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新農村建設的論文(通用多篇)

新農村建設的論文(通用多篇)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一

摘要:目前我國的旅遊市場城鎮是主體,農村潛力巨大。農村旅遊對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整治農村文化,促進農民文明與可持續發展都能發揮重大作用。廣大農村地區應充分利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科學規劃,合理開發,並不斷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創造特色品牌;同時加快旅遊人才的培養,以推動農村旅遊的發展,從而加快農村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關鍵詞:農村旅遊新農村建設農村文化可持續發展

農村旅遊是以農村自然風光、人文遺蹟、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環境爲旅遊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爲目標市場,滿足旅遊者的休閒、度假、體驗、觀光、娛樂等需求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在歐美髮達國家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新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把鄉村旅遊作爲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亞、東歐和太平洋地區的許多國家,都把鄉村旅遊作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國家旅遊局從2006年開始大力推介“中國鄉村遊”或“中國和諧城鄉遊”,旨在推動城市和農村實現旅遊資源共享、客源互動、共同繁榮,這對促進城鄉交流和協調發展,建設和諧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已建成的三萬多個旅遊景區(點),一半以上分佈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據測算,全國鄉村旅遊景區(點)每年接待遊客超過4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5.2億元人民幣。本文就這一形勢下如何進一步重視發揮好農村旅遊的功能,解決好農村旅遊目前所出現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將農村融入到現代旅遊大潮之中,促進和諧新農村建設進行了探討。

1農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衆所周知,農村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農村旅遊是我國旅遊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旅遊經濟發展的最大受惠者應該是農村,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新農村的建設。

1.1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優化

農村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要的物質基礎,發展旅遊業是旅遊資源富集的農村地區發展農村生產的重要內容。農業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豐富農村生產的內容,還能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有些鄉村爲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農民自願退耕還林還草,治荒治污,出現田園風光與山水風光渾然一體的景象。有些鄉村對農產品等資源進行深加工,生產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業旅遊商品、紀念品和工藝品,還爲城市賓館直供綠色農產品。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地方,同時照樣發展種植業,但都產生了附加值,有力促進了生產發展,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農民由種糧爲主轉向種養植業全面發展,由務農爲主轉向農商並舉。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第一產業、推動了第二產業、拉動了第三產業,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1.2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

旅遊開發可爲旅遊目的地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旅遊收入可帶動國民生產總值增加2美元-3美元,旅遊業1個直接就業崗位能帶來5個間接就業機會。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貧困人口所佔比重較大,不少地區土地貧瘠,耕地較少。發展旅遊業是其脫貧致富的一種必然選擇。同時農村旅遊具有勞動密集、人員需求多層次性等特點,且投資較少,收效較快。這就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容易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如雲南大理、麗江一些村鎮的農民,直接和間接從事旅遊的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當地農村的就業人員比發展旅遊業之前以前增加了8-10倍,實現了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就地市民化,旅遊經營戶的收入平均達40萬元以上。

1.3有利於推進農村基層民主管理

旅遊業屬於現代服務業,鄉村旅遊同樣需要對旅遊業的“吃、住、行、遊、購、娛”6大要素配套發展,在產品運作過程中需要使用現代市場營銷觀念進行產品設計、營銷及規範化服務,搞好內部管理和經濟覈算,處理好各種分配關係。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和現代管理概念的引入使農民自主決策、民主決策意識增強,一些農村紛紛成立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的基層民主管理,加強了政治文明建設。

1.4有利於農村形成先進文化與文明風尚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物質文明建設,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旅遊業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農村文明的重要手段。旅遊不僅帶來人流、資金流,還帶來信息流、觀念流,發展旅遊業能促進農民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樹立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時間觀念、效益觀念,促進農民參加各種培訓、外出學習參觀,參加技能比賽,從而使農村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促進農民主動學習旅遊服務、禮儀禮節、科學種養、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農民在與外來遊客交往中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文明素養和旅遊審美情趣;同時旅遊者不僅爲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而且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文化知識,從而促進了鄉村地區與城市的交流,對於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人們觀念的轉變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形成農村良好的文明風尚。

1.5有利於促進可持續發展

農村旅遊使人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增強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鄉村旅遊消耗資源少,環境成本低,一般不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於改變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形成以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爲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保護當地珍貴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的農村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的策略

2.1統籌規劃,政府引導。

發展旅遊確實可以促進新農村的全面發展,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發展旅遊。爲此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旅遊,不能一哄而起,無序開發。同時政府應該認識到旅遊業的重要作用,對城鎮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引導:第一,通過宣傳引導改變城鎮居民落後的旅遊消費意識,樹立新的消費觀念。第二,通過有關媒體的宣傳,使人們全面瞭解旅遊業,瞭解旅遊產品的豐富性。第三,不斷完善健全有關的旅遊法規,規範旅遊經營行爲,以法治旅,爲居民出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第四,做好法定假期的落實工作,如條件允許,還可適當延長帶薪假期。第五,聯合組織編制轄區內的農業旅遊開發規劃,指導本地農業旅遊健康發展,防止農業旅遊開發的冒進現象發生。

2.2整合資源,發揮優勢。

有研究表明,旅遊動機是一種尋求與感悟文化差異的行爲和過程,對異質文化的追求是旅遊者的普遍心理。目前我國農村旅遊多數景區景點基本都在開發程度較低、進入條件較差的老少邊窮地區,同時農村旅遊的主要客源就是周邊城市的居民,因此農村旅遊的開發首先要對客源市場進行研究。如果客源主體是當地城市居民,產品的開發要注意主題的創造與創新;如果客源主體是外地遊客,產品的開發就要注意本地特色和民俗文化的體現。其次要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挖掘鄉村最具有特色的產品,突出農村清新、古樸、綠色、生態的環境氛圍,體現原汁原味的農家特色,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要樹立品牌,以儘快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最大限度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

.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篇二

1.1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

政府在文化事業上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村文化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文化活動難以開展。在我國的許多較爲富裕的鄉鎮中建起了基礎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但文化設施的利用情況難以令人滿意,現有的資源或設施利用率低,甚至被挪作他用。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儘管Q村建起了一些多樣的文化活動場所,但農村文化設施的延續性得不到保證,設施陳舊老化。同時,現有文化活動場地利用率不高,村中的文化活動室只有在重大節慶日時纔會使用,平時很少對村民開放,難以令人滿意。

1.2農村文化建設的機制不合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人才匱乏

農村文化建設的'機制不合理,現有的文化資源尚未充分利用,文化建設的人才匱乏,是導致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機制不活,農村基層文化站都是鄉鎮政府進行管理的,文化站獨立進行工作的自主性不大,積極性不高,基層文化單位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文化站形同虛設。[2]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建設隊伍力量薄弱,從事文化建設工作的人數較少,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工作方式落後,缺乏活力。在筆者走訪中發現,在Q村的村委人員構成中,只有1名負責文化活動的人員,且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缺乏專業知識,又兼任其他工作,更沒有多少精力投入,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活動的效果。

1.3農村居民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偏差,積極主動性不高

在我國農村,整體文化素質較低,文盲佔20%,國小佔40%,國中佔29.5%,高中佔10%,大專以上僅佔0.4%。[3]農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較差,思想觀念的落後也嚴重製約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另一方面,農村居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偏差,發揮公民意識主動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不強。大部分農村居民仍然選擇看電視、打牌、搓麻將、玩遊戲等娛樂性的活動,文化活動淪爲單純的娛樂活動,未能發揮文化真正的作用。可見,農村居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狀況。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三

摘要: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更爲全面的要求。農村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繁榮是當前農村工作的要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農村金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農村金融對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農村金融新農村建設金融體制改革推動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有近8億,佔全國人口比重超過50%,新時期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農村問題作爲工作的重點,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以把新村建設成爲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爲目標,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農村經濟是基礎,農村金融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金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農村金融指農村貨幣資金的融通。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開革開放至今,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對於推動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1.農村金融危機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農村以農業經濟爲主,當前發展農村經濟最重要的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隨着進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金融在發展中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也產生了許多的新問題,這對農村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金融管理體制爲新農村建設提供製度保障。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新農村建設,爲開展農村金融工作提供製度和法律依據。例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人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發佈對於規範農村金融市場行爲,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起到大的推動作用。

2.農村金融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農村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國家政策干預,又需要市場發揮導向作用,金融服務可以爲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發展農村金融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二、我國農村金融支持新農村發展的現狀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對於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解決“三農”問題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金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新農村建設,爲農村金融工作的開展提供製度和法律的保護。當前,農村金融的規模不斷擴大、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服務手段不斷擴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農村金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國在金融體制改革上城市先於農村,使得農村金融發展時間短,依然存在着一些問題。

三、農村金融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1.農村金融的限制程度高。國家在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對於農村金融支持新農建設的政策措施設置門檻高,嚴重挫傷了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例如,在新農村建設申請信貸服務時,農村金融政策要求信貸與貸款增長、不良貸款率掛鉤,造成了信貸成本高、效率低的後果,不少新農村建設項目因此而夭折。

2.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方面的業務萎縮。由於農村金融投資時間長、收益較小等原因,一些金融機構出於經濟利益考量,縮小了面向農村的業務,農民的金融需求受到影響,從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農村金融的管理體制滯後。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來監督和約束,目前的農村金融體制缺乏切實可行的管理體制,造成了基層的金融服務質量差、貪腐等問題。

四、針對農村金融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問題的對策

筆者通過分析農村金融在支持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以供參考。

1.適當放寬農村金融的門檻。在金融市場上,嚴格規範民間金融行爲,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准入門檻,同時還要爲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農村金融對於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

2.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對於部分銀行縮小農村金融業務的現狀,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農村金融市場發展,開發農村金融針對新農村建設的專項金融產品。

3.改革農村金融的管理體制。國家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的管理體制,加大監督和約束力度,對新農村建設中不同層次的資金需要提供支持。

五、小結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就是要發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槓桿作用,積極調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有效的解決農村金融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推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完善。

參考資料:

[1]計承江,金融要成爲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槓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xx,10.

[2]董敬茹。《積極推進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xx,1 2.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四

[摘要]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已成爲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員,承擔着農業發展及抗洪抗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針對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建設對策,以期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909(20xx)32-56-1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在農民的日常用水方面及農田灌溉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農業能否健康發展,農民能否穩定增收,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分不開的,而小型農田水利是保證農田水利建設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性要素。

1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問題

1.1設計問題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之前,對於當前的施工技術及社會效益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導致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劃方案不夠科學合理,因此出現了當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超負荷現象。此外,一些農田水利設計單位在進行農田水利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季節因素,設計方案不夠完善,同時由於一些自然災害的原因,影響了水利工程的建設進程。

1.2施工監督及驗收問題

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對於整個工程後期的使用壽命都有着重要的影響。當前,很多基層水利施工單位對於水利工程的監督較爲鬆懈,僅僅憑藉直覺得出較爲主觀的結論。同時,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一些監控設備較爲落後,再加上水利工程監測人員不夠專業,導致水利工程的監測不精準。此外,在水利工程的驗收環節,由於農田水利工程規模一般較小,資金投入較少,驗收人員在驗收時往往重視度不夠,將其僅僅作爲一個形式性的環節,對於某些環節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及時指出並加以糾正,這樣最終導致工程質量出現問題。

1.3質量管理制度問題

當前,我國政府及小型農田水利施工單位對於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並未形成。大多數水利工程在建設中仍舊由於施工管理經費問題停滯不前,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夠完善,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出現工程維護管理不及時的問題,進而導致出現農民農田被淹及飲水渠道遭到堵塞等問題,嚴重影響當地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1]。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策

2.1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監控措施

施工過程中,農田水利工程監控科學得當,對於整個工程質量會有大幅度的提升。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過程中應當強化監控措施,水利工程施工單位應配備充足的施工設備,按照嚴格的監控措施執行施工質量檢測工作,同時對施工技術的科學性及執行規章制度的合理性都有嚴格的論證,保證整個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

2.2建設完善科學的農田水利規劃及農田水利法律

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之前,建立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系尤爲重要。編制及規劃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時,需要統籌安排,將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需求都考慮在內。同時,應結合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多層次多元化地協調發展。此外,建立健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當務之急。不同層級的政府都應對當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制定出健全完善的法規,保證其運行的規範化。

2.3加大投入,強化後期管理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有專人進行管理。因爲專業的人員及組織可以對當地的居民傳授一些專業的水利知識,提高農民對農田水利建設的認識,從而科學地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有效的維護。同時,還需要對竣工後的水利設施進行科學的管護,以保證用戶能夠正常使用。

3結語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方方面面,採取更爲科學的管理措施,提升整個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爲社會水利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書林。基於新農村建設背景的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J].科技風,20xx(1):270.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五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把穩步推進農村小城鎮建設,作爲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目前各地大力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各地在區位、資源、環境、歷史沿革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性,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條件適宜的地區積極發展農村小城鎮,是當前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這樣做便於農村人口進城定居,從事非農產業,一方面可以增加城鎮人口對於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增加農產品的商品量和附加價值;另一方面,留下的農村人口可以增加人均佔有的耕地資源,進而增加農民的收入。由於小城鎮建設是城市與農村重要的結合點,是農業產業化的服務載體,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基地,因此,在當前大力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能夠發揮集聚農村勞動力和農村市場作用的農村小城鎮建設問題,特別是事關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建設規劃、產業格局以及功能設置等問題上,如果各級政府部門不能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佈局,那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進程將會受到影響。

由於目前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依靠各級地方政府力量的支持和推動,因此,爲了加快我國農村小城鎮的發展步伐,各級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好自己的領導、管理及規劃職能。

一、做好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各項規劃

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當中,要想科學合理地推進農村小城鎮的建設步伐,各地區首先必須做好具有符合自己實情的小城鎮發展規劃,因爲高質量的規劃能夠在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根據因地制宜、節約用地、簡單實用的原則,按照合併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的基本要求,科學地安排佈局農民的生產、生活空間,以及教育、文化、醫療等各種服務性設施。同時,在農村小城鎮的發展規劃中要高度重視小城鎮自身同外部己有的交通道路、水利設施、產業園區等各項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通過規劃的合理銜接,最大程度地節約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成本並使它們儘早發揮功效作用。

農村小城鎮建設規劃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土地利用問題。在開展農村小城鎮建設用地過程中,一定要理順土地利用與規劃之間的政策調整關係。一是要妥善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補償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農地轉化爲非農用地,補償標準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來確定,而且價值評估過程必須透明。二是尊重農民對農地使用權的法律地位,徵用農民的土地,一定要在農民自願基礎上按照合法的程序進行協商。涉及到羣體利益的,需要徵求羣體意見,需要大衆參與。三是研究制定類似於傾家土地利用與分區規劃法》的法律或條例,解決上述問題及其他相關問題。

與此同時,在農村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保護農村基本農田的完整性,要注意協調好農村小城鎮總體建設規劃同農村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關係,要根據協調好的規劃,不僅要使農村的基本農田成爲大中小城市與農村小城鎮之間永久的生態帶,而且還要使它成爲鎮與鎮、村與村之間的田園風光隔離帶,努力把我們的小城鎮建設成爲農民不喪失土地財產、農村不喪失文化根基、具有自己傳統特色的小城鎮。

在如何科學編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小城鎮發展規劃問題上,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是完成好規劃編制的充要條件,而把突出節約資源的建設理念貫穿在規劃編制的思想當中,則應成爲體現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由於我國目前大多數地區編制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水平還不高,特別是在農村小城鎮規劃中佔有重要成分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解決模式。因此,所編制的規劃無論是在科學性還是在可操作性方面都還有很多不足。例如,目前大部分省、市、縣、鎮由於規劃水平低,規劃不合理和缺少有效實施手段,所導致的各級規劃不銜接,規劃沒有權威性以及村莊佈局太散等問題就非常突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只有通過把做好農村小城鎮編制規劃的認識,真正放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框架裏才能實現。

二、科學規劃農村小城鎮經濟建設中的產業格局

由於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發展同農業產業化水平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它們共同構成了推動農村小城鎮發展的成長要素,因此各級政府部門在安排佈局小城鎮經濟的產業規劃格局時,應從立足當地的資源條件、環境優勢和人文特點出發,大力培育以內生性(endogenous)比較優勢爲基礎的具有小城鎮經濟特色的農業產業。具體而言,我國在發展農村小城鎮經濟的時候,應將着力點主要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從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發展以具有生產優勢、市場優勢和地域優勢爲主要內容的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培育有競爭力、帶動能力強、效益好的龍頭企業;二是要積極研究附近大中小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結合自身的實際能力做好承接城市工業產業的轉移工作,努力使小城鎮經濟的生產方式成爲現代工業生產鏈中的一環,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增強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發展能力,另一方面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三是在發展農村小城鎮經濟的過程中,要根據己經積聚起來的農村人口和他們之間存在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具有農村小城鎮特色的第三產業,通過發展各種具有符合農村小城鎮經濟特色的專項,提高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綜合競爭能力。

由於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模式具有多樣化特徵,因此,在推動我國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在培育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特色的經濟方面狠下功夫。農村小城鎮經濟中的產業格局佈局,除了把發展重點放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外,各級政府還應在發展諸如農村觀光旅遊業上引導農民積極作爲。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爲了使我國的農村小城鎮經濟的發展能夠實現長期效益最大化,在安排和佈局符合農村小城鎮經濟特色的產業格局時,各級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努力培育能夠引領農村小城鎮經濟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另一方面還要高度重視城鄉生產力佈局和產業結構之間的協調關係建設。在大力發展農村小城鎮的經濟建設過程中,要抓住小城鎮自身的比較優勢,從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努力構建有利於城鄉互動的產業格局,不斷繁榮和壯大我國農村小城鎮經濟,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三、努力完善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功能設置

由於我國農業生產力及生產要素分佈的不均衡狀況,因此各地新農村建設中的小城鎮規劃要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各地在編制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功能設置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槁一個模式。例如,東部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功能設置上應着力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短缺功能的需求;中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應立足於不斷提高己有基礎設施的功能水平,爲農民提供乾淨整潔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而對西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來說,優先解決路、電、水、氣及農村教育問題,是其小城鎮建設功能設置中的重點。由於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需要路、電、水、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而這些又都主要由政府出面幫助農民解決,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大對農村小城鎮建設公共財政支出的同時,要重點對小城鎮的功能設置進行認真研究,理清本地的實際需求,把有限的物力用於能夠給農村小城鎮建設帶來真正福祉的方面。

在編制農村小城鎮規劃中的功能設置和建設配套問題時,一方面要在規劃中合理安排農村小城鎮的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另外一方面要在規劃中努力構築能夠發揮城鄉一體化功能作用的生活垃圾處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網絡,使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及其它現代設施能夠最大限度地向農村小城鎮輻射、延伸。與此同時,農村小城鎮自身的功能建設應從農民最關心的諸如改水改廁、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等具體方面入手,把加強農村的基本農田建設、加強農村的防洪抗旱和減災體系建設,同加強農村小城鎮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事業建設結合起來,讓生活在小城鎮中的農村人口能夠切身感受到小城鎮建設給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帶來的變化,通過不斷完善農村小城鎮的建設功能和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逐步好轉,使農村小城鎮的各項功能建設,真正發展成爲符合農民利益的‘民心工程”。

四、小結

由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小城鎮發展問題是一項內容複雜的系統工程,爲了促進其健康發展,應該注意到:

首先,科學且高水平地編制好規劃是建設好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前提。在小城鎮規劃中,一要注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把小城鎮的建設目標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統一起來。二要維護農村小城鎮建設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特別是在落實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隨意更改規劃。如果要改,一定要履行相應的程序。三要避免各地建設規劃風格雷同、缺乏特色的狀況,小城鎮規劃的編制者一定要用創新意識,認真履行其編制責任。

其次,農村小城鎮的發展和繁榮要有獨具特色的產業來支撐。在推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各個地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一要找準自己的優勢,因地制宜,選準支柱產業。二要根據己經和正在形成的特色產業,積極培養能夠立足農村小城鎮的管理人才,使得在多種產業驅動下的農村小城鎮建設,不但要擁有必要的經濟支撐,而且還要擁有自己的人才支撐。

再次,農村小城鎮的功能設置應主要面向農民的實際需求。例如,在小城鎮的道路建設過程中,一定不能把大城市的經驗照搬照抄,修建超出實際需要的寬大馬路和複雜的照明設施,如果功能設置不切實際,不但會降低政府投入的實效,而且還會增加農民對多餘設施的維護費用。因此,在建設配套小城鎮公共設施的時候,一要遵循實用原則,力求節儉;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消除一步到位的思想。

最後,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在強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時指出,勞動力要素具有非同質性,素質低可能成爲經濟發展的負擔,素質高則會成爲經濟發展的條件。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農村小城鎮建設,其實現的主體都離不開農民本身。只有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水平,使他們能夠承擔起適應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需求和城鎮化的管理要求,才能夠使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城鎮化的成果得到鞏固和持續發展。

農村小城鎮建設是實現城鄉經濟互動的橋樑,是真正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消除城鄉差別的重要紐帶。因此,做好農村小城鎮的各項規劃工作,是目前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東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不盡相同,加之各地農民的人均收入還很低,所以,各級政府在推動新農村背景下的小城鎮發展過程中,決不能僅僅依靠市場力量,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當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成爲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小城鎮發展的主導性力量。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六

一、着力加強農業科技檔案資源建設

農業科技檔案資源是由社會發展的基礎決定的,這就要求,農業科技檔案資源建設必須立足於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我認爲,加強農業科技檔案資源建設的前提是搞清楚什麼是農業科技檔案資源,現階段農業科技檔案資源建設的真正內涵包括什麼,我們怎樣集聚、發掘、開發和利用好這些珍貴的資源。我認爲應該做到:一是盤活原有資源,變死檔案爲活教材。新農村建設中,有大多數建設者不能看到農業科技檔案在這其中的重要作用,於是造成原有的資源束之高閣,得不到應有的利用,所以只有盤活原有資源,變死檔案爲活教材,充分發揮利用原有檔案,纔是農業科技檔案資源建設的一個基礎保障。二是集聚現代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中,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的檔案資源,特別是現代社會迅猛發展,產生的農業科技檔案隨之也有現代的氣息,也有根本上的改變,我們只有抓住當前的機遇,集聚現代資源,才能加強農業科技檔案的資源建設。三是保護珍稀資源。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一定存在着一些極具價值的技術與經驗,這些對於現在乃至於將來新農村的建設工作都有着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那麼只有我們注意保護這些珍稀資源,才能爲農業科技檔案留下寶貴的財富。總之,要想農業科技檔案持續發展,必須把這三方面有機的結合,有機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科技檔案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建設中。

二、突出提升農業科技檔案的服務功能

農業科技檔案的服務功能,對我們現代社會來講,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非常現實、非常重要的針對性。隨着“三農”事業的不斷髮展,人們對農業科技檔案的關切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農民在利益訴求、權益維護方面對檔案的利用程度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度。那麼在此時,我們需要關注的,需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農業科技檔案的服務功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前社會“三農”的需求。農業科技檔案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來源於創新,農業科技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就是服務功能的創新發展。這就要求檔案管理部門以及檔案工作者,必須結合當前我們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的實際,界定農業科技檔案工作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創新服務的方式、手段、方法和載體,不斷拓展功能,以全新的現代理念,強化融入發展的意識,突出提升農業科技檔案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檔案服務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落實強化農村基層檔案工作人員職能和責任機制

當前的新農村建設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基層領導幹部根本沒有意識到農業科技檔案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至於農村基層檔案人員的關注度不高,工作待遇下降等等。所以導致出現農村基層檔案人員工作散漫;農民心目中也缺少檔案的概念;農業科技檔案資料不齊、檔案移交貧乏,利用度爲零等問題,這大大地制約了農業科技檔案的發展。所以,農村基層檔案人員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基層領導幹部要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在把檔案工作納入整體規劃的同時,建立完善檔案人員職能和責任的機制,逐步規範檔案室建設,促使檔案工作人員履行好監督和指導兩種職能。要健全責任機制,完善各項檔案制度,使村級檔案建設逐步走上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的軌道,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村級檔案管理隊伍。具體辦法一是通過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村級檔案管理水平、業務技能和指導能力,主動參與、出謀劃策,爲村黨總支、村委會做出決策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要鞏固和擴大村級建檔成果,採取多種措施,促成檔案人員開發農村檔案信息資源,有責任地加強經濟、科技、教育、衛生等檔案資料的收集。三是有責任地加強地方特色文化檔案資料的收集,使歸檔的文件材料確保齊全、完整、準確,符合檔案管理要求。

四、深入解決構建農村檔案平臺所面臨的新問題

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檔案工作者對於檔案工作內容的認識,歷來侷限於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具體的業務範疇,其實,我們要將檔案工作真正溶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搭建起檔案利用的平臺,積極認真地爲本地的重要事業做好服務工作,要把農村基層的檔案工作形成爲一項專門工作,使檔案業務範疇得以伸延和深化。同時,我們必須因勢利導,在思想認識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種觀念,改變過去傳統狹隘的收集歸檔工作,樹立起農村基層檔案利用、服務意識。要真正構建起農村檔案平臺,促使檔案工作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強領導,贏得領導支持,把檔案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列入農村基層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並給予人員和經費的必要保證,還要確保思想認識、組織保障、工作措施三到位,這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必將是一個全新的檔案工作天地。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推進,政治的、經濟的、科學文化的所形成的農業科技檔案資料越來越多,需要利用的檔案也隨之增多,農民規模農業、增產增效技術、企業管理向科學型、知識型轉變等等,深深地感到沒有檔案和檔案工作不行,沒有一個良好的檔案平臺更不行,皆希望有人員幫助、指導建立檔案,這是構建法治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社會所要踐行的永恆主題。總的來講,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任務光榮而艱鉅。實現服務功能是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這項工作的實質意義在於盡最大可能開發並利用檔案資源,給農業科技事業提供幫助、創造資源價值。所以,檔案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加飽滿的熱情、培養更加精湛的業務,並站在開發檔案資源、爲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的立場做好一切工作。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篇七

論文摘要:實施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集中化供水、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有效地解決農村羣衆的飲水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論文關鍵詞:集中連片供水工程,促經濟,建設新農村

1.基本情況

六枝特區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東部,東連普定、鎮寧、南接關嶺,西鄰晴隆、普定、水城、北納雍、織金。全區所轄5個鎮14個鄉,25個居委會,220個村委會,20xx年末,總常住總人口64.95萬人,其中鄉村總人口52.1518萬人。國土總面積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743公頃,地形走向西北高而東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無霜期294天。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49.96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達5.17萬千瓦。

多年來,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區堅持“興利與除害相結合,開源與節流兼顧,治理與開發並重,防洪與抗旱並舉”的原則,緊抓機遇,把水利建設作爲基礎設施來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補充,專業隊伍與羣衆隊伍相結合,修建各類小型飲水工程處,解決了萬人的飲水困難。

2.農村人飲工程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區水利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爲全區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和保障作用,農村人畜飲水現狀和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觀,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問題。

2.1農村飲水工程多以村組爲單元,數量多,規模小,補助資金分散,自籌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設標準和供水保證率偏低,稍遇乾旱,羣衆無水吃,重複出現飲水困難。

2.2“重建輕管”,受傳統觀念和農村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組集體管理爲主,水費只計收運行費用,不提留大修及拆舊費用,存在水費徵收不到位,工程運行困難,維修費用無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閒置、甚至報廢。

2.3大多數供水工程管理人員爲本村的羣衆,業務生疏,影響了工程的運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學、長期、有效地解決農村羣衆飲水問題,必須改變過去多級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開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路子。

3.1整體規劃,科學選擇水源,實現優質水資源的共享和統一調配,確保水源水量滿足供應,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合理開發水資源,確保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2明晰工程產權,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業單位承擔管理,獨立供水工程由投資者承擔管理,由管理者負責主體工程的運行、維修及水費徵收,真正落實工程管護責任,有利於工程可持續利用。

3.3統籌安排建設資金,實施項目配套。項目規劃要儘可能地集中,擴大供水規模,避免重複建設,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減輕受益區羣衆的投資負擔。

4.集中供水對策

4.1強化政府行爲,落實目標責任。實施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是爲農村廣大羣衆謀利益的公益事業,不能完全依靠市場化運作,也不能單靠羣衆自發來搞,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由政府統籌規劃,組織實施,羣衆積極參與,才能確保順利實施。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必須有政府行爲作保障,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負責,狠抓落實。避免工程建設中不必要的阻攔,同時便於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有利於工程建設管理和運行管理質量,落實管護責任,確保工程效益長久發揮,徹底克服“重建輕管”現象。

4.2科學規劃。總結過去建設人飲工程的教訓,深入調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學制定規劃,確定輻射、覆蓋面廣,一有定規模和效益的農村供水工程。

4.3落實管理主體,組建管理機構。對農村飲水工程管理,要根據工程規模,按照“有機構、有人員、有收費、有制度”原則,落實管理主體,組建管理機構。對鄉(鎮)的集中供水工程,由鄉(鎮)水利水保站管理,組建由受益羣衆代表參與的供水管理組織負責經營;對一個村組的小規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員會管理,在村民自主協商的基礎上,成立村民管水協會負責經營。

4.4完善工程管理機制,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工程管理機制上,適應水市場發展的需要,創新機制,提高工程效益,實現國有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縣、鄉、村(組)、戶分級管理,供水站長(或農戶戶主)負責經營。有關管理經營事項由產權各方商議決定,管理者決策,經營者實施。凡產權各方討論通過事宜,管理站(或農戶)應按程序辦理,工程改擴建投資、供水外經營項目未經產權各方批准,不得隨意進行。要按照分級管理責任制和經營權限,經營者對管理者負責,下級對上級負責,避免管理中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強化科學性和合理性,凝聚產權各方的合力。

4.5落實管護責任,保障供水安全。飲水工程建成後,要明確專人全面負責該供水工程設施的保護、運行、維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護責任制,制定水源調度和安全供水預案,確保供水工程正常運行。

4.6加強水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工作。農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鄉鎮供水水價覈定原則》規定,覈定供水價格,嚴格實行有償供水,合理收費,保證工程運行維護費用,實現良性運行,長期發揮效益。在不影響該供水工程正常運行和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水費收入中的折舊費、大修費,應由鄉(鎮(水利水保站在全鄉(鎮)飲水解困工程中進行統一調配,使各飲水工程保持安全運行和不返困。

4.7設立水源保護區,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護區內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質的行爲。定期化驗水質,並通報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確保供水水質衛生安全。

4.8要加強節水宣傳和用水治理,提高農村羣衆節水意識,普及節水技術,制定用水定額和節水考覈標準,強化定額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價,降低管網漏失率。積極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的應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節約水資源。

5.結論

搞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保障,是穩定廣大農村羣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要把解決農村飲水問題作爲統籌城鄉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按照“集中化供水、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有效地解決農村羣衆的飲水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