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多篇】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多篇】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職業角色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相關知識的交融滲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學理念的確立和教學方式的運用,爲教師提供了一個促其快速成長的平臺;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求教師擔負起脊樑的中堅作用,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敗。然而,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內容,既沒有給出探究的方法,也沒有給出探究的結論,我們的教學該怎麼辦纔好?這種提問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反思與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課程的要求不相適應。

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其目的在於通過具體的課程實施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又是建立在教師的專業成長基礎上的,因爲只有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自覺地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角色,用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教師的專業成長不但需要學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師個體堅持不懈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實施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實踐。

本課題的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是根據劉志偉老師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科學教學》中發表的論文《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析》中介紹的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學習、鞏固拓展、創新發展。

二、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組織引領我校全體科學教師對該課題的研究,擬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科學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研究目標

1、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2、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與教學有效性的內在聯繫;

3、通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有效促進幼兒園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4個:

1、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來應用創新教學模式;

2、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來優化新教學模式;

3、科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4、研究如何檢測科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用於研究幼兒園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調查研究法:用於研究幼兒園科學教師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於教師在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行動研究法:用於研究在科學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

六、研究過程與階段(含時間安排)

課題研究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課題準備論證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請課題組導師審定、指導、論證;課題組研究小組的成立;課題開題。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本階段要組織和引領課題組成員在本課題的指導下,緊密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驗收階段。

本階段要對實驗過程材料進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發表研究成果。

七、預期成果

如果我們的課題得以順利推進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可以期望,通過我們的課題研究,可能會取得如下幾方面的預期成果:

1、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報告、論文;

2、幼兒園科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該課題中的優秀課例;教學反思。

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二

一、論文題目:

日常行爲規範養成教育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教育專心於未來。教育是若干年後什麼都去掉,留下的積澱——真善美。因而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先生曾強調:“啓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凡人生之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時期養成,以後只需繼續地培養下去,自然成爲社會的優良分子。”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在爲未來奠基。

時代迅猛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研究學生日常生活與行爲規範養成教育問題。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爲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學生日常行爲習慣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爲的養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與行爲規範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課題的界定:

1“習慣”,是指人對於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於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

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並逐漸穩固下來的。行爲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爲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因而習慣對人們的生活有着絕對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2、養成教育,一課題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養成和教育。

從廣義上說,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爲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養成。

xx市人民路國小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學校注重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隊工作方面積極探索。鑑於國小生多數爲獨生子女,家長重智輕德較爲普遍的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很有必要。

反觀現有日常行爲習慣培養的研究現狀,我們認爲:

(1)學校生源比較複雜,來自城區、礦區、農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爲習慣有較大差距。學生日常行爲習慣培養應更具針對性、層次性。

(2)日常行爲習慣的培養方法途徑較爲簡單,缺乏評價與反饋。我們認爲:從行爲習慣的培養入手,來探討和研究新形勢下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爲習慣教育的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學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優化,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能促進學生髮展,適應新時期的挑戰和要求。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1、結合時代要求和少先隊教育特色,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一套適合寄宿制、小班化辦學體制的“國小生日常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對策,以利推廣。

2、通過研究和實踐,引導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深入理解道德規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通過研究和實踐,優化班主任隊伍,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內容:

1、探討國小生日常行爲習慣培養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2、探討家校社會多維立體的教育途徑和策略。如何將本課題研究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調動家長、社會教育積極因素。

3、探討優化班級管理、提升學校德育成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

五、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理論方面,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有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班杜拉和西亞斯的社會學習理論,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爲的訓練和發展問題。實踐方面美國更加註重“自然教育”,引導孩子“自我成長”。

我國心理學界有一些學者關注兒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基本側重於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論研究方面,對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行”的研究比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前三者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

近期不少專家從行爲習慣入手研究少年兒童德育,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由中國科學院的王極盛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雲曉研究員主持的,關於傑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實踐方面,北京懷柔區、大興區開展了文明禮儀調查研究、家校合作培養國小生良好習慣研究,山東濰坊市探索了網絡對於國小生行爲習慣的作用研究等等,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總的來看,在寄宿制學校國小生行爲習慣培養方面的研究較爲匱乏。

(二)本課題研究創新點及突破之處。

本課題爲應用基礎研究,在強調應用性的同時,也注重一定層次的理論探索。着眼於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兒童的日常行爲,着重進行有關國小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使國小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爲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1)創新方面。

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創新養成教育途徑和模式,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爲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突出成長爲主的教育理念。

(2)理論意義。

立足於應用探索與實踐,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總結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爲規範養成教育的規律,豐富素質教育理論和養成教育理論內涵

(3)應用價值。

本課題着手與途徑和模式的實驗和探索,側重於應用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途徑是:密切結合我校寄宿制辦學實際,通過個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體行爲習慣養成的實驗研究,形成新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方法。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中少年兒童行爲習慣養成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途徑。

六、完成條件分析、研究方法與路線:

(一)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領導支持,課題研究有經費保障。

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大力支持,爲課題研究開展提供環境支持、經濟支持。良好的教學條件和領導的重視、指導,爲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保證。

2、資料豐富,研究有理論支撐。

學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室、6萬冊圖書的電子閱覽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論着作,又有新穎生動的光盤資料,還有時效性較強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隊工作》、《輔導員》等刊物雜誌,使課題研究的展開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背景。我們課題組擬推薦篩選專題學習材料,供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提升理論素養。

3、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學習、研究氛圍濃厚。

參研12位教師中有五位國小高級教師,兩位爲市教壇新星,4位參加全國十一五或相關課題研究,成績突出。年輕教師均爲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教研後勁足。班級管理經驗較爲豐富,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與路線:

1、行動研究法。

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瞭解學生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2、個案研究法。

對學生個體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並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

3、觀察法。

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記錄,思考研究,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4、問卷法。

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等。 堅持課題的理論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和羣衆性教研活動三結合的研究辦法。以理論研究爲先導,以實驗研究爲中心,以廣大教師參與的研究活動爲基礎,以班隊會課堂爲主渠道,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的,研究學生、探索方法、總結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積極探索新時期背景下,寄宿制學校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養成教育模式,營造積極進取、健康成長的氛圍。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員分工:

本課題由我校一批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青年教師組成。

1、本課題研究指導專家。

xxx(xx市教科所課題主任)、xxx(xx市教研室)、xxx (xx市教研室)、xxx(xx市教研室)。

2、課題研究實驗小組。

(1)組長:xxx。國家級課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子課題負責人,省級課題國小數學小組合作教學主要成員。多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區級學科帶頭人。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現從事國小德育工作,對國小生日常行爲教育有較高的興趣和豐富的經驗。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學習、內容安排,活動召集、組織等。

(2)組長:xxx。全國十一五中央電教館信息技術整合專項課題主要成員兼執筆人。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報告獲省三等獎。論文、教學設計、課題報告等獲國家級獎項十餘篇次,並部分發表;獲省級獎項8篇次。從事小語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xx省骨幹教師,xx市教壇新星,校本培訓指導教師。

分工: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協助開展課題研究各項工作。收集材料,撰寫報告並上傳。

(3)主要成員:

①xx,淮北市教壇新星,骨幹教師。

②xx,青年骨幹教師,大隊部輔導員。

分工:負責收集課題研究資料,整理歸檔。

(4)參研教師:xx、xx 、xx。

分工:負責會議內容記錄整理,活動宣傳。

(5)參研教師:xx、xx、xx、xx、xx、xx。

分工:負責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實施,並做好材料的積累、分析、總結等。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工作進度計劃:本課題預計20xx年xx月——20xx年xx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爲期二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做好課題申報、制訂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啓動、課題分工、理論學習工作,培訓參研教師,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組織開題啓動研究。 研究呈現形式: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二)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組織交流、研討等活動。主要是理論實踐研究,課題材料信息收集,課題研究論文,優秀班會課例和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並對典型案例加以積累分析。

1、課題組制定實驗計劃,堅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學習交流相關理論。

2、實驗教師、班主任探索養成教育實施途徑,精心設計上好班會課,及時總結實驗體會,積累、整理好相關資料。

3、每月一次專題研討,與全校同學科教師共同探討、交流體會。

階段成果呈現方式:

①教師研究案例。

②階段研究報告。

③班主任工作論文。

④班隊會及活動案例。

⑤問卷調查情況分析結論。

⑥班級日誌樣本。

(三)總結評定、成果發佈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整理行爲習慣研究經驗論文,將成功班會課例刻錄光盤,論文編輯成冊,總結、發佈和推廣研究成果。

20xx年xx月迎接上級領導對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的評估驗收。

成果呈現方式:

結題報告、相關研究的論文集和其它相應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論文彙編 、班隊會等活動案例彙編及光盤、教師研究案例彙編等)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三

一、研究背景

八年級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成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於幼兒園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繫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爲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八年級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幼兒園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七年級不分上下,八年級兩極分化,九年級天上地下。精闢概括了幼兒園三年的學習發展狀態。作爲七年級到九年級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八年級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七年級階段進入到八年級,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後,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鬆下來,以爲八年級是幼兒園三年裏最輕鬆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鬆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幼兒園二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現象尤爲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範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繼續保持優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循環。而有些同學隨着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成績一步步地落後掉隊。優等生的越學越好,及學困生的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着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於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就是要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範)

本課題作爲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9):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佈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範圍,我們自願結合,組成了以楊豔玲,李莎爲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並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9--.10):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爲基地學校的統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10.4):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採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負責人:李莎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協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負責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經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 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負責人:杜靜 曹珍珍 楊豔玲

第四階段(。4-.5):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豔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並將課題結題報告發到微博裏,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覈結題報告,並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後續問題

a.自己爲什麼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爲結題報告,附件爲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裏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現造成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⑴ 階段成果: 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並形成論文等。

⑵ 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彙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四

論文題目:

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作爲教學一個重要的環節,作業一直被認爲 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教師用來衡量自己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十固和深化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現代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也是培養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作業的形式基本以機械抄襲和死記硬背爲主,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探究潛能,甚至有很多時候作業流於形式。因此,在新課程教學的實施中,作業的形式和作用也應發生相應的變革。

歷史是活的,歷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爲了讓後人少走彎路,以史爲鑑,指導未來,所以通過教學和作業方式的改進,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有按自己的特角度審視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對權力,將教科書作爲學生研究的材料,創設多點“歷史機會”,在佈置作業時竭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允許學生創造性的思考、評價、分析、總結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學會整理、歸納、創新能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真正完成歷史學科特的育人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中學歷史、作業、創新

《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是對思現在歷史教學中作業佈置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對歷史作業的實效性和創新性進行思考和優化改進,以期達到使作業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作業創新”的探索與“實踐效果”爲研究的重點。

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課堂觀察合作體的研究實際,結合我所帶班級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進行研究,通過嘗試性的改進歷史作業的形式等實踐,觀察實施效果,同時結合一些教育專家的相關教學理論與經驗,進行實踐、探索和思考。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通過對歷史作業創新的實踐,以期探究實現“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思考歷史”的能力,力求通過科學的引導以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優化學生思維方式的目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思和總結,以期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思想。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歸納分析法、案例分析、思優化等方法。

研究步驟:本課題研究時間爲一年,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瞭解國內外已有的關於本課題的相關成果,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完成課題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過自我教學實踐,並與我校課堂觀察合作體教師相互合作,設計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待歷史作業的態度、設想、建議等,根據學生的建議和教學內容設計新的作業類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總結梳理歷史作業的類型,並在研究過程中以多樣方式呈現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時上傳研究中期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階段(20xx年3月至6月)。將實踐中的結論和思考進行整合,將實踐過程進行整理、修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驗證、思和完善,從而形成具有借鑑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並如期完成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爲結題報告,同時應形成:

1.關於“中學歷史作業創新”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

2.在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教育隨筆、教學敘事等;

3.部分改進後的學生各種形式的作業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