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新版多篇】

學生的就業指導論文 篇一

由於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人單位、大學生、高校及社會共同努力。但是,歸根結底,大學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認爲大學生需做好以下工作,爲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

二、要有良好身體素質:

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爲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身體健康是我們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身體是我們革命的本錢。

三、注重能力培養:

能力纔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爲有力的標準,只擁有一紙文憑在當今這個社會是難以的生存的,因此必須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四、加強社會實踐:

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五、正確就業定位:

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臵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六、設定調整方案:

在競爭如此激烈,生活節奏如此快,生活過於緊張的社會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人生也是一個動態,所以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因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不斷地自我探索和對職業的探索,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和完善。來修正和完美我們現在的選擇及自己的職業規劃。

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以便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大學就業指導論文 篇二

摘要:

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就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應針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鑑發達國家開展就業指導成熟的理論和經驗,研究、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要求,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路子,進一步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關鍵詞:

構建、就業指導、體系、探析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大衆化進程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當前,我國雖然逐步建立起“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市場機制,但大學生就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目前由於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不完善,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相關聯的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認識不深,自身作用發揮不夠,導致客觀上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現象。

高校畢業生作爲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是推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能否順利、合理、充分地就業,對於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效益,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建立適合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成爲亟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面臨的形勢及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

(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徵:第一,注重就業形勢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務就是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工作中,落實到求職道德、擇業標準、成長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指導。通過相關的政策及信息宣傳。使學生了解國家和有關部門、學校制定的就業政策,幫助學牛消除擇業困惑;向學生及時公佈就業信息。指導學生掌握主動蒐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第三,注重就業技巧指導。由於畢業生普遍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對各種具體求職擇業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瞭解的問題,通過指導避免一些由於方法不當而帶來的求職擇業障礙。“

從以上特徵可以看出。就業指導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就業指導對象侷限於大學四年級畢業生。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育的內容比較膚淺,具體表現爲講擇業的多,講敬業的少;講成功的多,講失敗的少;講面試技巧的多,講排憂解難的少;泛泛而談的訓導多。個性化、人性化的指導少。總體來說。

第一,就業指導目標不明晰,使得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

第二,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缺乏連貫性;

第三,就業指導教學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就業形勢、就業市場的需要。主要體現在:

1、對就業指導課重要性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課程設置有待於調整。

2、就業指導教材陳舊,難以滿足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實際需要。

3、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財、物配備嚴重不足。

4、由於授課教師受到所學專業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上比較欠缺,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等等。

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從思想上認識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校的工作是育人,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絕大部分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這把尺子既是對學生個人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對學校的檢驗。就業率的高低已成爲社會、家長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標誌。因此,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就業工作同學校整體工作的關係,擯棄那種學校只要能在現有資源、規模上多招生,並保證學生能如期畢業就行了的思想,擯棄學生就業是政府和社會的事,跟學校無關的思想,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二)大學生渴望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就業指導

當前,高校部分畢業生中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和認識:過高的期望值及對於擇業理解不全面有的學生期望值過於理想化,過分注重收益、地域、單位性質;有的學生擇業意識模糊,缺乏明確的擇業目標。面對激烈的擇業競爭感到恐慌和緊張,缺乏自主、目強的信心;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適合性缺乏應有的瞭解等等。同時就業指導的層次化、體系化、規範化等方面的建設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業指導的實踐、內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強。因此,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畢業生確定恰當的就業期望值,使大學生能夠在正確評價自己的基礎上。積極面對社會的選擇;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需要和科技發展潮流的意識。爲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擇業、面試、溝通、人際關係、工作態度、紀律等方面的教育,並結合學生個體特徵,進行個人事業發展策劃及管理培訓,爲學生提供更個性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三、構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

就業指導是一個工作體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發展心理學、人本心理學理論基礎上完成了從“職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理論進步。形成了成熟的職業生涯輔導理論。成爲西方發達國家現代職業指導及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基礎。生涯發展理論認爲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的發展過程。職業選擇不是在面臨就業時纔有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發展過程。兇此職業指導工作也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應貫穿於長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輔導的目標是促進個體的生涯成熟。即協助個人實際地達到他應該達到的生涯發展階段。因此,學校的生涯指導應貫穿於不同教育階段的始終。承認每個人的才能是有差別的。重要的是在指導過程中發現併發掘個人的潛能,給予個人充分發展的機會,以獨特的方式去發展及表現他的才能。協助個人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與職業環境。考慮比較靈活和彈性的方式,以達到個體的生涯發展目標。”

從以上要求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理論體系和工作體系與之相差甚遠。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完善並努力實踐。構建適合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二)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體系

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做到就業指導機構專門化、指導人員職業化、指導工作社會化、服務途徑信息化的組織保證。根據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任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針對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建立“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院系就業領導小組”的就業工作體系,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體現在對機構的設置、人員配備、辦公條件、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的重點支持。建立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使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導和服務,提升爲完整的系統指導和服務。形成就業指導人員職業化、專家化,只有這樣就業指導才能科學地、規範地發展

(三)建立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就業服務體系

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場調節來實現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功能更大程度地體現在引導和服務。所以提供諮詢,開展就業心理、技術訓練,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問牽線搭橋是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主要工作。

第一,要爲學生提供有關就業信息諮詢服務。充分利用畢業生就業信息專欄,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時準確地公佈。

第二,和用人單位密切聯繫,推薦畢業生。召開大型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將各級各類單位請進學校;邀請公司,私、民營企業的老闆或負責人來校與畢業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發揮學院全體教職_工的聰明才智,使全體教職工關心畢業生就業工作。擴大畢業生就業空間等等。

第三,實施就業心理、就業技巧訓練。引導畢業生及時調整擇業過程中的焦慮與不適心態。明確就業方向,使學生了解求職擇業的準備、求職擇業的基本程序、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如何利用網絡求職、我國現行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分析以及如何簽定就業協議和就業協議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及時解答畢業生的困惑,開展個性化的擇業指導。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幫助、指導。

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服務系列活動。邀請近年在就業和再就業過程中有建樹的我校歷屆畢業生回校談他們就業及創業的體會;邀請有關專家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舉辦就業專題講座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聯繫溝通,爲畢業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條件,積極有序地幫助畢業生完成各種資格證書的申報、審覈、發放。鼓勵本科畢業生“考研”。鼓勵專科學生“直升本”或成人“專升本”,緩解就業壓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就業指導活動

(四)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和開發體系

就業指導工作從內容上看,是一個與高校其它活動相連續的、環環相扣的連鎖循環中的一環。一方面高校的就業指導不能脫離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另一方面,由於就業指導活動的過程體現爲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它所反饋的信息又是高校確定和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方向。進而提高就業指導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依據它需要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對就業市場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將觸角向社會縱橫滲透,並注意那些爲學校所遺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場地帶,這樣才能緊貼市場需求變化,隨時把握市場脈搏。使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真正適應社會實際。

總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丁程,不單單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問題。同樣受經濟發展和社會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會市場經濟的發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高校要從長遠發展的高度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密切配合,儘快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與時俱進地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論文 篇三

摘要:職業素養是一個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而現在大學生普遍存在職業素養底下,對職業生涯沒有規劃。本文從學生層面、老師層面和學校層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職業素養;職業生涯

一、職業素養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職業素養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爲規範。包含職業道德與興趣、職業責任與紀律、職業行爲、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敬業和合作精神,具有很好敬業精神和態度的話,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會很投入地去做好。通過查閱資料及訪談,大部分用人單位的管理者都表示高職學生因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但在工作中有不遵守崗位操作規範、不恪守公司的規章制度、缺乏高度的責任感、缺乏團隊協作意識的現象經常發生。這些結果的發生總體還是歸結於職業素養較低造成的。職業技術隨着中國製造2025、智能化的快速變化,職業技術不是一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要求多知識多專業的融會貫通。我們將職業能力理解爲傳統意義上的技能訓練,在學校內只進行知識的講授和技能的訓練,不關注職業的發展和產業鏈的轉型發展,那麼形成的職業素養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職業素養必須符合專業特點和時代的特點。

1、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在校生具有競爭力的原動力。職業教育要面向社會,更要面向未來,強調發展和創新。使學生既能就業,又能創新和發展,不懼怕轉崗和敢於向新技術挑戰,爲自己灌注充足的後勁。因此在課程中應設置創新和創業教育模塊、職業發展規劃和麪對職業過程的問題處理方法,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模擬工作崗位,在不同的工作中鍛鍊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爲以後的工作提供原動力。

2、職業素養能使學生學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對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好的話,工作會一帆風順,否則,在就業和轉業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所以,在校期間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專業的特點設計典型案例,設計不同的職業生涯。目的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和需要的技術、技能要求,自己需要掌握什麼,以及就業崗位和層次,也要規劃後經過幾年後發展路線或升遷路線。

3、職業素養能夠使職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職業能力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體現,技能只出現在需要的時候,但是職業素養會與具體的工作情節有聯繫,即具體的工作環境不同所需要的素養也不同,而且素養還能對職業能力的發揮起着調節作用。

二、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問題

1、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大多數學生來說,上大學的目的是學習一門技術爲以後的工作或生活打下基礎,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拜金主義、急功近利等腐朽價值觀的影響下,學生希望工作後收入高、工作輕鬆,工作環境好,所以好多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特別是工科學生,不願意去工廠。在學習階段不主動學習目標不明確或經常動搖,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必然會受到影響。

2、學生對知識認識的錯位。對於現在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覺得知識對一個人的發展不一定有重要影響,對學習的目標認識錯位,認爲學習就是爲了考試,沒有把學習知識技能作爲以後謀生動的手段或本領,因此造成對知識的漠視和對學習不積極。

3、學習動力乏力。大多數高職生在學習上缺少內在的推動力,學生的基礎薄弱,再加上近幾年的生源數量和質量的下降,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知識結構的殘缺妨礙了知識的建構。因此“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上有許多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長期以往,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提高職業素養的策略

著名企業家牛根生先生曾經說過:“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對職業道德的重視已經成爲用人單位的普遍共識。但是對一個人的道德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作爲一名大學生來說,其價值觀和道德觀基本形成,有很多方面都存在與職業習慣相悖的行爲習慣,要想糾正他們這些行爲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因此大學階段想辦法幫助他們改變和提升,從學生方面、教師方面和學校層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議。

1、學生層面。

1、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進入高職的學生普遍成績不太理想,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未來的工作或前途不報希望。這些問題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老師走近學生,引導他們積極樂觀面對困難,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或參加班級活動,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回信心,積極面對生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專業和本行業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讓每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後,進行自我定位,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1、2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集體意識。一個好的團隊並不是說每一個人員都很優秀,而是指團隊成員能夠取其長處,互相學習交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現在的大學生處於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遊戲、視頻、各種APP佔用了學生的大量時間,人與人互相交往的機會大大減少,因此好多學生缺乏與人友好相處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就差一些。因此老師就安排多一些班級爲單位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鍛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2、教師層面。

2、1加強教師的師德培養,爲學生做榜樣。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的影響力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因此,我們要不斷的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在實踐中不斷進取,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精益求精,不斷提高。

2、2加強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教師應該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才能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但現在的老師普遍缺乏行業企業的實踐經驗,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造成了不便。因此有必要定期安排老師到企業鍛鍊,提高其實際工作經驗的同時體驗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爲課堂教學儲備知識。

3、學校層面。

3、1重視德育課程教學。課程體系中一定要突出德育課的教學,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同時要引入一些成功的案例,引進企業文化,感染學生。如微軟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就是誠實守信、公開交流、對客戶、合作伙伴信守承諾,對結果負責;Google公司的企業價值觀無論有多大的商機,堅決不做壞事;還有我國著名企業海爾,海爾精神總體概括爲“敬業報國,追求卓越”。讓學生從中去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企業文化或者企業需要的職業素養。

3、2滲透企業文化,培養職業素養。在高職的課程設置中,應該將職業素養和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如基礎文化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會計課中的誠信教育、體育課中的團隊合作教育、心理健康課程中的人際交往教育等。在技能訓練的時候不僅要鍛鍊學生的操作技能,還應該加強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作風的教育。通過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實踐活動,例如企業家文化講壇、技能比拼競賽、創新成果展等具有企業特點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未來從事職業的要求和性質,切身感受企業專家的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讓職業文化的浸潤來促進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小娟。高職學生素質能力評價研究[J]。教育研究,2013(5):96-102.

[2]湯曉華,呂景泉,洪霞。基於職業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系統化模型建模與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32-33.

[3]李磊。基於職業素質培養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6(7):97-99.67.

[4]耿榮,張斌。職業素養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的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0):94-96.

就業指導論文 篇四

摘要:

隨着高等教育產業化發展,高校的辦學方法、社會職責、學科定位等都亟待改變與完善。時至今日,畢業生就業率已經成爲衡量一所普通高校覈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以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爲着眼點,從更新辦學思路、構建和諧校園、加強就業指導和教育等方面,淺析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學生就業辦學思路教育自主創業

引言

從1998年的高校“並軌”、擴大招生開始,能夠說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爲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對於高校的評價之中,大學生就業率成爲一項重要的指標。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趨緊。有關調查顯示,目前的經濟形勢變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產生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在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需求相對縮減的狀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那麼作爲一所普通高校,就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本文試從幾個方應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論述。

1、更新辦學思路求發展

準確定位辦學思路已經成爲各個普通高校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要堅持“教育爲社會服務”、“辦學適應社會需求”、“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的指導思想,實現專業設置由追求擴大招生效果到適應社會需求的根本轉變,明確以行業、專業爲基礎,以社會需求爲導向,以拓寬專業口徑爲主線,以同類專業轉向爲補充,全面、協調的發展思路,平衡供求關聯,實現健康發展完成辦學以就業爲導向的輿論階段向辦學以就業爲導向的實質階段的轉變,構成傳道與育人的結合,課程設置與技能考覈標準同步,學生管理、教學質量與就業管理並重,學生思想教育與就業教育接軌的良好格局。

2、統籌兼顧,構建和諧校園

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至上而下的齊心協力,更需要部門間的支持、配合與默契。堅持以人爲本,重點是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核心,我們用這個核心來統一思想,實現各項措施的相輔相成,圍繞中心工作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髮展中各項工作的相互關聯。我們要認識到把社會調查、研究與專業設置、專業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提高辦學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把專業評估與專業建設及調整結合起來,提高專業設置及辦學規模的科學性把新生人學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明確學生的奮鬥目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把學生日常管理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風校風的建設。

3、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如今,每年的大學生就業工作都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牽動着大衆的神經。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社會性的話題。其實,在我國經濟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衆化教育轉變的這天,大學生就業難,只是一個相對而暫時的難題。對廣大高校學子而言,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擺正求職心態,以用心向上的態度應對就業。“自主擇業、雙向選取”爲大學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制度環境,這個環境既蘊含着參與競爭的無限機遇,也意味着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就業環境的挑戰;既意味着個人擁有選取工作的主動權,也意味着要承擔相應的職責和風險。大學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應當明白擇業的首要因素不是高收入、高地位,而是社會需求和個人發展的最佳結合。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把就業當作職業發展歷程的起點,不好過分計較短期內的利益得失,不好與別人盲目攀比。

4、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潛質

加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潛質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和就業率,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奮和參與,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潛質。應着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理調整專業,不斷增強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第二,堅持特色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養對社會需要的適應性;第三,強化就業指導,全面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5、鼓勵學生勇於自主創業

爲發奮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從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就業的高度入手,發奮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高校能夠透過一些成功案例的示範作用,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潛質與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6、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做好就業指導工作,除了設置獨立就業指導機構之外,還應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所謂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應由一批具有學科前沿理論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這種模式的用心作用在於:一方面,選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能不斷依託科研來系統總結就業經驗,進一步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就業指導實踐更全面、更系統,最終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

7、重視和加強心理諮詢與服務機構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這是人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處於成型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的心理髮展還不成熟,情緒也不穩定,在面臨就業等一系列困難和挫折時,心理的衝突和矛盾便會發生,從而產生迷惘、煩躁、緊張、憂慮等不良心理現象,造成心理失衡。心理諮詢服務機構是心理障礙畢業生求職就業的有效指導者。對於在求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的畢業生而言,心理諮詢服務機構是他們傾訴鬱悶的地方,從事心理諮詢服務的老師是他們的傾訴對象。具有熟練心理輔導技巧和就業指導知識的心理教師可根據畢業生求職的身心感受,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幫忙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響,使他們堅定信心,再鼓勇氣,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心參與競爭競聘,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8、開展就業拓展教育

就業拓展教育就是依託就業工作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系列就業教育,我們能夠透過檢驗就業拓展教育的效果來評估就業工作的效果,這對發揮就業工作潛能,引導和推動學風建設具有重要好處。普通高校能夠透過就業工作建立學生實訓中心等機構,爲學生帶給優質資源,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潛質。同時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保證學生的就業,帶給提前一年熟悉崗位的平臺;依託校內外講座團、網絡課堂、企業人力資源服務等資源爲學生帶給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增強學生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對學風建設構成有力支撐;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成爲豐富學風建設的載體,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業拓展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9、橋樑和紐帶作用

由於黨員畢業生通常都能較早落實就業單位,他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協助老師開展就業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畢業生黨員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每個黨員對口幾位就業弱勢的同學,及時瞭解就業困難學生的求職意向和求職心理,帶給就業信息並解決思想困惑。另一方面,由於四年級學生大多數都處在離校實習階段,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不通暢,此時學生黨員便充當班級的就業聯絡員,利用網絡等信息平臺將學校的就業信息有針對性的發佈給到需要的同學。

總之,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上的定位,對學生的就業具有直接決定性影響,學生能否就業關聯學校的生存力和發展力,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順利就業具有用心作用。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把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作爲構建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任務之一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具有深遠愈義。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個人的發展,隨着高校擴招,全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就業工作應本着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實現全體學生的順利就業。在用心採取有效措施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參考 篇五

探析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及解決方法

摘要: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爲社會問題。本文從市場就業環境、用人單位、高校和畢業生等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並分別提出瞭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尤其是高校擴招學生涌入就業市場後,無論是政府、社會、學校、還是家長、學生都感到了就業形式的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試就其原因及其應採取的對策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從市場就業環境看

(1)畢業生供需矛盾加劇。據教育部統計,隨着大學擴招的展開,大學畢業生人數正以每年近百萬的數量高速增長。2004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爲280萬,2007年已增至495萬,2008年到達559萬,而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將超過600萬。畢業生人數每年的超多增加造成市場供過於求,勢必增加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2)就業模式的轉變與就業市場不完善間的矛盾。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的“雙向選取”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是以市場爲導向的就業機制,其一方面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大學生就業市場還不夠完善、不夠成熟。

2、從高校來看

(1)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供需結構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從總量上看,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並不算多,遠遠不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但具體到畢業生所學的專業,結構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來。許多高校爲了提高辦學效益,盲目追逐熱門專業,一哄而上,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環境標語)

(2)高校培養的部分學生質量但是硬。許多高校擴招後學校的各項軟、硬件設施都不能滿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短缺,教師隊伍的素質下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從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業指導力度不夠。一些高校只是口頭上重視就業指導,導致許多畢業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職業傾向來選取適合自己的職業,而是在人才市場上盲目找工作,這樣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高校就業指導缺乏對學生在求職方法、技巧、何如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等方面的指導。

3、從用人單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標準,人才高消費現象嚴重。用人單位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吸納、儲備人才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事情,但有些單位不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學歷。人才高消費現象愈演愈烈,不僅僅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也極大的挫傷了畢業生的用心性。

(2)過分看重工作經驗,不能及時置換冗員。有的單位在招聘時個性看重工作經驗,明確表示不好應屆畢業生。他們認爲應屆畢業生動手潛質差,招聘後需要經過長時刻的培訓才能正常上崗。因此,他們更青睞那些有必須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用人單位的這種短期行爲,大大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4、從畢業生來看

(1)過高的就業期望值和落後的擇業觀與現實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環境優越。大學生的這些就業觀念與新形勢下的就業需求是極不相稱的,它們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應的工作位。

(2)部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欠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企業期望所招收的大學畢業不僅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交協作潛質以及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潛質。而一些學生在大學裏只滿足於完成應學的課程,缺乏廣博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質,思維狹隘,動手潛質差,語言表達潛質欠佳,適應性不強。社會的期望值與學生自身素質的這一差距也影響着學生的最終就業。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化體制改革,爲畢業生就業帶給政策支持(保護環境的廣告語)

(1)政策引導,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就業。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急需超多的人才,這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用心爲畢業生到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工作創造條件:開闢常年性、規範化的渠道,並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爲到基層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帶給一些優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業信息網絡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利用準確、高效、全面的收集、篩選、分析評估各類信息,實現供需雙方的資源共享。充分發揮網絡在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校應抓緊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需求信息庫,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2、用人單位要按需擇人,合理置換冗員

(1)要根據需要引進不一樣層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要轉變選人觀念,按需擇人。高層次的畢業生是培養科研、技術開發的人才,中低層次的畢業生是培養具體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進不一樣層次的畢業生,纔會滿足用人單位各個層次對人才的需求,使得各類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強人才儲備,合理置換冗員。企業是吸納大學畢業生的主力軍,儘管許多企業面臨着人員過剩的問題,但高層次人才仍顯不足,企業的科技創新潛質不強,導致企業競爭力低下。因此,企業應抓住有利時機,用心吸納大學畢業生,加強人才儲備,調整人才結構,同時置換不能適應自身發展的冗員,從而增強企業的活力。

3、高校要適應市場辦學,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專業設置更加貼合社會需要。高校務必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發展變化,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就業形勢及各專業人才需求趨勢做出科學的預測,從而確定自己的辦學模式、辦學層次、專業設置和教學資料,大力發展社會需求量大的特色專業。

(2)加強就業指導,廣開就業渠道,爲畢業生創造良好的擇業平臺。高校要透過就業指導課、就業諮詢、講座、座談等多種形式,加強畢業生求職擇業指導,爲學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設計,幫忙他們轉變就業觀念,確定合理的擇業目標。同時,要廣開渠道,主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廣泛聯繫,充分發揮自身既瞭解學生,又熟悉用人單位的優勢,用心主動地爲他們牽線搭橋,爲畢業生帶給更廣闊的就業空間。

4、畢業生要更新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擇業素質

(1)注重綜合技能的培養,提高整體素質。畢業生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成功,務必自覺地透過專業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質,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綠化環保)

(2)更新就業觀念,確定恰當的就業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衆化”時代,畢業生要不斷更新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意識。

大學就業指導論文 篇六

摘要: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聯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發奮。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應對就業卻眉頭緊皺。以2006—2007年大學生就業狀況爲例,200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30%沒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萬大學生在離校時還沒有就業,2007年有100萬左右畢業生未實現就業,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帶給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萬人預計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能夠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必須影響。”[1]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時代。高等教育大衆化已成爲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衆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到達280萬,2005年將超過30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衆化。”[2]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爲畢業生帶給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爲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超多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爲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佈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取上:選取科研結構、黨政羣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而選取鄉鎮企業、大中學校、羣衆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取上,選取大城市的有20.8%,而選取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3]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潛質差,難以貼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裏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質,加之語言表達潛質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個性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着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貼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說,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十分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瞭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較瞭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4]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務必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發奮。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發奮。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衆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能夠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取策略,從現實出發選取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潛質、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必須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爲社會帶給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着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爲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潛質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堅信透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發奮,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必須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爲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必須會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