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模式開題報告多篇

模式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爲網絡骨幹,採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爲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製作、網絡課件製作,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基本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從而推動了教師個人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爲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以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爲基礎的信息技術作爲研究手段,採用觀察、文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個輪迴的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內部印行,爭取正式出版)。

2、專著:《扣開未來之門——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電子出版物:《求精中學優秀網絡課件選》(若干輯)

八、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一)研究週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xx年2月——5月爲準備階段

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爲實施階段

第一輪(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課題組統一認識;申報課題;確定子課題,各分課題組分別開展研究工作;積累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繼續開展研究;爭取有一定的成果,並寫出第二期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三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並爭取在某些學科實現質的跨越;爭取每人有論文;寫出第三期研究報告並接受中期檢查。

第四輪(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出論文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

告;申請結題。

爲了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將本課題分爲四個研究小組,分別在信息技術、文科類、理科類、藝術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逐步互相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xx年12月——xx年1月,結題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審查鑑定;根據成果獎勵優秀參研人員。

九、本課題組成員

1、課題領導小組

顧問:張克敏 鄧小慶 劉書華 包錦安

組長:王世羣

副組長:趙放鳴 何江順 鄧 勇

成員:龔照華 楊 培 石 敏

2、課題研究小組

課題指導:王世羣

課題設計兼學術祕書:鄧 勇

課題研究人員:

第一研究組:組長:鄧 勇 組員:黃銀華 謝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組:組長:龔照華 組員:黃 芳 程舒燕 張紅豔 凌文泉 黃志偉

第三研究組:組長:楊 培 組員:趙 放 王紀蓉 古遠鵬 雷 波

第四研究組:組長:石 敏 組員:張勝男 黃 智

檔案整理:鄧 夏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經費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

【第2篇】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爲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3篇】關於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的開題報告範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第4篇】高中生德育互動模式研究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對中央文件精神的領會和貫徹。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現約有3.67億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也於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些重要文件的出臺,無疑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對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適應。

教育部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推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加強新時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實施,也要求按新的課程理念、新的價值取向——人格取向來重新構建德育課程結構。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教師的角色、教育教學方式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教師在實現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時,也增強了與中學生的互動,幫助中學生通過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並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爲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提高學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踐行能力,開發校本德育課程,開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爲迫切。

對傳統學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諱言,德育工作仍是當前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由於校際競爭激烈,升學率成爲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標準,中學德育地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針對性和實效性差。而且,過去的學校德育模式重視羣體、強調共性而忽視個體,不能完全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學生不良行爲習慣的矯正問題,而教師、學校對待這些問題時,大都以正面批評、懲罰等方式,試圖通過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預,達到改變或矯正學生不良行爲習慣的目的,但實際的效果往往並不令人滿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4、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現狀的審視。

全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充實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伴隨着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經濟的發展並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豐富,也不能避免價值觀的失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觀、價值觀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引發了諸多新舊觀念的衝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問題。一些社會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影響着校園,給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這些不良因素不無直接的聯繫。

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擾和影響。學生在道德生活中尚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狀態,處於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創造、由順從向選擇的轉化過程中。當我們審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現狀時,不難發現,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以及網吧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傳播,嚴重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另一方面,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慣性依然強勁,大多數學生承受着學業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問題、家庭問題以及學習問題給許多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出現了行爲習慣差、人際關係不好以及心理亞健康等問題。

長期以來德育課程的知識化、政治化傾向嚴重,也使學生的發展受到制約。在學生眼中,學校德育內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學校德育形式“老土”、走過場、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就要求我們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5、對高中生心理特點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高中生思維敏銳,精力充沛,自我意識日益成熟,自主性、獨立性增強,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但他們看待問題片面性較大,自控不足,容易衝動,想和別人交流卻又封閉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導卻對他人的批評教育抱有強烈的叛逆意識。面對這樣的學生,灌輸、說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們心理特點、符合他們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發揮實效,切實有利於高中生的發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作爲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是目前西方日漸流行的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爲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因而必然要對傳統的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提出挑戰,從而在形成新一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其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知識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和建構,思想品德的養成同樣也需要學生參與德育過程,通過自身的活動以及與他人、與環境的互動,爲外在於自己的道德規範賦予蘊含個人色彩的意義。本課題研究的就是怎樣開闢新的途徑,使學生能切入到德育過程中,並在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從而自主構建個人道德體系。

2、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有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爲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爲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纔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怎樣讓德育活動走出“口號加榜樣”的單向的道德知識傳輸模式,怎樣採用富有成效的模式來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正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

3、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後,在教育系統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多年來,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論證、一線教師多角度實踐,我校“導師制”的內涵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導師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爲:平等的師生關係、互動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共進的發展目標。“平等的師生關係”包括師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動民主,是實施導師制的前提和基礎;“互動的教育模式”是指學科教學互動和思品養成互動,是實施導師制的教育教學常態和方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包括校內組織全員和社區力量全面,是實施導師制的組織依託和保證;“共進的發展目標”指的是一切爲了人,爲了人的一切,是實施導師制的方向和目標。本課題所研究的“德育互動模式”正是“互動的教育模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方面,是對我校“導師制”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課題界定與模式構想

德育模式是指關於德育活動的本質特徵的簡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論系統和操作系統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動,簡而言之,就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相互作用和聯繫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對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養成、發展與成熟,不是在“灌輸”中“獲得的”,而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即互動中主體自身建構的。所以,現代德育過程的思想,特別強調民主、平等、對話與交流,即德育過程實質上可理解爲是師生之間互動互促、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廣而言之,學生個體與他人、與羣體、與家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都可以是道德養成的重要途徑。

德育互動模式是通過課程、規章、實踐、評價等途徑,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生個體與周圍環境的互相影響,從而讓高中生體驗道德美感,自擬道德準則,參與道德實踐,強化道德意識,建構道德信念的一種德育模式。

德育互動模式的構想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課程互動模式。通過有效的課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課程,積累和整合德育資源,編制相應的教材,如名生介紹、黨校團校、心理疏導等。

(2)規章互動模式。通過學生參與擬定規章制度,形成簡便易行的德育規範,如校園文明公約、學生守則、考前誠信簽約制度等。

(3)實踐互動模式。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願者活動、校園論壇、學生廣播站、學生電視臺等。

(4)評價互動模式。通過學校的評教、評學、評比、評選來研究德育評價的機構設置(如自律委員會)、德育評價的形式體系(如素質發展報告書)、德育評價的過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揚生自薦制度)以及德育評價的反饋機制(如公告欄、反思糾錯室)。

德育互動模式,是對我校“導師制”辦學理念的新發展,是培養“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學生的新要求,是對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徵性描述。

“德育互動模式”課題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積澱爲基礎,以時代精神的弘揚爲支柱,積極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養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義

南京市第一中學有百年校史,是江蘇最早的省重點中學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現爲江蘇省模範學校,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學校一貫強調“教書育人”,堅持“德育首位,五育並舉”的方針。多年來形成“好學、向上、活潑、團結”的校風,“嚴謹、求實、創新、育人”的教風和“勤奮、進取、踏實、求精”的學風。

在德育工作中,我們感受到學生的道德觀念、心理特點都隨着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對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變化與心理的發育並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們處於“心理斷乳期”,迷惘、鬱悶、多變的“花季”也往往成爲“雨季”。因此,積極向上、弘揚正氣的道德行動能促使學生由感性體驗步入理性審視。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世易時移,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時空突破使學校德育處境尷尬,多元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造成強烈干擾,因此,最適合學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揚棄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對高一年級進行了學生文明公約的態度和踐行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我校學生文明公約的主要內容,學生了解率並不太高,但贊同率較高。大部分同學對於條約的各項具體內容都很支持,只對個別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學基本可以完成條約的要求,但對於制定公約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對於學校組織的各項德育活動,大部分同學是支持和願意參加的,但說教類的活動最不受歡迎。對於學校組織的提高文明水平、促進自律意識的活動,同學們建議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互動性、趣味性和集體參與性。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對學校德育的形式和內容都有相當的主見,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樣以適應學生特點、符合學生需求的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爲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因此,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有二:

一是從公民道德意識形成的高度來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使高中生能把“爲學”與“爲人”結合起來,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從而主動發展,全面發展,持久發展。

二是積極探索以學生爲主體、以活動爲載體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單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學校

的德育工作能紮實有序、生動活潑地邁上新臺階。

五、研究的整體思路

1、途徑開拓

(1)立足學校。由校長親自掛帥,由學生工作處組織領導,年級組、班主任和學生幹部爲具體實施者。

(2)溝通家庭。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開放式班會等形式取得學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會。以社會實踐及綜合性活動等規定課程使學生能夠接觸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擬定操作性較強的研究計劃,創設相關的實踐情境,對學生在這情境中的行動進行觀察並評價。

(2)個案研究法:對全體實驗班學生取樣跟蹤,因材施教,建立相關檔案,重視典型分析。

(3)調查法:對我校高一年級全部學生和其他年級的部分班級發放調查卷,瞭解學生現狀並研究實施策略。

(4)經驗篩選法:適時召開課題研討會,及時總結經驗,並借鑑一些符合我校實際的經驗。

3、進程規劃

第一階段:調查論證(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組建課題研究小組,學習相關理論,開研討會論證。

b.請教專家、學者,論證課題的可行性。

c.發放調查問卷,瞭解學生狀況。

d.採用招募方式,確定高一實驗班。

第二階段:申報立項(200x年6月前)

a.擬定立項申請,規範操作程序。

b.申報課題。

c.掛鉤高等院校或上級教科研單位,尋求課題指導。

第三階段:研究階段(xx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訂階段研究計劃,根據計劃實施全程多層面實施,提出模式構想。

b.對實踐模式進行修正與評價。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並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寫實材料,分析總結,分專題寫出研究報告或論文,並編印《個案分析》。

4、預期成果

(1)主要階段性成果: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影像資料、個案分析、活動文集。

(2)最終研究成果:研究報告、個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價值

1、本課題注重學生的參與,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在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的德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最終歸結到學生的自我道德判斷、選擇等能力的發展上來。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動性、自我建構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並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

2、本課題的目的不在於塑造以往家長、教師心目中聽話、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規範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過各種活動和實踐,在學生參與和互動中實現學生內在德性的完善和昇華,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當學生逐漸由他律變爲自律,由被動“聽話”變爲主動思考和選擇,由被教育變爲主動參與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脫離了學校德育,也仍然能夠在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中汲取養分,通過自主的發展,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正是學校德育追求的目標。

七、研究的條件和保證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於xx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課題研究的一個極大的驅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於xx年上半年出臺,成爲課題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導。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導師制”的運行機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導平等的師生關係、互動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導師組織和共進的發展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200x年10月,由師生充分討論、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約》於全校實施,其正面影響由學校輻射社會。這些都創設了一種有利的實踐氛圍,是進行課題研究的重要平臺。

3.我校對此課題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實踐,並形成了較爲完整的規劃。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較爲厚實的文化積澱,藝術團、交響樂團、體育特色基地、素質發展報告、校報校刊等等,提供給學生十分寬廣的自我教育平臺。

5.課題組由校領導親自掛帥,由善於思考和勤於教學的年輕骨幹教師組合,由我校學術委員會成員和一批特級教師作顧問,由一些碩士、博士加盟,陣容十分強大。

6.學校每年都有專項教科研經費按課題級別下撥,課題研究經費能夠得到充分保證。

八、研究人員

1、領導小組

課題指導:高德勝

學校顧問:黃乃洋、蔡肇基、陳明芬

組長:吳曉茅

副組 長:李 敏、魏榮葆

2、研究小組

第一研究組組長:姚遐林、李宏亮

組員:張冬平、孫玉才、吳中英、劉言濤、張志軍、樊世文

第二研究組組長:李寧吾、蔣 可

組員:嚴慧英、張全華、臧 鋒、徐 娟、趙健蕙、唐 鳳

綜合組組長:吳煜姍

【第5篇】o2o電子商務的支付模式研究開題報告研究背景

o2o電子商務的支付模式研究開題報告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o2o是指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的商店中去。在線支付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再到線下去享受服務,其核心就是通過打折、提供信息服務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互聯網用戶從而把他們帶到現實的商店中去。

據艾媒諮詢研究數據顯示,中國o2o市場規模爲1003.4億元。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

預計,將達到2211.6億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現在的.市場規模還無法與c2c,b2c等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相比但這樣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已足以讓電子商務的從業者們刮目相看。

作爲電子商務和o2o模式發展的支撐技術之一的支付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特別是在中國這個互聯網快速發展和創新的市場上,研究可靠、安全、便捷、適應性強的支付模式,能夠很好地推動電子商務和o2o模式的發展。

【第6篇】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爲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爲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爲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7篇】《國小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題目:國小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素質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負責班級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負着爲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歷史使命;承擔着促進和指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綜合發展的重任。特別是在實施“科教興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在爲祖國培養人才這一千秋大業中,班主任工作發揮着極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身心發展有着共同的特點,但是在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

我國的改革開放建設,促進了社會經濟和現代化戰略目標的發展,培養和造就面向世紀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雜,較之常規的班主任工作,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教育管理,思維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變化,所以,要求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維和變革,要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學生的精神領域,要有敏銳的眼光和積極的思考,以“開放性”、“多樣性”、“民主性”、“ 專業性”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學會比較和選擇,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學生具備創新意識,自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並在工作中不斷尋求科學的教育方法,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學校的管理是宏觀的,更具體的工作由班主任來做,班主任和班委會幹部要以身作則,影響和塑造學生的行爲規範,以班主任爲典範,帶動學生幹部的風範,以學生幹部的風範帶動學生的規範;建立制度,規範管理,針對學生的年齡弱點、難點、特點、亮點,在廣泛討論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研究制定各種班規制度,把嚴格的制度和規範的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培養學生的行爲習慣。

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其核心是實現人的現代化。而現代化的 人是有其素質標準的。即(1)高度的民主意識、民主行爲;(2)高度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3)終身 學習的觀念和能力;(4)開放的心態;(5)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6)合作與競爭意識;(7)責 任與質量意識;(8)效率和效益觀念;(9)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10)崇尚真理,不迷信權威。這是 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是我們對班主任提出的具體培養目標。 爲適應市場經濟,特別是知識經濟的挑戰,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要培 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轉變教師角色,教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 ,學會與人交往,學會生存發展,做學生的引導者、心靈導師。 國小作爲基礎教育階段,在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思想及全納教育理論的影響下,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 生,瞭解每一名學生的教育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整合教育資源(學 校、家庭、社區等),爲學生的發展服務。 國小生的模仿性、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 事物的好惡及人生觀、價值觀等直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因此,班主任工作便顯得更爲重要。 面對當今國小生缺少生活體驗,心理健康問題明顯增加,抗挫折能力弱等現象,以及由於社會飛速發展導 致人的認識能力存在差異、價值取向多元化,出現教師與學生家長教育價值取向的溝通問題……爲此,我們需要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班主任工作,以'爲學生一生負責'爲教育宗旨,開展此項研究,探索國小階段班主任工作模式,總結概括其特點,以增強班主任工作的針對性、目的性、實效性,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三、開展此項研究的條件分析

對此課題的研究,我們已具備了比較成熟的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從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有較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育人理念,現如今又擔任本學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很好的條件爲課題的研究收集材料。另外,主持人又參加過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有多篇科研論文在國家、省、市級的刊物上發表和獲獎,有豐富的科研能力。

四、前期的準備工作:

學校一直圍繞着以人爲本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對教師進行培訓,所以課題組成員通過學習,討論交流,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等形式,對班主任進行了較系統的學習。目前課題組主持人已對'人本理論''多元智能理 論''情緒管理理論''全納教育思想''人的現代化理論'等現代先進教育理念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並通過學習和教育實踐不斷深入領會到: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要從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認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動的、創造性的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權利,關懷學 生的成長。對學生的教育要由強制性的單項灌輸轉向雙向的平等對話。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成爲兩代人的相互影響,共同參與,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相互理解、相互悅納、相互勉勵、相互啓發、相互涌動、相互創生、共同發展、共享快樂的過程。認識到德育本身應當是一個整體,作爲班主任應該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整體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

五、研究步驟

(一)實施步驟設計

1、準備階段(xx.12---xx年.5)

(1)學習內容:國內外現代教育理論,國內外優秀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研究理論。

(2)採用方法:通過查閱文獻,瞭解有關情況。

2、實施階段(xx年.6---.7)

通過對課題進行深入的行動研究,不斷總結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模式。

(1) 調查分析階段(xx年.6---xx年.10)

(2) 策略設計階段(xx年.11---.8)

(3) 對比實驗階段(.8 ---.6)

3、總結成果階段(. 7 ---.9)

對第二階段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典型案例等教育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對各種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優化策略,將各種策略系統歸類,撰寫研究報告、論文等形式,進行成果交流。

【第8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式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模式是怎樣的呢?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模式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模式,歡迎閱讀!

1. 開題報告方法介紹: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爲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2.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

一、開題報告封面:

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論文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目的要明確,充分闡明該課題的重要性): 1.論文的背景; 2.理論意義; 3.現實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概況

(應結合畢業設計題目,與參考文獻相聯繫,是參考文獻的概括):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內有關研究的綜述; 3.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四、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思想明確、清晰,方法正確、到位,應結合所要研究內容,有針對性)

五、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六、預期的結果

七、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 (論文提綱) 八、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內容要豐富,不要寫得太簡單,要充實,按每週填寫,可2-3周,但至少很5個

時間段,任務要具體,能充分反映研究內容)

九、參考文獻

十、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一、論文選題的背景、意義:

(一)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根本性變化,從完全依靠國有和集體企業發展到民營中小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的混合性經濟,由於大批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人員分流和產品結構調整,國有經濟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減弱,而此時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成爲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生力軍。在我國,中小企業在活躍市場,吸納就業,促進技術創新與出 口創匯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並已成爲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意義

在我國,佔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創造了74%的工業增加值,63%的gdp,但是其佔有的金融資源卻不足20%。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杭州的企業體制一般是以中小企業爲主,這也導致了杭州的中小企業也存在嚴重的融資難問題,雖然各個金融機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杭州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因爲中小企業地位的重要性,所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二、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動態(參考文獻綜述的主體與總結部分)

(一)國外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

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爲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但在中小企業創建、經營發展過程中,融資困難一直是困擾世界各國中小企業的大問題,爲此,探索可行有效的措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已成爲世界各國政府中小企業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和工作重點。西方國家如美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等都制定了相關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值得我們借鑑。

國外有關企業融資的理論研究主要是資本結構理論。早期的資本結構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大衛杜蘭特提出的,包括淨收益理論,淨經營收益理論和傳統理論。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形成於20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後期,它以mm定理爲中心,一部分探討稅收差異對資本結構的影響,被稱爲稅差學派,另一部分研究破產成本與資本結構的關係,發展成爲財務困境成本學派,形成破產成本主義和財務困境主義,最後合併爲權衡理論。七十年代後期,由於信息不對稱和博弈論的引入,使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新資本結構理論以信息不對稱爲中心,大量引入經濟學各方面的最新分析方法,從新的學術視野來分析資本結構問題,提出了不少新的觀點

此外,(xx)運用1999至xx年間尼日利亞中小型企業的相關數據測試了4個運行現狀不佳的企業。認爲對中小企業來說,持續的增長,充足的資金流動性和必要的盈利能力是與他們的投資和融資決策密切相關的。儘管財務總監竭盡全力協調流動性和營利性這兩個矛盾的目標,但觀察結果仍然暴露出了其財務管理的困境。

alastair metcalf(xx)認爲一家新興公司需要有足夠的資本運用於所有的支出,當然還包括用於資金的增長和週轉。在公司資金不斷增長的同時,這一家公司可能需要更加多的股本或者項目融資,從而用來支持合併和收購。當它成熟時,公司可能需要資本重組或證券。如果該公司發生困難,它可能需要企業重組或計劃重組融資。找到一個貸款人可以配合你的融資需要,從而讓您專注於您的業務運行。

(二)國內對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

1、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是必不可少的,自xx年9月份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風暴已席捲全球,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中小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出口訂單驟減、應收賬款回收期加長、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資金支付壓力空前加大,衆多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險。融資難成爲當前全國各地區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首先要面臨的難題。

尹丹莉(xx)認爲,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一個長久性課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小企業已經成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佔全國企業總量的99.8%。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儘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但融資難問題並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現有的融資環境與企業的希望仍有較大差距,中小企業信貸滿足率仍待提高。

楊紅梅(xx)指出融資難問題一直困擾着中小企業的發展,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壓力。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當中,我國曾經最富活力的沿海外向型中小企業受到嚴重影響。到xx年底,全國7.5%

的中小企業停產、半停產或者倒閉,全國有超過30 萬家企業停產、半停產,約有2500 萬農民工因此返鄉。由於中小企業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要載體,中小企業生存狀況惡化對就業造成巨大壓力。要解決嚴峻的就業問題,關鍵靠中小企業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對保增長,而且對保穩定、保民生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在我國,由於中小企業自身信用基礎較差、銀行結構不均衡、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和中小企業政府扶持體系還未真正建立等諸多原因,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着很大的困難。

紀傑(xx)指出企業外部融資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融資,即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二是間接融資,即主要通過金融機構貸款獲得資金。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通過這兩種途徑籌資都十分困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固然有許多,但其根本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中小企業自身條件和素質的限制。這一因素是對其融資造成不利影響的內部原因;現行體制和政策的影響。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外部原因。

謝小梅(xx)分析認爲:目前融資難已成爲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學意義上的因素,又有社會的、歷史的因素;既有宏觀層面的原因,又有微觀層面的原因;既有觀念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原因。這些錯綜複雜的因素歸結到一點,便是體制和制度的缺陷,尤其是產權制度和金融制度缺陷。

楊加陸(xx)指出中小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生存先於成功,要生存下來,就必須擁有一定量的資金。但在現實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融資相對比較困難。這主要因爲銀行的利息很高,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即使中小企業能夠承擔,但由於信譽等原因銀行一般也只願意向大企業貸款。

喻佔元(xx)指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中小企業自身有關 ,也與我國的金融體制有關 ,還與政府政策有關。具體有如下方面。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偏低;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的風險、成本和收益不對稱;銀行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增強;爲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少,實力弱;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擔保人;直接融資渠道不暢。

3、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從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難,既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也有金融機構定位偏差、貸款權上收等不匹配因素。同時,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社會信用環境差等因素也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因此,相關的研究也主要從企業、銀行、政府、社會各個角度提出解決對策。

籌資是企業進行一系列活動的先決條件,總結上述研究成果,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普遍存在於各國各地區,綜述根據國內外各位學者對於各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描述,轉述對融資難的原因的看法,使大家對於目前國內外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個較爲全面的認識。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理論文獻進行閱讀,我們可以發現在該領域的研究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基本上都是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研究,針對某一省或某一區域的則比較少,即研究的地域範圍太廣。(2)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中,涉及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的研究比較少,即結合當下背景不深。正因爲國內外專家學者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中還存在上述問題,所以,就有了該篇論文。本文結合國際金融危機背景,在全面分析時下中小企業更加嚴峻的融資問題的基礎上,以杭州爲例,提出了一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

1、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地位及其特徵

2、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各個方面

3、杭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現狀和案例的分析

4、杭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各種原因的研究和探討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對如何解決杭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出自己的建議。

2、導致杭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從中找出突破口。

3、以小見大,由杭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剖析中國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首先對於國內外相關理論文獻進行廣泛閱讀,瞭解掌握國內外相關理論動態打好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通過向調查者發出簡明扼要的徵詢單(表),請示填寫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來間接獲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爲案例,分析並找出相應的結論。

4. 討論法:與老師交流、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 (需具體說明研究方法用在什麼內容中) (二)技術路線:(需畫圖說明)

五、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

xx.10.14xx.11.14 完成畢業論文選題

xx.11.15xx.12.30 完成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及開題報告 xx.01.01xx.03.04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 xx.03.05xx.04.23 畢業實習,修改論文 xx.04.24xx.05.02 畢業論文定稿

六、主要參考文獻:(同文獻綜述)

李麗霞,徐海俊,孟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研究.科學出版社, xx年8月

王悅.淺談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集團經濟研究,xx年第9期

[3] 劉向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沿海企業與科技,xx年第11期

[4]王莎,江輝.探析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商業研究,xx年4月

[5] 程劍鳴,孫曉玲.中小企業融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xx

[6] 熊雲生,程國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與對策.財貿研究,xx

[7] 周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南方金融, xx

[8] 林毅夫.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xx年1月

[9] 關彬洪,關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企業經濟,xx年1月

[10]李軍.企業融資.民主與建設出版社,xx

[11]楊令芝,周豔.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創新[j].特區經濟,xx(4).

[12] 趙一靜.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xx,(5).

[13] 劉瑛超,陳鬆紊.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與對策[j].平頂山學院學報,xx,(5).

[14] 葉林.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xx,(1).

[15] 巴曙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體制創新》,《證券時報》,xx年04月

[16]徐振京.淺談出資者對經營者的監督機制.中國科技信息,xx年第20期

[17]楊超明.論出資人財務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希望月報,xx年10月

[18] [美]密西爾詹森、威廉麥克林.企業理論:管理行爲、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權結構[m]1976

[19]夏恩桑德.會計與控制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xx年版

[20]羅斯l.瓦茨、傑羅爾德l.齊摩爾曼.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第9篇】淺析連鎖零售企業的物流配送模式開題報告

淺析連鎖零售企業的物流配送模式開題報告

(一)研究的現狀及其意義

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選題的背景

連鎖經營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最近幾年,中國的連鎖商店發展的卻十分迅速。它正以其專業化、發揮規模效應和分工優勢的特點逐漸成爲世界零售業發展的新趨勢,並以其高效率、多品種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企業實行連鎖經營最重要的目的是以連鎖經營爲手段,大幅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逐步擴大經營商品的市場佔有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費用,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連鎖經營企業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生命力的原因就在於它能把資本經營的大規模要求同零售活動的分散化、個性化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及採用了現代科學的營運手段而使得進貨成本和銷售成本都有所下降。此外,連鎖經營改變了舊的流通體系,減少了流通環節,直接面向消費者,更及時瞭解客戶的需求,更迅速地建立其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樑,從而提高了流通效率。與此同時,隨着連鎖經營在我國的迅速發展,連鎖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它帶給物流業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我國的物流業提出了挑戰。尤其是對我國的物流配送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些連鎖超市等企業需要進行商品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及時配送,如果物流配送無法達到連鎖企業的要求,那麼它將會制約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連鎖企業的成功經營離不開物流的系統化和合理化,物流配送水平已經成爲衡量一個連鎖企業的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準。目前,國外的一些連鎖巨頭已經進入中國,這對我國連鎖業的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因爲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零售連鎖企業有着很大的競爭優勢,而這不僅僅是因爲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品牌效應,最主要的是在於他們有着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和配送系統。物流配送是實現連鎖經營的關鍵環節,是連鎖經營的紐帶,是連鎖企業強大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物流配送問題已經成爲我國連鎖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物流配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連鎖企業能否正常運行,而由於物流配送模式直接決定了配送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我國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2)選題的意義

日本學者西則修曾經提出物流是企業第三利潤源泉,物流配送則是零售連 鎖企業利潤源泉的突破口。通過對國際成功的零售連鎖企業的研究發現,零售 連鎖企業要獲得較好的淨資產收益率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資產週轉率,降低運營 成本,從而使企業的收益增加,獲得持續發展。因爲一般來說提高連鎖零售企 業資產淨利率可以從提高銷售利潤率和資產週轉率入手。連鎖零售超市的利潤 主要來自薄利多銷,也就是以較高的資產週轉率來增加利潤,同時也要通過降 低運營成本使得銷售利潤率儘可能增加。而連鎖企業要獲得較高的資產劇轉率 和較低的運營成本,配送以及配送中心成爲連鎖業態發展的關鍵,連鎖經營發 展的背後必須要有強大的物流配送做支撐。配送中心是零售連鎖企業主導的供應鏈中的重要結點,它幾乎集合了所有的物流功能。配送中心是連接供應商與零售連鎖企業的樞紐,對零售連鎖企業來說是實現門店高週轉率,低成本運營、及時響應客戶的保障,對供應商來說,是保證其及時供貨、補貨以及降低庫存的重要設施。 論文通過零售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分析總結出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的發展途徑,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配送模式,同時給出不同配送模式下供應鏈各結點之間的關係處理策略。不同配送模式下,供應鏈各結點之間的關係不同,因此信息系統有所不同,但在進行系統設計時都有基本的規則可循,同時不同的配送模式要與不同的系統設計思想相匹配。零售連鎖企只有在有了適合本企業需求的配送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才能做好內部管理和供應鏈管理。

2.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最近幾年來大中連鎖企業銷售規模逐年增加,正在逐步成爲商業零售業的一支主力軍,是中國零售業增強經濟規模的主要方式。伴隨着連鎖商業的迅猛發展,連鎖企業對於物流水平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物流配送水平成了衡量一個連鎖企業的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準,配送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着連鎖企業的經營成本高低,影響企業贏利的能力。然而,我國目前的物流配送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的需要,物流配送問題已經成爲我國連鎖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對連鎖業的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比如趙偉在《淺議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一文中提出物流配送在連鎖企業中居核心地位,它主要分爲:直接配送模式、自營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等四種類型,指出了連鎖企業只有根據自身實際科學選擇,才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做大做強。韓延慧在《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選擇研究》一文中分析了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的幾種主要模式及其影響因素,建立了連鎖企業配送模式的的層次結構模型,並進行了一級和二級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張麗君在《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商業連鎖經營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零售業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在連鎖經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她還詳細、系統地分析了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管理的內容、特點,以及商業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流程管理,存貨管理,輸送管理的有效措施。馬妍在《商業連鎖企業的物流服務系統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商業連鎖企業對於物流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要結合第三方物流,實現它們之間的互補促進作用,構建我國商業連鎖企業建立物流服務體系,以推動物流企業與商業連鎖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對於連鎖零售企業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還未形成較爲系統和成熟的理論,關於適合中國國情的物流配送模式仍是衆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認識。

(2)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日本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對物流及物流配送的研究較早,已基本構築了適應他們自己國家的不同層次的物流配送體系。比如,從20世紀60年代起,貨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國普遍得到重視美國連鎖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種,主要有批發型、零售型和倉儲型三種類型。在日本,零售連鎖業是首先建立先進物流系統的行業之一,便利店作爲一種新的零售業迅速成長,現己遍及日本,正影響着日本其他零售商業形式。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分銷渠道發達和頻繁、小批量進貨等特點。而在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如在德國,連鎖業的物流配送已經摒棄了商品從產地到銷地的傳統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從產地到集散中心,從集散中心到達最終客戶的現代模式。國外目前關於連鎖零售企業商品配送的研究主要側重於配送中心的選址研究,他們已經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物流配送業,對連鎖業的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和應用也已比較成熟。比如在物流配送模式選擇方面的研究中,密西根大學的斯麥基教授倡導的物流模式應該達到7r原則,美國的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給出了服務與成本的經典關係圖,即服務與成本成正相關的關係。另外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認爲企業對配送服務質量高,勢必要付出高的成本,要想得到低成本的服務,則會使配送服務水平降低。目前,國外一些連鎖業的物流配送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沃爾瑪的物流配送就能夠很好的滿足自身的物流配送需要,我們應在借鑑國外先進的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探索和研究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和消費需求的物流配送模式。

(二)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研究內容爲分析連鎖零售企業物流配送發展趨勢,歸納總結連鎖零售 企業現有的物流配送模式,並進行比較分析,使其更加清晰化,更具可操作性,提出綜合配送模式以便爲不同的連鎖零售企業提供其最適合的配送組合。

(1)論文的基本框架

一連鎖零售企業的背景

二 連鎖零售企業現狀分析

2.1連鎖經營理論

2.2連鎖零售企業物流現狀

三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分析

3.1連鎖零售企業現有配送模式分析

3.2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比較分析

四對連鎖企業——7-11配送模式發展進行分析

五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的發展研究

5.1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發展趨勢

5.2我國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的發展建議

六結論

(2)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不同的連鎖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配送模式。

2.未來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該怎麼發展。

(三)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依據研究內容,本文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不同類型的研究方法,以確保研究的有序進行。

1)依據數據資料和多角度的分析,對連鎖零售企業配送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

2)總結歸納以往的配送模式,分析優缺點;

3)在對連鎖零售企業配送的研究過程中,以實證分析爲主,通過大量收集相關行業的歷史數據、實地調查、諮詢專家學者和重點研討等多種形式,對連鎖零售企業選擇配送模式提供了有利的作證;

4)運用對比的方法,對連鎖零售企業中外配送發展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

(四)研究計劃及進度安排

第一週:與導師溝通,確定論文選題及論文方向。

第二週至第三週:出入圖書館蒐集資料,並就研究的企業進行考察。

第四周:撰寫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等材料。

第五週至第七週:檢查修改完成一次論文初稿,並提交導師審閱。

第八週:就導師給的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

第九周:整理打印論文,準備答辯。

(五)參考文獻

吳芳芳.我國連鎖零售企業配送模式選擇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6.

趙偉.淺議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報,2008,(3):28.

[3]韓延慧,李昭熹.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模式選擇研究.《物流技術》,2008.27(8):109-111.

[4]張麗君.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管理.中國市場,2007,(32):98-99.

[5]馬妍.商業連鎖企業的物流服務系統分析.商業研究,2005,(7):154-155

【第10篇】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導語: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以下是小編整理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以供參考。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學是教學的本質所在,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當前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不輕鬆,質量又不高的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課題之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資源配臵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在我校組織的針對課堂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中,其結果反映出我校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着如下幾個共性問題:一是教師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教學盲然;二是新課前盲目出示學習目標,淡化了情境創設,整個教學機械呆板,不夠生動,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三是教師講得太多,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太少,學生無法當堂完成作業;四是教師較多是關注自己的教,而較少關注到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自學流於形式;五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視,造成學生兩極分化嚴重等等。存在這些問題的課堂,其教學效率很難保證。這種“教師中心,機械模仿,系統傳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缺乏思辯與創新,學生的主體性難以體現,學習積極性被壓抑,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爲空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改變現有的這種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核心概念界定

(1)對“高效課堂”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立足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

(2)對“教學模式”的界定

“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計劃或模型,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種教學活動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從而組成的具有動態性的過程,從微觀的教學活動的角度看,它具有變化性,但宏觀的過程角度,又具有比較穩定的過程形式。一種教學模式由幾種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實施的教學活動組成。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在某個具體領域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樑。

2.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播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建構意義的方式獲得的。其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倡導的學習原則:

①在學與教的關係上,應該臵學生於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爲中心組織教學;

②在教學目標上,要以教會學生學習爲主,而不是以傳授知識爲主。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及主要做法

1.英國肯特佈雷大學愛倫·史博教授研究的“優秀的教與學”和我們研究的“高效課堂”從本質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學的最高效率,愛倫·史博教授對高效的理解是從高效享用學習資源,單位時間內高效學習,高效完成個性化學習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高效互動與滋養四個方面來研究的。與我們新課標中所提到的三維目標也是吻合的。艾倫·史博教授的研究對英國小班化的教學起到了積極地推進與優化的作用,而與我們國內的大班額集體授課的現狀不太適用。

2. 全國著名課改專家李炳亭先生近年來專注於“高效課堂模式”的推廣實踐工作,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論素養,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特別是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受到全國教育同行的高度評價。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高效課堂等。但是這些“高效課堂模式”適用中學生的比重較多,而適用於國小的內容佔的比重較少。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主要是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本課題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一是探索出適合我校國小數學特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意義:改變我校現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可以解決我校課堂教學中現有的一些問題,使課堂不僅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而且成爲學生成長的樂土。

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爲“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意義:促進我校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爲學生的成長服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預計用兩年時間達成如下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適合國小數學特點和我校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和課堂評價體系。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校教學質量。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通過本課題研究,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促使老師們加強學習和交流,打造一支愛學習、會研究的教師隊伍。

5.在研究過程中,舉辦多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促進學習型校園的創建和積極向上的校園人文氛圍的形成。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1)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查研究目前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通過理論學習,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麼,學生觀是什麼,對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3)通過對當前國內有影響和實效學校的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形式。

(5)研究學情,要分析學生現有的水平和對教育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學法和學習方式,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研究自學、幫扶、互學;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7)研究教法。立足學情和教材不同內容和課型,運用什麼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8)研究課堂評價。對學生實施有效的課堂評價是成功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學科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可持續作用”的、側重於學生學習過程的課堂評價體系。

2.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理論學習、觀摩學習、教材研究、學情研究、學法教法和課堂教學評價研究,探索出適合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國小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行動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比較研究,訪談等。

八、實施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爲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爲五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調研、動員、組織學習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過開展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學生座談、課堂觀察等途徑,瞭解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討論會,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

3.教學骨幹赴洋思中學現場觀摩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

4.組織赴洋思中學學習的教師開展校內課堂教學改革研討課。

5.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教改動態,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話教改,談困惑。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實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組並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課題組成員在課堂教學中改革實踐,上研究課。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不斷實踐、反思、學習、探討、改進、再實踐。

3.學校爲課堂教學改革創設條件:配臵電子白板,在校園網上建專題學習空間,增添學習資料、加強教研學習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以學論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總體方向的“德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表”。

5.積極開展新模式研究課活動,如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各子課題組研究課等。

第三階段:深入實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課題組全面、深入地開展課改研究。子課題組成員加強相互聽課和研究。各子課題組負責人要帶頭上模式研究課,課題組每週要推出至少兩節組內模式研究課,並及時評課、總結、改進、調整。

2.每個年級設兩個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班,實驗班的教學都要按新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實驗班老師加強學習和交流,課題組組織實驗班老師每週開一次實驗研究會,找問題,想措施,及時調整。

3.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縱向跟蹤對比研究,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橫向定期對比研究。

4.組織校級公開研討課、請課題組優秀教師上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專家講座、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改進實踐模式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追求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5.課題組總結形成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評價體系。

第四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開展新模式的課堂教學。要按課題組總結出來課堂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

2.課題組及時總結改革中的成功經驗,每週開展兩次交流研討會,推廣經驗,改進不足。