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歷史小論文多篇

歷史小論文多篇

歷史小論文 篇1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孔明、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

諸葛孔明姓諸葛,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人稱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爲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爲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直到劉備死後,諸葛孔明爲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由於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後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助蜀國在他死後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孔明一生經歷過許多大的戰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孔明出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孔明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孔明。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已精神煥發,準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孔明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孔明並沒有抱怨,而是說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孔明說大話,於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孔明把從魯肅那裏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並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間,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孔明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間裏,諸葛孔明對他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後,有才能的諸葛孔明並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助後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但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孔明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着國家大事。

諸葛孔明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忘卻。

歷史小論文 篇2

唐朝年間,有許多人叱吒風雲。然而我卻對唐玄宗是情有獨鍾,他那精湛的統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爲廣納賢人,不惜委屈自己,這都讓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後也因貪圖享樂而自作自受。

當年的開元時期,可謂是繁榮富庶,毫無疑問,乃唐玄宗的統治優良也。選用姚崇作相,給繁榮又加上了一層必然。黃金搭檔在一起當然把唐朝的繁榮體現得栩栩盡致。唐朝詩賦讓人醉生夢死,都是因爲唐玄宗把詩賦加進了進士科爲主要的考試內容。唐朝農業方面有很大的發展,唐玄宗任君期間,共修建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產量大大增加。手工業日益發達,絲綢品漸漸出爐,技術高超。它的陶瓷業也不甘落後,奮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窯青瓷、刑窯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業獨領風騷。

數千古風雲人物,還看唐朝。

人無非此一時,彼一時。唐玄宗也無例外。也許是當時的碩大成就讓他過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裏是一片繁榮景象,以爲這兒已經是世界的邊緣,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貪圖享樂的心理油然而生,楊貴妃又闖入他的視線,無疑這時的朝政如同一本長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楊貴妃卻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說。當然他選擇了“小說”。“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仰慕唐朝那時的風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嘆息卻成爲文章的末尾插曲。

歷史小論文 篇3

我國古代唐朝時期,唐太宗在魏徵死去後,十分痛心地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這是唐太宗對魏徵人格的評價,以“鏡”爲標準,來衡量自己。

鏡子可以正衣冠。每天我們站在鏡子前面,面對着鏡子,發現自身的不足,加以補充、修飾,男的裝飾得英俊瀟灑,女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讓自己充滿信心,迎接新的一天的開始。鏡子讓人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若是一面古“鏡”,讓我們時刻牢記過去的經驗與教訓。古代的帝王都知道一句話——“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難道我們現代人還不能理解嗎?清朝末年,由於我國的農業、工業、軍事等方面的落後,八國聯軍纔會肆無忌憚地一直打到當時清朝的首都。讓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到了今天,我們不得不大力發展科技,加快前進的腳步,否則歷史的悲劇將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同樣的道理,“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學海之中,認真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經常以考試爲標準進行知識掌握的檢驗。通過考試,也可以知道各人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因而,我們的家長往往是以分數、以名次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的。每次都以最優秀的成績來看孩子們。但到最後還是少不了家長的棍棒教育。這也是人的一面鏡子及這面鏡子對人的作用。

鏡子讓人更美,讓我們更加勤奮地學習,讓國家更加強盛。

歷史小論文 篇4

在我國南宋時期,有一個人,在抗金戰火中成長爲一名出色的將領。他所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心爲國家效力,人稱“岳家軍”,可是,就這麼一個英明神武的英雄,卻被奸臣所害,真是可惜。

那時候,人民不斷起義。金先將遼滅了,然後再將錨頭對準北宋。在1127年,一舉殲滅了北宋,北宋皇帝的弟弟趙構逃到臨安,建立了南宋,自己登上了皇位。

南宋初年,金兵幾次南下,南宋抗戰派將領英勇抵抗,其中就有岳飛。岳飛幾次從金兵手中奪回失地,所以金兵都很怕他。後來,金軍又攻打南宋,結果,在郾城被岳飛的軍隊打敗了。因爲宋高宗和秦檜與金暗中勾結,他們害怕金兵會對他不利,所以便向金求和,讓他班師,並且解除他的兵權。

岳飛知道是秦檜陷害他,可是他仍然要回去,我認爲他簡直太呆了,居然聽信了昏君和姦臣的話,還去送死,要是我,我纔不會理會他們,反正軍權在我手上,要不投降金軍,還好做個大官,要不打敗軍軍,自己做皇帝。而他卻自尋死路。

但是,國家就需要這樣忠心的“呆子”!

歷史小論文 篇5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

莽莽烏江印着如血的殘陽,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錚錚鐵水,那立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地之間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爲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聽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從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爲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爲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你錯了,錯得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爲一個爲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天下了。

你不會知道臥薪嚐膽後的甜美,結局使你註定成爲一個爲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從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經成爲了過去。

你的愛與恨都隨着江水奔騰遠去了,如果你的靈魂真得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騎乘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

哎,可歷史誰又能更改……

悲——哉——,項羽!項羽,悲——哉——!

對歷史人物的瞭如指掌才能寫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佳作來,小作者平時對項羽資料的收集整理讓他在寫作時有了豐富的材料,全文以“悲”的基調來貫穿,悲哉,項羽躍然紙上!

歷史小論文 篇6

自從我看了外國侵略中的歷史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氣憤,由於外國的侵略和壓迫實在是太殘忍了,那昏庸無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讓,和求和。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唐太宗,武則天那時候的朝代唐朝都非常的興盛,唯獨到了清朝,出現了民族的敗類,“慈禧太后”那時候的皇帝光緒帝支持康有爲和梁啓超的意見來變法,可是光緒帝沒有兵權,慈禧太后聞之,簡直反對,這個昏庸無能的亡國之君又把戊戌變法破滅了,這個維持只有108天的變法,這表現了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的愛國之情。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到了圓明園,進去之後,看見富麗堂皇的寶物,開始實行野蠻的土匪行爲,拿不走的就砸,當一車一車的寶物從北京城拉到他們國家時,手挽着手,都非常高興。偉大的雨果作家曾經給巴特勒上尉寫了一封信,從這封信看出這位作家是嚮往和平,自由的人。藉此來諷刺來諷刺英法聯軍的土匪行爲。我的朋友對我說:這是兩代人歷史的結晶,這顯現了咱們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工匠師的鬼斧神工,在剎時間,被英法聯軍破壞掉了,現在咱們只能看見幾塊石頭,沒有任何的生息顯現在圓明園的面目上,從此我覺得這個被英法聯軍破壞掉的圓明園是咱們中華民族的恥辱。

咱們上上下下的炎黃子孫都要銘刻在心,“爲中華崛起而讀書”!

歷史小論文 篇7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嬴姓,趙氏,名政,秦莊王之子。

秦始皇是一個功大於過的皇帝。秦始皇吞併六國,開創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設郡縣制,奠定了封建統治的基礎;修馳道,爲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奠定了技術基礎。但秦始皇修阿房宮,秦始皇陵等的規模極爲龐大,濫用民力;焚書坑儒,抑制思想,摧殘文化;法令嚴苛,賦稅重,增大了人民的負擔。

我們不能僅僅把秦始皇修長城想作是濫用民力,統治殘暴的體現。修長城是爲了抵禦外族入侵,事實上也是如此。文獻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計較手段,不考慮人民的生活。

有人曾這樣評價,“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這種想法有道理,但並非說儒家不好。後世用“外儒內法”,是一種“外柔而內剛”的政策。以倫理道德束縛人們,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一味用法家最終被推翻的教訓。

所以說,我們要辯證的看待秦始皇。

歷史小論文 篇8

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位名人,他們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寫出多少動人心絃的“心聲”。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三字經》爲代表的作品最爲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爲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人之初,性本善;”用語言來傳遞內心的情感,其實細細的品味這些句子,何嘗不就是真理呢?《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一直流傳到我們這二十一世紀。總就是中華民族之氣勢,澆灌我們每一寸綠草。中華民族之強悍,無一離不開歷史的前進。中華民族之強盛,永遠就是我們最爲自豪的地方。

中國就就是一部史書,任憑風雨的擊打,任憑心中的怨恨,任憑刀槍的碰撞,它也依然在我們心中佇立,它也依然抵住“寒冷‘與“誘惑”一直抵達它想要到的地方。捧一股清泉,浸透明日的夢想,彷彿生的火焰,燃盡昔日的光芒。灑一線生機,承託古今的輝煌,恰似沉默千年後驀然地回首。唱一曲永恆,縈繞夢想的翅膀,宛如未來的餓光芒刺穿黑夜的黃昏。中國的國學就是一曲永遠也譜寫不完的詩歌。

歷史小論文 篇9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世襲制度使得世襲貴族永遠在政權的中心,西周的宗法制確保了世襲貴族的利益,這是一種以父系血緣關係爲準繩的“遺產(包括統治權力、財富、封地)繼承法。”世襲貴族一代代牢牢把握着政權。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以及秦國的商鞅變法,其中以商鞅變法最爲徹底。

《史記》記載商鞅變法,“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該規定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因而,招致了世襲貴族的怨恨。“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鞅後被車裂,但商鞅的新法卻一直執行下去,幫助秦統一六國。秦統一後採用皇帝制、郡縣制,高度的中央集權,此時,世襲貴族主宰政權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

而在秦末期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可見在當時世襲制度已經被進一步削弱;楚漢戰爭最終劉邦勝出,而劉邦的身份地位很低,表明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貴族政治行將結束。漢初的皇帝和大臣,大都來自社會的下層,形成漢初布衣將相的局面,它標誌着春秋以來統治集團的更新大體完成。官職不能世襲,而貴族對政權的影響漸漸削弱,在漢末,越來越多的大地主階級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掌控着政權,世襲貴族也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在漢及其後的兩千年裏,世襲貴族雖然還一直存在着,但是他們卻大多遠離政權中心,除了個別的對政權有較大的影響,卻再也談不上什麼主宰了。

歷史小論文 篇10

從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國曆經無數榮辱興衰,中國人民也飽受身心的煎熬。

不論是唐、宋、元,中國的經濟、科學都位於當時世界的前列。可自從明中到清末中國一蹶不振。可見明、清二朝對於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起着位高權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統治,對於中國的落後有一種不可推卸責任。

首先明清朝的科舉制度對於人才的開發起着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於清朝文人學士起着較大的.阻力。“八股文”對於明清朝文人學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礙。它像一個牢籠,將文人的思想拘束於一個範圍內,將原本胸懷大志,可以成龍的學子們,套上了鏈索,使他們的文學才華不可展現的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其次,“文字獄”也爲中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事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另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剛開始時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可是,當時西方國家發展速度飛快,逐漸超過中國,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的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使中國走向落後趨勢。

清朝從剛開始,“只留頭,不留髮”的統治到了最後的滅亡,這是值得他們反思的。當年,清朝剛入關時十分英勇。騎、射、打、獵都是他們的強項,可到後來他們一味的不務正業,奢移成性,最終釀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毀滅。

從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到亡國之皇溥儀,中國曆經了無數的榮辱興衰,什麼割地賠款,火燒圓明園,這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陰影。

歷史小論文 篇11

已是幾度春秋,歲月的車輪無情地碾過,歷史中的所有的功過是非已經淡卻在人們的腦海,封塵的歲月,永不泯滅的是道德的光輝與祖國的發展。

中國那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由革命戰士們的鮮血灑制而成的。歷史中,無數的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才譜寫的那麼偉大的史詩。又有多少人能夠回想當年聯繫現在爲祖國作出一份貢獻。一個人出生並非有着天生的才華,成爲所謂的天才,擁有着與生俱來的勇氣,成爲所謂的勇士,他們所經歷的磨難是一般人無法想象到得。這又是每個偉人的必經之路,即使離開一切都組成了現在的新中國。

你也許會問我爲何會提到歷史,因爲我知道今日的輝煌是由歷史中的偉大人物譜寫而成的。隨着國家的快速發展,現代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登月球、舉辦奧運會、環宇宙已從昔日的夢想化爲現實。家家戶戶用上電器已不是問題了。老百姓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快快樂樂地生活:學生們可以在學校裏,看騰飛的白鴿,看高揚的國旗,學習着書中和生活中的知識;中年:可以找一份安心的工作,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做一個誠實、善良、知法守法的人;老年:可以再晚輩的尊重下,安享晚年。

多麼美好的生活,我想每一個人都希望社會團結,那麼未來怎麼樣?不但需要我們來憧憬,還需要我們來盡一份力,即使一個人的力量那麼微弱,但是,只要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人多力量大,保留這一切就很容易變成現實。繁華的街道,絢麗的霓虹燈,高大挺拔的樹木這隻要大家攜手就可以成爲未來,只要大家出一份力:每人節約一度電,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億度電;每人節約一滴水,全國13億人就能幫助一個缺水地區;每人節約1元錢,全國13億人就能救助多少失學兒童。

其實,未來並不需要我們憧憬,只需13億人的中國心來感化世界,感化夢想,未來就不是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歷史小論文 篇12

絲絲纏足月歸高,瑤池傍影,朱顏美人笑。後逐華裳容顏老,傾城所笑成枯寥,望得堇色當年好,淚落殘衫所跡消,街寒婦人笑,街旁行人,婦人淚盡行人嘲。

我寫一首《蝶戀花》的景象,是古時的女子所處的玩物地位。而纏足,這種風俗,便在其中具有很強的說明性。男人喜歡女子的纖纖姿態,於是隋湯帝的某位妃子“別出心裁”地用布強行阻止腳的發育,使之脫臼變形,如此走起路來即有“弱柳扶風”的樣子。

於是這纏足,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母親爲了女兒的未來,能夠攀上大戶,只得狠心爲其纏足。孩子的哭聲,母親含淚的撫慰,一時間流滿了整個國土。雖然如此,但這種惡習卻從未消停過。

難道女子生存的意義,就在於成爲男人閒暇的玩物?固然不是如此。古有武則天登基皇位,花木蘭替父從軍,都體現出女子柔弱之外的剛強。可這些例子畢竟只在少數。

而形成女子即玩物這種觀念的原因,便在於女人自我貶低,自認是弱者,纔會到那男人妻妾成羣不爲過,女子不守貞操則該死的場面。女人們想盡方法討好男人,只是爲了可以生存。而自己卻不能讀書,不能像男人一樣從事商業,養活自己。甚至一度被稱作是“紅顏禍水”。亡國之事亦有,先有妹喜亡夏,後有妲己亡商。但在古人口中罵的卻只是女子,怎曾未想過這些國王都是些殘暴庸碌的昏君?

論語中有:“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語潑盡世代女子。而如今,破除了封建,破除了纏足,曾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亦在時代變遷中有了尊嚴。這便是解釋爲何古代女子如此當人玩物的原因,因爲她們不曾維護自己,不曾承認自己,自居弱者的位子,纔會被時代的塵埃所埋沒。

一篇寫罷,只有再度翻開一本本積滿灰的書時,才能再回首那些歷史塵埃中那些被污穢湮沒的紅顏,體會她們那種存在於封建時代的哀怨吧。

歷史小論文 篇13

那春,那夏,那秋,那冬,依舊在忙碌着這一切一切。從出生的第一聲“哇”叫,到揹着沉重的書包踏上渴望已久的求學之路,直至現在的自己經歷了漫長的十五年。這風、這雨的襲擊,讓自己看到了堅強之門,使自己學會一直沉思着,沉思着……

十五歲,自己多了一份思索。

戲曲·思索

從小自己就被那電視裏的種種人物所迷住了,喜歡隨着他們的表演組建哦出一些連自己都不懂的古怪動作;喜歡穿着媽媽的長裙大衣,配着一雙使自己摔了無數次跟頭的高跟鞋,跌跌撞撞地走着,模仿京劇人物的音色,開始對着鏡子表演起來。然而,現在的自己,不再沉迷於那電視劇人物的喜怒哀樂了,不再爲了高跟鞋而跌倒了,因爲自己明白了:人生不就是一部連續劇嗎?自己不就是戲中的主角嗎?只要做好現在的自己,這部續劇不就是很精彩很精彩嗎?那因情況而跌倒而摔傷不就是人生坎坷路上的種種挫折嗎?只要你不放棄,演好你現在的角色,不就是很完美嗎?

歷史·思索

歷史的悠久,歲月的漫長,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好好珍惜現在,不然眨眼間又是一個歷史。以前自己幼聲幼氣地問媽媽:“媽咪,歷史是什麼?”嗎猶豫了許久說:“女兒,時間就是歷史,昨天是歷史,剛剛的前一秒也是歷史。”當時的自己還不明白,以爲歷史就是以前,以前就是歷史。當自己開始接觸歷史,當自己開始尋找歷史,當自己開始重視歷史,歷史就不是純粹的歷史。自己開始學會說“讓那成爲一種歷史。”“不要讓這乘務一種歷史。”自己懂得,歷史就是時間,一秒鐘錢你是什麼,那麼後一秒到時,剛剛的前一秒就是歷史,從山頂洞人的出現到到現在的前一秒都是一種歷史。這些都是一分一秒的時間積累起來的所以自己們要好好珍惜時間,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十五歲,自己多了一份思索……

歷史小論文 篇14

山東省自古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齊魯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東部是齊國,西部是魯國,故山東又稱“齊魯之邦”。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都出現在山東地區。山東省還是漢唐絲綢貿易的主要供貨地,是絲綢之路的源頭。山東歷史上曾出現了一大批在中華文化乃至世界上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

曲阜三孔: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爲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爲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爲南北兩片。大汶口文化屬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大汶口文化以農業經濟爲主,種植適合黃河流域的耐旱作物——粟。

大汶口文化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距今4500~6400年。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次的挖掘發現,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都異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壺、罐、鉢、盤、杯等器皿,分彩陶、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幾種,特別是彩陶器皿,花紋精細勻稱,幾何形圖案規整。生產工具有磨製精緻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製骨器,而骨針磨製之精細,幾可與今針媲美。墓葬以仰臥伸直葬爲主,有普遍隨葬獐牙的風習,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財富。一般認爲,早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中、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爲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爲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浙沿海地區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歷史小論文 篇15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中,曹操那陰險的心理令人生畏;在京劇中曹操那白臉奸臣的角色在衆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一聲聲笑裏藏刀,總讓人毛骨悚然。也許是因爲他違背了傳統的中庸思想,所以背上了奸詐、狡猾的惡名,引來千古辱罵……

“論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那麼曹操到底是好是壞呢?引起了衆人爭議。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不是曹操心軟憐惜人才,收留了黃蓋,怎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上了周瑜的當?

由此上溯,曹操有着一顆愛惜人才的心被世人公認。他不僅愛惜人才,自己也喜愛文學,足智多謀,寫出文章樸實而不華麗,精湛而不囉嗦,使得千古聞名的《觀滄海》流傳至今,成爲千古佳話。也許因爲他的善於用人,才智博學,使得他成爲傑出的軍事家、文學家,使魏日益強大。

如果光說曹操善於用人,那我將會說“no”,這個從物也有充滿人情味的一面。

好友逝世使得家族破裂,唯一的女兒蔡文姬因父親亡故被迫遠嫁匈奴。爲了替好友找到女兒,曹操千方百計,派發使臣遠抵匈奴,多次交涉,幾經戰亂,終於接回了蔡文姬,爲好友了卻了一樁心願。怎麼又不讓人感動?

古今中外,對於曹操衆說紛紜,他也以自己獨特一面向衆人展現着自己,帶上一份沉默,一份讚賞,靜靜地沉靜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