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多篇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多篇

中華民族傳統文是國家的瑰寶,每個人都應該要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1

所謂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豐富的特色,一個國家獨有的標誌,一段歷史熔鍊的精髓。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五彩斑斕了,可以是建築,書籍,服飾,它包羅萬千,豐富廣博。就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龍”的形象。其實龍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們爲擁有神奇力量的嚮往,因此作爲自己民族的圖騰,有着鹿角、虎鬚、蛇身、鳳爪等多種特徵,融合了多名族的文化。龍就似我們我們中華民族,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對偉大神力嚮往的美好理想。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漢字了,這也是我們“傳播文明,蓋世無雙”的傳統文化之一。它的特點嘛,就是“對聯形式,漢子獨創,左右工整,能簡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觀賞。”說起漢字我們無不想到書法文化。值得讚揚的是,即使書法的年齡遠遠大於我們現代人,但我們間的距離卻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書法的傳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我也深有體會。對於寫書法的傳統用具——毛筆,柔軟優雅,創作的字體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時而粗糙時而順滑,無不體現着各種線條的美感,無不透露着寫作人當時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鋼筆卻只能將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紙上,所以西方國家沒有書法這一說。這就是中華民族先輩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值得我們華夏子孫傳承。說到書法,我便想起會考語文要提高分值,會在書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視,這樣一來就對我們中學生瞭解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做了進一步的要求,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考場啦!由此可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也應該瞭解重視它。

反觀我們現代社會,經歷多次戰事,以及全球化資本主義的衝擊,一再使得文化的傳統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風中搖搖欲墜的枯葉。再加上我們的經濟日漸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也越來越普遍,但這也不能是我們的心靈感到滿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繼續傳承它呢?那就得紮根於我們的生活,就當我們對傳統文化多一些關注,多一些瞭解吧!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2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爲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爲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斷章取義、曲解傳統思想是謬誤產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員在闡述執政理念時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口號,認爲控制民衆輿論,堵住民衆之口是重中之重,於是拒絕民衆批評意見,粉飾工作失誤,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見,某些部門在此種方針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獻策,信訪局門口成批上訪者被黑心執政者以“維穩”爲由遣送回家。這句話本出自《國語》,原文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勸諫執政者要重視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評之聲,否則後果嚴重,並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還重要”。愚昧的執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觀點翻轉,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隱有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國小生作文乃至不少報刊雜誌中,這句話被用來讚頌人民教師的無私奉獻。讚美教師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鋪天蓋地的頻繁使用在學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觀念:李商隱的這句詩只能被用來歌頌教師。殊不知原詩的意境與教師風馬牛不相及,“春蠶”一句緊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含一語雙關之意,絲與思諧音,表達着詩人對心上人的思念,而蠟炬的意象與人流淚相似,傳遞出詩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狀態。因此,這一句的最正確用法是形容思念,與原詩最爲貼切。學生寫牽掛親人,懷念故土的文章時皆可借用此詩句,事實情況卻是鮮有出現,可見以訛傳訛地誤解古語抑制了年輕作者的發揮。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優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們如果不假思索地亂用,無異於讓古人的謬誤與自己的歪理疊加,錯上加錯。儒家思想中有“三綱五常”,其中“五常”爲仁、義、禮、智、信,屬於中華傳統優良品質,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相比之下,“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由於時代的侷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則顯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一心要凌駕於妻子之上,自恃爲一家之主,處處專制獨裁,美其名曰遵循中華傳統的綱常之道,結果往往是導致妻子不堪重負,情感破裂。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3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爲什麼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麼好呢?懷着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繫,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着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蹟,隨着遊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麼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峯,霧氣嫋嫋,山尖在雲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着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隻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羣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隻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託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彷彿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着畫着,我的心情都漸漸歸於平靜。國畫之於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着……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4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遼寧瀋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纔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爲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高三傳統文化的議論文5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爲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爲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爲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