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政治知識點總結多篇

九年級政治知識點總結多篇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的總結 篇一

【知識點概述】

(1)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

①分析。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爲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②綜合。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③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只有對各要素作出周密的分析,纔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認識事物;只有對事物各要素從內在聯繫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事物。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2)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極爲有益。創造性思維以科學理論爲指導,面對實際,敢於提出和解決新問題。分析綜合過程伴隨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人的認識能力會進一步發揮,認識成果驚人。培養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須注意:要善於發現問題;要敢於超越;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知識點理解】

全面理解這一知識點,需明確兩對“關係”。

①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科學思維方法屬於意識範疇,是對客觀物質對象的正確反映,故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起着積極作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是事物整體與部分關係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是整體與部分的統一體。整體與部分在含義、地位、功能等方面均有差別,分析與綜合作爲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正是這種差別的反映。但整體與部分又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是整體的部分,且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所以,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要在綜合指導下深入分析,在分析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與綜合相結合,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合理想象必須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創造性思維也強調面對實際提出和解決新問題。正因這些思維方法和過程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所以它們是科學的、合理的、富於創造的,其作用自然是積極的。

②實踐和認識的關係: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準,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認識對實踐起積極促進作用。思維方法是客觀物質對象在人腦中的反映,屬於認識範疇。故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只有立足於社會實踐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培養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亦需立足實踐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人的認識潛能,實現超越,取得驚人成果。

【趣例賞析】

1894年,英國物理學家威爾遜在蘇格蘭一個山頭上度假。一天清晨,他看到雲霧從山谷中滾滾涌出。他想:雲霧也能用來探測粒子嗎?對這一奇特想象,他立即進行實驗,結果研製出名爲“雲霧室”的裝置,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美國物理學家格拉塞有次在酒館喝酒,看見啤酒瓶裏不斷上升的氣泡,觸動了靈感:“威爾遜能利用氣體中的液滴進行研究,我怎麼不利用液體中的氣泡來勝他一籌呢?”後經研究,他製造了“氣泡室”,特別便於研究高速度的短壽命粒子。1960年,格拉塞也獲諾貝爾獎。

簡析:上述事例生動說明,合理想象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極爲有益。因爲合理想象不是空想、幻想,它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這也說明,它能與實踐結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事例還告訴我們,頓悟思維、求異思維都屬創造性思維。它們建立在實踐基礎上,建立在長期的知識積累和規律探索基礎上,故而在我們認識和改造的活動中大放異彩,發揮了積極作用。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的總結 篇二

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文明能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 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2、中華文化的表現: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 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

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 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

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 完備而深刻的道德理論

中華文化的特點: 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3、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誌向,遠大的民族理想,纔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4、偉大民族精神

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5、民族精神在不懂時期的豐富和發展

民族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大慶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自立意識 競爭意識效率意識 求知精神科學精神 服務精神 民主法制意識 開拓創新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爲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6、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7、青少年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③正確面對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④做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和傳播者,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培育者和建設者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三

第一課成長在社會

1、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和諧社會的特徵: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見P105)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3、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面臨着一些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影響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着人們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

4、什麼是人類社會?說說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如何?人類社會是以物質生產活動爲基礎,由各種關係結合在一起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關係:①個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人的全面發展,是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的;②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們的生產勞動、科學研究等活動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5、我們青少年關心社會、親近社會,不僅要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更重要是明確自己對社會、國家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6、親近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克服對社會的冷漠情緒和看客現象;遵守社會公德;善於明辨是非。

7、如何理解道德力量?

①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P10)

②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P80)

8、自覺服務社會是親近社會的重要表現。

9、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要忠於職守(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自己履行法定的基本義務);還要樂於奉獻(爲社會、爲他人奉獻愛心);還要在祖國面臨危難、他人面臨險情時,能夠挺身而出。

10、公民承擔的責任有多種,談談你對承擔的責任的看法公民承擔的責任中,最重要的是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但只強調國家、社會的責任而忽視個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們不提倡的。

笑對生活

1、挫折形成的因素有哪一些?其中多數可控的是什麼因素?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其中外在的客觀因素通常難以控制,但內在的主觀因素則多數可以控制。

2、怎樣理解挫折也是財富?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對人具有雙重影響,或者會給人打擊,帶來痛苦;或者給人以一種教育和磨鍊,使人奮起和成熟。如果迎難而上,理智分析,努力尋求克服挫折的時機和良策,那麼挫折就會成爲人生的經驗和財富。

3、如何正確認識和戰勝困難挫折?挫折具有普遍性,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於有無困難和挫折,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困難和挫折。

①我們要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②以正確的方法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根據產生挫折的客觀原因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恰當的方法,是能夠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③克服困難和挫折,需要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勇於創新是戰勝挫折的必由之路。

4、請用書本知識談談學習的重要性:

(1)讀書學習是對社會、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2)學習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3)現代社會,學習已經成爲生存的一種方式(所以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4)學習能使自己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增長才幹,能證明自身的價值;(5)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等

5、樹立哪些學習觀念?

讀書學習是對社會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要有自信心;要培養學習興趣;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要求。

6、“度”;克服考試過度焦慮,關鍵是對症下藥。

7、創新和挫折的關係:克服困難和挫折需要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勇於創新是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九年級政治知識點彙總 篇四

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特點: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獨具魅力。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面向世界、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科學、大衆的文化。

2、中華文化的影響:

(1)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全人類的文明瑰寶,爲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3)中華文化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弘揚中華文化的意義:

①有利於保持民族特點,增強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認同感;

②有利於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③有利於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如何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1)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在我們走向世界的同時,千萬不能迷失自己的文化,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獨特性。

(3)保持本民族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紀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5、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

(1)中華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美德。

如:①敬業樂羣、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

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

④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昂揚銳氣;

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爲政風範;

⑦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等。

(2)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隨着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 其內容和形式也不斷豐富和發展。

6、青少年應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文化:

(1)通過課文閱讀、藝術欣賞和社會調查方式深入瞭解民族文化的精粹;

(2)自覺保護文化遺產;

(3)大力宣傳民族文化。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的總結 篇五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認爲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着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物質的具體形態。

物質世界的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統一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在勞動中伴隨着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物質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物質與運動辯證關係原理

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原理內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六

1、承諾形式:口頭形式(宣誓、諾言),書面形式(合同、保證書

2、承諾是責任產生的重要來源,而不是的來源。

責任的來源:養育 承諾 分配 任命 職業 法律習俗 公民原則 道德原則

3、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的產生於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4、不同的人在社會關係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P19在生活中,我有那些責任? 答:作爲子女,多家務、贍養扶助父母;作爲學生,尊師重教、勤奮學習;作爲社區居民,關心社會公益,增進鄰里團結……)

5、承擔責任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可得到好處。

6、承擔責任付出那些代價?

答:①耗費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②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影響健康;③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④更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7、P20書本材料中,李嵐都付出那些代價呢?

對她的做法作出評價: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基本要求,李嵐付出代價的背後是她對人生價值的正確理解,使她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8、承擔責任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人們不能因此逃避責任,推卸責任。

9、承擔責任有什麼作用(好處、意義)?

答:①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②承擔壓力,而壓力會產生動力,充分發揮潛能克服困難,實現目標;③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④獲得自尊和自信,獲得社會的承擔的承認和讚譽;⑤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10、不承擔責任有什麼後果(影響、壞處)?

答:①對自己不負責任,會受到道德譴責;②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③對他人的利益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受到法律制裁。

11、怎樣承擔自己的責任?

答:①認識到自己應付的各種責任,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②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坐起,持之以恆,才能逐步養成負責任的習慣;③學會在不同的責任面前進行選擇。

12、道德和法律是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有利武器。

每個社會成員都負有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

13、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包括那些方面?(公共秩序 社會管理秩序 公共安全)具體看P26

14、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我們最有條件做到的是服務和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

15、我們如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答:遵守社區公約,維護社區秩序,積極開展居民互助,關心幫助孤寡老人,定期進行衛生掃除,利用多種形式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參與文體活動。

16、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好形式。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的總結 篇七

一、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1、環境形勢: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2、資源形勢:

自然資源總量大、總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3、措施:

實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4 國家如何貫徹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國策,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①健全有關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這些法律法規

②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認清環境資源形勢,增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緊迫感

③加大生態建設,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

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開發新能源,堅持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

1、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付的責任

2、原因: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都是發展問題,人口的劇增、環境的惡化、資源的短缺、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

3、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①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②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③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4、青少年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如何做?

①學習環保節能知識,提高環保節能意識

②積極宣傳環保、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③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敢於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爲作鬥爭

④落實環保行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講究衛生,做環保小衛士

九年級政治重點知識點的總結 篇八

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表現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相對較封閉較隔絕,受外敵侵略的影響小。

●古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殷周時期天命神權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逐漸形成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具有劃時代意義→漢代儒家學說確立了地位→隋唐時期中華文化高度發展,廣泛吸收外域文化,進入了全盛時代→宋元明時期中華文化在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產生了宋明理學→明清時期,隨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傳統文化開始面臨衝擊。)

①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

②作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學典籍說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爲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今天爲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自夏商時期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中國史書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爲世界所僅有。

3、怎麼樣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①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②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③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4、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①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A。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不僅僅是指文學,好包括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戲曲等多種形式)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中華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

B。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地位)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A。不同區域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以及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

B。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鑑、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爲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多民族文化的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在於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兼收幷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意義: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