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多篇】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多篇】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目前來華的醫學留學生越來越多,我國進行國際教育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對我國的醫療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醫學留學生教育是成人繼續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臟內科是醫療教育界最關注的科室之一,論文僅就心臟內科臨牀醫學留學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及討論,爲醫學留學生的臨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並且作爲繼續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據。

關鍵詞:醫學留學生;心臟內科;教學質量

隨着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在高等教育、醫療等領域國際合作的日漸擴大與深入,以中國爲留學目的國的海外學生越來越多,醫療則是我國除漢語專業外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學科。高等醫療教育的國際化輸出是提高我國醫療教育質量、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爲培養符合國際需求和適應國際化競爭的醫學人才,現行的醫學留學生教學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運作,一方面可以幫助留學生獲得第一手的資源,避免留學生畢業回國工作產生語言轉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周邊國家醫學教育的市場需求。然而,在醫學留學生教育逐年擴大規模的現實面前,如何保證這些學生的教育質量也是醫教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英語醫學學歷留學生教育始於1995年,原西安醫科大學招收了首批全英語教學醫學學歷留學生,迄今只有20年曆史。而與我國原有留學生體制不同的是,原有體制是留學生學習漢語後融入本國高等教育體系,基本保留經典的漢語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歷經近百年的發展,體系成熟穩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醫學院校的留學生教育均爲全英文教學,相對於學校現有的教學而言,這種模式相對獨立,需要另起爐竈,構建全新的教學、課程、教材及評估系統,需要一支數量龐大擁有全英文教學能力、精湛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的教師隊伍,需要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有力支持。從國外著名醫學院校到國內資深的醫學院,縱觀全球醫學教育不難看出,優秀的醫學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傳承、人文建設及龐大理論系統,這一系統的建設緩慢而難見速效。目前我國快速上馬的醫學留學生教育倉促間要完成體系的建設,難度之大、問題之多可以想見。本文僅就昆明醫科大學醫學留學生心臟內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及討論,爲醫學留學生的臨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教學相長——觀念的衝突與解決

來華的醫學留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東西亞、南亞等周邊國家,以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爲多。這些學生雖然每個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但他們在本國受到的教育模式則多爲西方教學模式,因此學習習慣亦與國內老師的要求相去甚遠,在中國教師眼中,他們的思維自由發散、習慣隨時打斷老師提問、課堂紀律差、學習針對性強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中國老師們習慣的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老師會覺得學生不夠尊師及專心而影響授課積極性;學生則會覺得中國老師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於缺少討論而影響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對上述問題,我們通常嘗試採用折中的辦法,老師在授課時會在每一個節段留出提問時間,而與學生則在課前約定,非提問時間不可隨意提問打斷。在臨牀見習與實習過程中,由帶教老師引導的教學查房,要求留學生必須身穿白大衣,不遲到,不早退,端正學習態度,愛護、尊重患者,主動自我介紹,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才能進行問診、查體等醫療行爲。針對這些東南亞學生時間觀念不強、自由散漫、欠缺責任感等問題,一方面設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留學生的管理;另一方面還需要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與責任感,基本杜絕留學生儀表邋遢、組織紀律散漫、遲到早退等現象,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普通醫學生到合格的臨牀醫生的角色轉變。

二、外語VS母語——語言是個大問題

語言是所有接收醫學留學生的醫學院都會遇到的最爲棘手的問題。“全英文授課”在醫學留學生教育前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無可替代。但到了臨牀見習和實習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力不從心”。教師與留學生間的交流、留學生與病人間的交流成爲教學最大的阻礙。這種阻礙,會導致留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如何解決語言問題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教師與留學生間的語言交流問題

學校留學生多來自尼泊爾、印度等國以英語爲官方語言的國家,留學生們公共英語基礎紮實,能無障礙用英語交流,但他們普遍有較重地方口音,故與教師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礙。當然另一方面,帶教老師參差不齊的英語口語水平及相對於留學生而言的“口音”亦會影響知識的教授傳播。解決教學中語言交流的問題,老師是主導,帶教老師的英文語言表達能力,在對留學生的教學質量上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保證帶教老師的質量才能提高留學生培養的質量。心臟內科對留學生帶教老師的選擇條件,首先必須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及豐富的專業外語詞彙,兼顧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教學經驗。在實踐中發現,帶教老師的外語水平與臨牀教學經驗往往不能兼顧,青年教師語言過關但缺乏臨牀經驗,高年資教師則與之相反。師資力量的培訓是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心臟內科通過科內選拔,組成英文教學的骨幹團隊,對該團隊進行強化專業英文培訓;同時,在心臟內科的對外國際交流中給予該團隊額外的機會參與全程翻譯,包括牀旁查房及不同規模的講座,給予團隊觀摩全英文課堂及牀旁教學的機會。而針對師生間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難等問題,心臟內科在教學期間另行組織多樣化的互動,給帶教老師與留學生之間創造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間相互瞭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爲師生之間交流和教學過程架起一座橋樑,創造親切和諧的教學氛圍,從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國情宗教等,使師生之間能更快地適應彼此發音,使留學生在留學期間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要注重師生互動過程中的信息反饋,讓留學生開展評教評學的活動,讓他們在互動中提出對教學的意見與建議,以激勵師生共同促進教學工作的進步,做到教學相長。

(二)醫患間語言交流問題

在醫學生的教育中,與師生語言障礙同等重要的是醫患間的語言障礙,這種障礙對教學的影響更加突出。由於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在臨牀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留學生需要到病房與患者密切交流,準確採集患者病史,順利進行體格檢查等。留學生中的絕大多數人未進行過正規的中文學習或培訓,這給留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帶來更大的困難;另一方面,我國患者中的英語交流能力幾乎爲零;雙方語言的問題,最終將導致臨牀見習和實習中的有些關鍵步驟常難以順利進行,在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及簡單操作等常規臨牀工作中即使有帶教老師幫助翻譯,有部分同學仍很難順利地完成。針對解決留學生與患者語言溝通障礙的問題,心臟內科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醫學留學生教育前期,通過開設中文學習班,主要學習日常問候語如:您好、早上好、謝謝、不客氣,您哪裏不舒服?等,以及與心內科相關的症狀用語如:胸悶、胸痛、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等,開展此中文學習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決醫學留學生在臨牀見習和實習中和患者溝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語言問題,此學習班不僅提高了醫學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而且通過對漢語詞彙的認識及詞彙來源的一些瞭解,使得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是心臟內科借鑑了華西醫科大學運用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稱SP)介入教學活動的經驗,培訓了一批英文基礎較好的研究生做志願SP,充當模擬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學生中文基礎較差,尚難以與臨牀患者進行順暢溝通的困難。標準化病人是指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輕症患者,經過培訓後,能準備表現患者的臨牀症狀、體徵和(或)病史而接受臨牀檢查者,旨在恆定、逼真地複製真實臨牀情況,發揮扮演患者、充當評估者和教學指導3種功能。自1990年開始,由九江醫學專科學校、華西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三校協作,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贊助,啓動將SP引進國內的醫學教育。此模式不僅能幫助留學生進行臨牀實踐和交流能力培訓,而且有助於加強心臟內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論和技能訓練,同時也加強英語口語交流能力的訓練,使他們今後有機會留學國外,更能適應國際競爭和對外交流的需求。

三是由帶教老師引導的半英語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漢雙語教學,選取病情穩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讓漢語較好的留學生對其進行病史採集,不能用中文表達的由帶教老師翻譯,其他留學生可以補充詢問,帶教老師在一旁全程指導,之後由一名留學生完成體格檢查,最後對此病例進行總結討論,培養他們診斷治療疾病的臨牀思維能力。此英漢雙語教學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學和經典的漢語教學模式的優點,因此更有利於醫學留學生的接受,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階段性地和留學生們互相交流,及時的改善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三、教學方式的融合:傳統VS現代

傳統的醫學教育以課堂講授爲主,學生自學爲輔,缺乏討論;這種教學的優點是知識傳授系統且全面,缺點在於易忽略細節,泛泛而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欠佳。而這種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在留學生教育中更顯弊端:由於語言障礙,授課教師以非母語授課,其授課質量及講解程度必然會受到較大限制,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臨牀教學則更爲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講解由於其即時性及隨機性,教師備課不易,講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響。而在這種教學方式裏學生多爲被動接受,在語言受限的前提下,學生積極性會受到極大限制,影響教學質量。現代醫學教育強調以臨牀問題爲中心,打破學科界限,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將各學科知識有機融合。這一教學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於問題的學習模式),由美國醫學教育家Barrows教授於1969年創立的一種教學模式。心臟內科在醫學留學生教學、臨牀見習及實習課程中採用這種模式,通過以具體病例及問題爲基礎、留學生爲主體、帶教老師側面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激發留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思考的積極性,增加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旨在培養留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達到提高留學生理解並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心臟內科是專業極強的學科,學習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藥理、心電圖學、電生理學及影像診斷學等多個學科,知識點多,知識體系繁雜,記憶及理解都相對困難。對以中文母語教授的學生尚且如此,以英文爲主要語言學習的留學生而言,就更多了一個老師教授困難的障礙。爲能讓留學生更好地理解並掌握心臟內科知識,培養其自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心臟內科在課堂講學及牀旁見、實習過程中均採用PBL教學法,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風氣並增強臨牀思維及團結協作的能力。在課堂講學中,適當根據講學內容穿插病例,並有針對性地提問。而在臨牀帶教前,心臟內科專門組織人員編寫典型教學病例,課前給予病案、問題及參考書目。課中教師以臨牀典型病例爲中心,針對臨牀面臨的具體問題引導討論,讓留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診斷,並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及策略。

四、重視度的提高:帶教教師and管理部門

隨着學校醫學教育與國際的接軌,將會有更多留學生來學校學習深造。因此留學生教育對學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學校國際學院及各個教學醫院已經在思想上認識到醫學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切實進行帶教教師的培訓和留學生的管理已經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是,各個教學醫院除了落實好國際學院留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外,還應嚴格按照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對留學生進行管理,切實做到留學生管理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各臨牀科室應建立留學生實習管理檔案,由科室教學祕書或教學專幹負責,作爲出科考覈的一部分,使留學生更加重視臨牀實習。

總之,對於我校及多數醫學院校來說,醫學留學生的臨牀實習教學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教學與管理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還很多。需要在以後的臨牀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改革,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則醫學留學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穫。綜上所述,提高醫學留學生的教育質量在於發現問題後及時地找到針對該問題的處理對策。比如留學生課堂的學習習慣與老師期望的不同,我們約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學相長;由全英文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爲英漢雙語教學模式,讓國外留學生也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教學方式發展爲SP介導的模擬教學和PBL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這些教學方式更能爲留學生接受,並且培養了留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當然,我們需要借鑑國家重點醫學院校的留學生培養教育經驗和模式,讓學校的留學生培養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將帶教老師送入到國家重點醫學院校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的話,將能更直接地感受重點醫學院留學生的培養,但這需要高校管理部門的通力合作。隨着心血管病學的迅速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臟內科醫學留學生的培養工作對帶教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必須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教會留學生儘快將心臟內科理論知識綜合應用,掌握心臟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治方法,鍛鍊其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冬梅,王周凱欣,顏時姣等。留學生臨牀醫學本科(MBBS)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J]。基礎醫學教育,2014(8)。

[2]李治國。醫學留學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6.

[3]左川,曾靜,付平,歐陽欽,王一平。臨牀醫學教學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與實踐[J]。西部醫學,2008(6)。

[4]高雪。基於問題的學習(PBL)在醫學教育中的利與弊[J]。基礎醫學與臨牀,2014(1)。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在患者的臨牀治療中,藥物會對患者的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只有對藥物的性質進行合理的分析,纔可以最大 程度的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文主要運用綜述的方式進行分析,以便醫師可以合理的認知藥物對臨牀檢驗結 果的影響,進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藥物;臨牀醫學;檢驗結果

引言

藥物的檢驗結果會使患者額外承受不必要的檢查費用,同時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近年來,隨着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藥物檢驗結果對臨牀治療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

1、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原因

藥物會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產生影響,主要是由於部分藥物的特性會改變人體的生理機能,繼而會對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徐華在《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及處理對策》(2013)中指出,患者在服藥期間,由於人體存在代謝作用,因而改變了人體的原有條件,同時,人體內殘留的藥物成分也可能改變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部分藥物的藥理會與人體發生不良反應,繼而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例如雌激素藥物可以影響患者的血脂含量。

(2)部分藥物由於本身具有熒光等特性,會影響藥物的測定。

(3)部分藥物具有化學性質,可以與患者體內的蛋白或者酶發生結合反應,繼而會影響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總之,檢驗人員只有對藥物的理化性質進行嚴格的分析,纔可以準確的分析出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2、常見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在臨牀醫學中,常見的藥物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醫師和檢驗人員對常見藥物的性質和影響結果進行分析,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的檢驗結果的影響。歐陽平在《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及對策》(2015)中對常見的藥物影響結果進行分析,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激素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雌激素藥物可以影響人體的血脂含量,繼而會降低紅細胞數量,同時會增加體內肝臟轉氨酶的含量。

②抗菌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抗菌類藥物(如碘胺類藥物和青黴素類藥物)可以增加患者體內的尿酸,繼而會促使患者體內的尿糖或者蛋白質升高。

③解熱鎮痛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臨牀治療中,解熱和鎮痛類藥物會對患者的體內代謝產生影響,如水楊酸類藥物會增加患者體內的澱粉酶;鹽酸哌替啶可以改變患者的肝功能,從而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④利尿類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在患者治療期間,呋塞米和利尿酸等藥物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的鉀離子,如果長期使用,患者會出現氮質血癥和高尿酸血癥等症狀。由此可見,在臨牀醫學中,醫師和檢驗人員掌握常見藥物的理化性質,可以提升對藥物的檢驗效果,進而可以更好的對患者實施治療。

3、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影響的對策

隨着藥物事業的不斷髮展,我國的藥物種類和數量在不斷增加,因而會對患者的檢驗結果產生更爲廣泛的影響,因此,對藥物影響機理進行研究,繼而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其主要措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加強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的引進。

對藥物的檢驗和查詢系統進行開發,可以減少藥物對臨牀醫學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戴宗成在《臨牀用藥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2014)中指出,如果我國醫院可以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首先在信息技術的引進方面,醫院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查詢全國範圍內的假藥信息,繼而有利於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其次,對檢驗技術的引進,可以提升檢驗效率,如快檢技術等。由此可見,醫院只有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建設,並且積極的引進先進的技術,纔可以保證藥物檢驗的效率。

3.2提升實驗室的檢測能力。

在臨牀檢驗中,實驗室是提升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鄭紅霞在《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2014)中指出,醫院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提升實驗室人員的工作能力,以便可以提升藥物的檢驗效果、例如可以通過技術比拼和素質培訓等措施來提升工作人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實驗室的工作中,要開展應急檢驗工作,使技術人員在面臨應急任務時,可以及時的分析出藥物的反應機理。另外,通過藥物的應急演練,可以最好藥物的監督和保障工作。總而言之,只有檢驗人員的能力得到提升,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檢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3.3提升工作人員的應急分析能力。

在對患者的臨牀治療中,部分藥物的性質可能會與患者的身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反應,繼而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保證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壯在《臨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分析》(2014)中指出,如果要降低藥物對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則需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應急分析能力。使工作人員在臨牀治療中發現疑似病例時,可以及時準確的對藥物的影響可能性進行分析。這要求醫師要掌握臨牀治療中常見的反應症狀,以便可以爲實驗室的檢測提供有力的依據,進而可以更好的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臨牀醫學中,加強對信息技術和檢驗技術的引進,可以爲藥物的檢驗提供有力的保證,同時提升醫師和檢驗人員的素質,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檢驗效率和質量,進而可以更好的降低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

4、結論

通過本次綜述研究可以發現,在醫院的臨牀治療中,只有不斷的提升醫學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對藥物性質產生合理的認知,並且不斷的引進先進的檢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纔可以更好的減少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後。

參考文獻

[1]徐華。藥物對臨牀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及處理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2(18):36-37.

[2]歐陽平。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數理醫藥學雜誌,2015,06(16):907-908.

[3]戴宗成。臨牀用藥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4,03(12):592-593.

[4]鄭紅霞。藥物對常用臨牀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06(15):136-137.

[5]李壯。臨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05(24):252-255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近年來,社會需求對臨牀醫學的質量和服務的要求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尤其是基層醫院缺乏大量的全能型的人才。但是臨牀醫學專業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注重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瞭解決措施。

關鍵詞: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學;問題;應對措施

一、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臨牀醫學教學普遍的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爲教學主體,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觀念需要遵循教師的思想,這就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是大多數學生無法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融會貫通的使用,學生無法將知識點靈活的運用到實際臨牀問題當中。對於教師而言,教師的角色就是講解員,只是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教材上涉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因而只要求教師對教材熟練,能夠清楚地將教材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這就算盡到了教師的責任。即使在新課改之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的幽默,能夠將問題講解的深入淺出,使學生愛聽。

2、學生學習的問題。臨牀醫學對理論和實踐的要求較強,特別是對理論知識的要求更爲嚴格。醫學理論具有廣、博、散、亂等特點,因此在記憶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強記,並且需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的減弱。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量呈指數增長,對於一名醫學生而言,需要記憶的醫學知識本身就已經達到了學生自身的極限,此外還需要學習其他的知識,更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3、教學評價的弊端。事實上,醫學教育界對這些問題早已有了深入的認識,但是,我國教育改革以來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現階段的考查制度和評價制度尚未進行改革。現階段的考試製度仍然是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偶爾出現病例分析題也只佔很少的分值,迫使學生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記憶理論知識上。而現階段的教學評價方法也只是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並未強調學生臨牀素養的培養。

二、解決臨牀醫學本科專業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措施

1、構建以學生爲主體以病例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本科生都需要四年的理論學習和見習時間,然後再安排到醫院實習一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間隔的時間過長,在前期的理論學習中缺乏臨牀實踐,學生很難真正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只能死記硬背。在後期的醫院實習階段,許多學生已經忘記了自己所學過的知識,知識儲備明顯不足。這種教學模式造成基礎理論課程與實踐課脫節,學生學習過的理論知識無法熟練地運用到臨牀實踐當中去。如果學生在學習1至2年的理論知識後,進入臨牀教學醫院進行學習,由具有較高資格的主治醫師負責帶、教,在臨牀上對各種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在病例分析中複習發病機制、臨牀表現、診治原則等等,在講解臨牀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早期接觸病人,積極開展病例分析,讓學生在臨牀實踐中密切的聯繫學到的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學生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然後進行病史彙報,並進行病例討論,分析診治原則和疾病的治療原則。帶教老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於那些不利於觀摩的或者是臨牀上比較少見的疾病可以通過視頻教材或者是模型教學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查閱參考文獻和資料。除此之外指導老師還可以適量的安排一些講座和學術報告,使學生真正的學習到各種醫學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學生對臨牀疾病的認識。

2、加強學生職業道德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質量和層次都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在媒體曝光的衆多醫療事故中,有很多都是因爲醫患之間的溝通不到位,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導致的。很多以學生都將會成爲未來醫學界的棟樑,培養以學生的責任心、同情心以及奉獻精神是勢在必行的。目前,在我國計劃生育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加上目前我國以學生就業難、投入高、風險高、醫患關係差等導致了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迷茫,使學生失去的思想方向,缺乏學習的熱情。臨牀實踐是臨牀醫學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過程。醫生在臨牀工作的每一天都會和患者進行大量的溝通,醫學生在臨牀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臨牀醫學知識,還要學會如何跟患者以及家屬溝通,主動學習帶教老師日常溝通的技巧,尊重患者的隱私理解患者的感受。要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首先要提高醫學生的溝通意識,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溝通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主動地與患者溝通。

三、結束語

我國的臨牀醫學教學一直存在一些問題,實行以學生爲主體,以臨牀實踐爲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對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成順,高茹菲,吳小翎。加強醫學生在見習階段醫德教育的思考[J]。重慶醫學,2010,(11)。

[2]翟金國,費孔軍,楊洪峯,陳敏,張秋梅。精神醫學專業臨牀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03)。

[3]奚春睿,趙青,歐炯光。口腔醫學課程體系的分析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S2)。

[4]吳健林,蘇明華,陳務卿。臨牀醫學教學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的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S1)。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四

【內容摘要】

目的:調查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臨牀醫學生的基層服務意識。方法:採用自編調查問卷表,對長沙醫學院臨牀專業學生進行調查,運用Excel2003,Access2003與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

結果:

一是202名臨牀醫學生畢業後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91名醫學生則放棄自己所學專業而留在大城市。

二是不同性別不同年級醫學生有不同的基層就業意願。

三是基層需要人才,大醫院難找工作,獻身基層等成爲醫學生投身基層的主要原因。結論:政府和醫學院校積極採取措施吸引更多臨牀醫學生加入到服務基層的大流中。

【關鍵詞】基層服務;臨牀醫學生;影響因素;全科醫生;就業擇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完善,使醫療衛生服務和市場擴大到全國城鄉、覆蓋每一個人。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項醫療保險參保已超過13億人,實現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基層服務人員作爲此巨大工程的中樞力量,卻如此薄弱: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素質不高,56.7%的鄉村醫生不具備報考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資格。鄉鎮衛生院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不足2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人員不足4%。

在基層醫療服務人員需求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臨牀醫學生的就業選擇局面卻是尷尬至極———城市醫院進不去,農村醫院不願待。醫學生如何適應社會,政府和醫學院校如何建立有效醫療途徑引導臨牀醫學生“滿腔熱血走下去、心甘情願留下來”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選取長沙醫學院大一至大五臨牀醫學生300人作爲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300份,有效問卷294份,系統缺失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8%,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79人。

(二)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採用自編表《對醫學生服務基層意識的調查問卷》,探究臨牀醫學生對服務基層的意願及影響因素,數據結果採用Excel2003錄入,運用Access2003與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處理。

二、結果

(一)臨牀醫學生就業選擇。91名醫學生(30.6%)放棄自己所學專業而留在大都市,202名醫學生(68%)則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

(二)臨牀醫學生因家庭住址差別呈現出對服務基層的不同態度。

(三)關於臨牀醫學生選擇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當被問“你願意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主要原因是?”143名選擇“大醫院不好找工作”,133名臨牀醫學生選擇“基層需要人才”,107名選擇“我願意獻身基層醫療衛生事業”,101名則選擇“說不清楚”,73名臨牀醫學生選擇“工資由政府發放,收入穩定”。

(四)不同性別不同年級臨牀醫學生基層就業意願。

三、討論

(一)擇業志向思考。

1、68%的臨牀醫學生面臨就業時會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隨着國家近年來越發對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視和建設,“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模式”,“5+3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等培養方式逐步成熟,院校領導也積極組織各類親近基層的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寒暑假的“三下鄉”,大批優秀醫學生揚起“築夢”、“飛翔”、“愛滿湘西”等旗幟向基層出發。醫學生們更深刻地體驗生活、瞭解社會,接觸基層,所以當醫學生對基層有了較多的瞭解和感情之後,選擇服務基層的決心會更堅定。同時,30.6%的醫學生選擇了放棄專業留在大城市,說明一些大學生就業去向過於理想化,對未來的就業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把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地域環境及優厚的經濟收入作爲首選目標。

2、不同生源地醫學生有不同的基層就業意願。不同的文化教育,不同的經濟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價值觀等諸多複雜因素造成了此意向差異。在縣城、鎮和農村這些相對省會、市級而言較基層地方的醫學生更願意畢業後回基層工作。這與於曉霞,巖磊的研究相反: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中,超過80%的學生選擇到城市就業,僅有4.7%的畢業生選擇到基層農村醫療行業。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一直是國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政策導向。此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國家大力建設基層醫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基層服務意識已在醫學生心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未來基層醫務人員匱乏的僵面將被打破。

3、不同性別不同年級醫學生基層就業意願存在差異。由數據可得:男生比女生更願意服務基層,可能因男生自感其社會責任更大或其它不定因素。女生比男生更注重於外部環境的舒適性以及娛樂活動,比較符合女性醫務人員的生理特徵和女性需求。而不同年級的醫學生當中,大一大二(低年級)和大五(高年級)更願意去基層就業。低年級剛踏上學醫這條道路,躊躇滿志,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當現實逐漸被知曉:基層設備簡陋,基層業務溝通減少,基層工資低,精神娛樂單一等等,中年級學生則選擇到佔優勢條件的省會大城市。高年級馬上面臨畢業,其也更清楚職場複雜,大醫院人才濟濟,門檻太高怕自身不符合條件,儘管小農村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許,但國家出臺了基層服務激勵政策,對下基層的醫學生有很大優惠。權衡之下,高年級更傾向於服務基層。

(二)擇業價值思考。在諸多影響醫學生基層就業的因素中,排前三位的原因“大醫院不好找工作”、“基層需要人才”、“獻身基層事業”,比例分別爲47.7%、44.3%、35.7%。醫學生更理性思考未來就業,當今醫療糾紛頻發,如中南湘雅醫學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廣西第三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大城市醫院,醫護人員身遭傷害的醫鬧事件屢見報端,而縣城及農村相對基層的醫院醫鬧報道甚少。這也從側面看出醫學生滿足社會需求大於個人需求的心理,學會了規避風險。醫學不同於其它專業,其救死扶傷的性質容不得半點馬虎,這就要求醫學生在校期間夯實理論基礎,提高臨牀操作技能,培養溝通能力,向全科醫生髮展。從醫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四、結語

在大醫院招聘會門庭若市,基層求才無人問津這樣一個尷尬形勢下,一方面醫學生應降低自身期許,認同“基層同樣出人才”的觀點,展示出21世紀傑出青年人才的風範,匯一己之力,集衆人之技,挑基層發展重任,爲國家而獻身,爲基層而努力,粉碎大學生“畢業及失業”的傳言。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加強各項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完善、宣傳和落實,加大對基層的投入,加快地區經濟飛躍,提高基層醫生福利待遇,才能切實吸引醫學生到基層就業和創業。同時,醫學院校應以培養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爲出發點,改革所開設的專業,積極與政府聯合培養“免費定向班”學生和全科醫生。此外,醫學院校還應做好不同生源地的醫學生心理工作,進行鍼對性的職業教育,組織基層服務活動,將服務基層志願時間列入評優評先的制度中。總之,要使醫學生服務基層行動和諧進行,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張天韌,孟令濤,張巍。醫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渠道探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3):132~134

[2]李麗芳,何劍,劉亮等。全科醫學生培養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性[J]。當代醫學,2011,17(20):162~163

[3]黃豔芸。當代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問題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3):1136

[4]於曉霞,巖磊。服務基層:醫學專業畢業生擇業取向新渠道[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3):148~150

[5]葉利軍,金曉明,張麗芬等。長沙市醫學生國家服務基礎激勵政策認知情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4,27(11):24~27

[6]李秀芹,秋增超,羅桂華。陝西省基層醫務人員激勵機制的滿意度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4):635~638

[7]李淵,黃琇雯。醫學生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調查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25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五

在離今天一百多年以前的1892年首次採用順逆結合法完成了膽囊切除術,僅有0.1%—0.2%的患者因手術死亡,使得成爲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且臨牀廣泛使用的手術。在臨牀實際操作中,往往容易因膽囊萎縮而出現粘連、膽囊炎壞疽或腫脹等情況導致膽囊三角區解剖不清,進而致使手術操作者難以下手或者在手術過程中致使膽道損壞。爲此,探索更加簡單、快捷、安全且效果的手術方法,成爲了百年來醫學界追求的目標。筆者治通過將順行和逆行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對膽囊患者實施開腹式膽囊切除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從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膽囊患者中選取84例,其中女性53例,男性31例;患者年齡均爲22—85歲;其中58例膽囊結石合併慢性炎症,5例膽囊息肉,21例膽囊結石合併化膿壞疽或急性炎症;12例實施膽囊切除並膽總管探查取石、置T型管引流,72例單純性膽囊切除術。18例膽囊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患者在入住醫院後,經過72h的治療後效果不理想,實施膽囊切除術。6例患者同時伴有急性膽原性胰腺炎。另有51例患者合併了其他急慢性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1.2手術方法

首先以頸底切除法爲原型實施順行法,也可以將其稱之爲自膽囊管開始的膽囊切除術,主要方法爲在可視情況下將膽囊與其周圍粘連的組織逐漸分離開來,隨之將暴露出的Calot三角解剖,準確區別膽總管、膽囊管和肝總管,後將位於膽囊頸上部呈現爲囊狀擴大的Hartmann袋提起,順着頸部上方將腹膜切開,細心將其逐漸從膽囊管中游離出,運用直角或長彎鉗將細線纏繞在膽總管與膽囊管交合的間隙處的膽囊管上,與膽總管保持0.5—1cm的距離,再將纏繞在膽囊管上的細線打一個鬆節但不紮緊,僅用於做標示。後再實施逆行法,再在距離膽囊底部肝牀1cm距離處,將膽囊漿膜層切開,沿着漿膜的間隙運用鈍銳性結合的方法將膽囊從肝牀是上逐漸剝離出來,在剝離時,需以便進行剝離一邊進行止血,直至膽囊Calot三角處,在確定膽囊管和膽囊動脈無誤後,採取雙結紮方法將膽囊動脈斷開,同樣在距離膽總管0.5—1cm處將結紮線收緊,隨後將膽囊管切斷將膽囊取出,膽囊管殘端可在原結紮線遠端再縫或結紮一道,並患者的具體情況判斷是否再對漿肌層進行包埋縫合處理。

2、結果

84例患者通過實施順逆結合法膽囊切除術,均健康出院,成功率達到了100%,且手術中未發生任何意外情況。術後2例穿毛細膽管漏,但通過及時引流處理,患者這3—4d逐漸痊癒,其他患者均未出現任何感染、出血或嚴重併發症,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爲(4.5±1.1d)。對84例患者進行了爲期18個月的跟蹤隨訪,瞭解到84例患者無任何一例患者出現膽道殘餘結石、膽道損傷的情況。

3、討論

在開腹式膽囊切除術中無論是順行法還是逆行法,均有其不同的優缺點。順行法的主要優點爲:在手術中,首先將膽囊動脈和膽囊管斷開,控制了膽囊結石進入膽總管帶來的出血,同時由於膽囊距離肝門處血管或肝管等關鍵結構有一定距離,更加便於手術的快速實施。但其缺點主要有:在進行膽囊管遊離時較模糊,特別是切口深、肥胖以及顯露不易等情況的患者,在進行結紮、遊離和膽囊管切斷時,非常容易對肝總管或膽總管造成損傷,尤其是膽囊萎縮、膽囊炎粘連較嚴重、膽囊管變異、膽囊管過長或過短和膽總管並行粘連等情況時,使得手術極易給肝總管或膽總管帶來損傷;並且在手術中,若過度牽拉膽囊管,極易導致被血管鉗鉗住的膽總管側壁出現膽汁漏、損傷或術後膽道狹窄;此外若出現發生誤切肝總管或膽總管,極難補救。逆行法的優點有:這種方法主要是從膽管的底部開始操作,循序漸進,使膽囊壁操作變得更加容易,並且有兩次辨別膽囊管、膽囊動脈和膽總管的優勢,使術中發生出血或膽管受損等現象得到了控制,手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缺點則主要有:由於在手術中未對膽囊動脈進行結紮,當膽囊從肝牀中分離出來時,其出血量被提高且膽囊也容易破裂,這就容易給其他組織造成污染;同時在分離膽囊頸後方時,要更加精確完成遊離結紮,難度更大且容易發生出血;並且手術中需不停對膽囊進行牽拉擠壓,這就容易使膿性膽汁、膽囊管內小結石進入到膽總管內,進而出現繼發性感染或結石清理不徹底的情況。順行法和逆行法結合優點有:首先通過順行法將膽囊管結紮,有效避免了結石或膽囊內容物進入到膽囊管內,再通過逆行法將逐漸將膽囊剝離至膽囊管時,以標示線作爲基礎,更加容易辨識出變異的膽管和膽囊動脈,還能夠防止對肝門部結構造成損傷;即使在手術中出現了肝管、膽囊動脈等誤扎情況,也能夠將結紮線拆除重新結紮,避免了不可挽回的損傷;此外,在對膽囊管進行遊離後,可將結紮線下移,更加便於膽囊動脈的查找,進而準確切斷、結紮。

總而言之,順逆結合法集合了順行法和逆行法所有的優勢,並且手術中更加重視解剖仔細和顯露,以標示線作爲指引,根據膽囊壁進行手術,將兩種手術方法的優點發揮出來,使手術中,能夠反覆多次對膽囊管、膽囊動脈和膽總管進行判斷,避免了誤傷現象的出現。此外,若手術操作人員非常熟練後,還能夠有效控制手術實施時間,減少患者感染。由此可知,在實施開腹式膽囊切除手術中,順逆結合法是一種安全性較高、治療效果較理想且手術時間可控制的手術方法。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六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臨牀醫學專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及原因,從專業建設的角度上,爲改善畢業生就業提出瞭解決途徑。

關鍵詞: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中明確要求,“以市場爲導向,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本文就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項目,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

1、調查研究結果

以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2015屆臨牀醫學專科畢業生爲調查對象,就業情況如下:本校2015屆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共87名,統計時間截止到9月底爲止,綜合就業人數59,綜合就業率67.81%,靈活就業率8%,實際就業率爲59.81%。靈活就業主要爲通過“專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讀。實際就業率中,面向三級醫院比例爲3.4%,鄉鎮、社區醫院及以下比例爲28.73%,未就業率32.18%。通過以上數據顯示,暫緩就業畢業生較多。選擇到縣以上醫院進修一年,等待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希望拿到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證以後再到經濟效益好的城市大醫院就業的畢業生有近三分之一。還有近8%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臨牀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因爲其獨特的專業特性,導致其就業渠道相對狹窄;其在校期間學習壓力巨大,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較低,對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瞭解不足,進一步加重了其就業困境。

2、應對策略

如何面對越來越沉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是擺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學校面前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壓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首先,加強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扭轉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打開面向基層就業的廣闊空間和重要渠道。就全國醫療衛生人才需求情況分析,雖然以省會城市爲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對基礎人才的需求基本飽和,但從整體水平上考慮醫療機構對基礎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廣闊的新型鄉鎮、社區及邊疆地區對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隨着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大量的人才,它們擁有接納和吸收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巨大潛力。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在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構建了以面向基層就業爲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爲一所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從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業指導課開始就爲學生樹立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強調服務基層、服務鄉村的醫療理念。針對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打破原有班級結構,以地域和學生自主報名爲基礎,設置多個臨牀見習、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醫院和自身擬就業的場景靠近,有利於畢業生就近了解擬就業的醫療機構服務特點。在臨牀醫學專業班級的管理上,設置專業輔導員作爲負責人,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三年中一直負責學生的學習督促和就業指導,並將就業指導落實到系部每一位授課教師身上,在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和確立正確的擇業觀。

其次,幫助畢業生參加並順利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合法上崗,提高用人單位使用醫學專科畢業生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培育精度,針對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學校擬行在畢業生畢業後開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協助學生考取助理醫師及醫師資格,爲學生的高質量擇業再盡綿力。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爲藍本,確立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應對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筆試爲目標,組織編寫實用型校本教材。組織青年教師親身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綜合複習和臨場應對中總結經驗,將第一手的應考經歷融合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教學中;再將輔導教學中總結提煉的歷年考點和知識點融匯在常規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和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臨牀專業專科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就業和以後的臨牀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再之,鼓勵臨牀醫學學生輔修或者參加特色專業課程培訓,開設兒科、婦幼衛生、急診急救等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使我們認識到有特色、有個性的商品會更有市場競爭力。雖然醫院對應聘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是基層醫院在專長型人才方面始終都有相當穩定的需求。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不僅是要培養高素質的全科醫療人才,還要讓培養的學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愛的特殊學科上,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課堂學習、網絡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形成自己的專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生與社會的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力,從而在就業信息的獲取或就業趨勢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強。

3、結語

綜上所述,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指導思路,將三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崗位設置相結合,建立以就業爲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徵求基層醫療一線專家意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爲社會培養合格的、學有所長的專業型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皓,肖愛平。關於臨牀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紅,劉斌焰,李麗芬,等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6-18.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七

摘要:爲了進一步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課題組連續兩年對某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質量進行了跟蹤調研。此次調查旨在通過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知識結構、外語水平等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改革提供現實依據與對策研究依據。

關鍵詞: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用人單位;畢業生;調研分析

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爲了一個熱點問題,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隨之成爲對高校辦學質量最爲嚴峻的考驗。從另一個角度講,畢業生調研本身就是教育評價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而教育評價又是在科學、系統、全面蒐集、整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礎上,對教育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育評價的目的就是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所以畢業生質量調研是學校教育質量判斷的終極尺度,它不僅可以檢驗畢業生是否達到教育目標的質量要求,又可以及時瞭解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目標、模式、需求、質量等的。要求,爲學校教學改革和服務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導。因此,爲了客觀反應出中西醫結合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及時發現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在專業設置、教學方面和學生管理以及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課題組連續兩年對某省市、縣兩級醫院的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開展了畢業生質量的追蹤調研工作。此次調查研究,不僅獲得了豐富的資訊和大量的意見建議,對人才培養計劃的調整完善和就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畢業生跟蹤調研的方法與內容

首先成立了調研小組,負責相關各項工作的推進。調研主要以問卷的形式開展。課題組成員設計了《中西醫結合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情況反饋表》和《中西醫結合臨牀醫學專業用人單位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兩份調研量表,分別由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填寫。畢業生情況反饋表和用人單位跟蹤調查表的具體內容見表1和表2。

2、調研結果綜述

2.1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結果統計本次調研從用人單位收集到的問卷共192份,分別來自市、縣兩級醫院。以下是對本次調研反饋情況進行的彙總分析。

2.2畢業生個人跟蹤調研問卷結果統計(見表2)從畢業生處回收的調研問卷共197份,同樣來自市、縣兩級醫院。

3、調研問卷結果分析

3.1對用人單位評價結果的分析

圖1爲根據表1的統計數據生成的柱狀圖,根據圖1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的評價總體來說好評佔大多數,其中對於畢業生“職業道德”方面的評價最高“,好”評率爲75%,其次分別是吃苦耐勞精神、合作意識、工作態度、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幾項,好評率均在60%以上。有3個項目: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外語水平好評率低,僅爲30%左右,其中“外語水平”一項好評率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調研的15個項目中,大多數項目都是獲得好評的,說明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培養質量總體是認可的。但是認可程度還有待提高,即便是好評率較高的幾個項目認可程度基本都在50%—80%之間,沒有達到90%—100%區間範圍內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對本專業畢業生“科研能力”和“外語水平”兩項好評率均較低。提示今後的專業教育在這些方面的培養上有待重視和加強。

3.2對畢業生個人跟蹤調研問卷結果分析

圖2所示,畢業生個人跟蹤調研問卷主要是對學校和專業教育教學方面的評價。畢業生評價較高的項目有基礎課教育質量,好評率爲68%;專業課教育質量,好評率爲63%。評價較低的項目爲:外語教學,好評率僅爲28%;科學研究與方法指導,好評率爲35%。

4、調研結果的啓示

4.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較好,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獲得了兩級醫院的一致認可。學校專業設置基本符合用人單位需求,教學效果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加強。例如市、縣兩級醫院都反映出在外語教學和科學研究與方法指導方面還有所欠缺。有些醫院提出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臨牀技能培訓,應與時俱進,多與臨牀實際相結合,多關注學科前沿動向。此外,還應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加強與實習醫院間的溝通。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研,提示我們還應該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培養高技術型應用人才。應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教學質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鼓勵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同時還應該給予學生嚴格的要求。在基礎知識學習中,應該有目的性的將臨牀實際內容滲人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在臨牀教學中,首先應讓學生學會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解決臨牀教學中的問題,然後再讓他們早日接觸患者,在實踐中能夠更好的運用理論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臨牀操作能力。

4.2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專業畢業生對學校教育的各環節普遍認可度較高,尤其是基礎課教育質量和專業課教育質量,專業設置合理,教學管理嚴謹有序。學校教學方面條件較好,但生活條件還有待改善。在調研的各項標準中,有兩個方面存在突出問題,一是外語教學,二是科學研究與方法指導,這與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相吻合,說明本專業在這兩個環節上確實應着力加強。從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結果分析中,我們瞭解到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畢業生質量情況,我們將根據此次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質量評價和畢業生的自我評價,來找準人才培養過程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爲加快專業建設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採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準確、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張豔君。第二臨牀醫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調研報告[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175-176.

[2]劉天寶。齊齊哈爾醫學院畢業生質量跟蹤調研結果統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9):1110-1111.

[3]張文紅。新疆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專業2011-2013屆畢業生調查研究[D]。新疆醫科大學,2014.

[4]孫志鳳。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期望和評價[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73-77.

[5]王鳳清,陳娟,張景怡。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及用人單位的調查報告[J]。中華醫學教育雜誌,2012(1):20-24.

[6]黃銳,馬豔麗。從教育評價學角度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模式和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121-122.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八

缺血性中風是神經系統中較爲常見病的一種,是一種發病率較高且給中老年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病症。近兩年來,缺血性中風的發病率日漸上升,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儘管該病的治療診斷水平在不斷提升,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致殘率卻仍然在80%以上。偏癱是缺血性中風較爲常見的運動障礙,不僅給患者的身心帶來長時間的痛苦,同時還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甚至可能導致諸多社會問題。爲此,在該病的治療上已經成爲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而鍼灸以其獨特的治療方法成爲了治療缺血性中風最爲有效的方法,衆多臨牀報告也紛紛表明鍼灸在該病的治療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筆者在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上採用鍼灸治療,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缺血性中風患者中選取56例,將其隨機分爲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8例。所有患者均根據《各類腦血管病診斷》中對缺血性中風偏癱的標準確診。其中治療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齡爲55—70歲,平均年齡爲62.4歲,病程時間爲6個月—10年;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齡爲56—72歲,平均年齡爲62.5歲,病程時間爲1—10年。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心力衰竭,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鍼灸穴位附近有皮膚感染。兩組患者各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取曲池、合谷、外關、足三裏、伏兔、百會、解溪、委中、環跳、腎腧、大椎、心腧、膈腧等穴位,均通過雙側取穴,每次取三對穴位,第一天先取四肢穴位,第二天則取背腧穴位,按照這種方法逐漸推移。在進行鍼灸時,首先對穴位周圍進行消毒處理,再運用無菌一次性毫針,將其刺入後需以逆轉提插的方法完成,得氣後用平補平瀉法,後再將G6805型電針儀與其連接,給予患者連續波,治療時間爲30分鐘,隨後將針拔出,再用艾條懸灸15分鐘,每天一次,10天爲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天時間。對照組則按照中醫辨證治療法爲患者提供鎮肝熄風湯或補陽還五湯加減,每日口服一次,同樣10天爲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天時間。

2、結果

2.1療效標準

根據《中風病症診斷療效標準》可以分爲顯效,好轉,無效。分別爲:顯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其臨牀症狀和體徵均消失,且能夠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好轉:通過治療患者的臨牀症狀和體徵有了明顯緩解,在扶杖情況下能夠獨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無效:各種臨牀症狀和體徵均沒有任何改變。

2.2治療效果

治療組採用鍼灸治療,28例患者中7例顯效,17例好轉,4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爲85.71%,見效時間爲7—30天;而採用中藥治療的對照組中,3例顯效,14例好轉,11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爲60.71%,見效時間爲15—56天。兩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缺血性中風偏癱在中醫中也屬於偏枯和中風等疾病的範疇,中醫學認爲缺血性中風偏癱主要是因爲邪滯於內、氣血虛虧、風痰阻滯經絡、經絡閉阻和氣血不通所引起。《諸病源候論》中對缺血性中風偏癱明確指出:偏枯者,因氣血偏虛,風溼客於半身,在分腠之間,使氣血凝澀,不能潤養,久不蹉,邪氣獨留,則成偏枯。而在該病的治療上鍼灸是其中一種治療方法,其治療效果較爲理想,且操作簡單,不會引起較大不良反應,同時其收費也相對較低等諸多優點。中醫學中指出無氣則不能動,氣虧則半身不遂,氣屬陽,而陽明爲多氣多血之經,因此該病的治療中,以陽明經穴位爲主,有治痿獨取陽明之意。通過針刺來刺激患肢的經絡氣血,隨即取相應的背腧穴位,背腧穴主要有足太陽膀胱和督脈穴位,這兩條經脈緊密聯繫腦和脊髓,可將陽氣和精髓輸送至腦,可謂是陽氣和精髓的關鍵通路,以針刺刺激這兩條經脈的穴位可達到健腦補髓、振奮陽氣的目的,進而有效刺激腦功能恢復。百會則爲足太陽和督脈交會之處,在振奮陽氣上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其與腦有緊密聯繫,督脈貫穿人體全身,在通調陽氣,醒腦開竅上有着極佳效果。鳳池爲陽維脈和足少陽膽經交會之處,《類經圖翼》稱其可治中風不語,湯水不能入口。通過針刺可達到化痰散結、平肝熄風的效果。內關則屬於心包經之絡穴,可起到調節元神的作用。三陰交在調節氣血、補肝腎、生腦髓上有着較好效果。另三陰交和足三裏可對局部神經造成刺激,進而幫助調節肌肉,使下肢內外側肌羣更加接近平衡。極泉則在通六經、醒神開竅上有着較好效果。環跳可謂是偏癱治療的關鍵穴位,可以對髖關節和骨盆的氣血進行調節,委中則屬於下肢經脈氣血疏通的關鍵,陽陵泉則有效舒緩肌肉痙攣,丘墟在通經活絡上也有着較好效果。總而言之,以針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調和陰陽、運行氣血、疏通經絡,幫助偏癱患者快速恢復。

根據現代醫學知識可證,針刺能激發SOD的活性,改善腦細胞凋亡和壞死的現象。而電針則能夠有效控制腦血管痙攣現象,改善腦血管低灌注情況,幫助腦細胞快速修復。而在本組資料中首先通過針刺促使腦部血液循環加快。再結合艾灸,將艾葉的藥性傳至致病處,使患者的腦血管和微循環逐漸恢復彈性。而通過以上方法,治療組的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了85.71%,見效時間爲7—30天,由此可知,鍼灸是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一種見效快、療效好、安全性高且收費低的方法,值得臨牀推廣。

臨牀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篇九

【摘要】目的:研究臨牀醫學中的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方法:根據收集某院的相關資料,選定500例患者接受檢驗,通過檢驗所得出的數據分析檢驗技術中的問題,並針對問題給出合理的解決對策。結果:在500例接受檢驗的患者當中有50例患者的檢驗報告都出現了誤差,佔據了檢驗人員的10%。結論:目前狀態下我國的臨牀醫學中的檢驗技術還存在着問題,導致患者檢驗結果的不準確,這主要是由於醫院的質量管理工作不到位,醫院方面需要積極完善管理工作,避免爲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關鍵詞】臨牀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也不斷的進步,醫療技術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從而不斷的革新各項技術。臨牀醫學當中的檢驗技術也是不斷完善的技術之一,而醫療設備以及技術的革新爲臨牀醫學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如今,臨牀醫學當中,患者經過診斷和檢驗,醫生已經不需要手動撰寫檢驗報告,而是通過儀器直接獲得檢驗報告單。檢驗結果將成爲醫生診斷疾病的主要依據,因此,臨牀醫學中的檢驗技術非常重要,醫院也需要重視檢驗技術的質量管理。

1、準備工作

筆者從過去醫院所接收的臨牀醫學檢驗中選出共500例的患者,並查詢其檢驗結果。經過比對,在500例患者當中,其檢驗結果存在細微的誤差,當中有50例患者的檢驗報告都存在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這種誤差的機率佔據了總數的10%。這些患者的年齡不一、性別也不同。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不符,而女性患者則有27例不符合檢驗結果。患者的年齡差距也比較大,最小的患者年齡只有16歲,而最大的患者年齡也已經66歲。根據統計學來講,患者的性別以及年齡資料並不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可以作爲研究資料來進行分析。

2、臨牀醫學中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問題

2.1檢驗設備不足

當今社會經常會出現該種現象,患者比較多,而醫院的牀位稀缺。一些患者爲了能夠第一時間看病,甚至願意在醫院的走廊加牀。在醫院患者多而設備少的情況下,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導致了患者家屬的情緒波動較大。臨牀醫學的減壓設備並不會購置太多,患者需要排隊等待檢驗。在檢驗數量龐大,但設備卻遲遲得不到更新的情況下,患者的檢驗報告就會出現誤差。

2.2醫療人員缺乏溝通

醫院的制度導致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較少,尤其是檢驗人員與醫師之間幾乎不會有時間交流。檢驗科室中的檢驗人員按照分工的不同,其所負責的工作也不同。部分檢驗人員負責完成患者的檢驗工作,而另一部分檢驗人員需要調試檢驗設備以及參與患者檢驗結果的分析。在分析患者的血液等信息時,檢驗人員不能憑藉自己的感覺完成鑑定,而是應該與負責患者的醫師溝通交流。但檢驗科室中檢驗人員的思想往往比醫師更加創新一些,檢驗人員願意嘗試一些比較先進的醫療檢驗方法,但醫師並不贊同該種方法。這種情況在長時間的積累中導致了檢驗人員與醫師之間的溝通不慎,二者的合作關係也不親密。

2.3缺乏檢驗技術考覈

檢驗技術的考覈是臨牀醫學檢驗當中存在的基本問題。一般來說,醫院應該多設置考覈,以此來監督檢驗人員的工作,不僅能督促其更加認真負責,還能有效地改正檢驗結果中的事物。但醫院方面只是重視了檢驗技術的發展,反而忽略了檢驗技術的相關考覈。檢驗人員的意識中認爲只要完成檢驗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而很少有人願意比對檢驗結果中是否會存在誤差。臨牀醫學考覈制度的不完善,使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不端正,無法改善檢驗技術的質量管理現狀。

3、臨牀醫學中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完善設備管理

醫院方面爲了避免由於設備問題而產生的檢驗技術誤差,需要改善檢驗技術的環境。醫院方面不僅需要針對醫院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備,還應該定期關注國外比較先進的檢驗設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更換檢驗設備。檢驗人員也應該受到嚴格的管理,按照設備的操作標準操作設備。在患者檢驗結果建檔的過程中,醫院人員認真做好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確保工作的質量,各個員工之間都相互配合,檢驗設備的管理將產生效果,檢驗結果的準確度也將大幅度提高。

3.2建立醫療人員共同平臺

醫院要想改善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關係,可以建立起醫療人員的共同交流平臺。儘管醫療人員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任務,部分人員由於工作限制無法離開自己的科室,溝通平臺也可以爲其提供交流的機會。檢驗人員應該意識到自身與臨牀科室之間的關聯以及溝通的重要性,自主自發的與醫師進行溝通,研究討論檢驗結果,不僅增加了自己的檢驗經驗,還能夠使檢驗報告的判斷更加準確。

3.3定期考覈檢驗技術

醫院方面應該建立完善的檢驗技術考覈制度,在該種制度下,檢驗人員的檢驗技術質量將與其獎金以及升職機會掛鉤,有效地改善了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還能夠提升檢驗技術的水平。檢驗制度考覈能夠對檢驗人員進行束縛,督促其在完成檢驗工作時認真調試檢驗設備,並認真完成檢驗報告。無論是檢驗過程中的哪個環節,檢驗人員都將自主做出調整,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無誤。

4、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正在改革醫療體制,醫院需要迎合國家的改革政策,嚴格的遵守醫療系統中的管理規定,對臨牀醫學中的檢驗技術嚴格管理。醫院方面不僅需要注意制定檢查制度,還需要提升醫療人員的整體素質。相信只要醫院能夠定期的對檢驗質量工作進行分析和討論,並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出解決方案,就能夠有效地減少檢驗中出現的誤差,避免由於檢驗失誤而爲患者帶來的麻煩。

參考文獻

[1]張香波。臨牀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常見問題及措施[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5(15):244-245.

[2]孫常莉,劉國剛,滕惠傑,等。檢驗醫學專業臨牀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08(28):5582-5583-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