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碩士開題報告 篇一

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課題來源

多年的部隊營房保障工作經驗,讓我積累了一定的軍隊營房保障管理方面的經驗和管理方法,同時也發現了很多關於營房保障管理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投入巨大的營房建設方面問題嚴重。通過這兩年項目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逐步的開始用項目管理的理論和思想來研究營房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幾年的理論積累和實地研究,終於發現了營房建設有效管理的方法————-營房建設集成管理。

1.2.課題意義

部隊營房建設集成管理是運用集成理論與系統工程的方法、模型、工具,對部隊營房新建、改建項目項目管理相關資源進行系統整合,並達到項目設定的具體目標和軍事效益最大化的過程。

項目管理最初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軍隊,逐步擴大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我軍中,項目管理運用最多的還是大型科學研究和建設項目,並逐步擴展到部隊管理的其他方面。軍隊營區作爲屯兵、養兵、練兵、儲備軍用物資和裝備的基地,是部隊軍事打擊、軍事機動、軍事隱蔽等的硬件支撐。爲更好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軍隊營區的軍事價值,部隊營房建設的集成化管理就顯得尤爲重要。通過部隊營房建設的集成化管理研究,既是對營房建設管理方案的一種創新性,用同時將項目集成管理應用到軍隊營房建設中去。這既加強了營房建設管理,又擴展了項目集成管理的應用領域。

2.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分析

2.1.國外研究現狀

項目的集成管理是項目管理中的全局性和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在國外很多領域都已經採用且部分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例如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業項目全壽命期框架體系、集成系統軟件開發等。

但在建設項目集成管理方面的研究方興未艾,主要集中在建設項目部分要素定量集成管理研究、建設項目多要素綜合集成問題研究、建設項目信息集成化問題研究,以及建設項目過程集成化問題研究[5]。Abudayyeh和Leen.S提出了費

用和進度控制信息模型,提出流經計劃和控制系統的數據的質量、完備性和時效性,將費用和進度控制智能集成化[6]。JaafairA.提出了基於壽命期目標的一般管理模型[7]。CleverlandA.B提出了一個新的針對目標的數據庫集成技術,提供一個表處理方法將工程數據集成起來,並開發軟件支持這種方法[8]。

項目管理來源於美國軍方,美軍不斷投入資源對軍隊項目管理進行研究,並應用在軍隊的各個方面。StumpfA.提出;了採用計算機系統實現建築產品和過程集成化的信息模型,在此基礎上爲建築學、工程學、營造(AEC)提供必要性信息框架。該項目由美國軍隊工程項目研究室和建造工程研究實驗室(USACERL)共同贊助和支持下進行的。該文提出目標定位模型能集成產品和生產過程信息以支持設計和施工承包商之間的合作[9]。

2.2.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系統性建設項目管理的研究和應用啓動較晚。主要是將國外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引進並運用在我國實踐中,並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創新性和開拓性嚴重不足。就其研究理論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建設項目管理因其自身特點存在着自身的矛盾性,項目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和階段性都很顯著的管理活動,因其階段性任務和目標不一致,導致各個階段的決策者、實施者以及目標不一致。這必然導致項目各個階段產生割裂,這又與項目管理的系統性要求相矛盾。

2)國內研究項目管理大都集中在項目建設過程,國內的建設項目各利益相關方主要介入工程的建設過程,並且各項目標、計劃都以建設期爲目標,沒有采取項目週期全過程管理。

3)項目管理集成化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有代表性的是:同濟大學何清華教授等在對傳統項目管理模式的弊端進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項目管理全壽命週期集成化管理(LCIM)的概念[1]。天津大學李瑞涵教授將集成化的思想和項目管理理論相結合,提出了工程項目集成話管理理論,並從工程項目集成化管理的前提條件、實施基礎、內部平臺、外部平臺和信息平臺五個方面提出了工程項目集成化管理的思想[2]。

對國內部隊營房建設這一特殊建設行業,以最小的投資取得最大軍事價值是該建設項目完成好壞的最終檢驗標準。爲了適應新時期國際形勢對我軍的要求,我軍更要做好軍隊後勤保障工作,而軍隊營房的軍事價值就顯得尤爲重要,部隊營房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對營房建設採取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我軍各部也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營房建設制度和階段性管理工作的研究[3],如對質量、成本和合同等方面的研究,並沒對營房建設項目以全週期的眼光進行集成化的管理研究,軍隊營房建設的管理還未形成一套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方法。

2.3.對比分析

(1)現今項目集成管理研究和應用存在的問題。

1)有些研究較多的集中在定量方面,並沒有管理系統化的角度進行的。人們認爲,在項目管理中對建設項目在工期、質量、成本方面的集成化理解不完善,致使在工期、質量、成本集成化方面沒有發揮人們預想的作用。

2)有些集成管理系統主要解決的是信息技術的關鍵問題,特別是信息的提供和傳輸技術,並沒有解決項目過程各個階段、項目管理職能、項目組織單元之間統一的信息媒介和處理規則問題,所以並不是項目全壽命週期管理。

3)國內建設項目管理遠未成熟和有系統性,許多研究僅爲部分職能管理功能的集成,還沒有將建設項目全壽命期集成管理提高到應有理論高度來研究。

4)軍隊建設項目並沒有引入集成化管理。雖然有些兄弟部隊採取了某些項目管理的方法,如成本管理、進度管理等,但這些都是建設項目各個週期階段性的管理,項目集成管理相差甚遠。

5)軍隊建設項目仍處於一種解決問題管理階段,問題出現了,纔開始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有樹立一種項目集成管理的思想,全週期的對營房建設項目進行系統化的管理。

(2)軍隊營房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1)提供優秀的軍隊後勤保障,部隊營房作爲我軍屯兵、養兵、練兵和軍資儲存的重要據點,期建設週期、建設質量、軍事價值直接關係到我軍戰力保障和戰力提升。

2)縮減軍費開支,提高軍隊營房建設投資收益。我國經濟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需要大量投資。軍隊營房建設集成化管理能縮減投資額的同時,更快、更好的提高營房的軍事價值。

3)擴展項目集成管理的研究和應用領域,軍隊營房建設有別社會建設項目,軍隊營房的集成化管理能將項目集成化管理應用到軍隊營房建設這個特殊的領域,也對軍隊營房建設採取集成化管理進行了研究,以期實現軍隊營房建設項目的最優化管理。

4)適應建設項目中高科技的需求,現代建設項目高科技採用越來越多,我軍各部不可能都編制有掌握最新建築技術軍官,這就使我軍在營房建設時有更多項目需要代建,這使建設項目集成化管理成爲必要。

5)適應軍隊營房建設複雜性的需要,高科技戰爭時代的來臨,對我軍各項基礎實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軍隊營房建設的複雜性逐步提高,營房建設的管理也複雜和重要。實行軍隊營房建設項目集成管理能能有效的管理這些複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研究目標和內容

3.1.研究目標:

用集成的思想詮釋營房建設項目管理行爲,用管理的理論分析建設項目的運行機理,結合部隊營房建設實際,通過理論分析與系統創新,探討建設項目全壽命集成系統及集成管理在軍隊營房建設中的應用。探討建立軍隊營房建設項目的目標集成管理、組織集成管理、過程集成管理、信息集成管理和軍事價值全程監控管理。通過軍事價值和評價創新,建立部隊營房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的評價體系。

3.2.研究內容

(1)研究內容

本文以探索建立部隊營房建設的集成管理體系和評價方法,以期提高軍隊營房建設的軍事價值。爲實現以上研究目標,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詳細瞭解國內外項目、項目管理,尤其是建設項目集成管理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應用,充分掌握建設項目集成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

2)對以往部隊營房建設工作進行總結,系統總結現在部隊營房建設的管理方法和過程,並對營房建設管理的相關關係人進行訪問,深入瞭解現在部隊營房建設的全過程。

3)構建軍隊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的理論框架,通過建設項目管理理論體系的研究,結合我軍營房建設的實際,構建適合軍隊營房建設相適應的集成管理理論體系。

4)建立軍隊營房建設集成管理的績效評價體系,按照軍隊對營房建設的特殊需求,建立營房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的績效評價體系。

5)結合現在實際,實證分析所建立的部隊營房項目集成管理體系。

(2)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以學習借鑑現代系統科學與管理理論的研究成果爲理論基礎,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運用集成思想詮釋部隊建設項目管理活動。

以理論分析、實踐應用的思想爲指導,沒有一種萬能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創新性是依附於具體主體的,充分考慮部隊營房建設的特殊性,建立

部隊營房建設的項目集成管理體系。

採用科學的定量定性分析工具,以定性定量分析爲主,正確的選擇各種數學模型,建立部隊營房建設項目集成系統管理體系。

結合實際案例,實證分析所建立的部隊營房集成管理體系。

2)技術路線

4.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

4.1.系統總體解決方案

4.2.關鍵技術及解決途徑

(1)怎樣軍隊營房建設項目各個階段之間的聯繫和系統性,提高其集合效應是本研究管理上的難點。擬通過系統管理、合適的數學模型,建立集成的項目管理體系,提高各階段的集合性,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2)以軍事價值爲部隊營房建設集成管理的最終目標,怎樣通過項目集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能夠有效的提高軍隊營房建設軍事價值,這是因主體特性而對本次研究的特殊要求。本研究擬建立軍事價值全程監控體系,時刻關注項目建設是否符合最總目標的要求。

5.預期的研究成果形式及創新點

5.1.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預期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

5.2.創新點

(1)、本研究將建立營房建設的項目集成管理體系。

(2)、此研究將會建立軍事價值全程監控體系。

(3)、將項目集成管理應用到部隊營房建設之中。

6.論文工作計劃

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30日 實踐工作經驗總結

2008年12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文獻資料查閱

2009年1月1日————2009年2月28日 理論研究

2009年3月1日————2009年4月30日 實證分析

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1日 論文撰寫

7.主要參考文獻

[1]何清華、陳發標,建設項目全壽命週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重慶建築大學學報,2001年8月

[2]Anumba CJ,Evbuomwan NFO, Concurrent engineering in design-build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997:15(3)

[3]李仁斌、荀平、李自力,編制營區規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後勤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4]PMI.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5]王乾安,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4月

[6]gr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 teaching Case 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1999, 125(4):133137

, formation Management to in integrate Cost and Schedulef or Civil Engineering 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9-10

[7]air,K 。hesis of A Model for life-cycle Project -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2000, 15(1)26-38

[8]el and Database Integration in Support of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1994 Sponsored by ASCE.1994,(2)2054——2057

[9]pf, ct-oriented Model for Integrating Construction

Product and Process 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1996, 10(3):204—212

[10]周作仁、杜昆明,提高軍隊基本建設投資效益的思考,

[11]譚克藩、陳志剛、漆華妹,基於Rough集理論的營區規劃綜合評價,電腦信息與技術,2005年12月

[12]李俊偉、韋灼彬,關於軍隊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建築管理現代化,2008年第二期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指導 篇二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指導

穎雪靈

今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裏一天,埋頭寫開題報告,可是怎麼都下不了筆,感覺很困惑,鬱悶呀,於是乎上網查了很多的信息,發現有下面幾條比較有價值: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複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儘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衆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爲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

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鬆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着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乾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

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爲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闢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着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着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範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範的方法爲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以上內容轉載於互聯網

~~~~~~~~~~~~~~~~~~~~~~~~~~~~~~~~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我們老師說至少10篇文獻,當然越多越好,但是不要多餘20篇

4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

開 題 報 告

學 生: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

2、現實意義

二、論文綜述[ft=,+0,]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國內研究的綜述

4、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二、結論

1、

2、

3、

三、

1、

2、

3、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論證結論

以下是一篇範文~我覺得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據上述這種格式適當刪減

選題依據:黑龍江省是新中國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來,黑龍江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倉”,成爲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經濟總量已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但是黑龍江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很低,與先進省區相比差距較大。人民羣衆要求改革現狀、提高生活水平的願望十分強烈,不加快經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就將十分尖銳。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告訴我們,如果按照原有的發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質差、資源有限且耗費嚴重、生態日趨惡化的條件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持續或持續不夠。黑龍江省應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可行性論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爲本,人們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都要服從和服務於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現在黑龍江省面臨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糧食主產區、資源型城市(地區)支持的難得政策機遇。因此,清楚地認識黑龍江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優勢和障礙,採取適宜的措施,使經濟發展與人口再生產、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保證黑龍江省經濟持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的課題。

本論文擬採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黑龍江省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區域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我個人覺得也可以加上這些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

第一部分:可持續發展的概述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可持續發展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

第二部分: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擬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作用。同時介紹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

第三部分: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通過對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問題的剖析來尋找並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後相應地採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14年0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

2014年03月01日—2014年05月1日在黑龍江省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

2014年05月02日—2014年05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

2014年06月01日—2014年06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

2014年06月08日—2014年06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

2014年06月15日—2014年06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一、研究課題

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二、課題研究概述

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着人們幾千年來形成的信息傳遞方式、人際間的溝通方式和社會管理的組織形式,並深刻地影響着社會生活和政府運作的方式。村鎮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信息化管理直接關係到村鎮建設的效果。我國村鎮建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村鎮建設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卻嚴重滯後,村鎮建設標準體系的信息發佈、傳遞和反饋仍然停留在傳統方式的階段,因此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缺失問題,本文研究了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建立需求。首先,運用需求識別理論分析了系統用戶,將用戶進行合理分類,分析不同類型用戶的特點,結合村鎮建設的具體活動明確用戶需求內容與特徵;其次,基於用戶需求分析了系統的功能模塊、具體功能需求及業務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研究了系統體系結構和運行環境;最後,根據顧客需求滿意度理論,嘗試在系統建成並投入運行後,從使用需求和用戶滿意度兩方面分析系統的適用性,並構建了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統需求和滿足用戶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村鎮建設標準化管理的目標和實際工作的要求,實現了以用戶需求爲根本的村鎮建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涉及用戶入網查詢、在線驗證、內部審覈、網上信息發佈等一系列功能,通過完善 的標準業務流程設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確的工作劃分,有效地將用戶需求與系統各方連接起來,通過這個系統,用戶可逐步認識村鎮建設標準的準確性、適用性,使村鎮建設標準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終達到用戶的滿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國60年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逐漸取代了中國計劃經濟制度,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變革和城鎮建設迅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小城鎮,城鎮化是最大的民生問題,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在於規劃⑴。國家“十二五”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體現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則,搞好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是各項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的保障。

村鎮建設活動極其分散且分佈在廣闊的地域範圍。目前,全國共有約330萬個自然村,66萬個行政村;有2.2萬個集鎮、近2萬個建制鎮,有9億多人口在農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國城鄉建設用地總量爲3.41億畝,城鎮建城區5700萬畝,而農村建設用地2.84億畝,農村建設用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5倍。

住宅建設一直是村鎮建設的主旋律,我國村鎮建設規模巨大,且持續增加。據建設部統計,2004年農村住宅投資2334億元,村鎮住宅建設量8億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積約爲25?30億平方米。200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約爲40%,“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要達到47%。目前農民自建住宅每年還以2%的速度增長,其中樓房比例增長更快,約佔60%,年梭工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以上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工程建設量將不斷增長,一批適應村鎮經濟發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後宅、生態住宅等建築形式也會相繼出現。

每個村鎮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發的,它是受各種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如村鎮的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基礎設施狀況、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等等。我國現在非常重視依據各地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村鎮建設,把村鎮定位爲分擔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配套、高質量管理”爲指導,探索建立小城鎮規劃備案、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規劃執行,大力加強了村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其承擔了重要的社會服務功能而非經濟生產功能。

四、研究目的

爲了有效地改善村鎮的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大力發展村鎮公共事業,就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村鎮規劃建設計劃的編制和實施方式作爲技術指導來實現,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適用於村鎮建設項目特點的工程建設標準,爲村鎮建設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維護、加固、拆除等活動提供一個協調統一的、可重複使用的技術依據和準則。

村鎮建設標準體系的構建、完善和發展是村鎮建設標準化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涉及到有關村鎮建設的衆多標準的申報、編制過程管理、審覈和發佈、宣貫、修訂和廢止等等諸多標準化管理工作,同時還涉及到與村鎮建設標準相關的信息發佈、技術指導、動態輔導、專家支持等。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信息化系統平臺作爲媒介,滿足村鎮建設領域標準化管理的客觀要求,保障標準化工作的實施快捷、方便、廣泛傳播。

任何信息服務建設都需要滿足相應的需求,適合使用者的特點,同時,能夠提高相關工作效效率,節約時間、資源等。本文旨在分析總結當前我國村鎮建設的現狀,借鑑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經驗,針對我國村鎮建設標準不能被及時掌握和標準實施效率低等問題,結合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利用顧客需求識別的思想,分析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用戶羣體及其需求,設計符合用戶需求的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和體系構架,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以測量用戶滿意度,爲系統平臺的開發提供依據。

五、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研究視角從技術應用和政府職能變換轉向用戶需求,根據用戶需求設計系統功能、體系和開發模式,能夠直觀地實現用戶需求、達到用戶滿意。以用戶爲中心的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需求分析涉及用戶、用戶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滿意度四個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戶是需求對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戶需求的實現方式,需求滿意度是用戶需求的最終目的。因此本文將從用戶需求、基於需求視角的功能需求與設計和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三個方面展 。

全文內容分爲六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簡述我國村鎮建設現狀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顧國內外建設領域信息化研究現狀,總結現代信息化建設不適合村鎮建設,提出建立符合我國村鎮建設的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必要性,規劃論文主要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相關理論綜述。概述了我國村鎮建設標準和標準化概念,介紹了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分析和體系結構。運用需求識別理論,闡述了顧客識別和顧客需求的概念,總結出顧客需求識別流程,提出顧客需求滿意度含義。

第三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用戶需求識別。運用需求識別理論,針對村鎮建設的實際情況討論系統用戶類型及特點,進一步指出不同用戶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統用戶的需求與特徵,最終對系統與用戶的交互關係進行論述。

第四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需求分析。根據用戶需求提出系統功能需求的實現目標,繼而分析了系統功能框架的設立、業務功能、業務流程、系統體系結構和運行環境,歸納出採用這種結構和運行方式建立系統的特點。

第五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本章是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過程中,從使用需求和用戶滿意度方面,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統的適用性,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構建了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

第六章,結論。總結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對後續工作的期望。

六、論文提綱

摘要

Abstract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 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必要性

1.5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2、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相關理論綜述

2.1 我國村鎮建設標準化概述

2.2 標準化信息系統分析

2.3 標準化信息系統體系結構

2.4 需求識別理論

2.5 本草小結

3、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用戶需求識別

3.1 系統用戶類型及特點

3.2 系統用戶需求內容

3.3 系統用戶需求特徵

3.4 系統與用戶的交互關係

3.5 木章小結

4、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統功能的需求實現目標

4.2 系統功能模塊分析

4.3 業務功能需求分析

4.4 業務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統體系結構分析

4.6 系統運行環境分析

4.7 木章小結

5、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 需求滿意度評價

5.1 需求滿意度分析

5.2 構建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

5.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論文題目: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

學號:

姓名:

專業:區域經濟學

研究方向: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

入學時間:

班次:

指導老師:

填表時間: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

一、選題意義及預期目標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當前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過程中,面臨着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任務。同時,又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問題和困難。作爲區域經濟,如何在激烈的國際、區際競爭中,正確分析面臨的環境制約因素,努力做到揚長避短,變不利爲有利,確保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提出種種對策,以求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國內外有關學術動態及本論文的創新之處

80年代末,可持續發展理論開始提出,但至今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制約因素研究僅侷限於宏觀的認識,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污染物破壞問題、經濟技術水平問題等。而對區域經濟的環境制約因素,特別是一些微觀內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擬從微觀與宏觀的結合點上加以探討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並提出一些措施和對策。

三、論文寫作提納

前言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義、目的、基本技術路線。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制約

(一)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基礎;

(二)區域經濟發展對環境產生反作用;

(三)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

(一)失衡增長導致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二)區位資源的不平衡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三)現有環境管理體制與國際不配套制約環境經濟發展。

三、對策研究

(一)中國區域開發管理體制必須創新;

(二)適時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

(三)制定完善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四、論文工作計劃

20xx年1月至2月擬定論文開題報告,資料與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

20xx年3月至4月完成論文初稿並請導師修改,完成論文二稿並請導師修改;

20xx年5月至6月論文定稿與答辯

五、參考文獻

1、張敦富主編,<區域經濟學原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年,北京

2、李京文主編,<中國區域經濟教程>,廣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南京

3、孫久文,<中國區域經濟實證研究——結構轉變與發展戰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北京。

4、葉裕民,<中國區域開發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年,北京。

5、宋璇濤,<尋求區域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xx年,北京。

6、李京文主編,<21世紀中國經濟大趨勢>,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瀋陽。

7、湯愛民,<大整合>,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年,北京。

8、顧介康、儲東濤主編,<江蘇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與規律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平、劉波,<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理念卷),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0、吳興鵬、董劍南、謝玉平,<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實踐卷),香港大學報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1、國家環境保護局譯,<選擇還是放棄——荷蘭國家環境政策計劃>,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厲以寧、章錚,<環境經濟學>,中國計劃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編,<西方經濟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廣州。

14、陳耀邦,<可持續發展戰略讀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等6部門,<江蘇省人口資源、環境研究文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方在農主編、彭立明副編,<現代科技知識導論>,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年,南京。

17、<中國環境報>、<農村生態環境>、<農業環境與發展>、<農業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環境科學動態>、<環境導報>等報刊。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選題的目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動態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1、研究目的

近年來,隨着城市建設的加快,流動人口大量增多。隨着人口流動所帶來的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顯得尤爲突出。本文在研究了衆多學者關於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的文獻的基礎上,首先對流動人口及受教育權的相關概念作了界定,並分析了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現狀,得出完善受教育權益保障迫在眉睫。其次,分析了我國在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的建設成就及法律保障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再次,根據問題結合原因並借鑑國外經驗對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提出建議。

2、研究意義

我國的流動人口是 20 世紀 80 年代中葉出現的,是在改革開放的國家政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特有現象。流動人口尤其是流動民工羣體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必然出現的特殊羣體,也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從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現狀分析出發,探究目前造成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缺損的原因,有利於明確我國當前面臨的保障困境,探討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的對策,促進受教育權益問題的解決。有助於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實現教育和社會的公平,並對維護我國社會的安定團結及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

1、國內研究動態

隨着城市建設的加快,農民工大軍逐漸成爲城市建設的主力,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問題越來越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以下是我國學者的主要觀點:

陳信勇,藍鄧駿在《流動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權的應然與實然》一文指出當前流動人口子女權益缺損主要有幾點表現:1.入學條件遭受不公正對待。許多地區的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需要很多證明才能申請就讀公辦學校。雖然國家已經取消借讀費,但是還有很多公辦學校巧立名目徵收類似於借讀費的歧視性費用。2.難以平等享有教育資源。我國基礎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及教育資源地區分佈不均造成流動人口子女與優質教育無緣。3.民工子女學校成爲歧視源頭,並且遭遇義務教育根本價值強烈衝突。4.由於流動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動性使得子女學習過程不穩定從而導致教育質量下降。

李業春在《進城農民工子女受義務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一文指出:1.輟學和超齡上學現象嚴重。2.多數流動人口子女只能就讀農民工子女簡易學校,學習條件特別簡陋。3.流動人口子女易產生不健康心理狀態,影響對社會的認知,很難產生對社會的認同。

鹿文卿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認爲受教育權有缺損體現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個不平等。1.教育經費不足,根據國務院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經費的供給以流入地政府爲主,流入地政府的財政直接影響到受教育權的實現。2.教育及教學設施匱乏,多數農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師資力量缺乏並且存在安全隱患。3.參加教育及教學活動的不平等,流動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而無法正常參加某些教學活動。

顧益民,張慧潔在《行政法語境下的流動人口受教育權保障》中通過行政法視野分析認爲造成受教育權益缺損原因有:

1、縣市等基層行政單位所承擔的教育財政壓力和行政責任與其政治經濟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負擔沉重。

2、缺乏有限的行政監督行爲和系統性的行政責任追究機制。教育行政責任人往往是基層縣市級的教育管理者,責任追究中裁量空間過寬。

鄔雪紅,姜國平在《論我國流動兒童受義務教育權的司法保護》中詳細分析了司法保護的諸多缺陷影響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的解決。

1、憲法不能進入普通司法程序作爲法院判案的依據,不能通過憲法予以救濟。

2、尚未建立憲法訴訟制度,有時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替代方式對受教育權予以保障。我國民事法律中沒有對受教育權予以明確規定,民法理論上也沒有關於受教育權的概念。

3、受教育權也很難通過行政訴訟救濟。 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限於侵犯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政行爲,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行政行爲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而且只有當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爲侵犯了特定相對人的受教育權時,行政相對人方可提起行政訴訟。

鄭 風,李 娜在《論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認爲:

1、我國對公民受教育權實現的程序性規定較少。2. 法律體系存在內在矛盾並且與現實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權利得不到實現。

3、在教育法體系中,有關保障受教育權的部分比較單薄,對侵犯受教育權所負責任主體、法律責任、法律救濟途徑的規定還比較模糊。

顧倩在《論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保障》中認爲需要擴展法律保障範圍以及完善司法救濟制度。

1、修改部分法規如《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並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法》。

2、增加行政訴訟救濟途徑並確立民事訴訟賠償制度,當農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受到除行政機關和公立學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體侵犯時,應當追究侵權者的民事責任,認爲應該建立憲法訴訟保障制度。

李業春在《進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一文認爲應該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制定《義務教育經費法》,保證教育經費的合理、足額的投入與使用。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義務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教育法》並完善《義務教育法》。

鹿文卿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採用公益訴訟的救濟方式,公民、社會團體及國家機關都可以作爲原告,以“行政不作爲”爲訴因,以侵犯受教育權的主體爲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流動人口子女作爲一個社會階層,屬於弱勢羣體,當個人訴求利益遇到困難時,國家應當提供一種公益訴訟以實現他們的訴求,維護他們的權利。

陳思琦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探析》中提出應該加強教育法規的可操作性並且制定《教育經費法》規範教育財政投入。增加中央財政對教育經費的總體投入及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種教育經費監督機制,明確違反教育經費法的法律責任。逐步擴大對行政訴訟法中作爲保護範圍的“合法權益”的解釋",放寬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六

一、論文題目

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自由問題探討

二、專業

外國哲學

三、研究意義

十八世紀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在其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中第一次用了“歷史哲學”這一理論術語。它以哲學思維的方式去研究人類社會歷史,進而研究反思歷史演變規律和歷史的意義,這也是歷史哲學的重要研究意義。它使人類以一種歷史意識的形態取代原有自然法的意識。然而,人們爲什麼要對“歷史”產生這樣孜孜不倦的興趣呢?就是人們並不滿足於對自己過去經歷過的歷史停留在莫名其妙的感覺中,人們爲了在當下的行動中找到根據,總會去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到行動根據的來源。所以說歷史知識的價值就體現在於人的自我認識中:某種程度上說,人類經歷過的歷史能爲人類能夠做什麼和將要做什麼提供了指導和根據。對自我的認識與人性是同一的東西,而人對歷史的認識也正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馬克思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指出:十八世紀的個人是歷史的結果,並非歷史的起點。

史學研究的真正目的是關心那些真實地表現了人們在以往時代中的自我認識的歷史事件,而非是簡單地準確地記起、恢復各種僅僅作爲事件的歷史,而歷史學家只有重新思想了那種創造了他們正在研究的事件的思想,他們才能理解那個事件。這就表明了歷史研究與哲學探討的相互促進的關係。一切歷史研究最終都是爲了解決當下的問題,過去的永存性就活動在當下之中。處於當代問題的視野中的歷史學家,通過重做人的自我認識在過去曾經做過的事情而使這些過去的事情轉化成作爲當代人的精神財富的歷史知識。

四、創新之處

本文主要採用以下視角對論文進行撰寫:

以黑格爾歷史哲學中自由爲研究重點對象,着重對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自由問題進行研究,系統梳理哲學史上關於歷史哲學中的自由問題。

就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的自由問題”研究與當馬克思的歷史爲主主義中的自由觀進行結合,淺析以哲學思維對當下世界歷史問題重新進行理解。

本文地撰寫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文獻方法:

1、把握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的自由思想,需要通過對《歷史哲學》文獻的研究與理解,從而把握其哲學概念的意義。

2、研究其他哲學家原着,與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進行比較研究,進而豐富文章內容。

3、對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研究的二手資料進行吸收理解,瞭解對黑格爾歷史學思想的研究現狀。

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清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自由思想,並對馬克思的影響。

邏輯方法:理解黑格爾整體哲學的精髓,並以邏輯的方式展開敘述,然後整理出黑格爾其歷史哲學中的自由思想的原貌。

本文將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自由的觀點作爲研究重點,在系統地理清黑格爾哲學理論構架的基礎上。着重研究黑格爾思想中歷史哲學中的自由問題,並對後人及其當下的影響。

五、總結

黑格爾哲學是哲學發展中的重要階段,其構建的哲學的龐大的體系可以說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巔峯,而其哲學思想中所蘊含的龐大的歷史感對後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起到關鍵作用。

可以看出,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下,歷史哲學在從古希臘,近代啓蒙和德國古典哲學時期不同的哲學時期影響下的歷史哲學的命運,直到黑格爾在其最具特色也是其思想最爲成熟時期的作品《歷史哲學》中完整的敘述其歷史哲學思想,黑格爾思想體系的精髓可以總結是其強大的辯證邏輯與歷史的融合性,並且以古典哲學的方式,達到了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於邏輯與歷史的自由之中。

在當代全球一體化的當下,我們不得不重新面對全世界溝通融合的局勢,而如何更好的在全球多元化中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契合點,我認爲關注世界歷史的發展,並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去尋找多民族共通點顯得尤爲關鍵。那麼在西方強大政治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西方對世界歷史的理解與趨勢,就能更好的在全球化中爭取優勢並參與全球化構建。

當今世界格局下,我們應該爲世界歷史負責,尤其在世界局勢緊張的地區,中國更應該作爲一個大國,肩負自己的使命。而馬克思唯物歷史觀會繼續指引着我們前進。

六、論文提綱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歷史哲學的研究意義

0.2 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創新之處

1 黑格爾歷史哲學及其自由問題產生的背景

1.1 歷史哲學產生前史

1.2 歷史哲學的產生及其發展

1.3 德國曆史哲學的興起及其對自由問題的探討

2 黑格爾歷史哲學中歷史與自由的統一

2.1 黑格爾歷史哲學概念界定與對自由的理解

2.1.1 黑格爾歷史哲學概念界定

2.1.2 黑格爾對自由概念的理解

2.2 黑格爾歷史哲學的基礎

2.2.1 思想對客體性的第一種態度:樸素的抽象態度

2.2.2 思想對客體性的第二種態度:經驗主義和批判哲學

2.2.3 思想對客體性的第三種態度:直接知識論

2.3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實現自由

2.4 自由在歷史中的實現

3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對馬克思哲學的影響

3.1 黑格爾歷史哲學的自由觀思想對馬克思現實自由觀的思想的影響

3.2 馬克思對黑格爾歷史哲學中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超越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