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人民的力量:建黨百年的歷史印跡

人民的力量:建黨百年的歷史印跡

人民的力量:建黨百年的歷史印跡

杜明英

(中共雲巖區委黨校,貴州貴陽550001)

摘 要:當前,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要實現建黨一百年和建國一百年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在人民羣衆,最強大的力量在人民羣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百年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深厚的羣衆基礎是我們在硝煙瀰漫的革命時期、艱難困苦的建設時期、開拓創新的改革時期和偉大征程的新時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獨特優勢和重要法寶。

關鍵詞:人民;中國共產黨;執政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8-780X(2021)01-0026-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當前,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國際時局複雜嚴峻,國內形勢變化紛繁,要實現建黨一百年和建國一百年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在人民羣衆,最強大的力量在人民羣衆。深厚的羣衆基礎是我們在硝煙瀰漫的革命時期、艱難困苦的建設時期、開拓創新的改革時期和偉大征程的新時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獨特優勢和重要法寶。

一、“站”起來的根源,是人民羣衆

近代史,一部屈辱史,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光明的奮鬥史。翻開近代史厚重的扉頁,1840年鴉片戰爭,1842年南京條約......在一次次西方列強的侵略中,中華民族飽受磨難和摧殘,滿目瘡痍的中國,流離失所的百姓,“割地賠款”成爲每一次戰爭結束的結局。面對國破家亡,中國的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究其根本都是失去了人民羣衆的支持。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開啓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程。始終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源”。烽火連天的歲月裏,面對一次次艱難險阻、一次次困難曲折,是人民給予我們戰勝艱難和曲折的勇氣和力量。陝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養了劫後餘生的革命政權;江淮人民從頭看不尾的獨輪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爲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全國性勝利的打下了堅實基礎;皖西老百姓用小船劃出的渡江戰役,打勝新中國的誕生關鍵一戰......,一個又一個勝利,都源於我們有着人民羣衆這一最深厚的根基。被譽爲“子弟兵母親”的戎冠秀,戰爭年代,擁軍支前,救護傷員,帶頭爲兒子報名參軍。抗戰時期,帶頭並動員羣衆多交糧交好糧,組織婦女做軍鞋、做棉衣。她說:“不能讓子弟兵吃帶沙子的糧食,不能有糠皮和爛米,大家都要交好糧,軍衣軍鞋,要像給自己的親人一樣,做的結結實實,絕不能讓子弟兵光着腳打仗。”她,是烽火歲月裏無數“光榮母親”的典型代表,正如《西柏坡擁軍小唱》所寫:“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老百姓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的無限信任。正是有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最終實現了人民的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建國初期,國民經濟面臨全面崩潰時,西方國家和投機商這樣評價:共產黨軍事100分,政治80分,經濟是0分;美國國務卿艾奇遜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沒有一個政府解決得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中共也無能爲力,中國將永遠天下大亂。艱難的摸索中,我們跌倒過,經歷了磨難,付出了教訓。但更爲重要的是: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用實際行動印證了毛澤東同志的“我們不僅善於破壞一箇舊的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的世界!”

歷史一次次證明,人民是我們取得勝利最深厚的根源,緊緊依靠人民,深入羣衆實踐,同人民羣衆的實踐相結合,是我們黨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幼稚走向成熟,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力量。

二、“富”起來的關鍵,是人民羣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進,這與人民羣衆不怕吃苦戰勝困難、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的首創精神密切相連。

人民羣衆的首創精神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如今,一號文件已經成爲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這要從1978年11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敢爲天下先”的創舉說起,一份不到百字的包乾保證書,用一年實現了當年糧食總產量是全隊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這份“祕密契約”拉開人民羣衆實踐探索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發展實踐的序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82年1月1日,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此後,在黨的領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斷穩固和完善,農民生產勞動積極性廣泛提高,廣大農村地區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實現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蹟。2020年11月23日,貴州宣佈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着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014年到2020年,五年的時間,832個貧困縣“清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人民戰,解決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再一次創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奇蹟。可見,人民羣衆的實踐是最直接最現實的實踐,“謀劃發展,最瞭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羣衆”;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羣衆。[]

改革因人民而起、爲人民而行、靠人民而興。1984年到2014年,兩封信,跨越三十年,書寫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華章,敘述了國有企業如何遵循市場規律、擺脫束縛,走上放權搞活、自主經營的改革發展歷程。1984年3月,福建55位企業負責人聯合署名的一封“鬆綁”放權呼籲信,吹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號角。2014年,福建企業家在給習近平總書記“說說心裏話”信中,就新時代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言倡議。總書記親自回信,爲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就是這一改革實踐的親歷者,如今居於國內電子信息百強前列的企業,當初曾揹負7.8億元負資產、150多家成員企業幾乎全線虧損、資不抵債的窘境。質變因何而生?因爲改革。30多年來,面對外部市場瞬息萬變和企業內部提升的雙重壓力,他們陸續探索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爲主的多項改革,通過實施股權多元化和市場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廣泛激發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來一補”這一專屬詞彙是我們最早對對外開放的直觀認識。“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作爲當時的新生事物,一方面,對解決我們在資金不足、技術落後、設備缺乏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豐富商品品種起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豐富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公有制爲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活躍了市場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迅速發展;在與廣大人民羣衆密切相關的集貿市場,我們對市場從“輔助作用”“調節作用”“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的認識,讓我們在實踐中把握市場運行規律上有了更深刻的內涵理解。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三、“強”起來的支撐,是人民羣衆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局勢,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勵精圖治,形成了“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新發展理念等符合新時代中國國情的科學理論,有力推動中國新的發展實踐。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衆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我們奮力打贏了脫貧攻堅的人民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在“強”起來的新徵程上,人民羣衆的有力支撐是我們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定的前進步伐的關鍵。回顧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在連續執政74年後喪失執政地位,丟失政權, 其根本就是嚴重脫離人民羣衆, 喪失了共產黨自身存在的政治根基,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密切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和人民羣衆在一起, 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艱難險阻、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在危機四伏、急難險重的環境中獲得勝利,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站在新時代的征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期盼,更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爲之努力奮鬥的創造性事業。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羣衆,我們才能一往無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不斷走向強大、奪取新的勝利。

百年發展史告訴我們,人民的力量是我們事業一往無前的制勝法寶。讓我們立黨爲公高舉錘鐮旗幟,執政爲民踐行初心諾言,爲民謀福勇擔時代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全力投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用實際行動獻禮百年建黨華誕,見證歷史印跡和人民偉力。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