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社會現象論文通用 社會現象論文精品多篇

社會現象論文通用 社會現象論文精品多篇

如何寫社會現象論文 篇一

爲了給每一位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消費環境和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經營環境,確實加強單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注重效益,確保安全。特鄭重向社會作如下承諾:

一、單位所有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營業時間內保證暢通無阻,保證不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上堆物,保證安全出口在營業時間內不封閉、不上鎖。

二、定期對本單位的消防設施、應急照明和安全疏散、安全出口標誌等進行全面的檢查,保證消防設施和標誌始終處於符合國家消防技術規範要求的狀態。

三、所有員工經過消防安全培訓。

四、經營場所保證不設置員工集體宿舍。

以上系我單位作出的承諾,我單位將信守承諾,若有違反上述承諾內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xx省消防條例》的規定,我單位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承諾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社會現象的論文 篇二

淺談《落窪物語》中的社會現象

摘 要:平安時代關於繼子欺凌的物語非常多,《落窪物語》被稱作是繼子欺凌物語當中的代表作。本稿通過《落窪物語》當中描繪的社會現象,以作品中的對話和故事爲依據,分男女主人公形象,進行分析與考察。以此來淺析繼子欺凌物語中的社會現象,考察作者對社會缺陷的批判與作者所提倡的社會。

關鍵詞:《落窪物語》;繼子欺凌;社會現象

緒論: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1192年前後)有很多關於繼子欺凌的物語,其中《落窪物語》被傳成書於10世紀末前後,《落窪物語》不僅寫出日本中古時代關於繼子欺凌的方面,也是一部表現手法與內容構成高度完善的物語。全書由四卷構成,作者不明,一般認爲作者是一位男性知識分子。從書中所引用的漢文典籍以及文中赤裸裸的描寫來看,作者被認爲是當時的男性下層貴族階級。源順、源相方等人被認爲是作者的候補人選。大多數的繼子欺凌物語的結局,均以繼母受到懲罰,繼子過着幸福的生活而告終,一般沒有以繼母的生活變好的事例發生。但《落窪物語》中的卷四中寫到,因受到道賴的援助,繼母的孩子們重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一結局來看,有學者們認爲,卷四是由後人補充創作的,甚至有的學者認爲卷四是由清少納言所加寫。至於哪一種言論是正確的,學界尚無定論。

《落窪物語》被評價爲,恩仇界限分明,情節簡單,以繼子欺凌的情節爲中心,真實地描寫了當時貴族社會的物語。主人公是中納言源忠賴的女兒(落窪姑娘)。落窪姑娘與母親死別後,寄養在繼母處,受到繼母冷眼相待,住在低窪房間裏,遭受繼母的無情虐待。但,她與此時出現的貴公子、右近衛的少將道賴相會,愛慕落窪姑娘(以下簡稱落窪)的道賴就經常去她的住處了。落窪受繼母所監禁,後被道賴救出,兩人相結合。道賴成功地向欺辱落窪的繼母復仇,中納言一家受到道賴的庇護得以幸福地生活下去。

本稿淺析繼子欺凌物語中的社會現象,考察作者對社會缺陷的批判與作者所提倡的社會。

一、《落窪物語》著作的時代背景

物語文學的產生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古代小說的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存在。物語文學對日本文學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可忽視。《落窪物語》就是其中之一。

各民族文學的誕生,都隱藏有各自的社會原因。物語文學誕生於10世紀初的平安時代,正值日本古代社會崩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在思想領域方面,宗教盛行,尤其以佛教大行其道。佛教作爲在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之一,在6世紀經由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並且,當時的貴族社會逐漸衰敗,社會面臨腐敗,貴族階級的知識分子中,尤其是中下層貴族中的文人墨客深感焦慮,他們接受佛教的思想作爲精神寄託,幻求遁世,企圖在現實矛盾的不安中尋找慰藉和解脫[1]。另一個時代背景爲一夫多妻制。《落窪物語》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被創作的。

受到佛教的巨大影響這一事實,從文中即可得到確認。文中頻繁地寫到罪障、後世、來世、神佛、法師、經佛等字眼,也出現了新年初拜與法華八講等。尤其關於法華八講,詳盡寫出,足見其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落窪物語》表達了因果報應的思想理念。

二、男主人公形象反映的社會現象

這一時期,從天皇乃至庶民,均無限制地娶妻,在這樣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下,繼子、繼母這一現象也就很普遍了。由於訪婚這一習俗的存在,孩子是在母親家被養大的。父親有很多妻子,但也只能和其中一人生活在一起。因此,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麼身爲正妻的繼母要養育沒有血緣關係的落窪,也就出現了繼子、繼母的現象。就這樣,當時的社會雖然是一夫多妻制,但男主人公形象反映的社會現象是一夫一妻制。

道賴被傳是個極其好色的人,他起初對落窪的感情很隨意,可是隨着交往的深入,道賴對落窪的感情越發誠心誠意。訪婚的第三個日子,道賴冒着大雨去見落窪。對此帶刀說道:“這樣深切的愛情,沒有前例,真是古今無類,難得之至啊!”(卷一)。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道賴對於落窪深切的愛意。此外,道賴幫落窪縫衣,沒能救出被監禁的落窪時他甚至會哭泣,從這些事也能看出道賴對於落窪的愛意。這些行爲想必在當時的男性身上並不多見。

道賴自身來看,當乳母推薦道賴與身處高位的女性相親時,道賴這樣說道:

“倘若是獨身的時候,這些話真是可感謝的。但是現在我已經有了夫人,你就給我去回報他們吧。”(卷二)

“這種事情,真是可惡至極!即使皇帝把女兒賜給我,我也一定是拒絕的。前幾天我已經對你說過:我最怕做薄倖郎。我知道女子最痛苦的事,是男子另有新歡。所以這方面的念頭,我已經完全斷絕了。今後如果有人說長道短,你絕不可以相信。”(卷二)

從道賴的話中可以看出作者提倡一夫一妻制的想法。並且從帶刀和阿漕的關係,以及道賴母親的話中也可以看到一夫一妻制的現象。作者批判了當時社會爲了得到權利而結合的婚姻,也批判了一夫多妻制引起的繼子欺凌等社會倫理問題。想必作者是通過主人公,描繪出了他心中理想的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吧。

文中描繪的另一社會現象將用原文舉例說明。有關年老的右大臣將近衛府大將的職位讓與道賴之事,文章寫道:“這時代一切事情都可由他們一家自由支配,所以沒有一個人表示反對。(卷三)”,道賴將大納言之位轉讓給落窪之父時也寫道:“這時勢是他可以自由操縱的,所以他說這話。(卷四)”。描繪了當時社會隨意轉讓與操縱權力的景象。

三、女主人公形象反映的社會現象

平安時代關於繼子欺凌小說非常多,可以認爲當時繼子欺凌的社會現象非常普遍。卷一中也兩次寫到“繼母這樣做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兒”。

繼母多次欺辱落窪。首先,繼母讓落窪住在低窪房間裏。落窪也就是從這房間而得名。有着優秀縫紉技藝的落窪,總是爲繼母的女婿們縫衣服,稍遲一些就會被嚴厲訓斥。其次,也不讓去看臨時祭的舞蹈。而且,繼母騙丈夫中納言說,落窪與她侍女的丈夫帶刀私通,把落窪監禁在屋子裏,一日只給一餐,還讓她縫衣。最後,把此屋子的鑰匙給了自己上了年紀的叔父典藥助,計劃把落窪許配給他。幸好此計劃以失敗爲告終。卷一中有寫,繼母打了自己的孩子三郎君,但沒有一處寫到打了落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但對繼母欺辱落窪,卷二的開頭通過少納言的話寫道:“世間怎麼會有這樣無情的慘狀!”。通過這段話,作者難道不是想批判平安時代的社會現象嗎!

另一個是關於女性無力的社會現象。平安時代對於女性來講雖被稱爲是一個華麗的時代,可認爲連自己的明天都不知道在哪裏的女性應該也非常多。落窪懷子,產男嬰,兩人相繼出生,道賴之母便將落窪看得更重了,當時的社會盛行男尊女卑思想,女性無力現象就多了。

落窪只得偷偷地流淚,她不想活在這世間了。(卷一)

落窪姑娘獨眠在房間裏,自言自語地吟道:“慈親若肯垂憐我,速請來迎赴九泉。”這是信口低吟,聊以遣懷而已。(卷一)

就這樣,只是在痛心現實,長吁短嘆,連死都無法決定,當真無力。

道賴爲落窪報了很多仇。但落窪卻連阻止他都辦不到。無論如何勸阻,道賴卻絲毫不聽,所以只能聽道賴的話。通過描寫像這樣的女性的無力,來描繪當時社會中女性的生存狀況以及處在被動的狀態。

四、男、女主人公形象共同反映的社會現象

有一天道賴中納言對夫人說:“源中納言的確年紀大了。世人對老年父母總是要表示孝養的。有的五十歲、六十歲上慶祝新年,舉行管絃樂會,使親心歡喜;有的在新年裏供奉嫩果;有的舉辦法華八講,供養佛經或佛像,花樣繁多。我想也做一點,藉以一新耳目。”(卷三)

這裏寫道,世人對老年父母總是要表示孝養的。即,世上贍養老人的事兒是天經地義的,這被認爲是當時社會的美德。文中的男主人公,最初爲了自己所愛的妻子,對中納言一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地實行報復行動。但最後,中納言不計前嫌,拜訪三條的邸宅時起,落窪決定開始對父母盡孝。

道賴和落窪爲了中納言的來世,爲他舉辦法華經八講會。爲中納言辦七十大壽。道賴將自己的大納言之位也轉讓給了一直想當大納言的落窪之父。落窪考慮到繼母的來世的功德,讓繼母以非常莊重的儀式當上了尼姑。全書以這樣的美德,以大家全部得到幸福而結局。

結論:

本稿,找出物語原文中的證據來淺析繼子欺凌物語中的社會現象,考察了作者對社會缺陷的批判與作者所提倡的社會。作者借主人公形象,描寫出了很多的社會現象。通過撰寫繼子欺凌物語,批判了當時一夫多妻導致的社會問題以及爲了權力的婚姻。這部作品反省現實社會,隱藏有批判的態度,憧憬着與現實截然不同的理想社會,也就是提倡一夫一妻制這一倫理道德吧。同時,作品指出社會矛盾,批判落後的思想,表現先進的思想。通過道賴的復仇,提倡懲惡揚善。因爲現實生活中繼子基本不會得到自己的幸福,讓不幸的人的夢想與願望能夠在物語中得以實現,並設定繼母一家都得到幸福。通過這些,讚美了孝順父母的美德。

《落窪物語》是以落窪被欺凌爲主題所展開的故事,但實際上是否有可能是爲了突出道賴這一人物的作用以及表現完美的貴族形象而展開的呢?這也是個疑問。

註釋:

[1]唐月梅。日本古典小說之先驅――讀《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窪物語》[J]。外國文學研究,1983(03):72.

參考文獻:

[1]豐子愷(譯)。《落窪物語》[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唐月梅。日本古典小說之先驅――讀《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窪物語》[J]。外國文學研究,1983(03)。

[3]西入美保子。平安朝女性の真�g�D落�D物�Zを基にして�D[J]。學海,1995(03)。

[4]林嵐。論《落窪物語》中的王朝貴族甩想[J]。外國問題研究,1998(4)。

[5]石寒。《落窪物語》中女性形象的比較研究與解讀[J]。日本研究,2003(3)。

社會現象論文 篇三

淺析教育公平與社會排斥現象

摘要: 公平是相對於不公平存在的。對弱勢羣體來說是不公平的情況,不能指望強勢羣體主動來改變,而這正是政府的責任所在。在市場有限介入教育領域的情況下,政府如何調節教育機構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教育政策的角色和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關鍵詞: 教育公平;社會排斥;公平教育資源

1 教育政策與教育公平的邏輯關係

1.1 教育政策的價值基礎和目標指向

我國的教育政策一定要使大多數受教育者受益。在義務教育階段,要維持它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維護教育機會的公平。在高等教育階段,要實現有限的教育公平,將市場機制有限的引入進來,自主確定收費標準,有助於提高受教育者的質量,提高教育的效率。同時輔以弱勢補償制度來保證教育公平。

1.2 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判斷原則

1.2.1 確保社會成員公平地獲得基本的教育資源

在當今知識社會裏,不論出身、地位和財富,必須要接受基本的教育,才能保證一個人真正的融入社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利益。因此,能否保證每名社會成語享有基本的教育資源是判斷教育政策是否公平的標準。

1.2.2 要保持基本教育和非基本教育的合理差距

教育公平必須以差別爲前提,教育公平只是在特定的範圍內消除差別,但不能全盤抹殺差別。因爲現實中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社會成員公平的接受基本教育,卻不能無差別的接受非基本教育。在非基本教育當中,應當適當的收取學費。

1.2.3 教育資源的補償原則

在上述不均等的分配了非基本教育資源後,我們還要根據教育公平的原則,給非基本教育資源中,獲利較少的社會成員適當的補償,因爲無論如何,非基本教育資源也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適當通過優惠或減免的手段,給弱勢羣體適當的補償也是應該的。但是這對那些天賦聰慧、出身幸運、辛勤努力的人是不公正的。更好的方法是對他們的上一代,通過徵收遺產稅或是個人所得稅的手段來轉移非基本教育資源。

1.3 促進教育公平的政策邏輯

第一,要建立教育資源的調節機制。逐步縮小城鄉教育之間東西部之間的教育差距,進而縮小不同地區的教育就、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

第二,要形成一種有效的利益平衡機制。來平衡不同利益羣體的利益訴求。教育政策要顯現教育公平的目標,就要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和利益。

第三,教育政策要加強對弱勢羣體的補償力度。要形成一種機制,在公平和效率的目標權衡中,始終把公平放到最基本的價值標準上,教育公平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反思現階段教育領域中的效率主義傾向,需要相關的教育政策來調節和保障。

2 流動兒童的教育公平的問題

2.1 制度排斥造成的流動兒童的教育不公平

制度排斥是結構性排斥的主要表現,是因爲政策的制定或失誤造成的,無論什麼原因,這種排斥受到了政策、法律和習俗的保護。在中國,弱勢羣體受到制度排斥的顯現十分突出。最典型的就是戶籍制度了。與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密切相關的就是由戶籍制度衍生出來的兩個具體制度了,即教育財政投入制度和升學制度。

2.2 經濟排斥造成的流動兒童教育不公平

經濟排斥主要指勞動力市場的排斥。正是由於經濟排斥,造成了進城的農民工經濟狀況不好,影響到了流動兒童的教育,造成了流動兒童的“上不起學”的狀況。經濟排斥究其原因還是來源於戶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勞動力市場。城市人因爲有城市戶口,可以找到待遇好、醫療好、有各種保險和保障的國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工作。而進城農民工由於是農村戶口,只能成爲臨時工、合同工等,小部分人成爲僱主,大部分人的收入比較低,應得的社會保障無從談起或比較差。嚴重影響到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他們只能上民工子弟學校,或者雖然能到公辦學校,卻要負擔高額的學雜費和借讀費等。更有甚者,部分流動兒童過早輟學。

2.3 文化排斥造成的流動兒童教育不公平

文化排斥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偏離了社會認可的主流的行爲、生活發展方向(life orientation)和價值觀而受到的排斥。第二個是少部分人由於堅持自身的文化權利而被主流社會所隔離。中國的文化排斥也和戶籍制度相關,是因爲偏見造成的,需要溝通和了解。流動兒童的文化排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進城的農民工和孩子受到的文化排斥。其次,是城市兒童對流動兒童的文化排斥。最後,是教師對流動兒童的文化排斥。

3 問題和建議

3.1 對流動兒童的社會排斥 兒童期是人的社會化的出發點,同齡羣體是兒童社會化的媒介,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流入地兒童對流動兒童的社會排斥,兩者之間不能組成同齡羣體,因此,流動兒童就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不懂得遵守規則和團結互助,可能對城市世界產生恐慌,導致叛逆等行爲方式的出現。

根據U曲線假設,遷移者對遷移地的適應時間呈現U曲線形狀。在第一階段,遷移者對遷移地表現出新奇和興奮。在第二階段,開始表現出對未知的地區和人的陌生和壓力。第三階段,如果很好地和遷移地區融合,就進入了第三階段。但是由於我國的呈現二元結構,遷移地對流動兒童的社會排斥,延緩了流動兒童適應城市生活的過程。

3.2 建議

消除制度性障礙。必須剷除戶籍制度對流動兒童的不利影響。在我國,正是戶籍制度形成了一道屏障,限制了流動兒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力。改變人們的觀念,城鄉之間是平等的,不存在特權階層,消除對流動兒童的社會排斥。因爲流動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還要建立專門組織和機構,來維護流動兒童的權益。

4 新貧困家庭子女教育公平問題

新貧困家庭的界定是依據1999年國務院頒佈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作爲標準,城市的貧困人口分爲三類:第一類是: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和無法定贍養人的三無人員。第二類是:失業後,家庭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市居民。第三類是:在職人員領取工資後,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市居民。後兩類就是城市新貧家庭。前一類是傳統的城市貧困家庭。我們的研究聚焦在後兩類家庭中子女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經濟狀況對這些家庭子女教育的影響。

良好的教育對貧困家庭的子女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將幫助他們認識客觀環境和自身,將爲他們的未來創造更多的機會。如果沒有受到教育或者足夠好的教育,將有可能導致貧困,而貧困家庭會逐漸被社會邊緣化,反過來又成爲子女受教育的障礙。這樣我們得到了一個有用的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圖1分爲內外兩個循環,內循環表示,因爲貧困使子女教育受到影響,以及因爲貧困受到社會排斥,成爲貧困家庭子女教育的障礙。外循環表示,由於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子女仍然處於貧困狀態,同樣受到社會排斥,處於貧困狀態不能自拔。

4.1 入學機會的排斥

入學機會的排斥直接影響到被排斥着接受教育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所謂入學機會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二是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新貧困家庭子女教育社會排斥主要體現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在教育資源有限而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的孩子選擇了念職業高中或者直接選擇就業。

4.2 學習條件的排斥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部分。其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來說尤爲重要,這些教育過程都需要必要的學習環境、學習用品和其他各種花銷,另外還有些課外活動也需要不少錢。由於經濟負擔沉重,貧困家庭的子女沒有條件參見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沒有條件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相對來說,學習的質量和素質就很難保證。甚至有些學生還有照顧家庭的生計,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有的學生因此自卑,對學習失去了

興趣。

4.2.1 學校的學習條件

非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的孩子就讀的學校的質量普遍低於其他的家庭。

4.2.2 家庭的學習條件

和其他孩子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明顯缺乏教學輔導書和課外書籍,不利於孩子們的學習。對青春期孩子們來說,學習條件差,不僅僅是物質上缺乏的問題,在主觀上會造成孩子們的自卑心理。

參考文獻:

[1]楊東平。試論促進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J]。人民教育,2005,7.

[2]葉忠。試論教育制度公平[J]。教育與經濟,2003(2)。

[3]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謝維和。拓展和諧社會建設中教育發展的空間[N]。中國教育報,2005-5-17(3)。

[5]馮幫。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基於社會排斥的分析視角[J]。江西教育科學,2007(9):97.

[6]任雲霞,張柏梅。社會排斥與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5:16.

[7]陳瑾。城市貧困家庭的子女教育與社會排斥[J]。山東社會科學,2006(9):136.

[8]姚本先,劉世清。社會轉型弱勢羣體子女教育機會均等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