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外文學術論文彙總 外文文獻論文(精品多篇)

外文學術論文彙總 外文文獻論文(精品多篇)

精選外文學術論文範文彙總 篇一

摘要:毛姆的許多作品裏都刻畫了民國時期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毛姆雖然遊歷過中國,並且是以冷靜、客觀的態度觀察中國,但是由於文化的“異質”性,毛姆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其實已經是發生“變異”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存在着許多的誤讀和想象。從比較文學變異學角度,將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差異性”。

關鍵詞:毛姆;民國時期;小說;中國人;變異學

一、引言

毛姆是20世紀英國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著作頗豐,無論是小說、劇本、隨筆、遊記還是回憶錄,都廣受好評。毛姆一生愛好旅行,他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毛姆於1920年前往中國遊歷,並把能激起他興致的人和地方都一一記錄了下來。而這50篇長短不一的文章就形成了遊記《在中國屏風上》(onachinesescreen,1922),在其中毛姆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優美犀利的文筆,描述了他在中國遊歷時見到的古老而神祕的山川風物、人文景觀。另外,涉及到中國或是以中國爲背景的還有作品《面紗》、《刀鋒》以及《蘇伊士以東》。毛姆用文字爲英國讀者描繪了一幅幅光怪陸離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對於毛姆筆下民國時期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我國學者也進行了積極的研究。普遍的研究觀點認爲“毛姆心目中的中國形象還停留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停留在中國的漢唐時期……在毛姆的心目中,西方文化優越論的觀點充斥其心中……更多表現的是傲慢與偏見、鄙夷和不屑”。[1]還有一些學者用後殖民主義批判理論來解讀毛姆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因此難免在批判中偏向了民族情緒的發泄和自我辯護,而失去了客觀公正的立場。本文將基於比較文學變異學研究的範疇,從比較文學形象學和文化誤讀的角度來對毛姆筆下民國時期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能獲得一些新的成果。

二、比較文學的變異學問題

變異學研究是比較文學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研究領域。“比較文學變異學的可比性在於同源中的變異性,同源的文學在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傳播與交流中,在語言翻譯層面、文學形象層面、文學文本層面、文化層面產生了文化過濾、誤讀與‘創造性叛逆’,產生了形象的變異與接受的變異,甚至發生‘他國化’式的蛻變,這些都是變異學關注的要點,在這裏,變異性成爲可比性的核心內容。”[2]31“而文化過濾帶來一個更爲明顯的文學變異現象就是文學的誤讀,即由於文化模式的不同造成文學現象在跨越文化圈時產生一種獨特的文化過濾背景下的文學誤讀”。[3]50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形象“是異國的形象,是出自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形象,最後,是由一個作家特殊感受所創作出的形象。”[3]25巴柔也清楚地闡釋了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形象,他認爲“比較文學意義上的形象,並不是現實簡單的複製物,它是按照注視者的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而重構、重寫的,這些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式都先存於形象。”[4]這種形象既然是一個“社會集體的想象物”,是按照注視者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重構的,那麼發生變異就成爲必然了。在創造性想象和變異理論的視角下,毛姆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這一“他者形象”,“不是再現而是主觀與客觀、情感與思想混合而成的產物,生產或製作這一偏離了客觀存在的他者形象的過程,也就是製作方法或注視方完全以自我的文化觀念模式對他者的歷史文化現實進行變異的過程。”[2]123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他者(other)的概念,最初來源於一種存在論上的邏輯辨識,而後轉隱爲一種更深的神學指認和倫理學。比較文學形象學中的“他者”,並不僅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於文學作品以及相關的遊記、回憶錄等各種文字材料中,像異國形象、異國地理環境、異國人等,這都可以納入比較文學形象學“他者”研究的範疇。[2]127因此,我們得到的啓示是,在異質文化相遇時,“毛姆對中國的關照,用的是兩種眼睛:一是‘感官的眼睛’;一是‘心靈的眼睛’。前者代表的是真實而客觀的邏輯,後者反映的是聯想與主觀的法則。”[5]因此,雖然毛姆極力用“感官的眼睛”來“注視”中國,但是毛姆在書寫時,勢必受到“心靈的眼睛”的影響,毛姆筆下的中國與中國人形象其實已經發生了變異,甚至誤讀。

三、毛姆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

1、中國人的形象變化

小說《人生的枷鎖》創作於1915年,毛姆還未開始中國之行,此時毛姆筆下的中國人形象大多基於想象與虛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傳統的影響。葛桂錄先生就對此做了精彩的總結:“回顧西方人表述中國的歷史,總的來說可以分爲兩個階段。早期多爲讚美、傾慕的態度,18世紀中後期隨着歐哲啓蒙運動的高潮,西方現代性的確立,西方世界的中國形象發生了根本改變。……十九世紀中期,西方的中國形象基本成型。它主要表現爲兩個層面的混合存在。中國既是‘黃’的代表,一種讓人鄙夷、唾棄,反證西方優越性的異己存在;又是‘禍’的代表,一種壓迫、威脅西方秩序,使人恐懼的客觀存在”。[6]《人生的枷鎖》裏的中國人宋先生的形象,就經歷了這樣一個由好到壞的轉變過程。起初,雖然宋先生長着一副異於西方人的形象“黃黃的臉”。但是在他身邊的那些西方朋友眼裏,他“總是笑眯眯的,爲人和善,舉止優雅”。[7]94東西方文明在沒有冒犯對方利益的情況下,安然相處。但是,當宋先生和法國小姐凱西莉的戀情曝光後,這羣西方人震驚了,在房東太太的眼裏,“要不是姓宋的,事情本不會這麼糟嘛,黃皮膚、塌鼻樑、一對小小的豬眼睛,這纔是使人惶恐不安的癥結所在。想到那副尊容,就讓人噁心。”[7]130此時,西方人就帶着種族優越感來看待中國人,因爲他們覺得東方人宋先生侵犯了他們的利益,威脅到了他們高貴的西方血統的單純性,使他們感到困惑和心神不寧。這也就形成了宋先生形象的前後巨大反差。在這個時期,毛姆就是以“心靈的眼睛”來注視“中國人”。在小說的結尾,宋、西二人的戀情並未以分手結束,毛姆安排了宋、西二人私奔。這說明了毛姆雖然受西方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對中國人的看法也還是持保留態度,這也是他對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種新的嘗試。而在1919年底到1920年3月,在中國遊歷了四個月後,毛姆創作了長篇小說《面紗》和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此時,正處於一戰前後時期,中國社會正經歷着劇烈的變革,而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對西方社會的消極影響也日益顯露。早年的學醫生涯,使毛姆能夠冷靜客觀地體察中國,對現實中國的書寫也還是比較客觀真實的。在《面紗》裏,毛姆就借凱蒂之口,表明了他對中國的認知態度的轉變。“以前,凱蒂聽到別人講起中國人時,總是說他們腐敗、骯髒,壞到難以形容的地步,現在凱蒂覺得以前聽到的話得重新思考了。沃丁頓的話宛如帷幕的一角掀起了片刻,凱蒂從這兒窺探到一個色彩豐富、含義深刻的世界,這是他以前做夢都沒有想到的。”[8]在《在中國屏風上》,毛姆用“感官的眼睛”描畫了貪婪的老派官員、新式的學者和舊派的文人,還以濃墨重彩刻畫了中國普通勞苦大衆的形象。在《馱獸》裏,對於中國苦力的描寫“不論心跳有多快,瘡疤有多麼疼,也不論是大雨瓢潑還是驕陽似火,他們都在永遠地走着,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從孩童走到垂暮。你會看到那些年老的苦力,瘦的皮包骨頭,乾癟的皮膚垂了下來,他們枯瘦的臉上佈滿皺紋,像猿猴一樣,而稀疏的頭髮早已斑白;他們挑着重擔一路跌跌撞撞,直到走進墳墓才能休息。”[9]50再如《江中號子》裏關於縴夫的描寫:“那些縴夫拼盡全力,好像着魔一樣,深深地彎着腰,有時氣力用至極限,他們甚至四肢爬行,像荒野裏的野獸。”[9]90這些文字都飽含了毛姆對中國勞苦大衆吃苦耐勞精神的欽佩和深切的同情。“在中國馱負重擔的不是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9]50“他們的勞苦讓你心中覺得沉重,你充滿憐憫之情卻又愛莫能助。”“他們的行動全都像快馬奔馳,沒有什麼力量能使他們止步,這不是很可悲嗎!他們終身承受役使卻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輩子困頓疲勞卻不知道自己的歸宿,這能不悲哀嗎?”[9]50-51“這聲音幾乎不是人發出的,那是靈魂在無邊苦海中有節奏的呼號,它的最後一個音符是人性最沉痛的啜泣。生活實在是太艱難、太殘酷了,這是他們最後的絕望的抗議。這就是江中號子。”[9]91但是無論怎樣,毛姆依舊是以“他者”的眼光來“注視”中國,他身上所浸潤的西方文化傳統對中國形象的界定,以及作爲“異質文化”的中國文化,毛姆在書寫中國時對有些中國文化還是產生了不正確的理解。毛姆同情中國的“苦力”,因爲這些重活在西方的工業社會都是由機器或是由牲畜來完成的,毛姆自然能夠理解從事這種體力活的艱辛。但是毛姆並不能夠真正理解當時中國下層民衆生活的困苦。毛姆在感嘆苦力勞動的艱辛時,還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的全部衣服僅僅是一件短褂子和一條褲子,而如果這套衣服開始穿的時候還是整潔完好的,在它破了需要補的時候,他卻從不考慮找塊顏色相同的布料。”[9]49當時的中國各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底層人民長期過着貧困的生活。他們日夜勞作,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甚至衣不蔽體,遇到災荒年,賣兒鬻女是常事。這樣又如何還有閒錢去買相同顏色的合適的布料來給破衣服打補丁呢?毛姆只是“眼觀”中國苦力的艱辛勞作,並未與之進行更進一步的言語溝通。也因爲中國人民的忍耐知足而不抱怨,林語堂先生把“忍耐”歸爲中國人“三大惡劣而重要的德行”[10]39之一。並且認爲“忍耐的特性爲民族謀適合環境之結果,那裏人口稠密,經濟壓迫使人民無盤旋之餘地。”[10]40處於“異質”文化中的毛姆自然是無法理解中國人的“隱忍”。毛姆雖然童年失去父母的庇護,寄養在伯父家,但依舊是衣食無憂,所以他根據自己文化的接受程序,想當然地認爲那些苦力穿着五顏六色補丁的衣服,或是缺乏審美的情趣。

2、鴉片的書寫

鴉片是中國近現代社會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對於近代中國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鴉片吸食的泛濫造成了近代國民的孱弱和病態,構成了近代中國最爲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親身遊歷過中國的毛姆,自然在其作品裏也有對中國民衆吸食鴉片的記錄和書寫。《面紗》裏,“抽大煙,但是有節制,抽得不兇”[11]171的神祕優雅的滿洲格格,甚至毛姆還借韋丁頓之口說出了鴉片的神奇作用,“有的人從鴉片裏尋求這個道,有的人從上帝那裏尋求道,有的人投奔了威士忌。……”[11]174在《鴉片煙館》裏,毛姆把中國的“鴉片休閒文化”刻畫得淋漓盡致,“他領我進入一間乾淨明亮的房間,它被分成許多小的隔間,墊高的地板上面鋪着乾淨的地毯,形成一個簡便的鋪位。其中一個鋪位上有一位年長的紳士,頭髮灰白,手十分秀氣;他在安靜地讀着報紙,長長的煙槍放在一邊。另一個鋪上躺着兩個苦力,他們把煙槍放在中間輪流享受。他們都是年輕人,顯得精神飽滿;他們對我露出友好的微笑,其中一個還請我抽上一口。在第三個鋪位上,四個男子正盤坐在棋盤四周下棋。不遠處有個男子在逗弄一個嬰兒……”[9]35毛姆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地方真令人愉快,像家裏一樣,舒適而溫馨。它令我想起柏林那些我最喜歡的小酒館,每天晚上,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常在哪裏享受安逸的時光。”[9]35-36毛姆認爲,他曾經在小說中讀到過的關於中國人吸食大煙的情景:“……房間低矮又污濁……一個留着長辮的中國人踱着步,冷漠而陰鬱,在破舊的牀鋪上,躺着幾個大煙的受害者,精神麻木,他們中不時有人發出癲狂的胡言亂語。還有個頗具戲劇性的場面,某個可憐的傢伙付不起錢以滿足他的煙癮,就向惡毒的老闆再三乞求,希望能抽一口以緩解自己極度的痛苦。”[9]35簡直是太離奇了。“虛構總是比事實更離奇。”[9]36中國民衆吸食鴉片,在毛姆筆下變異爲了一種高雅的“鴉片休閒文化”。而當時在英國國內,大部分作家都把鴉片看作是能給英國帶來經濟價值的貿易,把鴉片給中國人帶來的危害當作是對中國人的懲罰。由於這種文化的“異質性”,也由於旅行時間的倉促,毛姆“感官的眼睛”看到的中國民衆吸食鴉片的衆生相,自然也是發生了“變異”。中國當時的文人也紛紛在作品裏對鴉片的危害進行了揭露和批判。1895年到1911年,中國近代小說中出現了鴉片書寫的高潮。傳教士傅蘭雅在1895年公開舉辦了抨擊“三弊”———鴉片、時文、纏足的新小說的競賽。在160多篇的“時新小說”中,屬於小說創作體裁的46篇都涉及到了鴉片書寫,並且大都以鴉片批判作爲小說的主題。在《澹軒閒話》裏,作者詹萬雲就在序中抨擊了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間嘗深考其受病之源,而知國困民貧之故,實由鴉片之害遍於天下而無藥以救之……”[12]格致散人《達觀道人閒遊記》也提到“……寫來貧士淒涼,半是芙蓉有癖……”[13]小說《黑籍冤魂》的第一回就描述了鴉片吸食者的“病夫”形態:“任你是拔山舉鼎的英雄,銅澆鐵鑄的羅漢,只要煙癮已發,頓時骨軟筋酥,連一些氣力都沒有。所以吃煙的,一個個扛肩縮腮,面黃肌瘦,三分像個人,七分倒像個鬼。把錦繡似的山河,都被這煙氣薰得天昏地黑,日暗無光,簡直成了一個煙鬼世界了!”[14]

3、中國文化的誤讀

毛姆的作品裏除了對中國人形象的誤讀和鴉片書寫的偏差,對於中國的文化毛姆也是“霧裏看花”似的做出了自己的論斷。比如,在《哲學家》這篇文章裏,毛姆指出“如果儒家學說牢牢地控制着中國人的思想,這是因爲它解釋和表達了中國人的思想,而沒有其他的思想體系能夠做到這一點。”[9]107這說明了毛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已不再是純粹的儒家文化,而是佛儒道三家匯合而成的文化形態。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道教是中國人民的遊戲姿態,而孔教則爲工作姿態。”[10]99“佛教在中國可說控制了大部分民間的思想。”[10]86“中國近世,佛教似較道教更爲發達,各地建築之道教的‘觀’倘有一所,則佛教的‘廟’當有十所,可做如是比例”。[10]105毛姆深受叔本華悲觀主義思想影響,所以毛姆對於道家的“出世”思想是比較熟悉的,他也讀過莊子的一些書,對道家文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然而,毛姆對中國的佛教文化是知之甚少的,所以纔會有“大殿中做出各種手勢的奇奇怪怪的菩薩”[9]159的感慨。在佛教寺廟裏,可以看到各尊佛像的手做出各異的姿勢,這稱爲“結手印”,又叫“印契”。所謂手印,是指佛、菩薩空手時的手勢,是其公式化的造型。連同全身凝固了的姿態以及所持物品,總稱爲“印相”。各種手印有其特定的含意,這是識別各尊佛像的重要依據。最常見的手印有說法印,即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徵佛說法之意,所以稱爲說法印。另外常見的還有禪定印、降魔印、與願印、施無畏印。以上五種手印,合稱爲釋迦五印。另外,在《天壇》裏毛姆也爲西方讀者刻畫了中國的聖殿天壇,“它向着蒼天而立。三層圓形的漢白玉露臺,一層高於一層,四道大理石階梯,分列於東西南北四方。這象徵着天壇及四個基本方位。天壇被一個大花園圍繞,花園又被一道高牆環繞。冬至標誌着天時的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冬至之夜,每一朝的天子都會來到這裏,莊重地祭拜皇族先祖。”[9]17雖然毛姆對天壇的外觀進行了詳實逼真的描述,但是由於對中國禮制文化的陌生,這裏就存在着典型的誤讀。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祭天乞谷大典的祭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毛姆筆下的“三層圓形的漢白玉露臺”應該就是圜丘壇。圜丘壇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又叫祭天台。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與天時季節有着密切關係。中國皇帝又稱天子,天子受命於天,故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安康。所以每年冬至日,隆重的祭天大典就在圜丘壇舉行。此外,旱年求雨的“常雩”、“大雩”禮及重大國事的“告祀”禮儀也在圜丘舉行。天壇北部的皇幹殿,原先放置皇族先祖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建造的。清朝皇帝除了五位皇帝十三次東巡瀋陽(盛京)祭祖外,全在北京太廟祭祖。所以毛姆這裏把天壇當作是皇家祭祖的地方顯然是不正確的。

四、結語

毛姆極力用客觀真實的筆調來描摹他親身體察到的中國,在跨文明交流中這是值得提倡的。在比較文學變異學視野的觀照下,毛姆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書寫偏差,並非是由於其傲慢和偏見形成的,而是由於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觀念、思維方式以及社會身份等因素造成,又由於其在中國遊歷時間不長,對於中國的諸多人物、事情都只能是走馬觀花。因此,對於中國和中國人形象的書寫,也只能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存在誤讀是不可避免的。儘管毛姆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是他透過自身的文化模子進行重組變異而成,但是這種變異的看法還是非常有意義的。藉助毛姆“他者”的眼光,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這種“異”的對照,將有助於我們對自身文化的反思和改變。此外,也有助於我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因爲20世紀西方的中國形象,最終不是“反映”中國的現實,而是“表現”西方文化本身的慾望與恐懼[15]。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對於“他者”所建構的“變異”的中國文化形象,我們也應該持寬容的態度,對於異質文化我們應該盡力去吸收和理解,這樣將有利於東西方文明的對話和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而且對於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瞭解,構建和諧世界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石黎華。東方主義的傲慢與偏見———論毛姆作品中的中國[j]。東京文學,2009(5):8.

[2]曹順慶。比較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讓-馬克•莫哈。試論文學形象學的研究史及方法論[c]//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jean-mariecarré。avant-proposàlaliteraturecompareé[m]。paris:puf,1951:6.

[5]吳曉東。毛姆與中國之間的屏風[j]。新聞週刊,2007(2):86.

[6]葛桂錄。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外文學關係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93.

[7]威廉•薩姆賽特•毛姆。人生的枷鎖[m]。張柏然,張增健,倪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8]威廉•薩姆賽特•毛姆。彩色的面紗[m]。劉憲之,譯。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95.

[9]威廉•薩姆賽特•毛姆。在中國屏風上[m]。唐建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10]林語堂。吾國吾民[m]。黃嘉德,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11]威廉•薩姆賽特•毛姆。面紗[m]。阮景林,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

[12]周欣平。清末時新小說集(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

[13]周欣平。清末時新小說集(第二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02.

[14]彭養鷗。黑籍冤魂[c]//楊愛羣,王維良。中國近代珍稀本小說(第17冊)。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98.

[15]葛桂錄。比較文學之路:交流視野與闡釋方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214.

精選外文學術論文範文彙總 篇二

作爲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其基本要素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引言、正文、結論和參考文獻。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必要時)、參考文獻爲主體部分。其前爲前置部分。必要時,其後可加附錄部分。

1.1 題名與層次標題

1.1.1 題名

題名,是能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的恰當、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一個好的題名,常會使文章增色添輝,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內容,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等。因此,在寫作時應考慮用言簡意賅的20字以內的詞語組合爲宜。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題名中常見的問題如下:

1)題目大、內容少和題目小、內容多。這主要是沒有把握好文題關係。對於前一種,或根據內容重新給題,或根據題目充實內容;對於後一種,應把握好與題目無多大關係的略寫或不寫。

2)隨意設置副標題。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設副標題,僅在靠正標題無法完全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時加設。同時要注意避免副標題大於主標題。

3)連用同義、近義詞。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討”。“分析、研究、探討”爲近義詞,題名中保留其一即可。

4)拔高文章層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論述分析,談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歡冠上“研究”二字作爲題目,這就很不恰當地拔高了文章的層次,因此“研究”一詞應當刪去。

1.1.2 層次標題

科技論文層次劃分的章條序碼統一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數字表示法。

層次劃分的章條層次可分爲若干級,各級號碼之間加一小點,末尾一級不加。層次分級以一般不超過4級爲宜。它的正確位置是各級章條頂格書寫。層次標題中,最好不用標點符號,實在刪不下去的,可採用空格方法斷開。

1.2 作者署名與摘要

1.2.1 作者署名

對於論文作者,除在題名下方署名外,還應在首頁地腳處(下方)對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順序刊出其簡介:姓名(出生年- ),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及主要從事什麼研究。便於讓讀者更詳細地瞭解論文責任人。

1.2.2 摘要

文摘是現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詳略程度取決於文獻內容。文摘寫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可根據文摘類型有所側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過400字爲宜,純指示性文摘應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過250個實詞。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稱,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們”等作爲文摘陳述的主語。這是絕大多數作者要注意的地方。

1.3 正文與正文中圖和表中英文對照

1.3.1 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問題後正文中加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和創造性的集中表現。有的論文思路混亂、結構鬆散、層次不清,令人把握不準文章主題,這主要是作者沒有掌握好正文的論述方式。

正文的論述方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將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作爲一個整體,對有關各方面作綜合性論述;另一種是將所研究的全過程按研究內容的實際情況劃分爲幾個階段,再對各階段的成果依次進行論述。

1.3.2 圖和表中英文對照

現代科技刊物中圖和表用得較多,它們已成爲科技文獻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於它們的運用,使所表述的內容的邏輯性、準確性更強。論文作者在撰寫時較好地運用了圖、表來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論文在對外交流時必要的圖和表的中、英文對照,這就勢必影響外國讀者對論文的理解。他們雖然能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論文的創新內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對事物運動過程和事物之間的關係參量變化過程及試驗的數據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無法瞭解,因此,圖和表的中、英文並列給出將便於外國讀者瞭解作者得出結論的重要依據,並由此獲得感興趣的信息。

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採用三線表格,必要時可加輔助短線。

1.4 結論與參考文獻

1.4.1 結論

論文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結論。結論是論文的基本構成成分,因此一篇論文不能不寫結論,但又不能是正文標題的重複,還要避免以“結果與討論”作結尾的論文出現其內容仍屬“結果與分析”,因爲這樣會缺乏真正的討論內容,也沒有結論性的文字。

1.4.2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現代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儘管列出,卻很不規範。幾種主要的標準著錄格式見下:

專著[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文集中析出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起止頁碼。

期刊中析出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報紙中析出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學位論文[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會議論文[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會議名稱,會址,會議年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錄參考文獻必須在文中句後右上角標出,按順序排列。文後參考文獻的序號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

精選外文學術論文範文彙總 篇三

大家好!

我代表青海民族學院校黨委以及全體師生,歡迎你們來到夏都西寧參加“第三屆全國因明學術研討會”,並預祝你們在健康、愉悅、團結、求真的氣氛中圓滿完成這次研討會的各項議程!

近期我閱讀了因明方面的相關資料,對因明這一博大精深的世界優秀文化遺產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明繫世界三大邏輯系統之一,它發源於古印度,公元4世紀至12世紀時,先後傳入中國內地和藏區。傳入內地的因明現在被學術界稱爲“漢傳因明”,傳入藏區的因明被稱爲“藏傳因明”。漢傳因明自形成以來,幾經沉浮、歷經滄桑,到20世紀70年代時,幾乎成爲我國的絕學,到了80年代初,隨着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國家把因明列爲搶救項目之後,漢傳因明纔有了復甦發展的新局面。在座的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爲止,全國性的因明研討會已召開兩次,國際性的一次。

與漢傳因明的發展狀況相反,藏傳因明自公元12世紀成型以來,始終處於蓬勃發展、競相研習的良好態勢之中。據資料顯示,到目前爲止,藏傳因明領域內出現的因明大家和因明論着,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這是藏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寶庫作出的一大貢獻。但據說,由於藏語是小語種,學習藏語的其他民族的人本來就很少,再加上因明自身固有的艱澀性,使藏傳因明的很多優秀成果至今還沒有得到充分而有力度的挖掘和開發,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應該如何消除這個憾事,我想這就是在座與會者的光榮職責。

青海民族學院作爲這次研討會的主要承辦者,我想借此機會對這所青海省唯一的民族院校的基本情況向與會領導和各位代表作簡要介紹。

青海民族學院始建於1949年12月,是全國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建校56年來,學院將培養少數民族專業人才作爲自己的重要任務,擴大優勢,突出重點,加強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學院形成結構相對合理,現在具有優勢的六大學科(系),九大門類,本科專業發展到43個,15個二級學院,24個碩士授予點,並與中央民族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擁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設有青海民族研究所、青海法學研究所、青海旅遊文化研究所、青海格薩爾史詩研究所等省級科研機構和17個院級科研機構;學校目前在校生規模約10316人,來自全國27個省區;先後吸收了2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留學生來我院學習。當前,青海民族學院已成爲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關係的縮影和青海省對外開放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全院上下團結一心,正在爲創建青海民族大學而奮鬥。

藏學院是我院專門設有因明課程和因明專業碩士學位點的院系。該院現有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專職教師23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講師6人;博士和在讀博士3人,碩士和在讀碩士生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獲全國名師獎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院級學科帶頭人2名,準學科帶頭人1名,是我院研究生比例最高、師資力最爲雄厚的學院。

藏傳因明學自1979年起,開始在我院培養研究生教學中作爲一個培養方向進行建設,也爲我院藏學院本科生的必修學科。20餘年來,我院藏學院不僅爲社會培養了具有一定因明知識的本科大學生,而且爲社會各學術單位及各大專院校輸送了素質較高的教學和研究人員。隨着我院規模的不斷壯大,建設特色學科規劃的不斷深入,至20xx年,藏學院已正式獲得“邏輯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重點培養藏傳因明專業研究生。並且在20xx年,我院藏學院聯合中央民族大學,以聯合培養的方式開始招收和培養藏傳因明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首屆1名博士生已圓滿完成學業,順利畢業。

藏傳因明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學科,研習它的主要基地是藏區各大寺院,因此,爲了提高因明教學水平,20餘年來,我院從各大寺院聘請格西到我院藏學院授課,爲我院因明教學的發展和研習增添了活力。通過這次研討會,我們今後將會重新審視我院近年來的因明教學和因明學術研究,爲因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更高的臺階提供管理上和學術交流上的更大空間和方便。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搶救和挖掘,這對建設和發展這一學科提供了很好的機遇。20xx年11月,中國邏輯學會又成立了“因明專業委員會”,這預示着漢藏因明學的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因此,“第三屆全國漢藏因明研討會”在我院的召開,不僅是因明學界的一大盛事,同時也是我院全體師生的一大幸事,它的召開必將對我院與各位與會者在今後的因明學術工作中的交流與合作起到橋樑作用,同時也必將會對我院今後的因明教學和因明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各位來賓,我院作爲這次研討會的主要承辦者,將竭盡全力做好這次研討會的接待、組織和服務工作,爭取使這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6月的夏都西寧,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溫度宜人,它有它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我衷心希望各位與會者在青海多走走,多看看,親身感受高原獨特的神奇和魅力。也真誠希望大家多瞭解青海民族學院及青海民族學院藏學院的工作,並提出你誠摯而寶貴的意見!

最後,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祝各位專家、學者、來賓在與會期間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扎西德勒!

精選外文學術論文範文彙總 篇四

回顧美術小組的活動情況,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爲了下個月能更好的開展興趣小組,特將這一年來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以便以後能做到取長補短,有所提高。

一、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書畫訓練

爲了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出來。本學期一開始,就積極組建興趣小組並開始活動。

每兩週組織興趣小組的學生在美術室活動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訓練內容,對學生進行中國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傳授。由於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興趣,學生雖一點基礎都沒有,對一些基本的技法剛接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繪畫水平有了進一定的提高。

二、採取各種方式表優促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爲提高學生們的訓練積極性,也爲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認識並投入到興趣小組中來,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方式進行書畫作品展示,讓學生同其他書畫愛好者切磋技法、取長補短。表現突出的同學我們給予表揚,達到表優促劣的目的。正因爲如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日俱增。由於學生們的認真學習,知識技能有了進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學生能很好地運用教師教的線條,自己構圖,組織畫面進行小幅創作,並且師生共同創作一幅生活中的圖形。在這一學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識面不寬,我剛到本校對報名學生不瞭解,個別學生美術基礎差,天賦較差,用筆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學期的工作中,將揚長避短,繼續努力,進一步搞好這項活動。

精選外文學術論文範文彙總 篇五

xx

姓名:

國籍: 中國

目前所在地: 廣州

民族: 漢族

戶口所在地: 廣州

身高: 162cm

婚姻狀況: 未婚

年齡: 25 歲

人才類型: 普通求職

應聘職位: 文祕/文員

工作年限: 3

職稱: 無職稱

求職類型: 全職

可到職時間:隨時

月薪要求:

希望工作地區: 廣州

個人工作經歷:

公司名稱: 廣州省中青旅

起止年月:xx-07 ~ xx-12

公司性質: 私營企業

所屬行業:飲食,旅遊業,賓館

擔任職務:

工作描述: 在xx年到xx年裏我在廣東省xx旅行社工作,我主要負責是國內遊這條線,在出團前幫客人訂房、訂車或機票、訂餐、做好回饋工作。

離職原因:

公司名稱: 廣州xx購書中心起止年月:xx-05 ~ xx-04

公司性質: 國有企業

所屬行業:

擔任職務: 營業員

工作描述: 熱情有禮接待讀者是我們的服務宗旨,同時須做好書架的陳列工作,幫助訂購缺書等等

離職原因:

公司名稱: 廣州市xx公司起止年月:xx-11 ~ xx-05

公司性質: 私營企業

所屬行業:

擔任職務: 文員

工作描述: 主要負責日常的文件收發,資料管理,會議記錄,數據輸入,同時接聽來訪電話,做好反饋工作,每月的銀行轉帳等

離職原因:

畢業院校: 廣東xx大學

最高學歷:

畢業- xx-07-01

所學專業一: 涉外文祕

所學專業二: 人身全科

受教育培訓經歷:

xx-09 xx-07 廣州xx學校 文祕專業 文祕中級證,計算機中級證

xx-01 xx-07 廣東xx大學 英語(涉外文祕)

xx-04 xx-12 xx服裝培訓學校 人身全科 服裝裁剪工中級證

外語:英語 一般

國語水平:優秀

粵語水平:優秀

*熟悉辦公室工作及辦公軟件使用,具團隊合作精神,善於溝通。

*對於服裝具有一定的銷售技巧和經驗。對於服裝面料有一定的認識。

我性格踏實肯幹,能吃苦耐勞,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