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農業推廣論文新版多篇

農業推廣論文新版多篇

農業推廣論文 篇一

摘要:農民是農業推廣行爲的主體,是農業科技的最終接受者和採用者。根據農民需要進行農業推廣,是由市場經濟規律和人的行爲規律所決定的。在實踐中,農業推廣人員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農民心理特點和農民需要的基礎上,轉變工作作風,創新推廣方式和方法,才能充分調動農民採用、接受農業科技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對促進農民行爲的自願變革和開創農業推廣工作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業;農民需要;推廣;途徑

引言

農民需要是農業推廣的原動力,是農民採用和接受農業科技的最初源泉[1]。如果沒有農民對農業科技的接受和採用,那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就難於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農業推廣就是一句空話、套話。只有根據農民需要來開展農業推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培訓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1瞭解農民真實需要,科學設置推廣項目

在農業推廣實踐中,可以通過常態化實地調查和諮詢服務這兩種方式,來了解和掌握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的真實需要。實地調查就是通過進村入戶,到農家院落實地接觸農民,對村民代表、農村“三戶”、村社幹部等農民羣體進行座談走訪,調查和了解當地農民的真實需要。諮詢服務則是利用“科技下鄉”、“科技趕場”、“農民夜校”、“農技110”、“農技寶”、“農技微信羣”等方式,來聽取農民意見和建議,反饋農民信息。農業推廣人員通過對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出農民的真實需要,爲農業推廣項目的科學設置提供依據,真正使組織推廣目標與農民個人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讓更多的農民在組織目標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爲農業推廣項目的實施激發熱情、增添動力。比如,三臺縣北路鎮鄉主要以種植麥冬、時令蔬菜爲主,東南路鎮鄉主要以種植玉米、油菜等糧油作物爲主,在農業推廣項目設置安排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實際因素,分門別類,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因需而推,推而廣之,確保效果。如果推廣的農業項目或農業集成技術沒有真正切中農民實際需要,農民在思想上就會產生牴觸情緒,行爲上就不會接受和採納,那麼農業推廣人員做再多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徒勞無功。

2分析農民心理特點,熱情誘導農民需要

農民都具有“農本、自給、守舊、從衆、懼風險、渴求、直觀現實”等心理特點,這就決定了農民在農業教育及科技購買中會表現出不同的接受類型[1]。大多數農民都喜歡那種“立竿見影、吹糖見米”的農業項目和農村實用技術。所以,農業推廣人員只有根據農民的這些心理特點,對農民進行入心入腦的宣傳動員和組織發動,講深講透所要推廣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意義和價值,才能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推而廣之的目的。在20xx年時,三臺縣剛開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由於當地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及其相關配套產品認識不深、瞭解不透,根本談不上接受和使用,甚至個別農民還產生過牴觸情緒,做反宣傳。生產中,他們還是習慣大量使用碳銨、過鈣、尿素等單質化肥。爲此,三臺縣就緊緊抓住農民“眼見爲實”的心理特點,通過政企合作,按照“一站式經營、一體化服務、技物配套、連鎖直銷”的模式,切實開展“大規模培訓、大示範帶動、大面積推廣”活動,及時召開收打現場會,做給羣衆看,帶着羣衆幹,積極誘導農民需要,並與羣衆面對面算好對比帳,真真切切讓當地農民體驗和感受到因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使用“臺沃牌作物優化配方肥”系列產品帶來的增產增收效果,才逐步改變了農民的傳統施肥觀念。通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三臺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工作已經走在了四川乃至全國的前列。

3釐清農民需要層次,確保推廣有的放矢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爲:“人類的各種需要可分爲五大類,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一個人只有在較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能產生較高一級的需要”[1]。在農業推廣實踐中,不同區域的農民或同一區域的農民,往往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需要層次。比如,20xx年,綿陽市委在三臺南部成立了綿陽市丘區農村脫貧攻堅示範區,該示範區涉及三臺縣7個鎮鄉36個村,幅員面積100km2,爲了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示範區指揮部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等規劃設計時,以農民需求爲導向,並充分考慮到了這7個鎮鄉36個村農民的不同需要層次,真正做到了因鎮施策、因村施策。一是對景福、雙樂、協河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鎮村,動員和組織羣衆進行土地集中流轉,培育農民專合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公司+專合社+農戶+互聯網”模式,大力發展和培育油用牡丹、藤椒、稻鴨(鰍)等主導產業,不斷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建設步伐。通過實踐發現,稻鴨、稻鰍模式生長週期短、見效快,助農增產增收成效十分顯著(如稻鴨共育較農戶常規水稻種植畝平均增加純收入841.00元)。爲此,當地鎮村幹部對培育發展主導產業、爲農民帶來持續增收的熱情空前高漲,轄區羣衆主動參與度也非常高。二是對紫河、寶泉、建中、廣利等發展滯後的鎮村,羣衆內心深處更渴望先對村社道路、塘堰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善,示範區指揮部則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油大縣、小農水等農業項目的實施,首先對水、渠、路等進行整治和完善,着力改善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作爲縣鄉(鎮)兩級最基層的農業推廣人員,在制定農業推廣目標或安排實施農業項目時,針對同一區域的農民,還必須充分考慮到農民需要的主導性和時效性。比如,在產前,農民主要需要品種、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及有關的市場信息,產中則需要技術指導及技術配套服務,而產後則對農產品的供求關係及市場價格更爲關注。農業推廣人員只有分清和掌握了農民需要的層次性、主導性和時效性,才能確保農業推廣有的放矢。

4切實轉變工作職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目前,中國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時期,農民專合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不斷髮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也正逐漸成爲新時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但在經濟新形式、新常態下,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認真分析供求關係、市場價格等因素,及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只有“種得出、賣得了”,才能增加農民收入。所以,作爲當代農民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不再僅僅對一般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知識有所需要,他們更渴望從農業推廣人員那裏得到科技、管理、市場、金融、法律、環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及諮詢服務,來解決他們在生產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2]。今天,面對農業推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過去那種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大呼隆”式農業推廣已經過時、行不通了,農業推廣機構及農業推廣人員只有切實轉變工作職能和工作作風,不斷加強學習,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才能在農民最需要的時候,送去最迫切的服務,真正當一名“百事通”、“萬精油”的農業推廣人員。

5結論

爲了適應新常態下農業推廣工作的需要,農業推廣人員要勤學習、轉作風、強素質、提能力。根據農民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科學設置和安排農業推廣項目,運用需要理論和期望激勵,不斷創新農業推廣手段和方式,及時向農民提供新產品、新技術、新信息等服務,積極誘導農民行爲自願變革,最終達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增進社會民生福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樑福有,郝建平。農業推廣心理基礎[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130-132.211-212.241.

[2]高啓傑。理解農業推廣基於歷史和發展的視角[J]。農村經濟,20xx,(10):5.

農業推廣論文 篇二

高等農林院校是農業科技推廣的中堅力量,是對以政府爲主導的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補充。 農林高校要通過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堅持產學研辦學模式,創新推廣載體,建立專家團隊,完善目標考評機制的途徑來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工作。

自我國加入WTO以後,國際化對我國農業發展和農產品的流通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爲應對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農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就必須進行機制改革和體制創新,完善現行的以政府爲主導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建立一種以質量和效益爲導向,以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爲主要內容的新體系。高等農林院校集人才、知識、信息、技術等優勢於一身,在科技興農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爲完善我國現有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不足,應積極探索建立以農林院校爲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

一、我國農林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的問題分析

(一)經費不足,投入分散

目前,我國農林高校農業科技推廣的主要經費來源於政府的財政撥款。由於高校推廣的項目並不能得到政府的完全認可,所以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面臨經費不足,從而導致推廣時間加長。從管理部門來看,在國家層面上有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安排農業科技資金,由於渠道分散,無法實行統籌的安排。

(二)推廣隊伍不穩定

高校參與下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推廣人員基本由本校教師組成,他們所推廣的項目單一且具有很強的正對性。當一項農業技術推廣完成後,原先的隊伍就會隨之解散,所以推廣的人員是不斷變化的。而且高校教師不可能像農業技術推廣專職人員那樣實時提供技術服務,從而使得推廣效果大打折扣。

(三)農科教分離、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我國目前的高等農業院校在農業教育中不能將科研、教育、農業相結合,在實際應用中無法滿足農業的發展需求。由於經費的匱乏,許多高校爲獲得政府的科研經費只依據文章的數量來評判科技實力,而不能研究出具有實用效能的科技成果。

二、我國農林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的對策

(一)加強政策法規建設

國外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加強立法工作是保障大學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爲保障農業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我國政府雖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科技推廣法》,但並沒有將大學的農業科技推廣活動納入到國家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中。鑑於美日的經驗,首先,我國應進一步完善改進《農業法》和《農業科技推廣法》等法律爲農業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其次,修改《知識產權法》中的關於農業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保護農業技術創造者的合法利益,刺激農業技術創造者的積極性。最後,規範相關政策,讓高校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活動列入到推廣工作之中。

(二)綜合開發農業科技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的整合有利於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農業科技推廣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進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強農業生產力。農業科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充分利用高等農林院校的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與當地的農業技術推廣專職人員協同進行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作爲一種社會資源,農業科技人力資源不能只靠其自然產生和形成,必須在社會組織及個人的努力下,實施教育、培養手段,在實踐中鍛鍊提高,並逐漸形成勞動能力,使其科技素質不斷提高,使其潛在的科技能力得以開發。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爲留住農業科技推廣人才,應建立相關激勵機制,爲其提供經濟保障。

(三)改革農業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在組織制度上,推廣體系應保持其自身的對立性,不應簡單地與已存在的科研系統進行嫁接或成爲其他組織系統的附屬物。這就要求高校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應排除外部行政系統的干預,進行獨立的資源推廣。在管理機制上,實現產、學、研、推相互合作,研究開發農民迫切需要的農業技術,以市場爲導向教授學生實用的科學及推廣知識。

三、結論和展望

高等農林院校在農業科技推廣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農技推廣過程中農林高校應明確自己在推廣工作中的職能定位,爭取多方力量協同合作,改進課程設置和評估機制,不斷完善農技推廣模式,爲農業現代化發展做貢獻。

農業推廣論文 篇三

摘要:對農業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技術推廣投資,這也是農業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體現。只有技術人員懂技術,推廣技術,農業生產者使用技術,才能提高農業的單位產量和產品的質量,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隨着農業新技術的廣泛使用,可以最大化的挖掘潛在的勞動力,並將其轉化爲實際的生產力,從而提升農業產量,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增大農業技術推廣技術的投資力度,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還應科學認識推廣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係,這樣纔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

關鍵詞:投資;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

農業的快速增長導致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從經濟機制上看,農業增長的特殊影響因素包括:勞動力中的勞動力、現有的土地消費和積累的資本。

1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有效推廣新型的農業技術可以使其充分運用至實際的農業生產環節中,提升了土地以及農業資本的利用率,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此處主要利用農業技術S型擴散曲線分析理解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實際影響。農業技術S型擴散曲線的橫軸座標爲時間,縱軸座標爲新技術採用率。在技術的初始推廣階段,其效果大多並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爲新技術的效果未得到有效驗證,以致多數人並不願意承擔風險,只有少部分人願意嘗試。當少數人使用後覺得效果不錯時,則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採用新技術,此時新技術的採用率也會隨之增長,使用人數增加。當新技術得到多數人的採用後,由於採用面較廣,因此其擴散曲線斜率也會下降,最終趨於平緩,這便是農業技術S型曲線的形成過程[1]。而隨着農業新技術的廣泛使用,多數地區可以挖掘潛在的勞動力,並將其轉化爲實際的生產力,從而提升農業產量,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且在舊技術與新技術不斷更替的過程中,便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新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爲了確保農業經濟的增長帶動國民經濟的提升,我國必須加大新農業技術的研究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創新升級。且還應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應用新技術,從而提升農產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經濟增長的目的。

2農業技術推廣投資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是教育、科研以及推廣環節出現脫節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三者並非實現有效結合。比如農業科研單位並未有效融入農業技術推廣投資領域,且農業教育工作也並未結合社會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爲農業技術轉變爲農業生產力過程帶來了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是投資帶動力較差,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爲基礎支持,但當前我國的農業社會市場並未完全打開,以致推廣效果較差[2]。除此之外,我國正加快城市的建設發展,因此財政支出更傾向於城市建設,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所投入的投資數額較小。

3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策略

3.1強化農業科研以及教育的全面結合

農業技術生產的關鍵在於農業科研與農業教育,且農業技術也主要產生於農業科研單位以及農業教育環節。對此,應大力支持農業單位的科研工作,並鼓勵學校教育中的農業院校,爲農業技術的研究提供良好氛圍。農業局可以利用研究所功能研究新型農業技術,而學校也可以開設相關專業,培養更多的農業技術人才。且政府也應給予企業一定支持,鼓勵其創新農業技術。這樣通過產、學、研的有效結合,纔可以提升技術的研究效率,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可以深層農村基層。

3.2建立多元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爲了提升農業技術的推廣效率,應轉變以往自上而下的技術推廣模式,在滿足市場以及農戶需求的基礎上,形成以國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爲主,農業科研院以及農民合作社爲輔的多層次推廣模式[3]。且高等農業院校也應設置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專門進行技術推廣工作。除此之外,還合理利用民間資本,鼓勵企業投資,並激勵農民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建立多元化的推廣體系。

3.3農業技術推廣中加強科技普及

爲了提高農村科技水平,首先要根據當下農村經濟及農民素質水平的實際狀況,加大對農民技術的培訓力度。此外,對學歷不夠或素質較低的農業技術推廣從業者,進行相關職業培訓,以多種方式與渠道持續提高農民的業務水平。

4結束語

增大農業技術推廣技術的投資力度,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由此,相關部門應在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增大扶持力度,且確保這些資金全部使用至推廣工作中。同時,還應科學認識推廣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係,這樣纔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

參考文獻

[1]耿增鵬,孫潔。簡析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xx(05):103.

[2]冉莉。探究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技服務,20xx(11):8.

[3]李慧。試論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J]。農民致富之友,20xx(21):91.

農業推廣論文 篇四

摘要: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爲主的國家。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新時期下,過去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應當對農業生產積極創新和改革。在現今的農業生產中,要重視對農業機械的使用,更好地推廣農業機械的應用,可以使農民減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負擔,促進我國農業事業更好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業生產;機械推廣;有效途徑

農業生產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的使用,新時期下,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農業機械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使我國農業經濟得到提升,所以大力推廣農機應用,是新時期農業生產的重要目標。

1使用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

在農業生產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主要表現在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和提升農作物產量的基礎上,科學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是以最大減少勞動力和獲得最多勞動成果爲前提,在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中使用農業機械可以有效減少勞動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有效節省了生產時間,使農業生產向現代化生產靠攏。同時,農業機械化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使城市和農村、工人和農民之間沒有差距,實現共同發展、共同致富。農業機械化的使用還可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如節能和節省耕地和節約水資源,以及減少化肥和種子農藥的使用量,更加保障了農業產品的質量。另外,我國的自然條件爲農業產品生產提供了重要優勢,使用農業機械可以創造出可觀的經濟利潤,這些經濟條件可以爲其他的農業產品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林業、畜牧業等都得到全面更好地發展。

2目前我國對農業機械推廣存在的一些問題

2.1推廣人員缺乏職業素質

推廣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對農業機械推廣不夠重視,農業機械不斷地更新換代,推廣和宣傳人員所具備的農機知識儲量不足,對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種植技術不夠科學全面的瞭解[1]。

2.2經費方面的因素

在推廣農業機械中,多采用口頭的單一方式,使農民不能認識到農業機械的重要性,加上經濟條件的不允許,使農民難以在購買方面達成意願。雖然農機發展能提高農民經濟效益,但是農民依然無法在初期投入。目前我國農民的收入都有增長,但是離農機設備的價格還是有差距的,農民無法擁有較多的資金去購買設備。雖然農機推廣需要資金的支持,但是大多數農技部門由於缺乏資金,無法在農機推廣中進行投入,國家在農業機械方面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和補貼,然而由於推廣不到位,使農業機械出現品種不全和設備落後的情況。

2.3農民耕地面積因素

我國目前採取的是家庭聯產責任制,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這種人口平均分配的形式,使農民的土地比較零散,致使部分地區還是使用過去傳統的方法種地,造成了農業生產效率無法提高,限制了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2.4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剩

當農業生產缺乏勞動力時,農業機械化才能得到有效使用,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通過轉移的方式參與到其他產業中。現今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存在“過剩”的情況,這必將影響農業機械化的推廣[2]。

2.5不具備健全的農機社會服務

農業機械推廣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缺少科學健全的推廣模式,加之農機的維修、供應和技術培訓是農業機械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現在缺乏完善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如農業機械手缺乏專業操作知識,農機出現故障無法及時維修,農民自身缺乏對產品的維護知識,這些都導致了農業機械無法推廣和使用。

3關於加強農業機械推廣的建議

3.1加強農業機械推廣的人才隊伍

在農業機械的推廣工作中,工作人員的素質程度對推廣效果產生重要作用,應加強對農業機械的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還有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人才,確保農機推廣工作在現代化先進的理念指導下進行。

3.2合理加強推廣農機技術和教育工作

由於地域的不同,使農業生產方式存在差距,工作人員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工作,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對適合使用的農業機械進行推廣,使農業機械更加科學和合理,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對農機的教育培訓可以採取示範試驗的形式,通過在田間地頭對農業機械的操作進行推廣,使農民瞭解到科技的作用,自覺增強使用科技現代化設備的意識,通過教育培訓使農民瞭解關於農機使用的專業知識和安全知識,能熟練地應用各種農機技術和先進設備,還可以在宣傳上進行創新,可以利用手機和電視以及多媒體形式加強對農業機械的推廣[3]。

3.3完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

要建立專門以農業服務爲核心的服務社,開展服務合作的組織發展,要創立農機的新服務方式,加強農機的銷售和售後管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農機銷售網絡,有效提高農機信息化服務。

4結語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和發展需要企業、政府和農民共同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使農業生產得到健康待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述萍。新形勢下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有效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xx(3):186.

[2]郭志顯。創新農業機械發展理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J]。吉林農業,20xx(15):42.

[3]趙淑玲。新型農業機械推廣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鄉村科技,20xx(2):90-91.

農業推廣論文 篇五

衆所周知,農業科技能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但是當下我國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科技結合出現嚴重脫節,農業科技不能更好的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使得農業發展滯後,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1新經濟形勢下農業科技推廣存在的問題

1.1農業專業性人才流動性大,缺少人才力量支撐。從事農業的隊伍中,專門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比較少,部分人員在系統學習農業技術推廣後,會因工作調動等因素而離開本崗位,農業隊伍穩定性較差。而非專業人員佔據的比例較大,這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帶來一定的影響。

1.2農業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我國對農業投入力度不夠,對農業人才的培養不足,使得農業技術在基層中推廣滯後,加之基層服務設施落後,嚴重製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3我國普遍存在種植規模小、經營管理方式單一、經濟效率低下現狀。當前,我國農耕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方式爲主,經營方式單一,種植規模小,隨意性比較強;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比較單一,不利於機械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一些優良的種植物品種不能及時得到規模化種植,農業的經濟效率低下。

1.4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低下,培訓力度不足,培訓難度大。當下我國的農業發展形式中,農民佔據重要的位置,但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低,農業技術掌握率小,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低下。還有很多農村地區,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與孩子,這就增加了培訓難度。

2新經濟形勢下做好農業科技推廣的對策建議

2.1做好人才創新培訓工作,健全人才培訓機制。政府要健全人才培訓機制,吸引更多優秀農業人才,鼓勵人才創新,努力營造出人盡其才工作氛圍。農業科技的推廣需要人才的注入,而人才的儲蓄正是農業技術推廣重要鋪墊。有了專業人才帶頭,大批的農民會產生信賴感,並且願意加入到科技創新隊伍中,爲實現農業生產化奠定基礎。

2.2政府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投入,改善基層設施環境,爲推廣農業技術創造條件。農業經濟基礎的地位不可動搖,強化農業地位的重要性,需農業科技作爲保障,而科技的創新推廣使用是關鍵。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改善鄉鎮基層推广部門的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以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發揮才幹,增強農村科技服務功能。

2.3實施新型合作種植模式,向集約化方向發展。新型的農村合作社建立是實現農業集約化發展的基礎,可以藉助入股或者租賃的方式將農戶緊密聯繫在一起。首先,建立種植示範區,使用農業生產化管理方式,推動農業集約化更好更快發展。其次,培養農業種植大戶,通過租賃其他農戶的農田進行大範圍種植,引進優良的植物品種,確保農業生產效率。最後,種植戶和農業合作社聯手,將分散的農田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土地應有的價值。

2.4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民整體種植技術的提升,是衡量農業科學技術落實的重要標準。因此,需加大對農村青年人羣的培訓,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整合技術推廣、科研以及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科、農、教三體結合。做好對骨幹農民羣體的培訓,實行“一帶一”方式,逐漸擴大農業對技術的掌握範圍。

3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是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生的重要保障。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是實現脫貧致富重要手段。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基礎設施健全;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健全農業人才福利機制,發揮出人才作用,讓科技興農步伐更快邁開。同時,也要做好農民的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讓更多的農民掌握最新農業科技,在進行作業生產時,能學以致用發揮科技力量。

參考資料

[1]米曉,張保軍,楊改河。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制約因素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34~37.

[2]劉穎芳,陳阜,寇建平,等。我國主要糧食產區農民技術推廣培訓狀況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xx(03):17~19.

[3]吳翔輝,羅新潮。借“星火”之勢,播科技種子———湖南圖書館科技興農六年回顧《圖書館》,20xx(06):65~67.

農業推廣論文 篇六

摘 要:在我國家庭農場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形式,本意上是指歐美等國家以家庭成員構成主要勞動力的農業生產形式。隨着我國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國內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資源的種植戶也開始向家庭農場的形式轉變,逐漸擺脫傳統農業種植觀念,形成農業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的生產格局。基於此,結合國外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分析我國家庭農場在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業技術;家庭農場;技術推廣;農業種植

近年來,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城鄉二元化社會體制逐漸消失,城市化進程速度逐漸加快,農村人口與城鎮人口在數量上產生了重要變換。20xx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達到總人口數量的51.27%,中國開始向城市化進程持續快速邁進[1]。 農業不僅是我國的重要產業構成部分,更是糧食安全的保障,但隨着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人口中的新生代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越來越少,大量涌入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工作,預計在未來的10~20 a就會產生農業生產斷層[2]。 因此,如何確保我國的農業生產勞動力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國是一個農耕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建國以後,由於將發展經濟作爲主要的國家目標,重視工業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發展,忽略了農村和農業生產人口的社會財富分配,這是造成農業勞動力流失的主要問題[3]。 我國的農業生產長期以來是以農村家庭爲單位的,可以將這作爲一個突破點,對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調整。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爲主要組成的一種農業生產形勢,但相對於我國傳統的家庭農業生產而言,具有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的優勢[4]。它將農業生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農產品從種植到市場,家庭農場實現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 家庭農場在我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不僅有利於國家對農民這一職業的肯定,也有利於對農業種植技術的引導和培養,在農業人口不斷流失的情況下,必然會成爲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的主要領域[5]。

1 家庭農場的現狀分析

國外家庭農場存在的時間較長、模式成熟,尤其是在發達國家中更符合現代化農業的特徵。從家庭農場的規模來說,一般可以劃分爲大型、中型和小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一般以大型家庭農場爲主,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等以中型家庭農場爲主,亞洲國家中日本、韓國主要以小型農場爲主。不難看出,家庭農場的大小規模與國土農耕面積有密切的關係。 在我國,家庭農場還只是概念性的,並沒有形成與發達國家同等的規模和形式,尤其是對現代化農業的駕馭能力方面。 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的城鄉二元化體制作用還很明顯,尤其是在戶籍制度的約束下,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是“世襲制”產生的,除了打工、種地之外沒有其他的勞動力輸出渠道。但隨着我國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大部分農村新生代通過升學的途徑留在了城市,造成了農業生產大面積斷層。 現實中,討論的在國內具有“家庭農場”性質的團體,大多是原本的種植大戶。20xx年,我國出臺文件將“農民”正是規定爲一種職業,因此所謂的家庭農場成員,其身份從“務農”轉變爲“職業農民”。

2 我國家庭農場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2.1 家庭農場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促進作用 家庭農場的管理者可以稱之爲“農場主”,農場的形成與耕地資源的佔有量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成員往往是較爲有限的。一方面,要完成較大面積的土地耕種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農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場流通等工作,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農場主對農業技術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首先,家庭農場迫切地需要新型農業機械的掌握技術。傳統的種植產業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工,在更低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對於較大面積的耕種就必須依賴於機械設備。 其次,家庭農場迫切地需要提高農業產量的種植技術。從本質上說,我國的家庭農場還處於概念階段,與國外農場主私人擁有土地的現象是不同的。家庭農場的土地來源一般是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取,自己作爲土地的生產管理者,同樣要支付成本。爲了提高耕種產量,不僅要對耕地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還需要對種子、肥料、種植技術等進行提升。 2.2 家庭農場將成爲農業技術推廣主陣地 家庭農場的形式相對於我國農村傳統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而言,更具有土地資源集中的優勢。傳統的以家庭爲單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劃分的面積較小,不同的家庭有自身的種植需求和安排,在進行統一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角度的分歧。而家庭農場的負責人爲農場主,只需要與少數人溝通,即可實現大面積的農業技術推廣。家庭農場還有助於現代化職業農民能力的培養,提升我國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 第一,有助於推動農民職業化觀念的深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發展取得了重要進步,並開始逐步反哺農業。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的法律固定,確認農民爲一種社會職業,這本質上就是對農業生產參與者的社會地位肯定;從事農業生產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工作是

農業推廣論文 篇七

隨着我國社會綜合發展能力的不斷提高,社會中的各項事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完善,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農業對我國社會的總體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爲了更好的完成我國農業事業的發展,農業推廣相關部門應注重對農業科技檔案的建設工作。在農業科技檔案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提高檔案建設工作的完成質量,使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能夠真正做到爲技術推廣工作服務。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即將針對如何做好農業科技檔案工作進行簡要的論述。

1做好相關的法制工作

我國對於檔案管理工作,曾制定過明確的法律規定。《檔案法》就是一項重要的檔案管理的相關法律規定。在實際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進行過程當中,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首先應該先對這項法律進行準確的瞭解和認識,再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展開相關的檔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都能積極的履行自己應盡的法律規定的義務。

2優化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團隊

一支優秀的團隊是工作高質量完成的一個重要基礎。在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當中,應充分重視對於檔案管理團隊的優化,明確各個團隊成員的工作責任,培養團隊工作人員的對於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整個管理團隊能夠出色的完成檔案管理的相關工作。

2.1明確工作職責

爲了確保檔案管理工作的高質量完成,檔案管理人員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在工作中,能夠通過實驗總結出一套自己獨有的工作規律,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當遇到很那解決的問題時,應該用謙卑的態度,虛心請教其他工作人員。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進行工作之前,首先應該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應儘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爲了便於之後其他人員檔案的隨時應用,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應建立起一個數據庫,方便檔案查詢工作的進行。

2.2幹部的管理意識

一支優秀的團隊,離不開一個優秀的領導隊伍。在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幹部及相關負責人員應該不斷增強自己的工作意識。積極的參與到國家及上級政府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及時瞭解工作中可能會應用到的最新的知識和技術,並將自己瞭解到的關於工作的最新動態及時傳達給下級工作人員,這樣將能夠使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強檔案建設,促進事業發展

3.1建立健全檔案管理組織機構。1995年,本中心由農業部原全國農技推廣總站、全國植保總站、全國種子總站、全國土肥總站四站合一後,就加大了對檔案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爲組長的檔案工作領導小組,並在機構、人員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配備了專兼職檔案員;在辦公用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安排檔案專用辦公室、閱覽室和庫房,做到了辦公、閱覽、庫房“三分開”,爲集中統一保管檔案創造了條件,以確保檔案工作有序進行。3.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依據《檔案法》和農業部有關規章制度,結合單位實際,制訂了《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檔案工作管理辦法》、《專(兼)職檔案人員崗位責任制》、《檔案庫房管理制度》、《檔案借閱制度》、《檔案鑑定銷燬》等規章制度。爲確保檔案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中心在創建文明處(室)、公文管理、幹部考覈管理、重大事項督辦等相關規章中明確了檔案管理的責任。3.3強化檔案收集整理工作。爲了使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不遺失,本中心及時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一方面,對“四站合一”時成捆成堆、凌亂無序的檔案資料進行搶救性清理,按照分類方案,重新進行登記、分類,整理、立卷。形成了4個閉口全宗,共計1227卷檔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資料和檔案,爲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目前,該中心檔案室保存的農業科技、文書、財會、聲像、書稿等各種門類檔案達5000餘卷。20xx年以來,各類檔案的歸檔率達98%以上,檔案的齊全完整率達到99%以上。近年來,隨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應用,科技檔案成果轉化的不斷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個與農技推廣事業發展相適應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管理科學、有效服務、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檔案事業體系”的奮鬥目標。進一步加強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強化基礎檔案建設和管理工作,全力推進檔案管理現代化和檔案信息開發利用,爲農業科技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農業的發展程度將在很多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國的總體發展水平。實際的農業科技檔案工作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將高新科技合理的應用到檔案工作中,提升檔案工作的完成效率,使檔案工作能夠韓浩的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從而不斷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