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總結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總結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下面好範文小編爲你帶來一些關於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1

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乾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以便覓食和避敵。

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複雜……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溼潤的體壁呼吸。

可根據環帶着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3、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溼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爲能爲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溼度、氣態氧、食物和便於避敵的棲息場所等。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爲什麼要經常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溼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溼潤的體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溫度和溼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生活習性和食性: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爲食。

8、大雨過後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後,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於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裏,然後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

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有體表排出。

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2

腺垂體主要由大腦基底動脈發出的垂體上動脈供應。垂體上動脈從結節部上端進入神經垂體的漏斗,在該處形成袢樣的竇狀毛細血管網,稱第一級毛細血管網。

遠側部

遠側部(parsdistalis)的腺細胞排列成團索狀,少數圍成小濾泡,細胞間具有豐富的竇狀毛細血管和少量結締組織。在HE染色切片中,依據腺細胞着色的差異,可將其分爲嗜色細胞和嫌色細胞兩大類。嗜色細胞(chromophilcell)又分爲嗜酸性細胞和嗜鹼性細胞兩種。應用電鏡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可觀察到各種腺細胞均具有分泌蛋白類激素細胞的結構特點,而各類腺細胞胞質內顆粒的形態結構、數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質存在差異,可以此區分各種分泌不同激素的細胞,並以所分泌的激素來命名。

嗜酸性細胞

數量較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4~19mμ胞質內含嗜酸性顆粒,一般較嗜鹼性細胞的顆粒大。嗜酸性細胞分兩種:

①生長激素細胞,(somatotroph,STHcell)數量較多,電鏡下見胞質內含大量電子密度高的分泌顆粒,直徑350-~400nm。此細胞合成和釋放的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GH;或somatotropin)能促進體內多種代謝過程,尤能刺激骺軟骨生長,使骨增長。在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體侏儒症,分泌過多引起巨人症,成人則發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細胞(mammotroph,prolactincell),男女兩性的垂體均有此種細胞,但在女性較多。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胞質內分泌顆粒的直徑小於200nm;而在妊娠和哺乳期,分泌顆粒的直徑可增大至600nm以上,顆粒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細胞數量也增多並增大。此細胞分泌的催乳激素(mammotropin或prolactin)能促進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3

一.鳥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內受精。

2.鳥卵的結構與功能

卵殼對卵起保護作用,防止水分散失,上有許多起氣孔可以透氣。

卵殼膜作用保護

卵白對胚有保護作用,還能供給胚胎髮育所需的養料和水。

卵黃膜起保護卵黃作用。

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爲胚胎髮育提供營養。

胚盤內有細胞核是進行胚胎髮育的部位。

繫帶對卵黃有固定和減震。

氣室提供氧氣。

3.鳥卵的卵細胞是由胚盤、卵黃、卵黃膜構成。

4.受精的卵才能發育成雛雞。

5.受精後的胚盤個略大,色深。

胚盤將來發育成雛鳥。

6.受精卵在雌鳥的體內就開始發育。

7.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交配、產卵是鳥類生殖和發育必經的過程。

8.從蛋殼孵化後身體有羽毛能自行覓食的可視爲早成鳥(如:小雞小鴨等)若無羽靠雙親餵食是晚成鳥(如燕子、麻雀)

二.、人的生殖和胚胎髮育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維持第二特徵。

2.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維持第二特徵。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受精,受精卵在子宮發育,早期由卵黃提供營養以後通過胎盤進行物質交換,40周後從陰道分娩。

4.人類新生命的開始於受精卵。

三、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2.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

3.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爲方式統稱爲性狀。

4.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5.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

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6.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有性生殖)

7.轉基因超級鼠的啓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

8.人類的生殖細胞是親代和子代聯繫的“橋樑”。

9.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11.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也就是不同的生物染色體不同)

12.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爲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13.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基因也減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打開奪冠百分百16頁能力提升6題7題)

14.基因用字母表示。

(打開奪冠百分百21頁3題、23頁28題)

15.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隱形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

16.一般表現出來的爲顯性,顯性性狀基因組成是二大(兩個相同的大寫字母)或一大一小(兩個相同的字母是一個大寫一個小寫)兩種。

若隱性性狀表現出來了,其基因組成是二小(基因型應爲兩個相同的小寫字母)一種。

17.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原因: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18.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

19.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第23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爲-Y,女性爲--)。

20.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卵細胞(22條+-)。

21.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概率各佔50%。

(原因:精子有兩種類型,-或Y,卵細胞有一種類型-,兩種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

22.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係。原因不同變異可分爲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3.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變異,(題中若提到基因、染色體、DNA等的改變均爲課遺傳變異)

24.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境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變異。

(土壤、溫度、光照等)

24.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誘變育種)。

25.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26.根據結果不同變異又有有利變異,不利變異和中性變異。

2020八年級生物知識4

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1、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裏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着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擦、滴、刮、塗、蓋、染、吸。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空中飛行的動物

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於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範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3、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

④胸肌發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爲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

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毛(主要用於保溫)。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

----進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於磨碎食物)。

7、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佈最廣泛的動物。

8、昆蟲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

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9、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10、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爲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標籤:八年級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