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論文多篇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論文多篇精品多篇

就業的論文 篇一

【摘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以及計劃生育的有效實施,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降低,人口模式雖然已經轉變爲“三低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但是,最新的人口統計顯示,我國人口總量已達到13.7億。龐大的人口總量給我國的就業造成巨大壓力。再次,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每年涌入城市的非農勞動力以及新增城市勞動力,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壓力,且成爲我國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關鍵詞】

就業;失業;就業政策;人口

一、我國當前就業形勢及存在的問題

(1)就業人口增長快、失業率高,就業形勢嚴峻。首先,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完善,而且,城市與農村的經濟和社會差距不斷拉大,使得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迅速轉移。這些轉移到城市的勞動力希望在城市裏某到職位,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其次,每年城市新增就業人口(包括高校畢業生和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數量龐大,這些就業人口都給我國的就業造成巨大壓力。最後,我國是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來測量我國的失業率的,所以這個失業率不包括不登記的城市失業人口以及其他未登記的失業人口,因此,現實中的失業率依然很高,就業形勢很嚴峻。

(2)舊有的體制機制造成就業渠道窄。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人們的就業首選渠道是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單位。然而,在當前我國人口總量龐大,就業人口劇增的情況下,舊有的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已經不能滿足就業需求了。但是,在中國的城市尤其是農村,有相當一部分人依然存在這樣的觀念:國有企業、政府機關等單位的工資收入有保障、退休養老有保障、工作無失業風險。所以這些觀念導致很大一部分就業人口尤其是高校畢業生都選擇去上述這些單位求職,以致於造成相當一部分人失業、坐等就業。

(3)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結構性失業。勞動力的需求層次與勞動者個體的素質差異之間的矛盾是造成當前結構性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矛盾在結構性失業中主要表現在:勞動者的素質與崗位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公有制爲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且市場經濟體制不斷髮展和完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但是,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是不夠優化的。例如,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大於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第三產業的優勢就是能夠極大的吸收就業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仍存在一些產業與提供的崗位需求與勞動者的自身素質不相適應。例如,在我國的廣東地區,一些製造業雖然可以吸收大量的勞動力,但是,這個產業不能爲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等素質人才提供相應的崗位,在這些工廠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從工廠的門衛到辦公室經理基本上看不到大學畢業的高素質人員。這種現象就造成了我國的大學生就業難。因爲在我國第二產業中佔據重要地位的製造業不能夠提供大量的適應高素質人才的工作崗位。我國的製造業只是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能充分利用廉價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密集型或者資本密集型製造業。

(4)勞動力市場發展不成熟。我國的分配製度是: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市場經濟不僅要完善產品市場更要發展和完善要素市場特別是勞動市場。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就是要鼓勵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到生產中參與分配。而當前我國除按勞分配以外的其他要素分配都沒有積極的參與到生產分配中。要素市場中尤其是勞動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和成熟,主要表現在:以市場機制爲導向的勞動就業模式沒有充分建立、就業培訓以及崗前培訓等一系列與就業相關的配套服務沒有建立。從而導致市場在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中的作用大大減弱。

(5)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健全。由於我國是從舊有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改革發展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遺留一些舊有的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的問題。例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只完整的存在於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等。而其他的私人企業個體戶等經濟單位則不能提供完全的社會保障。我國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這就不能保證整個社會的就業人口在就業和擇業上進行自由和公平選擇。因爲,相當一部分人在擇業時選擇進入政府機關和國企等社會保障健全的單位。

二、造成我國就業問題的原因分析

(1)經濟轉型帶來的阻礙因素。當前我國處於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以及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時期。既存在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等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單位,亦存在鼓勵和發展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雖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即都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很多方面的待遇不同,最典型的就是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職工福利待遇方面。這就造成勞動者在就業和擇業時優先選擇公有制行業,使得就業渠道狹窄,造成大量的的失業者。

(2)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不合理。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總量取得翻天覆地的成績,但是,若進一步分析這經濟發展的結構就會發現,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亟需調整。長期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中的製造業飛速發展,爲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我國也成爲“世界工廠”。但是我國的製造業重點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吸收的只是低廉的勞動力,所提供的崗位只是簡單、機械、重複的崗位。他們雖然在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上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對於每年城市新增就業人口中的大學畢業生不能發揮作用。

(3)我國的科學文化教育比較滯後。我國的科學文化教育比較滯後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在教育和科技發展方面的投入遠遠小於其他發達國家。這就造成我國科學文化教育的發展不能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相協調相適應,甚至在某些方面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我國的科學文化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軌,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大學畢業生自身的素質與勞動需求不匹配。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措施

(1)保持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經濟總量的持續增加是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根本之舉。只有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才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才能爲就業市場的配套服務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從而減少就業人口的後顧之憂。

(2)發展科學文化教育。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大對科學文化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人力資源投入,提高人力資本。就業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靠勞動者素質提高,自身就業技能增強。而這些都要靠教育以及職業技能培訓,因此,要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

(3)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更好的吸收高素質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質只是改善勞動者自身的就業擇業素質,要想使他們的素質發揮就需要社會提供這樣的崗位。這就需要調整和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

(4)注重社會建設,爲就業服務。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我們應該更加註重社會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得勞動者在就業擇業時,主動選擇非公有制行業。

因此,要把就業放在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上,成爲經濟發展的一個目標。就業是民生之本,把就業放在社會建設的優先位置。

參考文獻:

[1]李仲生。中國的人口與經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宋海萍,張柯。中國勞動就業問題研究[J]。雲南:雲南民族大學。2010

[3]趙曉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問題[J]。企業導報。2009(11):13

[4]趙履寬。再論勞動就業問題[J]。人口研究。1981(4)

參考文獻: 篇二

[1]卡瑪。誰說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2]吳翔。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

[3]蒲昕豔。應對危機調整心態——淺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7)。

就業的論文 篇三

【摘要】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提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脫貧理念。在高等教育領域,國家免除了精準扶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並且每年發放補助,幫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但是隨着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貧困大學生只有順利找到工作才能使得自己家庭脫離貧困,因此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成爲了關鍵問題,本研究通過對600多名在校大學生髮放問卷,通過對回收問卷的分析發現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在不同年級有不用表現,本文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觀產生一定的影響,順利就業。

【關鍵詞】精準扶貧;就業觀;年級差異

在高校推進精準扶貧是國家爲了在教育領域實現公平,依法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生的平等受教育權。在十二五期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國務院提出了一系列資助學生的措施。“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我國教育領域扶貧現狀

“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是發展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來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促進貧困人口掌握脫貧致富本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於大部分高校而言,家庭經濟困難生資助工作已達到一定規模,基本完成了量的累積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溫飽問題,但是在國家的資助之下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之後是否能夠使得家庭擺脫貧困,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隨着我國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爲普遍的社會問題。只有順利就業才能改變貧困現狀,真正實現脫貧。

2精準扶貧大學生就業觀的年級差異調查研究

2.1調查對象

本研究通過對六盤水師範學院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本科生髮放問卷的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內容主要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就業觀的差異,之後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選取代表性問題對學生進行訪談。

2.2調查實施

本研究共向六盤水師範學院在校大學生髮放問卷660份回收問卷6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46份有效率97.88%。因爲問卷是在課間時間以班級爲單位發放的所以回收率較高,但是有一些同學沒有按照問卷要求進行勾選,產生了14份無效問卷。

2.3調查結果與討論

在題目“在校期間是否有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回答分佈爲:受資助的學生中10.6%的同學有很明確的職業規劃,81.9%的同學有較模糊的職業規劃,7.4%的學生選擇走一步看一步,沒有同學選擇“沒考慮過”這一選項。同時從年級來看大一年級的同學與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學相比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佔比較多佔18.8%。隨着年級的增長選擇有較模糊的職業規劃的學生佔比增加,選擇走一步看一步的比例增加。受資助的大學生中有81.9%的同學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並且在大四年級尤爲突出佔90.0%。這對學生畢業之後的就業非常不利。在題目“你認爲最佳的求職渠道”回答分佈爲:僅有5.3%的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求職,大部分同學通過社會招聘和社會實踐中獲得工作機會。其中大一的學生沒有人選擇通過網絡求職,可見大家對網上投簡歷找工作這種方式特別的陌生。可是,網上投簡歷已經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一種重要途徑了,可是在所調查的樣本中卻很少,這是很不正常的。在題目“你認爲最佳的求職渠道”回答分佈爲:精準扶貧資助學生中79.8%的學生認爲學校就業教育很重要,普通學生中69.4%的學生認爲學校的就業教育比較重要。這一數據說明,對於在校生來說,他們更多地希望學校能夠多開設就業教育方面的課程或者講座,使得他們能夠豐富自己的就業渠道,不僅僅侷限於社會實踐過程中來獲取就業方面的信息。

3結論

(1)大一年級學生普遍具有自己的就業規劃,但是隨着年紀的增加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規劃,開始毫無目的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到了大四才發現自己將要面對社會殘酷的競爭往往會出現就業困難的現象。

(2)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求職,大部分同學會通過招聘會來進行職業選擇,這無疑是減少了自己的就業渠道,減少了自己的就業機會。

(3)學生希望學校多增加就業指導類課程,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但是在實際開設課程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爲了考試及格纔去上課,並不關心上課的內容。

4改進措施

(1)學校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觀,在大一時期就應該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之後還要按照自己的規劃嚴格監督,保障執行的有效性。

(2)就業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更多的利用網絡資源來尋求就業信息,擴大就業渠道,豐富自己的就業信息。

(3)作爲學生要對自己要較高的要求,不能放任自己,大學所開設的課程都是有嚴格考勤制度,同時也是爲了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具備專業知識,學生應認真學習學校所開設的各門課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4)輔導員在平時開班會或者談心談話過程中給學生多加引導,提前告訴他們自己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之前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幫助他們系統的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自己畢業之後的職業規劃。此外,作爲大學生的科任教師,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不僅教授學生專業課知識,同時也要教授學生當前的社會形勢以及自己專業的就業狀況。使得他們能夠從多方面瞭解本專業的發展情況,對自己畢業以後的工作情況做出更好的規劃。

【參考文獻】

[1]曾繼平。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鄭擎,張坤。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及解決途徑[J]。大衆科技,2012,14(02):149-150+148.

[3]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27(01):72-76.

[4]成長羣。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

[5]楊寶珠。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9.

[6]史麗麗。中國大學生就業難點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5.

[7]陶小江。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範大學,2004.

就業的論文 篇四

【摘要】

近年來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順應廣大畢業生就業形勢的需要,這也使得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變得越來越重要。文章通過對新時期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分析,找出了影響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構建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

一、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

近年來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順應廣大畢業生就業形勢的需要,這也使得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變得越來越重要。由於就業競爭的激烈,全國很多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越來越重視,不斷進行完善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和就業指導中心的設立,地方政府部門也都出臺了各種規範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雖然有政策的支持,高校也在不斷地改進就業指導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很多高校尚未真正落實學校制定的政策,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也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進行指導,更不用說構建科學規範的就業指導課程,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必須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者或者教師,構建出具有創新理念的課程,才能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對就業指導課程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有較強的隨意性和臨時性。很多高校並未將就業指導課程列爲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對該課程缺乏明確的認識,學校對開設改課程沒有統一的規範和要求,因此,開設改課程的隨意性較大,比如,開設在晚上,很多學生晚上都有自己的安排,沒有時間去上就業指導課,而且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

第二,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缺乏系統性,且指導的方式單一。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基本是針對畢業生的,因此課程體系沒有做到全程性。在指導方式的選擇上,由於課程內容以及就業形勢的原因,大多以商業性的內容爲指導,比如面試應聘技巧、求職包裝等,忽略了學生應該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再者,就業指導課程的形式極爲不規範,大多以講座的形式存在,過於臨時和零散。

第三,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缺乏專業的訓練,講授的課程重理論缺乏實踐。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一批批的就業指導輔導員也隨之擴招,多渠道招聘的輔導員使得就業指導的質量和專業性失去了保障,因此,解決教師隊伍素質的專業化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二、影響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的主要因素

(一)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由於新時期大學生與以往大學生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因此,新時期的大學生在自我意識以及思維能力方面顯示出更加成熟的特點,但也有一些大學生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心理特點。首先,新時期的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較強但是不成熟。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在身心發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學的生活環境爲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尚未成熟和定型,因此,大學生對社會的經驗不足,也缺乏對自己客觀的認識。其次,新時期大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但是思維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再次,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可以體驗豐富的生活,也會產生豐富的情感,對生活、對國家、對朋友的感情等,但是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波動比較大,經常處於矛盾中不能自拔。最後,大學生具有較爲堅強的意志力,但是缺乏長久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容易盲從,缺乏果斷的心理。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決定了他們對自我的認識,也影響了就業指導課程的發展方向。

(二)用人單位的需求。新時期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一方面要考慮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要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求職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一般來講,用人單位比較青睞具備以下特點的畢業生:

第一,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認同所應聘單位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只有員工認同了企業的文化,才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因此,有的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會直接表示認同企業文化是招聘的原則之一。第二,能夠忠誠與企業。據調查顯示,很多國企,外企以及民企的人力資源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寧可招聘能力差一點,但是具有忠誠心的員工,也不願意招聘具有高能力但朝三暮四的員工。第三,具備敬業精神的專業的技術能力於職業素養。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體現的是人的情商和心理素質的高低,而專業技能主要是考查畢業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因此,大學生要想在當今的就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重視對以上三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新時期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

首先,明確新時期就業指導的理念,重視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和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很多高校目前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頂多算是出謀劃策,而非真正培養大學生的生存技能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新時期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中,應該彌補對大學生生存技能的訓練,幫助大學生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

其次,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應該建立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繫,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提供實踐的平臺,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價值。新時期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要以國家的就業指導內容爲基礎,在此基礎上聯合企事業單位,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最後,高校需要將就業指導課程歸入學習的總體教學計劃之中。爲了適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需求以及達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新時期我國高校應該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各個高校的總體教學計劃中,開設爲必修課程,每個年級以不同的內容和重點有層次地遞進,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這是每一位從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2]程緒彪。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池州師專學報,

[3]王玉江,顏彬,段善利,於德華。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

就業的論文 篇五

摘要: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着日益嚴重的形勢。畢業生的就業不僅關係到每一位大學生以及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會穩定。文章分析了高校畢業生所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問題和成因,指出要從國家、社會、學校、個人四個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儘可能地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

關鍵詞: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原因對策

一、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

每年臨近年底,新一輪的“應聘季”就開始了。源源不斷的、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蜂擁而入全國各個城市的人才市場或人才招聘場所,京津滬廣等一線大城市更是擁擠不堪,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但是,深入瞭解一下實際情況就會發現,雖然每個招聘場所都是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場”,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不是大學生們花費了幾千元做簡歷、經過日夜奔波勞苦投了上百份招聘單位,也沒有找到一家令自己滿意的單位,就是一些招聘單位對前來報名應聘的學生們條件苛刻,首先第一條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就讓前來躍躍欲試的大學生們望而止步。

2013年高校畢業生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年”,而2014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727萬人,比2013年多出約27萬人。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平息並且在一些層面進一步擴大,因此,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減小,只能更大。筆者認爲,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有着多層次的原因,既有社會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更多的是大學生自己的原因。這是一件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每一位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全社會都應伸出友誼之手,幫助大學生們走出跨入社會的第一步,從而使其今後的人生之路充滿正能量。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成因分析

1、高校的快速發展、專業老化、教學內容脫節,導致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無法適應社會需求與供給的矛盾。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同步,社會需求與高校畢業生的總供給出現了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現爲:一是目前我國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勞動力,同時適合大學生“口味”的工作崗位較少。由於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基數巨大,每年有2000萬的新增勞動力,全國城鎮每年只能提供1200萬個就業崗位,但是大多數工作卻是大學生們所不屑一顧的。因此,自然會出現一方面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許多工作崗位還得到偏遠的山區招工,以解決招工難的問題。二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問題。從2002年到2014年,我國每年所畢業的大學生由原來的145萬猛增到727萬,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國就已進入了高等教育大衆化的時代,這種數量上的巨大變化,對於全社會來說,是始料未及的。如果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脫節的情況下,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

2、大學生自身及家庭的原因所造成的就業難問題。一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職業取向導致他們理想與現實嚴重脫節,“低不成,高不就”,“寧願京滬廣一張牀,不要二線城市一套房”的傳說已被大學生們變爲現實。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單位的順序依次爲:黨政機關、科研單位、羣衆團體、大專院校、外資企業、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鄉鎮企業,選擇排在後幾位單位的人僅有7%;同時,選擇回老家,尤其是回到小城鎮、農村、“老少邊窮”地區的只有3%。這說明,作爲家長來說,傳統的儒家思想構成的“精英情結”也非常嚴重,好不容易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學,上了4年,再回到老家農村工作,豈不讓人笑掉大牙?因此,寧願讓孩子漂在“京滬廣”,說起來是在一線城市工作,臉上很有光彩。其實孩子究竟在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得如何,的。確是“剪不斷,理還亂”。轟動一時的北京的“井下人”事例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二是一些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知識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缺乏社會各行各業對完成工作的基本要求。有的人連普通話都不會講,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應聘的考試場合,面紅耳赤,言不達意,失去了對方進一步瞭解自己的機會。三是一些大學生“這山望着那山高”,忽東忽西,目的性不強,定位不明確,腳踩兩隻或多隻船,最後連上一隻船的機會也沒有了。

3、用人單位設置的苛刻條件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目前招工單位往往首先要求必須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或者是“低職高聘”,辦公室的文員也都要有碩士學歷。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工作經驗就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這種重經驗輕學歷或重學歷輕實踐嚴重脫離現實的招工方法給大學生與用人單位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4、高校在自身發展中,如專業設置、教材老化、教師隊伍不強等原因造成的問題。一些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辦學理念與辦學方法嚴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導致開設的專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英雄無用武之地”,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結構性的供需矛盾突出。還有一些學校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重視不夠,有的學校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機構都沒有設立,大學生無法在校內得到應有的就業指導。

5、社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的種種困難。大學生畢業後一定時間內檔案就得返回戶口所在地,由於近年來有許多大學生選擇了自主擇業,這就成了必須越過的一道坎。但是,在具體辦起戶籍、檔案等手續來,實在不易。中央電視臺曝光的一位在北京大學畢業後自己在中關村找到工作,先後耗時一年多時間,連續跑了8次河北省某縣老家,都難以辦到自己企業所需要的相關手續一事,讓無數大學生扼腕感嘆。正是這一道道有形的、無形的“網”,使許多大學生與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失之交臂,留下遺憾。

以上分析足以說明,造成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着多種因素的。“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爲大學生就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天津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和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時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難題,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沒有一定增長不足以支撐就業,解決就業和培訓問題,根本要靠發展,把經濟發展蛋糕做大,把就業蛋糕做大。”要想逐步解決高校大學畢業生面臨的種種難題,就要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國家、社會、企業、家庭與大學生自己的共同努力,盡最大可能緩解就業難的問題。

1、大學生自身的責任。在招聘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很少具備必要的求職知識與技巧,一些很小的、本來不應該發生的問題反而會成爲功虧一簣的導火線問題。習近平同志不久前在與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交談時指出:“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羣衆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能力。老話說,萬貫家財不如薄技在身,情商當然要與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要成爲每一所高校爲畢業生就業服務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學校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抓出成效,選拔一批有意願爲大學生就業奉獻自己光和熱的教師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要深入研究本校畢業生的流向,研究他們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對症下藥,強化這部分學生的就業輔導,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還要“走出去,請進來”,及時、主動地與各類用人單位加強聯繫,積極引導他們到自己校園裏來選拔可用之才。另外,要與家長取得聯繫,對孩子將來可能選擇的工作崗位、地域以及其他因素,進行準確的分析,幫助大學生們從多個方面分析自己、分析需求,儘可能地“貼近地氣“,從而有效地解決”供需矛盾“。

2、高校的責任。不解決好高校專業的配置、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想要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與更新專業,設置最能代表時代特徵、深深紮根在人民大衆之中的學科,及時購置與更新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用價值的教材。將那些已被社會淘汰的專業與課程及時“關閉”,不能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及時補充正能量,接好地氣,才能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3、政府部門的責任。一是要完善與落實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規範就業市場,消除歧視,改革與簡化戶籍、人事、檔案辦理手續,真正爲大學生提供方便、快捷、溫馨的服務。二是要切實採取大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經濟獎勵措施,鼓勵他們到基層、到山區、到農村去,一定要將獎勵措施落到實處。以上海某區爲例,雖然也制定了鼓勵大學生在社區創業的相關法規。但是實施起來卻極爲不易,其中有一條就使許多大學生創業者望而止步,這條規定是:“凡是在社區創業的大學生必須要在本社區轄區內租賃房屋。”能夠符合此條規定者寥寥無幾,獎勵也就成了泡影。三是政府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培訓機制與失業保障體制,及時幫助一部分尚未完成從學校走向社會角色轉換的大學生調整思路,修正座標,儘快完成角色的轉換。同時,一定要珍惜經過多年培養的大學生人才,不能讓他們所學到的知識白白流失,要將一定時間內還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納入社會救濟體系,對他們實施必要的社會救濟。

4、社會的責任。全社會都要來關心這些天之驕子,大家都來伸出友誼之手,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決不能讓前文所講的那位大學生一年多內爲了辦好自己的相關手續,前後跑了8趟老家的事例重演。“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爲了不讓大學生們剛走出校門就遭受社會的冷遇,各方面都要儘可能公平地對待他們。以招聘企業爲例,要根據崗位選拔員工,設立既實用又環保的招聘方案。只要本科生能做的,完全沒有必要招來一位研究生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同理,只要是高職生、大專生就可以勝任的活,也沒有必要招來一位本科生來完成此項工作。要知道,人才的浪費,是一種更大的浪費,同時還可以爲企業降低人工使用成本。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很強、很快,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好角色的轉換。在他們步入企業大門後,人力資源部門要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從廠紀、廠規、安全、技術、生活等各方面進行強化學習,很快就可以使其融入企業這個大家庭中。

對每一位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一次次地參加筆試、面試,都是一次次嚴峻的考驗。“心勝則興,心敗則衰。”只有將自己的準備做得更好、更充分,才能從容面對新的、更大的挑戰。要根據自己每一次的失敗及時調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儘可能地讓對方看到自己的“長板”,從而使他們認可自己的這隻“木桶”可以發揮最大的能量。才能“吃一塹長一智”,儘可能少走彎路。

有位名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筆者作爲一名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也曾經有過許多次對學業的荒蕪、考試沒有下苦功的後悔與遺憾,但是深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心懷若谷,大膽實踐,勇往直前,認真做好就業籌劃,以優良的“情商與智商”面對每一份工作,面對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專業、能夠讓自己展開理想翅膀、奮勇拼搏的廣闊的就業平臺。

參考文獻:

[1]中青網。習近平赴天津考察,稱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2013.4.14

[2]易明。期盼孩子們能工作得更好。北京紀事,2013(9)

就業的論文 篇六

【摘要】

在全國畢業生大幅增加就業壓力加大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網店創業成爲了當代大學生解決就業壓力的有一個途徑。本文立足於大學生網店創業的這一現象,分析大學生網店創業存在的問題並對此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網店創業;創業政策;創業平臺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有680萬人,再加上往屆遺留下來的大量已畢業未就業的大學生,20XX年的就業形勢異常艱鉅。各地方爲鼓勵大學生就業,出臺了許多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優惠政策。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發展呈井噴勢態,網民增長較快,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爲39.9%。而商務交易類應用的快速增長,使得絡應用更加豐富,經濟帶動價值更高。其中,網上支付用戶年增幅80.9%,在所有應用中排名第一,旅遊預訂、網絡炒股、網上銀行和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分別增長了77.9%、67.0%、62.3%和45.9%。據淘寶網數據顯示,2009年的網上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同比翻番,佔國內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2%;2010年網購額達5231億元較2009年實現翻番增長,網購市場交易額佔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提升至3.3%;2011年網購額達6100.8億元;預計3年內網上交易總額將超萬億元,佔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提高至6%。

以上數據可以發現,中國互聯網應用正顯出網絡消費快速增長的顯著趨勢。但是和美國相比,民在互聯網應用結構上仍存在較大差異:美國互聯網在網絡消費指數上得分幾乎是中國的三倍。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我們中國的網絡消費增長還有更大的空間,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是可行的。

一、大學生以網店創業帶動就業的優勢分析

1、創業環境非常有利

民數已經達到5.38億,網購交易額已達到7849億元。2010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規範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也不斷加大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力度促進了網購市場規範性的提升推動了網絡購物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同時,現在很多大學生選擇網上開店創業,也得到了學校以及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大大的增強了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也具有積極影響,對大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促進畢業生就業和拉動經濟等也都具有較大影響。

可見,無論是行業發展前景、國家政策、學校家長支持力度等各方面,都爲大學生的創業營造了一個十分有利的大環境。

2、網店門檻較低,易於操作

開網店的前期投入並不大,首先只要有一臺電腦和一根網線硬件條件就可行了,其次網店是虛擬的不存在水費、電費和店鋪租賃費用等費用的支出,第三網店開店本身是免費的,電子商務模式目前是最先進的營銷模式,按訂單組織貨品,收款發貨,幾平不存在任何風險。

網上開店基本不受時間和場所這些因素的限制,給大學生創業者一個很自由的經營空間。網店的開設是在已有的平臺上進行經營,由平臺運營者來維護網站的正常運作,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停地運作。網上開店也不存在經營場所的限制,網店是虛擬的,只要創業者有足夠的商品,可以擺上成千上萬種商品,而無需考慮營業面積的問題。

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具有文化水平較高,對新生事物有較強接受力的特點。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已經對電子商務理論知識,以及一般的操作流程比較熟悉,思維也較靈活。這爲開網店打下了一個紮實的基礎。

3、積累經驗,爲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在校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工作和社會經驗,而用人單位往往最看重這一點,所以說社會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就業條件。對於大學生網上開店來說,從進貨到營銷,再到成本覈算、完成交易,每個步驟都能使學生們把書本上的理論用於實踐,這將爲同學們積累大量的工作和社會經驗。同時也爲將來的就業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

二、大學生開設網店的建議

1、選擇一個好的經營平臺是成功的開始。

同學們不能盲目地建立自己的商品銷售網站。建立自己的網站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還需要懂得一定的網絡技術,而且經營過程中的宣傳推廣成本也非常高。同學們可以選擇入駐大型運營平臺,如淘寶網、網易商城、新浪商城、易趣網等,這一模式的優勢是人氣很旺,也不需要很多前期投入,可以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高的收益。我們本學院的同學大約90%使用淘寶網購物平臺,淘寶網在國內C2C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高於80%,裏面網店經營配套的系統軟件也很多。

2、貨源是成功的關鍵

貨源是個重要問題,很多同學難以找到穩定可靠的貨源,這成爲了創業網店開設過程中最大的麻煩。貨源可以由以下幾個渠道解決:①進入當地的批發市場,從中尋找到自己滿意的貨源;②直接從廠家進貨,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更具有競爭力;③尋找當地的實體企業,爲其做網絡代理商;④在淘寶網中尋找網絡代銷貨源;⑤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幫忙,尋找到一些市場上不足的緊俏商品;⑥利用自己的創意,自己動手製作個性化商品。

3、服務是成功的保障

作爲店主而言,如果將網店做爲自己的一番事業,哪麼做好網店服務,提高顧客的購物體驗是網店成功的保障。網民對網店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挑剔的,除了貨品本身外,還希望網店做得美觀漂亮。第一印象對於我們的認知還是十分重要的,在網店中商品的所有信息都是通過眼球來獲得,所以在美觀上下一些功夫是店鋪興旺的制勝法寶。

解決好物流配送問題也是我們網店提高服務質量的途徑。和實體店鋪比較,網絡店鋪不可避免要更多地運用到物流系統。無論在商品的採購過程還是零售過程中,好的物流夥伴都能爲自己的業務開展提供很好的保障。作爲商家更加應該主動和快遞公司搞好關係,通過與快遞公司的合作降低單件商品的物流費用,同時增加自己的銷售量,最終達到和快遞公司共贏的目的。消費者對一個賣家商品的評價往往不僅指商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所選用快遞公司的服務質量。

三、結束語

總之,大學生選擇網店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就業壓力的越來越大也迫使大學生們去找到新的就業方式和途徑,最終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目前的大學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網絡的熟悉和知識的掌握,使的網店創業形式更適合他們。大學生開網店,只要在行動中慢慢積累經驗,注重實踐,找到好的渠道和方式,就會取得創業成功。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篇七

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充分解和把握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是理想就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就業在就業的形勢依然較爲嚴峻,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就業的機制有待完善,需要就業的人數多,就業高峯持續時間長。自2003年以來,高校應屆生數量以跳躍式幅度增長,2003年是1999年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212萬,比前一年增長46%,而到2010年更是高的630萬比2003年翻幾番,“大衆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大學生的就業高峯與社會的就業高峯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開始凸顯。

《淺談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觀》 篇八

關鍵字:新時期大學生就業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爲嚴峻,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爲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重點就當前的就業形勢、新時期人才的需求特點及大學生如何直面就業壓力進行探討。

就業是一個敏感的社會性問題,是民生之本。大學生的就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戶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每個大學生都面臨就業的現實,而且就業的形勢又十分複雜。因此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擺到我們面前,大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