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大學聯考的滿分議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大學聯考的滿分議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範文:2021年全國甲卷 篇一

百年征程,夢圓復興,這是可爲的時代;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這是有爲的楷模。泱泱華夏五千年,有爲的精神亙古不斷,有爲的志士不勝枚舉。知可爲,更有爲,我輩應博古通今,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知其可爲,必爲之。那些敢於獻身的志士,是一定會瞅準機會就往上衝的,絲毫沒有退縮的念頭。知道有機會就一定去嘗試,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大釗先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先聲,一個世紀之前中華危亡,國人愚昧,他知道,馬克思主義一定能救中國,也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明確了這一點,他高舉紅旗,無畏衝鋒,帶來了革命嶄新的未來。還有袁隆平院士,看盡了國外的冷嘲熱諷,信念依舊堅定:雜交水稻能讓中國人端緊飯碗,科研,必須的。六百,一千,甚至一千二,曾經想都不敢想的數字,現在已經成爲現實。有可爲,必有爲,這是必勝的信念,更是自信的表現。

知其可爲,勇爲之。探索是驅動發展的原動力,每次的探索都是對未知世界的勇敢挑戰,這種對未知的毅然嘗試,正是中華民族發展繁榮的原生動力。陶成道,也就是爲人們所熟知的萬戶,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嚮往飛鳥,嚮往天空,雖獻身科學,但也正是他的如此遐想,讓飛天不再遙不可及。

蘇軾,高吟“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人雖老,心不老,探索不止,被朝廷所排擠,卻仍想爲官一方,造福一方,他的骨子裏是有股傲氣與倔勁兒的,仰天長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終成中華詞壇上一顆閃耀不滅的明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是前路茫然,但中華民族從未退縮。

知其可爲,毅爲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不滅信仰。子路在魯國都城的外門過夜。早晨開城門的人問:“從哪裏來?”子路說:“從孔氏那裏來。”早晨開城門的人說:“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是要做的人嗎?”一個普普通通的看門人用“知其不可而爲之”來評價孔子,孔子的執着與堅韌可見一斑,雖是不可爲,但也憑此流芳千古。人人都說不可爲,但幾千年來,我們的有爲有目共睹,中華民族不會輕言放棄。

縱觀古今會發現,無論是否可爲,中華民族都有爲,且大有爲。最近的一篇新聞很令人痛心,敬愛的袁隆平院士離我們而去了,但是我相信他的事業一定會後繼有人。據報道,美國有近三百八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卻只有八位,但是我相信中國不缺人才,中國 不缺創新。

未來,大有可爲,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必將大有爲!

窮其可能 篇二

人們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感嘆她的不可思議。蕭伯納卻時常夢想着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堅定地說道:爲什麼不能這樣。

的確,未發生的不代表它不可能,只要我們擁有自信、勇氣、智慧,定能將心中的夢想實現。

窮其可能,需要強大的信心。建國之初,外國人認爲我們很難解決溫飽問題。但袁隆平卻不相信,他的心裏有個夢想,在金色的秋季,讓老百姓滿臉笑容地收穫沉甸甸的莊稼。爲了這個夢,他廢寢忘食,苦心鑽研,他充滿自信,這自信源於他對雜交水稻的深信不疑,這自信源於億萬國民的支持。他做到了,他解決了上億人民的溫飽,他令世界都不得不歎服:“爲什麼會這樣?”或許有些人從內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只要有了強大的自信,並努力爲夢追尋,那爲什麼不能這樣呢?

窮其可能,需要無比的勇氣。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詩仙李白在被貶謫之後,發出內心最本真的呼喚。李白曾在長安有過一段富足、不愁吃穿的生活,但權貴的不屑、欺壓,使他一次又一次違背了自己的心性。終於他鼓足勇氣,散盡千金,與友暢飲,同銷萬古之愁。他不懼貧困,不懼冷落,更不懼嘲諷。他帶着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暢遊山水,夢遊天姥,碧溪垂釣,夢日乘舟,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也因此成爲一代浪漫主義大詩人,被後代稱爲詩仙。

窮其可能,需要超人的智慧。結束後,國人對中國的發展道路深感迷茫。鄧小平用他睿智的雙眼,審時度勢,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事實也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中華民族也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若無非同常人的智慧,鄧小平又怎能撥開前進方向的迷霧,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呢?

立足當下,我們不應發出“怎麼會這樣”之問,發生的已成定局,也必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應像蕭伯納一樣,時常幻想着一些未曾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爲什麼不能這樣?”

充滿自信,擁有勇氣,培養智慧,我們必能窮盡人生一切可能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議論文 篇三

《鏡子》

鏡子——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當你做病毒檢測的時候,一定會用到顯微鏡,那樣你就能清晰的判斷出病毒的類型,以便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當然,如果你不幸選擇瞭望遠鏡,那我敢保證,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但,如果你想用“顯微鏡”一樣的方式,去審視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他們的性格、行爲或舉止,我想那更是一個糟糕的結果,我敢保證你最終會一個朋友也得不到,因爲他們在你的觀察下,會變得滿身瑕疵,一無是處。記得古人也說過,“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確實如此嗎?如果你有幸站在平面鏡面前,你的確可以審視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對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鏡”,我想你不一定會真的哈哈大笑——因爲你或許會醜態百出,或許會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嗎?

也許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夠走遍世界,但其實,在邁步之前,你應該學會觀察或審視世界。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會東張西望。是的,我們應該把眼光投向長遠,甚至是未知的領域,至少我們能事先辨別方向,約略定位自己的座標,也能感知你所處的環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嗎?那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醞釀。

遠望是爲了遠行,也是爲了讓我們跳出我們所處的座標點,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燈下陰霾”,擺脫拘泥與一葉障目。但要遠行,自然要日積跬步。因此,我們還要善於低下頭,腳踏實地,做好我們身邊清楚而具體的每件事情,必要時,我們應該用一下“顯微鏡”,去觀察事物關聯的蛛絲馬跡。也許我們不會完美,但應該有追求完美的執着和堅持。這個過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總是豐滿,但現實卻頗爲骨感。要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使我們在經過努力之後,越來越切近我們的理想,其實,我們是可以樂觀的,當然不妨站在“哈哈鏡”面前去自嘲一下,當然也包括別人的調侃,甚至諷刺。這是成功必要的經歷。如果說遠望與顯微的觀察,是爲了處理好我們與我們所在世界的關係,那麼,當我們站在“哈哈鏡”面前的心態和勇氣,其實是需要我們有直面別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氣——我們不能在世界裏像堂吉訶德那樣橫衝直撞,獨來獨往,我們必須學會合作與分享,這樣我們才能快樂的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衆星捧月般的支持你,但你始終可能會面對兩個自己以及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像真實的你和鏡子中的你,有時並不完全統一,那麼說服自己,爲信仰、信念、理想而堅持,有時比說服別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爲重要。世界是我們的,我們是世界的,我們在嘗試用各種方式和手段觀察與感知世界的同時,世界也在觀察我們,因此,我們在改變世界的同時,還要學會適應世界和身邊的人。處理好我們與世界,我們與別人,我們與自己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我們達到目的之前必須要處理和麪對的很重要的一個前提。

如是,輕裝上陣,帶着我們的理想,向着目標進發,離“衆裏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妙境地,其實就已經不再遙遠。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人合一,誰奈我何呢?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議論文 篇四

得與失,是一個過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則流傳千百年的民間故事,告訴我們要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而故事發展進程中展示的塞翁、鄰居們對得與失的不同看法,可以啓迪我們:得與失,不僅僅是一個終點、一個起點,更是一個過程。

鄰居們對塞翁的吊、賀、吊,體現了鄰居們把得與失看成是結果,是終點;與鄰居們反應相對應的是塞翁依次提到的福、禍、福,體現了塞翁把得與失看成是起點的可能性更大些;而故事進展的一波三折,更是詮釋了應該把得與失看成是一個過程的道理。

得與失,是一對矛盾,我們的人生就是貫穿了得與失。

得與失,有小大之分,有近遠之別。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社會不會一成不變,會經常遇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場景,在得與失的矛盾碰撞中,就要看我們如何對待得與失了。如果我們把得與失看成終點,儘管可以好好總結過去,但會讓我們失去對未來的憧憬。如果我們把得與失看成起點,儘管可以重新揚帆起航,但會讓我們忽略對歷史的總結。而如果我們把得與失看成過程,則既可以讓我們反思過往,也可以珍惜當下,更可以憧憬未來。

“得與失”是一個相互交織,相互轉化的過程。

新中國第一座自己設計、自制設備、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的建成,使當地淹沒了49個鄉鎮、1377個自然村,移民累計29.15萬人,這讓原先富庶的當地成了杭州地區最貧窮的地方,這對當地百姓來說,當時收穫更多的是“失”。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安江水電站的建成是中國水利電力事業史上的一座豐碑、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傑作,這對當時乃至現在的中國來說,收穫更多的依然是“得”。

我們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得與失這個過程。

如今,因新安江水電站的存在而形成的擁有“天下第一秀水”美譽的千島湖,更是堅決擯棄了發展工業促經濟發展這一短時可以有“得”的做法,而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暫時有“失”的生態發展道路。儘管千島湖地區的發展目前依然處在杭州地區的末尾,但千島湖的一湖秀水,使千島湖成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佼佼者。隨着與千島湖發展配套的千黃高速、杭黃高鐵的開通,隨着千島湖成爲杭州等大城市的飲用水基地,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走生態發展道路的千島湖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武漢封城的壯舉,“失”的是武漢一城,“得”的是我們全國,乃至整個世界;生活證明,我們青年學生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的過程,就是一個“得與失”辯證發展的過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雲舒。”作爲新時代青年的我們,需要的是把得與失看成過程,在社會發展建設的道路上紮實地走好每一步。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議論文 篇五

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樑的低迴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羣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着奮鬥的本能。

隨着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着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

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鬥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爲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鬥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誌着人類作爲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爲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爲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爲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爲什麼下雪總在夜裏?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爲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性。

貓被誘惑矇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鬥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