校行政黃旭華、周華傑、陳勇等均在三月上了一節以上的課改探究課,在學校形成了一個“課改技能比拼”的氛圍。

四、繼續實行學校行政下班聽課制度。

學校對校行政和班主任聽課改教師的做了嚴格的規定。對全體教師實施推門聽課,並依據《z鎮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進行當堂打分,提出具體的意見,促使每一位老師積極投身到課改中來。同時也能及時把握我校課改工作的整體進展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五、下一步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校行政和班主任通過聽課,發現老師們上課的教學模式基本符合課改新理念,教學流程比較清晰,有獨學、對學羣學、小展示、大展示、課堂測評等,但也發現了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有時流於形式,部分學生沒有課堂常規意識等,下一步我們學校的課改工作重點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如何提高學習小組的積極性。我們要求各班就學習小組的管理制定出具體細則,內容要有評價、獎懲機制、組員分工等。

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我校的課改工作雖然向前邁進了幾步,但仍有些教師由於受以前滿堂灌的授課方法的影響不能放開思想,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由於不放心學生的自學能力,老想在課堂上多講。

另外,教師們雖有了課改的意識,課堂雖有了教學模式,但還存在教學環節不夠完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我校一定會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下抱定“下決心、變觀念、持之以恆、勇於創新、深化改革”的態度,紮紮實實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我們有決心、有信心走出一條有z鎮中學特色的課改之路。

篇6:課改工作總結

新課改的實施,使廣大教師面臨着許多挑戰。在學校教務、教科處的組織下,本學期我校教師本着邊實踐邊探索,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覺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得力。

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學校就精心組織安排,把課改工作放在了學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組織機構上,爲了加強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學校新成立新課程改革實施領導負責組織協調我校新課程實施的各項工作。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對新課程改革方案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修訂了教師培訓方案、教學教科常規制度等。本學期我校還實施了校務會成員深入教研組參加督促教研活動、深入教師課堂、尤其是年輕教師課堂聽課指導的制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狠抓落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爲課改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利的組織保證。

二、強化教師新課程培訓,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爲了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實驗,確保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同步進行,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和全體教師必須參與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堅持做到“邊培訓邊實踐,邊培訓邊學習”,做到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通過培訓,使教師鞏固了新課程的基本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掌握了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新的教學手段。另處,我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上級各有關部門組織的新課改培訓活動,如參加金太陽在貴陽實驗中學的大學聯考培訓,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赴上海的培訓等。

我校還注重校際交流,本學期在教育局組織領導下,我校認真開展了“聯片教研”活動,聯合一中、二中等縣城名校,實施高三級複習教學中的“同課異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廣大教師受益匪淺。

三、構建新型課程的教學體系,努力鍛造一支適應新課程的教師隊伍。

我校廣大教師以積極的心態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課改實施中去,以改革實驗爲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爲重點,以教師專業發展爲基礎,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動增進交流、探討課程實施中的優秀經驗和困惑;並以此爲契機,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深入課堂,組織好學校的賽教工作;同時穿插全校性的校內公開展示課,爲每個教師搭建教學平臺,利用交互式評課的方式來交流見解,提升課堂質量。

(一)把好課堂教學觀,將新課程理念帶進每一堂課。

1、把好教學設計關,發揮創造性。

課改實驗表明,今天的教學設計和以往不同。從着眼點來看,以往備課,教師關注的是“課”,忽略的是“人”,教師爲如何“講”做準備。而教學設計則不同,它關注的是“學”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學定教”、“以情境爲中心”的問題。這是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從發揮教師作用看,以往備課教師是在執行貫徹教學大綱,教師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動傳授好教材的知識。這樣,教師無異成了知識的二傳手,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因此,教師個人的教學創造

性。教學個性無法得到發揮。而教學設計則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要把自己擺進去,把學生擺進去,進行創造性教學。所以我校教研組採用了集體備課與創新修改想結合的方法,利用師徒結拜,教研組活動探討課時設計,設計出適合本班教學的教案。

2、把好課堂教學關,師生互動,探究學習。

摒棄教師“一言堂”,單純傳授知識的做法,注重層次性,面向全體,全面發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重情趣、重參與、重感悟、重合作、重實踐、重創新,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權力交給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參與的機會增多了,主動探索的興趣濃郁了,師生關係融洽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鍛鍊與提高。

四、積極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科研課題,倡導科研興教。

課改要推進,科研須先行。繼續實施“十二五”期間“六個三課題”研究。根據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曹義斌、張萬全等老師繼續進行“六個三課題”研究,並作好階段資料整理和總結工作。課題的研究爲學校課改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帶動了一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五、前進中的收穫、反思與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課堂教學從形式上的創新逐步走向實質的創新,課改研究激活了學校的教研風氣,激活了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和開展教學實踐的積極性,形成了積極有效互動的研究羣體,學生個性特長得到不斷張揚,課堂上民主氣氛濃厚,學生主動學習、思維活躍、心理放鬆、充滿自信、敢於競爭、學會合作,學生各方面都得到較好發展。

(二)反思:新課程理念真正轉化爲教師的自覺行爲還需要我們付出艱鉅的努力;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還不盡如人意,考試與評價制度還有待完善;在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應試教育、穿新鞋走老路等現象時有出現,課程功能與課程實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三)努力方向: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長期的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是關係到學生終身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大事,要以“借鑑經驗、推廣成果、完善制度、規範運作,突破難點、提高水平,立足實際、強化培訓,加強教研、改進教學,創建示範、帶動全面”爲思路,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爲目標,以“改變課程功能、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爲重點,認真做好新課程相關工作,深化課程改革,推動王坪國小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千里之行使於足下”,雖然我校的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面臨的任務還十分繁重,挑戰還非常嚴峻,這還需要全體教師更加倍的努力和堅持,以期把我校的課改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畢節市第二實驗高中教科處

20xx年1月5日

篇7:課改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課改工作緊緊圍繞我區“一三三”課改模式,發揚全校教師團隊合作探究的精神,羣策羣力,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潛能教育。 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細”字當頭,教學常規管理過程精細化。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上好各類課程,不任意增刪課時。加大了課程管理巡查力度,對各教師執行課程計劃、按課表上課等情況進行督查。

健全教師教學管理制度。我校堅持候課制度,保證課堂時間。教導處進行課堂常規檢查,改進檢查方法,重點從教師按時進教室、課堂組織情況兩方面進行。實行教師輪教制度和教案、作業、業務聽課檢查制度。語、數、英三學科開展集體備課,進一步細化了工作要求。

紮實開展過程性監測,落實教學過程質量跟蹤。繼續堅持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學質量每月調研,根據教學進度,開展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每月質量監控與分析,向課堂要質量。

二、“研”爲途徑,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提高能力。

(1)切實發揮“首席教師工作室”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強學科組建設,提升校本教研質量。加強學科組建設,認真開展教研工作。首先,完善了工作職責、規章制度,制定管理考覈細則,增強兼職教研員的責任意識、提高服務意識。

(2)紮實搞好各年級的輪教工作。各年段結合課題內容制定研究及授課內容。新教師(入職三年之內的教師)輪教後結合個人情況將安排與一位省市教學能手結對子,師徒每週互聽一節課,做好聽課評課記錄及成長記錄。結合輪教,每月舉行一次教學研討課。例如:九月新教師展示課,十月教學能手示範課、教學骨幹研討課,十一月徒弟彙報課等。最後,語數英各舉行1-2次大教研活動,聘請市教研室專家進行指導。

(3)利用好周分科教研活動時間和週四讀書時間,提高教師自身師德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教師自主發展。通過專題講座、課例觀摩等形式加強教師自修自練,通過多學習、多讀書、勤反思、多練筆等形式提高教師自身師德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教師自主發展。我校還爲骨幹教師提供外出培訓機會。本學期,我校共外派教師30餘人分別赴武漢、南京、杭州、北京、深圳等聆聽專家講座,與專家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學習。

(4)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中獲得發展。堅持課題來源於教育實踐,成果服務於教育實踐。重視課題研究的資料積累、過程管理和應用價值,強化教科研的羣體合作。進一步推進學校教研科研工作,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紮紮實實提高我校教學質量。

1、學習能力課題

作爲XX市十二五規劃課題,且作爲我校的龍頭課題,我校自上而下都格外重視,繼續有序開展活動。這學期我們根據本課題的實施方案,在已有基礎上,做好前一階段的小結與下一階段的計劃,對前期工作進行了梳理。初步形成相關理論《關於國小生學習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思考與認識》。初步形成了教師個性化的研究心得與體會,如《紙藝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計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等。初步探索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如《國小低段語文生活化識字策略》《國小中段語文有感情朗讀指導策略》《國小高段古詩詞教學策略》《國小低段數學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策略》《國小高段數學計算典型問題集設計與運用策略》《國小英語閱讀指導策略》《國小美術感、探、析、創、評五段式教學模式》等等。與此同時,通過調研顯示,學生識字、朗讀、計算等學習能力初步得到提高,教師科研意識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此項課題剛經過市級中期評估。

2、市級英語課題和教師個人課題

《遊戲教學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研究》目前已進入尾聲,實驗教師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研討課,並進行了資料的收集與完善,撰寫了相關論文。

我校王肖燕和康俊琴的個人課題獲得“第二屆XX市教師個人課題”立項。我校在指導兩位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同時,充分保障了兩位老師的研究時間,並提供外出學習觀摩的機會,保障她們的課題工作順利進行。

三、“實”爲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

讀書活動:讀書有益於啓智。本學期,我校利用好學校、家庭圖書資源,引導學生拓展讀書時空、開創繽紛的閱讀天地,並設立“三讀”時間:

①晨間誦讀:學生在晨間自由誦讀,可以誦讀古詩詞,背誦名言警句,朗誦優美詞句、精彩片段;

②午間默讀:每天中午要保證20分鐘的讀書時間。可以靜靜讀,可以摘抄,也可以記錄讀書感受;

③晚間靜讀:每晚睡覺之前輕輕打開書本,慢慢品嚐一番,伴着書香入眠。

倡導三個“共讀”:

①同伴共讀:鼓勵學生自己成立“書友會”,經常交流讀書感受,自己開展讀書活動;

②師生共讀:師生共讀一本書,共同評析、鑑賞;

③親子共讀: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讀書活動中,批閱孩子的讀書筆記,用自己的讀書行爲影響孩子。

舉辦學科主題活動。本學期,我校舉辦了語文節、科技節的活動,意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練就本領的意識,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感悟學習的快樂,拓展學習的空間。

我們相信,只要循着新課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課改實驗定會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今後的課改實踐中,我們將深化學校的課改工作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持續快速發展。

篇8:課改工作總結

新課程受益匪淺,自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氣氛濃厚、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我不斷地思索並追求着:“讓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成長氣息的課堂上張揚個性,自主創新,開發學生智能,塑造學生人格”。爲了這個目標,我積極投身課改,實踐新課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課改活動。十年來,經過培訓、研討、實踐、小結、反思等幾個階段,我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認識到實踐,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總之,新課改帶給了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一.對教學觀念的認識。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先要用新理念武裝自己。我認真閱讀了《新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教學》、《國小數學教育》等書刊,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爲指導,進一步轉變了教學觀念。

二、對教學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繫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達到的,面對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對國小生來說,相互合作啓發不可缺少,轉變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三大目標之一,是課改成敗的關鍵。低年級的模仿教學能使學生有成就感,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的結合。自主探究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必須有機的結合。因此,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從低年級培養,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驟,以2人交流爲主,逐步過渡到4人,因此三年級的學生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形成(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傾聽能力等),但學生分辯是非的能力還很弱,所以應以2人的合作交流爲主,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三、我的做法

新課改的成功與否,教學實踐是最有力的發言者。我把課堂教學作爲工作的重心,踏踏實實地走好教學的三步曲。

課前:集羣體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資源。

實驗教材是否能馬上適應傳統教學的土壤,是否能達到專家們預期的效果,這和教師教材的經營者有着直接的聯繫。理念陳舊不新,我們大量閱讀教學雜誌,《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國小數學教學》等雜誌中有豐富的知識營養,從中積極汲取我們所需的。一個人孤軍奮戰常常事倍功半,處理教材需要導師的點撥,需要“三個臭皮匠”的集體智慧。因此我們常常圍坐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出謀劃策。更多的是在課間十分鐘,大家把上課的成功敗筆相互交流,濃濃的學習氣氛洋溢在集體備課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學習爲以後的教學帶來更多的經驗。

備課組第一個遇到的難題是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上好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課?這是每天要做的也是最難做的,新教材這道大餐讓人一時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如有些不可能直接蒐集到現成的信息,必須由學生經過觀察、實驗、調查、解讀、研討,但課前必須有個定奪。因此,我們常常爲之爭個面紅耳赤,直到最後,總能把教材看得更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發現它更大的教學價值。

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運用、駕馭並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闊斧地選取其中認爲最有價值的點,整個教學過程爲達成這個點而展開,讓課堂變得實在有效。

課堂:讓學生成爲主人,打造綠色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靈魂,知識在課堂中傳授,能力在課堂中形成。有了課前的精心預設,該向四十分鐘要精彩了。新課標指引下的課堂應有民主寬鬆的氛圍,有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應充滿着生命活力,充滿着人文關懷!爲了嚮往的綠色課堂,我在實踐中努力做到:

快樂多一點。良好的學習氛圍猶如樂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證學生主動愉悅學習的場。低年級兒童就象幼嫩的芽兒,需要我們的關心呵護,需要我們的激勵讚賞。在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喜歡你響亮的聲音”、“又是一種新算法,真能幹!”這些真心實意的讚美,充滿賞識的話語把學生一次又一次帶入快樂主動地學習中。

自由多一點。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給學生明確一定的任務要求後,再教給一定的方法,他們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給學生髮言的自由,“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爲”┅┅我們發現高舉的小手多了,課堂變得活躍,思維經常碰撞出火花。我們會發現出色的孩子在進步,本來有困難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進。自由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主動了,理解多元了,體驗深刻了,思維馳騁了,個性張揚了!動手實踐多一點。語言的交流是必須的,但從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分配考慮,滿堂講是不可取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開始的1520分鐘,末尾的十分鐘尤爲低效。那我們可以寫一寫,做一做,動一動,轉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注重設計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的活動,突破靜態學習,強調學習形式的活潑多樣化。

新課堂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學習積極性在高漲,但最基本的習慣培養不能丟。立坐、舉手、傾聽、發言、朗讀和書寫習慣同樣也是新課堂的基礎。我們考慮低年級無法同時關注多種習慣,採用了分階段實施培養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分解着學。每開學初我們就培養學生坐的習慣,要求坐得穩坐得端正,進行比一比並激勵鞏固。第二個月舉手的習慣,第三個月聽的習慣┅┅每個月都有側重點。從目前反映來看,我們的學生比較穩,習慣的培養已在課堂中初見成效。良好的學習習慣爲新課堂有效地開展學習提供保證。課外:融學習於生活,樹立大教學觀。

學習爲生活所用,生活是學習的內容。新教材洋溢着濃郁的生活人文氣息,裏邊編排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通過學生課外豐富的活動拓寬豐滿學習內容。各學科各顯神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新課程均以現實生活爲載體,爲了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價值,爲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在這十年的新課程的改革中,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辛苦卻快樂着,生命的張力在勃發,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要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對學生寬容、民主、平等等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課程猶如一陣春風,帶來了活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構建了我們師生生命的綠洲。

新課改的實施不可能沒有疑問和困難,但只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堅持下去,積極總結和反思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多學習、多思考、多創新,那麼離成功的彼岸就越來越近了。

篇9:課改工作總結

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集體備課取得共識。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存在着運用課改理念,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問題。在無現成經驗可借鑑,又缺少教輔材料的情況下,發揮羣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不失爲一條捷徑。學校要求教師不受固定的集體授課時間的限制,時時集備,天天研討,只要有了問題,就提出來研討。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能使教學方式呈現出各性化、多樣化。

通過課堂教學,大膽嘗試,課改的過程,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參與,同步提高的過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學校領導要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寬容,允許教師根據自己對新課改的理解,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操作自以爲合理的教學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領導要分年級,分專題進行聽課,課後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並運用課改理念,進行評析,符合課改精神的做法,及時給予認可和推廣。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設計貼近學生實際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遵守以下原則:

1、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的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由教師、學生、語言學習材料和媒體基本要素構成。一種完整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學生的模式和教師的模式的有機集合,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他們通過設計相應的交際情景傳授新句型,新詞彙,指導學生練習,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內容、方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並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設任務情景,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健康地發展。

2、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設計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更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擴展過程。因此,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更加重要,讓學生置身於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種教學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並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民主和諧原則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形象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爲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教師應公正、平等、和藹、信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這樣,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合作學習原則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國小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沒一位學生的優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達到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開發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第四:組織上好研討課。學校分管領導要積極參與、學習。通過聽課、交談等途徑將教師一些好的教學方式進行梳理、小結,並即使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分專題輪流上研討課的方式,將一些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在全校以至全市加以推廣。

評價制度的改革是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學中要提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尊重和愛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成績和點滴進步適時的加以肯定。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紅花、紅星、紙製獎牌、課文中的人物卡通圖片等。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取得的進步即使給予表揚,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要規範英語課外輔導時間。國小英語每週只有2課時,復現頻率低,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系統掌握,因而要確保個班英語早讀時間每週不能少於兩次,或學校統一在早讀前劃分時段讓學生讀10—15分鐘的英語,由班主任負責管理,任課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篇10:課改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們按照新課改精神的要求,汲取傳統教育教學中成功的經驗,積極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希望通過努力在課改實施中不掉隊。下面談一下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緊抓課改機遇,塑新型教師隊伍。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我們不斷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教師把他的潛力變爲現實,抓住這次新課改的機遇實現自身的價值。一年多來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突出重點,狠抓教師素質、能力的高,爲每一位教師提供最大限度的學習機會、展現機會,力爭使我校每一位教師都成長爲在全鎮乃至全縣有名的名師。

1、培訓先行,更新教學理念。

實現《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才能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才能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培訓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成了學校的首要工作。

首先,學校重視骨幹教師培訓。學校制定了“教師培訓”方案,先後輸送50餘人次參加省、市、縣、中心學校級培訓,使這部分教師在培訓中完善自我,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成爲教學研究的排頭兵。培訓的教師都要完成“一篇學習體會”、“一次學習報告”、“一節公開課”,切實把新思想、新精神帶給每一位教師。

爲增強學習實效性,學校採取“骨幹帶動、羣體培訓”的方式,通過專家講座、骨幹教師彙報、學科教師示範、交流研討等形式,紮實有效的開展業務學習。每週根據各科教學實際情況,確定業務學習的專題,所有教師查閱大量資料,有重點準備,在研討會上開展活而有效的交流,積極互動,更新觀念。促進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

2、科研先導,轉變教學方式。教育科研,能有效地推動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續發展,是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精教學、懂科研的專家型教師隊伍所必須的。

依據任課教師的教學實際,我們研討確定研究專題,組建課題組。在課題管理中,我們突出重點抓過程性管理。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課題研討會”,實驗教師提交實驗研究資料,交流實驗情況,聽取專題報告,觀摩實驗研究課。實驗進行中,教師對研究資料完善整理,如參考資料、實驗課教案、課堂信息反饋、專題報告以及有價值的學生的作業、作品等。

我們十分重視平時的教研活動。爲發揮羣體互補優勢,形成整體合力,我們採取了“集體備課”的方式,在集體研討中豐富充實自我。各學科根據年級特點建立備課小組,定時與分散相結合,以“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爲輔助,即:在利用“集體備課教學詳案”進行課堂教學時,先由初講教師進行試講,然後與其他教師研討教學得失與改進措施,以利於其他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同時強調保持每位教師的個性,避免趨同現象。

3、信息共享,拓寬教學視野。

除了讓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外,我們特別重視各種報刊書籍對教師教學的影響。因此,我們訂閱了十幾種教育報刊,鼓勵教師開展自我學習教育,瞭解教改前沿信息,指導教學行爲。

今年,全中心學校實現了寬帶上網,實現資源共享。豐富的網絡資源,給師生的發展創造更優越的環境,使師生在現代科技帶來的方便中更好的發展。

4、放大教師的“亮點”,讓老師們有成就感。

“熱愛學校、尊重學生,快樂工作,成就自我”,是作爲校長寄語贈送給老師們的。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是教師們的最大願望,沒有一個老師不想幹好工作,當專家的。“成就自我”,也是學校所期望的,教學質量的高低就取決於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名校需要名師支撐。放大教師的“亮點”,就是發現教師的長處,採取鼓勵、激勵措施,在學校內部宣傳教師們的成績,給其他教師樹標;在社會上宣傳一部分骨幹教師,擴大教師、學校的影響力,讓教師有一定的成就感。特別是鼓勵年青教師展現自己的才能,形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事實證明,營造濃厚的學習、探究氛圍,給老師們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讓老師們實現自我價值,是吸引、凝聚老師,提高老師積極性的一種好方法。

二、提高“問題”意識,促進課堂教學上水平。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隨着新課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師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對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課堂教學變的越來越活躍,形式、花樣翻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善於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做到一個轉變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

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貴有疑”,問題意識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的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思考、學習品質。目前,我們在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進行着積極探索。

三、創建良好校園氛圍,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學生身處校園之中,校園內的一點一滴無不影響着學生。

1、建設人性化的學校氛圍。一種自然、溫馨的人性化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獲取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內,道路兩旁、樓道一側,輕輕的話語、絢麗的彩畫校園的各個地方都成爲了學生自我教育的舞臺。我們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氛圍的建設中,校園中親切的標語這些都是孩子們精心創作的。這不僅僅是口號、標語,而更是孩子們內心純潔的表白。

我們注重加強全校教室文化氛圍的營造。同時,我們鼓勵教師與學生合作,營造適應各自特點的班級氛圍。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這就是學校在校園文化氛圍建設中所始終遵循的原則。

2、創建個性發展空間。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中心學校要求各國小建立“紅領巾”廣播站,每天,都能聽到廣播裏清脆的聲音。有趣的天文地理知識,最及時的新聞大事,以及同學們的喜怒哀樂,同學們特別關注。3、培養自主中進取的氛圍。中心學校在創建良好的校園外部氛圍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行爲習慣的培養薰陶。針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編制了學生成長手冊,學生每天的表現予以關注。其中,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今天,我提問題了嗎?和小夥伴一起學習,我快樂嗎?等,也有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交流的空間,如“老師這樣對我說”“我和爸媽一起來”等,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表現都能給予客觀的評價,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在每位學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成長檔案袋”,用來收集學生自己滿意的作品。檔案袋中的內容都由同學們自行確定,而學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而不是隨機的。成長記錄袋不是簡單的文件夾,我們注重引導學生依據特定目的而收集。打開它,你會看到孩子們精心創作的手抄報、多彩的圖畫、優美的文章、獨特的製作記錄了同學們的點滴進步,樹立了自信。

四、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1、進一步加強教科研投入力度,特別是在教師評價中的力度。

2、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是非課改年級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3、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師、學生的評價方式。

篇11:課改工作總結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種教育改革,最主要的還是課堂教學改革。如果課堂教學沒有變化,那麼其它改革也難以取得顯著效果。在課改中,我們提出“真心實意搞課改,紮紮實實抓課堂”的口號,並以“四導”爲抓手,推進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

㈠導理念——紮實做好老師的培訓工作

實施新課程,老師是關鍵,爲了轉變觀念,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通過校領導和骨幹老師的輔導報告,引導老師學習、領會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引導老師學習新課程教學的設計;通過分階段的培訓與指導,引導老師掌握實施新課程的科學方法、評價理念;通過推薦一些教育理論書籍、課程改革信息,引導老師撰寫課改論文、案例和體會。此外,學校還抓住兄弟學校請專家指導的機會,讓實驗老師參與到該項活動中去,與專家對話,接受教育專家的思想傳播,獲取大量信息,使老師們在實踐中更好地琢磨、體現、完善新的理念。

㈡導方法——抓好課堂教學的前期工作

課改一開始,老師們就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數學沒有學具,音樂、美術沒有教案,體育不規定內容……爲了儘快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制學具,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校充分發揮各學科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在備課中要求老師們考慮以下因素:

(1)收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音像資料、圖書資料、網上信息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識;

(2)採用“馬蹄型”、“品字型”等教學形式,增加交流機會;

(3)多創設一些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情境,發散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個性。在集體備課時,由執教老師作中心發言——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學科組其他老師認真傾聽,並在各自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對於出現的問題大家爭相探討。

㈢導策略——進行課堂教學交流活動

我們紮實開展課堂教學交流活動,組織好示範課、研究課、公開課。我們還開展了跨學科聽課,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溝通與融合,聽課後老師都能抓住課堂的亮點談自己的收穫與體會,真正做到了一課一得。我們組織骨幹教師深入課堂聽課,發現“提問式”、“注入式”的課堂教學較多,針對出現的問題,我校領導、老師一起把脈、商討,決定老教師靠骨幹教師帶,走“仿——悟——創”之路。一學期來,在廣泛的交流中,老師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中有所體現。

㈣導評價——着力課堂教學評價的嘗試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課堂教學評價。在實施中老師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的課改課是好課?怎樣的課堂教學纔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學校以怎樣的標準來評價一堂好課?例如一年級的語文課識字2,老師在教完生字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演課文內容。學生有的表演動作,有的表情朗讀,有的索性走下來,三五個聚在一起指手劃腳,老師呢?穿流於學生中間,忙得不亦樂乎。正當師生激情投入,興致高昂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抄生字沒來得及在課中落實。用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來看這堂課,教學內容沒完成,課堂結構不嚴謹,學生行爲太隨意,充其量只能是一般課。用新的課改理念來衡量以上教學,我們覺得這堂課雖有不足,但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快樂體驗,個性得到發展,精神得到滿足,老師成爲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這堂課仍值得肯定。我們通過以上課堂教學評價的嘗試,讓老師們大膽地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效地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導”解放了老師們的思維和手腳,曾經拿着教材茫然的老師豁然開朗了;曾經拘泥於課堂或習慣於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老師少了。邁着課改的步伐走過來的教師最有發言權了,他們深有體會地說:“課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充實;課改,讓我們再次審視自己;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對未來教師最大的挑戰。”

篇12:課改工作總結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學校英語組通過學習、摸索、實踐,在新課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把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大家做以交流。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搞好新課改的前提

通過課改實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搞好新課改,教師理念必須轉變。做爲參加過市級新課改培訓,做爲學校新課改帶頭人的我和參加過縣教育局新課改培訓的幾位老師,結合學校通過校本培訓對全校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並適時召開新課改教學研討會,爲其它年級教師做示範課起到了新課改的引路作用。這樣逐漸使全體教師樹立了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學達到師生共進、共識、共享,它不再是教師單向的講解。課堂教學關注的應是學生健全價格的培養,強調的是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要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爲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已經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而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範,我們認識到要開發教材以外的教學內容。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者,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

通過實踐新課改,我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是有獨立價格的,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併爲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都有進步的願望,都可以獲得成功。

4.新教師觀念

通過新課改的探索,全體教師認識到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

5.新評價觀念

通過新課改,我們逐漸認識到評價的目的不是對學生進行選拔甄別,而是爲了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與提高。我們在學生的評價方面作了大量的嘗試:檢試卷做到兩杜絕、五體現,即杜絕偏題、怪題,杜絕內容簡單、羅列;試題形式體現多樣化、試題內容體現生活化,試題難易度體現層次化,試題答案體現多元化,試題結構體現綜合化。

二 、腳踏實地地進行新課改,使課堂教學有了新的飛越

1.課堂氣氛活躍了,新課改體現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和諧統一,以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安靜,學生聽講聚精會神,鴉雀無聲是再好不過的課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課總有着固定的模式:複習舊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小結。而現在我們通過新課改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師上課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新課改的“新字;課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師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新面貌,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只起到組織、示範、引導作用,且上課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據每堂課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比如:知識競賽、謎語猜、問題論、動腦動手、故事大賽等。教室裏笑聲如潮,掌聲如濤,氣氛活躍,與以往的“鴉雀無聲”形成鮮明的對照,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樂學“思想,現在總結起來,新課改實施中經驗有能夠較好地把握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精神,課堂上能很好地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角色定位轉換快,教師將自己放到一個與學生平等、理解、和諧、民主、寬鬆、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教學,努力使自己成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改變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培養了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及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一批新型教師在課改實踐中茁壯成長

課改實踐轉変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開始關注學生的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通過課改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得到了進步提高。一學期來,有6篇教學論文在各級教育報刊、雜誌上發表,在各類評選中獲獎,圓滿完成學校課題《在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幾點反思與建議

1.教師情感投入等的差異,會產生高低有別的課改效果,新課程改革需要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積澱的硏究型教師,所以廣大教師要關注自己知識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評價相對滯後,新的課程改革需要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3.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待加強。

4.適應新課程的校園文化有待建立。

總之,通過新課改實踐,經我們的體會是:教師培訓是關鍵,教育理念是基礎,教育方法改革是重點,評價改革是動力。我要和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新課改予我們廣大教師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篇13:課改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的課改讓我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將自己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識新課改,爲實施奠定理論基礎。

只有認清看透了新課改,才能談得上較好地實施。所以,我熟悉了課程改革的目標,認識課程結構,瞭解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新課程中的核心理念。爲實施積累一點理論指導,使自己在實施中有了方向、原則。爲此,我和班級其他科任老師一起商量:將學生分爲“白依米”、“黃依米”、“藍依米”、“紅依米”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爲四個小組,按學生差異分配組員,選好組長。在上學期的基礎上一如既往的做好捆綁式小組的工作。

二、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觀念纔有新的教學改革,因此,我積極參與學校聽課、培訓,反思或與同事討論,來提高自己的認識,強化自己的責任,從教師角色、教師行動、師生關係、學習方式等方面改變自己以往的觀念,使自己的觀念與新課程的方向協調一致,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三、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力求他們會提問題,同時與同學合作,通過觀察、做遊戲、模擬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說,在學習上,我靈活運用“學案導學六步教學模式”,利用捆綁式小組,提倡一種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因爲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記憶纔會更猶新,只有親身經歷過、體驗過,人才會有所收穫。

四、抓住課改的特點進行教學。

低年級語文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爲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高段語文時,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了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要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了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要努力開放,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爲創建高效課堂而努力奮鬥。

篇14:課改工作總結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以令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我市順利推進。作爲丹陽教育對外展示窗口的實驗中學,我們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根據《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以及《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制訂了《實驗中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把“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爲重點”作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強化,更新觀念。

利用各次培訓和各教研組學習的時間認真組織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規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瞭解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並結合實際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轉變教師的課程觀、觀、學生觀和評價觀,把握新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功能和教學方式上的重大變化,明確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和特點,樹立素質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和課程觀,正確處理繼承與改革、部分與全體、學科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關係。

二、加強培訓,注重實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師資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嚴格堅持“全員培訓、突出重點”的原則,合理規劃培訓內容、對象、規模和進度,把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把省市級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把學習培訓和教學實踐相結合。語、數、外、音、地、史六門學科個選派一名骨幹教師參加省級新教材培訓。暑期首先進行七年級年級教師培訓,然後利用業務學習再進行全員培訓,最後利用各教研組每週的學習時間進行分學科培訓。培訓中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體要求及其實施方式作爲工作的核心內容,注重培訓實效,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

1、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新制度。爲保證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我們積極探索一種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即謀求建立一種有助於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新的教學秩序,從而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濤聲依舊”的現象,我們建立了理論學習制度,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不小看理論思維,促進教師專業的提高,這種理論學習,更加指向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其次是建立對話交流制度,進行信息的交換、經驗的共享、專題研討。三是建立了課題研究制度,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四是建立了新課程研討制度,確定每週六爲“新課程教研日”,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的教學研討活動,以教研組爲單位,總結、交流、反思本週的教學情況,思考研討下週的教學內容。如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每人一節的多媒體教學觀摹、說課、評課、教學反思與交流、案例分析、專題研討、教育沙龍等。在觀念的碰撞與交流中達成新的共識,在實踐與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2、建立“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新機制。學校是課程實施的最基本的單位,教師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的隊伍,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的建立,將對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積極倡導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集體,即教師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與學的氛圍,有了這樣的氛圍,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我們強調教師之間的互助和合作,教師之間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建立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合作、發展的學校文化,形成寬鬆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交流與對話,溝通、協調與合作,共同分享經驗與成功。我們不斷增強教師的研究意識,促使他們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爲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3、建立以“參與式”爲主體的教師培訓新模式。課程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學校發展的動力是教師,教師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專家所言,通識培訓只是把表層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還非常堅硬,根深蒂固的東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念轉變爲教師的教學行爲,需要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爲此,我們積極探索以“參與式”爲主體的積極互動的培訓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對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除了派語、數、外、政、史、地、生、音、體、美等老師參加省級新教材培訓、鎮江市培訓、丹陽市培訓以及學校暑期進行新教材培訓外,我們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將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後結合實踐講理論,將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地表現出

來。我們先請教師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然後,培訓者走上講臺,組織教學,進行即席指導,引導教師開展討論,整個課堂變成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場所。在這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討。講座學習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再單純地講理論,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讓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論。這種全新的培訓方式,構建了一種新的學校文化,爲教育管理者與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使教師們受到空前的鍛鍊和提高,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三、嚴格執行,規範實施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按要求開齊、開足各類課程和各門學科。

2.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爲必修的課程。繼續開設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勞動技術教育課。把研究性學習作爲當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點,結合我校掛靠的省級課題《國中綜合活動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進行統籌安排,根據年級的不同,提出切合實際的不同要求。

3.加強外語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繼續認真研究和探索我校英語教育特點和計算機教育特色,充分利用師資優勢和已取得的兩大特色教育的一些成功經驗,不斷擴大戰果。

四、加強研究,積極探索

教科室把新課程的研究作爲工作重點,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新課程實施

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尤其要對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等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努力促進了課程改革實施水平的提高。充分發揮教科室作用,加強教科研力量,充分發揮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入學習努力實踐,注重案例研究,加強積累,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關注個體差異,合作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努力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五、改革評價,促進發展

探索並構建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改革課堂教學活動評價,制定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實中課堂教學改革評價表》。評價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水平、學習效率;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爲方式的發展。既重視結果性評價,更重視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全面性評價和基礎性評價。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其他社會成員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六、強力推進,全面展示

爲了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交流信息,加強校際間的聯繫,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共同探索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新路子,我校於11月14日舉辦了以“走新課程,體現新理念”爲主題的教學節活動,面向市內、外全面開課並進行了研討,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兄弟學校老師的高度評價。

篇15:課改工作總結

《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它當作一門特殊的語言來研究,要確立數學語言培養的觀念。

一、課堂現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有如下現象:1.幾個優秀學生的發言代替了全班學生的發言。2.發言的同學語言羅嗦、表達不完整或詞不達意。

3.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來發言或站起來了,發言聲卻很小。4.課堂上只聽到教師的“精彩講解”而很少聽到學生的聲音。

二、原因所在。

1、老師不放心。

我們擔心一旦放開了讓學生說,會浪費很多時間,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所以,爲了趕進度,我們不得不進行着“一言堂”,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表達。學生也就習慣於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於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

2、學生不想表達。

關於課堂發言,老師們一直很重視,但是課堂上依然存在着越到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現象。這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七年級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時機,爲孩子打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爲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從七年級抓起,讓學生“說”好數學。

比如我調查了我班學生上課不愛表達的原因大約如下:害怕自己說錯。(多數同學)

上課變小動作,說小聲話,導致不會回答。(個別人)有時是不會回答,有時是被別人說了。(個別人)因爲不懂,所以不想舉手。(個別人)因爲太累了。(個別人)懶得思考。(個別人)

留給思考的時間太短。(個別人)

我的做法:針對這些原因,我嘗試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及時表揚他們的表達。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了,慢慢地,持之以恆地學生會樹立起愛發言的自信心。比如,用語言誇獎:聲音真甜、說得很流利、很勇敢、表達得很清晰、有進步、真像個小小播音員、好棒啊!……(眼神也要和學生近距離地交流,發出真誠的微笑)。用動作誇獎:豎起大拇指、全班有節奏的掌聲、拿起自己的耳麥給孩子擴音。我也會在上完一節課,全班廣泛性地評星,貼在自己的數學書上,只有極個別沒評上。這些做法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現在我班的孩子發言非常積極,令我滿意。今後我將針對發言的質量做一些嘗試。

關於“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太短”,這一點我將多關注他們思考的表情、動作,氣氛,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想好了,小組討論是否完成了,然後再提問。

3、教師缺乏鼓勵。

賞識和鼓勵,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表達能力較好的班級,教師對他們的表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較弱的班,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是比較少的。建議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與讚賞。

4、示範作用不強。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數學教師的語言準確、精煉,邏輯性強,“像敲釘子聲聲入耳”。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教師精彩的教學語言並非與生俱來,只有豐厚的積澱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得更精彩。

作爲我們,首先自己應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說話言簡意賅,語句規範,語音清晰,語速適中,給學生以示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其次,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跟着說或複述。

三、培養途徑。

(一)怎麼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數學又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要求學生準確、簡潔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通過數學語言表達出來,而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而七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較弱,模仿性又很強,所以教師語言的示範和指導顯得尤爲重要。

1、語言示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數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語言規範,爲學生做出榜樣,並要求他們認真傾聽,給其模仿的機會。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學生髮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課結束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鞏固。

3、及時糾正或補充。

在傾聽同學發言時,當他們說得不規範,不完整,不正確時,要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學會有禮貌的對話,及時糾正或補充。

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進行對話提問:一是質疑型提問,如“你講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說得更清楚些?”,“你說得太小聲,我聽不清楚,能不能大聲點?”二是反駁型提問,如“如果是這樣,用你的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像你說的這個數學問題,怎麼是列這個算式呢?”三是補充型提問,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後面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方法和他一樣,但是我又想了一個不同的……。

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中互動,在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又可培養學生敢說敢想,善於糾正和補充別人的說法的好習慣。

4、必要的複述。

在學生做完一道題後,我們不能只停留於其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確上,而是鼓勵他們說出其思考過程來,然後請個別學生複述一遍,這樣對全班同學的學習也能起到指導作用。

(二)說什麼。

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不同環節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說情境。

生動有趣的圖畫是新教材的一個突出之處。但由於只有大量的圖而缺少了文字的敘述,這就向教師提出了一個高的要求,你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你就必須讓學生理解圖意,說出圖意,否則教學就難以順利進行。實際上培養學生“看圖說數學”的習慣,就是培養七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2、說操作。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初步獲得感知。可是數學活動並沒有結束,伴隨着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操作、思考的過程,能強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3、說方法應用題。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可堅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清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口述解題方法,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清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明思維決定着語言的表達,反過來語言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使思維更加條理。在七年級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說題意、說思路、說策略,有利於學生理解應用題結構,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和條理性,爲今後高年級應用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說總結。

總結的方式可以很多,如,老師有重點地說示範作用;師生一起反思回顧;讓學生說,說得不完整或太簡單,或通過“追問”豐富內容;寫數學日記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進行長期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篇16:課改工作總結

課改工作總結

課改工作總結

新溝鎮中心國小

2003-2004學年度及本學期,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順利開展並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家長老師及社會人士的好評。

我們堅持以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全面開展課程改革工作。課程改革使我校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師生精神面貌大變樣,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學習,強化管理

觀念是行爲的指南,因此,更新教師的觀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而落實這一前提的基礎是認真學習,在教師頭腦中初步建立課標的基本理念。從2001年底開始, 我們將語文數學兩科《課程標準》翻印給全校教師,組織輔導學習,加深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2003年暑假又派了兩位年輕教師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課程改革培訓。

(二)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究新課程教學的基本過程,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路,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

進行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校課改年級教師根據新教材的特點,主要抓好兩項工作:一是認真鑽研教材,爲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做好鋪墊;二是切實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路。把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教師間加強合作,發揮各自長處,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爲課改的主要內容。大家集體研究教材,設計教學,輪流執教研究課,及時展開討論交流。自我評價,展示教學設計意圖,反思成敗得失;科任教師互評,各抒己見,發表看法,提出建設性意見;我校先後上了語文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實驗研究課五節,爲全鎮上示範課四節,作專題講座兩場。

(三)把課改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用課題研究促課改的推進,把課改作爲課題研究的實踐形式,二者互相促進,有利於課改發展。

學校 積極支持鼓勵老師們收集整理資料,把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記錄下來,整理成文。這兩學年,學校有四位教師的課改案例在縣市獲獎,有四位教師的課改論文獲市縣一等獎。

四、圍繞課改展開校本培訓

充分利用我校特級教師、省市骨幹教師的師資資源,開展“結對子、拜師傅”的培訓活動,讓教師在崗位上練兵。對一年級上崗教師進行了“課改”培訓,《課程標準》培訓。每週星期三的晚上安排2個小時爲教師業務學習時間。我們先後組織教師學習了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具體做法是:①組織講座,由已參加過培訓的省級骨幹教師擔任主講教師,重點是解讀新的《課程標準》。②組織討論,對照《課標》,結合教學實踐,教師們可以提出各種問題,相互討論,共同尋求一個滿意的答案。③組織輔導,由教導室和中心教研組選取報刊上的理論性文章,提供給教師們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和討論,使廣大教師更新了教育思想,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全面實施《課程標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組織開展了“教學活動月”活動,活動形式爲“分組比教,重點評課,集體評講。”具體地講就是由骨幹教師組成兩個評課小組,分別進行文科類和理科類學科的課堂教學展示,評委將所要評課的對象先定到人,課後作充分的評講準備,最後召開教師大會,作集體評講。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全體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有了一個飛躍。

五、加強課程改革的保障

(1)物質保障。按照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和課程改革的需要,進一步完善辦學條件,配齊配足必要的教育裝備設施。學校增撥一定的資金,用於課程改革期間開展教師培訓、科研和有關活動所需要的專項經費。

(2)政策保障。學校成立了以教學副校長爲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對新課程實施進行統籌規劃、指揮協調。將課程改革工作情況列爲對學校各項工作質量教育的重要指標,每年度組織一次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的評比。

六 、存在問題。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優生髮展與扶持學困生很難兼顧。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和要求,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因爲基礎的薄弱,參與性、主動性的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得出,加上學校辦學條件較差,課改年級每班人數達到九十人以上。學困生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2、鼓勵肯定、保護自信與客觀求是、堅持科學難於界定。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加強積極的強化,要形成樂學的氛圍;要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要捨得誇獎學生。老師們爲此很盡心,課堂風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也發現有的課堂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於耳;畫笑臉、獎紅旗不厭其煩;撫腦袋、牽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師的熱情並不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呢?其實表揚、鼓勵作爲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並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讚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要做到該表揚的決不吝嗇,該高歌的決不低調,該委婉的切忌過露。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提倡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我們既要注重人文性,關注人的情感個性,又要堅持科學性,實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3、教師的配套教學資料不完善。教師要用大量時間收集資料,製作教具、完成教學任務與開展課型研究的衝突,造成完成教學任務時間滯後,期末出現趕課時的情況(特別是語文)。

4、學校現在的設備不能滿足現代教學技術的需要。大多數教師掌握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不強,有的課型仍然不自覺地出現新教材老方法的教學方法等等。

七、對後段工作的打算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加強宣傳、學習的力度,提高全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總結已取得的成績,改進目前存在的問題,

1.按照新課程要求設置課程及課時計劃。

2.在課改班級、學科根據新課程標準進行新教材試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研討活動。

3.課程改革工作小組組織課程改革現場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課程改革情況進行交流。

4.總結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經驗。

5.提出具有個性特色的課程改革研究項目,作爲深化課程改革的主課題。

6.收集和積累課程改革的各種資料和案例。

7.定期舉辦課程改革研討會,每學期組織一次課程改革總結交流會,編印階段性研究成果資料。

課改工作總結一文由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篇17:課改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我校努力貫徹課改工作思路,樹立“以課改促教學,以課改促教師,以課改興學校”的思想,從實際出發,結合本校課改研究的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領導,積極引領

課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領導,對於這樣一次涉及教育領域深刻變革的大事,作爲學校確實把它作爲重中之重的工作加於重視,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有效組織,科學管理,爲課程改革保駕護航。

學校成立了由學校副校長爲組長,教導處、學科骨幹教師爲成員的“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學校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實驗經費,建立激勵機制,有力地推動了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2、轉變觀念,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

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但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轉變,課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師資培訓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有效實施新課程的基礎和前提。要求所有課改年級教師必須“先培訓,再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基於這一點,我校實行了集中的通識培訓、有計劃的校本培訓、經常性的自學相結合的路子。

在暑假時,學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幹教師參加區級的培訓。在開學前,又進行了校本培訓,先整體培訓,使課改年級教師對新課程更熟悉,從思想上、觀念上、情緒上對新課程產生認同感,並積極投身於課改之中。觀念的更新,更注重於平時的積累。組織了青年教師說課比賽、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我與新課程、新課標”青年教師演講比賽等活動,調動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參與課改的積極性。

3、制訂課改計劃。根據教研室課改方案和意見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課改計劃,並按照計劃紮實開展課改工作。

4、關注課堂,注重實效,狠抓課改目標落實。

課改的生命存在於課堂,課改的魅力呈現於課堂。學校帶領老師們邊實踐邊研究,從如下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一是注重師生關係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與學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四是注重評價方式的改革。

二、制訂制度,教科研拉動

爲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改得積極性,學校先後制訂了《教師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教師考評獎勵制度》等,制度中的條條款款使教師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認準了奮鬥的目標,同時也使教師“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極力營造科研氛圍,使課改實驗教師全體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互相聽課的頻率,參加的活動多了,教師就會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課堂、精心準備,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爲。

三、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課改應該說不僅僅是實驗年級應該做的,只不過是實驗年級用了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給師生留下了豐富的互動和創造的空間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學校以一至三年級爲實驗點。先由點上的教師上研討課,組織其他教師來聽課、評課。過一段時間後,再由其他年級教師上研討課,大家評課,這樣以點帶面,層層推進。要求其他年級對教材重新進行組合,使他們的課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

四、課改取得的實效

課改給學校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學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學的課改特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辦學亮點。課改贏得了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在社會上初步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課改給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一個“以人的發展爲本”,師生共同發展的教育觀念正在形成;課堂教學在變,課堂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師生關係在變,師生之間建立起共同發展、平等的師生關係。課改使一批教師成長、成熟和成功。

五、存在的問題

(1)由於課改工作系統性和複雜性使教師的壓力較大,老師們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少有經驗有深度的教師指導。

(2)發展性教師評價成爲課改工作的一個瓶頸,操作難度較大,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數意識在師生頭腦中根深蒂固,一切圍繞考試轉的思維方式得不到改善。

(3)學生學習能力參次不齊,有效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成爲教師面臨的一大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下階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充分發揮學校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加強教研組之間、校際之間的專題研討活動。

(2)繼續堅持隨堂聽課、評課制度,抓好點和麪的課改工作。

(3)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加強重點課題研究,確保取得成效

篇18:課改工作總結

我校的課改工作開始於20xx年,至今已進行了4年,隨着課改的深入和發展,先進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猶如春風雨露一樣滋潤着每一個從教者的心田,我校的課改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在走過的20xx年裏,我校的課改實驗工作已走上正軌,整個實驗工作的框架已經建立,教育教學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育活動、課堂教學呈現出新態勢。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校教師的教學開始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和即時的體驗,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各種奇思怪想,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於別人的見解,注意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鼓勵性語言替代了簡單粗暴的批評、指責,激勵性評價替代了機械重複的表揚、獎勵,“分項測試”、“分層評價”等評價方式和“評價欄”、“成長記錄袋”等評價工具被普遍採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因學定教”、“有效教學”成爲教學新概念;“你的看法是什麼?”、“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成爲教師新詞彙;“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蹲下來和學生對話”成爲課堂新景觀;敢說敢問、求新求異、合作互動成爲學生學習的新傾向;關注生活、走向實踐、研究探索成爲廣大學生成長的新方式,師生關係呈現出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態勢。

2、一支富於專業精神的青年教師隊伍正在成長。

課改實驗所活躍起來的學習之風、研習之風,已在我校悄然掀起。蒐集和學習先進的課改經驗,擴大見聞和交流,成爲衆多教師,尤其是青年節教師的新選擇;上網學習交流、建立個人網頁成爲青年教師的新時尚(比如歷史教師李明、化學教師孫濤等等),甚至有的中年教師也不甘落在青年教師之後,奮力直追。教師與教師之間,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積極互動、共同成長。學、趕、幫、超蔚然成風,呈現出人才輩出的新氣象。近年來,我縣教師在全國、省、市的教研、科研等活動中屢獲佳績。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我校教師撰寫教育隨筆、教學論文、教學設計、經驗總結等,發表於省、州、市一級刊物,有的還進入國家級刊物,並且獲得近25個獎項,發表的教學論文、教學經驗總結近50篇等被多家站轉載。

旨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由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組委會主辦的、爲期兩週的“20xx年箇舊二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於11月27日開始,分爲理科和文科兩個組分科分期進行。兩個評委小組的評委們認真地聽了參賽教師的37節參賽課,並做了聽課記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競賽組委會制定的《競賽評分標準》進行評議、打分,最後張瑋、彭超、李豔、李豔萍等000名參賽青年教師獲得教學競賽獎。這次課堂教學競賽是以新課改基本理念爲指導,重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以青年教師爲主力軍,爲他們搭建鍛鍊成才展示自我的舞臺,不少參賽教師立足本校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與自身的教學風格、教學藝術相結合,不拘一格地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思想;不少參賽教師設計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積極爲學生開創充分張揚個性的空間,加強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雙主教學”模式。整個比賽,參賽教師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閃出自己的“亮點”,使競賽精彩紛呈。比賽結束時組委會及時舉辦了“講課與評課論壇”,論壇上楊校長闡述了課堂教學理論及基本原理,並對部分參賽課作了精彩的點評;同時,評委和參賽選手們也在論壇上發表了很多積極的、有價值的教學觀點和教學理念。

由紅河州教育科學研究所和紅河州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紅河州20xx年“高中數學教師說課競賽”和“國中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是州內最高級別的教學競賽,代表箇舊市參賽的我校青年教師楊紅莉、王雪姣經過精心準備、激烈角逐,一舉奪得學科競賽一等獎和二等獎,雙雙載譽而歸。兩位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分別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的李興老師和教科室的馬明老師,他們同時獲得相應學科指導教師獎。大賽鍛鍊了新人,新人通過大賽迅速成長。

3、校本意識逐步增強。

在課改實驗的有力推動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漸成制度,校本課程在很多學校開始創生,教師有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校長更加關注學校辦學的個性和特色,校本化建設正在成爲激發學校辦學自主性和增強學校辦學活力的重要載體。

“校本教研”是20xx年科聯體年會的主題,二中作爲該次年會的主力者,積極籌備這項在課改中迎來的學校教育大事。校本教研就是以新課程、基礎教育改革爲導向,以培養教師業務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髮展爲宗旨,展示我校以“校本教學研究”爲主要目的,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總結我校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的經驗教訓,努力提高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實踐的效益;改進和完善教學的研究制度、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有效的教研機制,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和辦學水平。

我校青年教師的隊伍不斷擴大,爲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從而加快我校青年教師的成長,優化教師整體水平,學校把青年教師培訓的落腳點放在課堂教學、校本研修上,爲每位青年教師配備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導師,開展“結對子、促成長”的“青藍工程”。爲確保帶教工作的切實有效地進行,結對子雙方須簽訂“帶教協議”,按協議書完成各項工作指標,期滿由學校教科室考覈簽定。該項“青藍工程”的實施,使青年教師在系統掌握教育教學理論、課改理念及所任學科教材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新理念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優化和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綜合素質。學校爲提高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實踐的效益,改進和完善教學的研究制度、工作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加大校本教學研究的力度,校本教學培訓和校本教學研究系列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9月20日,學校在20xx年9月第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又啓動了第二期“青藍工程”。在工程啓動儀式上,顧鄉、李喬定、王汝成三位帶教教師分別與張勇、楊寒柳、張鵬三位青年教師簽訂了《“青藍工程”帶教協議》,他們將按協議內容完成各項工作指標。

篇19:課改工作總結

伴隨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促進人的發展,包括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素質發展。因此,學校不斷提升“一切爲了師生共同和諧的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學生素質得到發展。學校貫徹新課改實施方案的精神,以課改工作爲核心,樹立一切工作爲課程改革服務的指導思想,從校領導到教師爲此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大膽實踐,積極探索。通過我校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課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就我校開展課改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注重學習,轉變觀念。

1、健全組織,明確分工。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改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親自擔任組長,教導擔任副組長、學校各教研組長、各班科任爲主要成員的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此外還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語文教研組長和副教導承擔課題負責人,並直接參與各個學科的課題研討活動。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塘邊國小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制定了各小組工作職責,課改工作做到有明確目標,有具體措施,有責任落實。

2、加強培訓,轉變觀念。今年是課改的第二輪,爲了讓老師們能更好地適應第二輪課改工作,特別是面對剛入學的6週歲的兒童,並且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認知特點,我校十分重視對新一輪教師的培訓工作。20xx年上半年,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市教師進修學校專家舉辦的通識培訓,組織全體教師利用暑假學習余文森、張文質等專家的講座錄像,這些都爲隨後進入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礎;幾年來,我們不斷派出優秀的骨幹教師及青年教師到漳州、福州、廈門等地參加學科培訓、學習、聽課、參觀,使廣大教師親身體驗到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形勢,掌握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方法。教師外出學習返校後,向全體教師談學習體會,開專題講座,上彙報課,用新信息、新觀念和新做法來影響全體教師,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通過各種途徑使教師對課程改革有更爲感性的認識,促進觀念的轉變。我們“走出去”,也“請進來”。參與上課、開講座、談課改體會。這些培訓對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自覺運用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師專業素養。

3、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我校通過家長會、廣播、板報、文化長廊等不同的方式進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宣傳,使家長們瞭解現代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使家長對課程改革產生共識,對課程改革的實驗給予關注、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

4、大力投入,奠定基礎。完善的辦學條件,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自課改以來,學校一直在不斷加強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建設簡易多媒體教室,開通校校通等,使我校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對我校的課程改革的實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積極參與,穩步推進,紮實開展。

(一)抓課堂教學,促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關係到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但課堂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恰是課改的重點所在,因此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立足抓好課堂教學改革,深化教學研討活動,以課題促課改。根據不同時期,我校不斷調整教研課題,我校語文科依託教委辦的泉州市級的實驗課題《有效提高農村孩子作文興趣的策略研究》進行深化研究於20xx年12月結題,數學科開展石獅市差異教學子課題《創造適應孩子個體差異的學習空間》研究活動。在教學中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加強與教委、教師進修學校聯繫,調整課題的研究方向,繼續搞好課題實踐探索,探究提高課題研修的有效途徑,

爲落實課題研究,貫徹新理念於教學中,我們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新課改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我校力求在課堂教學方面有新的突破: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改變單純接受式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探究方法學習。

2、加強集體備課,促教師專業成長。各備課組在教研活動時間對同一課題進行教學設計,能根據本校學生實際發揮集體智慧選擇最佳教學設計,在集體備課中同組教師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教師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功效得以彰顯。強化備課制度的落實,重點落實體現教師個性化備課,寫好教學後記、反思。

3、加大教研力度,發揮主陣地作用。爲保證課改實驗的質量,我校以各教研組爲單位,確定教研活動時間爲每週一下午,各教研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重點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教育理論,討論教法、學法。通過學習,教師能根據課改的精神,努力把握好新課標,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不適合學生或當地情況的內容進行刪減、補充,並進行學科間的整合。在教學方法上,也敢於突破傳統的教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實驗的能力。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和諧、友好的氛圍中學習。課改幾年來,我校組織教師積極總結經驗並投稿,除了本校論文彙編外,在省、市、縣各級刊物都有論文發表彙編。一年來,我校老師論文獲獎碩果累累,施冬梅老師的論文《低年級寫字教學談》在石獅教研第14期發表;李逸羣老師的《修身養心化育靈魂》在石獅教研第14期發表,黃棉棉老師撰寫的科學論文《以探究推進思維、讓思維溢滿課堂》在泉州科學研討會交流;蔡美娜老師的《我的習作,我做主》、許燕燕老師的《童年趣事》教學案例、李逸羣老師的《創境激趣樂寫》作文指導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報告、《聽聲音編故事》教學設計、林涓涓老師的《淺談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柯培清校長的《創境激趣真情表達》在耕耘7期發表。共有6篇論文發表於寶蓋教研第13期。

4、創設教研平臺,加強研討與交流。多年來,學校通過新教師公開課、中青年教師賽課、課題組成員研討課的平臺,緊扣專題,推動課堂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每學年,我校都舉辦課題片區教研活動,獲得了市進修學校教研員們的好評,同時也爲課改提供了研究的平臺,解決了許多課改過程中的困惑。

(二)開發校本課程,促進課程改革

結合我校坐落於石獅市文化中心地帶,學校門口就是車流量較大的宋塘路,我校開發了《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校本教材,還以“泉州市綠色學校”爲契機制定了《我與環保》的校本課程,成立以柯培清校長爲組長、由校領導及骨幹教師共18人組成的課程資源開發小組,另外在辦學特色方面加大了力度,利用文化牆的古詩詞吟誦過級,努力構建“書香校園”,本學期還利用塘邊村燈謎之鄉之稱特申請我校爲“燈謎基地”,形成一定的學校特色。

另外,開展“大閱讀”活動。在不能挪用、擠佔其他課程的前提下,每天中午1點20分至2點以及每週三下午的地方課程爲讀書活動時間,由當班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讀書,學生從讀書讀報中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爲此成爲學校辦學的一個亮點,成爲培養學生特長的好課程。因此,在這次課改中,我們把“讀書活動”教育作爲校本課程的一項內容,從一至六年級分別在讀報、評報、辦報的能力上提出不同的要求,把“讀書活動”教育貫穿於整個國小階段。正因爲此項活動我們抓得比較嚴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學生通過讀書,習作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在各級各類作文比賽及徵文中我校學生獲獎指數直線攀升,劉洛峯同學獲石獅市“環保杯、童心喚綠色”國小生徵文比賽二等獎;蔡萍雅獲第十一屆“海峽、冰心”杯全國青少年寫作大賽高年級三等獎,蔡小云獲第十一屆“海峽、冰心”杯全國青少年寫作大賽高年級優勝獎;石美豪獲“把我的幸福告訴你”石獅市紀念建市20週年中國小生徵文比賽二等獎;蔡萍雅榮獲石獅市“我愛我家見證鉅變”徵文比賽國小組一等獎;蔡倩妮、李芳榮獲石獅市“我愛我家見證鉅變”徵文比賽國小組三等獎。

(三)改革評價方法,促進師生健康成長。

評價制度的改革是課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校在評價制度的改革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主要通過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品德、綜合能力等方面的評價,突出評價的全面性、綜合性以及學生的個性,並重視對學生進行個體學習情況及學生間合作學習情況的評價,突出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各學科過程評價表”還是“體質健康檢查表”,或是學生自己滿意的一份作業、一張試卷、一篇作文、一期小報、一幅書畫等等作爲綜合評價學生的依據,在改革評價方法過程中,我們並不是全盤否定傳統的評價方式,我們保留了一些好的方法和內容。如學生的評先評優等。對學生的評價以往教師是權威,現在我校改變了以往教師是唯一的評判者的作法,把評價權交給學生,交給孩子自己,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尊重孩子的選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了,不再把學生期末的一張試卷的分數作爲學生成績的唯一終結評價,教師更注重學生一學期來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綜合評價,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評價制度的改革除了改革對學生的評價外,對教師的評價方面,我校根據本校的實際研究制定《塘邊國小教育教學量化評估方案》。學校對教師教學進行較爲全面的、客觀的、公正的評價,打破唯“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對教師思想品德、教學常規、教學效果、出勤情況、班主任工作、指導班生獲獎情況、教師個人獲獎情況、參加教研及承擔任務情況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按學年彙總爲綜合評價,學年末將該學年教師教育教學積分進行公示,作到公正、公平、公開。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校擁有40臺的電腦室一間,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新模式。能認真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把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作爲必修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幾年來,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參觀超市、訪問和興塑膠廠和三小福服裝廠、打掃村路、進行社會調查等渠道,加強了課內與課外、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課堂上多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與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及時進行總結與反饋。重視勞動課教學,按規定開足課時,教學中注意把書本知識與勞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落實班級責任制,指導學生管理好紅領巾勞動基地和各處小花圃。培養了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激發了學生熱愛勞動和尊敬勞動人民的美好感情。林涓涓撰寫的綜合實踐論文《課堂資源的開發利用初探》發表於泉州教研通訊。

發揮共建優勢,加強校、區的聯繫。

(1)創設活動平臺。我校開展豐富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並與勞動技術教育結合在一起。學校少先隊經常組織學生進入社區開展義務勞動,到塘邊村老人會打掃庭院、擦洗窗戶玻璃,上街清理亂張貼的小廣告;組織學生到龜湖公園撿垃圾、進行簡單勞動技能訓練

(2)發揮共建優勢。學校與寶蓋派出所共建,寶蓋派出所幹部會定期爲我校開展普法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受到良好教育,多年來無師生違法亂紀事件發生。

三、課改實踐,共同成長,初顯成效。

經過幾年來的課程改革嘗試,我們發現師生正在發生一些令人可喜的變化。

1、教師與課改同成長。我校在課改的初期,由於教師對課改新的觀念的理解還未能到位,也曾走過一段彎路,如在課改剛開始不久,教師對新理念理解不夠深刻,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課堂教學的形式化,認爲課堂熱熱鬧鬧就是課改,課堂教學不夠紮實,課堂教學表演的成分較多,花架子太多。經過教師一段時間的課改實踐和課改理論的再學習,再加上教委教研員及進修學校的教研員到我校聽課後的反饋,我校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學觀念更趨理性、更趨成熟,具體體現在:

(1)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採用了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課堂上,教師注重激勵手段的運用,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2)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教師真正做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握住“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

(3)關注學科知識間的整合。教師不再只是關注本學科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同學科教師之間,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聯繫更加密切,有時教師會因爲一個問題而請教不同學科的教師,聽取不同學科教師的意見,而這在課改以前是很少見的。

(4)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加強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能夠結合學校、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增減、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2、學生在課改中受益。由於課改本着“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最高宗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學生是課改的最大受益者。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師生的民主平等在課堂中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髮言十分積極踊躍,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出不同的見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學生自信心得以增強。教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能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因此,原先班級中那些膽小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自信心得到增強。

(3)學生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加強。由於老師平時注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特別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了與人合作,與人交往。

(4)學生學會評價。教師平時重視學生議價能力的培養,學生學會了對自己評價,對教師評價,對其他同學的評價。

四、課改存在的困難。

經過學習和摸索,教師們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育教學中自覺滲透課程改革的精神。當然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如:教師要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如何面對不同的個體進行有差異的教學,如何關注特殊生成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之間“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幫帶活動有待進一步規範化,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缺乏;教師要擺脫應試影響讓出更多時間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還不太適應;學生社區活動不夠豐富;部分教師還不能完全適應課改的需要;各學科的整合力度有待加強;學生家中有電腦的極少,這對學生收集信息,拓展視野帶來諸多不便,學校在硬件設施配置方面還有待完善;

篇20:課改工作總結

一.教師觀念在學習中轉變

XX年九月,新課程改革的浪頭已經撲面而來了,要搞好課改,首先要解決教師的認識問題,只要認識到位,轉變了觀念,就可以將課改順利推行。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學校首先抓好通識性培訓,從XX年上半年就開始組織有關基礎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理論學習。提前半年爲英語教師購買課程標準,做到人手一冊,要求教師提前學習課標、解讀課標,瞭解課改的基本要求,並且在每學期的教研組活動規定至少組織學習、討論、交流課標的教研活動三次,做到人人對課標有較爲全面的瞭解。在暑假期間派我們參加過區級新課改培訓,結合學校通過校本培訓對全校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並適時召開新課改教學研討會,爲其它年級教師做示範課,起到了新課改的引路作用。同時,學校多次派出有關領導和部分英語骨幹教師參加區、市、全國的學習,觀看有關課改的專題講座錄相及課改示範課錄相,並組織開展討論。可以說,課改理念已深入學校全體英語教師的頭腦中。

二、課改從教研活動中探索

開展了紮紮實實學科培訓學習,做到邊學習邊實踐。每學期落實教研活動“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定文字總結),要求教研組每週組織以課改的專題教研活動,備課組堅持每週開展集體備課,研究教材,討論教法和學法,而且又學校領導參加組內的教研活動,把通識性學習與學科性研究有機結合,力求將課改教學做到正確把握,適用有效。同時,組織英語教師積極參加區、市組織的各種課改活動,學習借鑑兄弟學校的做法。在校內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增強教師研究新課程的熱情與能力。並規定每位教師每週至少聽同年級同科教師1-2節,並間周在備課組舉行教學研究課研討活動,通過組內的說課、聽課、評課系列活動,解剖案例來不斷改進教法學法。三年來我們共開展校內研究課,其中王志雲老師的課改論文《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嘗試》獲區十一屆年會一等獎,天津市三等獎; 《關於提高中學英語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獲天津市三等獎,李曉月老師的論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討論》獲區三等獎。楊寶軍老師的論文《課堂學習中的小組合作》獲天津市三等獎。

三、課改在教學活動中實踐

在我校科研課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英語組結合學科特點,確立了《合作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子課題, 積極、大膽地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想,在教學策略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要創設一個全員樂於參與、主動參與的氛圍,實行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每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們認真實踐,努力按課改理念去進行教學。一改傳統的“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鴉雀無聲”課堂狀況,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讓教師真正成爲“平等中的首席”,讓課堂成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課堂氣氛較之以前面目全新,學生的反映強烈,認爲老師們的教學靈活了,生動了,有趣了,願意積極參與師生互動。家長也反映學生進國中後一改國小對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對學習有了熱情,並主動的開展課外各種學習活動。衆所周知,我校的生源情況,國小升上來大多數是良b 以下的,優秀的學生都擇校走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學習態度更差,就這樣,我們一點一點由興趣入手,使他們看到學習的光明 ,有的學生國小學了四年英語,甚至連26個字母都默不下來,我們就幫助他樹立自信心,用字母歌唱着背,到後來的一天兩個單詞到現在每天背四個單詞,一學期規定三篇課文的朗讀,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所收穫。一年來學生在習慣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好轉,由原來的滿不在乎到現在的忙於準備。雖然在學習成績方面仍然很差,但起碼,他們的心態轉變了,開始有了積極的心態,有了一些自信,我們認爲,這對於培養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四、課改以評價改革促進

隨着課改的開展,學校還探索新的評價方式,通過綜合評價展現學生學習情況,以評價促進學生髮展,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全體老師的反覆研討、實驗下,英語科組印發了英語科“學生形成性評價量表”,包括學生課堂行爲評價表(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進行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表。此外我們還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教學實際,製作了“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閃光點”的發展情況,記錄中下層面學生的轉化情況。

五、課改在總結中深化

課改需要探索,也需要總結。我們要求每位英語教師嘗試進行反思性教學,課後試行寫教後記,不斷總結課改教學。學校定期召開課改實驗專題研討會,交流課改實驗的經驗、體會與困惑。通過研討會和教研,老師們學到了一些好的做法,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較好的解決措施。課改實驗的思路更加明確,課改實驗的操作更趨科學,信心更加堅定。每學期末,要求教研組、每個備課組寫出教學工作總結,每位教師寫出教學總結;總結全期教學進行的系統經驗和不足之處。同時,每位教師上交優秀課改案例、反思及課改論文給校教科室。

三年來,我們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師生關係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轉變和提升,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有一些教訓,在教學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表現,同時面對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狀況,如何讓所有學生都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和教師在課改中共同成長,這還需要我校全組英語老師繼續探索,在課改“實驗田”精耕細耘。

篇21:課改工作總結

隨着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爲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臺。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着收穫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毋庸置疑,新課標的確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爲了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實現新的教育目標,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規律,一線的許多語文老師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種種模式,創造出了不少生動的、新穎的、學生學有興趣、學得輕鬆的課型朗讀指導課、美文欣賞課、情感交流課、讀寫結合課、開啓創新思維課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

然而,改革從來都是步履維艱,儘管我們參與改革的人從來不缺乏熱情和勇氣,但,在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接下來,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我的反思:

1、關於課件與文本。

老師們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各種媒介進行教學實踐,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瞭解課文學習的背景材料,展示有關教學內容,補充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都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在上課時,往往引導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初步的感知後,就專注於其他問題的講解與討論,比如談看法,說感受等等。課堂雖然起起落落,熱熱鬧鬧,但學生實際上並未瞭解課文的深意與內涵,品味不到真正的語文之美。課本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和學生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憑藉。語文課上師生憑藉它進入作品所描繪的紛繁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多方面的啓發和薰陶。忽略了文本的語文教學,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洞而膚淺的。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葉老的意思,以爲“例子”就是一帶而過,不需多花工夫的東西。其實,這些“例子”大都選文精美,富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很值得探究鑽研。可以說,課本對學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無法取代的。因而我認爲,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立足文本,引導學生領略不同的風景,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前提與核心。

2、關於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自從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的接受知識了,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討論、發言、表現的機會,一節課常常在熱鬧的小組討論中悄然流逝。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一節課下來,學生說了很多話,討論了很多問題,常規的生字

認識、聽寫、說話、仿寫等基礎知識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它們現在幾乎成了課堂“被遺忘的角落”。那麼,教師不予以較多的關注,學生掌握的情況如何呢?看看學生的看圖寫話、看看學生答題的語言你就一目瞭然了。錯別字、病句、詞不達意,語序混亂等情況,在語文作業與考試中大量存在。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其中工具性爲語文所特有。在義務教育階段,面對中國小生,我覺得語言文字的教學應該始終是語文課的核心任務,也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無論課改風雲如何變幻,教學理念如何更新,字、詞、句、段的語文基本功不能丟。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素養之廈根基不穩。

3、關於問題的提出。

新課標鼓勵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總覺得,我們的放手還不夠。比如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獨立的思考與創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們給了學生多少自主提問的時間?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學生找不到關鍵問題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乾脆還是由老師精心挑選引導討論。這樣做可以集中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習重點,但不足也很明顯,因爲你無從瞭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就難免會做學生不懂的沒有講到,學生懂的我們卻講得很辛苦的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如果問題總由教師指出,不知道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何時能得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何時得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何時能得到真正的鍛鍊。

當然,問題由學生提出,對老師的教學水平、知識結構、駕馭能力等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4、關於課堂上的鼓勵。

實施新課改以來,課堂變得生動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各種獨特的體驗與理解也出現了。與以往被動的吸收的課堂相比,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而教師真誠的鼓勵也會使學生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鼓勵也不能濫用。學生所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總覺得我們的鼓勵有點多了。《中國教育報》的資深記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對這種現象發表過看法。她說,“一味的表揚與一味的懲罰一樣不可取。”又說:“老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表揚會使學生形成淺嘗輒止隨意應付的態度。老師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觀的評價。”啓而能發,發而能收,恰當鼓勵,適時引導,這些都是新課改實施中對我們教師素質提出的一項新要求。

二、我的失誤:

1、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與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完進行彙報時,我發現小組中經常有人說完自己的看法後似乎靜靜地聽着,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着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爲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組裏要多傾聽,多質疑,多補充,多反對,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

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2、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當初爲了防止學生的學習惰性,我經常說:“題目一遍做出來,就多讀幾遍,多想幾遍。”當初爲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而我恰恰沒有使學生意識到“老師是學生學習上的夥伴”。

三、我的希望: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發展、成熟都要經過一次次的痛苦的歷練。新課程改革也不例外。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投入着、實踐着、苦着、快樂着,只要我們勇於正視不足,冷靜思考,相信跨過去,明天會更好。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衆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篇22:課改工作總結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科室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瞭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組織實驗教學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

(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爲主,提高實驗教師的課改實效。

(3)、家校培訓。起始年級投入實驗,及時召開家長會,注重對新課程的宣傳,爲實施新課改營造良好的氛圍。

(4)“未來工程”培訓。對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製作,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5)後續培訓。教科室及時瞭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透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後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⑴、規定每週三爲教研活動時間爲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聽專題講座,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⑵、定期羣衆備課、互相探討。每週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羣衆備課時間,教科室派專人負責,及時瞭解實驗狀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⑶、定期進行形式多樣的月總結,學期總結,如教改經驗,教學隨筆、課後反思、教學札記等,進行新課改經驗總結,新課改教師研討會,課改教學質量分析,,研討,課改教學成果展示。

⑷、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會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⑸、安排校園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課改教學問題研討、利用週三科技文體課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實踐。

⑹、從本校實際出發,選取適當的資料,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7)、落實《綱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爲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爲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

(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

(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

(7)研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的成長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4、建立科學、規範的校本教研體系,推動課改工作。

(1)、理論啓動:啓動了“創新教育教學”思路。

(2)、課題推動:實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實抓好教學研究工作。

(3)、系統活動:教研活動抓落實,有實效,構成了“教導處——學科組——教師”三位一體的教研活動體系,使教研活動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

(4)、信息傳動:加強校園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宣傳工作,引導廣大教師理解和應用科研成果。

(5)、榜樣帶動:充分發揮各級骨幹教師作用,推行“名師效應”。透過典型示範、課堂觀摩、專題講座等活動,推廣骨幹教師教研教改經驗,擴大了研究成果。

(6)、羣體促動: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活動,課改經驗交流研討會,不斷把課改實驗工作推向深入;開展各科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改革考試與評價機制,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我校以《課程標準》爲導向,從實際出發,着眼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本着爲學生、爲教師、爲家長服務的指導思想,放棄校領導對教師、學生的權威性評價,建立了具體開放的評價體系。

(1)、教師評價。即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校園評價。

(2)、學生評價。採用每月一次的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夥伴互評、教師評價的“四評”方式。

(3)、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作業等六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教學潛力潛力的提高。

(4)、用“好學生是誇出來”的教學理念評價學生。激勵性語言、體態性語言廣泛地走進課堂,融入學生心田。

(5)、發揮獎賞分明的獎勵制度的激勵、促進作用,建立了優勝劣汰的多元化、開放式評價體系。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主角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幫忙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逐步構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應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構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撰寫的教後隨筆、反思型的論文越來越多,其數量、質量較之實驗前有了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覺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潛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潛力的提高。

3、構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及非實驗教師以課改爲契機,主動充電,閱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透過羣衆備課、聽評課和交互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用心性,變原先的“要我上”爲“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了。

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簡單,學生學得快樂。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變化。教研改變了過去那種教研員導課、教師看課、教研員總結的單一呆板的方式,採取由實驗教師自主上課,全體教師參與式討論、研究的新形式,透過比較教研、互動教研、聯合式教研等活動,支持和幫忙校園教師構成學習共同體,藉助羣衆的智慧來提高教師的潛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構成。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善入實施階段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爲主題的教討活動,幫忙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主角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用心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課改教學爲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蔚然構成,成爲我校教育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級教研網絡、校本教研製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強化反饋制度、加強實驗研究協作制度,從而提高了教研實效。

4、初步建立了貼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爲嚮導,提出“讓教師與校園一齊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着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爲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2)、建立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評價分爲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終結性考試評價、非學業資料評價、評價方式採用學生自評、夥伴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成長記錄袋評價。注重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期末考試評價、非學生資料的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透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必須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爲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爲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爲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忙教師將理論轉化爲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用心穩妥地推進課改善程,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校園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

篇23:課改工作總結

我們學校是在去年七月份被區教育局確定爲課改基地校的,課改一年多來,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小組自主討論合作檢測模式已經形成,效果顯著。

我們目前的課堂呈現了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所謂高效課堂的結構,就是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活化元素都發揮到最大值,讓學生在課堂上被課堂模式激發以後,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真正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讓孩子真正的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去索取知識。孩子的狀態在課堂當中得到了激揚,老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在課堂當中真正和學生一起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是學習的首席,是孩子在課堂中的引路人,是孩子在遇到迷惘時的點撥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學相長的學習者,在課下是課堂的設計者。

我們平時的做法是這樣的,先進行集體備課:我們把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做不好,導學案就編不好,導學案編不好課堂就進行不好。接着就是編寫導學案:編寫導學案是決定了課堂成敗的關鍵,課堂出現問題80%都在導學案上,導學案編得過簡,對孩子沒有導的作用,導學案過難,孩子沒法用導學案進行學習。由於現行的教材不能滿足學生自學的需要,所以教師要編寫導學案(也稱學案),我們常把導學案比作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編寫導學案的目的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生從“已知領域”引向“未知領域”。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着,通過已有知識,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就能掌握一些新的知識。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清楚爲什麼要編寫導學案以及如何編寫導學案,如果習題化或編成提綱式就不能實現引領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難以完成自學的任務。

有了充分的準備,我們纔開始上課:分爲幾步,一是預習展示課。利用1-2節課的時間把導學案預習透,預習展示課不到位,下一節課將無法進行,要求用獨學、對學、羣學的學習方式完成a、b、c三類目標。學習目標分爲四類a類、b類、c類、d類,a類目標屬識記類,如英語的單詞、語文的字詞、理科的定理、定義、公式,b類問題通過對子組來完成,c類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d類問題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可能經過小組討論也完不成,但完成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這個作爲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來呈現。“預習展示課”中的展示內容要少而精,要對“提升展示課”有指導和鋪墊意義。

第二是提升展示課。是高效課堂最精髓的一部分,爲什麼高效課堂要展示?有兩個作用,第一個是讓學生把學習成果發表出來,把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把研討的內容通過展示的過程提升出來;第二個作用就是利用展示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因爲孩子的表現欲和探究欲是天生的,孩子對什麼東西都好奇,對什麼事都想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天性。我們就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讓他把知道的和想要表達的在課上說出來,說的過程實際上看孩子對一個問題的思考思路,老師要捕捉到孩子思維中存在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學習當中哪裏出毛病了,教師在點撥指導的時候就有了抓手。如果不通過展示的過程,孩子做錯了我們只知道結果錯了,應該怎麼做纔對,那麼這個孩子就沒有思考和學習的歷程,這個學習永遠是不深刻的。再一個通過孩子展示,得到了同伴的認可,孩子就有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對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強化,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三是鞏固展示課。這種課型重點體現的是老師對習題的設計能力,我們這種課堂,一是孩子的活動多了,孩子在課堂上動口時候多了,動手時候少了,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一到考試的時候,孩子就錯誤百出,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提升,反而下降了。原因就是讓孩子動手的時候少了,給孩子設計的練習題發散度不夠。鞏固展示課設計的練習和傳統的作業是不一樣的,傳統的作業老師沒有目的性,留的作業就是課後的第幾題到第幾題,哪頁到哪頁,出現大量的重複,同一個題目做了一個,第二個就沒有必要再做了。重複的作業只強化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應付老師,因而錯誤百出,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在作業當中的錯誤,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心,要照顧到每一個層次,題的發散性要強,包容性要強,設計的練習題要一題多解,孩子通過對這道題的練習,對課堂所學的知識能起到連貫的作用,能夠歸納總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種展示課上,孩子的練習過程當中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時展示給其他同學。

目前,我們整個課堂的描述可以從一個字到十個字:學-自學-學舒服-揪住雙本-以學生爲本-自主合作探究-把學習還給學生-學會會學學樂創學-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如果用四句話概括我們目前的課改工作,那就是以人爲本講自主,合作探究共發展;三維目標得實現,會學樂學露笑臉。

新學期,我們還搞了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教室內張貼了課改標語,教室外張貼了班名、班號班主任寄語。我們把每一條標語,每一張獎狀,每一個班名、班牌和班徽都要給同學們做解讀,它是什麼含義。當把這些功能化到學生心裏的時候,就有了一種集體榮譽感,就有了一種向上的精神,當學生的精神豐富,有了共同的追求的時候,不管是班級的建設還是小組的建設就都有了魂,有了魂以後,孩子們的榮辱感就特別強,這樣活動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效,也常常能達到高效。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植入,只是把一個小組分了,把一個班級分了,只是做一個人數的劃分,這個東西就沒有意義,所以文化一定要深深地根植在師生的心裏。

校園文化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體現一種團隊的精神。優秀的文化一定具有良好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是一種粘合劑,是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校園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創造出被師生認同的價值觀念。高效課堂只有作爲共同的價值觀被教師認可,學生接受,才能成爲一種常態化教學,實現真正意義的高效。

高效課堂的工作沒有止境,隨時都會遇到一些困擾,課堂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可能沒有問題就是大問題了。難題就是價值,問題就是抓手,解決就是進步,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將會沿着這條道路,不懈努力,昂首前行。

篇24:課改工作總結

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各科的國家課程標準中,將科學探究作爲核心,這是科教興國戰略在課程改革中的具體體現。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瞭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這種學習方式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徹底的改革,目前,探究式學習在我國畢竟尚處於探索階段,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甚至困惑和疑慮。本文重點闡述作者在兩年多的探究性學習課堂實踐中的實踐和反思。

一、我的探究性學習實踐:

在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在教育局、學校領導的組織指導下,從20xx年處開始,作爲教研組長的我帶領生物教研組領跑率先,開始了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的探索。我通過看書學習,在網上收集資料瞭解其它城市和國外的先進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大膽實踐和創新。20xx年,全校共有近200名學生參加了生物學科的探究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從選題、制定研究方案、實施過程到形成成果的每一個環節,我都對學生進行了精心的組織,給予了細心的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二十多個,共有19個小組拿出了研究成果,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們撰寫小論文、製作多媒體演示稿、製作展板、建立自己的網站發佈他們的研究成果,20xx年12月,江蘇省中學生物探究教學研討會在我校舉行,與會的有全國生物新課標核心組專家、全省各地教研員、骨幹教師近300人,我的探究性學習階段性成果文集、教學網站、研究課受到與會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20xx年,我又進行了網絡情境下的探究性學習的探索,並在鎮江市及江蘇省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評比中分別獲得了一、二等獎,20xx年10月,我作爲江蘇省的代表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物探究教學案例評比,來自全國各省的教學精英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我的教學案例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奪得全國一等獎。

二、我在探究性學習實踐中的反思:

(一)教學反思及其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本次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在關於評價改革中,強調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爲的分析與反思,以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在兩年多的探究性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反思伴隨着我的學習、探索和總結過程,反思使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二)我在探究性學習實踐中的反思

反思1、新課程的探究教學以學生活動爲主,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的作用是否減弱了?對教師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曾聽過這樣的公開課:教師只提出了課題,然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跨小組的討論,小組討論時,每個人都在高聲地說,誰也聽不清誰,教師沒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沒有對學生的活動進行精心的策劃

和組織,沒有適時的指導和準確的點評,沒有對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的評價和檢測,課堂表現盲目而無序。

誠然,探究性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理解和發現世界的過程,但並不意味着探究性學習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什麼都不用管了;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探究過程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而不是主持人或報幕員。探究性教學決不等於課堂上的雜亂無章,而應該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體驗、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達到這樣的目標應該進行怎樣的教學設計?你的教學設計是否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想適應?你的探究性教學的實施過程需要給學生準備或提供哪些教學資源?學生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麼,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在開放的課堂中,會出現哪些情況?該怎樣應對?如何進行及時正確的評價,怎樣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這些都是教師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新課程所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承載着科學知識的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習慣的培養等多重任務。正是這樣的任務決定了“探究性教學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充分發揮在新課程中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活動的時間少了,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爲必須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探究性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更重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反思2、不能什麼都拿來”探“,要選擇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來探究。提倡探究式教學不能完全否定講授式學習。

新課程提倡探究性學習,因爲基於直接經驗的、探究式的學習有利於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設計成探究性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是人類經過幾千年探索的結晶,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最善於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學的高峯;有些知識內容,由於各種原因,難於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去獲取;還有大量的學習內容,雖然可以設計成探究活動,但由於具有較高的難度和教育資源所限難以實施。在義務教育有限的時間內,沒有必要強調堂堂課探究、強調事事都要探究。到底多少時間用於間接經驗的學習,多少時間用於學生探究,才最有利於學生的最優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最值得選擇的內容應該是對於學科來說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規律性知識,因爲學生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於掌握了學科知識的主幹,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

講授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中國小生的重要學習方式,不能認爲探究式學習就是先進的,講授式學習就是落後的。二者應該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運用不好也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能以一種傾向代替另一種傾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反思3、探究性學習活動不應追求形式,而應體現實質。

與一位很敬業的老師交流時,她說:她認爲表演小品是她這門學科的探究性教學的最好形式,所以她每節課前都要給學生排練小品,甚至寫好臺詞讓學生背熟課上表演;我觀摩過一節公開課,學生分好組擺開架勢拿着稿子按着排好的順序表演着辯論。在這些形式上的探究中,本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說的話換成了由學生來說,直截了當傳授的知識變成了小品的臺詞和辯論詞,這是實質上的探究嗎?很多老師心目中的探究性教學就是給學生一個課題然後讓學生分組收集資料製作演示稿在課上進行成果彙報。查閱資料、寫小論文、製作演示稿、準備發言稿佔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只重視成果彙報的熱鬧花哨,而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性指導和幫助,缺乏體現教師高超教學藝術的點撥,很少有準確的富於指導性的評價,只有探究性活動的形式表現而沒有師生間、學生間的實質性jiao往和真實的思維碰撞。所以我們會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從網上覆制粘貼下來的他自己也不甚理解的文字,我們也會看到由家長甚至電腦公司製作的精美的多媒體演示稿。在這些形式的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真可謂“動”起來了,可是,學生是怎麼“動”的?又“動”了些什麼呢?其實,科學探究真正要強調的是“動腦”,學生肢體上的“動”、嘴巴上的“動”,最終都是爲了更好地、更積極地投入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行動

不如心動”。

在鎮江市新課程實驗校際巡迴觀摩活動中,我開設了一節題爲“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的公開課,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不追求表面的熱鬧,而追求探究理念的實質性的體現。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即“肺的通氣”。這一內容的探究學習,必需建立在有關概念的基礎上,所以,在進入探究環節之前教師先幫助學生認識與“肺的通氣”有關的結構:如胸廓(肋骨、肋間肌、膈)等。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設計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將實驗、觀察、測量、模擬實驗等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機地組織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節課,沒有試講,學生課前沒有做任何準備。探究學習過程中,有學生面臨思維的瓶頸狀態時的沉默,也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激動,有觀察未知的實驗現象的出現時的緊張,也有經過積極的分析推理後得出結論的興奮。教師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及時進行畫龍點睛式的點撥、引導、評價,促進學生在本節課的探究活動過程中,達成知識技能、過程體驗、態度情感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的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成功開設,使我更清楚地體驗到,“探究性學習”應該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以問題爲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其主要特徵是通過高水平的思維來學習,基於問題解決來建構知識。教師應該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來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樂學、善學”。探究性學習活動不應追求形式,而應體現實質,應該真實、平實。

反思4、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過程是否一定比結果更重要?能力、情感是否一定比知識更重要?

在課程改革的實驗過程中,關於這個問題,我與同行進行過廣泛的討論和交流。有的老師認爲:科學家的研究在很多情況下是失敗的,沒有得出結論,這不也是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嗎?不少老師認爲:許多知識都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學不學得到科學知識並不重要。但我和一些老師認爲,這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從科學探究的內涵看,探究性學習指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了科學知識,並在這個過程,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是既作爲科學學習方法,又作爲科學學習內容出現的。

從科學探究過程來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應該包括從發現問題、提出假設、直到得出對問題的解釋(結論)、以及驗證結論等,沒有“得出結論”這個環節,就不是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如果仔細研究過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編制的新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新教材在知識體系上已經作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刪掉了繁、難、偏、舊的知識內容,選取了對於學生終身發展最必要、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識。教學目標也是包括知識能力、過程體驗、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愛因斯坦曾經把科學定義爲“探求意義的經歷”,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教學,教學是指導學生探求新知(意義)的過程。其中,知識既是“載體”又是“目標”。首先,科學知識是探究性學習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科學知識作爲基礎,探究性學習又怎能起步?其次,科學知識是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學生必須掌握那些對於他們終身發展必要的、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識,沒有科學知識的獲得,又哪來的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必須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內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的結構的要求,認爲在探究過程中作爲“載體”、作爲“目標”的概念和原理無足輕重,“探不探究

出結論無所謂嗎”的觀念,其結果必然演變爲徒有形式的機械練習或無理論指導的盲目摸索。長期下去,探究學習的目標的達成是殘缺的,探究成功的體驗是不全面的,又怎麼談得上使學生終生受益呢?所以,新課程中提倡的探究性學習,不能片面強調教學過程,片面地強調學習方法的獲得,而將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割裂開來。

在探究性學習實踐中,我認識到,教學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教學前的反思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探索;教學中的反思使教學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學後的反思使教學更趨理性化,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反思幫助教師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教師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反思中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關注自己各方面的成敗得失,在實踐和反思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在新課程實驗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思考,如怎樣結合學生生產、生活實際,結合當地教學資源和經濟生產實際,科學地運用教材?如在開放的課堂中,教師怎樣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怎樣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性學習?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課程改革也是探索和創造的過程,課程改革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要靠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反思、去總結、去完善。還有很多課題等待我們去研究。

篇25:課改工作總結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課堂,保障課程改革質量的關鍵在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將課堂教學作爲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把課堂教學改善作爲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任務。

1.更新課堂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以人爲本、學教融合、優化過程、以學定教”的“平涼好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加快教與學的“雙重革命”,從以教爲中心向以學爲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爲主向本事培養爲主轉變,從課堂學習爲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從而構建生態、優質、高效課堂。

2.改善課堂教學行爲。倡導高效課堂,堅決擯棄滿堂講、滿堂灌、滿堂問等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行爲,實現以學生學習爲主體和教師的教委主導的轉變。引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深度學習,徹底改變學生課堂上被動聽、被動學、負擔重、效率低的狀態。

3.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鼓勵教師創新創意,進取探更加索貼合教育教學規律、貼合學生成長規律、貼合學科教學規律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方法,繼續推广部分高、國中的先進經驗和農村小規模學校有價值的個性化教學方法。

4.提升課堂信息化手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膽探索、實踐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形式。進取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5.優化課堂推進機制。一是“名師送課下鄉機制”。定期組織省、市、縣級以上名師或教學能手到農村學校上課,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農村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二是“同課異構研討機制”。市、縣、校三級聯動,發揮學科基地的典型示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基於主題研討和問題解決的同課異構活動,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研討,促進教師教學智慧共享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三是“課例研討推進機制”。由教研部門和教育學會引領,依託優勢學科基地的建設,深度開展課例研討活動,以教學工作坊、名師工作室的形式帶動全市學校的課題、課例、微課研究。活動主要經過“課堂觀察技術”、“課題研究方法”引領教師科學觀課議課,深度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教學、研究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策略。四是“評優選先激勵機制”。繼續堅持每年都開展的全市教學講賽活動,經過

篇26:課改工作總結

我校自20xx年開始學習杜郎口課堂改革模式,至今已經走過將近8個年頭了,起初在學校的大力宣傳和強力推進下,老師們的課改熱情高漲,在改革的過程中雖說個別老師仍存在牴觸情緒,但整體上還是向前推進的,幾年來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但到今年,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迴流現象,造成課堂改革迴流現象的原因,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在教師中造成負面影響。

在一線教師中,仍存在一部分負面聲音,始終認爲課改是瞎折騰,是不物實的做法,是花架子做給別人看的,他們抱着固有的思想,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對於施行課改牴觸情緒大,有時迫於壓力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上課往往是兩張皮,應付了事。(我覺得這一點並不能怪老師本身,而在於對於課改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到位,還沒有讓這少部分老師真正認識到課改的必然性以及課改帶來的好處)。而這一少部分的負面言論,往往會對身邊的本想參與課改的老師起到反推的作用,影響較壞。由此想到前段時間,在山東即墨28中聽李志鋼校長的講話,他的意思是讓那一部分自己不願意參與課改的老師管好自己的嘴,你不參與你也不要講負面的話,你上好自己的課,你讓願意參與的老師有想法的老師好好放開手腳去幹。

2、部分教師對新的課堂模式操作應用不熟練,缺少對新方法的思考應用與實踐,思想上的懶惰致使自己選擇一講到底。

在方法與效率面前,每個人都想尋找高效的方式,但在模式的操作上更多的人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套路,因爲不用過多的動腦思考,不用過多的前期培訓與準備。課堂改革也正是面臨類似的問題,雖然我們開學之初對老師都有模式和方法的培訓,但是真正操作起來達到得心應手的還是在少數,一部分老師因操作層面的不熟練最終迴歸了自己的一言堂,另外小組評價的操作,確實要花功夫。在這方面,學校層面要有更多的思考與指導。

3、缺少正面的課改模範班級、模範學科、模範教師。

比如讓老百姓認識到機械化耕作,比體力勞動更有效,直接把機器開到田裏實地操作一回就行了,實際的效果大家都能看得到,這比講多少理論都有效。要讓老師認識到課改的有效性,推出幾個課改成功的班級和學科,可能比光講理論更有說服力,即墨28課改的發生,就是先發現成績優秀的班級然後再去研究推廣的。所以我想,我們也有必要去發現並推廣一批課改的先進典型。

4、分級部管理造成思想行爲上的不統一。

認識不同導致行爲不一,使得教師的輿論反壓給中層領導,導致惡性循環的情況是存在的。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對課改的不信任,還是迴歸到思想認識層面上,一部分教師認識不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但是言論造成的客觀壓力是存在的。進而導致對於課改的監管力度不夠,推進情緒不夠高漲。

5、學校的推進力度。

就我們學校的課改來看,是自上而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一定是要強力推進的。當然,在這過程中首先解決教師的思想問題,推進起來會更順利些,但既然要改革就必然會遇到各種阻力,如何解決好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阻力,我想沒有強力的手段進境必然是慢的。

篇27:課改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沐浴着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我們走過了六年令人難忘的課改。在這六年的課程改革中,我們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立面尷尬的迷惑,有滿懷希望的期待,也有積極的探索……走過這一段歷程,我們深深地感到:課堂教學改革爲學校發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將促使我們的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將滿懷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鎮公辦國小,學校有17個班,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開設科學學科。每週一節科學課,由有經驗的科學老師擔任。對比以前的科學的教學,我們的老師、學生、教材都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改變是喜悅的。主要體現在:

一、觀念的改變。

(1)領導觀念的轉變。

我校領導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啓蒙性學科,並不是一門無關重要的學科。所以我校領導把科學課程改革作爲一項重要的的工作來抓,期望通過課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科學教師隊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塑造學校的形象。領導們注重培養科學教師,給教師創設外出學習,師資培訓、資源建設等條件。

(2)教師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是“教案劇”,是教師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新課程實踐中,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知識不僅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分析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舞臺”交回給學生,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爲“舞臺”的主角。而教師只是“舞臺”的導演,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倡導者,促進者。

(3)學生學習觀的轉變。

新的教材、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師生觀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鮮感、新奇感。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喜歡動手,願意出去調查,願意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願意蒐集資料、願意整理資料,願意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願意自己去研究問題,願意與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和方法”的過程,又是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身心發展的過程。

二、課堂教學的改變。

課堂是教育的“終端”,新課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終落實到課堂教學,體現於課堂教學,那麼,新課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我校的教師經歷了疑惑、探討、研究、明晰的過程。經歷了這一過程後,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單一的教學目標轉變爲全面的三維教學目標

以前,普遍的教師都是把課堂教學目標確定爲單一的知識技能目標,忽略了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與情感態度等方面。但是,經過了這六年的課程改革後,我校教師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教學中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如在教學國小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中的《颳風了》這一內容時,教師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後,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一) 科學探究:能夠有目的地針對提出的問題,並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研究學具(工具或儀器)進行研究活動,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二)科學知識:①能瞭解八個風向,知道風有力量,能估測風力的大小。②知道風形成的原因。(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經歷研究風的方向、大小和風的形成的探究活動,在實驗和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方法、樂趣和價值。

你看,經過改革後,教師的教學目標已能從單一知識技能目標改變爲注重知識技能、探究活動、情感態度的三維目標。

(2)傳授式學習轉變爲探究式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知識的傳授和掌握,由面向結果向面向過程轉變。所謂面向結果,是指教師把引導學生尋找現成的說明、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認證、現成的答案等視爲教學過程的首要任務,教學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爲標準的。所謂面向過程,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其產生的基礎以及它與基礎知識的相互聯繫等。如我校周老師在教學國小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的分類》時,她就精心地創設了三個環節讓學生動手實踐,共同探究,使科學課堂在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完美地進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時在這種互動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學習分類。

(1)活動探究1——給書包裏的物品分類。

過渡:現在,請大家動手,給書包裏面的物品分類。看書包裏面的物品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我們可以把物品分成兩組,“我認識的”和“我不認識的”,然後再把“我認識的”物品按材料進行分類。

1、明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先動手分好類,再把結果填在書本里。

2、小組彙報。

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可以幫書包裏面的物品分好類,觀察一下,書包裏面哪種材料支撐的物品比較多?

3、小結:按照材料的不同,我們把物品分成:金屬、塑料、紙、玻璃等,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來分類,還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用途等等的方法來分!

板書: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屬、塑料、紙、玻璃等

(現在,請把桌面的物品輕輕地放回書包裏面。)

過渡: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物品,你能說說這是用什麼方法分類的嗎?

師:除了這個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對這些物品重新分類嗎?

(2)活動探究2。

1、小組長,請把老師帶來的禮物分給你們小組的同學,請同學們商量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分這些物品的?把結果貼在記錄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個小組想給大家說一說,你們是按照什麼來分類的,怎樣分?

4、小組彙報,並把結果呈上來。

5、小結分類方法,其實,其他分類的方法還有很多。可以按顏色分,大小或者形狀等。

板書:其他的分類方法:顏色、大小、形狀、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廢品的分類回收。

1、談話:你們真是越來越聰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類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場、圖書館等實景影片。)

2、過渡: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平時你們把這些垃圾放到哪裏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們小組先觀察,再討論,看看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調查結果填好。

3、小組彙報並呈結果。

4、小結:大家分得很準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屬、玻璃、紙和塑料這四類材料。

篇28:課改工作總結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爲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XX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爲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爲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審覈,審覈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審覈後形成文本,任課教師對文本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爲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會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爲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塊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臺。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着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爲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設備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件的平臺,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篇29:課改工作總結

綠園區正陽國小座落在長春市萬福街25號,是長春市一類一級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1200餘名學生,84名教職工。一直以來,學校把“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作爲學校發展的突破口,“以名師揚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爲辦學宗旨,特別是20xx年新課改以來,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以新課程爲導向,立足校本,建立了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以研促培,以研促變,以研促教,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教學改革,提升了辦學理念,成爲了一所擁有一流的教育環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績,獨有的辦學特色的學校,成爲綠園區“課改”龍頭校。

一、重視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素質,適應課改需要

課改實施的關鍵在校長,成敗在教師。實行新課改伊始,校長以全新的辦學理念,規劃定位學校的發展、辦學特色和育人模式。學校領導身先士卒,學在前、想在前、說在前、做在前,帶頭深入到教師、學生、課堂中去,參加教研活動,始終把推進課改工作列爲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的保障、科學的決策,保證了新課改的循序漸進地推進。

爲了使教師更快更深入地投身課改,由校級領導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新課程理論的培訓,並在每週一、週三定期進行理論、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討論,定期下發自學題綱,推薦自學書目,定期進行教師專業文化知識考試,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訂一本教育雜誌,每學期至少寫出一萬字的自學筆記??這些活動激發了教師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學校下大力氣抓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培訓,先後進行了新課程培訓、實用外語培訓、普通話培訓、多媒體課件製作培訓、計算機培訓等,使廣大教師儘快地適應了課程改革的需要。

專業引領,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是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我校在課改的校本研究中,積極尋求市、區教研室、教科所,附小、一實驗等特級教師及專家教授的引領指導。如邀請附小宋喜榮校長及特級教師進行教學現場聽評課指導;邀請市電教館安館長做網絡環境下說課講座;邀請省二實驗黃寶國校長做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邀請東北師大劉曉中教授進行課題結題指導;邀請省師德典型郭連平做“爲我所愛、愛我所有”師德報告??如今,學校已形成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的良好氛圍,從而推動了教改的深入發展。

二、深化校本教研,促進課程改革

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的關鍵在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在課堂,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實踐,我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動——“三課”活動,即會課、上課、評課。根據這一特色,我們幾年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動,推動了課改向縱深發展。

20xx年,在《體現新理念、實施新課程》教學開放週中,全體教師每人上了一節公開課,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新的學習方式,讓大家眼前一亮,教師們在活動中捕捉到“熱點”、“亮點”,羣策羣力,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20xx年,全體教師《走進新課程,踐行新課標》教學活動後,骨幹教師進行了《走進新

課程》展示課。骨幹教師的綜合素質相對較高,他們在教育教學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往往先行一步,所以學校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幫帶示範、引領作用,使教師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0xx年,在《新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們營造了寬鬆、民主、愉快的學習氣氛,創設了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恰當激勵性的評價,激起了學生的成就感,課堂上鮮活起來,也引導學生樹立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爲了促進全體學生髮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學校還開展了《爲學生一生髮展奠基》的教學開放活動,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受到上級、家長的廣泛好評。

20xx年,在《打造全能型教師》的課堂開放活動中,教師們展示了課改以來學習、培訓、提高的成果,形成了人人爭當全能型教師的積極進取的氛圍。

課改實行幾年後,學校又組織開展了《骨幹教師學習、實踐、反思新課程引路彙報課》,在廣大教師中又掀起了重新學習體會新課標,回顧自已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於課改的理論與實踐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

20xx年的《聽百課、研百題》教學活動中,學校經過精心謀劃,制訂了活動方案,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詳細落實了“籌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的日程安排,確立了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條主線並進的工作思路,高質量地召開了“三會”全校教師活動動員會,主題研討會,活動總結會。活動期間,校長及教學領導深入課堂聽課近百節,聽課率達100%,學生參與率達100%,教師研究率達100%,學校爲促進教師對課堂中發現問題進行深層次思考與研究,在強化教師自學、專題研討,同伴互助的同時,將教師按學年學科劃分爲20個教研組,根據區進修學校教研員反饋的問題及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問題聚焦,提出了8個研究主題,共上交了20份高質量的交流材料,於12月11日成功舉辦了“聽百課、研百題”主題論壇交流會,11個教研組長在會上做了交流,尋求到了如何培養學習習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等八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提升了教師研究層次,營造了研究氛圍,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使新課程理念,新教學思考更加深入到教師們心中,使課堂呈現出變重教爲重學,變教教材爲用教材,變重結果爲重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由於此次活動效果顯著,被綠園區評爲“聽百課、研百題”先進單位。

20xx、20xx年,學校爲了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了《千人千節優質課》及《主體性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學校本着“面向全體、全員參與、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精心策劃了活動方案,制訂了“達標課”的評價參與標準,落實了上“達標課”的日程,並將千人千節優質課活動與我校“同課競上”、“主體性有效課堂三課”校本教研相結合,使教師們在互幫、互學、互評、互促中共同提高。

在千人千節優質課專項校本研究中,我校突出“教師自我反思研究,實踐性行動研究,理論提升教育科研”的研究特點,教研活動實現了質的提升,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董明、劉曉寧、豐靜、馬麗娜被評爲區級一等精品課、學校被評爲綠園區千人千節教學活動先進單位;20xx年學校被評爲長春市課程改革示範校。

在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校本研究的深入開展是促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校本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校確立了六步備課制度改革流程: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案修改——形成教案——二次備課——迴歸課堂;創立了四步自主學習模式:情境問題——自主探究——總結提升——運用創新。並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八種策略。

通過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動,教師隊伍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教學質量也得到不斷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們都注重關注學生參與程度,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參與全過程;都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觀;都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儘可能讓學生髮現知識;都關注“三維”目標落實,重視課堂教學實效性。我們的教師隊伍成爲了一支個人有目標、人人有思想,業務有特色,行爲有引領的優秀的教師隊伍。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動,也使學生們以新型學習方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他們的學習目標逐漸明確,課堂上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了自主學習;學生對自已的學習活動能夠進行支配、調節和控制了,能夠利用自已喜歡的方式去研究問題,能夠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提升評價指標,在情感、方法、步驟上進行自評、他評、互評,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促進了評價功能的發展。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促進了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逐漸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現在的課堂,鮮活生動,學生的學習成績伴隨課改的深入不斷穩步上升。

三、科研引領,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主渠道在課堂。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新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實驗研中,我校將研究重心下移到課堂,樹立“問題就是課題,思考就是研究,解決就是成果”的理念,圍繞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我校構建的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新模式研究課及經驗材料在綠園區做了現場展示交流。如今英語學科已在全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龍頭作用;數學科會課、上課、評課全區進行了展示交流;陶藝教育研究兩次承擔現場會並在教育展上產生很好的影響,受到領導同行們的好評;綜合實踐主題研究三次在省市做觀摩研討;科技、陶藝、環境、信息等校本課異彩紛呈,形成學校辦學特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使學校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學校在區質量監測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如今要求到我校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社會聲譽也越來越高。

四、課程改革,碩果累累

1、教師素質明顯提高

五年來學校共培養省、市、區骨幹教師、教學新秀、學科名師31人。如今省市骨幹教師7人、區骨幹教師13人、市學科名師3人、學科十佳新秀教師9人;課獲區級以上獎的有近50節。20xx年6月,我校有7名語文教師在全國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5人,三等獎2人;在20xx—20xx年度綠園區教師五項全能大獎賽中,全區有12人獲最好獎項“全能優勝獎”,就有我校5名教師;在20xx年7月綠園區教師業務水平測試中,我校取得較好成績,尤其是英語有6人進入前10名;20xx年何彥豔老師在市級數學“解決問題”研討課中做了彙報課,獲得二等獎;20xx年在區“聽百課、研百題”活動中有5人獲一、二

等獎,何彥豔老師代表全區獲獎教師做了彙報展示課。百餘篇教師論文獲國家、省、市區級獎;三十餘篇論文發表在各級各類刊物上。08年數學教師豐靜在長春市數學大獎賽中獲一等獎,語文教師張嬌在長春杯語文杯大賽中獲二等獎,信息教師孫力在市評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美術教師高研參加東三省說課論壇大賽獲論壇一等獎。

2、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我校在綠園區一年一度的教學質量監測中,連續多年位居前三,20xx年畢業班質量監測獲全區高分段獎第一名,前20名學生中有我校10名學生;20xx年四、五年級參加區質量監測獲團體總分第一名;20xx年獲區教學質量監測一等獎;全國英語競賽20xx年、20xx年連續兩年獲全區最好成績。20xx年,我校語文、數學、英語、綜合、信息五個學科被評爲長春市優秀學科教研組。如今教學質量高已得到家長、社會的認可,慕名而來就讀學生越來越多。

3、教科研工作成績顯著

課改五年來,我校有7個研究課題先後通過結題。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於20xx年5月通過國家級現場會結題並獲得最好成績A級優秀;陶藝教育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兩個課題於20xx年12月通過市教科所結題;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創新方法模式研究兩個課題於20xx年通過區教科所結題驗收;環境教育研究、21世紀創新型教師校本培訓研究於20xx年通過省教科院結題驗收。20xx年,我校又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市級結題,“新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研究”兩項課題通過省級結題,其中我校被評爲“長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實驗校。學校被評爲長春市教科研先進單位,長春市素質教育研究基地,連續兩年被評爲綠園區教科研先進單位。

4、教學特色助推發展

學校在求特色、創品牌,加快學校教改的進程中始終把環境教育、科技教育、陶藝教育確定爲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和亮點,不斷加以拓展、彰顯和推進。

學校一直把環境教育作爲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和研究,堅持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開展了“新世紀環保小衛士特別行動”、“還地球一片綠色,給廢舊電池找家”、“以紙換樹,爲春城增綠”、“倡導綠色,天天環保”、“爭做環保家庭”、“營造綠色家庭,共建美好家園”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已的環保行動,帶動了一個個家庭,並推動了整個社區精神文明的發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做爲省科技示範校,我校充分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去年我校在長春市首屆青少年航空、航天、車輛模型比賽中獲集體一等獎的好成績,今年在吉林省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藝術大賽活動中,有8名同學獲得市級獎項。在9月17日全國科普日廣場活動中,我校參加了省科協組織的繪畫、車輛模型、電子積木拼裝的活動,獲得了集體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中國教育電視臺、吉林電視臺、長春電視臺、《中國科技報》《吉林日報》《長春日報》等媒體近百次給予了報道。

陶藝教學也是我校一大特色,幾年來的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20xx年代表綠園區參加了長春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展,展示了陶藝教學成果;我校的陶藝教學成果分別發表於《少兒美術》《小畫家》《中國小美術導刊》等少兒藝術類刊物,同時也被《長春日報》《長春晚報》《求知時報》等多家報紙報導,吉視都市等電視臺多次做過採訪。20xx年10月在吉林電視臺“青蘋果樂園”欄目,展示了我校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陶藝現場製作的樂趣。

勤奮的耕耘換來特色教育的累累碩果。環境教育獲得聯合國綠色成果獎。中國教育電視臺,吉林電視臺、長春電視臺、《中國科技報》、《吉林日報》、《長春日報》等媒體近百次給予報道。學校先後被評爲:中國綠色學校、中國科普先進單位、中國信息技術先進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範校、吉林省素質教育先進校、長春市一類一級學校、長春市課堂教學開放實驗校、長春市繼續教育窗口校、長春市藝術教育特色校等殊榮,並連續多年被綠園區評爲先進單位。

今後,我校將繼續紮實地開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各項活動,使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提升教研層次,挖掘教研深度,求真務實辦學,高瞻遠矚育人,努力向省市名校邁進。

綠園區正陽國小

篇30:課改工作總結

按照教體局的統籌安排,全縣國中塊兒共分爲5個課改小組,我所負責的是課改核心校第一組。我組由五所課改核心學校構成:道口鎮二國中、道口鎮三國中、王莊三國中、老店一國中和產業集聚區英民中學。5所學校的項目負責人分別是韓華校長、韓存國校長、王樹英主任、郭好勳校長和孟令山校長。

我組從20xx年8月24日在英民中學錄播室開核心校方案啓動會開始,一直到12月15日,共舉行聯片活動6次,其中英民中學舉行了兩次。每次活動幾位負責人都是親自帶隊,可見其對課改的重視。

下面將核心校第一組聯片教研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聽課議課活動

1.8月24日啓動會上建羣

首先在英民錄播室第一次課改核心校的啓動會上,我們在微信上面對面建了個羣,起名爲“課改核心校第一組”,課改核心校的負責人、校長和聯繫人都在羣裏,這樣便於溝通聯繫。

2.8月31日出爐本小組總方案

我們組精誠團結,在聯繫學校英民中學課改負責人孟令山校長的牽頭組織下,各個核心校在規定的時間8月31日提前做好了各校自己的課改方案,如具體時間,地點,所選項目,負責人,等都非常具體,我們小組結合各校自己的工作方案共同商量權衡,最後由孟校長彙總微調微改後發放到本羣裏,形成我們組總的課改方案。

3.依據課改總方案各核心校如期舉行聯片活動

從9月29日開始,我組在道口三國中舉行首次聯片教研活動開始,以後每次活動都是提前在微信羣裏通知,活動做得是有條不紊。

活動以課堂爲主,兼併小組合作學習、作業優化設計。老師們認真聽課評課,認真做筆記學習,都說這樣的活動接地氣,很是讚許。

英民中學的“五步三查”的課堂教學框架,在原有學科模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完善,融入自身特色和個性,使教學流程更貼近實際,服務於學生,大幅度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充分發揮育人、求知功能。除此之外還進一步強化集體備課,全員賽課、評課,精品課的組織展示等活動。

老店一國中以備課組爲單位,每週組織一次,先集體備課,再讓一人上公開課,其他組員分工從“教師主導:課程駕馭能力”、“學生主體:學習過程評價”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觀課,議課時從各自觀察的角度去探討本節課的優缺,有的是從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教材處理優劣、課程生成引導、民主氛圍營造、知識情感情境創設,有的是從教師的精講點撥、教學方法與輔助手段、教師的基本功,有的是從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思考探究的廣度與深度,有的是從學生的聽講情況、自學與互動參與面、展示點評狀態等。因爲本次觀課議課活動不是爲了優質課的選拔,所以老師在議課時無所顧忌,全面的評出了老師講課的優缺點。

9月29日老店一國中35人分別參加了在道口三中舉行的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的,10月19日老店一國中28人蔘加了在道口二中舉行的語文、數學、英語觀課議課和優化作業設計活動。10月27日老店一國中26人分別參加了在王莊三中舉行的語文、數學、英語觀課議課和優化作業設計活動。12月1日大部分教師在老店一國中分別參加了語數英的觀課議課活動。12月15日老店一國中29人分別參加了在英民中學參加的觀課議課和優化作業設計活動

道口鎮第三初級中學分別參加了道口鎮第二初級中學、王莊鎮三中、老店鄉一國中和英民中學承辦的觀課議課活動。這項活動的開展,老師們紛紛表示這項活動不是流於形式,對做課教師的課堂表現是實實在在的挑缺點,揚優點,它無論是對授課教師還是對觀課議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只是這項活動所涉及的科目多爲語、數、英三科,建議五所課改核心校其他學科以後也要安排。

聯片教研增友誼,觀課議課促成長。本學期道口鎮第二國中老師共參加了5次觀課議課活動,分別在道口三中、道口二中、王莊三中、老店一中、英民國中,每次活動主辦方都精心組織安排,教研室教研員我、楊豔敏、張燦義、柳峯等老師全程跟蹤指導。每次活動道口鎮第二國中參與的老師都在40人以上,不顧路途遙遠,不顧天氣寒冷,不捨得當誤一節課。教師們認識到這次“觀課議課”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方式,不僅瞭解了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議課就是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爲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議課者要作爲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教師們帶着任務觀課議課是才能言之有物,對教師們的教學有了很大的幫助與提高。

總之,本學期教研課改給道口鎮第二國中師生帶來了豐碩成果:

教師方面,1.張曉培、楊麗鵑老師參加了縣信息技術融合課大賽;2.王賽麗、楊麗鵑、都莉莉老師參加了縣優質課微型課大賽,並獲得一等獎;3.在區說教材比賽中,米鑫老師榮獲物理組第一名,王賽麗、都莉莉、康慧枝老師分別在語文組、英語組和歷史組中榮獲第二名;4.畫毓萍老師所帶班級被推薦參加省書香班級評選,康慧枝老師所帶班級被推薦參加縣書香班級,康會枝教師並取得縣級讀書標兵。

學生方面:1.20xx年第八屆中學生英語綜合技能展評活動中鄭夢琪同學榮獲省一等獎;2.20xx年在省舉辦的《誦讀中華經典 傳承傳統美德》小小家講壇中劉佳婷同學榮獲二等獎;3.四位同學在道口鎮舉辦的讀書之星評選中分別囊獲前四名的好成績。

通過這些觀課議課活動,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核心素養明顯提高,不僅如此,通過活動老師們還總結了許多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一部分老師都有了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

二、教材研讀比賽活動

爲了參與縣裏的11月中旬的教材研讀比賽活動,我組每個核心校首先進行了自己校內的教材研讀活動進行初選,然後按學科按名次推選出成績優異者參與片區賽。

英民中學教師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首先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比賽,然後是學校再進行賽,在學校賽的時候請的是教研員做評委。最後按名次往上推選。英民中學設計的《教材研讀評價標準》和活動的整個流程深受一些兄弟校的認可,紛紛效仿取經。

老店一國中在開學之初讓每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課標,把握教學方向,立足課程之本。研讀課標後,每位教師寫出自己的研讀課標心得。研讀課標的同時,老店一國中還要求教師解讀教材,整體感知教材,透析教學參考書,畫出本冊書的知識樹或思維導圖,讓每個備課組評出本組最優秀的知識樹或思維導圖。每個備課組都要組織本組成員集體深入細緻地研討本冊書的知識結構,教學重難點,易考點、易錯點,以及教學建議等。10月份每個備課組進行了教材解讀比賽,評出本組優勝者,11月2日全校進行了教材解讀決賽,決賽中,老師們以精煉的語言,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各學科說一冊、說專題、說單元、說一個領域的說教材模式,從教材編寫體例到教學建議,從單元板塊到知識之間的立體式整合,研說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全面深入、娓娓道來,真正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提升教師教學內功的訓練場,使全校教師受益匪淺。最後評出了全校教材解讀一等獎王喜花、袁曉梅、劉淑娜等。

在協作區的說教材比賽中,道口鎮第三初級中學五名選手的成績很不理想,沒有一名選手進入全縣的說教材決賽中。事後究其原因,五名教師表示對說教材的基本流程不甚瞭解,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說。活動過後,縣教研室學科教研員分別在英民國小、錦和國小報告廳等場所舉辦的說教材講座讓教師們眼前一亮,醍醐灌頂。這說明道口鎮第三初級中學的很多教師平時缺乏外出學習和培訓,老教師偏多,大多不願外出學習,今後要激勵教師外出學習,扭轉這種不良局面。

道口二國中在教材研讀方面推出優勝者王賽麗、李月霞、都莉莉、米鑫、康會枝5位教師參加區說教材比賽。在區說教材比賽中,米鑫老師榮獲物理組第一名,王賽麗、都莉莉、康慧枝老師分別在語文組、英語組和歷史組中榮獲第二名。米鑫老師被推薦參加全縣說教材比賽,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通過教材研讀比賽活動,老師們知道了什麼是教材研讀,研讀什麼,怎麼研讀,並對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從而提升了老師們的專業素養。

三、精彩紛呈的全員賽課活動

20xx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各核心校均舉行了“全員賽課”活動。全員賽課活動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方案爲指導思想,注重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次活動爲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相互啓發的平臺,同時對提高教師整體的素質、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起到了很有好的作用。

道口鎮第三初級中學的全員賽課活動是全校教師間的“觀課”加上本教研組成員之間的“議課”。學校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觀課不少於20節。每個教研組賽課結束後,成員之間都要互相打分,在同一教研組內分出名次。這項活動每名教師都十分重視,賽課成績好的教師方能被推選爲鎮級優質課。

課改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教學活動中我們將會不斷的借鑑、吸收新的教學經驗,同時結合本縣本鄉鎮的實際,創造出更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我堅信在教體局張局長的帶領下,在教研室胡主任的領導下,在課改負責人周主任的組織安排下,我縣是課改工作一定會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篇31:課改工作總結

20_年秋季,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我校的校園。我們結合校情制定了詳細的課改方案,學校的課改工作穩步發展、紮實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實踐過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

以校長蘇永旗爲組長,以呂書華爲副組長,以張衛英、孟敏、李娜、李桂芝、徐美英、耿月平爲組員。領導小組負責課改的決策和協調,抓課改的管理和實施。並推選了一批教育觀念新、教學技能強、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成立了課改先鋒隊。

二、師資培訓,轉變觀念。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驗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師新觀念培訓、交流學習放在首位。

我校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讓他們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課堂教學新脈搏。

(1)充分發揮課改年級的帶頭作用。10月12日校長帶領孟敏、張衛英、耿月平三位老師到子弟學校、任重完小、黎陽學校聽課學習。每人寫出課改心得體會,並在本校講了示範課,讓全體老師親身體驗到課堂改革的新模式。11月1日,組織我校部分教師到陳村國小觀摩學習,11月2日又組織部分教師到蘇老家國小觀摩學習。使教師進一步感受新課堂模式。

(2)轉變教育觀念,用新課改理念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各位教師深刻領悟新課改的目標和任務:教師必須改變以往以教師爲中心的陳舊、落後的教學方法,要用新課改理念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小主人。領導小組對各班級聽課,並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努力使全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得以提高。10月19日鎮教委領導來我校聽課指導,使老師們受益匪淺。我校在課改領導小組的帶領下組織組織本校觀摩課,然後聽每位教師的展示課。收到較好效果。

(3)注重過程管理。我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做到每週寫一篇教學札記,每月寫一篇心得體會。

(4)指導教師設計好導學案。

導學案體現了高效課堂教學的系統要求,集導、學、練、測、評於一體,在編寫時先由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進行集體研討,再編寫出容量、難度適宜,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的導學案。

三、對後段工作的打算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加強宣傳、學習的力度,提高全體教師對新課堂改革的認識,總結已取得的成績,改進隨時發現的問題。我校做爲農村學校,在課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斷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課程各方面的新意和要求。還可以做一些不影響教學大局的教學嘗試,逐步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爲。

篇32:課改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伴隨着課程改革的陣陣熱潮,又一個充滿挑戰、富有收穫的學期結束了。回顧我校課改工作在本學期所走過的足跡,不難看出,我們的步伐邁得踏實、穩健、有力、坎坷,辛苦工作的同時取得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但也有應引以爲戒的不足。下面從六個方面對本學期工作做個總結,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定期進行集中教研,爲教師創設研究平臺。

⑴爲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每週定期組織語文組、數學組、綜合組集中教研活動、分學科、定時間、定地點舉行。

⑵教研活動形式多樣:集中理論學習,瞭解教研動態;集體備課,共同研討教材;新授課、複習課的觀摩及說課、研課三位一體的研討課。

⑶開展主題教研活動,進行探討交流,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十一月份開展了《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十二月份開展了《如何打造數學高效課堂》的主題教研活動。

⑷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掌握最新的課改前沿信息,學習最新的課改理念。

通過以上教研平臺,教師可以展示自我風采,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價值的經驗得可以相互學習交流,推廣和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進,學校教研氣氛較濃。

二、積極開展教師的各種教學教研活動,爲教師提供觀摩學習交流平臺。

⑴大力開展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開學初不久(9月13日)全辦舉行了數學課教學大賽,並派出吳斌老師代表我辦參加縣數學課堂教學大賽。通過大賽,促進了我辦數學課堂教學的提高,推動力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12月下旬,我辦舉行了國學優質課大賽,並推選出蘇小的黃蕾老師代表我辦參加縣級國學課堂教學大賽,取得了縣級一等獎的好成績。

⑵10月份大力開展了全辦性的“小助手教學實驗”的課改示範課。10月29日舉行全辦四年級課改班級語數英教師觀摩課改示範課活動。分別由四年級語文陳飛娟老師,四年級數學鄭桃英老師,四年級英語鄭文璨老師進行執教,課後對觀摩課進行了研討。中心國小

(3)積極派出教師外形出學習培訓活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a.9月2123日我校徐綱水副校長、教研處廖旭紅赴南昌參加全國中國小常規管理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培訓活動。b.9月2224日我校陳飛娟老師赴南昌參加名班主任交流活動.C.10月28日語文教研組長赴吉安市參加十年課改成果及課標培訓d.12月7日廖旭紅、周海燕、陳飛娟三位老師赴縣一小參加國小國學教師培訓。;e.12月4日上午,我校數學組部分教師在傅發水校長,主管教學的徐綱水副校長的帶領下,一行11人赴楓嶺頭中心國小觀摩了兩節數學課。f.12月6日上午,我校語文組7位教師在傅發水校長的帶領下,參加了茶亭國小運用“EEPO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g.12月6日上午,我校語文組7位教師在傅發水校長的帶領下,參加了茶亭國小運用“EEPO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觀摩

活動;h.12月7日廖旭紅、周海燕、陳飛娟三位老師赴縣一小參加國小國學教師培訓。i.12月23日傅發水校長,徐綱水副校長、教研處廖旭紅、國學教研組長周海燕、姚凱莉、黃蕾、章瑜等7人赴縣七中參加國學培訓。j.20xx年元月6號傅發水校長,徐綱水副校長、廖旭紅、李上德、陳飛娟、吳斌、鄭文璨、餘慧等8人赴縣禮堂聽取孟兆彬教授的有效教育講座。K.20xx年元月7號傅發水校長,陳飛娟、吳斌、鄭文璨、餘慧等5人赴縣一小多功能廳聽取孟兆彬教授的有效教育講課。l.元月16日我校派出陳小冬、章瑜老師赴一小去聽國學優質課。

三、課改紮根於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實效性較強。

⑴積極探索“問題導學、互動探究”框架下的我校“五步生成教學法”課堂教學研討。

爲探索我校“五步生成教學法”的教法,本學期,以教研處和語數英教研組爲組織,學校組織了陳豔、鄭桃英、陳飛娟、廖貞、吳黎昱、朱愛敏等一批骨幹教師進行教學研討,並請教研室的各學科的專家對我校的研討課進行會診、把脈。而後教研處又組織以上教師多次磨課,經過上課、說課、評課三位一體的研討,。確定好課堂模式後,教研處對課型再次進行定位,初步形成“五步生成教學法”而後,主攻新授課和複習課兩種課型。爲再次研討兩種課型,第二階段,學校又進行了第二批教師上課改模式的課,在12月份中旬,教研處大力開展第二批教師按“五步生成教學法”教研活動,通過對新授課和複習課兩種課型的磨練,這些中間力量的教師也能比較熟練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授課。爲推廣“五步生成教學法”在全辦教師中鋪展開來,人人會上新的教法課,在元月26日舉行了教師校本培訓,着重對我校的“五步生成教學法”的內容,操作方法進行了解讀。通過理論學習輻射到全辦教師,使全辦教師都能運用新模式授課,掌握新教法的特點。

⑵本學期,我校陳豔的課題《以藤竄瓜,整體施教》和鄭桃英《小助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嘗試教學》兩位教師獲得市級課題立項,巢雲教師的英語《情境教學法嘗試的運用》獲得縣級立項課題。

⑶教師撰寫教學論文踊躍,蔚藍成風。其中其中廖旭紅老師的《加強學習小組建設提高課堂效益》獲國家級一等獎;鄭麗春老師《如何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興趣》獲國家級一等獎,鄭麗春老師的《激活學生思維鑰匙―課堂提問的探索》獲省級二等獎;陳豔老師《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策越的思考》獲國家級一等獎;陳豔老師的《主題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獲省級一等獎;巢雲老師的《淺談如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國家級二等獎。以及本學期我校舉行的辦級課改論文多位教師獲獎。

⑷教師們認真鑽研教材及時撰寫教學案例,總結教學反思,本學期教研處舉行了全辦教師課改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的評比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深化課改,抓住機遇。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我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體育局繼續深化課改的精神,爲提高教研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通過培訓夯實教師的課改能力,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9.14日教研處對語文組全體教師進行了課改培訓。9.15日教研處組織了全辦教師進行了校本培訓。9.18日教研處各年級班級組長、學習委員、

班長進行了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的評價使用培訓。9月27日進行了一年級數學新教材培訓。12月4日下午,教研組長施金枝對數學組成員進行孟照彬有效教育理論培訓,及交流探討。12月6日下午,教研組長周海燕對全體語文組教師孟照彬有效教育理論培訓,及交流探討。

通過以上各種培訓,開闊了我校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使我校在教育教學各個層面的得到了提升,有力地推動了我校課改的深化。

五、依據教育體育局有關“合作學習小組”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制定《上饒縣第六國小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機制》,對我校各班級教學五級評價四級展示,形成了各班的學習合作小組文化建設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

六、課改工作存在的問題

本學期的教研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學習的關注度不夠。雖然我們的教師都在參與學習,但少部分教師的學習還只是放在表面的學習上,並未對學習進行深入的反思和應用,未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在今後的學習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探索和吸收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從認識上提高,讓教師真正把學習落到實處。

2、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做得還不夠,課堂上,我們教師往往忽視那些弱勢羣體,儘管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課堂,但老師照顧得並不周到,忽視了後進生的課堂表現。課堂上學生朗讀的面不夠大,回答問題、小組合作等都是些優等生的事,導致有些課堂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忽視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有的老師不能讓學生充分的說,經常是教師打斷學生的回答,或教師代以回答,甚至是教師直接說出答案,不給學生說的機會,這樣大大打消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今後要加強對新課程的培訓、指導、檢查,切實轉變師生教學觀念。

3、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走表面,未落到實處。在課堂上,合作學習重形式、輕效益,匆匆展開、草草收場的現象較多,合作完成的任務量和度的把握不夠科學,對後進生的參與學習關注不夠、照顧不周,分工不夠明確、不夠具體。

4、要嚴格按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實際,加強教學研究,求真務實。要進一步實施好教研結計劃,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落實檢查和考覈。在計劃、安排工作時還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細緻、更完美。

總之,我們六小全體師生有信心和決心在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不負衆望,把握機遇,營造明天,使學校的教學教研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篇33:課改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爲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爲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爲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爲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務必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裏,我校蘆小妞老師,楊翠萍老師到鄭州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精英論壇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潛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我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透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爲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潛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透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建立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潛力的人。從而構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爲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爲本,育人爲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用心創造和帶給滿足不一樣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爲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資料,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羣衆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豔利老師,數學教研組長許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教研活動17次,取得了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課的教師,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我的高素質。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親切、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潛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聽課不少於30節,主任聽課不少於4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潛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到達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務必備好每一節課,用心從教材中挖掘出啓迪學生,培養學生潛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用心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必須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潛力。

2、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用心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決定推理、綜合的潛力和運用知識的潛力。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狀況,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潛力、語言表達潛力,動手操作潛力及自學潛力。努力改善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用心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透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區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爲校本教研的重點。

5、注意總結經驗。在這一學期裏,我校的教師能按要求做好教學反思,能用心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繫,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爲理論撰寫成文章。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篇34:課改工作總結

課改工作總結

我一向參加課改工作,見證着課改的不斷成長,不斷完善,現將我的數學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過去,教師一向把自我定位成爲數學課堂中教育教學過程的主人,帶着教師設計好的問題,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構成概念體系。走進國小課堂,不難發現,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理解”,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理解的狀態。隨着新課程的到來,數學教學內部問題的累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否認了教師這種定位,使教師清醒認識到:學生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數學的教與學必然要產生新的變革。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教學推薦中,《標準》強調“教師要讓學生裝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我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帶給適當的幫和指導,善於選取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教學推薦中,《標準》強調“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爲了例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

、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透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教師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數學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例如:學習了六年級圓柱的體積後,能夠出這樣的題目:隨意找一個學生喝水的杯子(不規則或不是圓柱形狀)你有什麼方法求這個杯子的容積呢?學生在課後就能夠動手去裝水,想盡一切方法去思考,從而到達我們的目的,把所學的圖形知識、統計知識等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二、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

1、聯繫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資料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我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以新的理念爲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用心參與學習活動。

3、運用生活,產生例題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搞笑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簡單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程改革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帶給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爲,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光,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三、評價學生學業標準的變化。

當前,國小數學教學較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過程,導致對結果評價的過度關注,把評價功能退化爲僅僅是對學生分數的鑑定,這是對學習評價的扭曲。

由於每一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一樣,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上,使學生體驗到自我的變化、成長和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用數學學習檔案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數學過程,能夠全程、多樣、有效地促進管理目標的達成。

篇35:課改工作總結

國小課改工作總結

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一、實施“學案導學”教學的背景

2001年9月,新課程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用心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準確定位自我的主角,凸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意識,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播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必須的情境中,藉助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幫忙,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主動建構好處的方式獲得的。其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更是教育事業不斷髮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當前教學實踐中,仍存在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枯燥、高耗低效的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態化已經成爲課改的重中之重。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尤其是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學校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甚至還很突出。透過問卷調查得知,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並沒有完全轉化爲教師的教學行爲,不少人只停留在認識層面,以教師爲中心,講授、灌輸爲主要形式的教學仍佔據着一席之地,課堂還是教師的課堂,是教師展示的舞臺。教師備課首先思考的是教師怎樣教,教師的主角意識濃厚,表演慾望太過強烈。老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配合完成教案的過程,必須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存在,忽視了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講臺意識”仍舊很濃,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控制慾和支配欲依然很強。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理解,學生的潛力得不到鍛鍊和培養。

二是教師備課重備教材輕備學生,除上課外大部分時光用在批改作業上,無效勞動多;學生上課聽講,下課或回家寫作業,休息日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生很累;所以,要使老師的工作更有效,要把學生解放出來,就要進行課堂改革。

三是課堂上雖然有學生的活動,但讓學生張揚個性的作爲還遠遠不夠。存在這些問題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不能得以提升,學習用心性還在被壓抑,課堂缺乏思辯性與生成。課堂氣氛沉悶,回答問題的就那幾個學生,而其他的孩子只是默默地當“觀衆”。這也導致了不少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開小差,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教師只管教,學生被動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訓練”活動。教學關係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多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

四是我校教學缺少一個相對系統的、科學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讓教師能夠操作的課改平臺和抓手。

這些問題和矛盾在實踐中的具體反映就集中表現爲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因此,學校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減輕學生負擔作爲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要深化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改變、改善教師的觀念和行爲,務必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抓手。透過深入思考和調研,我們認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概念

所謂“學案導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以課標、課本爲綱,以學案爲載體,以學生爲主線設計的教學活動方案。“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爲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導學”方案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說得更直白些,“學案導學”就是把課堂教學的流程、學習資料的重點難點、學習中的反饋以書面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自我所要做的事、所要講的話做到心中有數,按“學案”開展學習,從而避免課堂學習中無謂的“枝蔓”,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精髓,能夠從師生關係、時空關係、學習資料、學習方式等四個角度概括爲四句話:“主導加主體,課外加課內,教材加(導)學案,自主加合作”。

三、課堂教學改革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宣傳發動,理論培訓

首先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及“教師專業成長與主角轉換”,爲教師洗腦,改變教師的學生觀、教學觀、教師觀、教育觀。學校領導給全體老師介紹課改名校(如江蘇洋思、山東杜郎口等)的課改奇蹟,爲全體教師做《關於課堂教學的思考》、《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等專題講座,並邀請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崇善爲全校教師做了題爲《教育教學四大理念》的專題講座。其次,學校先後派出幾撥教師分別赴江蘇洋思、山東杜郎口、昌樂二中、左權宏遠學校、曲沃縣實驗國小學習取經。

2.第二階段:確立試點,開始試驗

學校於2011年10月確立三年級爲試點年級,開始實施“導學案”教學。實驗年級教師紛紛行動起來。(1)佈置教室,營造氛圍。(2)合理分組,培訓組長。(3)制定評價制度,爲課改順利進行做保障。(4)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踐。(5)家長學校開課,爭取家長對課改的支持。

3。第三階段:全面推開,初顯成效

2012年春季開學伊始,學校就在三至六年級全面推行“導學案教學”,各年級教師紛紛行動起來,虛心向三年級教師學習請教,課堂教學改革在學校全面推開,課堂教學方式在逐漸轉變。

4。第四階段:深化課改,立模踐模

在校領導班子的支持帶領下,學校骨幹教師多次到外地走訪、調研、學習,並結合我校實際,將學習到的先進經驗在我校進行大膽實踐創新。經過反覆研討,2013年初構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239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標誌着我校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四、“學案導學”教學實施措施

(一)建設學習小組,抓高效課堂的靈魂

高效課堂合作學習的高效,關鍵在於學習小組的高效,建設、培訓好學習小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

1。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與分工。

(1)分組

學習小組的劃分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潛力作爲重要依據。再結合學生的性別、性格及單科成績等特點分組,實現“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組內異質”能夠爲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忙帶給較大的可能;而“組間同質”又能夠爲各學習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分組有利於在組內開展“不掉隊”活動,在組間開展“瞄準對手”活動。

(2)分工

●能夠圍繞學習小組的建設給組員設置分工。即在學習小組內設學習小組長、記錄員、檢察員、彙報員各一名。

●能夠根據學科的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即每個學習小組根據學科的學習任務分別設立語文組長、數學組長、英語組長、或專業學科組長。

●也能夠根據班級日常事務設立紀律組長、衛生組長,作業組長,宣傳組長等。

無論是哪一種分工設置,各分工組長都要職責明確,做到人人管人,人人被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努力培養學習小組成員的主人翁意識。

2。精挑組長人選,培養得力助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發現,儘管所有的小組都在努力,儘管所有的小組都不甘落後,現實的狀況卻是有的小組一路遙遙領先,有的小組卻步履維艱,其中的差距就在於小組長的管理與協調潛力的差異。因此,對於小組長人選的選取不僅僅要思考到小組長的學習水平,而且還務必注重他們的組織潛力和職責心。這就需要我們自我用心去培養。

(1)班主任培訓。班主任每週都固定時光召開小組長會,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培訓指導,並組織小組長討論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任課教師培訓。任課教師每週固定時光培訓科研小組長,傾聽學生推薦,共同改善課堂。

(3)年級組培訓。年級每週都安排培訓任務,在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培訓。包括:組長沙龍、分層培訓、課堂環節培訓、預習指導等。

(4)課前培訓。老師堅持課前培訓,形式多樣,注重效果。

(5)課中培訓。課堂中培訓,捕捉學生課堂中出現的閃光點和不足,及時肯定或糾正。

學校制定了“小組長沙龍”制度。即每月定時召開一次組長交流會議,及時解決小組管理的疑難困惑,交流小組管理的優秀做法,並對其中的“金點子”表彰獎勵、加以推廣。這樣,每個組長甚至組員都紛紛行動起來,用心地爲小組乃至班級管理出謀劃策,密切了組長的交流學習,也真正實現了班級的自主管理。

3。制定嚴格組規,培養良好組風。小組建立初期就要求各小組學生儘快建立起一套嚴格細緻、切實可行,並具有約束力的“組規”,嚴格執行,使學生在小組內部也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組規”由學生自行制定,自行實施,這讓學生品嚐到“民主自治”的樂趣,纔會有“依法辦事”的熱情與用心性。

4。營造鮮明氛圍,促成有效學習狀態。在教室的牆壁、黑板有學生自我書寫的、能夠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勇於展示自我的話語,營造自信、自勵、自發、自覺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參與合作、展示自我的用心性。同時學校精心佈置着學校的每一面牆壁,讓每堵牆都成爲孩子們釋放個性的舞臺,讓每面牆都成爲孩子們學習的天地,讓每面牆都到達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5。評價多元化,實行小組捆綁式評價。要求班主任將小組建設納入班級常規管理,平時的思想、行爲、學習狀態等都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價,做到評價的多元化。小組評價實行捆綁式評價,藉助組間的競爭,激發小組內部的活力,激勵小組成員團結向上,確保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學校要求每個班級一週一評比,進行一週“展示之星”“點評之星”“質疑之星”“助人之星”評選活動,營造濃厚的小組競爭氛圍,強化課堂各個薄弱環節。一月一彙總,一月得分最高的小組即爲班級月優秀小組,由班主任爲在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小組頒發小喜報進行獎勵,獎項有最佳溝通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羣衆智慧獎等。一學期一總評,評選出本學期優秀小組、優秀小組長等,學校經行表彰獎勵。

(二)精心設計“導學案”,爲高效課堂導航

我們把“精心設計導學案,構建和諧高效課堂”作爲學校教研的主題。

1。構建“361”備課模式

(1)構建“361”備課模式

着力推行“361”備課式,立足課堂教學,走自主、合作、高效之路。

“361”備課式:“3”指三次備課:個人主備、備課組研討備、個性化設計備;“6”指設計學案要抓住六點:切入點、預習點、重難點、生成點、訓練點、拓展點;“1”指構成一份導學案。羣衆備課活動具體程序如下:

①分配備課任務,確定主備人:首先教研組長將學科資料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兩週拿出“導學案”初稿。

②上傳及分發備課:主備教師將備好的“導學案”初稿統一上傳給教研組長,教研組長再將所有備課資料傳給組內所有老師。不用紙質稿件,全部用電子文稿。

③羣衆備課研討:學校有專門的羣衆備課室,而且規定了羣衆備課研討的時光,週二爲數學,週三語文,週四是其他科目,研討時光爲一下午四個小時。羣衆備課時先由主備人講自我備課預設,其它老師進行研討,那些策略可行,哪些需要改善,怎樣改善都是研討的資料。教師們邊討論邊在筆記本電腦上進行修改完善,這樣輪流將下週要上課的資料全部完成。

④完善“學案”:羣衆備課研討結束後,教師根據主備人的導學案和修改意見,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及教師個人特長,調整教學策略、構成個性化學案,可在二備案上進行直接的圈劃,教師個人留存。

2。精心設計導學案

首先我們透過課例研究確定了導學案的設計模塊,即:學習目標、學習重點、知識鏈接、導學過程、收穫與反思,其中的導學過程作爲重點,包括四個環節,即“預習導學、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達標檢測”。

之後制訂了導學案編寫要求與原則。一要全面瞭解學生,做到“五清”。知識底清,認知心理清,學習態度清,可理解程度清,環境影響清。二要做到“四個吃透”、“四個把握”。一是吃透教材資料所佔的地位、整體結構、主要線索、縱橫聯繫,把握住知識點,構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二是吃透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握住重點、難點、訓練點,實現學用結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針對不一樣層次學生的要求,把握住教材資料的深度、廣度,以實現“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部過程,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潛力的增長點、思維的激發點,以解決學生思維、探索的問題。

最後要求“導學案”設計到達“三有”:一是使學生學習有路;二是使學生學習有勁;三是使學生學習有法。

3。解決導學過程中的問題

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困惑:“課堂教學任務不能夠當堂完成,教學時光不夠用”、“在自主預習生成課上,當學生生成的問題過多、過濫、太浪費時光的狀況下,教師該怎樣導”、“在學生展示的環節中,教師又該怎樣導”、“在遇到學生相互追問十分激烈與學習時光有限產生矛盾時,教師該不該導,怎樣導”等等。經過學校教改領導小組的研究歸納,發現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怎樣才能使教師的導學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於是,確定這個問題爲研討專題,要求每位實驗教師先進行解決假想。如:自主預習課上,根據學情,教師要善於去粗取精的進行導學;在學生展示中,教師要正確決定、彌漏補缺的進行導學;在時光不足和討論激烈相矛盾時,教師要巧妙周旋,智慧的進行導學等。然後從不一樣的角度入手,來研究教師課堂導學的藝術。從導學的語言、時機、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專項研究。

經過一段時光的實踐驗證後,在學校課改論壇上,讓老師們暢談自我的感悟和新的認識,他們言有所向,言而有理。使問題得到了逐步的解決。

(三)踐行“1239”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

爲了進一步深化提升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研究確定2012至2013學年爲“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年”。爲將此項改革推向深入、力求實效,在校領導班子的支持帶領下,學校骨幹教師多次到外地走訪、調研、學習,並結合我校實際,將學習到的先進經驗在我校進行大膽實踐創新。經過反覆研討,2013年初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239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標誌着我校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1239”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立足我校“爲學生的將來思考,爲學生的明天設計,爲學生的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尊重和落實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羣體動力學原理,透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潛能,打造活力課堂,培養學生學習潛力和創新潛力,努力實現減負與高效、學生全面發展與特長髮展、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的有機統一。

“1239”自主課堂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由知識立意轉爲潛力立意,是以導學案爲統領,以小組合作爲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本質,以“三維目標”爲綱領,以發展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潛力爲方向的課堂。“1”是指一案:學案引領,合作探究;二主:以學生爲主,以自主探究爲主,突出一個主體,即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這個主體,學習方式要以自主探究爲主。“3”是指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明確目標階段,自主活動反饋指導階段,應用達標階段。“9”是指把握九個環節,即課堂教學分九個環節推進,①激趣導入;②揭示目標;③自主學習;④合作探究;⑤展示交流;⑥教師點撥;⑦總結提升;⑧當堂檢測;⑨拓展運用。

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框架,對教與學有必須的規範作用,有了模式就不會放任自流,“漫無章法”;模式是教與學的抓手,使課堂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目標,個性是課改初期,老師們易於操作。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兩輪“1239”課堂教學模式踐行活動,老師們對“1239”課堂教學模式所蘊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涌現出一批優質高效課堂。

五、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隨着課改的深入,我們驚喜地看到了課堂教學的奇妙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學生不再是被動理解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再也不見林立的小手,多的是爭先恐後發表見解的身影;角落裏再也尋不到呆滯的目光,教室裏閃爍的是靈動的神采。

一是學生變得大膽自信,合作學習潛力增強了。“有效教學是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競爭。”“爭當第一,我們很高興”,這是五年級二班學生的真實話語。高效課堂以小組爲單位構建學習共同體,每個小組便是一個縮影。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針對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合作探究,大膽交流,各抒己見,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中,透過展、思、論、評、記,在組內與組間互動,學得真實、質樸、自然、快樂,合作學習潛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爲小組爭光,爲班級爭光的團隊精神不僅僅體此刻課堂上,更加映射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列隊、放學、勞動等。在小組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學生變得大膽自信,交往潛力提高了,團結合作意識增強,行爲習慣不斷規範,呈現禮貌向上的良好勢頭。中國教師報“課改山西行”對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做了深入的採訪,我校教師郭彥君的教育敘事《“捆綁”出的精彩》刊登在了中國教師報上。一個自閉症孩子,入學四年未曾開口的孩子在小組同伴的鼓勵下開口了,帶給老師的不僅僅是驚喜,更堅定了老師們課改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學生變得愛學樂學,自主學習潛力提高了。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紮實有效的課前預習,並嘗試提出問題,由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自覺學習,提高了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學生變得更愛學習了,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潛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據調查問卷的資料顯示:課改前,在學生中,有較強自學潛力的只佔15%,有必須自學潛力的佔17%,自學潛力差的佔30%,根本沒有獨立學習潛力的佔38%。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很被動,學習效率低,有的學生甚至喪失了學習興趣,由於“不會學”導致“不愛學”和“不願學”。課改後,在學生中,有較強自學潛力的佔35%,有必須自學潛力的佔30%,自學潛力差的佔20%,沒有獨立自主學習潛力的佔5%。顯而易見,學生的自學習慣、自學潛力與課改前相比,有顯著提升。

三是學生變得會學善學,語言、思維潛力得到了提高。“先學後導,問題評價”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落到了實處。教師教學時大膽放手,把課堂的學習權充分還給學生。學生自主預習、圈點、勾畫、摘錄、閱讀;自主質疑、協作、探究;自主交流、展示、體驗。不一樣學生在課堂上都可說、可演、可練、可寫、可討論、可交流,學習方式表現形式多樣化,使不一樣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潛力得到了提高。

四是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實踐和操作潛力得到了提高。如今在**國小的學生中出現了“五多一少”現象,即:自主預習的多,大膽質疑的多,善於展示的多,樂於動手的多,勤于思考的多,牽強理解的少。無論那門學科,學生都能根據學習資料,在老師的引導下用心主動地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一個個問題在學生的合作探究、動手實驗中,找到了答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高漲,並將課內知識拓展到了課外。學生愛讀書了,課外閱讀量增加了,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目標落到了實處,學生的習作水平較前有所提高。

六、成績與困惑同在,期盼與期望並存

高效課堂建立活動,學校、教師、學生均取得了較爲滿意的效果。學校被評爲“三晉課改名校”,並承辦了“三晉國小課改試驗校經驗交流研討會”。接待了榆次太行國小、十二中、五寨縣第一小徐、原平七小、興原實驗國小、繁峙縣沙河四小、城北街國小及忻府區長征街聯校等六百餘名教師到我校觀摩學習高效課堂。並在2012年山西省農村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汾西現場會、2013年省教育學會首屆“未來教育家成長論壇”做了課改經驗交流現場發言。

當然,在推進高效課堂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如何加強課堂中教師的調控潛力,靈活應對教學狀況。高效課堂強調互動,對教師駕馭課堂的潛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駕馭課堂的潛力進一步培訓,是高效課堂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二是教師編寫的導學案如何更高效地爲學生的自學導航。學案編寫一方面要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另一方面要貼合學生認知的要求,這樣才能爲學生自學導航。然而,我們在編寫學案時,有時只是幾點乾巴巴的要求,幾個生硬的題目。使學案編寫貼合自學要求,也是高效課堂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年的課堂教學改革,老師們深深感受到了一句話:教師的精彩不代表學生的精彩,或者說,因爲學生的精彩,需要老師更精彩。開放的課堂對老師的要求和挑戰更高了,教師只有相應地提高自我駕馭課堂的潛力,課前認真備課、周密組織、精心安排,做到從知識點到文本,從課內到課外的靈活把握,讓心中的素養積澱如“源頭活水”,才能引來課堂上的“清如許”和百花開。在以後的課改路上,**國小將一路思考,一路實踐,一路收穫,一路快樂!

篇36:課改工作總結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我叫劉潔,這天很榮幸能夠代表東風鄉學校的老師在此談談我對課改的一些感想,從學校開始課改至今,我們一路前行,已經走過了2年。從在網上觀看學習杜朗口的課改模式,到前往景弘跟班學習,我們緊跟先驅者的腳步,兩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了課程改革對我們學生學習的效用,對我們教師而言更是一次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顛覆性的改變。對我來說,課改之路儘管艱難曲折,但我從中學到了更多,就我教的數學而言,老師只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學習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課改模式的教學設計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情感修爲,讓學生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當然在課改實施過程中,我們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少的困惑,但是我認爲有兩點是做的最成功的,也是我感觸最深的。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

記得剛來東風學校上課時,擔任的是七年級103班的數學,剛開始採用的是傳統教學的模式,老師是演講者,學生只是聽衆,並沒有真正融入到課堂上來,只是一味地爲了完成每節課45分種的枯燥時光,課堂氣氛總是很壓抑,很多學生對老師的這種教學很厭煩,教學效果也很差,課改實施之初,自我也是縮手縮腳,並不敢放手讓學生自我去學,總是認爲:數學嘛,理科,老師不多講,學生肯定是不能學好的。自我總是在爲學生的成績擔心不已,所以課改善行的並不是很好。自我最大的轉變是在上學期,因爲各種原因,我新接手了八年級年級的兩個班數學,任務艱鉅,因爲這兩個數學成績極差,平均成績僅35分,全縣排行倒數第一,學生對數學課很是厭煩,大部分學生都對數學失去了信心。剛開始的幾堂數學課上的極其差,老師不熟悉學生,學生不適應老師,我在講臺上講,學生只在下方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愛理不理,其主動學習的用心性很差,當時我是極其的慌張,開始的一個月內就沒上過一堂稱心如意的數學課,然後到處請教,多次學習,個性是去景弘學校跟班學習後,自我的課堂纔算真真安定下來,初步走上正規。我的做法就是下定決心進行課改,��氐椎椎亟�課改,堂堂課訓練學生的行爲規範,學習方式,節節課讓學生自我學,自我上黑板

展示,逼着他們以小組爲單位,以考覈分爲誘餌,誘導他們學習。例如;在教學“中心對稱圖形”一章中,這一章所涉及的對稱圖形接近於實際生活,國小時,學生也許初步涉及了一點,在此知識基礎上,讓他們總結,交流他們對對稱圖形的認識、感受。讓他們自我動手畫和製作熟悉的對稱圖形,並根據自我的想象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讓他們親身體驗“學數學”的過程,一堂課下來,比我自我一味地講解,學生只管記憶,效果好得多,這樣教學,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就是這樣一步步把學生和自我逼上絕路,其後的效果立竿見影,課堂討論問題的學生多了,提問、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多了,課後找老師問問題的學生也漸漸多了,學習風氣變好了,學生學習用心性上來了,學習效果也明顯好起來了。學生的良好表現也直接帶動了其他老師進行課改的決心。像九年級年級的張建業老師,經過一段時光的磨合也是越來越喜歡這種課改模式,個性是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廣開言路,思想的撞碰,思維的廷伸,令他興奮不已,直誇這課改開展的好,學生能在課堂居然有那麼高層次的表現,真是是始料未及,

甚至表態要堅持課改之路,把課改善行到底。真是因爲我們學校有大批像張老師這樣敬業,努力鑽研,敢於挑戰的老師在,我們學校才能把課改善行的這麼成功和轍底,一句話課改的成功,學生是受益者,老師更是受益者。

二、學生思想的轉化,變被動爲主動

課改實施變化最大的是學生,學生是從根本上愛上了這種“小組1+1合作學習模式,有種“我的課堂我作主”的主人公精神,相比以往的傳統課堂,學生做事,學習都變得主動用心多了,因爲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的事情做,每個學生都有分工,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我的價值,提問、板書、展�I,分工明確,交流問題很有層次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在課堂上找到了自我的位置。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慾望,只是在傳統教學當中他們找不到自我的位置,在課堂上,學習上找不到任何成就感,讓這樣的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愛學習,甚至是厭學,成績就更不可能好了。

很多老師開始都很擔憂,成績差的學生就算在課改模式下,由於基礎等原因,仍然會跟不上的,他們甚至會更加差下去。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但是無論成績如何,一旦在課堂中能找到自我的位置,他還是會愛上課堂的,儘管他依然跟不上,但讓他們愛上課堂,我們已經走出了成功的一步,提高他們的成績也就有了期望。尤其是小組內的建設,一對一,師徒結隊,兵教兵,共同提升,學生不會再爲一道一無所知的問題而發愁,也不會再擔心因一時的失敗遭拋棄,老師的鼓勵是他們進步的動力,學生的互勉是他們不放下的見證。學生與學生間的競爭,小組與小組間的競爭,空前激烈,學習風氣得到很大的轉變,經過時光的磨練,不間斷的試驗和訓練,也確實造就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她們的表達潛力得到了提升,思維潛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在課堂上展演儼然就是一位小老師在上課,學生培訓得很到位,小組評價機制建設的很成功,課改之路走的很正確。正如一位學生在課改感言中寫道:“學校的課改改變了我,成就了我,課改實施後,我由以前的膽小不敢發言銳變成了這天敢於上臺展示,樂意上臺給其他同學講解題目了,一齊分享我的見解了,這和以前上課不明白做什麼�然不一樣了,個性是數學成績,以前從未上過80分,而此刻每次考試基本

都是80分以上了,我喜歡課改,我喜歡這種上課的模式。”就一學期最後的成效來看,課改善行也確實正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習成績也明顯好轉了,最後的期末考試成績,學生的平均分數提高了20分,及格率,優秀率也大大提高了,全縣排行也提升了五個階梯。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所有老師期盼的,而課改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恰恰是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成長,自由發展的平臺,我期望我們的學生能踏着課改之路在這任他們翱翔的舞臺上盡顯風采。

篇37:課改工作總結

隨着《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轟轟烈烈的推開了。近兩年,課改工作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一、新課改,轉變了教師的觀念,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爲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務必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齊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爲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契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落實文件精神,提高認識,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用心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除用心參加市區教育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我利用各種講座、學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實驗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觀念。

2、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把教科研作爲一個載體,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透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構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增長教育教學潛力。

爲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中心校加大了對教師的培養力度,更多的帶給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教師儘快提高自身素質,本學期,我校已派出教師赴常熟、新浦等地參加培訓、交流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爲新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課改爲我校教師帶給了一個充分展示自身素質的舞臺,爲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新課改的教師出課率飛速增長,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師的自身素質。

二、新課改,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

羣衆備課早已成爲學校的常規工作,新課改以來,我校的

教學研究更加活躍,老師們在進行常規教研活動以外,又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爲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羣衆備課,發揮羣體效應,重視研究教法學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勵創新,加強不一樣學科間的交流與溝通。

改革課堂教學,備課是主要環節,我們力求實現教師的教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轉變,每週各組的羣衆備課務必到達實效,切忌形式主義。

另外,備課組長按教材資料(尤其是新教材)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於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確定中心發言人,每位教師集備中都應用心參與討論,發表獨到見解。同時,我們強調不能機械地強調絕對統一,照搬照教,要發展教師個性,創造性,使課堂充滿活力,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探討中敢爲先,爭創先。

2、加強了教師間的教研交流和教師間的團結協作。

在實施新課改後,老師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師之間毫無保留的精誠合作。這不僅僅體此刻每週固定的教研活動中,更體此刻每節課的課前和課後。每次中心校教師開課,老師們都要共同商討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教學技巧等,每節課後,都要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不少教師在業餘時光,還經常透過電話、上網等方式與專家對話,交流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以求到達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新課改,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

1、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進行主角的換位轉變。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向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建構,使教學過程由教向學轉化,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

2、在培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我們也做了超多的嘗試工作。本學期,我校十幾名教師對縣開課,受到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四、新課改,帶給我們新的問題和困惑。

新教材在實施、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處理的地方,如:

1、課堂上針對某一有興趣的問題,學生們用心參與討論,教師是不忍心打斷,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

2、走進新課改,如何對學生、教師進行科學性評價,避免教師追尋的盲目性。

3、走進新課改,如何將教育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和諧地交織於一體。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我們肩上的擔子顯得沉甸甸的,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爲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爲我鎮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二小人應有的貢獻!

篇38:課改工作總結

原本以爲掛職,不過是件可以逃出學校的牢籠,“休養生息”的好去處。可萬萬沒料到的是這一週下去,一點兒也不輕鬆。聽課、講座、參加他們的教研活動日活動、備課組活動、校委會等,還因爲這兒人生地不熟,總是找不着北。更因爲周浦中學的作息特別緊湊,早上7:35分開始廣播操,8:00第一節,上午5節,其中第五節是30分鐘,一般是國小科的課,如社會、思品、音體美等,(聲明:杭州六大主城區的社會、思品是開卷、並且不計分)上午的課是11:55結束,中午12:20到2:00是午休、導學案時間,下午是2:10開始到4:35三節課。基於小組化的“導學課堂”的特點,周浦中學採取上午是主科,從第五節和下午都是綜合學科。這樣,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的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部分就可以利用中午午休時間做,也有利於主科老師下午批改導學案和針對導學案中出現的問題,準備第二天的課。我個人認爲這比較符合杭州和周浦的學情。

其實我是社會、思品國小科的老師,但杭州主城區的這兩門在會考只是以“合格”與“不合格”被列入考覈,而不計入會考總分。周浦是西湖區最偏僻的農村,這兒學生的基礎差、師資力量薄弱,因此林久杏校長支教團隊一行六人來到周浦中學,針對此情此景,大刀闊斧,爲農村中學殺出一條血路,開闢出一番新天地。這份破釜沉舟的決心,着實令人敬佩!去年,我校也曾轟轟烈烈實行“小班化”模式的課堂改革,也大規模的舉行過三校聯盟的一系列活動,也曾派學校骨幹老師到安吉琨銅中學取經,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兒小,現在是既不像傳統式的授課,也不像“小班化”的課堂的“四不像”。這樣的前景令人擔憂!

幾十年如一的傳道授業解惑式的傳統授課,逐漸暴露出它不可避免的弊端。課改勢在必行,“以學定教”是時下的主旨。如果我們學校能像周浦中學林久杏校長的團隊那樣破釜沉舟那股狠勁、衝勁、靈動和智慧,我相信我們田梧二中會有一片新天空!

說實話,其實我只是田梧二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而這次有幸參與甌海區名師培養對象的掛職,按道理,我只要專攻我的學科方面的學習和鍛鍊。但我的導師恰巧是周浦中學的課改領頭羊—林久杏校長。所以,對其團隊實施的以小組合作的爲核心的課改,非常有魔力的吸引着我。其實周浦中學也是學習杜郎口和琨銅中學的,但他不是一味的照搬硬套,而是根據周浦農村中學的學情,加以創造改編,還專門成立一個新課程改革辦公室,簡稱課改辦,課改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一模重勢:膽量大善表達

二模重效:擅組織會輔導(設立巡導團)

出模重質:質量至上、能力立意;學科思想、有效目標;

從20××年11月起步開始,經過了“一模”“二模”,現在正走在學科化探索之路上。據知情人士介紹,現在的八年級的課改最成型,無論是小組合作的討論,訓導團的“教”還是小展示、大展示的回答,甚至是自主提問都比較活躍和有深度。七年級到今天爲止纔剛剛跨進課改的門檻二個多月,最值得的一提的是九年級,由於這屆是實施課改的第一年,許多老師從骨子裏不想改革,只希望按部就班的走老路,所以磕磕碰碰的牴觸和抵抗着,因此,也走了許多彎路,但是難能可貴的是,林校長不忌諱、不逃避,而是正視這些問題,並及時、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保證政令的下達和落實。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有人知道春風的顏色,直到它吹遍山川和田野!”這份胸襟和魄力,令人折服!

篇39:課改工作總結

一、在新“課改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應該是:師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在知識大觀園中的導遊;學生在知識探索過程中的嚮導;學生在知識創新過程中的合作者。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更要體現師生合作的過程。

通過採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的地位平等、距離拉近了。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心理的壓力減小了,學習的自主性加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

二、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經過“生活知識的體驗→課本知識的理解→課外知識的探索”,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逐步形成運用課本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指導生活實踐,並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的思維方式。

三、工具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在學生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的轉化中,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工具知識的學習和訓練,顯得尤爲重要。在地理知識的互動教學中,強化地理環境要素的記憶、地理環境因素的理解和應用、地理圖表分析方法的掌握,都將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

四、關於組織、策劃“課堂上的學生活動”應該理解爲:教師要在課前作精心的備課,在課堂上實施策劃方案、組織學生的全員活動。學生的活動應該是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合作學習的過程,達到在課堂上掌握必修知識的目的。

因此,結合生活的體驗或結合相關的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討論;結合教材中的知識要素或運用知識的相關因素,通過思考、討論或動手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掌握新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拓展思維、探索知識,這些都是可取的活動方式。

一種在課前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作精心的排練,在課堂上讓部分同學表演,另一部分同學觀摩,以完成“活動”的過程。這樣往往是學生“歡騰”了一節課,卻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所知甚少,這種“活動”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爲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學生的全員參與,也不可能每節課都如此,更重要的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不能落實,不能達到“課改”所要求的最終目標。

五、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學生的發展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其中主要的影響來自社會和家庭,導致進入中學的學生素質水平的起點有所不同。因此,在同一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用同樣的教學方式和要

求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往往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自尊,而另一部分學生渴求知識的慾望卻不能滿足。

如何在“課改”精神的指導下,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使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這是在下一步教學工作中應該重點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篇40:課改工作總結

爲了順應世界潮流的需要,爲了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國家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要求所有教育戰線工作人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小英語教學也如雨後的春筍般開始進行課改。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校本學期以四年級爲課改的排頭兵,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課改運動。通過一學期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各學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進步。而英語結合“四位一體”教學,與新課改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具體如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

新課改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能學,會學,堅持學。這一切都離不開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英語學習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興趣是國小生學習積極性中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國小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能否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能否學好英語的關鍵,它影響着學生今後各個階段英語學習。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們每個班都進行了分組,形成了合作小組,每次佈置任務時,我都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學習星期的單詞時,我就進行了不同的分工:一組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於是我要求他們準備教具:日曆,音樂課圖片,單詞卡片等:第二組,學習成績好,就負責學習新單詞,第三組,語言能力強就負責擬定談論的話題等等,通過不同的任務分工,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節約了時間,同時也使學生都積極踊躍的加入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提高了可學習效率。另外,以小組爲單位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好強,喜歡贏的特點,每節課組織一場形式各異的競賽或比賽看哪一組的任務完成的最好,能促進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團結意精神。這樣,每節課上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活動,學生熱情特別高漲,每次任務都會認真積極的完成,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保持。

二、營造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同時關注情感、評價。

樹立新的教師觀:在與學生的關係上是平等的;新的學生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人格上獨立的人,是有個性差異的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營造出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一個人,不管是誰都是喜歡的就會特別關注,學習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會特別關注他(她)所教的那門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課堂氣氛融洽,教師不批評、諷刺、譏諷不會的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地開口說英語,上課時能夠創設獎勵激志,以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或是一朵小紅花鼓勵學生;課後多和學生交流談心,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爲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評價學生也是如此,教師要改變以往依靠成績評價學生的習慣。一個孩子,除了學習成績外,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德、智、體、美、勞等,我們不能因爲一方面的缺陷,而否決了所有的成績。比如,我們班有個孩子,因爲家庭原因,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但是,他積極樂觀,團結同學,對老師有禮貌,也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所以,教師在注重學習能力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統一結合。

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面向全體學生。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以人爲本“,遵循發展性原則,分步驟、分階段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處於能夠達到,又必須經歷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狀態。爲此,我們應課前認真備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採取形式多樣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善於充當“指揮“和“導演“的角色,讓學生成爲每堂課的主要角色,使他們真正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其次,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點,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內容。正確處理“點““面“關係,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學習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在其天賦答應的範圍內有所發展和提高。

四、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之處

令人欣喜的是,通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英語學習的氛圍漸濃,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也有所提高。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雖能理解英語基礎知識,但由於自身素質的限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離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在營造英語氛圍上和運用創新上,在師生互動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上還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而且也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篇41:課改工作總結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它以學生爲課程建設的主題,建立以學習型學生爲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是從教材、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應用到評估模式的有目的、有標準、有成效的新嘗試和變革。課程改革的本質是教育發展的必然階段。課程改革的本質是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喚醒學生的內在潛能,喚醒他們的本我,塑造他們的人格,構建生命發展體系,使學生走向健康的道路。

新課程改革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如何迎接這場課程改革,如何抓住這個機會,如何推進這場課程改革?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和經歷。

一,明確英語課程改革的目標

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把“掌握語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在我們過去的英語教學中,老師總是說話,學生記住,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觀衆,學生練習很少自由,口語和聽力都很差。現在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給學生主動權。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佔據主導地位,推動英語課程改革?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很多學生在英語課上不講、不讀、不問,主要是因爲心理障礙,比如怕讀不好、說不好,被學生看不起,被老師批評。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一些激勵性的話,給他們創造說話的機會,適當降低他們演講的難度,及時在演講中肯定他們的優勢。從而幫助他們逐漸消除心理障礙,讓他們大膽開口,這是英語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尤其是一些對國小英語失去興趣的同學,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這樣才能真正放棄原來的想法,真正有信心。尤其是對於如何記單詞,一定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3.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教師的動員。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後,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模仿、對話、口頭和書面練習及提問等各種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

4.增強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後被賦予不同的任務。比如抄,背單詞,背課文,默寫課文,寫短文,寫對話。要求教師準確、清晰地掌握教學內容,尤其是教材。注重教學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不要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容器,而是要點燃的火把。

5.激活教學墊

把教材的內容知識變成真實的情景去說、講、演、唱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語境中學英語,說英語。同時,不要侷限教材內容的編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識系統化,進行整體教學。

6、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穿插一些遊戲、不斷變換着花樣進行語言項目的操練、利用學生英語基礎上的差距讓學生互助,不僅可以給後進學生信心,也能使基礎好的同學產生優越感。 7、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不斷地在教學中滲透啓發式教學,去除掉學生長期養成的上課只帶耳朵進教室,只等教師公佈答案的習慣。養成預習、提問題、課後整理筆記的習慣。

8、加強教師教學的創新和改革

不宜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多些新鮮感,纔會使他們在學習上長期都有興趣。不宜按部就班,書上有什麼講什麼,沒有的就一定不講,要學會察學生顏觀學生色。學習上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很重要。不宜降低規範要求,要求越高,學生的能力越高。特別是初入門時,更要嚴格要求,要求正確的書寫習慣,正確的標點習慣,正確的讀書習慣,教師要求十全十美,學生也會盡善盡美。

篇42:課改工作總結

我們自20xx年起,按照市教研室的要求,實施課程改革試驗。在實驗工作中,我們以發展爲主題,以創新爲動力,按照動員、佈置、培訓、交流、調研、展示總結再推廣這樣的一個思路開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以課程改革爲契機,提高認識,建立層級管理機制

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和新教材是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重要載體。教研室是我們各鎮區開展課改工作的指揮棒,在課改實驗工作中起了引領的作用,我們每學期根據教研室工作安排,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自己的英語科教研工作計劃和教學進度表。學期末做好工作總結。爲保證課改教研工作的有序開展,我們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爲提高教師對課改工作的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課改領導小組深入到課改第一線,以參與者的身份同教師們一同研究、分析、解決課改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利用各種媒體、會議、活動等加大宣傳力度,讓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瞭解課改、關注課改、參與課改、營造濃厚的課改氛圍。

二、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培訓,適應課改要求

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新的課程方案成功與否,教師的素質、態度、適應和提高是一個關鍵因素。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形成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是成功實施課程改革的需要。爲了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多次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培訓學習。

2、強化教材培訓,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提出了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從國小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新開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英語課程,新的教材是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重要載體。爲了使教師能儘快熟悉教材內容,理解新課標精神,掌握新型的教學模式,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形勢,我們組織一系列的教材教法培訓活動。

(1)、每學期初召開國小英語教師工作會議,明確各學期的教學任務、工作要求和教研動向等。

(2)、組織教師參加教研室的教材培訓學習。

(3)、舉行各年級教材教法及課標解讀培訓講座。

(4)、開展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學習。

(5)、展示優秀課例、教師作品與學生作品。

(7)、開展各年級優質課評選活動。

(8)、開展優秀教案與案例評選活動。

(9)、引導教師藉助學科網進行教材研討。

三、推動課改,成效顯著

1、優化國小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特色英語的主渠道,我們力求通過改變英語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實踐證明,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老師爲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主動地、積極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2)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組與組之間的競賽,給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機會。

(3) 、運用“任務+情景+活動”的教學模式來激活課堂。課堂上設置情景,讓情景貫穿教學全過程,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並有話可說。老師還圍繞一定的主題和有關的語言基礎知識,設計學生樂於主動參與的遊戲和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在語言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4)、課改實驗的課堂教學正在孕育着新思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有了轉變,教師逐步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變成爲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

2、科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思維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開展教學改革,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根據英語科的特點,積極探討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對各類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學理論水評。

四、明確路徑,展望未來

1、進一步完善學校特色科組建設,給教師提供一個更專題,更深入的研究空間。

2、加強論文的學習和撰寫,提高教師的教學教育理論水平。

3、面對課改,組織尋求可行的對應措施。

4、加強校本教材研究。

5、努力培養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困難還不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跟緊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篇43:課改工作總結

作爲從事中學英語教學的我們,雖瞭解到了一些教學教法,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深深感覺到教中學英語之難之累,真是“苦在其身,樂在其心”!爲使今後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總結。

英語是中學生的一門主課,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都很重視它,但是不少學生覺得這門功課單調枯燥,學起來吃力,甚至有不少學生放棄了它。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接觸面小,說練機會少,以及他與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諸多因素,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常常存在“厭、怕、棄”的不健康的心理。這使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法。

一、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我們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了研讀,瞭解了目前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目前英語改革的重點、明確了英語課程各級的總目標和各內容的分級目標、理解了英語教學原則、學會了一些科學評價原則等,從而爲後面的教學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奠定了的紮實的基礎、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老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老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於是我們改變“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形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

二、採取的措施

1、認真學習體現以素質教育爲目標的新課程理念及學校工作計劃,認真研究教材,和王化老師共同制定了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加強落實、反饋、總結計劃的執行情況。

2、教學過程中,注意抓常規教學,以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充分利用早讀時間,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3、抓詞彙和句型學習,經常進行聽寫訓練,提高學生對記憶單詞和句型的能力;另外從開學初就開始初狠抓英語課文背誦,並從李陽老師報告會後,利用李陽老師的教學理念“用零碎時間攻克英語”制定了利用課前讀英語、背英語的計劃並狠抓落實。

4、課堂內外多聽多說英語。老師上課時儘量用英語講課,這樣能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每堂課要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日常用語和課堂用語進行不同的形式進行對話。也可以結合實物、圖片等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描術,培養學生的語感。

5、抓小測驗、學案過關,並注重階段性複習。

6、注重集備,每天課前、課後在年段室進行交流,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形,進行研討。

三、教學方面的經驗、存在問題及今後的做法

(1)、教的方面

積極使用杜郎口教學模式和靈石四中的學案模式進行教學深入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學,由於對每單元的單詞和詞組進行了多次強化訓練,所以詞彙的得分率比以前高;因加強了書面表達的英語背誦,所以英語作文得分率有了長足的提高。另外因狠抓落實“學習法”,使學生學習習慣得到進一步改善,我班英語成績有了歷史性突破,平均分、合格率、優秀率均名列前茅。雖然我們也進行了英語閱讀訓練,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大。單選、完成句子的得分率還過得去,但綜合知識未來得及操練其他項目得分率就較低。今後,應該加強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綜合填空的訓練。

(2)、學的方面

一要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興趣,二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從小事從感恩開始,率先使用“積分制”並且要用班規來落實,堅持常年不斷地、自覺得、隨時隨地接觸英語、運用英語知識,英語成績就會不斷提高。經過一學期努力,大部分學生都覺得英語有進步,以前不要說是背,讀都讀不順,而現在還能背些英語文章了。如果只是爲了應付考試,臨時抱佛腳地補習,即使可以應付一時,但掌握的知識都是不牢固的。新舊知識就會顧此失彼。

第一、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老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於是我改變“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形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

第二、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

要學好英語,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學這一語言的目的和意義。衆所周知,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21世紀,新的世界將是個充滿競爭和多變的世紀,中國要在跨世紀的競爭中取得主動,中華民族要騰飛,要最終取決於優秀科技人才的涌現。如果我們不懂英語,怎麼去了解世界?就拿三亞來說,第55屆世界小姐競選在三亞舉行,許多外國遊客來旅遊。如果我們不會說英語,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就無法與他們交流,溝通,更談不上有商業交易了。只有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聯繫起來,纔會對英語學習真正感興趣,這種興趣也有可能轉爲學習英語的動力。因此我結合本地區學生的實際情況,通讀和節選教材,圍繞着最簡單、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語詞彙、句型、交際會話等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第三、努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相對來說,國中生比國小生獨立性強,自尊心也逐漸增強,渴望得到尊重。師生之間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關係,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緻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爲學生歡迎和愛戴的人。上課時我是學生的老師,循循善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膽求異創新;課後我卻成爲他們的大姐和好朋友,無話不談,亮起心靈之光;生活上,我是他們的父母,關懷備至。

第四、嚴謹治學,保持良好的教態

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學生的學風。駕駛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學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藹覺悟程度水平,做到愛崗敬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爲人師表,治學嚴謹,還要保持良好的教態。老師的教學語言和教態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老師的教態好,學生就喜歡,他們聽課的興趣就高,接受知識也快。反之,學生就不喜歡,甚至討厭。特別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看問題開始有可獨立的見解,對他們更要注意教態和教學語言的使用。如我介紹新句型時,我利用語言的輕重,語調的高低,和一定的動作表情,儘量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的表情變得自然親切,使促使感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這樣學生就增添了勇氣,就能大膽地回答問題。

(3)、其他方面

平是一方面抓緊時間備好課時學案,另一方面儘可能在網上學習先進的教法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各種各樣的方法。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報也不少:領導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幫助,使我幹勁十足;學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更好的爲英語教學服務,力爭在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篇44:課改工作總結

本學期已經接近尾聲,暑假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彷彿還在眼前。這學期以來每一位教師都致力於太古三代導學案的運用上。大家有過迷茫,有過彷徨,這些也都發生在我的身上。那麼現將本學期自己在課改方面的感受淺談一下。

一:迷茫

從暑假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開始認識了何爲太古三代導學案,在培訓中懵懂得知了如何使用三代導學案。但是,當走進課堂,似乎將理論變爲行動卻是那麼的困難。學生布置如何去掌握新知識,而我站在自己的位置急的抓耳撓腮,不明白該怎樣辦?因爲簡單的知識,孩子們能夠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但是稍微複雜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卻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無從下手。而我卻又不明白是該說還是不該說?

二:尋求幫忙

於是數學組就導學案的使用展開了業務學習討論。大家將不會的問題拋出來,一齊想辦法,經過幾個業務會,大家彷彿理論知識掌握的足夠透徹。於是如何來上好課又稱爲一個重點資料。海燕姐和高迎迎暑假時去參與了太古三代導學案的培訓,於是倆人自告奮勇的爲大家開始上示範課。大家都用心去聽課,並進行了激烈的評課。所有課堂中的問題給他們一一進行交流,他們也憑着自己對課堂的理解,給我們耐心講解,大家似乎撥開了一點雲霧。

三:自主實踐

有了前面的工作,於是數學組開展了校內公開課。上課前我又一次諮詢了高迎迎老師,並且選了一節課型資料都相對不那麼難的課。一節課下來,雖然學生們用心程度沒有之前那麼高,我也能夠理解,因爲新型課型孩子們一下子也不可能很快理解。但是這節課至少在運用三代導學案上多了幾分得心用手。

四:視狀況而定

我們每個學生的狀況不同,靜下心來思考,爲何太古學生能夠運用自如無論是何課型,但是我們卻不行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的孩子正在理解新事物,而他們已經在運用新事物,從理解到汲取再到運用,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也明白一點,不能課課都這樣,我們的孩子畢竟不是天才。於是我視狀況而定,泰國複雜和艱難的課程,我以多引導爲主,而簡單的課程就以學生爲主,這樣三代導學案才能成爲我們的幫手而不是負擔。

這學期全區用心學習太古三代導學案,所謂課改其實就是爲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讓孩子們更快掌握知識,並且是快樂的掌握。所以以上是我這學期以來自己的所思所做。當然課改的路還很長,在這條課改之路上不僅僅需要行走,更要邊思考邊行走。

篇45:課改工作總結

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課改是核心。20xx年3月,我校全面啓動了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點校工作。全校21個教學班,1205名學生,38位教師參與了課改實驗。20xx年秋季提出了高效課堂“1+345”教學模式。即:“1”是指高效課堂即生本課堂,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向“潛力本位”進發,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挖掘學生潛力,發展學生潛力。“3”是指貫穿課堂的三種學習時間:預習、研習、練習;“4”是指師生的四種教學行爲:傾聽、自主、合作、展示;“5”是指教學的主要流程:預習導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撥昇華、練習反饋。創新的“1+345”教學模式,打造了校園教育教學的核心價值觀。現將具體工作彙報如下:

一、營造課改氛圍,開啓課改思想之門

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轉變教師固有的教育觀念,是課改實施的前提。針對課改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定力不足、行政推動力缺乏等制約因素,我校從營造課改氛圍,激發教師參與課改熱情入手,在做好課改組織建設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兩項工作:

一是師資培訓常態化。近九個月的課改實驗,能夠說師資培訓工作貫穿始終。我校召開新課改動員大會1場,課改實驗中期小結2次,聘請專家講座3次,開展高效課堂體驗活動2次,組織理論培訓9次,組織研討課27節,觀摩課12節,參與導學案編寫教師41人,撰寫學習心得73篇,赴外地參觀學習123人次。

二是管理制度細緻化。我校制定了《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課堂教學改革“三步走”總體目標,即:第一步,20xx年,實現教師有所認識、模式基本成型;第二步,20xx年上學期,模式趨於成熟,質量有所顯現;第三步,20xx年下學期,模式富有特色、質量明顯上升。同時,我校先後制定和修改一系列課改管理制度,如:《高效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高效課堂教學評價表》、《高效課堂推進工作制度》、《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獎勵制度》等。

透過持續不斷的學習培訓與制度建設,轉變教師觀念,轉換師生主角,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課改前沿知識,交流教學改革經驗,開啓教師課改思想之門。

二、完善實驗過程,構建課改管理系統

在全面推進課改的工作中,實驗過程是關鍵。我校實施“三抓三重”策略,逐步構成*、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促進新課改工作目標的逐步落實。所謂“三抓三重”,是指抓高效課堂教學重細節,抓骨幹教師引領重活動,抓校本研訓重實效。

1、抓課堂重細節做到“五看”。一看小組建設,是否建立組名、設計呼號、選拔培訓組長、優化組合組員、明確幫扶對子,是否構建“對話、交流、互動”的課改文化;二看導學案編寫與運用,是否注重導學案作用的發揮,注重學法指導,是否重視導學案反思與再研究工作;三看課堂教學環節“三要素”、“五環節”是否落實;四看課堂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五看試驗示範班是否在年級中起到輻射、示範、“以點帶面”作用。而這些課堂細節的落實則透過教學部門、聯點行政嚴格的“走課”、“推門聽課”、“開門聽課”及組織“研討課”、“觀摩課”、“羣議課”等制度予以落實。

2、抓骨幹重活動注重“兩頭”。學科骨幹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年輕教師持續發展是力量源泉。我們把骨幹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師徒對子。在骨幹教師中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學期開展一次論壇,上一節研討課,研究一項小課題,帶一名青年教師。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五項研究”活動,即每學期寫一本教學反思,交一份教材分析報告,記一本讀書筆記,聽評課不少於20節,組織一份羣衆備課的主講稿。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的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齊,使青年教師有所依靠,骨幹教師看到成果,從而到達互相促進的目的。

3、抓教研重實效突出“兩點”。一是突出校本研訓重點。我校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爲校本研訓工作重點,要求課改教研組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確立研究的專題,在羣衆備課中得到體現。二是注重校本研訓過程管理重點。爲了加強對校本研訓的過程性管理,校園明確了行政人員分工及職責,完善相關制度。行政人員務必與聯點的教研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教研活動,確保教研活動的真正落實。同時,建立行政人員檢查督導制、教師課堂教學考覈制。

三、落實保障措施,建立課改保障體系

爲構建以學案爲載體高效、自主、開放的課堂,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是組織領導保障。校園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明確各職能組的作用,全面規劃、統籌、指導校園課改工作,切實增強對課改工作的職責感、使命感。二是實施操作保障。我校教學部門加強課改示範引領,完善激勵評價機制,用心營造講課改、學課改、比課改的良好氛圍,加強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大力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三是經費投入保障。校園合理利用有限資金,加大課改投資力度。近九個月的時間裏教師培訓、學習、體驗投入資金4。1萬元,編印導學案4。85萬元,擬投入課改所需教學設備資金約13萬元,爲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師資儲備。

課改是一場改善教育生態的革命。這場革命只有找到了規律,選對了模式,抓住了本質,就能夠創造奇蹟。在近九個月的課改實驗中,我們有過迷惑,有過徘徊。但一路走來,局領導的關懷、鼓勵,業務部門的指導、幫忙,老師們付出的艱辛,同學們收穫的成長,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大霧瀰漫之後陽光終會普照大地,我們期盼着高效課堂因此變得和諧而幸福,智慧且靈動。

篇46:課改工作總結

一、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和要求:

新課程改革實驗已全面開展,勢在必行。通過系統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感受很深,收穫也很大。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想很好地實現這種轉變,首先必須認真、仔細、準確地解讀新課程標準;準確、透徹地理解和領會其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和新要求。因爲這是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新課程教學。

二、當前的課改進展情況:

目前課改進展情況,還仍然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教學方式沒有發生轉變,教師還仍然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組織教學,強調知識點的落實,強調學生記憶基礎知識,仍然發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搞題海戰術。這一切都是因爲新的大學聯考模式還沒有出臺,到底將來怎麼考法,學校和老師心裏沒底。因此課改進展情況十分緩慢。但是,從當前國家以及實驗省份教育主管部門的決心看,新課程改革必須開展下去,現在只是一些相關的大學聯考政策、措施還沒有出臺。因此,我認爲,我們還應該先入爲主,否則我們將會陷入被動。“把握了契機,就把握了成功!”

三、關於如何實施新課程的認識:

我們通過認真閱讀和分析新課程標準,理解和掌握了內容和要求,爲了正確實施新課程教學,還必須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實質:

一)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修分爲六個學習模塊(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 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祕(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個)。

二)歷史課程標準從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這些理念和目標能不能實現,關鍵在課堂教學落實。因此,歷史教師必須努力實現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方法的重大轉變,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和推進歷史課程。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

1、讓學生學會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越豐富、越靈活,學生的歷史思維就越活躍,越有創造性。

2、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爲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還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爲了不教”,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爲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學生學會生存

新課程的根本精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人文主義”是最主要的價值追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樹立明確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學會生存,具有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領唱人”變爲無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課程要求教師能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前提,新課程還要求教師的引導能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相聯繫,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課程要生動,從教材內容到教師上課,都要能吸引學生。歷史本來就是無所不通的。作爲歷史教師,必須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知。歷史教師必須精通本專業知識,並且兼容幷蓄,博大精深。只有這樣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神入”歷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多變的情感,合適恰當的形體動作,主動形象地再現歷史人物的風姿面貌,準確具體地展現歷史事件的絢麗畫面:“化遠爲近”“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生動”“傳人恰如其人”“敘事恰如其事”,使學生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中,通過歷史教師角色扮演,形成鮮明清晰的歷史表象,掌握準確的具體歷史概念,形成相應的歷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傳教士”變爲引領學生品償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大廚師”。

根據“內容標準”充分開發和利用好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全人類創造出來的優秀文明成果的園林裏,去品嚐、品評歷史的精神大餐。由師道尊嚴的“師長”變爲與學生平等的“談話人”。這種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將成爲提高教學效果的“新的增長點”。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努力改變自己在學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朋友”進行對話,精心營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關係。

四)更新教學原則、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學原則.新課程要求應遵循以下原則:

(1)“讓學生的情感動起來”

(2)“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

(3)“讓學生的雙手動起來”

(4)“讓學生的雙腿動起來”

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和方法

(1)“自學互論法”三個措施:

a:用問題引領學生自學。所擬問題的原則: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內容,二是要能啓發學生創新思維。

b: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內容;二是要闡述這些內容之間的關係;三是要對重點問題的說明;四是質疑。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把書讀懂。

c: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學互論”。並在互動過程中,建立激勵機制,用“甲、乙、丙、丁”四個等次評估學生的討論效果。

(2)情境模擬法

強調“身入其境”,才能明白歷史爲什麼這麼發展而不那麼發展,歷史人物爲什麼要這麼做,而不那麼做。

(3)專題研究法:

實施這一方法的具體步驟:第一步:精選專題。要能涵養教材較多內容,且能引申、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步:“開放“史料。爲學生提供相應的史料,讓學生自己收集相應的史料,給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於班內“牆報”或“學習園地”,優秀的推薦公開發表。還有:(4)多方辯論法(5)參觀日記法(6)調查報告法(7)歷史小報法(8)教師互換法(9)自由討論法。

四、以良好的心態應對:

“用主動的心態去參與”,“用虛心的心態去準備”,“用自信的心態去投入”。新課程改革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需要我們用行動去關注、關切、關愛學生,更需要我們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發出教書育人的責任與使命。

篇47:課改工作總結

教科室本期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1)八年級年級優秀小組長的表彰會。

(2)七年級、八年級全體主持人、小組長的培訓。

(3)課改示範課的開展。

(4)全體課改教師的公開課。

(5)協助工會開展“溪瀘教育,我的責任”演講比賽。

(6)配合教導處舉行月考的出題、制卷工作。

(7)進行課改文化建設。

(8)課改日常檢查工作。

(9)選派課改教師外出培訓。

(10)組織教師外出觀摩。

成績篇

不知不覺中,課改已走過近一年半的時間,通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的課改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績。

1.教師的教育觀念變了。

我校提倡“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辦學理念,“讓課堂適應孩子發展”的課堂教學觀念下,大部分老師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教師主宰課堂,一言堂的課堂教學現象少了,把一言堂變成了多家言。課堂上教師成了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引導者,計論的參與者,問題的幫助者。

2.教學方式變了。

在我校“學標引路,三環五步”開放式課堂上,學生學習知識不再是儲蓄筒被動地接受,而是通過自學發現問題,然後小組討論問題,探求答案,自己講解知識,課前主動預習,課中積極展示,課後樂於反饋的學習習慣已基本形成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變高了,大部分班級都涌現出一批學習主動分子,課堂上他們積極發言,主動上臺展示,把以前沉悶的課堂變得熱鬧而活躍。學生的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都得到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像166班的zz,167班的z,168班的z、z,169班的z、z,170班的z,171班的z,172班的z,173班的,174班的z等學生。他們也儼然是一名主持人、小老師。他們不光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他們也帶動了一批學生認真學習,使我們的課堂活躍了,師生互動頻繁了,學生的參與度大了,使整個成績也漸漸提高了。

3.師生關係也變了。

在校園裏隨處都會聽到學生主動問好的聲音,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樂於主動和老師親近,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這不僅是課改的成果,同是也不斷促進了課改的前進。

4.教師的教學態度變了。

在和許多老師的交談中,許多老師都樂於課改。積極開展集體備課、學標制定。本學期,教科室舉辦了優秀教師的示範課。所有老師的過關課,通過聽課、評課提升教師的課改經驗。許多教師對本科課改獻言獻策,有了濃濃的課改氛圍,形成了“課改興,我就榮;課改敗,我就恥”的共識。

5.教學質量提高了。

課改的最終目的就是進行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課改初期,由於我們老師對課堂的掌控不到位,教學進度跟不上,所以在校第一次、二次月考中的成績並不明顯,但經過一期的努力和堅持,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像166班、170班進步很迅速。以數學爲例,將兩次月考中低於10分的人數進行統計,九年級有52人佔24%,八年級有15人佔6%,七年級有11人佔4%。九年級校平18分,八年級校平45分,七年級校平51分。成績不能表明老師上課的水平不高,能力不行,只能說課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課改誤區

誤區一:課堂教學改革太“徹底”,把上課全部交給學生,一堂課老師一言不發,任憑學生展示,如潭子沐老師的課等,雖然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但老師仍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誤區二:患得患失。擔心太多,學生展示的講答的,我們老師不放心,很簡單、很清楚的東西,全班合格率可達80%了,老師不在強調,像楊自盛老師,對學生缺少信任。老師應做到會的不講,不議不講,全不會的不講。

不足:

學標的編寫質量不高。原因有:

(1)教師編寫學標時間太倉促

(2)學標編好後沒有進行集體說課研討,修改其中不足之處

(3)學標編寫沒有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只是簡單把書本的練習照搬,學標上缺乏對知識點的點拔、歸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缺乏展示環節的整體步驟安排和缺少人文關懷的激勵性語言,如“試一試”“你能行”

2.課前預習不到位。因爲課改老師的輔導時間變多,給老師增加了負擔,所以晚自習時,很多老師把學標發下去就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走來走去,沒有融入學生中,指導預習,檢查預習,幾乎是流於形式,違背了“預習即正課”的課改原則。

3.課堂展示。課堂上有的老師只是機械地將學標上的預習任務分到各學習小組,然後小組依次上臺展示,就像演戲。公開課上的展示純爲展示而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將小組的學習任務教會別人。促進全班進步,而不僅僅是成果的展示。還應是問題的講解,知識的傳授,老師在展示中,很多一言不發,沒有及時點拔,及時糾錯,從教師一言堂變爲學生一言堂。老師沒有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就像一個人看見別人的錢包被偷,他沒有說,小偷走了之後才說,你的錢包被偷了,這時有什麼用。所以老師要積極融入學生的展示過程中。

4.課後反饋過於簡單。課後的反思迫於學校的要求,形式、內容都太簡單,沒有深度和廣度,至於課堂檢測幾乎沒有老師進行。以致我們老師一味的責備學生差,“讓他搞也不會”。導致教師對課改產生懷疑甚至放棄。

改正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

目前,我校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明確課改的目的,我們要認識到課改就是進行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課改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往往卻有教師膚淺地認爲:課改就是讓學生自己搞、老師旁觀,老師成了甩手掌櫃,簡單地認爲:只要課改學生就能全面發展。我們課改的要求是爲了讓學生從沉悶的課堂中活躍起來,少幾個人打瞌睡,多些人蔘與課堂學習,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變爲主動探索,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全面發展,讓我們的課堂能留住學生,讓我們學校能吸引住學生,要達到這樣的現狀我們現在必須做到:一.加強理論學習。每人每期看一本課改的相關書籍。寫兩篇課改心得,其中的心得體會要結合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有感而發,不能敷衍了事。二.認真觀摩先進者的示範課。多聽課、評課,學習別人的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每期聽課不得少於十次。三.老師應勇於上公開課,讓別人來聽課、評課,指出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每人每期至少上兩次公開課。四.外出培訓。學校將分批派老師外出學習,吸取外校的先進課改經驗。

2.改變上課態度。

課堂上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係,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喜歡你,才喜歡上你的課。微笑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課堂的溫馨。老師及時的表揚和激勵是促進學生進步的有效途徑。建議老師多上網觀看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視頻。

3.規範學標。

各教研組需羣策羣力,集體備課、說課,使學標規範化,既貼合教材又貼近學生,學標制定有層次、有激勵的語言,如:“做一做你能行”,“我展示我快樂”。

4.整頓課前預習。

通過大半期的觀察瞭解,大部分教師對課前預習的認識還不夠。課前預習既是學生的知識的預習,也是老師對課堂教學的預演,爲第二天的課堂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教科室將加強這方面的常規管理。

5.加強課堂教學的監管。

我們的課堂教學還處於臨摹山東杜郎口、江蘇洋思的教學風格。我們應該基本按照王校長提倡的“讀讀、講講、議議、練練、想想”幾個環節進行,不要操之過急,練好了才能運用自如。教科室全體成員將在教學部的統一安排下對課堂進行全面監管。

6.反思要真實。

當前我校老師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應付檢查,沒有對課堂教學認真總結反思,發現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教科室將嚴格檢查,及時通報。

7.加強小組長的培訓。

每班的小組長是有效組織課堂開展的骨幹力量,是小組學習的帶領者。我校將開展一系列活動,例如:組長賽課、視頻觀摩、主持人演講等活動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爭取爲每班打造一批學生先鋒。

幾點建議:

一、課堂文化建設。

(1)規範學習小組。

(2)班牌、組牌、粉筆盒的管理。

(3)校長寄語。

(4)課堂評價表

(5)小組文化天地。

(6)教室的綠化。

二、學生學標的管理。

(1)清理課桌,讓桌面上多餘的書收放到書包裏,讓課桌成爲用武之地。

(2)每月每科老師及時要求學生整理本科學標並裝訂成冊,便於學習和保管。

(3)教科室、任課教師應妥善保存學標,以便期末檢查或存檔。

三、加強制度建設,特別是聽課評課的制度建設。我們要像長郡中學一樣開展有償聽課。

四、加強監測力度。教科室將隨時根據老師的上課進度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當堂檢測,以檢測來促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篇48:課改工作總結

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集體備課取得共識。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存在着運用課改理念,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問題。在無現成經驗可借鑑,又缺少教輔材料的情況下,發揮羣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不失爲一條捷徑。學校要求教師不受固定的集體授課時間的限制,時時集備,天天研討,只要有了問題,就提出來研討。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能使教學方式呈現出各性化、多樣化。

通過課堂教學,大膽嘗試,課改的過程,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參與,同步提高的過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學校領導要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寬容,允許教師根據自己對新課改的理解,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操作自以爲合理的教學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領導要分年級,分專題進行聽課,課後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並運用課改理念,進行評析,符合課改精神的做法,及時給予認可和推廣。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設計貼近學生實際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遵守以下原則:

1、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的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由教師、學生、語言學習材料和媒體基本要素構成。一種完整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學生的模式和教師的模式的有機集合,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他們通過設計相應的交際情景傳授新句型,新詞彙,指導學生練習,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內容、方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並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設任務情景,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健康地發展。

2、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設計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更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擴展過程。因此,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更加重要,讓學生置身於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種教學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並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民主和諧原則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形象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爲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教師應公正、平等、和藹、信任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這樣,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合作學習原則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國小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沒一位學生的優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達到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開發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評價制度的改革是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學中要提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尊重和愛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成績和點滴進步適時的加以肯定。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紅花、紅星、紙製獎牌、課文中的人物卡通圖片等。特別要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取得的進步即使給予表揚,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要規範英語課外輔導時間。國小英語每週只有2課時,復現頻率低,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系統掌握,因而要確保個班英語早讀時間每週不能少於兩次,或學校統一在早讀前劃分時段讓學生讀10-15分鐘的英語,由班主任負責管理,任課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英語課程標準,大大提高了英語教學要求,在聽、說、讀、寫上能力要求比原大綱要求高得多,而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英語口語能力、聽力能力。這對新課程的實施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對照新課程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師除了需要具備教高業務素質和較強的聽、說、讀、寫、唱、玩、畫、演等方面的教學技能,更需要領會消化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把新課標中各項要求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而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還達不到這一要求,授課形式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爲主,以課教課,教學的知識點主要還在知識的傳授上。由於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在課堂教學中語言信息總量少,教學過程乾澀,課堂操練機械單調,活動面小,作業佈置死板,評價手段單一低效,而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和開發教學資源。

篇49:課改工作總結

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重要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啓動,標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新課程開始走進了我們廣大教師的生活。

新課程立足於“爲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基礎”的價值取向。着力改變過去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學生生活、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它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它用課程標準取代了教學大綱。新課程所倡導的課程理念、構建的框架體系,對我們教師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爲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於以往的要求。

課程改革實施啓動一學期來,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確指導下,我們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課程改革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現將我校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的運行機制,是課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教務部門爲主導。爲了加強對課程改革工作的領導,我校成立了由謝志平校長爲組長的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組建了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組成的課改研究小組,全過程帶領廣大教師做好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教務部門在組織、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制定學校的實施方案,協助制定學科實施計劃、教研計劃、課題研究,認真聽課,與老師們一起探討,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研究解決,經常傾聽老師們對課改的建議,收集對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使用意見等,組織教師參加學區課改交流教學觀摩,加強橫向交流與合作。

骨幹教研組課題拉動爲依託。科研領先,課題開路是一條有效的做法。按照“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層層推進”的工作思路,我校將十一個教研組分層劃分,承擔不同的研究項目,物理組的《重視實驗,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生化組的《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能力》,政治組的《開展活動,激發熱情,培養能力》,地理組的《注重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歷史組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音美組的《國中學生藝術興趣的培養和藝術素質的形成》,所有課題突出應用性,集中在課改的重點、難點問題,採取行動研究法集中研究,重點突破。

二、提高認識,紮實培訓,改變理念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各地存在不同的問題,但適應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卻是一個共同的問題。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着眼於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課程改革的一個極爲重要的師資培訓問題是搞好課程改革的關鍵。不管我們改革構想多美妙,在推進過程中,倘若將課程編制與師資培訓截然分開,將會把廣大教師置於被動地位,這樣的課改必然要失敗。在課改推進的過程中,抓好師訓既是課程改革實施的起始環節,又是貫穿課程改革實施和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經常性工作。

提高認識是開展綜合素質培訓的前提,抓好宣傳,提高認識,形成良好的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氛圍至關重要。首先,我校每二週一次的集中業務學習,均以課改爲主要內容,認真反覆學習國家、省、市等文件,領會課改的精神實質;其次,我校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宣傳;第三,認真組織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分管學科校行政參與,記錄活動過程內容,教研組長主持,學習討論內容仍以課程改革爲主。

紮實培訓,是課改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是事關課改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校堅持“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校領導帶頭參加培訓,然後教師參加培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

學校教育的成功關鍵是教師,新課程爲學校廣大教師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的空間,教師的培訓和專業化發展則爲課程改革實踐的成功和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石。

三、加強集體備課,是課改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

新課程強調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多研究學生,上課時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的即時反應,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學內容的講解。

爲此,我校各備課組每週舉行一次集體備課,有備課組長主持,行政參與。

以前教師備課,可以比較詳細的規劃好首先拿出5分鐘時間介紹一下什麼什麼,然後用10分鐘講解什麼,接下來的25分鐘如何如何練習,最後5分鐘總結,等等。現在我們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在課前就很難預測學生某個環節到底花多少時間合適,而且即使有一個大致的設計,到了實地上課時比講解式教學也還是多了不少出乎預料的變化,還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因此,如果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學,課前教師的備課就不能像講解式教學那樣規定得那麼具體和確定了。因爲講解式教學教案中主要確定的是課堂上教師的言語和動作行爲,而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而在教案中只能預先設計教師的行爲,而很難對課堂上學生的行爲進行預先設計,只能是有一個大致的估計,更多地還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課堂教學的進展。

另外,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傾聽學生的思考。如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解讀。教師首先要認真傾聽學生對作品的初步認識,瞭解學生們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學生交流他們探究結果的過程中,教師常常能輕易地辨別出哪些學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傾聽學生髮言的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學生經驗背景中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並決定需要由教師補充哪些有關作品的背景性介紹。通過傾聽學生,一位好的教師能準確地判斷學生們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們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從而果斷地決定在何時介入討論,以何種方式介入。通過傾聽學生,教師還能對各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從而判斷由教師對作品的補充分析深入到什麼程度是在學生的接受範圍之內的。

實際上,正是通過傾聽學生,通過關注學生的即

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與疑惑,教師對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做出決策。

當然,在學生首先講透了各自的理解之後,教師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了學生的討論,他講了他個人對這部作品的瞭解、感受和認識,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評價、理解和支持。而且,由於學生的經驗與知識背景的缺少,由於教師的專業出身和經驗閱歷,在學生交流探究感受與體驗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使整個研討過程發生了令人興奮的喜劇性變化。

四、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探討式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學生、教材之間開展交流、對話等相互作用(”互動“)過程中,”視界“的交接、衝突、介入與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關注對話”現場“,而不要只盯着預定的教學內容。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

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有的提供了許多供學生分析和思考的範例或素材,而不是僅把分析思考後得出的結論直接呈現在教材中,意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對於這些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自主活動提供機會和空間,不要越俎代庖,代爲探究,更不要以”講授探究“代替”親歷探究“。如地理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22頁圖7.9至圖7.12,提供了1998年日本進口的主要工業原料所佔百分比、1998年日本主要產品佔世界市場的百分比,以及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日本主要產品的輸出地。這些數據和圖片,充分表現出日本加工貿易經濟的特點。學生通過對這些原始素材的探究、思考,是能夠分析出日本經濟的特點的。教師應該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引導他們對這些圖表進行自主解讀和探討,而不要一上來就直接講出日本加工貿易經濟的特點是什麼。

當然,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並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應該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穫,包括增進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生探究素質的不斷提升,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問題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探究,即:探究的進度能否由教師預先確定或設計;是否應該先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地開展非指導性的探究;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麼,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導是必要的,怎樣指導纔算充分了;何時需要提供背景資料或有關信息,何時傳授相應的準備性知識,何時推薦學生閱讀教科書,或向圖書館、互聯網、成人求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要介入得過早(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長時間),以致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差一點我們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過晚以致讓學生過久地處於無助狀態甚至陷入危險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應該的指導,以免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和從教訓中學習的機會;也要防止不夠充分的指導,以免學生感到手足無措。

這些,都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針對不同的探究活動,進行不同的指導。

五、培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新型教師

目前,我校已有多媒體教室2只,但長期以來,由於辦公電腦相對少,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一直停留在“應付”的階段,多媒體教室的利用率較低。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隨着辦公電腦基本到位,課件製作室也已基本具備,我校將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掌握多媒體技術。逐步使中青年教師能夠獨立製作、開發多媒體課件、開設多媒體公開課、示範課。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直觀教學的效果,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造教育的實踐。今年,學校主頁初步建成,並且已經連上國際互聯網。主頁是宣傳學校的一個重要窗口,展示學校形象的重要舞臺,傳播學校動態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建設一個完整的學校主頁,將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作,信息面廣、涉及部門多,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今年我們絕大部分教師已參加了網頁製作的簡單培訓,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趁熱打鐵,中青年教師要繼續不斷學習網頁製作技術,提高現代技術水平。學校的主頁將在下學期作全面的調整,增加師生作品欄目、資源共享欄目、建立各個教研組鏈接、部分班級鏈接。因此,在xxxx年我校在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建立教研組網頁,完善校園網。

2、培養中青年教師獨立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3、培訓中老年教師網上查詢、下載資源的能力。

4、加強課堂電教手段的使用。

5、建議逐步做到無紙化備課。

我校要求各教研組要成立網絡骨幹小組,大科組2~3人,小科組1人,學校統一組織安排時間每學期對各組骨幹成員加以培訓,以提高骨幹教師網頁製作和收集教學資源的能力。同時,學校也定期對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予以培訓,從而提高他們網上查詢資源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水平。

以上是我校實施課程改革以來的一些做法,還有很多不周之處,我校將在今後的課程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總之,我校在課改中邁出了第一步,不管這一步是大是小,我們都將追求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實實在在,讓這第一步走得堅實穩妥,真正做到“課程改革,第一步,走好!”

標籤: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